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英国挑起了战争》说课稿1
第1课 英国挑起了战争(修改)
积极应对的意识。
郭嵩焘曾一再感慨 :“通市二百余年, 罢兵议款(南京条约 )又二十年,始终无 一人通知夷情,熟知 其语言文字者。”
——《略论鸦片战争后清廷 内部“闭关锁国”思潮 》
鸦片战争后开始的中英关系为以后中外关 系发展确定了方向,中国成了几乎整个资本 主义国家侵略的对象,鸦片战争为外国资本 主义侵华打下了第一块基石,后来的侵略大 厦就是由此逐渐构筑起来的。
花
和 鸦 20331箱
片 12576箱
7889箱
鸦片战争前 40年,中国白银 外流约三四亿银 元以上。
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七
八 八 八 八八 八八 八八
九
二 二 二 二三 三三 三三
九
○ 四 五 九○ 四五 八九
年
年 年 年 年年 年年 年年
英国无耻的向中国走私鸦片
平民烟馆比比 皆是,烟榻上横 满了吸食鸦片的 人。
英国挑起了战争
教学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学习中国 近代史具有重要意义。鸦片战争是西方侵 略中国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奋起 抗争、探索富强之路的起点,这决定了中 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虽然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 生对历史学科有所了解,但还处于以直观 形象为主,理性思维比较欠缺,通过历史 事件要得到正确历史认识还有很大难度。
中国 封建社会 日益腐败 落后的自然经济
装备陈旧操练不勤
英国
先进的 资本主义国家 完成工业革命 商品经济发达
船坚利炮装备先进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英国挑起了战争学案京改版
英国挑起了战争4、南京条约中哪些内容体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化?哪一条破坏了中国的自主权?三、达标检测1、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A、1840年B、1841年C、1842年D、1843年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A. 五四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鸦片战争3、下列南京条约中,严重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一项是A.割让香港B.协定关税C.五口通商D.赔偿军费4、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的是A.关天培B.葛云飞C.郑国鸿D.林则徐2、右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1)请问浮雕表现的是什么内容?(2)请问这次事件是什么时间由谁组织的?(3)这次事件有何意义?教师补充部分资料补充:珍妮机的问世——工业革命的开始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机器的最早采用,并不是在英国传统的工业中,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中。
这是因为棉纺织业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
同时,棉纺织品的价格比毛纺织品便宜,市场需求量大,为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
珍妮机的出现是棉纺织业第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发明,使纺织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
珍妮机的发明,一般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之后,有更多的机器被发明出来并得以应用,在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也出现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1)蒸汽机的广泛运用及现代工厂的出现英国棉纺织业的巨大进步,是机械科学原理普遍运用的结果。
在机械化装置使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动力成为制约机器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问题。
要发展工业,就必须有新的动力。
瓦特经过多年的钻研,广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将其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蒸汽机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动力问题,还为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开拓了极其广阔的地理空间。
此后,凡是有燃料(煤炭)的地方,就能兴建工厂。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英国挑起了战争教案1京改版.doc
英国挑起了战争课题英国挑起了战争课型新课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屮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屮国战争的基本史实,学握林则徐维护屮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法得出结论,分析材料学会从史料中获得有效的信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合作探究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加深对屮国近代史进程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鸦片战争的失败,学生深刻地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前端分析教材分析:英国挑起的鸦片战争拉开了屮国近代史的序幕,对屮国后来历史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使中国逐步陷入了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它也激起了中国的有志之士们的斗志,拉开了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序幕;从客观上讲它也对中国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是屮国历史上重要的承前启后的转折点。
学生分析:尽管近代史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包含血泪的历史,但是它离我们现在很近,而且很多东西至今仍深刻的影响着我们,学生们对这段历史的认知比较熟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己有的知识储备,注意正确的引导学生了解这段历史,尽可能用比较丰富的方式方法去达成教学任务。
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图表、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论从史出”;使用多媒体手段直观教学,认真讲解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并对学生们的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器材多媒体幻灯片课件;课本图表、文字资料。
教学意图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媒体使用帮助学生理清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强调近代史的特征,从大局角度掌握本学期历史学习方向。
第1课 英国挑起了战争
课题
教材版本 知识与能力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第 1 课 英国挑起了战争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二册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 带来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 京条约》 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 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 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 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 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 维护中华民族利 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 打” 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 命感。
( B.开展同中国的贸易
)
D.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 D.道光帝 )
2.
