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园林植物病虫害 病害部分知识重点
病害部分知识重点名词解释1.病害:当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在种苗、球根、鲜切花和成株的贮藏及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生物的侵害,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致使植物的生长发育收到显著阻碍,正常的生理程序受到干扰,细胞、组织和器官遭到破坏,导致花、叶、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甚至全植株死亡,从而降低了花木的产量及质量,造成了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观赏价值和园林景观,这种现场称之为病害。
2.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直接原因称之为病原。
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3.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植物病害是不能相互传染的,称为非侵染性病害,亦称为生理病害。
4.侵染型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都能相互传染,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
5.病害的症状:植物感病后,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的不正常特征称为症状。
感病植株外部形态发生的病变特征称为病状。
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称为病症。
所有植物病害均有病状,但并非都有病症。
6.★菌核:是由菌丝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形状、大小、色泽不一,其内贮藏有较丰富的养分,对高温、低温和干燥条件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既是营养的贮藏器官,又是休眠体。
7.★子实体:真菌在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时,由气生菌丝分化出来的产生孢子的结构称为子实体。
不同真菌的子实体其形态和称谓不同。
8.带毒现象:有的植物在受到某种病毒侵染后,病毒虽然也在体内繁殖,但寄主一般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称之为带毒现象。
带毒现象表示寄主对病原物的高度忍耐力,同植物的抗病性有关。
9.隐症现象:由于环境条件的关系,感病植物暂时不表现明显的症状,甚至原来表现的症状也会消灭,这种现象称隐症现象。
10.★病程: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的侵染过程称为病程,又叫侵染程序。
病程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开始,到它的侵染活动停止为止。
11.★侵染循环: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2.病害流行:植物病害在一定地区或在一定时间内的发生普遍而严重成为病害流行。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园林植物病害是指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因素引发的病害。
这些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等。
病害是园林植物产生的重要问题,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叶片断裂、枯黄、凋落等症状。
了解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对于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1.接触与吸引:病原微生物首先需要接触到植物体,这可以通过空气中的传播、土壤中的感染、昆虫或其他动物的传播等多种途径实现。
一些病原微生物还具有特殊的吸引机制,例如病毒可以通过它们的宿主(例如介体昆虫)释放的化学物质吸引植物。
2.侵入:一旦病原微生物接触到植物体表面后,它们需要侵入植物内部。
病原微生物通常通过利用植物体表面的裂口、损伤或天然开口等途径侵入植物体内。
例如,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以通过植物表面的气孔侵入内部。
3.定居与繁殖:一旦病原微生物成功侵入植物内部,它们将寻找适合的环境定居并开始繁殖。
病原微生物可以在植物器官的不同部位定居,例如根部、茎干、叶片等。
它们会利用植物的养分为食物并通过繁殖产生后代。
4.侵染:病原微生物在定居与繁殖阶段释放的毒素和酶会破坏植物细胞和组织,导致植物产生病害症状。
病原微生物会抑制植物的免疫反应,使植物更容易受到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侵染。
5.扩散与传播:一旦病原微生物侵染了植物,它们会试图扩散到其他植物体上。
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例如风、水、昆虫等。
一些病原微生物还可以形成孢子或子实体等传播结构,并利用它们传播到其他植物上。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可以因不同的病原微生物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是一个侵入宿主植物并在其中定居、繁殖和传播的过程。
了解这个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护园林植物的健康和生长。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病害篇)
掌握园林植物病害的主要概念,掌握病原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园林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牢记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体系。
植物病害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a爱尔兰饥谨(马铃薯晚疫病)b孟加拉饥荒(水稻胡麻斑病)植物病理学:研究经济植物发病的现象、原因、原理、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的科学。
1.病原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植物病理学以研究生物因素为主。
2.病理学:主要研究植物病害发展过程中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外的生长发育及其致病作用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一、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干扰,组织和器官遭到破坏,导致叶、花、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甚至全株死亡,从而降低产量及质量,造成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病原: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指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
