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合集下载

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方法:分析6例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护理情况。

结果:光疗治疗15~8小时后55例患儿黄疸消退疗效达9。

结论:护士认真做好光照治疗的多项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光照疗法新生儿黄疸护理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临床现象光照疗法是通过蓝光照射皮肤使血清中的非结合胆红素发生异构作用使其水溶性增加随胆汁和尿液排出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其疗效显著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对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临床资料11年1月1日~1年1月1日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6例男6例女例;入院检查均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本组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入院经过对症治疗、蓝光照射15~8小时和精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出现护理并发症。

护理体会环境的准备:病室保持清洁舒适保持室温~℃湿度5~6光疗最好在空调室内进行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防止过热。

蓝光箱的准备:①一般采用波长7~75nm的蓝色荧光灯临床上有单面和双面蓝光箱两种双面效果较好灯光与患儿皮肤的距离约~5cm为宜。

②使用前清洁蓝光箱特别注意清除灯管上灰尘并检查蓝光箱内灯管是否全亮不亮时应及时更换。

灯管累计使用时间不宜过长超过1小时应及时更换以免影响照射效果。

③使用后用5mg/含氯消毒液擦拭箱体晾干备用。

④预热:根据患儿的胎龄、体重、体温设定箱温。

也可按早产儿~℃足月儿℃左右设置箱温箱内水槽加蒸馏水并在箱内放置温湿度计以此监测到的温湿度为准。

在箱内放置U型圈给患儿安全感避免躁动撞伤皮肤。

患儿的准备:光疗前清洁患儿皮肤但是禁忌在皮肤上涂粉和油剂以免影响光疗效果;剪短患儿指甲用纱布包裹患儿手脚以防抓伤皮肤;双眼佩戴防辐射眼罩避免光疗损伤视网膜;使用防辐射尿布湿保护患儿会阴部尤其是男婴应保护阴囊。

光疗中的护理:①病情观察:光疗过程中使用心电监护仪测患儿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有无心衰或者呼吸暂停发生如有应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所以在光疗过程中要每小时测量体温1次根据体温随时调节蓝光箱的温度一般体温控制在6~7℃夏天应散热冬天应保暖;同时观察黄疸消退的情况及大小便色泽、量;观察患儿有无皮肤发红、皮疹等不良反应观察有无拒食、嗜睡、及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护理记录配合处理。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与综合护理分析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与综合护理分析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与综合护理分析【摘要】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脑损伤甚至死亡。

光疗作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光照来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的浓度。

本文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特点、光疗的作用机制、操作方法和护理措施以及光疗的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结论部分对光疗的疗效进行了分析,强调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文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对新生儿黄疸光疗的全面了解,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儿安全及健康。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光疗、临床观察、综合护理、作用机制、操作方法、护理措施、并发症、疗效分析、护理工作、进一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其发生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均较高。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过多导致的,通常在出生后的1至2天内开始出现,多在出生后的第3至5天达到高峰。

黄疸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巩膜和口腔黏膜发黄,严重者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及其他合并症。

光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光疗的作用机制是利用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新生儿皮肤,激活皮肤表层胆红素的光解作用,使其转化为无毒的异构体,进而经尿液、粪便排出体外。

光疗操作简便,但患儿在接受光疗后需要特别细致的护理,以确保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与综合护理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了解黄疸的临床特点、光疗的作用机制和操作方法,以及光疗后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与综合护理分析,旨在通过对光疗的作用机制、操作方法以及光疗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经验。

通过对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光疗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以及护理工作在光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护理探讨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护理探讨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护理探讨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蓝光照射治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

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新生儿黄疸蓝光的治疗,还要重视他们的护理,使他们尽快得到康复出院。

本文主要分析了对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护理,以期对同行朋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标签: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护理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累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以巩膜、皮肤黄染为特征,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黄疸严重者尚可引起核黄疸,导致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1]。

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因母婴分离、喂养方式改变及裸睡在光疗箱的硬板上、黑棉布遮着眼等舒适度的改变,都会引起患儿的身心不舒适,影响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2]。

所以不仅要重视新生儿黄疸蓝光的治疗,还要重视他们的护理,使他们尽快得到康复出院。

1患儿蓝光治疗前的护理1.1心理护理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因患儿是裸体接受蓝光治疗,家属难免会有样那样的想法,担心光辐射对患儿的影响,担心有无后遗症等,要耐心详细向家属讲解,介绍治疗效果,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

1.2 光疗箱的准备及注意事项普通灯管式光疗设备使用时应注意,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应急时调换,有灰尘时应先擦去。

