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贺故事
唐朝诗鬼李贺的历史故事
唐朝诗⿁李贺的历史故事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历史上与李⽩、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评有“‘太⽩仙才,长吉⿁才’之说。
李贺被誉为死⿁,可见才华横溢,那么他的⽣平故事你了解吗?⼩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诗⿁李贺的故事 在唐诗的圣殿⾥,有诗仙、诗圣、诗囚、诗魔、诗佛,还有⼀个诗⿁,那便是唐代神童李贺了。
李贺出⽣在⼀个落魄的皇室宗亲家中,他的⽗亲名为李晋肃,武则天⼤肆残杀李⽒宗亲的时候,李晋肃由于⾎缘关系太远⽽躲过⼀劫,虽然李贺多次⾃豪的提出⾃⼰皇室宗亲的⾝份,但是他的家族毕竟已经没落了,所以这层⾝份对他的事业并没有多⼤的帮助。
李贺出⽣于贞元年间,他的⽗亲早逝,年少时便与兄弟⼀起出门谋⽣去了。
史书记载李贺“为⼈纤瘦,通眉,长指⽖,能疾书”,说李贺这个⼈长得⾮常特别,他的眉⽑⼏乎长到了⼀起,⼿指很长,整个⼈看起来是⾮常瘦弱的。
相传,李贺七岁那年便能作诗,有神童之名。
韩愈和皇甫湜听说李贺之名以后,专程来探⼀探李贺的虚实,结果李贺当场就作了⼀⾸诗《⾼轩过》,令这两位⼤⽂豪惊叹不已!⾃此之后,李贺的名声就传遍天下了!⼗五岁时,他甚⾄能与诗⼈李益齐名!李贺⼀⽣共写了两百多⾸诗,难得的是他的诗⼏乎全部流传下来了。
李贺的诗才不全是天⽣的,他的诗之所以能写得⼜多⼜好,在于平常的积累。
据说李贺平⽇⾥就喜欢骑着驴⼦,带着书童到处⾛⾛看看,若是有灵光闪现,他就会拿出纸笔将它记录下来,然后放进书童背后的锦囊⾥,晚上回家了,他就在家整理,依靠着这些“碎⽚灵感”拼凑成⼀⾸⾸令⼈惊叹的诗。
李贺这样出⾊,为什么始终没能考上科举呢?对此,不得不感叹⼀句,都是造化弄⼈啊! 凭李贺之才,他早就能考过科举,但是运⽓背的他既遇到⽗丧,年龄⼜未满弱冠,因此参加科举⼀事迟迟拖到了元和五年,李贺⼆⼗⼀岁。
这⼀次他轻松过关,得到了进京参加进⼠举的资格,但是嫉妒他的才华的⼈太多了,那些⼈就故意找李贺的⿇烦,说什么李贺的⽗亲李晋肃,“晋”与进⼠的“进”同⾳,犯了“家讳”,所以不能参加进⼠举。
关于成功来源于积累名人故事
成功来源于积累名人故事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听过不少的故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功来源于积累名人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成功来源于积累名人故事篇1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而短命的奇才。
他虽然只活了27岁,却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诗篇。
李贺作诗从来不先立题,每次外出总是骑一匹瘦弱的小马,带一名童仆,背一个古锦囊,一边走,一边思索。
吟到一些好的句子时,马上用随身所带的笔砚,在马上写成纸卷,投入锦囊之中。
傍晚回到家中,有时是囊中充盈,满载而归;有时则是囊空如洗,终日苦苦思索,却是无一佳句。
的确,李贺把自己的全部心力都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中,像“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唱天下白”、“石破天惊逗秋雨”等等,这些为历代传诵的名句,都是李贺精心锤炼得来的。
李贺在《长歌续短歌》一诗中为自己写道:“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这正说明他从事创作的辛勤,以及一生奔波、生活困苦的凄苍郁愤。
李贺写诗成功靠的是积累,事实上,世界上的哪一个成功靠的不是辛勤的积累呢?成功来源于积累名人故事篇2中国科学院四位院士曾在一个军事科研单位工作。
他原来的基础不好,教育也不太辛苦,也不乐观。
但他没有放弃,没有放弃,一步一步,慢慢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累成绩。
他没有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
他虚心请教了所有的专家。
他从小到大参与科研项目,从最初的助理到自己领导助理。
他发表的学术论文从最初的普通期刊到后来的核心期刊再到国外知名期刊。
他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工程师成为了他专业的权威。
他是一位为军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
2007年,他最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进入中国科学家的最高殿堂。
他的成功经验再一次雄辩地表明了积累对成功的重要性。
成功来源于积累名人故事篇3在古印度,一位著名的棋手与皇帝下棋。
皇帝问他想要什么奖赏。
他说,只要在棋盘的第一格里放一粒米,然后在第二格里放两粒米,在第三格里放四粒米,依此类推。
诗鬼李贺的生平故事
诗鬼李贺的生平故事导语: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
字长吉。
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
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下面是关于他的生平介绍,欢迎阅读:少年时代李贺外貌特别,巨鼻,浓眉,身材瘦长,还留着长长的指甲。
因体弱多病,不到十八岁,头发就开始发白。
从束发读书以来,阅读了经传史牒、诸子百家、古小说等方面的书籍。
对于古诗有特殊的爱好,垂髫之年,就熟读诗经、楚辞、古乐府、汉魏六朝诗歌以及当代许多诗人作品。
李贺经常在太阳刚从东方升起时,骑着一匹瘦马,背个破锦囊,离开家门,四处出游。
一路上仔细观察景物,为使之再现于自己诗中而搜索枯肠。
一有所得,立即记在纸上,投入破锦囊中。
晚上归来,再把白天所记整理成文,投入另一囊。
母亲见此状心疼的说:“是儿当要呕出心乃已尔!”由于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上刻苦学习创作,因此诗名很早就传扬海内。
少年时代写作的乐府诗,就能与老一辈诗人李益、张籍媲美。
王定保《唐摭言》记载:李贺七岁时,大文豪韩愈和洛阳名士皇浦湜登门拜访,李贺当即挥笔作《高轩过》诗以答谢。
