潍坊市2019—2020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潍坊市2019—2020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试卷分析

潍坊市2019—2020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试卷分析

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试卷分析26(1)考查内容:1.知识点: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

2.能力点:读图分析和归纳能力。

3.核心素养:综合思维。

试题分析:本小题的设问是“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特征”。

虽然第一天(晴天)与第二天(阴天)的太阳辐射强度在峰值出现的时间及大小上有一定差别,但总体变化特征是一致的:先增加后减小,而且峰值出现的时间也是大致相同的。

作答时应加以综合分析。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1分),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1分),至日落逐渐减小(1分)评分细则:1.答出“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增加)”或“上午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增加)”均得1分;2.答出“正午前后达最大值”,或是“12点前后达最大值”,或是“中午前后达最大值”,或是“11点至13点前后达最大值”均得1分;3.答出“至日落逐渐减小(减弱)”或“下午逐渐减小(减弱)”均得1分;4.没有写明“上午”或“日出后”、“日落前”等关键节点,而是从具体的时间点开始描述的不得分,如“8:00至正午前后逐渐增强”、“正午前后至16:00逐渐增强”。

5.把“太阳辐射强度”写成“气温高低”的不得分。

暴露问题:1.审题不清:本题的指令动词是“描述”,中心词是“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特征”,限定词是“一天中的”。

作答时要体现“太阳辐射强度的动态变化”,而很多同学作答时只是描述“清晨和傍晚强度小,正午强度大”,没有体现出“上午逐渐增强,下午逐渐减弱”导致失分。

2.基础不牢、原理不明:本题问的是“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特征,而很多学生回答的却是“气温”的变化特征,反映出学生地理原理不明,不明确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不明确“太阳辐射”与“气温”的区别与联系。

3.答题不规范、不全面:本题作答时应综合分析连续两天的太阳辐射强度变化,不应只是分段描述,而没有总体概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是分两天来描述:第一天……,第二天……。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

2019-2020 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

该地正在打造 “太阳山 ”工程﹣﹣建设大 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如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1)~( 3)题。

1)研学小组发现大面积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主要分布在( )A.甲B.乙C.丙D.丁(2)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A.510 米B.540 米C.570 米D.590 米【答案】B B C【考点】常见地形地貌的特征及分布【解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 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 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 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等高线值是以等高线为基础,综合题目信息对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进行计算。

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所共同呈现出的高低 起伏的各种状态。

地形与地势、地貌不完全一样,地形多偏向于局部结构,而地势讲 走向,地貌则一定是指整体特征。

如:鞍部是地形,山谷是地貌。

【解答】读图,该地正在打造 “太阳山 ”工程﹣﹣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大面积集中 式光伏发电站主要分布在乙处,地形相对平坦,朝南。

读图,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给出山峰 915m ,等高距 100m ,桥梁高度大于 300 米 小于 400 米,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540 米。

读图可知,山峰海拔约 915 米不能直接通过目测获得;根据指向标,甲地坡面径流流 向西南;甲地可观测到丁地植被;河流发育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桥梁高度大于瀑布, 瀑布的观赏方法是在适当位置仰视。

2.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正午时房屋内的光照情况(墙上钟表为北京时间) ( 3)学生通过研学得知( )A. 目测山峰海拔约 915 米 C.甲地可观测到丁地植被B. 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南 D.桥梁是欣赏瀑布的最佳地点,据此完成DA【考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知识,正午太阳高度角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I)卷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I)卷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共11题;共30分)1. (2分) (2013高一上·安溪月考) 2011年2月15日,格林尼治时间1时56分(北京时间9时56分),太阳爆发5年来最强烈的一次耀斑,释放大量带电粒子,并以每秒900km的速度冲向地球.当太阳耀斑爆发时,会造成()A . 地球温度急剧升高B . 地球降水迅速增加C . 短波通讯受到干扰D . 地球上狂风大作2. (4分)(2017·南昌模拟) 读北半球年总辐射及有效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回答下列各题(1)依表格分析,太阳辐射被削弱最大的纬度为()A . 50B . 30C . 64D . 0(2)影响赤道地区有效太阳总辐射较小的因素是()B . 气候C . 洋流D . 海陆分布3. (4分) (2017高二下·浙江月考) 北京时间2016年9月20日12:40左右,一辆轿车行驶在我国某城市的二环线上。