调节病室温度至24℃~26℃,湿度55%~65%。

预热消毒处理过的蓝光治疗箱温度至30℃~32℃,夏季将光疗箱置于自然通风处,并用软布覆盖并固定在箱内婴儿床的四周,防止新生儿活动时撞伤。

2患儿蓝光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新生儿在光疗箱中,全身暴露,时有烦躁、哭闹或出汗,丢失水分多,因此要补充足够的水分,采用静脉补液的同时多喂牛乳和糖水。

护理人员给新生儿翻身1次/h,左右侧卧位交替,单面蓝光者还须与俯卧位交替,并尽量使皮肤最大面积接受蓝光照射,同时对新生儿头部、背部以及手部等处进行皮肤抚摸,避免”皮肤饥饿”现象,使新生儿安静,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舒适。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与观察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与观察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与观察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的皮肤、黏膜和巩膜等部位呈现黄色的症状。

在新生儿中,黄疸是一种常见且通常较为温和的现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治疗。

蓝光是一种常用的治疗黄疸的方法,本文将介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与观察。

一、蓝光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蓝光治疗之前,护士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治疗设备正常运转,蓝光灯的光源清晰明亮。

然后,检查新生儿的眼睛,确保眼睛没有异常红肿或有其他疾病。

最后,准备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戴手套、戴口罩等,以保证治疗环境的洁净与安全。

二、蓝光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1. 观察新生儿情况在蓝光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情况。

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和心跳情况,确保婴儿的生命体征正常。

同时,观察蓝光照射的部位,确保光照均匀且没有遗漏。

2. 保持婴儿的舒适与安全蓝光治疗对婴儿来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适感,护士需要尽可能地让婴儿感到舒适与安全。

首先,确保婴儿在治疗时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避免过度移动。

其次,给予婴儿足够的防护,避免阳光直射到其他部位,如眼睛、腹部等。

3. 皮肤护理由于蓝光治疗会对婴儿的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护士需要注意对婴儿皮肤的护理。

可以在治疗之前使用润肤露或者保湿乳液,以防止婴儿皮肤过度干燥或产生其他不适。

三、蓝光治疗后的观察与护理1. 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蓝光治疗后,护士需要定期抽取静脉血样,以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

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可以判断治疗效果和疾病的进展情况。

2. 观察治疗效果蓝光治疗通常需要连续进行数天,护士需要每天观察治疗效果的变化。

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是否有改善,黄疸程度是否减轻,以及其他与治疗效果相关的指标。

3. 提供家庭教育蓝光治疗结束后,护士需要向婴儿的家庭提供相关的护理与观察知识。

包括如何观察新生儿的情况,如何正确使用日光照射、给予足够的母乳或奶粉等。

总结: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情况,蓝光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观察与护理

1.3.4.3 预防呕吐,防止窒息 光照治疗下的患儿易哭闹及手 足舞动,加上新生儿胃的解剖位置呈水平的关系,易造成 新生儿呕吐。再之,新生儿反射能力差,呕吐的胃内容物 易呛入气管收起新生儿窒息,故在护理上要采取防止新生 儿呕吐引起窒息的措施。喂患儿进食时采取45°角,喂食 的速度不能太快,患儿每次喂食不宜太饱,不超过30ml, 进食后30min内给予头部稍抬高,用柔软布类固定患儿右背 部使其成右侧卧位。这样,使奶汁尽快进入十二指肠,减 少奶汁在胃内长时间的停留及刺激,而且此体位在新生儿 呕吐时,奶汁易吐出口腔外。如患儿在哭闹中因吸入过多 的空气而暂不喂食,否则容易引起呕吐。患儿哭吵烦躁时, 护理人员应给予皮肤接触,尽量便其安静后才喂食,以达 到防止呕吐的目的。
2 结果 本组1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通过光 照疗法和精心的护理,108例治愈出院,其 中显效65例、有效43例,1例疑似胆道闭锁 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1例ABO溶血由于 自身家庭问题停止治疗。其中15例出现轻微 皮疹,29例出现绿稀便,停止光疗后自行消
失。
3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但
1.3.4.4 预防感染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受其 他细菌感染,因此在光照治疗中预防感染工作 十分重要。首先,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 洗手,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尽量不接触患儿,非 要接触须戴口罩。注意做好新生儿臂部、脐部 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进 行光照治疗的室间及光疗箱要清洁,并做常规 消毒。光疗箱内湿化器的水箱均使用灭菌蒸馏 水,光疗结束后倾倒水箱内的水,使水箱干燥 备用。光疗时戴的眼罩使用后均用清水洗净, 再放入煮沸的蒸汽中熏蒸3min,晾干备用。
祝大家:
无忧PPT整理发布
【关键词】 新生儿 黄疸 光照疗法 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胆红素增高而