这则传闻,虽与事实有所出入,但符合李贺思想、艺术较早成熟的实际情况。
十八岁那年,满怀着理想与希望,告别朝夕相处的亲人,离开家乡,踏上求取功名、期望施展抱负的人生道路。
遭谗落第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从家乡昌谷来到唐朝的东都洛阳准备参加这一年的府试,这年恰巧极负盛名的文学家韩愈因出任国子博士,受人毁谤,来洛阳上任,李贺久仰大名,带了自己的诗稿,登门拜访,成功获得韩愈的赏识。
皇甫湜也在这一年认识李贺。
这年李贺凭著出众的才华,很顺利地通过府试,接着要去长安应礼部试。
他的应试诗《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记录青年诗人初试锋芒时那种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神情。
这组诗既符合试帖诗切题要求,又能将诗人妙趣横生艺术意想和含而不露的讽喻,很有分寸的`表现出来。
就在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是使这位刚踏上生活道路、充满幻想的年轻诗人遭受了巨大挫折。
诗人李贺的故事
诗人李贺的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诗人李贺的故事诗人李贺的一则故事有的人一生虽然很短暂,但是人们永远铭记他。
李贺小传_优秀作文800字
李贺小传_优秀作文800字李贺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浓厚的个人风格和情感色彩,堪称唐代诗坛的奇葩。
在当时的文坛上,李贺以其反叛、豪放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被誉为“风花雪月诗”的代表。
李贺,字长吉,天宝四年(745年)出生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他是唐代时期一位出身于贫苦的家庭。
小时候,李贺家境贫寒,但他自幼聪慧,喜欢读书。
他的生活并不如意,饱受贫困和生活的艰辛之苦。
正是这些困境塑造了他坚强的性格,并培养了他对诗歌的浓厚兴趣。
李贺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浪漫主义色彩,他将情感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用诗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他的作品篇幅较长,语言华丽,富有音韵美,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以游历和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题,同时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的诗作在唐代文坛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为当时文人雅士追捧的对象。
尽管李贺的诗歌被广为传播,却对他自己的人生并没有带来什么好处。
他在唐朝时期曾多次被贬谪和逐出京城,遭受着官方的打压和社会的排斥。
李贺的人生自由奔放,他不愿墨守成规,对传统的社会道德和礼教持有怀疑态度。
加之他的作品流露出的浓厚的个人主义和对官方权威的不屑一顾,也使得他备受排斥。
正是这种不合时宜的个性特质,使得李贺的诗歌传世千年,成为后人学习和欣赏的对象。
他的作品在唐代诗歌中独树一帜,展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深度。
他的诗歌风格也对后来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人追求个性化艺术表达的榜样。
李贺是一位天生异才,他的诗歌充满了个人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代表了唐代诗歌的另类风格。
虽然他的一生并不顺遂,但他的作品却流传至今,为后人所赞颂。
李贺的诗歌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为后来的文人提供了一个空间,来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和表达个性。
李贺 典故
李贺典故本文是关于李贺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李贺一生,以诗为业,并且他的诗歌风格非常的独特,诗歌的特色在于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诗人李贺的典故,欢迎阅读!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典故——李贺的小布袋究能装得下多少好诗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评论《水浒传》时曾指出:“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这里所说“呕血”一事,跟晋代大名士阮籍因他母亲丧逝而喝酒二斗后,便大哭起来并“因吐血”之事大为不同。
李卓吾所用的典故,正是唐人李商隐所写《李长吉传》里的李贺少年写诗故事。
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而且当即就名动京城。
其时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种奇事后,开始还不大相信,说:“要是古人,那还罢了;而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奇人,那我们怎么能失之交臂呢?”说罢,二人便联袂着要去探访个究竟了。
见到李贺还是个小不点儿的孩子时,两位大人当即遂出题让他写作,以便验证李贺到底有无真才实学。
这李贺却也并不惊慌,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然后便援笔写了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这首古诗说的是: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韩愈他们见李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渊博,谦虚和恭敬,是他们很久都没有见到过的,当即便惊喜万分地对之夸赞不已:“天才,天才!果然是名不虚传哪!”在离开时,他们还热忱地邀请李贺到他们府第中作客。