车里的乘客发现前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左侧照射进车内,后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正前方照射进车内。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该时段,车辆行驶在二环线上的()A . 甲路段B . 乙路段C . 丙路段D . 丁路段(2)该城市可能是()B . 北京C . 西安D . 乌鲁木齐4. (4分) (2013高一上·天台月考) 当如图为西半球,且为昼半球时,回答下题.(1)北京时间是()A . 3:20B . 12:40C . 3:40D . 12:20(2)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可能是()A . 在北半球,向北移B . 在赤道,向北移C . 在南半球,向北移D . 在赤道,向南移5. (4分) (2018高三上·和平期末) 西班牙巴塞罗那新城是城市建设中的奇迹。

下图示意巴塞罗那新城街区局部俯视图和街区建筑平面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精准解析】山东省潍坊高密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精准解析】山东省潍坊高密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考试说明: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请你把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某日夜幕降临后,最明亮的三颗天体——月亮、金星和木星出现在西南方的低空(如图)。

读图回答:1.这三颗天体为A.恒星和行星B.行星和卫星C.恒星和卫星D.彗星和卫星2.该日,农历日期接近A.初四B.初七C.廿二D.廿六【答案】1.B 2.A【解析】【分析】本题组以某日夜空景观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天体类型、月相及出现时间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这三颗天体为月球、金星和木星,其中月球为卫星,金星和木星为行星,因此这三颗天体为行星和卫星,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2题详解】图中月亮的亮面只有小半部,属蛾眉月,材料信息表明,夜幕降临后,该蛾眉月出现在西南方的低空,说明该蛾眉月出现在上半夜,应为农历上半月的蛾眉月。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历初四为上半月的蛾眉月,A符合题意。

农历初七为上弦月,排除B。

农历廿二为下弦月,排除C,农历廿六为下半月的蛾眉月,排除D。

【点睛】月相变化:农历初一为新月,初二至初六为蛾眉月(上半夜可观察到),初七或初八为上弦月,初九至十四为凸月,农历十五为满月,十六至廿一为凸月,廿二或廿三为下弦月,廿四至廿九或三十为蛾眉月(下半夜可观察到)。

2017年2月23日,天文学家发现距地球40光年的一颗红矮星(TRAPPIST-1),该系统内有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其中3颗位于“宜居带”内。

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红矮星“TRAPPIST­1”属于A.卫星B.行星C.恒星D.星云4.红矮星“TRAPPIST­1”所在的天体系统位于A.②—太阳系B.③—银河系C.③—河外星系D.④—可观测宇宙5.材料中所说的“宜居带”具有满足生命存在的条件,依据最有可能是A.有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B.体积质量适中,可形成大气层C.有丰富的矿产资源D.与恒星距离适中,有液态水的存在【答案】3.C 4.B 5.D【解析】【3题详解】红矮星(TRAPPIST-1)有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行星绕着恒星公转,故红矮星TRAPPIST-1属于恒星,结合图示可知,C正确,ABD错误。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C. 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D. 农业增产丰收
【答案】8. D 9. A 10. C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太阳大气层的分层,最里层是光球层,第二层是色球层,最外层是日冕层。日全食时,太阳的光球层被月球遮挡,但不能遮挡住色球层及日冕层,故D项正确。
【9题详解】
由地(1)题分析可知,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为光球层,则发生在光球层的太阳活动是黑子,故A项正确。
故选B。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系统内有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其中3颗位于“宜居带”内,说明这3颗行星与TRAPPIST-1(恒星)距离适中,可能有液态水的存在,这是其满足生命存在的条件,故D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判断是否有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也无法获知体积质量是否适中,故AB错误;丰富的矿产资源不是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C错误。
【答案】13. D 14. B
【解析】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植物的生长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大气和水体的运动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煤炭、石油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辐射能,火山的喷发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据此分析本题选择D。
【14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所以B正确。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A错误;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分散,C错误;上海经济发达,能源短缺,D错误,综合分析本题选择B。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红矮星“TRAPPIST 1”属于
A. 卫星B. 行星C. 恒星D. 星云
4. 红矮星“TRAPPIST 1”所在的天体系统位于
A. ②—太阳系B. ③—银河系C. ③—河外星系D. ④—可观测宇宙