中英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在位的皇帝是 A.康熙帝 B.乾隆帝 C.嘉庆帝
1.
观察图一后回答:
孔维霞
昌平四中教案
⑴图一所示的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从南到北有哪些城市? ⑵这些被迫开放的城市在地理上有什么特点? ⑶这些城市是根据什么条约被迫开放的? 它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危害? 教 学 心 得 备 注 -5问题探究法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师友互动、提高效率。
面对各种灾难, 林则徐采 取了哪些措施?
看课本回答
虎门销烟又什么意 义?林则徐还有哪些地方 值得我们去学习?
以民族利益为重, 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的 高风亮节。 善于学习,吸纳新知的 开阔胸襟
孔维霞
昌平四中教案
二、国门洞开----鸦 片战争
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 中国抵制, 英国政府决定发 动鸦片战争。 师生共同归纳,然后出 示: 爆发:1840 年 6 月,英 舰开到广州海面,进行挑衅 占领:1841 年,英军占 领香港岛。 结束:1842 年 8 月,英 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 签定: 中英 《南京条约》 。 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何影 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 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 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 开端。 结合演 示文稿 出示鸦 片战争 形势示 意图, 多媒体 演示英 国入侵 中国的 过程
英国挑起了战争优秀课件 其他版
鸦片战争前的西方世界
伦敦东印度公司
到鸦片战争前后,英国每年的煤产量达到 3000多万吨;生铁产量达到140万吨;机械纺 纱业所用的棉花量达到5亿二千多万磅;筑成 铁路数千公里。当时英国已有2/3的劳动人口 从事工业生产,有许多巨大的工业城市。从对 外作战所必需的海军力量看,到1836年时, 英国已拥有大小船舰500余艘……
一、鸦片战争前中英基本情况对比
中
政治
国
英
国
封建主义,日益腐败 落后的自然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完成了工业革命 商品经济发达 船坚炮利 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经济
军事 外交 综合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1> 正常中英贸易
单位:千万元 中国顺差(出超)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
中国现代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
第1课 英国挑起了战争
☆ 虎门销烟 ☆ 国门洞开
一、虎门销烟
林则徐塑像
课堂讨 论
1、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 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 徐的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 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2、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清朝水师旧式船只
清朝水师旧式炮船
英国的早期列炮铁甲舰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得快
第1课 英国挑起了战争1
12576 7889
4000多
20331
年
1799
1820 1824 1829 1830 1835 1838 1839
第1课 英国挑起了战争
中国人在烟馆中吸食鸦片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 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 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折中指出
廷画家徐扬画)
《乾隆南巡图》 (局部,清宫廷画家徐扬画)
18世纪晚期,清王朝国势衰败,社会危机四伏,但仍然闭关锁国,歌舞升 平,必将成为西方列强侵略、扩张的对象。
鸦片战争前夕的第1国课内英外国形挑势起了战争
国际(英国)
政治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
国内
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
落后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 位,财政困难,自给自足
封建社会
鸦
政
独立自主的 封建国家
片
清政府行使
战 治 全部主权
争
之
经
自给自足的 封建经济占
前
统治地位的
济 国家
半殖民地半封建
鸦
中国的领土、贸
政 易、关税、司法、
片
等主权遭到严重
战 治 破坏
争
之
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 经济逐步瓦解,
后
中国烈鸦烈片的战洋务争运给动中给国当时带的来中 国了社什会带么来影了响怎?样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形成忧患意识 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第1课 英国挑起了战争
【教学重点】 林则徐禁烟 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
《第1课 英国挑起了战争》说课稿 (3)
《第1课英国挑起了战争》说课稿【课标】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历史第一课内容,是教材第一学习主题侵略与抗争的开篇章,这一课主要阐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况,它是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了解并掌握本课,有助于把握对中国近代史特征的认识,了解中国屈辱的开始。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图片,学生能够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学生表达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2、通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中英《南京条约》的每条内容,学生能基本简述全部内容。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对比、分析中英双方在19世纪时,社会情况的图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中西方巨大的差异,进而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鸦片战争社会前后政治、经济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后社会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虎门销烟故事的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民族英雄林则徐爱国精神、民族正气。
2、通过“谈一谈学完本节课的启示”,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以增强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的动力【教学重点】林则徐禁烟中英《南京条约》【教学难点】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怎样理解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学方法】讲授、对比、启发式教学【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示图片,设问“是什么原因使三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领导人能够坐在一起?”引出课题。
回顾法西斯肆虐的进程,面对法西斯侵略的猖獗,反法西斯力量走向了联合,1942年初,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共同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出现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新局面。