新生儿光照疗法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光照疗法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光照疗法的观察与护理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

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使血中胆红素浓度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标签: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0.5umol/L、早产儿大于256.5umo1/L或黄疸持续不退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

1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由于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低氧分压可刺激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造成了较多的红细胞,出生后新生儿建立自主呼吸,氧分压增高,血氧浓度提高,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使胆红素生成增多;出生时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导致未结合胆红素产生和吸收增加;胎便中富含胆红素,如果排泄延迟,就会使重吸收增多。

2护理措施2.1光疗前的护理2.1.1心理护理: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介绍实施光疗的目的:和必要性,只要保护好双眼及外阴,对患儿无不良影响,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使患儿尽早光疗。

2.12环境准备:每日擦拭灯管及反射板,防止灰尘影响光照强度。

灯管随使用时间光能量输出渐减弱,为保证治疗效果灯管使用1000小时必须更换。

清洁光疗箱,箱内湿化器水箱加水至2/3满.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灯管亮度。

病室内洁净、通风良好,配备空调,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

光疗箱清洁、完好,调试箱温32-34℃,并以软棉布覆盖、同定于箱内准备放置新生儿头部的一侧,防止新生儿活动后撞伤前囟及耳、面部等。

2.1.3患儿准备:入箱前评估患儿病情,了解患儿每日血清胆红素数值、体温、出入量等状况,称体重,测体温并记录。

将患儿裸露,清洁皮肤,不要擦抹爽身粉或油类,以免降低光疗效果;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

新生儿黄疸照射临床护理观察分析

新生儿黄疸照射临床护理观察分析

新生儿黄疸照射临床护理观察分析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儿科疾病,是由于胆红素出现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明显增加,从而引起皮肤黏膜以及患儿巩膜出现黄疸,其中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以及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自行消失,而病理性黄疸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会消退,甚至会出现黄疸加重的情况,需要对其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临床针对新生儿黄疸主要治疗措施是通过蓝光照射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但治疗过程中,患儿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影响治疗效果,这就证明了对其实施护理措施的重要性。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观察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临床护理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自本院20XX年11月至20XX年11月收治的100例实施蓝光照射治疗的黄疸患儿,按照护理措施的不用,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另外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儿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日龄2~19d,平均(10.3±1.0)d;其中早产儿16例,足月儿34例;剖宫产23例,顺产27例。

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日龄2~22d,平均(11.4±1.3)d;其中早产儿15例,足月儿35例;剖宫产21例,顺产29例。

所选患儿均由临床确定诊断。

所选患儿在日龄、性别、临床表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本次研究,且患儿家属在知晓本次研究的详情情况下,均已同意本次研究。

入选标准: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病理性黄疸;研究所选患儿黄疸指数在205.36~319.305μmol/L。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儿;患有其他严重疾病(例如肿瘤);患有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本次研究的;除了出现病理性黄疸外未合并出现其他疾病。

1.2方法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具体措施为,遵医嘱每天对患儿实施蓝光照射治疗措施,在患儿治疗期间实施护理措施时,完全按照相关护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与观察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与观察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与观察发表时间:2014-01-09T11:39:28.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作者:刘付卫国[导读] 一般持续光照24 h,除遮盖部位外黄疸明显减退;如黄疸消退不明显。

刘付卫国(广西陆川县人民医院 537799)【摘要】目的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给予蓝光照射并配合药物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措施。

结果:本组70 例患儿光疗1 d~3 d,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全身皮肤黄染消退。

结论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很复杂,及时采取光疗快速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效果明显,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光疗中给予精心的护理非常重要。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护理观察【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181-02 新生儿黄疸在生后2d~3d出现,足月儿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长在生后 2周~4周,血清胆红素浓度在85μmol/L~103μmol/L,一般性情况良好,为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

若黄疸出现在24 h以内,每日胆红素增加大于85μmol/L 或黄疸时间延长或退而复现,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 205μmol/L,多为病理性黄疸,需及时治疗[1]。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采用蓝光照射配合药物治疗70 例新生儿黄疸,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1年 1 月至2012年 12 月我科采用蓝光照射配合药物治疗新生儿黄疸70例,均为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男38 例,女32 例;日龄 2 d~33 d;黄疸出现在 24 h 以内,或黄疸时间延长,或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 205μmol/L,均采用蓝光照射治疗。