潍坊市高三地理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试卷分析

潍坊市高三地理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试卷分析

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试卷分析26(1)试题分析:该题设问为说明图中锋面的形成过程,作为过程描述类的题目对于学生逻辑思维有较好的训练作用,同时,该题也考察了主干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的一轮复习的效果也有一个较好的考察。

评分细则:该题的标准答案为:冬季高纬度大陆气温低,冷气团势力强,风速较快;冷气团南下与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

具体的评分细则为:(1)作为一个形成过程,“冷气团势力强”和“南下与暖气团相遇”两个要点不能颠倒,须按逻辑顺序作答。

(2)冷气团势力强,应答出原因“气温较低”。

风速较快,冷气团势力强,二者答出其中之一即可。

该要点2分。

(3)冷气团南下与暖气团相遇,2分发现的问题:1.主要的丢分点在于冷气团的成因未说明,直接说冷空气南下。

2.错别字太多,比如冷风,冷峰,峰面。

冷(右偏旁写成今)3.概念混乱:冷气团与冷锋混淆(冷锋与暖锋交汇形成冷锋);冷空气南下写成寒流南下;冬季吹“陆风”;4.地理术语应用不规范,冷暖气团大多数写成冷暖空气。

5.书写要规范,有些扫描后看不清楚教学建议:1.强调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对于教材主干知识要落实到理解并能举一反三迁移运用的程度,而不能停留在识记的程度上。

2.教学中强调逻辑思维的训练,比如对于过程描述类的训练。

3.强化考试心态的训练,比如这套题如果不是考试,作为练习,很多学生反应对题率会不一样,因此还要强化考试环境下的答题训练。

26(2)1.阅卷标准:过境时2分,过境时,气温降低,风力变大,可能有雨雪天气,任选一点得2分;过境后,气温较低,天气转晴,任答一点得2分;不分过境前后的,最多得2分;叙述过程中体现先后的,等同于说明了过境前后。

2.存在的问题:(1)要点不全:学生只答过境时天气变化,没有答过境后的天气状况;(2)自相矛盾:如过境后答气温升高的不得分;(3)对于降水状况,部分同学答成“多降水,降雪”是不正确的,应该是降水概率增加或可能有降水。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B卷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B卷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60分)1. (4分) (2013高一上·池州期中) “It’s not just a planet(行星),It’s home(家园).”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完成下题.(1)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A . 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B . 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不同C .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 . 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2)地球表面有大气层,主要原因是()A .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 . 地球本身的体积和质量适中C . 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D . 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2. (4分)表格1数据说明行星绕日公转具有表1:八大行星绕日轨道偏心率()A . 同向性B . 共面性C . 近圆性D . 地球生命性3. (4分)(2018·浙江模拟) 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指通常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涡旋,其位置、强度、移动对极地及高纬地区的天气影响明显。

2015年12月底,一个位于冰岛的强大风暴将北大西洋热量带向北极,迫使北极“极涡”离开极地,携带冷空气南下,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2016年1月中下旬爆发极其罕见的超强寒潮。