经过这次来访,李贺的诗名遂越发大了。
但许多嫉妒李贺的人说他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其中的“晋”跟进士的“进”同音,那是“家讳”,是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的;这害得大文豪韩愈写了一篇著名的《讳辨》来为之辨解。
然而,李贺此后的仕途竟因这些小人的恶意中伤,终究没能去参加进士考试,从而埋下了他一生生活中那辛酸和贫困的因子。
唐代诗人李贺的故事
唐代诗人李贺的故事唐代诗人李贺的故事李贺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诗人,他的边塞诗宏伟壮观,忧国忧民。
他的一生为诗坛贡献了非常多的经典佳作,我们应该好好地了解一下李贺,因为李贺的人生经历也很有传奇色彩。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代诗人李贺的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朝著名诗人,人称“诗鬼”。
他自幼聪慧,七岁能写诗作文,十余岁便名扬文坛。
韩愈和友人皇甫漫听说李贺的才名后,亲自前往李家试探,当场出题,要李贺即兴赋诗,李贺一挥而就,再试再赋,篇篇精彩。
两人大惊,这才相信李贺名不虚传。
李贺是宗室后裔,所以一直自视甚高,他在诗中也一再以“宗孙”、“唐诸王孙”自称,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但当时李家早已败落,家境贫寒,这就注定李贺的希望要被现实击碎。
李贺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怀才不遇的苦痛时时冲击他多病的身心,他只好把这种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创作上。
相传李贺写诗不先立题,而是注重到生活中去发掘素材。
每次出门,他总是骑着一匹瘦马,肩背一个布锦囊,后面跟着一个小童仆。
他边行边思索,吟得佳句,就用随身所带笔砚,在马上写成诗条,投入锦囊。
有时满载而归,囊中鼓鼓的;有时终日穷思苦索,竟不得佳句,囊空如洗。
知子莫若母,李贺的母亲知道儿子创作勤奋,更了解儿子身体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一天晚上,李贺回了家,他母亲就让侍女接过布锦囊,倒出李贺所记的诗条,一看,写的真不少。
母亲又是高兴又是心疼,说:“这孩子,非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李贺立在一旁,并不说话。
饭后,他从侍女那里取回诗条,研好墨,铺好纸,把白天所记的诗句连缀成篇,然后存到别的袋子里,除非喝得大醉或有其他重要的事,他通常都是这样。
由于作诗太刻苦,损坏了健康,李贺只活了二十七岁便去世了。
但他短暂的`一生,却给后世留下二百四十余首诗歌,其中有许多世代相传的名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石破天惊逗秋雨”等等。
诗鬼李贺:用生命写作第一人
诗鬼李贺:用生命写作第一人本文是关于李贺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唐代诗人李贺一生非常坎坷,他想要报效祖国的伟大抱负一直未能实现。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用生命写作第一人李贺,欢迎阅读!唐德宗贞元六年,洛阳昌谷。
一破败贵族家中,正传来焦急的忙碌声和妇女痛苦呻吟,天微微亮,一声高昂的雄鸡声,打破云层,天下大白。
伴随着雄鸡高鸣,一细小的婴儿声穿透云层,一代诗鬼李贺降临。
李贺父亲李晋肃,见儿子生的怪异,又体弱多病,特为他取名贺,字长吉,寓意长久、吉祥。
据后人记载,李贺长相奇特,庞眉、高鼻、长手指。
也就是说,他两条眉毛长成了一条直线,鼻子又高又大,手指又细又长,古人云,面带异象,必大吉大利之相。
李贺不知不觉间长大了,他打小就显漏出超乎常人的智慧。
由于思想早熟,极少和同龄人玩耍,认字以后,更是每天窝在书房里,母亲怕他自闭,强行赶他出去玩,不想李贺跑到坟地去观摩墓碑,揣测墓碑行文。
很难想象,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沉迷在阴森森的坟场中留恋忘返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小孩子读的书多,又记性好,总是会招人喜欢。
李贺家门口不远,便是一驿馆,每天南来北往人士及多,驿馆长和李贺同姓,又加上李贺聪慧异常,便经常将李贺留在驿馆,给他讲故事。
偶尔一天,小小李贺居然做了一首诗,他一看大惊,这小小孩童,竟然做出诗来,意境和用词都还不错,便愈加爱惜。
每当有过往官员住宿,他便讲此事,一来二去,李贺也有了不小的名气,神童之名不胫而走。
时文坛泰斗韩愈及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种奇事后,开始还不大相信,便亲自来到昌谷,当他们见到这个自做老成的小神童时,在为他容貌感到奇特的同时,亦对他神童之名感到不可思议。
遂出题,让七岁的李贺当着他俩面前作诗。
李贺拿出笔墨纸研,略微思索,便提笔挥毫,写出大名鼎鼎的《高轩过》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二人一见此诗,瞬间视李贺为天下奇才,文曲星投胎。
李贺写马诗的故事
诗鬼李贺与他的《马诗》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他是“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贞元六年(790年),出生。
贞元十二年(796年),七岁写就《高轩过》名扬京洛。
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岁,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
元和二年(807年),李贺已诗名远播。
元和三、四年间(808一809年),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
元和五年(810年),参加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
可是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