1.2 蓝光治疗原理胆红素能吸收光线,在光的作用下,未结合胆红素经异构化作用形成几何型和结构型 2 种水溶性异构体,二者从胆汁排泄到肠腔或从尿液排出,使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2] 。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发表时间:2016-10-20T16:15:22.9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作者:夏燕萍[导读]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28天的婴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

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28天的婴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染黄的现象,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症。

严重的新生儿黄疸,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发展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光照疗法是一种通过用蓝光照射来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的含量,具有显著的疗效,是治愈黄疸传统的重要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院于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间采用蓝光照射疗法的黄疸患儿有240例,其中男婴138例,女婴102例;年龄2~28 d;临床表现:2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巩膜染黄现象,血液检查均显示血清总胆红素>205μmol/L(12mg/dl)。

2 光疗方法将患儿放入蓝光照射的温箱中,眼睛用眼罩罩住,防止视网膜受损;除会阴、肛门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部位均裸露。

每天照射8~16h,治疗3~5 d。

保持蓝光箱内温度在30~32℃,湿度在55%~65%;灯管与患儿皮肤保持33~50cm的距离,照射光亮度控制在160~320W。

3 光疗前的护理3.1 对患儿家属的宣教由于对新生儿黄疸缺乏了解,一些患儿的家长有焦虑情绪,有些患儿家长思想上不够重视。

因此,应对患儿家长进行常规新生儿黄疸的知识宣教,讲解黄疸发病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护理措施,明示黄疸严重时可引起脑病,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

并向家长介绍光疗的基本方法、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解除家长的顾虑,引起其重视,取得其信任,配合医护人员让患儿尽早接受治疗。

3.2 光疗仪器的准备清洁光疗暖箱,特别注意清除灯管的灰尘,并及时更换灯管。

箱内湿化器加水至2/3满,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灯管高度,使箱温升到患儿适宜温度,相对湿度为55%~65%,禁止在箱内、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278• 临床护理 •测量一次,直到情况平稳为止。

如尿量少、血压低,可因手术时失血过多而补血及输入的液量不够,应加快输液速度,同时加强临床护理注意防止压疮。

术后一周开始练习坐起,护士应注意辅助患者,以免患者坐不稳而跌倒。

3.5 化疗反应的护理①皮疹:多见于给药后1~5d出现,应观察皮疹颜色及部位,防止受压部位起水泡及皮肤溃疡,遵医嘱予抗过敏药物,严重者用激素。

②肝功能异常:常为一过性,一般给药后12h出现,遵医嘱予护肝片及异甘草酸镁。

③口腔黏膜炎:应予漱口液漱口,并在溃疡处喷双料喉风散来止痛。

④骨髓抑制:多在用药一周后出现,严重者白细胞下降较多,引发继发感染,临床上予以隔离、紫外线消毒每日2次,控制探视人次,并遵医嘱使用升白细胞药物如瑞白等。

4 小 结本组病例24例中,我们根据患者病情的进展所出现心理、病理、临床表现变化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我们采用化疗、保肢手术、截肢术、髋关节离断或半骨盆切除术并采取相应的护理为延长患者生命解除痛苦起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1] 钟雷,张继青.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3,10(3): 279-282.[2] Hjerl K,Elisabeth W.Andersen Depression as a Propgnostic factorfor berast cancer mortality[J].Pasychosomatics,2003,44(1):24-29.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张小白(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 471003)【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07-0278-02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的积聚而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1]。

新生儿黄疸病因复杂,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护理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

病因复杂,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

黄疸常在出生后24小时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或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黄疸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而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除药物治疗外,采用蓝光照射辅助治疗,使患儿血中的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为水溶性胆红素,而随胆汁、尿排出体外,同时配合精心护理,效果显著。

2009年以来我院儿科共收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56例,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1光疗前准备1.1护士准备1.1.1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普遍家长对新生儿黄疸缺乏特定的认识,担心光疗会对患儿造成伤害,对患儿在光疗中出现的一些不适缺乏认识致使精神紧张,拒绝光疗。

因此对患儿家长进行新生儿黄疸知识的宣教,讲解发病的原因,治疗的作用、副作用及有关事宜,让家长了解光疗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解除其顾虑,取得家长配合。

1.1.2了解患儿的诊断、日龄、体重、生命体征、黄疸的程度和范围、胆红素检查结果等资料。

1.1.3操作前戴墨镜、洗手。

1.2患儿准备:入箱前洗澡称体重并记录,洗澡时水温不宜超过32摄氏度,动作要轻柔,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观察脐部有无出血,保持局部清洁,每日用75%酒精消毒脐部后,再用庆大霉素无菌纱布敷与脐部,预防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禁忌在皮肤上涂粉和油类。