a生物性病原:真菌等b非生物性病原:除了生物以外的,一切不利于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等。
*病理程序:病害的发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当植物遭受到病原物侵袭和不适宜环境因素影响后,首先表现为正常的生理功能失调,继而出现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的各种不正常变化,使生长发育受到阻碍,这种逐渐加深和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
病害三角:植物侵染性病害形成的过程,是寄主和病原物在外界条件影响下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寄主、病原物与外界环境条件3个基本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们之间的这种三元关系,称为“病害三角”第二节病害症状类型症状:植物感病后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包括病状和病症病状:植物感病后由寄主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
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病症:植物感病后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
包括病原物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常见类型有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等1.花叶:植物感病后,病部细胞内的叶绿素不能正常形成,或其他色素(花青素等)形成过多,而使植物的发病部位出现不正常的颜色。
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及所致病害
2.真菌的主要类群 (1)鞭毛菌亚门
营养体为较原始的原质团 到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有1~2根鞭毛。有性繁殖产生卵孢子。 其中腐霉属、疫霉属、霜霉属与园林植物病害 关系密切。 腐霉属Pythium 孢子囊不规则形,孢囊梗丝 状。孢子囊产生泡囊后,在泡囊中形成并散发 出游动孢子。有性生殖在藏卵器中形成一个卵 孢子。大多在土壤中或水中营腐生生活,引起 苗木猝倒病或根腐、果腐等症状。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真菌的个体发育分为营养阶段和繁殖阶段。即真菌
先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然后形成各种复杂的 繁殖结构,产生孢子。
1.真菌的营养体
真菌进行营养生长的菌体称为营养 体。典型的营养体为纤细多枝的丝状体。单根细丝 称为菌丝,菌丝可不断生长分枝,许多菌丝集聚在 一起,称为菌丝体。菌丝通常呈管状,直径5~6μm, 管壁无色透明。
真菌发育循环模式
(三)真菌的生理生态特性 1.真菌的生理特性 真菌是异养生物,必须从外界吸取现成的糖类
作为能源。真菌还需要氮及其他微量元素钾、 磷、硫、镁、锌、锰、硼、铁等。真菌与植物 的不同在于不需要钙。 真菌可以人工培养。真菌通过菌丝吸收营养物 质。有些真菌只能从寄主表皮组织获得养料, 如白粉菌,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收养 料。大多数真菌则从寄主内部组织吸收养料。 根据吸养方式,可将病原真菌分为以下三 种类型。
百 合 疫 病
百 合 疫 病 1. 症状 2. 病原菌
霜霉菌类 孢囊梗呈二叉或单轴分枝等,孢子囊卵形,
单生于孢囊梗顶端,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卵孢子 球形,表面光滑或有花纹。为害植物叶片,如葡萄霜 霉病菌、二月兰霜霉病。
霜霉菌类
葡萄霜霉病
(2)接合菌亚门
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原
3
但是,长期使用化学药剂容易使病原物产生抗药 性,同时也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拮抗微生物和天然产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病原物的生长和繁 殖。
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安全、可持续等优点,是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原防治的重要手段 之一。
但是,生物防治见效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同时对技术和资源的要 求也较高。
关注抗病性育种
加强园林植物抗病性育种研究, 培育具有优良抗病性状的园林植 物新品种,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 能力。
推广综合防治技术
推广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 防治等多种防治技术,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提高 防治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病原的繁殖方式、传播途径、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与寄主植物的互作机制等,揭示侵染性病原的致病过 程和机制,为开发新型防治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开发新型防治技术与方法
总结词
针对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原的防治,需要开发新型、高效、环保的防治技术与方法,以减少化学农药的 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详细描述
通过采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园林植物病样,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 学技术进行病原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深入研究和揭示病原的分类地位 和系统发育关系,为侵染性病原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深入研究侵染性病原的致病机制
总结词
了解和掌握侵染性病原的致病机制是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的关键,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病原侵入寄主后的生物学特征 和致病过程。
细菌性萎蔫病
由萎蔫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根部,导致植株萎蔫、黄化、枯死。
病毒性病原
花叶病毒病
由花叶病毒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 片和果实,受害部位出现黄绿相间的 花斑或畸形。
园林植物病虫害总结(第一、二章)