下图是2016年1月23日北极“极涡”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1)极地涡旋的形成原因是()A . 冷锋附近,气流上升B . 海域广阔,气流上升C . 空气聚积,气流下沉D . 地球冷极,气流下沉(2)图示时刻,甲地高空的风向是()A . 东北风B . 东南风C . 西北风D . 西南风(3)此次“极涡”南下()A . 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减缓B . 造成华南地区的极端天气C . 扩大了北半球寒带的范围D . 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4. (4分)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B卷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B卷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7题;共68分)1. (4分)关于大气的组成成分及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 . 从低层到高层的大气成分依次是水汽、干洁空气、尘埃B . 对流层由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使空气对流运动显著C . 平流层既对生物有保护作用,又有利于飞机飞行D . 高层大气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密度减小,与人类活动没有关系2. (2分)下面诗句描写的月相是()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A . 蛾眉月B . 满月C . 上弦月D . 下弦月3. (4分)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是()A . 重力势能B . 太阳活动C . 太阳辐射D . 风能4. (6分)下列对于生物圈与水圈的说法,错误的是()A . 地球上的水97%以上是陆地淡水B . 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物质C . 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D . 生物圈是地球表面极其特殊的圈层,它非常活跃5. (4分) (2019高三上·丽水月考) 同一锋面气旋中,当冷锋锋面移动速度加快,追上暖锋锋面,则形成了锢囚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各地的天气状况,判断正确的是()A . 甲地气压高于丙地B . 乙、丙两地多阴雨C . 丁地风力大于甲地D . 乙、丁两地降温快(2)下列图示能正确示意戊、己两地附近锢囚锋的是()A .B .C .D .6. (4分) (2019高一上·菏泽月考) 2017年6月12日,吉林延吉龙山白垩纪地层发掘出6种恐龙骨骼和一具完整的鳄类骨骼古生物化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白垩纪属于()A . 古生代早期B . 古生代晚期C . 中生代早期D . 中生代晚期(2)白垩纪繁盛的植物是()A . 孢子植物B . 被子植物C . 裸子植物D . 藻类植物7. (4分)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 . 地面辐射B . 太阳辐射C . 大气辐射D . 大气逆辐射8. (4分)(2017·北京) 图5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平均气温。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D卷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D卷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38分)1. (4分) (2017高一上·南阳月考) 美国航天局2017年2月22日宣布,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在距地球仅40光年外发现围绕单一恒星运行的7颗系外行星。