剪短患儿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双眼用不透光的黑眼罩遮盖,予胶布固定,以免蓝光损害视网膜,保护眼睛。

用长条尿布遮盖好会阴部,男婴要注意保护阴囊。

1.3光疗箱准备:选择双面光疗箱,做好消毒清洁工作,检查其性能,保证安全。

加蒸馏水与湿化器水槽中水位指示线或2/3满,蒸馏水每日更换一次。

检查灯管使用时间,灯管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000小时。

检查灯管是否全亮,开灯前要先擦净灯管灰尘,以免影响光线穿透力。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观察与护理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光疗治疗的效果及护理。

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本院76例患有黄疸的新生儿,将这76例患儿按照随机氛围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于光疗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光疗治疗过程中给于优质护理。

结果在观察组患儿中,光疗治疗的有效率为94.7%,出现了2例并发症(1例皮疹,1例腹泻),并发症发生率为5.3%;在对照组患儿中,光疗值得有效率为78.9%,出现了8例并发症(3例皮疹,3例腹泻,2例高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光疗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疗效显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的健康。

标签:新生儿黄疸;光疗;护理新生儿黄疸指新生儿时期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的一种症状,是新生儿一种常见的疾病。

,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有效方法就是光疗法,然而在光疗治疗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许多并发生,进而影响到光疗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采用的是2013年9月~2014年12月份本院76例患有黄疸的新生儿,将这76例患儿按照随机氛围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

在观察组患儿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者14例,男女比例为12:7,体重为2800~3600g,平均3200g;在对照组患儿中,男患儿10例,女患儿28例,男女比例为5:14,体重为2700~3500g,平均3100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对照组患儿给予光辽法治疗,治疗前,先清洁患儿的皮肤,为患儿佩戴眼罩,避免伤害到眼睛,同时用尿不湿遮盖会阴部,然后用波长425~475nm的蓝光箱,将箱内湿化器加水加到2/3满,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和灯管亮度,并使箱温升至患儿适中温度,然后开始记录照射时间,治疗结束后管关好电源,清洁患儿皮肤和蓝光箱。

新生儿黄疸光照治疗护理操作流程及评价方法

新生儿黄疸光照治疗护理操作流程及评价方法

新生儿黄疸光照治疗护理操作流程及评价方法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黄染色。

针对这种情况,光照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黄疸光照治疗的操作流程,并探讨如何评价治疗效果。

一、治疗护理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治疗前,护士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所使用的光源设备完好,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

其次,检查所需的治疗药物是否齐全,并确保使用的药物没有过期。

最后,为新生儿选择一个适宜的治疗环境,确保安全、舒适。

2. 预处理阶段在进行光照治疗前,需要对新生儿进行预处理。

首先,要确保新生儿血红蛋白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以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其次,进行新生儿的体温调节,确保其体温处于正常范围,减少新生儿的不适感。

最后,进行光照治疗前的彻底清洁工作,包括清洗皮肤、清理异物等。

3. 光照治疗操作在具备充分的准备工作和预处理后,可以进行光照治疗的具体操作。

一般情况下,采用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新生儿的皮肤。

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照射距离和照射时间,避免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

治疗过程中,护士要随时观察新生儿的状况,并记录相关的治疗数据,如照射时间、照射距离和新生儿舒适度等。

4. 治疗后的护理完成光照治疗后,需要对新生儿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

包括清洁皮肤、观察治疗部位是否有红肿或其他异常情况等。

此外,还需要对新生儿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预防继发感染的发生。

二、评价方法1. 黄疸消退程度评价治疗后,需要对新生儿的黄疸消退程度进行评价。

护士可以根据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和黄疸范围来评估治疗效果。

一般来说,黄疸范围逐渐缩小,皮肤颜色逐渐恢复正常,则说明治疗有效。

2. 生理指标检测评价在黄疸光照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新生儿的生理指标来评价治疗效果。

常见的指标包括血清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和肝功能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更客观地评估治疗效果。

3. 客观观察评价除了生理指标的检测,还可以通过观察新生儿的行为和表情来评估治疗效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光疗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光疗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光疗的观察与护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该病预后差,病死率高。

对较严重新生儿黄疸如未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和护理,可使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组织的病理性损害,引起核黄疸。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采用药物、光照疗法、换血等治疗手段,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且经济方便,安全,疗效好,患儿无痛苦。

