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结核病原菌检测方法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食品睑测FOOD INSPECTION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检测动物 源性食品中(3_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文I刘彦钊张丽丽河南质置工程职业学院p些年来,由于p-内酰胺类抗生素细三、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法菌耐药性通过食物链从动物源性食由于其固有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化学发光检测品向人体的转移,消费者越来越担心畜牧业及水产养殖业中的抗生素滥用情况。
动 物源性食品中p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低浓度水平和基质复杂性,使得在测定其残留量时必须使用高度敏感、高特异性的测定方法。
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法(H P L C)联合 其他检测仪器已被广泛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卩-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分析。
一、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目前,通过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 A D )进行U V检测是与H P L C结合使用的非常流行的技术,但在确定P-内酰胺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由于缺乏生色团而导致灵敏度较低,H P L C-U V甚至 在不使用D A D的情况下也不能完全可靠地进行(3-内酰胺确认。
串联质谱法质谱法是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3 -内 酰胺的首选检测技术。
尽管此检测技术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但仍需要先进行色谱分离,以避免共洗脱化合物的离子抑制。
P- 内酰胺首先使用热喷雾通过H P L C-M S测 定,由于|3_内酰胺电离的简便性,目前电 喷雾电离(ESI )是这两种技术之间的首选接口。
尽管P-内酰胺具有羧基,但是由于灵敏度较高,通常使用正离子化。
是抗生素检测中常用的方法。
(3-内酰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参与化学发光反应:增强化学发光发射;用合适的化学发光试剂衍生化。
目前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检测P-内酰胺抗生素的化学发光体系常见的有K M n04、C e(I V)、鲁米诺、R u (bpy ) /+等。
四、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法目前已有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联合荧光检测器测定P-内酰胺的相关报道。
由于P-内酰胺类化合物中缺少荧光团,通常需要衍生化,而衍生化造成处理过程繁琐,所以效率不佳。
动物抗病毒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动物抗病毒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和对动物生产的需求不断增长,动物抗病毒药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抗病毒药使用过量会对动物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抗病毒药残留的检测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对动物抗病毒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病毒药残留检测技术之一。
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样品中的药物成分进行分离和检测。
HPLC法检测的优点是高灵敏度、高精度、快速、有效。
然而,HPLC法对样品的前处理步骤要求非常严格,对装置的维护和保养也非常重要,否则容易出现误差。
气相色谱法(GC)也是一种常见的抗病毒药残留检测技术。
它利用气相色谱仪对样品中的有机成分进行分离和检测。
GC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特异性强。
但是,它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操作和维护过程也较为复杂。
三、质谱法(MS)质谱法(MS)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分析技术,可以对样品中的分子进行定量和鉴定。
将MS与色谱法结合起来,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和可靠的分析结果。
同时,质谱法对样品的前处理步骤要求较低,适用于对样品量较少的检测。
四、免疫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是指利用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的原理,对样品中的目标物质进行检测。
免疫学检测法的优点是快速、简便、易于自动化,同时适用于大规模样品的检测。
目前,免疫学检测法已广泛应用于动物抗病毒药残留的检测。
综合来看,动物抗病毒药残留检测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同时各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会出现更加灵敏、准确、高效的检测技术。
牛结核病检疫方法研究进展核心探索
牛结核病检疫方法研究进展核心探索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简称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了牛类的健康和生产。
牛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同样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为防止牛结核病的传播,检疫控制非常重要。
传统的结核病检疫方法包括皮内试验、血清学检测和结直肠检测等,但这些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
本文将就现有牛结核病检疫方法的研究进展和核心探索进行综述。
一、传统牛结核病检疫方法1.皮内试验皮内试验是目前牛结核病检疫的一种非常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将结核分枝杆菌弱毒株注射到牛皮下或侧腹部的乳突区域皮下组织中,一定时间后通过皮肤反应或组织反应来检测感染情况。
但是,这种试验的结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免疫水平和生产状态等因素,导致其存在一定的误差。
2.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检测方法,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RIA)等。
这种方法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定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的存在来诊断结核病。
但是,这种方法容易产生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不适合在牛群中使用。
3.结直肠检测结直肠检测是通过检测结直肠内的结核分枝杆菌来判断牛是否感染结核病。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在活体牛上进行,同时具有比较高的检测准确性。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复杂的设备和专业技术支持,费用较高,因此不适合在大规模牛群中使用。
1.基于PCR技术的检测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出极少量的DNA 序列。
因此,PC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传染性疾病的检测中。