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1、概念:园林植物病害;病原;病原物;寄主;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病害三角;病害四面体;症状;病状;病征。
2、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原因(围绕病害三角和病害四面体)?第二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一)植物病原真菌1、概念:真菌;菌丝;菌丝体;营养体;菌丝变态结构(吸器;假根;附着胞);菌丝结构(菌核;子座;菌索);子实体;无性繁殖;有性生殖;生活史;2、真菌产生的无性孢子及有性孢子分别有哪几种?3、半知菌的子实体有哪几种?4、子囊菌的子实体有哪几种?5、锈菌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及其具体内容?6、重要病原真菌:(1)接合菌:根霉菌(Rhizopus)。
(2)子囊菌:外囊菌属(Taphrina);白粉菌属(Erysiphe);单丝壳属(Sphaerotheca);叉丝壳属(Microsphaera);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球针壳属(Phyllactinia);钩丝壳属(Uncinula);黑腐皮壳属(Valsa);核盘菌属(Sclerotinia);散斑壳属(Lophodermium);斑痣盘菌属(Rhytisma)。
(3)担子菌:柄锈菌属(Puccinia);多胞锈菌属(Phragmidium);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柱锈菌属(Cronartium);栅锈菌属(Melampsora);黑粉菌属(Ustilago);外担子菌属(Exobasidium)。
(4)半知菌:丝核菌属(Rhizoctonia);葡萄孢属(Botrytis);镰孢菌属(Fusarium);炭疽菌属(Collectotrichum);壳针孢属(Septoria)。
(5)卵菌霜霉菌目:腐霉属(Pythium);疫霉属(Phytophthora);白锈菌属(Albugo);霜霉属(Peronospora)。
(二)植物病原病毒1、概念:病毒;病毒粒体;复制增殖。
2、病毒病害的主要症状有哪些?3、病毒的侵入方式及传染途径有哪些?(三)植物病原细菌1、植物病原细菌的结构?2、细菌性病害标志——菌脓!!3、植物病原细菌的侵入途径有哪些?4、植物病原细菌的传播途径是什么?5、重要病原细菌属: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欧文氏菌属(Erwinia);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整理)园林常见病虫害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第一部分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第一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园林植物病害第二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原因1.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生病的直接原因称为病原。
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两大类。
2.生物性病原: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主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
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类菌质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螨类等。
3.侵染性病害:凡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故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也称为寄生性病害。
4.非生物性病原:指除生物以外的一切不利于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和营养等因素。
5.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是不能相互传染的,故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也称生理病害。
第三节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类型一、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二、症状的主要类型:1.具有特征性病症的类型2.坏死和腐烂3.萎蔫4.畸形5.变色第二章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第一节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引起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很多,常见的有缺乏营养元素、水份供应失调、气候因素、有毒物质对大气、水及土壤的污染等。
一、营养缺乏:氮磷钾及钙镁铁锰锌硫二、土壤水分失调1.土壤干旱缺水,植物萎蔫2.土壤水份过多,根系腐烂三、温度不适宜1. 高温使花木茎(干)、叶、果受到伤害称为灼伤。
2.低温易出现冻害或寒害。
四、有毒物质的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有以下几类:1.氟化物2. 硫化物3.臭氧4.氯化物5.不正确使用化学农药对植物造成危害第二节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1.加强对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对于营养缺乏症,采取增施缺乏的元素,改善土质或进行根外施肥,以满足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
2.植树避免采用地下坑,土壤水份过多时要及时排涝。
3.对越冬易产生皮裂的树木入冬前进行涂白等处理,早春易出现生理干旱的树种进行防寒处理,对小苗或耐寒性较差的树种入冬前进行冬灌及其它防寒处理。
4.对大气或土壤污染所引起的植物病害,首先了解引起病害的污染物,采取消除污染原的措施,对局部枝条危害可采用修枝或移植其它地方。
第三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直接侵入
许多病原真菌、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具有这种侵染能
力。
2021/9/15
4
(二)影响侵入的环境因素
病原物的侵入和环境条件有关,其中以 湿度和温度的关系最大。在一定范围内, 湿度决定孢子能否萌发和侵入,温度则影 5
三、潜育期
◆潜育期是指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 症状为止的这一段时期。
一般讲, 各种病害都有其一定的传播方式, 研究
并掌握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对于防治病害具有指
导意义。
2021/9/15
13
2021/9/15
14
三、初侵染和再侵染
