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第二章 斑块、廊道、基质
城市规划师考试知识点总结: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城市规划师考试知识点总结: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Forman and Godron,1995a),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
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这种语言和景观与城乡规划师及决策者所运用的语言尤其有共通之处,因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观察结果很快可以在规划中被应用,这也是为什么景观生态规划能迅速在规划设计领域内获得共鸣的原因之一,特别在一直领导世界景观与城乡规划设计新潮流的哈佛大学异军突起。
美国景观生态学奠基人Richard F T. Forman与国际权威景观规划师Carl Steinitz 紧密配合,并得到地理信息系统教授Stephen Ervin的强有力技术持支,从而在哈佛开创了又一代规划新学派(Wenche et al,1996)。
目前,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高级研究中心(包括设计学博士计划)中已专门设有景观规划与生态这一方向,使景观生态学真正与规划设计溶为一体。
运用这一基本语言,景观生态学探讨地球表面的景观是怎样由斑块、廊道和基质所构成的,如何来定量、定性地描述这些基本景观元素的形状、大小、数目和空间关系,以及这些空间属性对景观中的运动和生态流有什么影响。
如方形斑块和园形斑块分别对物种多样性和物种构成有什么不同影响,大斑块和小斑块各有什么生态学利弊。
弯曲的直线的,连续的或是间断的廊道对物种运动和物质流动有什么不同影响。
不同的基质纹理(细密或粗散)对动物的运动和干扰的空间扩散有什么影响等等。
回绕着这一系列问题的观察和分析,景观生态学得出了一些关于景观结构与功能关系的一般性原理,为景观规划和改变提供了依据。
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格局与分析
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格局与分析景观的三个特征:1、格局:生态系统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及空间配置相关的能量、物质和物种的分布2、功能:景观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组分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物种流3、动态:斑块镶嵌结构与功能随时间的变化3.1 景观发育景观格局的形成,受到生物与非生物两个方面的影响3.2 景观要素景观要素包括景观斑块、廊道、基质,以及附加结构3.2.1 斑块(patch)空间的非连续性以及内部均质性1. 斑块起源主要因素:环境异质性(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自然干扰(natural disturbance)人类活动(human activity)1、环境资源斑块由于环境异质性导致,稳定,与自然干扰无关,由于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和镶嵌规律2、干扰斑块由于基质内的各种局部干扰引起,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3、残存斑块是动植物群落受干扰后基质内残留的部分4、引进斑块人们把生物引入某一地区后形成的斑块1)种植斑块2)聚居地2. 斑块面积1、对物质和能量的影响2、对物种的影响1)岛屿,面积效应——生境多样性(habitat diversity)——物种多样性2)陆地,基质异质性高3. 斑块形状斑块的形状和走向对穿越景观扩散的动植物至关重要1、圆形和扁长形斑块,内缘比(interior ratio)2、环状斑块3、半岛4. 斑块镶嵌相似的斑块容易造成扩散不同类型的斑块镶嵌,能够形成对抗干扰的屏障、5. 斑块化(缀块性,patchiness)与斑块动态1、斑块化机制斑块化:斑块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异,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列状况、结构、边界特征对比度(contrast):斑块之间以及斑块与基质之间的差异程度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通过斑块化、对比度以及梯度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空间变异性生物感知(organism-sensed):生物对于斑块化的反应最小斑块化尺度(smallest patchiness scale):粒度(grain)最大斑块化尺度(largest patchiness scale):幅度(extent)斑块化动态:斑块内部变化和斑块间相互作用导致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随时间的变化斑块化产生的原因:物理的和生物的,内部和外源的2、斑块化的特点1)可感知2)内部结构,时空等级性,大尺度斑块是小尺度斑块的镶嵌体3)相对均质性4)动态特征5)生物依赖性6)斑块的等级系统(patch hierarchy)7)等级间的相互作用8)斑块敏感性(patch sensitivity)9)斑块等级系统中的核心水平:最能集中体现研究对象或过程特征的等级水平,相应的时空尺度称为核心尺度(focal scale)10)斑块化原因和机制的尺度依赖性3、斑块化的生态与进化效应3.2.2 廊道(corridor)廊道是线性的景观单元,具有通道合阻隔的双重作用1. 廊道的起源干扰廊道、残存廊道、环境资源廊道、种植廊道、再生廊道2. 廊道的结构特征1)曲度:廊道的弯曲程度,影响物质、能量、物质的移动速度2)宽度3)连通性:廊道单位长度上间断点的数量表示4)内环境:较大的边缘生境和较小的内部生境3. 廊道分类1)线状廊道:全部由边缘物种占优势的狭长条带2)带状廊道:较丰富的内部种的内环境的较宽条带3)河流廊道:分布在河流两侧3.2.3 基质(matrix)1. 基质的判定1)相对面积2)连通性3)控制程度4)3个标准结合2. 