针对牛结核病的检测,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基于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方法,如荧光PCR法、实时PCR法和LAMP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高通量检测,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牛结核病检测方法。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免疫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牛结核病的检测中,如免疫荧光技术(IFT)、免疫磁珠技术(IMT)、磁感应测定技术(MID)和立体免疫层析技术(LFI)等。
牛结核病检测方法及防治要点、是由什么引起的
牛结核病检测方法及防治要点、是由什
么引起的
牛结核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牛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牛结核病检测方法及防治要点。
一、牛结核病诊断要点
在牛群中发生进行性消瘦、咳嗽、顽固性下痢、慢性乳房炎、体表淋巴结慢性肿胀、被毛焦糙粗乱等症状,可初步诊断。
结核病患牛精神萎靡,不愿活动,易疲劳,或出虚汗。
临床主要表现为虚弱,渐进性消瘦。
其病理特征是在组织器官形成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继而结节中心发生干酪样坏死或钙化。
二、牛结核病的剖检
(1)肺结核,在肺脏表面有很多粟粒至豌豆大的白色结节,切面呈干酪样坏死并发生钙化,切割时有沙砾感。
有的由于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毒力强,病变部组织溶解,在表面形成糊状,边缘有增生性肉芽肿,严重的可导致空洞。
(2)胸腹膜发生结核时,浆膜密布半透明结核结节,类似于珍珠状,故称为珍珠结核。
无论任何组织器官患结核病灶,共同的特征是形成结核结节或肉芽肿。
三、牛结核病防治要点
1、防治原则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定期检疫,必要时免疫接种。
奶牛要每年进行2次包括结核、布氏杆病在内的健康检疫,群体内发现结核病患牛时隔离治疗,严重的要淘汰。
对阴性牛要预防接种。
2、治疗方法
治疗可肌注链霉素,口服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和环氨酸等。
注意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程发展缓慢,治疗也需要漫长的过程。
治疗时除需要药费支付,还要有隔离条件,除非是优良品种考虑隔离治疗外,一般均予淘汰。
畜禽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畜禽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畜禽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病症,可感染各种畜禽动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传播给人类。
该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对人畜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该病的传播,需要加强对畜禽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畜禽结核病的诊断主要包括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两个方面。
临床诊断主要通过观察动物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是否患病。
病畜常出现消瘦、食欲不振、咳嗽、腹泻等症状,体温也有可能升高。
实验室诊断主要通过采集动物的血液、组织或体液样本,经过培养、PCR、ELISA等方法进行检测。
PCR技术可以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存在,ELISA技术可以检测动物体内是否产生了结核抗体。
综合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的结果,可以确定动物是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1. 引进无结核病源动物:畜禽结核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因此引进无结核病源动物可以有效减少病害传播的风险。
在引进动物前,需要对其进行疫情调查和结核检测,确保其无结核菌感染。
2. 隔离和检疫:对于有结核病源动物的场所,需要进行隔离和检疫措施,防止病害传播。
隔离、检疫和治疗病畜是防控结核病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在群体内的传播。
对于确诊或疑似感染结核病的动物,应尽早进行隔离,并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
3. 环境消毒:结核分枝杆菌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对于有结核病源动物的场所,需要及时进行环境消毒。
消毒剂的选择要注意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菌作用,并且要保证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
4. 加强免疫措施:针对结核病的疫苗研发较为困难,目前尚无可用的有效疫苗。
加强畜禽的免疫措施,提高其抵抗力,是控制结核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对于特定的动物种类,可以采取定期接种强化抗体的疫苗,提高免疫屏障。
5. 健康监测和疫情报告:加强对畜禽健康监测和疫情报告,发现病害的早期征兆和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鼓励畜禽养殖场和养殖户主动报告疫情,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
牛结核病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技术 是用酶标记抗体 或抗 原 . 以酶促
反应 指示免 疫 反应 的一类 测定相 应
菌 在 刺 激 机 体 发 生 免 疫 应 答 的 时 2 1 原 理 .
候 . 发性 变态 反应 也随 之产 生 . 迟 二
抗 原或抗体 的性质 、 量及其分布部 含
17 9 7年 .e z L ni n研 究 发 现 了 结 位的方法 . 酶免疫技术具 有标记物稳
者 均 由 T细胞 介 导 产 生 . 诱 导 产 核病 的细 胞免 疫与体 液 免疫 分离 的 定性 好 、 放射 性污染 等 优点 . 但 无 还可 生 免 疫 和变 态 反 应 的 物 质不 同 . 所 现象 他指 出 . 细胞 免 疫随病 情加 重 以利 用催 化标 记物进 行 放大 和 自动
性仅 能 表 明在 过 去某一 时 间 曾经 发 义 细胞 免疫 是主 要 的免疫 方式 . 结 抗 体 水 平 还 达 不 到 可 以检 出 的水
生过 的一 次结 核 菌感染 .它无法 证 核菌 素试 验是 检测 细胞 免疫 .血 清 平 : 或者是 封 闭型结 核 , 因为机 体 的
以检 测机 体对 结核 菌是 否发 生变 态 而减 弱 .体液 免疫 随病 情加 重而 增 化分析处理 E IAE zm -ik d LS (ny e l e n 反应 . 即可判 断是 否具 有免 疫力 . 进 强 核菌是 典 型 的胞 内寄生菌 . 结 尤 I u oob n sa) mm n sretA sy作为一 种新 型
维普资讯
中 国动 物 检 疫
20 0 6年 第 2 第 1 3卷 O期
一3 0一
文章 编 号 :0 5 94 20 )0 0 3 — 2 10 — 4 X(0 6 1—0 0 0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高通量检测动物源性饲料中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
量 成倍 增 加 . 同时 由 于两者 增 菌 时 间 ( 门氏菌 1 沙 8
2 、 贺 氏菌 6 8h 不 相 同 . 检验 工作 带 来 一定 4h 志 ~ ) 给 麻 烦 。曾有研究 报道 . 选择合 适 的可 同时用作 沙 门氏 菌、 志贺 氏菌 增菌 的 通用增 菌液 . 提高 实验 室 的工 对
沙 门 氏菌 P R D P C检测 的引物序列 : G G C —H L 5一 T
AAA rr TCG A CCA CGT TCG GGC AA一3 5 -TCA . "
T G C C C T C A AG A方 法 ,在此基 础 上采用 P R结合 高效 液相 色谱 C
基 因扩 增仪 . 国 A I 司 生产 : 性 高效 液相 美 B 公 变 简 H L , rngn m c 曹际娟 , 辽宁省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究员 , 研 博士 , 10 5 色谱 ( 称 D P C)美 国 Taseo i 公 司生产 。 16 1 ,
本研 究所 用 标 准菌 株 均 购 自美 国典 型菌 种保 藏 中心 ( T C 和 中 国医学微 生物 菌种保 藏管 理 中心 AC ( MC C C .其它 菌株 为本实 验室和 其它检验 检疫 局实
11 培 养 基 和 试 剂 .2 .