中心天体Trappist-1的质量和亮度,分别只有太阳的1/10以下和1/200,温度只有太阳的1/2。

天文学家认为,这一酷似太阳系的星系,堪称迄今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地点。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推测该天体系统属于()A . 地月系B . 银河系C . 太阳系D . 河外星系(2)天文学家推测该星系的某颗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需要从哪些方面寻找论据()①大小与地球相似②存在液水③拥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④距离地球较近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2. (2分)下列宇宙探测的成果对改变人类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的是()①发现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X射线和γ射线②利用卫星进行气象观测、军事侦察、空间通讯、飞行导航等③利用卫星寻找地球上的资源④测量到许多行星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A . ①②④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④3. (4分) (2015高一上·魏县期中) 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太阳发脾气”时地球上发生的变化,但仍有很多领域的问题难以解决.据此回答下题.(1)当“嫦娥二号”卫星在太空运行时,对它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 . 太阳辐射B . 太阳活动C . 发射场的天气状况D . 地球自转速度(2)“太阳发脾气”时可能导致()①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②信鸽迷途③在地球各地的夜空,产生极光④地球高层大气高速散逸到星际空间.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②④4. (4分) (2014高一下·盘锦月考) 下面甲图中PQ为晨昏线的一部分(且陆地地形较为平坦),乙图中的年径流量曲线是从甲图中A、E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PQ间的实际距离约为30kmB . 该地位于南半球,PQ线为晨线C . 该地位于北半球,PQ线为昏线D . 图中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2)关于图中河流说法正确的是()①流向为由E到A②流向为由A到E③甲图所示季节该河流补给湖泊④甲图所示季节该湖泊补给河流.A . ①③B . ②③C . ①④D . ②④5. (8分)“神舟十号”飞船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据此完成下题.(1)根据天体系统的组成和层次,与“神舟十号”类似的是()①小天体②卫星③星际物质④哈雷彗星⑤火星⑥土卫六号⑦“风云二号”气象卫星.A . ①②③B . ②⑥⑦C . ①③⑤D . ③④⑦(2)在长征火箭托举“神十”飞船升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澳大利亚日期为6月10日B . 印度观众观看电视直播,当地时间为18时40分C . 发射地酒泉当日日出时间在当地地方时6点以后D . 济南第二天的正午太阳高度将会更大(3)“神舟十号”飞船升空与着陆期间,济南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状况基本符合图中的()A . ①B . ②C . ③D . ④(4)最可能干扰航天员太空授课电视直播收看效果的是()A . 云雾B . 流星C . 太阳活动D . 太阳辐射6. (4分) (2013高一上·浙江期中) 2010年11月12日北京时间20:06,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巨轮形状的海心沙举行开幕式,回答下题.(1)在纽约(73.5°W)的王先生想观看开幕式,选择当地时间()A . 11月12日8时 06分B . 11月13日9时06分C . 11月12日7时 06分D . 11月12日18时 06分(2)亚运会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A . AB . BC . CD . D7. (2分)读如图所示日历,完成下列问题。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年度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C卷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年度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C卷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年度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35分)1. (2分) (2019高一上·蚌埠期末) “卡西尼号”太空探测器对土星及其卫星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探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土星及其卫星天体系统级别相同的是()A . 太阳系B . 地月系C . 银河系D . 总星系(2)为推断土星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需要寻找的最关键证据是该卫星()A . 体积适当B . 质量适中C . 有大气层D . 有液态水(3)最有可能干扰“卡西尼号”与地球之间通讯的是()A . 太阳辐射B . 极光现象C . 雾霾D . 太阳活动2. (3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月考) 太阳外部结构从里到外分为()A .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B . 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C . 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D . 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3. (1分) (2017高一上·郸城月考) 读“地球圈层结构的局部图”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图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上图说法正确的是()A . 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 .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C . ②是软流层D . 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2)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 . 莫霍界面附近B . 上、下地幔之间C . 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D . 内、外核之间4. (2分) (2019高一下·三明开学考) 浙江的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白垩纪流纹岩古火山。

下左图为雁荡山峡谷景观图,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左图中表示雁荡山山体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A . 甲B . 乙C . 丙D . 丁(2)形成图中峡谷景观的地质作用是右图中的:()A . ①B . ②C . ③D . ④5. (2分) (2016高一上·长春期末)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利用是对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4)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4)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00分,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和答题纸第Ⅰ卷(共45分)第Ⅰ卷共45道小题,每题1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课标内容要求】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嫦娥四号任务着陆器和巡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于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

据此完成1~2题。

1.在月球探测任务中属于人造天体的是A.嫦娥四号B.玉兔二号C.月球D.鹊桥中继星2.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还没有找到月球存在生命的证据。

与月球相比,地球出现生命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自身的质量、体积适中C.太阳系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相扰D.公转轨道的近圆性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

该计划中地球流浪2500年,最终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

比邻星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1/8,比太阳暗1000倍。

据此完成3~4题。

3.影片中“流浪地球”计划利用太阳和木星加速流浪,地球推进至木星附近,需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A.金星B.水星C.火星D.土星4.假设用比邻星替换太阳,下列对地球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仍可获得同样的热量B.地球可能逃出本星系C.地球可能变成一颗火球D.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缩小图1示意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据此完成5~6题。