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治疗方案。

2011年1~12月我科共对24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光照疗法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对象选择2011年1月至12月进行光疗的24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一般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39例,ABO溶血8例,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09例,年龄为出生12小时至10天,血生化检查均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2.护理2.1健康教育应坚持以患儿为中心,对患儿家长常规进行新生儿黄疸的知识宣教,耐心讲解发病的原因、机制、治疗方法,蓝光治疗的基本概念、作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母婴分离后的有关事宜,以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赢得其信任及重视,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照治疗。

并尽早开奶给予母乳喂养,增加哺乳次数以增加肠蠕动,减少胆红素的吸收,有利于患儿康复。

2.2光疗仪器的预备清洁光疗暖箱,特别注意清除灯管及反射板的灰尘,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灯管是否完好,灯管的亮度和灯管是否超过使用期,每次照射后记录累计时间。

灯管使用300h后其灯光能量输出减弱20%,900h后减弱35%,因此灯管使用1000h必须更换[1]。

箱内湿化器水箱加水至2/3满,并根据患儿体重日龄使箱温升至患儿适宜温度。

足月儿的箱温一般控制在30-32℃,早产儿的箱温以32-34℃为宜。

室温24—26℃,湿度55%~65%,冬季注意保暖,夏季注意降温。

禁止在箱内、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

最好在空调病室内进行光疗。

灯管距小儿距离经测定玻璃距上方灯管应在40cm,下方灯管距20cm为佳。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观察与护理的专题报告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观察与护理的专题报告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观察与护理的专题报告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方法:根据2016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3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特点和对患儿家属的心理分析,采取蓝光治疗法和精心的护理。

结果:20例患儿痊愈出院,8例好转后出院观察无反弹,2例好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其中3例出现轻微皮疹,8例出现稀绿便,光疗停止后自行消失与,19例未出现光疗副作用。

结论:光疗过程中,正确、细心的护理至关重要,能更快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其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光疗是新生儿黄疸的辅助治疗方法,疗效好,见效快,操作简单无严重不良反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蓝光是一种降低血中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有效的方法,胆红素能吸收光线,由于蓝光波长425-475nm之间,光照对未结合胆红素比对结合胆红素的作用大2-3倍。

近几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采用光照疗法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疗效满意,现取5例黄疸患儿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根据2016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3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出生20小时2-30天,其中24小时发病的3例,实验室检查3-7天发病的27例。

结果提高血清总胆红素均>205umol/L,入院后除对原发病的治疗外,即采用蓝光照射,每天7-24h,2-5天不等。

2.治疗方法全采用郑州迪生医疗器械婴儿培养箱双面蓝光治疗仪进行光照治疗,3.护理方法①宣教:家属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认识,许多家属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是正常的,不需治疗,过几天自然会退。

而且患儿父母多为独生子女,关心患儿的不只是父母,还有父母的双亲,往往意见不统一,对光疗又缺乏认识,个别患儿家长有焦虑情绪,甚至拒绝光疗。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护理措施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尤其是现在的社会,生一个孩子,那是全家人关注的重点,每天都是围着孩子团团转,生怕孩子有什么闪失了,那么,对于新生儿黄疸光疗的护理措施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就给他们介绍一下其相关详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对患儿家长的宣教:由于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患儿家属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过几天自然会好。

而且因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关心患儿疾病的除了患儿的父母,还有患儿父母双方的亲属和家人,往往意见不统一,再加上对光照疗法缺乏认识,个别患儿的家长有焦虑情绪,甚至拒绝光照疗法。

因此,应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由主管护士对患儿家长进行常规新生儿黄疸的知识宣教,讲解发病的原因,光疗的基本概念,光疗的作用及相关事宜,以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取得其信任,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照治疗。

2.光疗仪器的准备:清洁光疗暖箱,特别注意清除灯管的灰尘,并及时更换灯管。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箱内湿化器加水至2/3满,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灯管高度,并使箱温升到患儿适宜温度,相对湿度为55%~65%,禁止在箱内、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

3.患儿的准备:光照前常规体温监护,检查患儿皮肤完整性,有无臀红,有无硬肿,使患儿皮肤保持清洁,剪短指甲以防止患儿舞动抓破皮肤,必要时包裹患儿手足。

包裹时不宜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为避免生殖器损伤,应使用尿垫,并及时更换。

佩带黑色眼罩并用胶布固定好,以防止视网膜损伤。

另外,新生儿在光照治疗中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对新生儿皮肤刺激较大,易引起臂红发生。

