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现状及其与生涯决策风格的关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69* 3.93±0.45 3.66±0.44 3.82±0.48 3.79±0.46 6.995*** 3.81±0.47 3.76±0.46
1.134
注:* 表示 p< 0.05,** 表示 p<0.01,*** 表示 p<0.001,下同。
· 120 ·
(三)不同生涯决策风格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状况 为考察不同类型生涯决策风格大学生的生涯 适应力状况,首先对大学生的生涯决策风格进行归 类。 归类方法为:以研究被试在三类风格中的最高 得分为其生涯决策风格之类型,若被试有两种以上 风格同为最高分,则不列入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大 学生中理性型生涯决策风格的有 271 人,约占总人 数 的 60.2% , 直 觉 型 的 有 60 人 , 约 占 总 人 数 的 13.3%,依赖型的有 86 人,约占总人数的 19.1%。 可 见,本研究大学生被试中以理性型生涯决策风格最 多,依赖型次之,而直觉型最少。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 2),大学生的 生涯适应力总均分及其诸因子在生涯决策风格上 均 存 在 极 其 显 著 的 差 异 。 事 后 比 较 (scheffe)发 现 ,理 性型决策风格的大学生在生涯适应力总均分及其 诸因子上的得分都非常显著地高于直觉型和依赖 型决策风格大学生;直觉型决策风格大学生的得分 则显著地高于依赖型决策风格大学生(生涯关注因 子除外)。 从整体上看,理性型决策风格大学生的生 涯适应力发展水平最高,直觉型的次之,依赖型的 最差。 表 2:不同生涯决策风格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差异比较
(三)研究程序 主试按统一的测试指导语实施团体测试,要求 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卷中的所有题目,并强调 回 答 的 真 实 性 。 所 有 数 据 资 料 采 用 SPSS 12.0 for Windows 2000 统计软件处理。
三、结果呈现
(一)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总体状况 对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发现,大学生 的生涯适应力总均分值高于中等临界值 3 分 (M= 3.78),居中等偏上程度,表明大学生在面对其 生涯
生涯决策风格是指个体在应对需要作出生涯 决策的情景时经常采用的反应方式,它往往牵涉个 体自身的人格特质。 不同的生涯决策风格有其不同 的特色、决策效果及其影响。 而关于决策风格与生 涯适应力的关系,目前为止还未见有相关的研究报 告。 基于此,本研究欲在探讨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
总体现状及群体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生涯决 策风格这一重要心理变量对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 影响,以期能够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 生涯关注 生涯控制 生涯好奇 生涯自信 生涯适应力 理性 4.32±0.50 3.40±0.55 4.04±0.54 3.97±0.54 3.93±0.41 直觉 4.03±0.59 3.18±0.60 3.86±0.60 3.77±0.69 3.71±0.47 依赖 3.86±0.59 2.92±0.49 3.58±0.55 3.40±0.57 3.44±0.42
-1.184
3.496**
1.851*
2.768**
4.36±0.54
3.39±0.59
24.00±0.61
3.97±0.60
4.06±0.55
3.16±0.55
3.73±0.56
3.69±0.60
4.21±0.54
3.30±0.57
3.99±0.59
3.79±0.64
4.11±0.62
3.24±0.55
3.98±0.54
3.86±0.61
5.696**
3.434*
6.972***
3.917**
4.20±0.58
3.30±0.56
3.92±0.61
3.82±0.61
4.14±0.56
3.23±0.58
3.88±0.57
3.78±0.62
1.079
1.265
0.618
0.672
生涯适应力 3.85±0.48 3.75±0.46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重庆市两所地方院校中随机选取部 分大学生作 为研究对象 ,共 发 放 问 卷 500 份 ,收 回 有效问卷 450 份。其中,男生 131 人,女生 319 人;大 一学生 79 人,大二学生 161 人,大三学生 122 人,大 四学生 88 人;城市大学生 171 人,农村大学生 279 人。 (二)研究工具 一是生涯适应力问卷。 采用台湾研究者吴淑琬 根据 Savickas(2005)的理论建构编制的大学生生涯 适应力问卷[4]。 在 Savickas 的理论建构中,认为一个 适 应 性 的 个 体 应 具 备 以 下 特 点 [5]:(1) 能 够 对 未 来 生 涯有所关注;(2)能够 增 进 对 自 己 未 来生涯的控制 感;(3)能展现 出 对 可 能 自 我 和 未 来情景探索的好 奇心;(4)能够不断 强 化 自 己 对 实 现 生涯抱负的信 心。 因此,该问卷由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 和生 涯自信四 个维度构成 。 问 卷 共 21 个 题 项 ,其 中,生涯关注因子有 4 个项目,如“我会思考未来的 生涯发展与方向”等;生涯好奇因子有 6 个项目,如