详 检 验所用 的增 菌液不 同 . 即使 是对 同一份 标本也 只能 验 室分离鉴 定获得 的分离株 , 见表 1 分别 增菌 、 分别划 线分 离 、 别鉴定 , 分 使实 验室 的工作
G nmiD AE t c 0 i 及 E a『 e o c N xr t n t ai k ) x C T 等试剂 购 自大连
某公司 三乙胺 乙酰盐 (E A, T A 色谱 纯 ) 白 Ta se 购 rng —
畜禽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畜禽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畜禽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主要危害牛、猪、家禽等畜禽。
该病在经济、公共卫生和畜禽养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及早诊断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控制和预防畜禽结核病的蔓延至关重要。
1. 病理学方法通过对病畜禽器官进行解剖、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结核情况。
肺部出现干酪样坏死灶、淋巴结肿大、黄色浸润等病理变化都可以提示结核病的存在。
2. 细菌学方法通过采集患畜禽的组织样本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
一般采用的培养基有坡里斯金培养基、斯卡普培养基等。
通过细菌培养和鉴定,可以得到结核杆菌的存在和种类。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是利用PCR技术,对病畜禽的DNA进行扩增和分析,通过检测特定的结核杆菌基因序列,可快速确定结核病的存在。
1. 加强养殖管理要从源头控制,加强畜禽的免疫力和机体抵抗力,提高动物的养殖环境和饲养条件,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并定期对病畜禽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隔离和淘汰病畜禽对于已经发现感染结核杆菌的畜禽,应立即进行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对于患有慢性和复发性结核病的畜禽,应及时淘汰,以防止疫情扩散。
3. 加强饲料与水源的管理结核杆菌可以通过食物和饮水进入畜禽体内,应加强对饲料和水源的管理和检测,确保其不受到污染和感染。
4. 实施疫苗接种结核病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应对病畜禽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5. 加强卫生防护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卫生和防护措施,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和卫生,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性。
并定期消毒和清洁畜禽舍、设备和工具。
对于畜禽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需要结合病理学、细菌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在防控方面,主要通过加强养殖管理,隔离和淘汰病畜禽,加强饲料和水源的管理,实施疫苗接种,以及加强卫生防护等措施,共同预防和控制畜禽结核病的传播。
提高奶牛结核病群体检疫结果准确性的技术措施建议
提高奶牛结核病群体检疫结果准确性的技术措施建议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奶牛的结核病已成为一种有害疾病。
奶牛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可引起牛的乳腺、肺和其他器官的结核病。
群体检疫是控制奶牛结核病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检测结果偏差、误判等问题。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技术措施以提高奶牛结核病群体检疫的准确性。
1. 采用多种检测方法
通过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如结核菌抗原检测、结核杆菌DNA检测、结核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可以提高奶牛结核病的检测准确性。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更准确地鉴定结核病感染的牛。
2. 严格选牛标准
在进行奶牛结核病群体检疫时,应根据检测方法的特点和检测目的,合理选择检测的样本群体。
应采用严格的标准,如年龄、生产阶段、生产期限等,以确保样本的相似性和组成的一致性,同时减小误判的风险。
3. 核实检测结果
为了提高奶牛结核病群体检疫结果的准确性,应当对检测结果进行核实与确认。
可以将样本送到专业实验室或者通过交叉检验和双盲测试等方法进行,以防止出现误判或偏差。
4. 特殊情况下的应对
在特殊情况下,如疫情爆发或者疫苗使用后,应该加强对奶牛结核病的检测。
同时,应该根据疫情的的变化,调整检测的内容和频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采用多种检测方法、严格选牛标准、核实检测结果、特殊情况下的应对等技术措施可以提高奶牛结核病群体检疫的准确性,为控制结核病的爆发起到积极的作用。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动物源食中3种抗菌类药物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动物源食中3种抗菌类药物残留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动物源食中3种抗菌类药物残留摘要: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日益关注,对动物源食品中抗菌类药物残留的检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动物源食中3种常用抗菌类药物残留。
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得到了良好的分离和定量效果。
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适用于动物源食品中抗菌类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抗菌类药物,残留,定量分析引言:抗菌类药物被广泛用于养殖业中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然而过度使用抗菌类药物会导致残留物在动物源食品中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对动物源食品中抗菌类药物残留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成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实验方法:1. 仪器和试剂本实验使用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和Agilent 6400串联质谱仪,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18柱。