故光照治疗的新生儿除勤换尿布外,还需用抗感染治疗、润滑皮肤的物质保护其臂部皮肤。

给患儿换尿布后,用鞣酸软膏涂于其臂部,使之起到一层保护膜作用,能有效防止粪便对患儿臂部皮肤刺激,防止臂红发生。

4.预防呕吐,防止窒息:光照治疗下的患儿易哭闹及手足舞动,加上新生儿胃的解剖位置呈水平的关系,易造成新生儿呕吐。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观察与护理作者:梁丽来源:《右江医学》2011年第05期【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光疗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5-0323-03 中图分类号:R 473.72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33新生儿黄疸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胆红素(大多数为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而引发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的现象。

未结合胆红素具有亲脂性,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而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因此,降低胆红素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关键[1]。

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我院新生儿病区从2008年1月~12月,对6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间断光疗12~24 h,同时给予抗炎、营养组织细胞、祛黄等对症治疗,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62例患儿,42例为我院分娩的新生儿,20例为门诊收治的新生儿,体重在1750~4550 g,其中男38例,女24例,发病年龄为生后1~28天,其中早产儿28例,合并新生儿肺炎18例。

临床表现除有原发病的症状体征外,黄疸出现在24 h内,或黄疸时间延长,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均提示血清总胆红素>205μmol/L(12 mg/dl)。

2.方法入院后除对原发病采取积极的治疗外,均采用间断温箱加双面蓝光照射。

全部病例均使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xhz型双面新生儿黄疸治疗箱,采用蓝光灯管,上层6支平行排列,下层4支平行排列,荧光灯管波长为420~470 nm,灯管与婴儿皮肤距离为30~50 cm。

蓝光灯管累计工作≥1000小时给予换管,以保证疗效。

同时配合光疗暖箱,进行光照治疗。

洗澡喂饱后将患儿裸体置于光疗箱中,新入院当天遵医嘱照射24 h,出箱后观察8~12 h,待皮肤深部黄疸再次释出表皮后,再次入箱照射8~12 h不等(医嘱视黄疸轻重定),连续治疗3~5天。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护理体会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累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

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一般无任何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

黄疸生后4~5天为高峰,7~14天消退。

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中,男58例,女42例。

发生黄疸时间最短3 h,最长27天, “ABO”溶血症3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1例,新生儿败血症1例,红细胞G-6PD 酶缺陷症8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2例,头皮巨大血肿4例,其余71例均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2 光疗前的准备箱内湿化器加水至2/3满,上方灯管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以45cm左右为宜,增加光疗源的强度。

将光疗箱温度加热到30~32 ℃或根据胎儿大小及胎龄大小把箱温调到所需温度(中性温度),相对湿度55%~65%。

照射前给患儿洗澡,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生灼红。

给患儿穿纸尿裤遮挡会阴,用一次性眼罩遮盖眼睛,防止视网膜损伤。

1.3 宣教由于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患儿家属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过几天自然会好。

而且因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关心患儿疾病的除了患儿的父母,还有患儿父母双方的亲属和家人,往往意见不统一,再加上对光照疗法缺乏认识,个别患儿的家长有焦虑情绪,甚至拒绝光照疗法。

因此,应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由主管护士对患儿家属新生儿黄疸的知识宣教,讲解发病的原因、光疗的基本概念、光疗的作用及相关事宜,以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赢得其信任,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照治疗。

1.4 光疗后的护理光疗结束后应再次洗澡或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皮及炎症,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

蓝光治疗时喂养会有一定困难,告诉患儿母亲及其他家属,喂养时应密切观察呕吐腹泻情况,防止误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6-10-20T16:15:22.9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作者:夏燕萍[导读]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28天的婴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

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28天的婴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染黄的现象,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症。

严重的新生儿黄疸,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发展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光照疗法是一种通过用蓝光照射来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的含量,具有显著的疗效,是治愈黄疸传统的重要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院于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间采用蓝光照射疗法的黄疸患儿有240例,其中男婴138例,女婴102例;年龄2~28 d;临床表现:2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巩膜染黄现象,血液检查均显示血清总胆红素>205μmol/L(12mg/dl)。

2 光疗方法
将患儿放入蓝光照射的温箱中,眼睛用眼罩罩住,防止视网膜受损;除会阴、肛门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部位均裸露。

每天照射8~16h,治疗3~5 d。

保持蓝光箱内温度在30~32℃,湿度在55%~65%;灯管与患儿皮肤保持33~50cm的距离,照射光亮度控制在160~320W。

3 光疗前的护理
3.1 对患儿家属的宣教
由于对新生儿黄疸缺乏了解,一些患儿的家长有焦虑情绪,有些患儿家长思想上不够重视。

因此,应对患儿家长进行常规新生儿黄疸的知识宣教,讲解黄疸发病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护理措施,明示黄疸严重时可引起脑病,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