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
元和三年(808年)春,离京返回昌谷,同年十月间,再次西入长安。
经停洛阳,韩愈、皇甫湜到访慰藉落第之人。
元和六年(811年)返回长安,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
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
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
加之妻又病卒,李贺忧郁病笃。
元和八年(813年)告病回昌谷休养了一段时日。
不甘沉沦,举足南游,希望在南楚或吴越一展才华。
后折回洛阳,告别长辈皇甫湜等亲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进长安。
元和九年(814年),辞去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
然后取道宜阳、洛阳、经河阳,入太行,过长平、高平,于深秋到达潞州。
做了3个年头的幕僚,帮办公文。
元和十一年(816年),因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到洛阳休养,友人张彻也抽身回长安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谈谈诗鬼李贺
谈谈诗鬼李贺谈谈诗鬼李贺才华洋溢的诗人李贺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如果他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进入仕途,但是可惜的是他因避家讳,不能举进士。
李贺出生于一个旁支远裔、家境破落的宗室之家。
在他生活的年代,仕进是读书人的惟一出路,考取进士是进入仕途的重要门径。
但李贺因避家讳,不能举进士,这对才华出众又极为自负的李贺来说,无疑是个致命打击。
李贺的一生有太多不幸与磨难,内外种种压力,使他的人格变得病态、扭曲。
有人认为病态的人格导致他诗歌的感伤,而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感伤正是他病态人格的反映。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
这位郑王李亮,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
李贺父名晋肃,官至陕县令,很早就死了。
李贺的出生地在福昌的昌谷,所以也有人叫他李昌谷。
元和二年(807年),李家搬迁至洛阳。
元和十一年,卒于故家。
李贺才名早著,贞元末年已蜚声诗坛,有“鬼才”、“诗鬼”的称号。
他的诗歌或表现对藩镇割据的痛恨,或对朝廷频繁的赞颂,或反映社会黑暗的现实以及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但李贺一生仕途偃蹇,多变早衰,这主要是他敏感世事,在生死问题上常常纠结于心。
他馨尽了所有心力,为世间奉献了数百首绚丽多姿的作品,自己吞咽的却是一枚惨淡人生的苦果。
李贺一生短促,只活了27年,却经历着中唐德、顺、宪三朝。
这一时期,上承安史之乱的浩劫,唐代社会的各种矛盾继续深化,河北、山东等地强藩交乱不止,朝中宦官骄横跋扈,使得中唐的政治气氛变得越来越沉闷,越来越令人窒息。
巨大辉煌的大唐帝国,正在逐渐走向衰弱,昔日的胜景已是过眼云烟。
生活在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由于不安定情绪的增长,普遍感到精神空虚,开元天宝年间的那种热情浪漫已普遍转为冷淡和不安,内倾的怪谲代替了外露的坦荡,传统见解开始受到很多人的怀疑,严肃的理性思考也被很多人所抛弃。
李贺的心态是中唐文人心情的最好表白,由于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沮丧和失望,终于导致了他们盲目地去追求主观的心灵。
李贺的小故事
李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鬼”。
他自幼家境贫寒,但才华横溢,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李贺经常骑着小毛驴,带着小书囊,四处游走,寻找写诗的灵感。
一旦想到好的字句,他就会赶紧记录下来,放入书囊。
回家后,他再慢慢推敲润色,经常琢磨到深夜。
李贺的母亲看到儿子这么勤奋,既欣慰又心疼。
她不止一次对李贺说:“我儿这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这便是成语“呕心沥血”的由来。
李贺的才华得到了京城文人的认可。
他被选拔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但有人嫉妒他的才名,故意在资格审查上卡住他。
因为李贺的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其中这个晋字跟进士的进是同音字,所以有人打小报告,说如果他参加进士考试,就是犯了父讳,也就是不孝。
这个理由在古代属于家讳。
因此,李贺被取消了考试资格。
虽然科举之路受阻,但李贺并没有放弃。
他开始向京城内各家贵主府邸投送名帖、转呈书信,请求得到这些公卿巨要的引荐。
三年后,他得到一个机会,参加了制举拔萃科考试。
然而,由于升调无望,加上身体也不好,李贺过起了半耕半读的生活。
李贺的才华和故事令人感慨不已。
他虽然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才华和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大诗人李贺的生平事迹
大诗人李贺的生平事迹李贺是唐代诗人,他生于公元791年,卒于817年,字长吉,他与李白、李商隐被称为“唐代三李”。
因为李贺是唐代河南福昌昌谷人(属今天的河南洛阳宜阳县),后世称他李昌谷。
李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诗人。
李贺的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朝宗室。
不过岁月浮沉、沧海桑田,到了李贺的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已没落到与一般读书人的家庭无甚二致了,李晋肃也必得读书应举方能入仕为官。
李晋肃早年被雇为“边上从事”,他在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