试剂为甲醇、乙腈和水(所有试剂均为高纯度试剂)。
2. 样品制备将不同来源的动物源食品样品取一定重量,加入适量的甲醇溶液中。
使用超声波浸提30分钟,离心10分钟,取上层溶液过滤。
取10 mL上清液,质量体积稀释至50 mL。
3. 标准曲线的制备准备不同浓度的抗菌类药物标准溶液,使用同样的萃取方法进行提取和稀释。
4. 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梯度洗脱。
流速为0.3mL/min,柱温为40℃。
串联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动物源食品中抗菌类药物残留的测定,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抗菌类药物的线性范围为10-1000 ng/mL,相关系数大于0.99。
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80-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结论: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用于同时测定动物源食品中3种常用抗菌类药物残留。
牛结核病检疫方法研究进展核心探索
牛结核病检疫方法研究进展核心探索牛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影响人类和多种哺乳动物的健康。
在牛群中,结核病的传播往往通过潜伏感染的牛传播给其他牛,导致牛的死亡率增加,乳制品质量下降,甚至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牛结核病的检疫方法成为保障牛群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目前,牛结核病的检疫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皮内试验和血清学检测。
皮内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通过注射结核菌蛋白质复合物到牛的皮下,以观察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结核病。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成本低,但存在一定的误差率,尤其是在慢性感染和抗体阳性动物的检测中。
另一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是通过检测牛的血清中的结核菌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结核病。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便捷、敏感性高,但也存在一定的误差率,尤其是在一些毛细管凝集试验中。
近年来,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检疫方法逐渐应用于牛结核病的检测中。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子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扩增结核菌的基因片段来判断是否感染结核病。
相比传统的检测方法,PCR技术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能够提供快速的检测结果。
PCR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复杂样本的检测,如牛粪便、乳汁等,提高了结核病的监测效率和准确率。
免疫学和生物学等新技术的引入也为牛结核病的检疫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来识别和预测牛结核病的感染情况。
基因组学研究显示,牛的遗传背景与结核病的易感性相关,通过遗传标记和基因表达分析可以预测牛的结核病感染风险。
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为牛结核病的检疫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快速的方法,并能够提高牛结核病的监测与防控效率。
牛结核病的检疫方法包括传统的皮内试验和血清学检测以及基于分子生物学和其他新技术的检测方法。
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信牛结核病的检测方法将会更加准确、高效,为保障牛群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枝杆菌属及检验考点总结
分枝杆菌属及检验考点总结一、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人和动物结核病的病原菌。
目前已知在我国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有人型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G+,细长或略带弯曲的杆菌,在培养基中可呈球状或丝状,陈旧培养物或干酪化的淋巴结中可见到分枝状。
抗酸菌。
既往在组织中曾发现革兰阳性的非抗酸颗粒,接种动物可产生典型的结核病变,后被称为Much颗粒。
2.培养特性◆专性需氧,在无氧条件下迅速死亡,在5%~10%C02环境中可刺激其生长。
需适当的湿度。
本菌生长缓慢,最快的分裂速度为18h一代。
◆固体培养基:2~6周才能长出菌落,呈干燥颗粒状,不透明,乳白色或米黄色,表面呈皱纹状,形似菜花。
◆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较快,多为表面生长,形成菌膜,且干燥易碎而沉于管底。
有毒力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可呈索状生长,无毒株则无此现象。
◆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血清、卵黄、马铃薯、甘油以及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上才能生长。
3.生化反应◆不发酵糖类,能产生过氧化氢酶,耐热触酶试验、聚山梨酯-80水解试验和耐热磷酸酶试验均为阴性,脲酶试验和中性红试验均为阳性。
◆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烟酸试验、硝酸盐还原和烟酰胺酶试验均为阳性;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均阴性。
4.抵抗力:对酒精敏感。
5.变异性:形态、菌落、毒力、免疫原性和耐药性等变异。
毒力变异:卡介苗(BCG)——将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于含有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传种230代,获得减毒菌株,再接种动物,不能致病而使其获得免疫力。
用于预防结核病。
(二)临床意义1.致病性◆不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也无荚膜和侵袭性酶。