图15.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A.5年B.11年C.20年D.不确定6.图中A.甲测站测得的降水量变化与黑子相对数之间是正相关B.乙测站测得的降水量变化与黑子相对数之间是负相关C.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D.黑子活动高峰年,年平均降水量增加的几率明显增多图2和图3示意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据此完成7~8题。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I)卷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I)卷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共11题;共30分)1. (2分) (2013高一上·安溪月考) 2011年2月15日,格林尼治时间1时56分(北京时间9时56分),太阳爆发5年来最强烈的一次耀斑,释放大量带电粒子,并以每秒900km的速度冲向地球.当太阳耀斑爆发时,会造成()A . 地球温度急剧升高B . 地球降水迅速增加C . 短波通讯受到干扰D . 地球上狂风大作2. (4分)(2017·南昌模拟) 读北半球年总辐射及有效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回答下列各题(1)依表格分析,太阳辐射被削弱最大的纬度为()A . 50B . 30C . 64D . 0(2)影响赤道地区有效太阳总辐射较小的因素是()B . 气候C . 洋流D . 海陆分布3. (4分) (2017高二下·浙江月考) 北京时间2016年9月20日12:40左右,一辆轿车行驶在我国某城市的二环线上。

车里的乘客发现前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左侧照射进车内,后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正前方照射进车内。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该时段,车辆行驶在二环线上的()A . 甲路段B . 乙路段C . 丙路段D . 丁路段(2)该城市可能是()B . 北京C . 西安D . 乌鲁木齐4. (4分) (2013高一上·天台月考) 当如图为西半球,且为昼半球时,回答下题.(1)北京时间是()A . 3:20B . 12:40C . 3:40D . 12:20(2)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可能是()A . 在北半球,向北移B . 在赤道,向北移C . 在南半球,向北移D . 在赤道,向南移5. (4分) (2018高三上·和平期末) 西班牙巴塞罗那新城是城市建设中的奇迹。

下图示意巴塞罗那新城街区局部俯视图和街区建筑平面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试卷分析26(1)考查内容:1.知识点: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

2.能力点:读图分析和归纳能力。

3.核心素养:综合思维。

试题分析:本小题的设问是“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特征”。

虽然第一天(晴天)与第二天(阴天)的太阳辐射强度在峰值出现的时间及大小上有一定差别,但总体变化特征是一致的:先增加后减小,而且峰值出现的时间也是大致相同的。

作答时应加以综合分析。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1分),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1分),至日落逐渐减小(1分)评分细则:1.答出“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增加)”或“上午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增加)”均得1分;2.答出“正午前后达最大值”,或是“12点前后达最大值”,或是“中午前后达最大值”,或是“11点至13点前后达最大值”均得1分;3.答出“至日落逐渐减小(减弱)”或“下午逐渐减小(减弱)”均得1分;4.没有写明“上午”或“日出后”、“日落前”等关键节点,而是从具体的时间点开始描述的不得分,如“8:00至正午前后逐渐增强”、“正午前后至16:00逐渐增强”。

5.把“太阳辐射强度”写成“气温高低”的不得分。

暴露问题:1.审题不清:本题的指令动词是“描述”,中心词是“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特征”,限定词是“一天中的”。

作答时要体现“太阳辐射强度的动态变化”,而很多同学作答时只是描述“清晨和傍晚强度小,正午强度大”,没有体现出“上午逐渐增强,下午逐渐减弱”导致失分。

2.基础不牢、原理不明:本题问的是“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特征,而很多学生回答的却是“气温”的变化特征,反映出学生地理原理不明,不明确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不明确“太阳辐射”与“气温”的区别与联系。

3.答题不规范、不全面:本题作答时应综合分析连续两天的太阳辐射强度变化,不应只是分段描述,而没有总体概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是分两天来描述:第一天……,第二天……。

很多学生只是描述了“上午和下午的太阳辐射强度变化”,而没有点出“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导致失1分。

教学建议:1.作为基础年级,一定要注重夯实基础,可以适当拓展与提升,但切忌盲目拔高。

2.习题讲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和答题规范能力的训练。

3.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学科素养,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关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思想。

26(2)该题设问第二天的太阳辐射强度比第一天――(强或弱),分析可能的原因。

(4分)该题标准答案弱第二天出现阴天、多云(或大气污染严重),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具体评分细则弱(2分)有阴天、多云、阴雨天、大气污染等关键词得1分。