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 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 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 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又产生大量的 病原繁殖体, 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 称为再侵 染。
■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地点已经具备的条件, 相对稳定的因素为次要因素,最缺乏或变 化最大的因素为决定性因素。
■对于一个具体病害,应分析其寄主、病原 和环境条件各方面的变化,找出它的决定 性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2021/9/15
20
病害有无再侵染是制定防治策略和防治方法的重要依 据。
2021/9/15
15
第三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害在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区大面积发生,造 成经济上的严重损失,称为病害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是植物群体发病的现象。病原物群 体在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干预下,与植物群体 相互作用导致病害流行,因而植物病害流行是一 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2021/9/15
3
二、侵入期
侵入期是指病原物从侵入到开始建立寄生关系的一段时间。
2-02第2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侵染性病原)
植原体的基本特性
1.植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病原物。 2. 可以人工培养。
3. 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可用于诊断和治疗。对
青霉素和链霉素不敏感,因无细胞壁。
4. 引致黄化、矮缩、丛枝、小叶等症状。
5. 必须依赖昆虫介体传播。叶蝉和飞虱等刺吸式 口器是主要媒介。
病毒类和植原体病害的防治
以及野生寄主。
C、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根霉属 Rhizopus
菌丝体发达,有分枝,一般无隔膜,有匍匐枝和假根。 孢囊梗 2~3 根丛生于假根的上方。孢子囊球形,孢囊孢子球 形、多角形。常引起种实、球根、鳞茎的霉烂。
孢子囊
孢囊梗
匍匐枝 放大的孢子囊 假根
3-7 接合孢子的形成
(3)子囊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真菌是较高等的真菌。全部陆生, 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 菌丝体发达,有分隔,少数为单细胞(如酵母 菌)。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 囊和子囊孢子。 子囊果的类型: A、闭囊壳 B、子囊壳 C、子囊腔(假囊壳) D、子囊盘
泡囊 孢子囊
②霜霉属 Peronospora
孢囊梗呈二叉状锐角分枝,孢子囊卵形,单生于孢囊 梗顶端。 危害植物叶片,引起霜霉病。 孢囊梗
孢子囊
(2)接合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真菌近600种,水生到陆生。多 数腐生,少数寄生,还有些是昆虫的寄生物或共 生物。 A、营养体是无隔膜的发达的菌丝体或虫菌 体,少数有隔膜。 B、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
二、细菌
(一)形态和结构
细菌属原核生物界,单细
胞,有细胞壁,无真正的细胞
核。形状有球状、杆状和螺旋
状。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菌。 细菌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
(三)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症状特征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02
病原物基础
病原物的定义和分类
病原物的定义
病原物是指能够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病原物的分类
根据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可以将病原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真菌 性病原物、细菌性病原物、病毒性病原物等。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病原物的寄生性
病原物必须寄生在园林植物上才能生存和繁殖,它们通常通过与植物建立共生关 系来获取营养和能量。
侵染循环的完成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完成从越冬到再次越冬的过程,即完成了一个侵染循环。
病原物在侵染循环中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气候、土壤、季节等因素都会影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
05
防治策略
加强植物检疫
建立严格的植物检疫制度
对引进的园林植物进行严格的检查,防止带有病原菌的植物进入 园林系统。
园林植物病害的分类
• 根据病原的不同,园林植物病害可以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大类。其中,侵染性病害是指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 害,如真菌、细菌、病毒等;非侵染性病害则是由环境因素和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引起的,如营养失调、水分过多或不足、 光照不足等。
园林植物病害的危害性
• 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会产生不同程度 的影响,轻则影响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重则导致植 物死亡,给园林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因此,对于 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有效地控 制其发生和蔓延。
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过度 湿润,降低病害的发生。
清除落叶和枯枝
及时清理园林中的落叶和枯枝,减少 病原菌的越冬场所,降低病害的发生 率。
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
使用生物农药
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微 生物杀菌剂、昆虫生长调节剂 等,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2园林植物病原菌物(真菌)
任何一种病原,都会引起相应的病害,并表现特有
的症状。即
病原
病害
症状
正向过程熟悉了,反向过 程也就很容易推断了。
反过来,也可以通过一种具体的症状,去诊断是哪一 种病害,其病原是什么。
所以,“病原——病害——症状”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这就是本部分内容的学习重点。
“一切为诊断服务”!!!