◆主要致病物质:脂质。
索状因子(破坏细胞,引起肉芽肿)、磷脂(形成结核结节)、硫酸脑苷脂(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结合)、蜡质D(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
◆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的皮肤侵入易感机体,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通过呼吸道引起的肺结核最多见。
◆肺外感染可发生在脑、肾、肠及腹膜。
浅谈牛结核病的几种实验室诊断方法
方法( 核酸探针、P C R等) ;免疫学方法有比较皮
一
般 在培 养 3 " - - ' 6 周 出现 生长物 。通 过 分离培 养
动物结核病 的诊断方面 的报道 。P C R不仅 可 以直 低 下 的动物 也 易产 生假 阴性结 果 。并 且在 3 0 d
接检测 样 品、染 色分析 或区分 T B复合 物 ,而 且 内,皮 内变态 反应不能重复 ,这 是 由于迟 发型变 广泛应用于起源鉴定 ( 根据菌落形态和 A F 染色做 态 反 应 具有 滞 后 效应 。另 外 ,P P D的质 量 和 剂
省可用 的牛结核病诊断方法作一展望 。
种条件 限制导致检 出率较低 ,约有 2 0 %代临床诊断需要 。 1 病原学诊 断方法 1 . 1 细菌学 方法 细 菌学检 查法主 要包括涂 片 1 . 2 分 子生物 学方法 目前 ,检测 结核杆 菌的 分 子 生物 学技术 主要 有 P C R方法 、D N A分 析技
内变态 反应 、结核菌素皮 内变 态反应 、I F N 一 测 疑似结核牛代谢物 中的细菌 ,根据其特 征性的菌 定法 、E L I S A等 。本 文将对这几种在 临床上广泛 落和 形 态可 作 出初步 诊 断 ,用 P C R和 分 子分 型
应 用 的牛 结核病 实验室 诊 断方 法逐 一作 简 要介 技 术如 S p o l i g o t y i n g 技 术 可进 行 确诊 。但 是 由于 绍 ,并结合辽 宁省牛结核病 防控现状 ,对未来全 结核杆菌生长 比较缓慢 ,耗费时间 ,而且 由于各
牛副结核病的病原检测
牛副结核病的病原检测作者:张叶茹来源:《新农业》2022年第11期摘要:牛副结核病在全球流行广泛,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
本文通过对几种牛副结核病诊断方法的研究,筛选出在生产中容易得到推广与应用的几种方法,从而为控制和消灭副结核病发挥作用。
应用染色法检测方法来检测牛血清中的副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其结果与临床检查结果相一致。
关键词:牛副结核;病原;检测法牛副结核病(PTB)又名约翰氏病是由鸟分枝杆菌亚种肺结核(MAP)引起的慢性、进行性、传染性肉芽肿性肠炎,影响反刍动物,特别是奶牛和多种家畜。
临床疾病和无症状动物是主要感染源。
传染源是初级的,通过受感染动物的初乳、乳汁含有粪便的饮用水、胎盘和精液垂直传播。
动物的高密度、较差的卫生条件和土壤质量(酸性和潮湿土壤)有利于感染的传播。
牛副结核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传染病,在不利的环境因素具有较高的传播力,构成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用于PTB鉴定的细菌学方法是染色法,它是基于分枝杆菌经品红染色后耐酸性酒精脱色的能力。
结果是定性的。
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廉价的优点,但对粪便、初乳和牛奶样品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
在严重腹泻的情况下,MAP浓度相对于粪便量降低,从而增加假阴性结果的可能性。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患有亚临床PTB的动物身上。
在涂片或组织切片中粪便排泄率较低,尤其是在回盲瓣或有明显病变的肠淋巴结上,病变内巨噬细胞内10~20个颜色鲜艳的杆菌群的可视化高度提示PTB,易于检测。
通过细菌培养鉴定活菌图谱被认为是参考诊断试验的标准。
粪便、初乳、牛奶或肠粘膜碎屑可用作样本。
为了降低成本,粪便培养可分为3~5个单独的样本进行,而不损失活性。
在奶牛场中,也可以从牛奶收集系统的过滤器、牛奶罐和/或同一动物的粪便处收集样品。
由于受感染的牛可以排泄10~12公斤的粪便并污染环境,因此还建议从粪便和/或排泄区培育牧场土壤样品。
由于副结核杆菌和其他细菌的生长速度不同,在接种到培养基之前对样品进行净化,有可能杀死快速生长的竞争对手。
牛结核病的检疫综述
牛结核病的检疫综述作者:简树棚来源:《吉林农业》2014年第10期摘要:牛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由牛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对畜牧业生产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
近几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质品、奶制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特别是牛肉,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人们喜爱,所以牛的健康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如何有效预防牛结核病,做好牛结核病的检疫,保证肉质安全,避免结核病在牛与牛、牛与人之间的传播十分重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牛结核病的检疫要点、检疫方法,提出了一些检疫经验,希望对检疫工作有所促进和帮助,保症检疫的准确,给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肉品。
关键词:牛结核病;病原;检疫中图分类号: S852.61+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19.00531 牛结核病病原引起牛结核病的主要病原是牛结核分枝杆菌,在结核杆菌中,有三个分类,即牛分枝杆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人型)和禽分枝杆菌(禽型)。
牛结核分枝杆菌细长且直,结人型的结核杆菌稍短,能在牛、人中引起发病,潜伏期从半月至数月,有的长达几年,四季均可发病,此病在防治上较为困难,染病牛会出现渐行性消瘦,伴有体表淋巴结肿大,人类感染主要是通过食用带菌的牛肉等等途径而引发。
所以对此病做好检疫,提供安全放心肉品至关重要。
2 牛结核病检疫2.1 屠宰前检疫牛结核病的确诊一般要通过注射法来进行,检疫前要先把牛群的个体进行编号,然后确定统一注射部位,常规部位是牛颈中部 1/3 处,注射部位要先剪毛,大小为10厘米直径,要求同一人使用同一卡尺进行测皮褶厚度,这样可以减小偏差。
注射方法要视具体情况,根据不同品种、不同个体进行针对性选择,注射量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对所注射的个体要估好登记,时间、部位、皮褶厚度等都要详细记录。
在屠宰前要进行初步的检查,先进行群体检查,主要观察牛群体在静态及动态两种情况下的表现,根据表现来初步判断是否有疾病发生,静态就是自然状态下牛的呼吸、分泌物及反刍等情况,动态就是把牛驱赶起来,看其步态、行动路线、呼吸等情况。
我国牛结核病血清学筛查及其病原的分离鉴定
