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英国挑起了战争》说课稿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英国挑起了战争》说课稿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学习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意义。鸦片战争是西方侵略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奋起抗争、探索富强之路的起点,这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
【学情分析】
虽然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历史学科有所了解,但初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形象逻辑思维阶段,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还是以直观形象为主,应该还是以各种手段激发兴趣,容易使他们接受。本课中鸦片战争的史实,学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已经有一些了解,但是对于分析鸦片战争因以及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不清楚。
【教学目标】
通过图文材料和相关史实的学习,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及林则徐虎门销烟。初步形成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识读《鸦片战争形势图》和《五口通商示意图》掌握识读历史地图,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建立历史学习的空间感和方位感。
分析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探究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确定虎门硝烟和《南京条约》的内容为教学重点,其依据是虎门硝烟是中国人民对鸦片走私的强烈抵制的一次壮举,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而《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他的签订使中国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怀柔四中的历史教师唐小瑜。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京版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课《英国挑起了战争》。
导入出示一副新闻图片,
介绍:这幅图片是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国庆庆典上,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以此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通过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八块浮雕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提问为什么把它作为第一块浮雕,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从而导入新课。
用这幅图片一是贴近现实生活,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学习兴趣,二是图片是为给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顽强奋斗的所有先驱,从而感受到“饮水思源”,为情感目标的实现做铺垫。
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将本课分为。
教学过程:
一、鸦片战争前世界与中国
这个问题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做铺垫,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没有接触过世界历史,对世界当时尤其是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不了解,为了化解难点首先设疑: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挑起对中国的战争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观察对比四组资料,这四
组资料分别是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在军事、经济、对外关系情况的对比。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后提出问题把封建的清王朝放到世界范围内来审视,尤其与英国来对比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通过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后面解决难点做铺垫。
得出结论: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市场,根本原因。
二、鸦片输入和林则徐虎门销烟
随后提出设问:英国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打开更多的市场,面对这样一个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的庞大的封建王朝,,它将如何打开中国的市场?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我把英国实现目的的手段用三块敲门砖来形容。这样形象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第一块是商品,这方面的内容不做过多解释,可以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结论,认识到商品不足以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于是改用第二块敲门砖——走私鸦片,我从介绍鸦片的危害到出示一副柱状图、以及林则徐上书光绪帝等一段文字材料中,引导学生思考: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从而为后面林则徐虎门硝烟产生认同。
为做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既要说明鸦片输入对清朝统治,人民健康的危害,又要结合现实情况(比如目前国际贩毒组织活动猖獗,毒品种类繁多等),学生认识到“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最后指出,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危机,撼动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严禁鸦片,势在必行,于是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开始了。
林则徐虎门硝烟:出示:虎门硝烟浮雕图片找生生动讲述事情经过。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虎门硝烟引起英国利用第三块敲门砖——“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
“虎门硝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混淆。因此,通过设置问题“有人认为,如果林则徐不推行禁烟运动,那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认识到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辩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民族英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总结: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对讨论,分析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三、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虎门硝烟引起英国利用第三块敲门砖——“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为了激发情感,由于鸦片战争的过程历史课程标准并未做过多的要求,因此我会在学生在观看《鸦片战争的形势示意动态地图》的基础上,以时间为顺序讲清战争的三个阶段,突出关天培、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的英雄事迹,对爱国军民的英勇抗敌,教师要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条约内容,学生讨论分析每一条款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最后,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南京条约》影响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评价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教学的难点,难点的突破我仍然使用的是对比法,通过鸦片战争之前和之后的变化,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