孔隙度和边界形状孔隙度(porosity):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3.2.4 附加结构(add-on)异常景观特征,在整个景观中只出现一次或几次的景观类型3.3 景观格局特征目的:从无序的斑块镶嵌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性3.3.1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el)3.3.2 景观对比度1. 低对比度结构自然形成的,热带雨林,相邻景观要素彼此相似2. 高对比度结构自然、人工3.3.3 景观粒径(landscape grain)粗粒(coarse grain)和细粒(fine grain)生物体粒径(home range):生物体对其敏感或利用的区域粒径大小取决于整个景观的尺度3.3.4 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格局、功能和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反映景观的复杂性程度1)斑块多样性:数量、大小、形状的多样性2)类型多样性:景观类型的丰富度3)格局多样性:景观类型空间镶嵌的多样性3.3.5 景观异质性(landscape heterogeneity)多样性——斑块性质的多样化异质性——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景观结构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非随机性1)空间异质性2)时间异质性3)功能异质性梯度分布镶嵌结构3.4 生态交错带与生态网络3.4.1 边缘效应与生态交错带景观单元之间的空间联系:生态交错带、网络结构1. 边缘效应(edge effect)边缘地带由于环境条件不同,可以发现不同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边缘物种:仅仅或主要利用景观边界的物种内部物种:远离景观边界的物种2. 生态交错带(ecotone)描述物种从一个群落到其界限的过渡分布区,由两个不同性质的斑块的交界及各自的边缘带组成生态过渡带(transition zone)景观边界(landscape boundary)1)特征:生态应力带(tension zone)、边缘效应、阻碍物种分布(半透膜)、2)描述:结构:大小、宽度、形状、生物结构、限制因素、内部异质性、密度、分形维数、垂直性、外形或长度、曲合度功能:稳定性、波动、能量、功能差异、通透性、对比度、通道、过滤、屏障、源、汇、栖息地3)尺度效应:某一尺度上可以明辨的交错带在另一尺度上可能模糊不清4)气候变化:更为敏感,迟滞(lag)5)生态交错带与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把异质的自然景观变成大范围同质的人工景观,消灭了自然生态交错带,扩展了人为生态交错带3.4.2 生态网络与景观连通性生态网络(network)将不同的生态系统相互连接起来两类物种:生活在网络包围的景观要素内部的物种,廊道是一种障碍;生活在廊道内、沿着廊道迁移的物种1. 廊道网络由节点(node)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形式:分支网络(branching network):树状的等级结构环形网络(circuit network):封闭的环路结构1)廊道网络的结构特征网络交点、网状格局、网眼大小、网络结构的决定因素(历史和文化的)2)廊道网络描述连通性:在一个系统中所有交点被廊道连接起来的程度,指示网络的复杂度,用r指数方法来计算r指数:连接廊道数与最大可能连接廊道数之比r=L/Lmax=L/3(V-2),V为节点数环度:用α指数衡量,表示能流、物流、物种迁移路线的可选择程度。
景观生态学 精辟版
景观生态学精辟版一、名词解释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生态学以及控制论、系统论等多种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的综合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3、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
5、基质:是景观中范围广阔、相对同质且连通性最强的背景地域,是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
6、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7、边缘效应:指景观要素的边缘地带由于受到外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与其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
8、生态交错带:是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往往也是尺度较大的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边界地带。
它是景观格局的特殊组分。
9、生态流:景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即生态流。
10、景观变化动态:是指景观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趋势。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景观空间变化动态和景观过程变化动态。
二、填空1、复合种群的类型:经典型(或Levins复合种群)、大陆---岛屿型复合种群(或核心---卫星复合种群)、缀块性种群、非平衡态复合种群、中间型或混合型复合种群2、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3、影响斑块起源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异质性、自然干扰和人类活动4、根据起源可以将其分①环境资源斑块②干扰斑块③残存斑块④引进斑块5、斑块形状①圆形和扁长形斑块②环状斑块③半岛6、斑块的度量指标: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内缘比斑块数量和构型7、廊道的度量指标:曲度宽度连通度内环境8、廊道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种植廊道再生廊道9、基质的判定标准:相对面积、连通性、控制程度(动态控制)11、生态交错带的时空特征:异质性、动态性、宏观性、尺度性12、廊道网络是由:结点、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分为分枝网络、环形网络两种形式13、生态流的流动表现的基本形式:扩散、物质流、运动14、景观中生态移动的模式:间歇运动、连续运动、综合运动15、相邻景观要素来源的物质包括:水流、养分流、空气流16、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和生态交错带17、景观变化空间过程:穿孔、分割、破碎、缩小、消失418、景观分类的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实用原则、等级原则19、景观变化空间模式: ①边缘式;②廊道式;③单核心式;④多核心式;⑤散布式三、简答1、边缘效应的定义及其特征指景观要素的边缘地带由于受到外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与其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
景观生态学的基质、板块、廊道三概念
景观生态学的基质、板块、廊道三概念[ 来源 ] 晓东CAD家园网[ 作者 ] 佚名1、每一个基质必有一核心板块与外向的廊道;2、核心原则:占据所属基质20%时空体系的板块具有很大的发展势与一定的稳定势,就是为核心板块;3、聚散原则:对基质进行时空体系划分时,按60%:40%的原则因具有很大的稳定势与一定的发展势,故一定程度上能取得相对较长的时空“瞬间永恒”。
先写到这里吧,各位有什么疑问,可尽管提出,不过,因本人能力所限,只限于小范围内的景观设计来进行讨论。
不过可以告诉大家一句的就是,一些成功作品可依据这三原则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同样可以实现,甚至可以找出该设计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或许这三原则可以鉴定一些作品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吧。
下面将我对这三原则的一些体会说明一下:一、总体布局及斑块划分:举例来说,比如您要在一块绿地中建一块铺地,则可考虑该铺地占总绿地面积的40%或60%,只就是占据40%时整个体系以观赏性为主,占据60%时以休闲性为主。
再比如要对某块绿地进行空间划分,您可以先将其划为两块,其中一块占据60%,然后再对其中一块按照60%:40%的原则进行划分,理论上可以多层划分,但实际经验表明对小范围内的绿地系统以二到三层为宜,较大范围内的绿地系统以三到五层为宜。
二。
乔、灌、草三者绿化布局:一般而言乔灌投影面积应占据草坪、地被类面积的20%左右,以作为该绿地系统的核心斑块,且乔灌应尽可能占据该绿地系统的周边或偏重于一角,同时乔灌中间应留有一定的空隙,(或许就是老子所谓的“以无生有”吧),至于乔灌搭配,则要求不就是太严厉,只要满足乔木数量占据乔灌总数的20%-40%为佳。
另外,关于绿地的核心斑块可以不就是乔灌,也可以就是树池,花池或花坛或色带,置石或假山等,也可使用一定的手法引入亭、廊或花架等来作为该绿地的核心斑块,只就是后者一定要采取一定的手法在新引入的构素中加入一些新元素或在原有绿地中引入一些新的元素,以期加强现代感的亭廊等建筑与原有绿地之间的某种联系。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景观生态学.填空.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1.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喧道、明道、(必考).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遮和汇2.基质的推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掌握.基质的特征: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3.景观异质性形成缘由: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 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匀称安排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4.景观多样性三种类型: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格局多样性.网络的结构特征:1 .结点2网络格局3.网眼大小5.网络的功能:生境、通道、电.干扰的类型:①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划分: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②按干扰的功能划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③按干扰产生的机制划分: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物干扰;④按干扰的传播特征划分: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
⑤按干扰产生的结果划分:离散性干扰和集中干扰.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穿孔、分割、破裂化、缩小、消逝6.经过景观的生态流有三种:能量流、物质流、物种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直接采用价值、间接采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7.景观异质性类型: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景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三个指标:组织、适力、弹性简答题.景观分类的一般步骤和应用?答:景观生态分类的步骤①依据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形图和其它图形文字资料,加上野外调查成果,选取并确定景观生态分类的主导要素和指标,初步确定个体单元的范围及类型②具体分析各类单元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表列各种特征,通过聚类或其它统计方法确定分类结果③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判别分析,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归属,作为功能性分类结果。