李晋肃漂泊了一生,到了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他才稍得升迁,被任命为陕县令,但不久李晋肃就病老而死。
李贺的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一直住在昌谷。
李贺的姐姐出嫁之后,他的家境愈加贫寒。
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
“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凄凉之状,于此可见一斑。
李贺才思聪颖,七岁就能作诗,又擅长“疾书”。
开始听说这件事的时候,韩愈和皇甫湜还不大相信真有这样一位七岁能作诗的神童,他们就一起去拜访李贺,让他当场写诗。
李贺提笔一挥就写成了《高轩过》,就像预先构思、打过草稿一样,韩愈和皇甫湜两个人大吃一惊,对李贺刮目相看,并且时常在同僚中夸赞李贺,从此李贺出了名。
李贺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鼻头较大,手指很长,能够说长相很是出众。
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的时候,李贺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童仆,背着一个破烂不堪的锦囊在路上行走,他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
他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他人牵强附和旧章法一样。
等到晚上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有些诗作就被他的好友拿走了。
若非大醉或吊丧的日子李贺都是这样,过后也不怎么反省这样做对身体的伤害。
他的母亲郑夫人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地嗔怪道“这个孩子要呕出了心肝才算完啊!”。
伟大诗人李贺为什么叫诗鬼
伟大诗人李贺为什么叫诗鬼伟大诗人李贺为什么叫诗鬼唐朝李贺也许算不上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他可以说是最不幸的诗人。
身怀诗才却一生不得志,27岁就早早驾鹤西去,这应该是后世被称他为“诗鬼”的原因之一。
首先,这个称号是对李贺在诗歌方面天赋的肯定,所谓“鬼才”。
据说他七岁就能写诗,已名动京城。
当时的大文学家韩愈和皇甫湜不信,就前去拜访。
于是,两人给李贺出题,他也不紧张,拿笔就写下了一首《高轩过》,先说两位大人来时多么气派,在盛赞他们的学识和地位,最后说明自己的处境和抱负。
虽然现在认定这首诗是李贺二十岁时所作,但也能说明他年少有诗才,声名远扬。
可惜有如此大才的李贺一生却十分不幸,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使他悲愤,二十岁就已经“一心愁谢如枯兰”;之后妻子的早逝,又加剧了他的感伤。
最终李贺只在世了27年就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李贺是极具想象力的浪漫主义派,他的诗歌常常涉及神仙和鬼怪。
同样如此写诗的还有“诗仙”李白,与他不同的原因在于李贺诗歌的感情多是悲伤、苦闷的,这与他的境遇和性情有关。
因此,李贺可以说是向死而写诗,是在用鬼眼在看人间,“诗鬼”名副其实。
此外,“诗鬼”之名与李贺本人的长相大概也颇有关系。
据记载,李贺长相十分奇特,也可以说是丑陋,身材纤细瘦弱,几乎长到一起的眉毛,手指很长像鸡爪。
这不像鬼,像什么呢。
李贺的诗李贺的诗歌因为他独特的风格而被后世称之为“长吉体”,在诗坛中独树一帜,影响极大。
李贺虽然英年早逝,但作品不少。
据记载,晚唐时李贺的诗被整理成集,共233首,而宋朝以后流传至今共四卷220首。
就内容和题材上来说,李贺的诗可以分为四种。
一为借古讽今,他所处的中唐已经开始衰败,藩镇割据、朝政腐败、百姓疾苦,这样的国家和社会现状,主要是李贺为官时所作,他看在眼中写在诗里;二为发愤抒情,他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失意因此内心愤懑不满,李贺的这类诗歌既有积极豪迈的也有消极抑郁的`;三为神仙鬼魅,这是他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的体现,而李贺以此常常抒发神鬼的虚假和生老病死的必然,多写鬼怪也是他不称为“诗鬼”的原因之一;四为咏人或咏物,实则是抒发自己和反映现实。
李贺锦囊藏诗的故事
李贺锦囊藏诗的故事引言李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奇特的想象力、华丽的辞藻和富有韵律美闻名于世。
然而,这位才情出众的诗人却一直生活在贫困和挣扎中。
据史书记载,他常常穷困潦倒,甚至在饥饿时期以织锦囊为生。
本文将介绍李贺如何以锦囊藏诗的方式,将自己对人生、自然和美的独特感悟传递给后世。
李贺的锦囊李贺藏诗的原因李贺生活困顿,无力出版自己的作品,然而他对诗歌的执着和对文学的热爱使他无法放弃。
为了将自己的诗传承下去,李贺决定将自己的诗藏在锦囊里。
他将自己的诗歌手稿刺绣在锦囊里,每一个锦囊都是一个诗人的心血。
锦囊的特点李贺的锦囊并非普通的织锦品,而是由他亲手缝制的精致艺术品。
这些锦囊多彩而绚丽,不仅仅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诗意的表达。
李贺将自己的情感、理念和观点嵌入到这些锦囊中,通过视觉的方式将诗歌的美传达给读者。
锦囊中的诗锦囊诗的创作过程李贺将自己的诗作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并用丝线绣制在锦囊上。
他先用铅笔在布料上勾勒出诗句的轮廓,然后用丝线逐一缝制。
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李贺觉得这样的手工艺方式更符合他对诗歌的理解和追求。
锦囊诗的题材和风格李贺的诗作涉及了广泛的题材,包括自然景观、人物描写、社会现象等。
他的诗风独特,既有奔放豪迈的写作风格,又有细腻婉约的抒情表达。
他追求形式的变化和声调的多样性,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音韵美。
锦囊诗的内涵和意义李贺的锦囊诗既有个人的情感表达,也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批判。
他以独特的方式传递着对人生、自然和美的思考。