一、园林植物病原菌物(其中,以真菌为主)
菌索
白色菌索
③ 子座
子座,是由菌丝体
紧密交织而成,或者由
菌丝体与部分寄主组织
结合而成的一种垫状物,
也有球状或其它形状的。
在其表面或其内部产生
繁殖器官。
子座
产孢机构 子座
子座 产孢机构 产孢机构 子座
2、真菌的繁殖体 真菌经过营养生长阶段之后,便可进入繁殖阶段。 真菌的营养体生长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繁殖器官,
营 养 体
真菌的形态 或菌体构成
菌丝体
无隔菌丝
菌丝
菌核
有隔菌丝
菌索
芽管
子座
孢子(有性或无性孢子)
1、真菌的营养体 真菌进行营养生长的菌体,称为营养体。 (1)营养体类型: 绝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都是纤细、多分枝的丝状
体。单根的丝状体,称为 菌丝。
【在显微镜下,菌丝通常呈圆管状,粗细均匀,直径一般为 5 ~ 10 um。
它的顶端能够生长,并能进行分枝。这样一来,菌丝越 长越长,分枝也越来越多,许多菌丝相互交织、聚集在 一起,就形成了菌丝的集合体,称为 菌丝体。
同时,菌丝的每一部分都具有再生能力。任何一小 段菌丝,都能长成新的菌丝和菌丝体。
孢子(无性、有性)
芽管
菌丝
菌丝体
繁殖器官(无性、有性)
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
一、病原真菌
(一)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 (二)真菌的生活史 (三)真菌的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 (四)植物病原真菌病害的主要特点
(一)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
真菌是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 真菌引起的病害占整个植物病害的70%~80%,几
(4)担子菌亚门:有性阶段形成担孢子。
①锈菌类:寄主、转主寄生
锈菌引起的病害病症多呈黄色粉堆,故称锈病。 与植物病害有关的有: 柄锈菌属:为害多种高等植物,许多重要的禾谷类锈病是由此 属锈菌引起的。 胶锈菌属:其中重要的如梨胶锈菌,引起苹果锈病的山田胶锈 菌。 单胞锈菌属:如香石竹锈病菌引起香石竹锈病。 多胞锈菌属:如玫瑰多胞锈菌引起玫瑰锈病。 栅锈菌属:如松柳栅锈菌引起柳树锈病。 层锈菌属:枣层锈菌引起枣树锈病
乎每种植物上都有几种甚至上百种真菌病害; 真菌营养生长的结构称为营养体,繁殖的结构
称为繁殖体。
真菌的营养体
真菌典型的营养体是极细 小的丝状体,每一根丝状 体称为菌丝。组成真菌菌 体的一团菌丝称为菌丝体。
真菌的营养体 1.变形体 2.单细胞 3.无隔菌丝 4.有隔菌丝
菌丝的变态
真菌的菌丝为了适应某些特殊功能,产生一些特殊变态类型。
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第一部分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第三部分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第四部分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第五部分园林植物病害的诊断第六部分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第一部分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一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它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全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由越冬的病原物在植物生长期引起的初次侵染称初侵染.在初侵染的病部产生的病原体通过传播引起的侵染称为再侵染.在同一生长季节,再侵染可能发生许多次,病害的侵染循环,可按再侵染的有无分为:(1)多病程病害一个生长季节中除初侵染过程外还有再侵染过程,如梨黑星病,各种白粉病和炭疽病等属于这类病害.(2)单病程病害一个生长季节只有一次侵染过程,如松落叶病,槭黑痣病属于这类病害.对于单病程病害每年的发病程度取决于初侵染多少,只要集中消灭初侵染来源或防止初侵染,这类病害就能得到防治.对于多病程病害,情况就比较复杂,除防治初侵染外,还要解决再侵染问题,防治效率的差异也较大.病原物越冬许多植物到冬季大都进入落叶休眠或停止生长状态.寄生在植物上的的病原物如何渡过这段时间,并引起下一生长季节的侵染,这就是所谓越冬问题.越冬是侵染循环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掌握这个环节常常是某些病害防治上的关键问题,病原物越冬的场所有以下几个:(1)感病寄主感病寄主是园林病害最重要的越冬场所,树木不但枝干是多年生的,常绿针阔叶树的叶也是多年生的,寄主体内的病原物因有寄主组织的保护,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安全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来源.