1.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景观是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组成的聚合体;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各种生态流或物质再安排;景观的形成受气候,地貌特征的影响;景观的特征与肯定的干扰集合相对应.3,简述斑块大小与外形的生态学意义.答案要点: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物种■面积关系上.斑块外形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边缘效应,斑块内缘比上.4简述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的涵义及其生态意义.答案要点:景观多样性主要描述斑块性质的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则是斑块空间镶嵌的简单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匀称性.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打算了景观空间格局简单性,对景观中的各种过程产生肯定影响.5,简述自然景观,经营(半自然景观)景观与人工景观各有何特点自然景观:没有明显的人类影响,或人类的干扰没有转变自然性质的景观.经营景观:景观中非稳定成分一植被被改造,人类可以收获的林地和草地.人工景观:由人类活动而新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6简述景观生态相宜性分析的含义与意义答案要点: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因子;从景观的独特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或景观的美学价值人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相宜性和限制性.7谈谈你对“景观”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园林规划中的指导意义.答题要点:景观美学上的涵义,地理学上的涵义,生态学上的涵义.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其次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景观的这三方面的涵义有历史上的联系.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留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缘由,科学深化地熟悉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留意欣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8 .试述景观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与网络•结点模型.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构成景观空间结构的一个基本模式,也是描述景观空间异质性的一个基本模式. 斑块的定义;一般用斑块性质,斑块数目,斑块大小,斑块外形等指标描述,斑块大小,斑块外形的生态学意义. 廊道的定义:廊道的类型,廊道的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等度量.廊道的主要功能.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中很多廊道可以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结点.结点通常可起到中继点的作用,可对某些生态流起着掌握作用,也可作为临时的贮存地.很多景观具有网络分布.网络把不同生态系统相互连接起来,是景观中常见的一种结构.网络的重要性:物质或物种移动通道,对四周基质和斑块群落的影响作用;网络的结构特征:结点,格局,网眼大小,连通性,环度.9试述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答案要点: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之间常呈正态分布的规律.景观类型少,大均质斑块,小边缘生境条件下,物种多样性低;随着景观类型(生境)多样性和边缘物种增多,物种多样性增加;当景观类型,斑块数目与边缘生境达到最佳比例时,物种多样性最高;其后,随着景观类型,斑块数目增加,景观破裂化,斑块内部物种削减,物种多样性降低.10.试述干扰对景观异质性,景观破裂化的影响作用.答案要点: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干扰,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异质性有重要影响作用.景观破裂化把穿孔,分割,破裂化,缩小和消逝这5个过程全包括在内.分割和破裂化的生态效应既可以类似,也可以不同,这主要依靠于分割廊道是否是物种运动或所考虑的过程的障碍,缩小在景观转化中很普遍,它意味着讨论对象(如斑块)规模的减小,如林地的一部分被用于耕种或建房屋,那么残余的林地就会缩小.创新题1.以生活城市为对象说说区域景观生态所面临的问题?如何进行规划,原则和步骤?答:城市景观生态问题(1)自然生境大量损失林地、草地、水体及农田削减。
景观生态学:第二章 斑块、廊道、基质
亚马逊热带雨林破碎化
沙漠边缘交错带绿洲景观
甘肃张掖
刀耕火种
成因
内在因素:枯死木倒下而产生的局部干扰——林窗 外在因素:火灾、风灾、冰雹、雪崩、泥石流、虫害、 哺乳动物践踏、食草动物啃食、滑波、火山活动等 人为因素:采伐、垦荒、放牧、围湖造田、采矿、房 屋建造、栏河筑坝等
dij是该斑块(i)和任一相邻斑 块(j)沿连接线(如森林廊道 或树篱)间的距离
Aj是与该斑块(i)相邻的任一 斑块(j)的面积,dj是i与j之间 的距离
D
( 2x 2 y )
将所有斑块置于具有x和y轴的