有大气削弱作用强得1分。

如果第一空写了强,该题得0分。

学生平均得分情况:3:49分左右。

存在的问题1.错别字较多。

辐射的“辐”写错,削弱写为“消弱”,“销弱”。

2.地理术语使用不规范。

如大气的削弱作用写为大气的阻碍作用,大气的阻挡作用。

3.原因描述逻辑性不强,因果关系搞不清楚。

4.部分卷面书写潦草,扫描后看不清写的啥。

5.审题不仔细。

有部分同学第一空写了“强”就是因为审题不细。

还有同学描述夜晚的情况。

教学建议1.加强读图能力,审题能力的指导和训练。

2.日常教学中,重视教材,夯实双基,准确掌握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

3.规范答卷,规范审题,规范学科语言,规范书写。

26(3)试题分析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在第(2)题的基础上的提升,对于学生的综合思维起到较好的训练作用,同时也充分考查了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应用。

评分细则小(2分)(如果“小”回答错误,后面要点不得分)第二天多云、阴天(或大气污染严重),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或大),气温低(2分)(回答白天太阳辐射少或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均不得分);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或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高(2分),故昼夜温差大。

存在的问题(1)用语不规范,缺乏专业术语,逻辑混乱。

“遮挡或阻挡”作用;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低;夜间,太阳辐射弱等。

(2)对课本原理理解不到位,直接套用所记忆的大气的受热过程,而没有很好的区分大气的这两个热力作用。

(3)出现大量错别字,如“幅射”“副射”“捎弱”等等(4)只是单纯的做题而做题,缺乏综合的考虑。

如已在第(2)题推断出第二天的可能的天气状况,仍出现第二天如果为晴天……,如果为阴天、多云……。

(5)概念去分不清,如“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教学建议1.加强概念教学,通过基本概念联系基本。

2.注意训练学生学科语言的逻辑性,用学科语言描述地理原理。

3.在重视基础知识落实的情况下,不断用基本的地理现象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基本原理。

27(1)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林芝地区3月份白雪与桃花共存的原因,行为动词是“分析”,作答时要求有因有果,且因果对应正确。

从图中可以看出桃花位于谷地中,白雪位于山地上,可知桃花与白雪处于不同的位置上,由于海拔位置的差异导致了温度(热量)的差异,从而使得两种事物共存。

作答时既要分析桃花开的原因,也要体现出白雪存在的原因,缺一不可。

评分细则该题满分6分,分2个得分点,每点3分。

(1)林芝位于谷地(河谷),气温较高,桃花开得早。

或林芝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桃花开得早。

(2)周边海拔高,气温低,有积雪分布。

或周边是山地,气温低,有积雪分布。

出现问题(1)绝大部分学生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山谷风)角度作答,如:西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利于桃花开放;(2)误认为是由于林芝纬度低导致的气温高,开花早;(3)以为是水源变得充足导致的开花早;(4)以为山地最当了冷空气入侵,导致的气温高(5)错别字现象严重,太阳辐射的“辐”写成“辐”,海拔的“拔”写成“拨”“跋”,融化的“融”写成“溶”“熔”;教学建议对于高一年级,应更加注重基础和细节,对于关键术语,平时教师应着重强调,明确指出;带领学生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分析能力,读图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书写规范需要进一步落实。

27(2)设问(2)某同学暑假去林芝研学时发现该地多夜雨,解释林这一现象的成因,并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林芝多夜雨的成因,实际考查热流环流原理的应用,图中明确标出了林芝的位置,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根据所学知识,山谷中因为谷底与谷坡热力性质存在差异,夜晚时谷底与谷坡比较,降温慢,气温高,气流上升,水汽遇冷凝结易成云致雨;山坡冷气流下沉后,谷底气流也会被迫抬升,从而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评分细则林芝位于河谷地区,夜晚气温比谷坡高(学生只要答出位于河谷或谷底即可得2分,答海拔低、地势低、位于盆地等不得分),形成上升气流(2分,或答山坡冷气流下沉到谷底,暖湿气流被迫抬升也可得2分),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热流环流为逆时针方向。