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并且使线索更加清晰,对课文进行了重新组合。
第1课 英国挑起了战争
【课程标准】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 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图片,学生能够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 养学生表达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2、通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中英《南京条约》的每条内容, 学生能基本简述全部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对比、分析中英双方在19世纪时,社会情况的 图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中西方巨大的差异,进而认识到鸦 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鸦片战争社会前后政治、经济的变化,使学生认 识到鸦片战争后社会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课 英国挑起了战争
林则徐塑像
林则徐(1785—1850), 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他 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对 于鸦片流毒中国深感忧虑。 1838年,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 痛陈鸦片危害,主张严禁鸦片。 12月,林则徐被道光帝任命为 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 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 族的尊严,不愧为一位民族英 雄。
第1课 英国挑起了战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
战前 政治
战后
主权独立
主权破坏
经济 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
被卷入资本主 义市场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北洋水师主力铁甲舰“镇远”号第1课清早英期国的挑木制起帆了船战争
半自动步枪
弓
第1课 英国挑起了战争
苏州缫丝厂车间
旧式家庭织布机
封建社会
第1课 英国挑起了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
讨论探究
盛极一时的清王朝为什么 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政治腐败、经济落后, 武器陈旧、指挥失当。
英国挑起了战争PPT课件 其他版
•
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
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
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
30、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
•
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
32、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课堂讨 论
1、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 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 徐的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 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2、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清朝水师旧式船只
清朝水师旧式炮船
英国的早期列炮铁甲舰
•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
•
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 中国现代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
第1课 英国挑起了战争
☆ 虎门销烟 ☆ 国门洞开
一、虎门销烟
林则徐塑像
文字狱
鸦片战争前的清王朝
对外关系: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 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 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 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有 有资,并沾余润 。
【七年级】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英国挑起了战争教案2京改版1
【关键字】七年级英国挑起了战争一、教材分析:“鸦片战争”在七年级下册中居于首章首课,是中国近代史学习内容的切入点和开端,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世界史的范围来说,鸦片战争是当时已经完成产业革命的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对一个正处于封建主义迟暮中步履蹒跚的古老国家----中国所发动的侵略战争;就中国史范围来说,它引起了中国社会一系列的变化,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从来不曾出现过的局面。
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二、学情分析:学习本课前,初一年级的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爱国主义)的了解仅限于影视,有一定的认知,但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根椐这个年级段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来说,教师在课堂当中应以史为据,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引领学生加入课堂。
而且学生大都看过电影《鸦片战争》、《林则徐》或有关通俗读物,对鸦片战争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加入历史情境。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2、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三维目标:1、通过对一些史料的分析,了解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禁烟中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
2、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通过对“中国为什么失败了?”的分析,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重点:虎门销烟的史实、中英《南京条约》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正反两方面)。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现代学生观和教学观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构建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内涵的学习体系,强调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整合学习资源,然后知识迁移,鉴于对《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教师在本课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到集中;学生的活动形式以情景想象,故事叙述,讨论等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第1课英国挑起了战争
议一议: .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 罂粟: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罂粟果经割有白色的汁液 谈谈鸦片有哪些危害? 流出,见光后氧化成褐色膏状,刮下即是烟膏。它是提取加 工制作鸦片、吗啡、海洛因的主要原料。