(3)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种子及果实表面和内部都可能有病原物存活.春天播种时成为幼苗病害侵染的来源.种子带菌对园林树木病害并不重要.苗木,接穗,插条和种根等上的病原物作为侵染来源与有病植株情况是一样的.(4)土壤,肥料土壤,肥料也是多种病原物越冬的主要场所,侵染植物根部的病原物尤其如此.病原物可以厚垣孢子,菌核等在土壤中休眠越冬,有的可存活数年之久.病原物除休眠外,还以腐生方式在土壤中存活.根据病原物在土壤中存活能力的强弱,可以分为土壤寄居菌和土壤习居菌.土壤寄居菌必须在病株残体上营腐生生活,一旦寄主残体分解,便很快在其他微生物的竞争下丧失生活能力.土壤习居菌有很强的腐生能力,当寄主残体分解后能直接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3.病原物的传播在植物体外越冬的病原物,必须传播到植物体上才能发生初侵染,在植株之间传播则能引起再侵染.有许多病原物如带鞭毛的细菌,游动孢子等都有主动传播的能力.但是,这种主动传播的距离极为有限,病原物的传播主要依赖外界因素被动传播,其主要传播方式如下:(1)风力传播(气流传播)真菌的孢子很多是借风力传播的,真菌的孢子数量多,体积小,易于随风飞散.气流传播的距离较远,范围也较大,但可以传播的距离并不就是有效距离,因为部分孢子在传播的途径中死去,而且活的孢子还必须遇到感病的寄主和适当的环境条件才能引起侵染,传播的有效距离受气流活动情况,孢子的数量和寿命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借风力传播的病害,防治方法比较复杂,除去注意消灭当地的病原物以外,还要防止外地病原物的传入.确定病原物的传播距离,在防病上很重要,转主寄主的砍除和无病苗圃的隔离距离都是由病害传播距离决定的.(2)雨水传播植物病原细菌和真菌中的黑盘孢目,球壳孢目的分生孢子多半是由雨水传播的,低等的鞭毛菌的游动孢子只能在水滴中产生和保持它们的活动性,雨水传播的距离一般都比较近,这样的病害蔓延不是很快.对于生存在土壤中的一些病原物,还可以随灌溉和排水的水流而传播.(3)昆虫和其他动物传播有许多昆虫在植物上取食活动,成为传播病原物的介体,除传播病毒外还能传播病原细菌和真菌,同时在取食和产卵时,给植物造成伤口,为病原物的侵染造成有利条件.此外,线虫,鸟类等动物也可传带病菌.(4)人为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真菌的无性繁殖与孢子类型
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芽殖、
裂殖割裂的方式直接产生后代新个体叫无性繁殖。无性繁
殖产生的各种孢子均叫无性孢子。
基本特征是营养繁殖,无有性结合过程。
无性孢子多种多样,繁殖能力很强,几天一代,在病害
传播和流行中起重要作用。
真菌无性繁殖的孢子类型
1.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各类真菌均可产生,属于休眠孢子,壁厚。在菌
丝生长到一定阶段 , 由菌丝一个细胞内原生质浓缩形成的,抗逆境,可以存 活多年。
2.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结合菌的无性孢子。单细胞,有细胞壁,无鞭
毛,风传,陆生。形成于孢子囊(Sporangium)内(菌丝长到一定阶段形成 的囊状物)。
3. 游动孢子(Zoospore) :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单细胞,无细胞壁,只有原生
(3)营养方式异养型(腐生和寄生),无光合色素。
(4)繁殖方式为产生各种类型孢子。
(5)真菌大多腐生,从已死的有机体作为营养来源。
少数寄生的真菌主要寄生在活植物上。
在植物上生长的真菌
在培养基上生长的真菌 菌落
真菌的种类
1974年Ainworth估计,全世界真菌有一万 属,约10万种。1997年为止真菌界 (Kingdom of Eukaryota)有4个门,103个 目,484个科,4979属56360种(另外有 4556个异名)。
真菌与其他生物的异同
细菌: (Bacteria) 有细胞壁,无核,有 核区--属原核生物。 粘菌:无细胞壁,有核, 繁殖产生 孢子 藻类:光合色素--自养生物 高等植物:有根、茎、叶,自养,贮藏物 质:淀粉。 真菌:无根、茎、叶,异养,贮藏物质: 肝糖,脂肪
真菌(Fungi)的主要特征
(1)有固定的细胞核,属真核生物。 (2)营养体简单,大多为菌丝体。
3.假根(Rhizoid):有些真菌的菌丝体长出的根状菌丝,可以
深入基质内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如根霉、芽枝霉等。
D、 菌组织
高等真菌的有隔菌丝体可以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成 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菌组织。菌组织的作用是形成产 孢机构和特殊结构。菌组织分两类。