(三个箭头必须全画对方可得2分)学生答题情况分析该题平均得分3.5分左右。

热流环流示意图大部分同学能画对,只有个别学生出错。

存在的问题:(1)表述不准确,个别同学答成林芝位于盆地,或周围多高山,或地势低;(2)不能准确使用学科语言,如“气流上升”,不少同学答成“水汽被带到高空”;(3)山谷风的形成原理,部分同学不理解,气温、气流运动与大气降水之间的逻辑关系混乱;(4)书写不认真,勾画现象严重。

教学建议(1)强化地理原理、规律的理解,并能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2)规范学生的学科语言,能准确使用关键词;(3)平日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书写与作图要规范。

28(1)1.试题分析:该题设问为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库布齐沙漠初期植树成活率低的原因,属于原因分析类题目,在掌握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逐渐形成。

2.评分细则:该题的标准答案为:库布齐沙漠深居内陆,水汽输送量小,降水少,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缺乏;风力大,蒸发强;土壤含水量低,植树成活率低。

具体的评分细则为:(1)题目明确提示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答案中必须体现水循环的环节名称(降水、蒸发、径流等)和土壤含水量(水循环影响下的土壤状况)等名词术语。

(2)正确回答出降水少,或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少,得2分;蒸发量大,得2分;土壤含水量低,得2分。

3.存在问题(1)未能准确按照题干要求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原因,仅答出气候干旱等。

(2)未能准确判读区域位置,错误判断为黄土高原地区,分析水土流失现象原因。

(3)学科术语运用不规范,土壤含水量答为“土地含水量”“土地干旱”等。

(4)未能形成严密的思维逻辑顺序,致使回答过程中存在逻辑混乱现象,如风力大,蒸发强,理解为水资源少,蒸发量小;降水少导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小,理解为地表径流大,下渗小或下渗量大,地下径流量大等。

(5)书写欠规范,字迹模糊不清,扫描后不易辨认。

4.教学建议(1)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逻辑性,强调对主干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认知和识记上。

(2)逐渐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高一新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较差,在上课或训练中逐步形成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习惯。

(3)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材料、问题的研读能力,提高审题能力和答题正确率(4)科学运用学科术语,形成规范的答题语言;规范书写,提高卷面清晰度。

28(2)28(2)简述该地采用草方格沙障治沙后植被成活率提高的原因。

(4分)题目分析从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库布齐沙漠位于西北地区的鄂尔多斯高原,风大、沙多、气候干旱,荒漠化严重。

从文字材料利中可以看出,使用草方格沙障后,能削减风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同时沙障铺在地上能截留部分降水慢慢下渗入土壤,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植树成活率显著提高。

问题的关键点是土壤中的水分如何增加的,能从水循环的蒸发和下渗两个环节得出结论。

评分细则减少土壤水分蒸发(2分)增加水分下渗(2分)存在问题1.因果关系颠倒了。

如写成“植被成活率高,蒸腾作用强,增加降水,植被恢复容易”。

2.不理解制作草方格沙障的材料,都是一些没有生命力的干草类。

如写成“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有利于植被生长”。

3.概念不清。

如蒸腾和蒸发有何区别,有何影响;4.下渗是如何发生的,是从哪里渗到哪里不知道。

如“下渗减少,增加土壤水分”。

教学建议对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概念、意义、影响等知识再深入复习。

28(3)题目是“指出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对当地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答案设置为“蒸腾量增大,下渗量增大,地表径流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增多。

题目不难,学生有相当一部分能答全答对。

主要问题(1)表述不规范,如促进了下渗、有利于下渗、增加了下渗环节,地上径流增加,通过蒸腾增加了蒸发,等等;(2)错别字较多,主要是蒸腾的“腾”字、径流的“径”字(3)有些学生胡写一气,直接不会,另当别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