林 则 徐 ( 一 七 八 五 * 一 八 五 ○ )
*林则徐上道光帝折中出: 鸦片“流毒与 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 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 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1820年
1827年 1831年
中国输英总值
英国输华总值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50-100公斤/箱
1839 1835 1830 1825 1820 1799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走私鸦片。
一、虎门销烟
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⒉林则徐主持禁烟 1839.3 ⒊虎门销烟的意义 1839.6.3
二、国门洞开
⒈英国挑起鸦片战争 1840.6 ⒉中英《南京条约》 1842.8-南京 ①内容 ②历史影响
三、知识巩固
鸦片战争前中英基本情况对比
中
政治
国
英
国
封建主义,日益腐败 落后的自然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林则徐严正指出:“若鸦片一日未绝, 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 无中止之理”
思考题
有人说:“林则徐不禁烟,英国 人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因此是禁 烟运动引起了鸦片战争。”你认为 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 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 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 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安德鲁· 韩德森致拉 本特函》)
第一课英国挑起了战争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45000 50—100公斤/ 箱 50—100公斤 公斤/ 吸毒人数:200万/35年 吸毒人数:200万/35年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4000 5000 0 1799年 1799年
40200
35445 掠夺白银: 亿元/40年 掠夺白银:3—4亿元/40年 20331 12576 7889
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⒈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⒉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 ⒊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经济)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经济)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政治)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政治)
至高无上的中国皇帝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中国专制皇权达到顶峰;英国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专制皇权达到顶峰;英国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军事 外交
军备废弛 闭关自守
船坚炮利 殖民扩张
封建统治, 综合 封建统治,腐朽落后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英国最初是打算用商品打开中国大门的, 英国最初是打算用商品打开中国大门的, 但是: 但是:
中国顺差(出超)英国逆差(入超) 中国顺差(出超)英国逆差(入超) 顺差 逆差
单位: 单位:千万元
1
0
1818年 年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军事)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军事)
中国士兵
英国军舰
中国军队装备陈旧,军备废弛;英军装备先进,船坚炮利。 中国军队装备陈旧,军备废弛;英军装备先进,船坚炮利。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对外政策)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对外政策)
马戛尔尼来华──高高在上的清政府 马戛尔尼来华 高高在上的清政府
第一课英国挑起了战争说课稿
第一课、英国挑起了战争老师们,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英国挑起了战争,我讲从以下几个内容进行说课:1、教材分析、学情分析2、教学目标、教学方法3、教学资源4、教学重难点5、教学过程6、板书设计7、教学效果评价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追求民族独立、反抗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进步的开端。
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
本课内容庞杂,头绪众多,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代、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如何从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共二目:第一目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挑明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第二目是中英《南京条约》,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及其影响。
学情分析:本课是初一下学期的学习内容,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有主动学习的良好愿望,但是又存看待问题重表象、分析问题的角度单一,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和分析问题多角度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能例举出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析鸦片战争背景的图表以及材料,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进行问题探究等活动,掌握获取信息、归纳、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升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鸦片战争的失败,学生深刻地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第1课英国挑起了战争
一、虎门销烟
二、国门洞开
三、中英《南京条约》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的是鸦片战争前后的史实。重点是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课后分析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多,同学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作业批改情况
达到要求
1.教师简介背景
(1)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日趋衰弱,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政治腐败,人民反抗四起,封建制度腐朽,属于夕阳时代;
(2)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已经近200年了,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国势蒸蒸日上,属于朝阳时代;
(3)中英贸易中中国是顺差,英国是逆差,中国占优;
问题讨论:英国商品为什么在中国卖不出去?(略)
教学方法:探究合作
教学资源:文字材料、图片材料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虎门销烟
阅读压题图回答问题:
1.图片显示的内容主题是什么?虎门销烟
2.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所展示的事件是怎样发生的呢?