①基 金 项 目 :重 庆 文 理 学 院 引 进 人 才 专 项 基 金 项 目 “新 建 本 科 院 校 大 学 生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研 究 ”(Y2008086)。 作 者 简 介 :赵 小 云 (1980-),男 ,山 东 莱 阳 人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学 院 博 士 生 ,研 究 方 向 :学 习 与 教 学 心 理 ;薛 桂 英 (1979-),女 ,山 东 巨 野 人 ,重 庆 文 理 学 院 质 量 管 理 部 讲 师 ,研 究 方 向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
F 27.247*** 26.362*** 22.872*** 32.759*** 46.402***
四、结论与讨论
(一)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现状分析 从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总均分上看,大学生的 生涯适应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表明大学生在面对 其生涯中的发展任务或不可预测的生涯问题时已 具备一定的因应准备程度。 这可能是因为大学阶段 是多数大学生进入职场和社会前的最后一个准备 期,对未来生涯发展的思考已提上日程,为了未来 更好地发展使得他们必须得有所准备。 不过,在研 究中我们发现,生涯适应力水平较高的大学生仅占 总人数的 34.4%, 有 65.6%的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 水平不如人意。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在 面对未来生涯选择时会优柔寡断、半信半疑,即无 法做出适当的生涯选择。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 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地方院 校的办学质量和地位有关。 本研究中所调查的两所 高校都是由原来的专科学校或单一或组合升格成 为本科院校的,其办学历史相对较短,软、硬件设施
中的发展任务或不可预测的生涯问题时已具备一 定的因应准备程度。 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生 涯适应 力低的大学 生(总均分 小 于 临 界 值 3)有 24 人, 占总人数的 5.4%, 而生涯适应力高的大学生 (总均分高于 4) 有 155 人, 占总人数的 34.4%,有 60.2%的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居于中等程度。 另外, 从诸维度上看, 大学生在生涯关注上得分最高,生 涯好奇次之,再次为生涯自信,生涯控制得分最低, 表明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涯是关注的,愿意去探索且 具有一定的自信,但在面对未来生涯选择时会优柔 寡断、半信半疑,即无法做出适当的生涯选择。
现代教育管理·2010 年第 10 期
大学生就业研究
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现状及其与 生涯决策风格的关系①
赵小云1,薛桂英2
(1.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7; 2.重庆文理学院,重庆 402160)
摘 要:采用问卷法对 450 名 大 学 生 的 生涯适应力现状及其与生涯决策风格关系的调查发现:大学生 的生涯适应力发展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明显优于女大学生,大一学生的生涯适 应力发展水平最高,大二学生最差;城市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在生涯适应力上差异不显著;理性型生涯决策 风格的大学生在生涯适应力上表现得最好,直觉型的次之,依赖型的最差。
性别 年级 城乡
项目 男 女 t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F 城市 农村
t
表 1: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人口统计学差异比较(M±SD)
生涯关注
生涯控制
生涯好奇
生涯自信
4.11±0.65
3.40±0.56
3.98±0.56
3.92±0.64
4.18±0.53
3.19±0.5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86±0.59
3.75±0.60
· 119 ·
“在有生涯疑问时,我会想尽办法去了解”等;生涯 控制因子有 4 个项目,如“面对生涯的选择,我能作 出适当的决定” 等; 生涯自信因子有 7 个项目,如 “我认为自己可以克服未来生涯中的潜在障碍与困 难”等。 问卷采用 Likert5 点计分,从“非常符合”到 “ 非 常 不 符 合 ”, 各 分 问 卷 的 内 部 一 致 性 信 度 在 0.72-0.84 之间, 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90, 显示此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不过,该问卷的个 别题项在语言的表述上与大陆的表达习惯存在一 定的差异,为使其适合大陆大学生,本研究在不改 变题意的基础上对个别题项的表述方式进行修正, 使其符合大陆的语言习惯, 修订后问卷各维度的 α 系数介于0.63-0.76 之间, 总问卷的系数为 0.86,问 卷各因素间基本上呈中等程度的相关,其相关系数 介于 0.38-0.66 之间,结构效度良好。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生涯决策风格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 5485(2010)10 - 0119 - 04