锦囊中的诗作以清新独特的表达方式引领读者进入一个与众不同的诗意世界,让读者感受到诗歌的独特魅力。
锦囊诗的影响锦囊诗的传承尽管李贺生前的诗作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传播,但他通过锦囊诗的方式将自己的思考和创作传承了下去。
这些锦囊后来被他人发现并予以珍藏,使得李贺的诗歌作品得以保存。
锦囊诗的影响李贺的锦囊诗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作品以其独到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不少当代著名诗人的创作。
李贺简介及生平事迹
李贺简介及生平事迹
李贺
简介
● 李贺,中国汉字书写体系改革家,中国文学家、诗人。
● 唐代洛阳人,汉族,南阳晋陵节度司。
● 李贺是一位实践家,他具有极大的改革精神,将功夫用来改制中国汉字的书写体系,比汉字传统的方式更加节约和科学。
生平事迹
一、少年时期
● 贺择立志读书,聪慧好学,小小年纪喜欢读古书。
● 有一次拾获不知名著作,从中学到改制古汉字,自此深深迷上学习改革汉字。
二、改革汉字
● 李贺为了改革古汉字,他先后改制了一百五十余个字,一些变化做得还算甚有成就。
● 李贺不仅改制了汉字,而且还改制了古代柳宗元的三百字,受到当时眾多人的赞赏。
三、文学成就
● 李贺是一位文学家,受奚落客的影响,他很擅长写诗,创作了《歌颂英雄让·奚落之歌》、《谢谢孤登的墓》等著名的诗篇。
● 李贺擅长书法,还创作了一部《洛阳四公子记》,是一部以三宗合契公子绘摹古洛阳人物生活故事的书,受到当时文人赞赬。
四、后世影响
● 李贺的汉字改革,成为很多专家和著名书画家参考的模式,也引起了当时社会的轰动,开创了中国汉字书写体系改革的精神文化遗产。
● 李贺的作品收录在《全唐诗》中,也受到李白、杜甫、孟浩然等名家的赞赏,有句“不出古贺,何为豪杰”的美誉,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
李贺故事
李贺故事李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李贺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谈古论今话李贺故事中华是诗的国度。
在唐诗的王国里,李白、杜甫永远占据首主流,而他始终不是。
他走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他的诗冷艳低沉、奇崛险怪,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出神入化,意想天外,为唐代诗坛中的一个异类。
他可算得上是一个诗歌的开拓者。
他身材瘦削,双肩微耸,骑着一头瘦驴,行迹瑟缩,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一字一句吞吐出如烟似雾般的文字,在烟雾之中,他清瘦的脸庞释放出异彩。
他就是李贺。
李贺者,字长吉。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
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
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诗歌中喜欢与神仙鬼魅为伴,因后人称其为诗鬼。
李贺长得丑。
李商隐在《李贺小传》里描绘说:“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又有距眉、虬爪、巨鼻之说,但李贺却有才。
《全唐诗》说他“七岁能辞章”,五代时冯贽在《云仙杂记》中也说:“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文成三篇。
”看来,他是一个早慧的天才。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位文学神童,或是文学天才。
提到文学天才,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还有南朝的江淹。
方仲永没有读过书,五岁便可“指物作诗立就”,可结果是“泯然众人”;江淹年轻的时候,便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
到最后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结果被人们所记下来的只有“江郎才尽”这个成语。
可李贺不同。
在诗的大道上,他不断地超越自己,走出了自己的风格。
虽然英年早逝,但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八十多首诗歌。
人们没有记住他丑陋的外貌和不幸的身世,只会在他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诗歌中细细咀嚼、品味。
诗人学者作家积累素材的故事例子
诗人学者作家积累素材的故事例子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而短命的天才。
他虽年仅27岁,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诗歌。
李贺在诗中从不设话题。
每次出门,他都会骑一匹瘦小的小马,带一个男仆,背一个古老的锦囊,边走边思考。
当你背诵一些好句子时,立即用随身携带的钢笔和砚台,写在纸卷上,放入锦袋中。
晚上回家的时候,有时包满了,带着很多钱回家;有时包空了,我一整天都在努力想,但我没有一个好句子。
诚然,李贺在诗歌创作上倾注了全部心血,如“有爱天老”、“乌云压城毁”、“鸡唱天下白”、“石破天惊作秋雨”等。
历代流传下来的这些名句,都是李贺精心锤炼的。
李贺在《长歌续短歌》一诗中为自己写下了“长歌破衣,短歌破白发”这句话,体现了他在创作中的艰辛和他悲惨的一生。
李贺诗歌创作的成功有赖于积累。
其实,世界上哪一个成功不靠艰苦的积累。
石破天惊的成语故事
石破天惊的成语故事
“石破天惊”有关于诗人李贺的故事。
唐朝的著名诗人李贺,才气极高,七岁能作诗,十五岁便成名,并以〈雁门太守行〉得到了韩愈的赏识。
李贺的创作方式也十分特别,据说他写诗从不先命诗题,每与友人出游,便命奴仆背着锦囊骑驴跟随,灵感一来,他便赶紧写下,投在囊中,等回家后再整理成篇。
李贺虽然诗誉日隆,但仕途上却不甚顺遂。
二十岁时应礼部试时受到排挤,其他考生认为他的父亲名晋肃,应当避讳不得参加进士考试。
韩愈虽然为他作〈讳辩〉力争,但李贺再也没有应试。
后来他作了张彻的幕僚,二十六岁返乡,二十七岁便以英年早逝,留下诗作二百余首。