我国牛结核病血清学筛查及其病原的分离鉴定我国牛结核病血清学筛查及其病原的分离鉴定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牛是其主要宿主。
牛结核病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其对乳制品和肉制品的安全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威胁。
因此,牛结核病的筛查和病原的分离鉴定对于牛的健康管理和人兽共患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牛结核病的筛查一般通过血清学检测进行,主要依靠免疫学原理,主要包括血清学试验、血清学检测和血清学鉴定三个方面。
其中,血清学试验主要包括结核菌素试验和结核特异性抗体检测。
结核菌素试验是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后,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情况,如红肿和硬结等。
而结核特异性抗体检测则是通过对牛血清中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来判断牛是否感染结核病。
这两种方法在牛结核病的筛查中被广泛应用。
牛结核病的病原鉴定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测和细菌学检测。
病理学检测主要是通过解剖和组织检查来观察结核病在牛体内的病变情况,如肺部的结核结节等。
细菌学检测主要是通过对牛体组织或体液中的结核菌的分离和鉴定来确定牛是否感染了结核病。
常用的细菌学方法包括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主要是将牛体组织样本接种到含有特定培养基的培养皿中,通过培养来增殖结核菌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鉴定则是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确定分离的细菌是否为结核分枝杆菌。
药敏试验则是通过对分离的结核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测试,从而确定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在我国,牛结核病的筛查和病原的分离鉴定工作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进。
通过大量的实验室检测和野外调查,可以更好地掌握我国牛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和病原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针对牛结核病的疫苗研发和诊断技术的改进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通过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诊断技术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以更好地控制牛结核病的传播和发展。
总之,牛结核病的血清学筛查和病原的分离鉴定对于牛的健康管理和人兽共患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奶牛结核病群体检疫结果准确性的技术措施建议
提高奶牛结核病群体检疫结果准确性的技术措施建议奶牛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奶牛健康和奶品安全产生很大影响。
为了提高奶牛结核病群体检疫结果的准确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
1. 采用多种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结核病病原学检测方法有结核菌培养、PCR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POT)等。
不同的检测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提高检疫结果的准确性。
2. 引入新技术: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检测技术也被引入到奶牛结核病的检疫中,如基因芯片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能够对病原菌的特异性和数量进行更准确的检测,提高检疫结果的准确性。
3. 采样方法的优化:采样是影响结核病检疫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之一。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采集奶牛的血液、结核病病灶组织等,避免采样过程中的污染和误差。
4. 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在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排除异常结果,确保检疫结果的准确性。
5. 加强检测人员培训:检测人员是影响检疫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应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结核病检测技术的理解和操作能力,规范检测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对检疫结果的干扰,提高准确性。
6. 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奶牛结核病群体检疫结果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信息的录入、存储、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及时发现患病情况,准确评估疫情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高检疫结果的准确性。
7. 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结核病的病原学研究和检测技术不断发展,与相关的科研机构保持紧密的合作,可以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将科研成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奶牛结核病群体检疫结果的准确性。
提高奶牛结核病群体检疫结果的准确性需要通过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引入新技术,优化采样方法,加强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加强检测人员培训,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并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等多种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
病原微生物中细菌常见检测方法有哪些?