一、问题提出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 争的事实。 诚然,大学生就业难与当前的世界经济 形势、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教育改革落后有很大 关系,但当今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不高也是一个不可 忽视的重要因素。 对高校而言,帮助大学生做好生 涯准备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而大学生生涯成功 准备的核心就是其生涯适应力的发展。 所谓生涯适 应力是指个体对于可预测的生涯任务、所参与的生 涯角色与面对生涯改变或不可预测之生涯问题的 因应准备程度[1]。 许多研究发现,生涯适应力水平高 的青少年,在面对生涯转换过程中,都有较好的生 涯决策、规划 、探索或自 信[2],且能够预 测其生活满 意度水平[3]。 由此可见,提高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 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就业成功率,而且对他们就业 后的生涯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生涯决策风格问卷。 此问卷由台湾研究者 林幸台编制 [6],全问卷共 30 个 题项,每一分 量 表 各 10 题,分别评定三种生涯决策风格:理性型、直觉型 以及依赖型。 该问卷间隔三周所求得的重测信度 为 :理 性 型 0.92,直 觉 型 0.82,依 赖 型 0.87;效 度 方 面,以因素分析验证问卷的建构效度,结果符合原 假定。
(二)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群体差异比较 首先,大学生在生涯适应力总均分上存在显著 的性别差异,表现为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在生 涯适应力诸因子上,除生涯关注因子外,均存在显 著的性别差异, 都表现为男生得分显著地高于女 生。 总体上看,男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明显要 优于女大学生。 其次,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生 涯适应力总均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各年 级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大一、大三、大四、大二, 事后比较(scheffe)发现,大二学生的得分都显 著低 于大一和大三。 在诸因子上,年级的主效应均达到 显著水平,事后比较(scheffe)发现,在生涯关注上 , 大一学生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大二和大四;在生涯控 制上,大一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在生涯 好奇上,大一、大三和大四学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 大二学生。 总体上看,大二年级是大学生生涯适应 力发展的低谷期,大一学生发展水平最高。 第三,大学生在生涯适应力总均分极其 诸 因 子 上均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 不过从得分上看, 都表现为城市大学生的得分高于农村大学生。 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群体差异见表 1。
1.134
注:* 表示 p< 0.05,** 表示 p<0.01,*** 表示 p<0.001,下同。
· 120 ·
(三)不同生涯决策风格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状况 为考察不同类型生涯决策风格大学生的生涯 适应力状况,首先对大学生的生涯决策风格进行归 类。 归类方法为:以研究被试在三类风格中的最高 得分为其生涯决策风格之类型,若被试有两种以上 风格同为最高分,则不列入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大 学生中理性型生涯决策风格的有 271 人,约占总人 数 的 60.2% , 直 觉 型 的 有 60 人 , 约 占 总 人 数 的 13.3%,依赖型的有 86 人,约占总人数的 19.1%。 可 见,本研究大学生被试中以理性型生涯决策风格最 多,依赖型次之,而直觉型最少。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 2),大学生的 生涯适应力总均分及其诸因子在生涯决策风格上 均 存 在 极 其 显 著 的 差 异 。 事 后 比 较 (scheffe)发 现 ,理 性型决策风格的大学生在生涯适应力总均分及其 诸因子上的得分都非常显著地高于直觉型和依赖 型决策风格大学生;直觉型决策风格大学生的得分 则显著地高于依赖型决策风格大学生(生涯关注因 子除外)。 从整体上看,理性型决策风格大学生的生 涯适应力发展水平最高,直觉型的次之,依赖型的 最差。 表 2:不同生涯决策风格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差异比较
(三)研究程序 主试按统一的测试指导语实施团体测试,要求 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卷中的所有题目,并强调 回 答 的 真 实 性 。 所 有 数 据 资 料 采 用 SPSS 12.0 for Windows 2000 统计软件处理。
三、结果呈现
(一)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总体状况 对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发现,大学生 的生涯适应力总均分值高于中等临界值 3 分 (M= 3.78),居中等偏上程度,表明大学生在面对其 生涯
生涯决策风格是指个体在应对需要作出生涯 决策的情景时经常采用的反应方式,它往往牵涉个 体自身的人格特质。 不同的生涯决策风格有其不同 的特色、决策效果及其影响。 而关于决策风格与生 涯适应力的关系,目前为止还未见有相关的研究报 告。 基于此,本研究欲在探讨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