(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
一、虎门销烟
策略:史料研习。
(了解鸦片战争之前的国内外形势,培养历史分析能力。)
(略)
二、国门洞开
转承:英国企图运用鸦片打开中国市场的企图失败了。图穷匕首见,于是挑起了战争,准备用枪炮打开中国的市场。
国门洞开《南京条约》
1.时间:1840—1842(教师介绍)
2.经过:
(1)结合鸦片战争示意图,在教师的讲解下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
(2)结合教材的材料,了解中国军民反侵略斗争中出现的民族英烈事迹。
(4)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讨论:阅读材料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目的和鸦片的危害是什么?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本节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生动地展现了鸦片战争的史实,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鸦片战争这样一场复杂的战争,学生可能对于其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掌握鸦片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和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地图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进行分享。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深入剖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导学第1课 英国挑起了战争
章节:第一单元侵略与抗争
第1课英国挑起了战争
班级:学生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学习过程
1.写出原因。
完成任务后小组交流班级展示。
预设:(1)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
(2)直接原因:英国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
2.写出经过(1840年6月——1842年8月)。
完成任务后小组交流班级展示。
预设:
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第二阶段是占香港岛、攻虎门(关天培牺牲)、攻定海(葛云飞、郑国鸿、王锡鹏为国捐躯)、进吴淞、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条约。
3.写出鸦片战争的结果。
小组交流班级展示。
预设: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港口岸;协定关税。
4. 写出鸦片战争的影响。
小组交流班级展示。
预设: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英国挑起了战争》说课稿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学习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鸦片战争是西方侵略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奋起抗争、探索富强之路的起点,这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
【学情分析】
虽然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历史学科有所了解,但初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形象逻辑思维阶段,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还是以直观形象为主,应该还是以各种手段激发兴趣,容易使他们接受。
本课中鸦片战争的史实,学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已经有一些了解,但是对于分析鸦片战争因以及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不清楚。
【教学目标】
通过图文材料和相关史实的学习,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及林则徐虎门销烟。
初步形成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识读《鸦片战争形势图》和《五口通商示意图》掌握识读历史地图,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建立历史学习的空间感和方位感。
分析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探究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确定虎门硝烟和《南京条约》的内容为教学重点,其依据是虎门硝烟是中国人民对鸦片走私的强烈抵制的一次壮举,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而《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他的签订使中国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怀柔四中的历史教师唐小瑜。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京版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课《英国挑起了战争》。
导入出示一副新闻图片,
介绍:这幅图片是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国庆庆典上,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以此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通过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八块浮雕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提问为什么把它作为第一块浮雕,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从而导入新课。
用这幅图片一是贴近现实生活,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学习兴趣,二是图片是为给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顽强奋斗的所有先驱,从而感受到“饮水思源”,为情感目标的实现做铺垫。
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将本课分为。
教学过程:
一、鸦片战争前世界与中国
这个问题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做铺垫,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没有接触过世界历史,对世界当时尤其是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不了解,为了化解难点首先设疑: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挑起对中国的战争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观察对比四组资料,这四
组资料分别是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在军事、经济、对外关系情况的对比。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后提出问题把封建的清王朝放到世界范围内来审视,尤其与英国来对比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通过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后面解决难点做铺垫。
得出结论: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市场,根本原因。
二、鸦片输入和林则徐虎门销烟
随后提出设问:英国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打开更多的市场,面对这样一个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的庞大的封建王朝,,它将如何打开中国的市场?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
我把英国实现目的的手段用三块敲门砖来形容。
这样形象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
第一块是商品,这方面的内容不做过多解释,可以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结论,认识到商品不足以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于是改用第二块敲门砖——走私鸦片,我从介绍鸦片的危害到出示一副柱状图、以及林则徐上书光绪帝等一段文字材料中,引导学生思考: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
从而为后面林则徐虎门硝烟产生认同。
为做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既要说明鸦片输入对清朝统治,人民健康的危害,又要结合现实情况(比如目前国际贩毒组织活动猖獗,毒品种类繁多等),学生认识到“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最后指出,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危机,撼动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严禁鸦片,势在必行,于是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开始了。
林则徐虎门硝烟:出示:虎门硝烟浮雕图片找生生动讲述事情经过。
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虎门硝烟引起英国利用第三块敲门砖——“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
“虎门硝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混淆。
因此,通过设置问题“有人认为,如果林则徐不推行禁烟运动,那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认识到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辩证关系。
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民族英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总结: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对讨论,分析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三、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虎门硝烟引起英国利用第三块敲门砖——“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
为了激发情感,由于鸦片战争的过程历史课程标准并未做过多的要求,因此我会在学生在观看《鸦片战争的形势示意动态地图》的基础上,以时间为顺序讲清战争的三个阶段,突出关天培、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的英雄事迹,对爱国军民的英勇抗敌,教师要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条约内容,学生讨论分析每一条款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最后,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南京条约》影响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评价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教学的难点,难点的突破我仍然使用的是对比法,通过鸦片战争之前和之后的变化,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反思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