1.疏丝组织:菌丝排列较疏松,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菌
无分枝,管状物。分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2.菌丝体(Mycelium): 一丛菌丝统称菌丝体。靠吸器获取养分
3.菌落(Colony) :菌丝体呈辐射状延伸,在培养基上形成的圆形菌丝
群落叫菌落。
4.假菌丝:酵母菌芽殖产生的芽孢子相互连接呈链状,与菌丝相似称假
菌丝。
A、营养体的基本类型
1.无隔菌丝
菌丝内无横隔膜,整个菌丝体为一个无隔多核的细胞。低 等真菌的菌丝。 2.有隔菌丝 菌丝内有横隔膜,将菌丝隔成多个长圆筒型的小细胞。高 等真菌的菌丝。
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的菌核叫假菌核。
2. 子座 (Stroma): 由菌组织形成的、产生子实体的座垫 , 叫子座。 作用是产生繁殖体 , 也可渡过不良环境。有的子座 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形成的,叫假子座。 3.根状菌索(Rhizomorph): 高等真菌的菌组织形成的绳索状 结构,外形似植物根。作用是为寄主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渡过 不良环境, 还可以发展侵入树木寄主。
丝的长形细胞,用机械方法可以分开。 2.拟薄壁组织:菌丝排列很紧密, 在显微镜下菌丝细胞 接近圆形,类似高等植物的拟薄壁组织用机械方法不能 分开,只能用碱液煮开。
E、菌组织形成的特殊结构
1. 菌核 (Sclerotium): 大小、形态、 颜色各异, 内外结 构不同, 内部为疏丝组织,外部为拟薄壁组织。作用是渡过不 良环境。
B、菌丝细胞的结构
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而卵菌细胞壁的主 要成分是为纤维素。C、营养体的变态
真菌的菌丝体为了适应某些特殊功能,产生一些特殊变态
类型。
1. 吸器(Haustorium): 专性寄生菌的菌丝长出的,伸入寄主细 胞内高效吸收营养的小突起,叫吸器。有球状、指状、掌状 和丝状等类型。 2. 附着胞 (appressorium) :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 顶端的膨大部分,功能是牢固地附着在寄主体表,其下方 产生侵入钉穿透寄主植物的角质层和表层细胞壁。。
真菌的益害
(一)、有益
1.可供食用: 蘑菇,木耳,口蘑,银耳,猴头。
2.医药: 灵芝,马勃,冬虫夏草;抗菌素(Flaming—青霉素,土霉素)。
3.工业发酵:制洒业,食品业,工业酸。 4.农用真菌:a.生物农药:山东鲁保一号(无毛炭疽菌)防治菟丝子。 b.白僵菌:防治昆虫─玉米螟。 c.防治线虫的天敌真菌。 d.赤霉素:920─真菌的代谢产物。 5. 真菌可促进物质的转化:动植物体腐烂分解─全球性的物质大循环。 (二)、有害 1. 侵染植物引致病害。 2. 引起人、畜病害─皮肤病。 3. 食物中毒:甘薯黑斑病菌、麦角菌。
4. 使食品、贮藏物质受损:木材、皮毛发霉。
(一)真菌的营养体(Vegetative body)
真菌在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叫营养体。主要功能是吸收、
输送和贮存营养,为繁殖生长做准备。真菌的营养体还可以
形成菌组织以及菌体的变态结构。
1. 菌丝(Hypha):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直径5-6um,有分枝或
(二)真菌的繁殖体(Reproductive body)
指产生孢子体或孢子的结构叫繁殖体。 真菌的产孢机构无论是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 均叫子实体(fruit-body)。
低等真菌繁殖时, 营养体全部转为繁殖体时叫整体产果(Holocarpic)。 高等真菌繁殖时, 营养体部分转为繁殖体时叫分体产果(Eucarpic)。
一、园林植物病原菌物/真菌
菌物:真菌、黏菌和卵菌等
什么是真菌?
真菌( Fungi) : 是一类大多数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 养体,有细胞壁和细胞核, 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 合色素,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的生物群。 在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中,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种 类和数量最多,约占植物病害种类的 70% 以上,如 白粉病、霜霉病、锈病和黑粉病、炭疽病、溃疡病、 根朽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