座标上,
2 x
和
2 y
分别为x和y
座标的方差
武汉市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
斑块
斑块特征
斑块类型
残存 斑块
引进 斑块
不同斑块类型的持久性与稳定性
其它斑块类型划分方法
根据土地利用/覆盖类型 根据人类干扰状况 根据动植物种类 根据植被指数、覆盖率、森林类型、植被生长状况 …
1.2 斑块特征
主要包括:斑块面积、斑块形状、斑块数量、斑块相 关性等特征指标 (1)斑块面积
描述斑块面积的指标 斑块总面积(TA)、斑块平均面积(MPA) 最小斑块面积(MN)、最大斑块面积(MX)
小斑块:中继站、边缘生境、降低捕食机
率、提供特定小生境、保护小型物种与生境 ★一个优化的景观,应当有一些大的斑块,
周围还有一些小的斑块,一同散布在基质中
(2)斑块形状
斑块形状指数(shape index)
①圆状指数(S园)表达为:
S圆 P / 2 斑
式中:
S园为斑块形状的圆状指数,P为斑块的周长,A斑为斑块 的面积。该指数最小为1,越接近1表示斑块的形状与圆形 越相似,形状越规则;指数越大,则斑块的形状与圆形偏 离越大,形状越不规则。越接近圆形的斑块,其边界长度 越短,与基质的相互作用越小,作为物质运输廊道的功能 越
杨刚-浅谈“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对城市生态系统恢复及保护的意义
浅谈“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对城市生态系统恢复及保护的意义学号:2010305110171 姓名:杨刚摘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景观生态学作为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空间格局、生态过程及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对城市生态系统修复及保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系统恢复保护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这一点与自然生态系统明显不同。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在物质方面则可以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达到自给自足。
城市生态系统就不同了,它所需求的大部分能量和物质,都需要从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
同时,城市中人类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大量废物,由于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和再利用,必须输送到其他生态系统中去。
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因而也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需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中输入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同时又将大量废物排放到其他生态系统中去,它就必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造成强大的冲击和干扰。
如果人们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能按照生态学规律办事,就很可能会破坏其他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并且最终会影响到城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的原理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以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按照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 景观要素可以分为斑块、廊道、基质3 种类型。
斑块斑块是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
其大小、类型、形状、边界、位置、数目、动态以及内部均质程度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
景观生态学2-1
2 景观结构景观是由景观元素组成,景观元素是地面上相对同质的生态要素或单元。
景观元素有三种类型:1 斑块(patch)2 走廊(corridor)3 基质(matrix)2.1 斑块(patch)定义: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例:天空的云、嵌花路面的石子。
2.1.1 起源与类型(起源原因、特点)1 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原因:由于局部干扰而产生的。
采伐后的森林,草原烧荒,地表煤矿干扰是引起生态系统格局显著偏离其常态的事件。
举例:风、火、冰雹、山崩、虫害等。
干扰内、外因(如火灾)短期、长期短期特点: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
2 残存斑块(remant patch)原因: 由包围着一小块未受干扰地区的大范围干扰造成的.举例: 寒冷过后阳坡上留下的鸟巢、火灾大火过后残留的一片森林松弛期:某些种群灭绝速率升高的时期。
调整期:物种变动速率增高的时期。
3 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patch)原因:由于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或镶嵌分布而引起。
例如:长白山植物垂直分布、森林中的沼泽特点:存留时间长、周转率低。
4引进斑块(introduced patch)原因:人类将生物引进一个地区,就产生了引进斑块。
(1)种植斑块(planted patch)原因:由人种植植物而产生的特点:人维护、存留时间长(2)聚居地(homes habitation)特点:受人干扰的景观中最显著并无处不在的景观成分之一。