总体现状及群体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生涯决 策风格这一重要心理变量对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 影响,以期能够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 生涯关注 生涯控制 生涯好奇 生涯自信 生涯适应力 理性 4.32±0.50 3.40±0.55 4.04±0.54 3.97±0.54 3.93±0.41 直觉 4.03±0.59 3.18±0.60 3.86±0.60 3.77±0.69 3.71±0.47 依赖 3.86±0.59 2.92±0.49 3.58±0.55 3.40±0.57 3.44±0.42
-1.184
3.496**
1.851*
2.768**
4.36±0.54
3.39±0.59
24.00±0.61
3.97±0.60
4.06±0.55
3.16±0.55
3.73±0.56
3.69±0.60
4.21±0.54
3.30±0.57
3.99±0.59
3.79±0.64
4.11±0.62
3.24±0.55
3.98±0.54
3.86±0.61
5.696**
3.434*
6.972***
3.917**
4.20±0.58
3.30±0.56
3.92±0.61
3.82±0.61
4.14±0.56
3.23±0.58
3.88±0.57
3.78±0.62
1.079
1.265
0.618
0.672
生涯适应力 3.85±0.48 3.75±0.46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重庆市两所地方院校中随机选取部 分大学生作 为研究对象 ,共 发 放 问 卷 500 份 ,收 回 有效问卷 450 份。其中,男生 131 人,女生 319 人;大 一学生 79 人,大二学生 161 人,大三学生 122 人,大 四学生 88 人;城市大学生 171 人,农村大学生 279 人。 (二)研究工具 一是生涯适应力问卷。 采用台湾研究者吴淑琬 根据 Savickas(2005)的理论建构编制的大学生生涯 适应力问卷[4]。 在 Savickas 的理论建构中,认为一个 适 应 性 的 个 体 应 具 备 以 下 特 点 [5]:(1) 能 够 对 未 来 生 涯有所关注;(2)能够 增 进 对 自 己 未 来生涯的控制 感;(3)能展现 出 对 可 能 自 我 和 未 来情景探索的好 奇心;(4)能够不断 强 化 自 己 对 实 现 生涯抱负的信 心。 因此,该问卷由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 和生 涯自信四 个维度构成 。 问 卷 共 21 个 题 项 ,其 中,生涯关注因子有 4 个项目,如“我会思考未来的 生涯发展与方向”等;生涯好奇因子有 6 个项目,如
①基 金 项 目 :重 庆 文 理 学 院 引 进 人 才 专 项 基 金 项 目 “新 建 本 科 院 校 大 学 生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研 究 ”(Y2008086)。 作 者 简 介 :赵 小 云 (1980-),男 ,山 东 莱 阳 人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学 院 博 士 生 ,研 究 方 向 :学 习 与 教 学 心 理 ;薛 桂 英 (1979-),女 ,山 东 巨 野 人 ,重 庆 文 理 学 院 质 量 管 理 部 讲 师 ,研 究 方 向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
F 27.247*** 26.362*** 22.872*** 32.759*** 46.402***
四、结论与讨论
(一)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现状分析 从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总均分上看,大学生的 生涯适应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表明大学生在面对 其生涯中的发展任务或不可预测的生涯问题时已 具备一定的因应准备程度。 这可能是因为大学阶段 是多数大学生进入职场和社会前的最后一个准备 期,对未来生涯发展的思考已提上日程,为了未来 更好地发展使得他们必须得有所准备。 不过,在研 究中我们发现,生涯适应力水平较高的大学生仅占 总人数的 34.4%, 有 65.6%的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 水平不如人意。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在 面对未来生涯选择时会优柔寡断、半信半疑,即无 法做出适当的生涯选择。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 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地方院 校的办学质量和地位有关。 本研究中所调查的两所 高校都是由原来的专科学校或单一或组合升格成 为本科院校的,其办学历史相对较短,软、硬件设施
中的发展任务或不可预测的生涯问题时已具备一 定的因应准备程度。 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生 涯适应 力低的大学 生(总均分 小 于 临 界 值 3)有 24 人, 占总人数的 5.4%, 而生涯适应力高的大学生 (总均分高于 4) 有 155 人, 占总人数的 34.4%,有 60.2%的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居于中等程度。 另外, 从诸维度上看, 大学生在生涯关注上得分最高,生 涯好奇次之,再次为生涯自信,生涯控制得分最低, 表明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涯是关注的,愿意去探索且 具有一定的自信,但在面对未来生涯选择时会优柔 寡断、半信半疑,即无法做出适当的生涯选择。
现代教育管理·2010 年第 10 期
大学生就业研究
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现状及其与 生涯决策风格的关系①
赵小云1,薛桂英2
(1.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7; 2.重庆文理学院,重庆 402160)