李贺的诗作内容深邃,种类繁多,以想象力丰富著称,善于锻练字句,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后世称为“诗鬼”。
如《李凭箜篌引》一诗中,他形容李凭弹奏箜篌的乐音,具有极大的震撼力,不但能使上古女娲用来补天的五色石因而碎裂,也让上天为之震动,洒落滂沱的秋雨;连在梦中都被请到神山去教神妪弹奏箜篌,那精妙的音律,连海中的鱼、蛟都随着乐声而跳跃。
后来“石破天惊”被用来形容事物或言论新奇惊人。
“石破天惊”相关释义:
读音:shí pò tiān jīng
表达意思:后用以指使人震惊之意,也形容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出处:唐代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
翻译: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震惊。
名人励志故事事迹范文132
名人励志故事事迹范文名人励志故事事迹范文1我国唐代诗人李贺,天赋极好,7岁时就能写出很精彩的诗歌、文章,受到当时一些有名望的人的赞赏,被认为是小神童。
尽管李贺聪颖过人,可他依然十分努力,从无丝毫的懈怠,作文、写诗都非常严肃认真,从不马虎草率。
李贺写诗、作文,有与众不同的习惯,他不是闭门造车冥思苦想,而是十分注重搜集材料、积累心得、捕捉灵感,他特别注意观察生活、实地考察。
他习惯于每天早上骑着家里那匹瘦马外出游览,每每有了什么见闻或心得体会,便当即记录下来,装进随身带的绣花锦囊之中。
当太阳落山的时候,李贺再往回家的路上走去,到家常常已是掌灯时分,家里人早已吃过晚饭了。
李贺回到家,他母亲赶紧叫仆人端上热过的饭菜,可是李贺依然没有慌着去吃饭,而是将白天写的那些草稿从锦囊中取出来,及时修改、整理,然后誊写清楚,集中放入另一绣花锦囊之中,这才吃饭、休息。
李贺天天如此坚持不懈,只要不是因病或家里办重大的红白喜事,他都从不停止这样做。
一天晚上,待李贺回家做完这一切躺下睡着后,他的母亲来到他的房间,取过锦囊将里面的东西全倒出来,一看,竟都是些诗稿、笔记,除此以外,别无他物。
他母亲想到这孩子一向体弱多病,再看他倒床便睡的疲惫不堪的样子,十分心疼又担忧地叹息道:“这孩子真是非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李贺虽然很年轻时就去世了,可他的很多诗作却成为人们喜爱的传世佳作,为了这些佳作,他真正是到了呕心沥血的地步。
李贺的故事告诉我们,天赋再好也一样需要后天的勤奋努力,做文章不能凭主观想象,而是要仔细观察生活、体会生活。
名人励志故事事迹范文2“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宋代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
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诗人李贺故事
本文是关于李贺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华是诗的国度。
在唐诗的王国里,唐代诗人李贺故事是怎样的呢?在故事中,诗人李贺就展现怎样的品质以及才华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唐代诗人李贺故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李贺叹书生
在中晚唐的诗人群中,李贺是突出的一个。
他弱龄早慧,七岁时就以诗名传美京师,受到韩愈、皇甫菘等文章巨公的重视。
但李贺短暂的二十七年生命中,却是充满了坎坷。
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做过边疆的小官,谁料到他的名字竟给儿子带来了噩运。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十八岁的李贺准备参加进士考试。
他以自己一首《雁门太守行》赢得国子监博士韩愈的赞赏,前途似乎充满光明。
但李贺的才华早已引起了一些妒贤嫉能者的不安,他们上书朝廷,说李贺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因为“晋”与“进”同音,为了避讳,李贺不能考进士。
而皇上自来就维护这样的封建道德,于是竟剥夺了李贺参加进士考试的权利。
韩愈听说后,愤愤不平,亲自提笔写了篇题为《讳辩》的短论,为这位文坛奇才辩理,文中这样写道: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
士”;若父名“仁”,子不能为“人”乎?
这篇文章写得犀利有力,但是,同千百年来的“孝道”相比,它也无疑是以卵击石。
李贺最终无法通过进士考试求取功名,只在太常寺当过两年多奉礼郎的小官,这使他感到十分屈辱。
元和十八年(公元813年),他辞官回到家乡的南园,过了三年,患病死于家中。
李贺短促的一生,怀才不遇,远大抱负无法施展,心情十分抑郁,便把全部精力倾注在诗歌创作上。
但在内心深处,他却深深地为自己未酬的壮志遗憾,不满自己与诗书笔墨为伴,他的《南园》组诗中第五首写道: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诗的意思是:是好汉男儿为什么不佩带上吴钩,去收复关山失陷的五十州郡?请你到凌烟阁上看看,那里画着的功臣,哪个是书生呢?凌烟阁是唐朝皇宫里的殿阁,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命画家阎立本绘长孙无忌、魏微等二十四功臣的图像于凌烟阁上,以表彰他们对国家的贡献。
《南山》组诗之六写道:
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
诗的意思是:破晓时分,玉弓似的残月照在窗帘上,自己每晚寻章摘句,做着雕虫小技的营生,实在无聊。
难道不见辽东渤海一带,战乱连年,即使写了像宋玉那样好的悲秋文章,又有什么用场?
读着这些饱含不平之气的诗篇,我们怎能不为这位天纵奇才而叹息呢?
李贺惜时
唐代的著名诗人李贺,少年时即有诗名,十八岁至洛阳为韩愈所爱重,但在考取功名上很不顺利。
后来只做过低微的官职,年仅三十七岁就因病去世。
诗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在唐代群星璀璨的诗歌王国里,李贺是一颗划过长空的耀眼的流星。
他是韩愈诗派中最有创造性的年轻诗人。
李贺是一位遭遇不幸的天才诗人,但他懂得珍惜有限的生命。
小时候,他就很有抱负,吟诗明志:“少年心事当那云。
”(《致酒行》)他酷爱读书,勤于写作,就连出门骑在驴上的时候,也经常见他吟哦思考。
母亲曾十分疼爱地责备他:“你一定要把心血呕出来才罢休吗?”