病原微生物中细菌常见检测方法有哪些?病原微生物有很多种类,而且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异,亦因此,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据了解,病原微生物隶属于微生物的范围内,又称为病原体,可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等等,这些致病微生物可引发多种疾病,比如感染、过敏、肿瘤等等,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传染性极强的疾病,比如非典、禽流感、新冠肺炎等等也都是由病原微生物所致。
鉴于病原微生物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比较大,所以临床方面认为及时检测病原体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已经不在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了更深的分子层面,且基因检测手段也逐渐被实验室和临床所应用,对于这些知识可能普通群众并不了解,也不知道这些病原微生物是怎样被检测出来的,因此本文将以细菌为例,向大家讲解病原微生物的常见检测方法。
细菌是生活在我们人类周围的常见微生物之一,它隶属于细菌域,也是目前数量最多的一种生物,据临床医生介绍,细菌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但以杆状、球状以及螺旋状为主,其实我们人类每天都在与细菌打交道,仅仅是一双未经清洗的双手上就能够检测出八十多万个细菌,由此可见细菌数量之多,它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只待你一不留心就给你带来致命一击。
细菌可以给我们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比如临床中有很多疾病的源头就是细菌,比如肺炎、肺结核、骨髓炎等等,但是同时细菌也被我们人类所利用,比如处理污水废水就需要借助细菌的力量,另外制作抗生素、酿酒等也需要用到细菌。
细菌是从何而来我们目前不得而知,但是如何能够检测出来却已有明确的办法。
1.生物电化学法生物电化学法其实是用来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酶,因为不同的微生物具有的系统不同,对物质分解酶也具有不同的差异,这种检测方式可以通过电极功能来测定微生物消耗程度以及产生的电荷,进一步为临床检测提供依据。
病原微生物在繁衍过程中,培养皿中相关电化学性质会产生变化,包括电流、电位、电导、电阻等等,故采用生物电化学法检测能够有效、准确、快速的分析细菌,该方式具有的优势为可控性好、测量速度快、测量结果直观、测量成本低等等,临床常用的生物电化学法有电流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和阻抗分析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结核病原菌检测方法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多重PCR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mPCR-DHPLC)检测方法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快速检测细菌培养物、动物组织、血样、痰液等临床样品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DHPLC: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3.2 dNTP:deoxyribonuclesosde triphosphate,脱氧核苷三磷酸。
3.3 PBS: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磷酸盐缓冲液。
3.4 mPCR:multiplex-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3.5 TEAA:三乙基铵醋酸盐4 概述人与动物结核病涉及多种病原菌或病原菌复合群。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MTC)是感染人与哺乳动物的结核病原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和田鼠分枝杆菌。
其中,主要感染人与家畜并致病的是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
与MTC相对应的是种类繁多的各种非结核分枝杆菌(NTM)。
NTM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与MTC引起的结核病极为相似,但多数NTM对抗结核药物有天然耐药性。
此外,NTM感染可造成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或血清学检测假阳性。
采用多重PCR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的方法可同步区分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复核群,并鉴别结核分枝杆菌与牛分枝杆菌多重PCR反应的原理、操作过程与普通PCR相同。
在同一PCR反应体系里加入多对特异性引物,对多个DNA模板或同一模版不同区域扩增出多个目的DNA片段。
DHPLC分析技术是利用液相色谱技术,在高压闭合液相流路中,将DNA样品自动注入并在缓冲液携带下流过DNA分离柱,DNA片段分子中带负电荷的磷酸根基团与TEAA分子中带正电荷的氨基发生静电作用相互吸引,同时TEAA分子中的三个乙基与固定相C18表面的烷基发生疏水作用力而相互吸引,通过流动相中的乙腈的梯度洗脱达到将不同大小的DNA片段分离。
由紫外或荧光检测被分离的DNA样品。
根据DNA扩增片段长度大小,不同分子量的特异扩增产物在特定位置呈现吸收峰,从而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进行快速检测。
5材料与试剂5.1 仪器与耗材。
5.1.1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
5.1.2 核酸扩增仪。
5.1.3 II级生物安全柜。
5.1.4 接种棒。
5.1.5 恒温水浴锅(室温至100℃)。
5.1.6 离心机。
5.1.7 微量可调移液器和灭菌吸头:10μL、100μL、200μL、1000μL。
5.1.8 天平。
5.1.9 PCR光学反应管。
5.2 试剂。
5.2.1 试剂级别:除另有规定,所用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5.2.2 检测用引物:见表1。
表1 分枝杆菌PCR-DHPLC检测扩增引物序列采用无DNA酶、无RNA酶水将每条引物(序列见表1)配制成100μmol/L储存液,置-20℃或更低温度冻存;使用时取适量配制成10μmol/L工作液,避免多次冻融。
5.2.3 0.01 mol/L PBS(pH7.6):配方见附录A中A.1。
5.2.4 柠檬酸钠缓冲液:配方见附录A中A.2。