摘 要:采用问卷法对 450 名 大 学 生 的 生涯适应力现状及其与生涯决策风格关系的调查发现:大学生 的生涯适应力发展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明显优于女大学生,大一学生的生涯适 应力发展水平最高,大二学生最差;城市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在生涯适应力上差异不显著;理性型生涯决策 风格的大学生在生涯适应力上表现得最好,直觉型的次之,依赖型的最差。
性别 年级 城乡
项目 男 女 t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F 城市 农村
t
表 1: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人口统计学差异比较(M±SD)
生涯关注
生涯控制
生涯好奇
生涯自信
4.11±0.65
3.40±0.56
3.98±0.56
3.92±0.64
4.18±0.53
3.19±0.5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86±0.59
3.75±0.60
· 119 ·
“在有生涯疑问时,我会想尽办法去了解”等;生涯 控制因子有 4 个项目,如“面对生涯的选择,我能作 出适当的决定” 等; 生涯自信因子有 7 个项目,如 “我认为自己可以克服未来生涯中的潜在障碍与困 难”等。 问卷采用 Likert5 点计分,从“非常符合”到 “ 非 常 不 符 合 ”, 各 分 问 卷 的 内 部 一 致 性 信 度 在 0.72-0.84 之间, 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90, 显示此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不过,该问卷的个 别题项在语言的表述上与大陆的表达习惯存在一 定的差异,为使其适合大陆大学生,本研究在不改 变题意的基础上对个别题项的表述方式进行修正, 使其符合大陆的语言习惯, 修订后问卷各维度的 α 系数介于0.63-0.76 之间, 总问卷的系数为 0.86,问 卷各因素间基本上呈中等程度的相关,其相关系数 介于 0.38-0.66 之间,结构效度良好。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生涯决策风格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 5485(2010)10 - 0119 - 04
一、问题提出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 争的事实。 诚然,大学生就业难与当前的世界经济 形势、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教育改革落后有很大 关系,但当今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不高也是一个不可 忽视的重要因素。 对高校而言,帮助大学生做好生 涯准备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而大学生生涯成功 准备的核心就是其生涯适应力的发展。 所谓生涯适 应力是指个体对于可预测的生涯任务、所参与的生 涯角色与面对生涯改变或不可预测之生涯问题的 因应准备程度[1]。 许多研究发现,生涯适应力水平高 的青少年,在面对生涯转换过程中,都有较好的生 涯决策、规划 、探索或自 信[2],且能够预 测其生活满 意度水平[3]。 由此可见,提高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 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就业成功率,而且对他们就业 后的生涯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生涯决策风格问卷。 此问卷由台湾研究者 林幸台编制 [6],全问卷共 30 个 题项,每一分 量 表 各 10 题,分别评定三种生涯决策风格:理性型、直觉型 以及依赖型。 该问卷间隔三周所求得的重测信度 为 :理 性 型 0.92,直 觉 型 0.82,依 赖 型 0.87;效 度 方 面,以因素分析验证问卷的建构效度,结果符合原 假定。
(二)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群体差异比较 首先,大学生在生涯适应力总均分上存在显著 的性别差异,表现为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在生 涯适应力诸因子上,除生涯关注因子外,均存在显 著的性别差异, 都表现为男生得分显著地高于女 生。 总体上看,男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明显要 优于女大学生。 其次,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生 涯适应力总均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各年 级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大一、大三、大四、大二, 事后比较(scheffe)发现,大二学生的得分都显 著低 于大一和大三。 在诸因子上,年级的主效应均达到 显著水平,事后比较(scheffe)发现,在生涯关注上 , 大一学生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大二和大四;在生涯控 制上,大一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在生涯 好奇上,大一、大三和大四学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 大二学生。 总体上看,大二年级是大学生生涯适应 力发展的低谷期,大一学生发展水平最高。 第三,大学生在生涯适应力总均分极其 诸 因 子 上均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 不过从得分上看, 都表现为城市大学生的得分高于农村大学生。 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群体差异见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