当时,一些贵族纨绔子弟,整日里金鞍肥马,花天酒地,绫罗香衫,招摇过市。
年轻的李贺非常看不惯,写了一首《啁少年》的诗,殷切劝诫他们自爱惜时,诗中写道:
少年安得长少年,
海波尚能变桑田。
荣枯递传急如箭,
天公不肯于公偏。
莫道韶华镇长在,
发白面皱专相待。
诗人规劝那些少年们不要虚度光阴。
他指出:“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能变桑田。
”岁月陡转,光阴似箭,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
不要说美妙的青春年华是永驻的,生命的年轮不是没有止境的,发白面皱也非遥远的事情。
李贺惜时如金,醉心创作,他留于后世的二百多首诗作,都是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
诗人用自己的独特创造实现着生命的价值,他终于在诗歌的王国中获得了永生。
“诗鬼”李贺七岁赋诗一生不懈
李贺(公元790—816年),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朝诗人,唐宗室远支。
因家世衰落,又因父亲晋肃“晋”、“进”同音,不得应进士举,只作过品位低微的奉礼郎。
后弃官回乡,生活困顿,又目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政治局面,一腔悲愤,只能借助诗歌加以发泄。
他所作诗歌,想象丰富,语言浓艳,艺术上富有创造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李贺幼慧早熟,七岁的时候就能写出相当动人的诗歌,吸引人们争相传抄、品赏。
当时文坛领袖韩愈看到传抄的李贺作品,不由得拍案叫好,赞叹不绝。
但看了作者的姓名,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尤其听说还是个孩子,就更加怀疑一个娃娃能否写出这样精彩的诗来。
韩愈决定与文学好友皇甫湜一起乘马车去李贺家,把事情弄个明白。
李贺虽然出身贵族,但到他父亲时已经衰落,家境大不如从前那样富裕。
他父亲只做过很小的官,而且死得很早,留下他和弟弟同母亲相依为命。
韩愈、皇甫湜来到李家门口一看,立即有一种冷清的感觉。
庭院虽然不小,收拾得也挺干净,但只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家人守在门口。
老家人见到贵客来访,进去好久,才和一个小男孩走出来。
这男孩头梳两个小辫,身穿粉红小褂,长长的眉毛,大大的眼睛。
老家人微微屈身对韩愈说:“这就是我家小主人。
”韩愈他们虽然听说李贺还是个小孩子,但没有想到竟会“小”到这种程度,所以听了回答,仍然有点吃惊,但又不能不相信这是事实。
他们一边往里走,一边想:“这是李贺看来不错,可不知那些诗是否真是他作的,应该当面考一考。
”他们坐下喝一会儿茶后,韩愈对李贺说:“听说你小小年纪很会作诗,不知能否现作一首给我们看看?”李贺听了,觉得十分好玩,马上笑嘻嘻地表示同意。
他研好墨,铺好纸,提起笔来,约略思索一下,便以韩愈他们的来访为题,一口气写成一首90多字的七言诗,题名《高轩过》。
韩愈他们拿来一看,心中暗暗称奇,口里连连叫好,马上把李贺搂到怀里,喜欢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不过,他们又产生了一种忧虑,担心李贺没有父亲指教会荒废了学业。
临走时,一再勉励李贺要认真读书,不断进步。
此后,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李贺的声名也随着越传越大,越传越远。
李贺不是像一般人想象的那种孩子,他并不因为自己天资聪明而放松努力,也不因名声大振而自我陶醉。
为了把诗写得更好,他不仅刻苦读书,向古人学习,而且同时注意深入实际生活,了解各种事物
的特点。
他经常骑上一匹瘦马,让小书童背着一个绸布口袋跟在后面,到长安郊外的村镇寺庙,丛林小溪,甚至荒坟旧墓去游览。
他一边慢慢地走,一边细细地看,一边苦苦的想,有时还停下来同人们交谈。
在旅途中,只要有一点新的感受和启发,就马上在纸条上写下来,放进绸布口袋。
晚上回家,再在灯下把纸条拿出来,细细推敲,反复琢磨,最后整理成篇。
有一天傍晚,天下着毛毛细雨,他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采玉石的老人饿得在山岗上找榛子吃,感触很深,当即拿出纸条写下“夜雨岗头食榛子,杜鹃口血老人泪”两句话。
回到家后,就以这两句为基础,写成著名的《老夫采玉歌》。
据说,他的很多优美诗篇都是这样写成的。
有一次,李贺的母亲到他的房间里,发现小绸布口袋鼓鼓囊囊的,不知装着什么东西,伸手掏出来一看,原来都是小纸条,上面写着很多绝妙的诗句,不由得心疼地说:“看这个孩子,为了写诗,把心都要呕出来!”
李贺很有才华,又很勤奋,但生不逢时,一生很不得志,经常受到别人的排挤和打击,结果只活了27岁就病死了。
有人说,他的才华和作品,完全可以同唐代另一位著名大诗人李白媲美。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