5.2.5 0.5 mol/L EDTA(pH8.0):配方见附录A中A.3.5.2.6 柠檬酸钠-磷酸缓冲液:配方见附录A中A.45.2.7 4% 氢氧化钠溶液:配方见附录A中A.55.2.8Triton X-100。
5.2.9DNA提取液:含100 mmol/L Tris-HCL(pH8.0),0.01% Triton X-100,20μg/μL蛋白酶K。
5.2.10灭菌双蒸水。
5.2.11三氯甲烷。
5.2.12 dNTPs: dATP、dTTP、dCTP和dGTP。
5.2.13 Taq DNA聚合酶。
5.2.14 DHPLC缓冲液:配方见附录A中A.7。
6 生物安全要求采样、样品处理及检测过程所涉及的实验操作,应遵守GB 19489的有关规定。
7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7.1 培养物直接取液体培养基培养的菌液;对于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用接种棒挑取适量(取用量达到肉眼可见,菌团大小不超过接种环)菌样,放到1mL 0.01 mol/L pH7.6 PBS中,振荡混匀形成悬浮菌液。
取1 mL菌液样品,15 000×g离心10 min,弃上清,加1 mL 0.01 mol/L pH 7.6 PBS,充分振荡混匀,15 000×g离心10 min;弃上清,收集沉淀物,按8.1进行核酸提取,或置-20℃贮存备用。
7.2全血、血清用无菌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无菌自动物静脉采血。
将血液直接滴入抗凝剂中,并立即连续摇动,充分混合。
抗凝剂采用柠檬酸钠缓冲液,或O.5 mol/L EDTA。
每6 mL血液加1 mL抗凝剂。
条件允许时,建议优先采集全血,以更有利于富集菌体。
取1 mL~2 mL全血样品,15 000×g离心10 min,弃上清;加等体积灭菌双蒸水充分振荡,15 000 ×g离心10 min;弃上清,若红血球裂解不完全,需采用灭菌双蒸水重复洗涤;收集沉淀物,按8.1进行核酸提取,或置-20℃贮存备用。
血清样品处理方法同7.1。
7.3 痰液动物痰液采集:动物咯痰极少,宜在清晨采集,用橡胶管自口腔伸入至气管内,外接注射器吸取痰液。
亦可取咳出的痰块。
在痰液样品中加入2~4倍体积4%氢氧化钠溶液,振荡混匀,室温放置30 min,间或振荡混匀,使其充分液化(无明显固状物并且吸出时无拖丝现象即为液化完全;若液化不完全,可适当再加入少量4%氢氧化钠溶液直至液化完全);15 000×g离心10 min;弃上清,加1 mL 0.01 mol/L pH 7.6 PBS,充分振荡混匀,15 000×g 离心10 min,弃上清,重复本步骤1次;收集沉淀物,按8.1进行核酸提取,或置-20℃贮存备用。
7.4 组织器官采集动物下颌、咽后、支气管、肺(特别是肺门及肺门淋巴结)、纵隔和肠系膜淋巴结,以及病变组织器官如肝、脾、肺等。
取适量组织样品(剔除脂肪、被膜),剪碎,按1:5的比例加入柠檬酸钠-磷酸缓冲液(例,1g 组织样品,加入5 mL缓冲液),充分研磨;加等量4%氢氧化钠溶液,继续研磨5 min~10 min,使组织液化;移入离心管,充分振荡,75℃水浴0.5 h ~1 h;取上清(避免吸取粗渣),15 000×g 离心10 min;弃上清,加等量0.01 mol/L pH 7.6 PBS ,振荡混匀,使沉淀充分悬浮,15 000×g 离心10 min,弃上清,重复本步骤1次;收集沉淀物,按8.1进行核酸提取,或置-20℃贮存备用。
注:可采用其他经验证有效的样品处理方法。
8 操作方法8.1 核酸提取在上述已完成前处理的样品(沉淀物)中加入50 μL~100 μL DNA提取液,充分振荡混匀, 56℃水浴30 min,98℃~100℃加热10 min,瞬时离心使液滴聚集管底,加等体积三氯甲烷,振荡混匀,12 000×g离心5 min,取上清,直接用于PCR或贮存于-80℃备用。
注:可采用经验证的商品化核酸提取试剂盒或其他经验证有效的核酸提取纯化方法。
8.2 mPCR扩增采用50μL反应体系,反应液中含dNTPs 0.2 mmol/L,IS6110、IS1081、MTss127、MBss229上下游引物每条各0.2 μmmol/L,Mg2+ 1.0 mmol/L,1 unit Taq酶,模版DNA 5μL。
扩增循环条件为:94℃预变性2min;94℃变性15s,62℃退火15s,68℃延伸15s,进行40个循环;72℃延伸1min。
8.3 DHPLC分析将装有PCR产物的反应管放置在DHPLC金属板的微孔中。
登录DHPLC分析系统,在非变性分析条件下,采用双链DNA多片段(double-stranded multiple fragment)分析模式,设定方法分析100-430bp 片段;清洗模式采用active;清洗持续时间0.5 min,平衡持续时间0.9 min;流速0.9 mL/min。
温度设定50℃;样品进样量设为5μL~10μL,同一组分析采用同样的进样量。
分析速度为每100bp需2.5 min,每个样品约13.4 min。
分析过程流动相梯度参数由Navigator software分析软件控制设定,具体参数见表2。
8.4 质控对照设置检测过程中应分别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为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菌株DNA或扩增片段的阳性克隆质粒DNA,阴性对照为非目标致病菌DNA或双蒸水。
表2. DHPLC 流动相参数9 结果及判定9.1 质控标准(参考附录B)9.1.1阴性对照:无特异吸收峰出现。
9.1.2阳性对照:结核分枝杆菌菌株DNA可扩增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IS6110目标基因165bp片段、IS1081目标基因380bp片段及结核分枝杆菌MTss127目标基因213bp片段的产物;牛分枝杆菌菌株DNA 可扩增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IS6110目标基因165bp片段、IS1081目标基因380bp片段及牛分枝杆菌MBss229目标基因241bp片段的产物。
DHPLC分析出现相应片段大小的PCR产物吸收峰,且峰吸收值大于2mV。
9.1.3 不符合上述对照质控标准的视为无效。
9.2 检测结果判定9.2.1 阴性:检测样品无典型PCR产物阳性吸收峰出现,可判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阴性。
9.2.2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阳性:检测样品出现165bp和/或380bp典型的PCR产物阳性吸收峰,且吸收峰值大于2mV时,可判定该样品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阳性。
9.2.3 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测样品出现213bp典型的PCR产物阳性吸收峰,且吸收峰值大于2mV时,可判定该样品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
结核分枝杆菌阳性同时还应出现165bp和/或380bp产物吸收峰,但也可能由于样品模板浓度或具体反应效果等原因不出现,这些情况不影响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