物种:人、引进的动植物、不慎引入的害虫、从异地移入的本地种例如:村落、城镇斑块持久性时间未干扰在斑块内干扰在本底中干扰长期干扰单一干扰(短期)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进斑块斑块的持久性与稳定性2.1.2 斑块的大小1 面积对能量和养分的影响一般的情况总是大斑块比小斑块含的能量和养分丰富。
也有不同,比如,一个小斑块(麦田)从边缘到内部我们会发现边缘产生的产量高于内部。
景观生态学的基质、板块、廊道三概念
景观生态学的基质、板块、廊道三概念[ 来源 ] 晓东CAD家园网[ 作者 ] 佚名1、每一个基质必有一核心板块和外向的廊道;2、核心原则:占据所属基质20%时空体系的板块具有很大的发展势和一定的稳定势,是为核心板块;3、聚散原则:对基质进行时空体系划分时,按60%:40%的原则因具有很大的稳定势和一定的发展势,故一定程度上能取得相对较长的时空“瞬间永恒”。
先写到这里吧,各位有什么疑问,可尽管提出,不过,因本人能力所限,只限于小范围内的景观设计来进行讨论。
不过可以告诉大家一句的是,一些成功作品可依据这三原则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同样可以实现,甚至可以找出该设计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或许这三原则可以鉴定一些作品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吧。
下面将我对这三原则的一些体会说明一下:一、总体布局及斑块划分:举例来说,比如你要在一块绿地中建一块铺地,则可考虑该铺地占总绿地面积的40%或60%,只是占据40%时整个体系以观赏性为主,占据60%时以休闲性为主。
再比如要对某块绿地进行空间划分,你可以先将其划为两块,其中一块占据60%,然后再对其中一块按照60%:40%的原则进行划分,理论上可以多层划分,但实际经验表明对小范围内的绿地系统以二到三层为宜,较大范围内的绿地系统以三到五层为宜。
二。
乔、灌、草三者绿化布局:一般而言乔灌投影面积应占据草坪、地被类面积的20%左右,以作为该绿地系统的核心斑块,且乔灌应尽可能占据该绿地系统的周边或偏重于一角,同时乔灌中间应留有一定的空隙,(或许是老子所谓的“以无生有”吧),至于乔灌搭配,则要求不是太严厉,只要满足乔木数量占据乔灌总数的20%-40%为佳。
另外,关于绿地的核心斑块可以不是乔灌,也可以是树池,花池或花坛或色带,置石或假山等,也可使用一定的手法引入亭、廊或花架等来作为该绿地的核心斑块,只是后者一定要采取一定的手法在新引入的构素中加入一些新元素或在原有绿地中引入一些新的元素,以期加强现代感的亭廊等建筑与原有绿地之间的某种联系。
第二讲 景观结构——斑块
第二讲景观结构——斑块Landscape Patch一斑块—廊道—基底模式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嵌块体以类似的形式重复出现表现的,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景观的组成单元称为景观要素,相当于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Forman 1981认为,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不外于(嵌块体)Patches、廊道Corridor、背景(基质)Matrix,3种。
因此,板块—廊道—基质模式是构成并用来描述景观空间格局的基本模式,它使得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的表达更为具体,同时还有利于考虑景观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基于岛屿生物地理理论和群落缀块动态研究上形成发展的,为具体形象地描述景观结构提供了一种空间语言。
形成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空间格局影响生态学过程,因为格局与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可以通过研究空间格局更好的理解生态学过程。
空间格局的成因主要有3种:非生物、生物和人为因素。
生物因素一般只在较小尺度上影响格局的形成。
物理和人为因素在一系列尺度上发生作用。
大尺度的非生物因素为景观格局提供物理模板,生物和人为的过程通常在此基础上相互作用而产生空间格局。
而现实中,景观格局往往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具有多种异质结构。
景观格局形成原因和机制在不同尺度上往往不同,如温度与降水决定了全球的植被分布格局;而区域生态系统类型则主要受海拔和地形等影响。
小尺度上,捕食、竞争、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等生物过程起重要的作用。
在森林景观中,大尺度格局往往反映自然地理边界、土地利用变化、或大面积干扰的影响;而在森林立地内,异质性常常由个体树木水平的林隙动态所致。
气候是影响景观结构的重要因子,在地形和土壤的改变下,适宜不同生境的动植物形成了景观的镶嵌结构。
人类活动的影响愈来愈广泛,主要包括5个方面:1 改变景观中植物优势度和多样性,特别是森林优势树种2 扩大或缩小一些动植物物种的分布区3 为外来物种提供入侵的机会4 改变土壤营养状况5 定居和土地利用改变景观镶嵌格局二斑块的基本概念1 定义Levin 1974 一个均质背景中具有边界的连续体的非连续性Roughgarden 1977,环境中生物或资源多度较高的部分Forman 为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的不规则表面,景观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均质单元,是十分相似的同质性的土地单元,它与周围的地块具有明显的差别。
景观生态学2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景观: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的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生态学干扰: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或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
斑块及斑块动态: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