并向家长介绍光疗的基本方法、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解除家长的顾虑,引起其重视,取得其信任,配合医护人员让患儿尽早接受治疗。

3.2 光疗仪器的准备
清洁光疗暖箱,特别注意清除灯管的灰尘,并及时更换灯管。

箱内湿化器加水至2/3满,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灯管高度,使箱温升到患儿适宜温度,相对湿度为55%~65%,禁止在箱内、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

3.3 患儿的护理准备
常规体温监测,检查患儿皮肤的完整性,有无臀红,有无硬肿;给患儿洗澡,保持皮肤清洁,禁忌在皮肤上涂粉剂或油剂,以免影响蓝光的穿透效果;剪短患儿的指甲,避免抓伤皮肤;用眼罩罩住眼睛,以免蓝光损伤视网膜;为避免生殖器损伤,应使用尿垫,并及时更换,其他部位要最大限度的裸露。

4 光疗进行中的观察和护理4.1 患儿体温的观察和护理婴儿的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发育还不完全,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所以要保持光疗箱内温度的恒定。

患儿的体温要控制在36.0~37.0℃,箱内温度冬天要调控在30~32℃,夏季不超过30℃。

要随时观察患儿体温变化,每2小时测量体温1次,光疗时体温超过38.5℃,要暂停光疗,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后再进行光疗。

患儿在光疗过程中,不显性失水量会比平时增加,因此要观察患儿水分的出入量,按医嘱进行静脉输液,按需喂奶,喂奶间隙要不断给患儿喂水,以保证患儿体内水份的平衡。

4.2 患儿皮肤的观察和护理观察患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

若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脚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加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1]。

患儿皮肤娇嫩,容易擦伤引起感染,因此要保持箱内整洁,无碎屑和灰尘。

要加强患儿的皮肤护理,注意观察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多汗等现象。

由于光的照射,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增多,大便次数增加,所以要勤换尿布,做好肛周皮肤的护理,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保持周边皮肤的清洁干燥。

4.3 预防呕吐防止窒息的护理离开母亲怀抱的患儿在蓝光治疗时,由于全身裸露在一个独立的空间,得不到父母的搂抱和抚摸,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哭闹,手脚会不停的舞动,由于新生儿胃的解剖位置呈水平的关系,极易引起呕吐,加上新生儿反射能力差,呕吐物易呛入气管引起新生儿窒息。

故护理人员的抚摸护理非常重要。

清洁双手,在做好必要的防护下,护理人员用温热的手指轻柔的触摸患儿的额头,躯体,四肢,使患儿获得安全感,尽量保持安静,较少哭闹的次数。

患儿在哭闹中会吸入过多的空气,暂时就不要喂食,呆其安静下来后再喂食,否则容易引起呕吐。

为防止患儿呕吐引起窒息,喂患儿进食时要采取45度角,喂食的速度不能太快,不能太饱,,进食后给予拍背,头部稍抬高,用柔软布类固定患儿右背部使其成右侧卧位,这样,使奶汁尽快进入十二指肠,减少奶汁在胃内长时间的停留及刺激[2]。

在光疗护理过程中,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严格交接班,加强巡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观察黄疸的部位、程度及范围,观察是否有腹胀、皮疹现象。

光疗时部分患儿会出现暂时性充血性皮疹,可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2]。

观察有无喉痉挛、手足抽动等低钙血症的表现,如有要及时抽血监测血钙浓度。

还要注意观察患儿有无精神萎靡、拒乳、反应差、嗜睡等高胆红素脑病的早期症状,如有应及时报告医生。

光疗结束后,给患儿洗澡或擦身,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干燥,并以预热柔软的衣物包裹。

5 小结
新生儿黄疸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监测,不论黄疸出现的早还是晚,轻还是重,都应尽早采取各种护理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

蓝光照射疗法简单易行,疗效可靠,且无严重副作用,适用于任何间接胆红素血症,可持续或间接照射24~48 h[3]。

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已有40余年历史,它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至今仍为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标准”疗法。

光疗过程中,周到舒适的护理能显著增加患儿每天安静睡眠的时间和体重,显著降低黄疸的指数,增强光照疗法的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对患儿的恢复尤其重要[4]。

参考文献
1.兰海英,夏爱红,唐丽华.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1(8):269
2.胡姑长.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6(7):208~209
3.王慕狄主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7~178
4.徐莉.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的作用[J].医药前沿,2012,28:277~2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