如植物群落、湖泊、草原、农田和居民区等。
斑块动态是指斑块内部变化和斑块相互作用导致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
它反映了景观的复杂性程度。
景观异质性:景观内部事物或者其属性在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或非随机性特征。
侧重于三方面: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
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如,景观单元面积、形状和多样性,它们的空间格局以及能量、物质和生物体的空间分布等。
尺度推绎: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它尺度上的特征,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
景观变化:受人类和自然干扰,景观不断变化。
景观指数:指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适合定量表达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之间关联的空间分析方法。
内缘比:斑块周长与斑块面积之比,指斑块的边缘效应。
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干扰: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景观生态学第二章 景观格局的形成、结构和功能特征(1)
干扰斑块
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由基质内各种 局部干扰引起的斑块,如森林火烧、采伐、放 牧以及局部植被暴发病虫害等都可在基质内产 生斑块,斑块内的物种组成、物种相对丰度和 变化速率等与基质之间有着明显差异。
原 因:由基质内各种局部干扰而产生的。 举 例:采伐后的森林,草原烧荒,地表煤矿等
• 城区各绿地斑块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不充分。市区一些 公园、游园、街头绿地及滨水地带等被建筑物包围,缺乏 绿色的生命廊道与外界相连;
• 市区内有一些丘陵地,如杨思岭、铁岭头、郑家岗等,目 前大多被建筑物所覆盖。规划中未予以绿化上的重视;
• 未能充分考虑和结合自然地形、地物、气候特征来设置绿 地景观的开敞空间、生态廊道等。
干扰是引起生态系统格局显著偏离其常态的不可预知 的事件。 举 例:风、火、冰雹、山崩、虫害等。
19
内、外因(如火灾) 干扰
短期、长期 特点: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是持续时间最短、消 失最快的斑块类型。
20
21
22
23
残存斑块
残存斑块:是由于基质受到广泛干扰 后残留下来的部分未受干扰的小面积 区域,其成因机制正好与干扰机制相 反。
1100~1900米: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带
1100米以下:河谷准热带季雨林带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引进斑块(introduced patch)
原因:人类将生物引进一个地区,就产生了引 进斑块。
(1)种植斑块(planted patch)
原因:由人种植植物而产生的特点:人维 护、存留时间长
29
景观生态学
(一)景观生态学理论斑块一廊道一本底(基质)理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而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
按照各种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要素分成三种类型:斑块(嵌块体)、走廊(廊道)、本底(基质)(1)斑块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的空间单元,不同斑块的大小、形状、边界以及内部均质程度都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斑块的大小、数量、形状、格局有特定的意义。
景观中斑块面积的大小、形状及数目对生物多样性和各生态过程都会有影响。
单位面积上斑块数目即景观的完整性和破碎化,景观的破碎化对物种灭绝有重要的影响;斑块的结构特征对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养分循环和水土流失等过程都有重要影响,景观中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斑块可导致其生物量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的不同。
一般来说,斑块越小,越易受到外围环境或基质中各种干扰的影响,而这些影响的大小仅与斑块的面积有关,同时也与斑块的形状及其边界特征有关。
紧密型形状在单位面积中的边缘比例小,有利于保蓄能量、养分和生物,而松散型形状易于促进斑块内部与外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能量、物质和生物方面的交换。
以斑块的大小、形状及边缘效应等理论应用于城市园林中点与重点面的规划,主要寻求城市中点及主要专用绿化(面)的布置、大小、形式的生态效应及其相连关系,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公园、广场、小游园的定位、定规、定形提供生态学依据。
(2)廊道景观中的廊道是两边与本底有显著区别的狭带状地,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对被隔开的景观是一个障碍物;另一方面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是一个通道。
许多研究表明,对于带状道,因为带宽较宽,包含一个有丰富内部生物种组成的中心内部环境,而且其内部种、边缘种的多样性格局随廊道宽度不同而变化,这对城市绿地系统绿廊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城市道路、滨河等线状地带提供科学依据,包括线状绿地形式、树种选择、线与面的生态制约与支持关系等。
(3)本底在景观要素中本底是占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强、对景观控制作用也最强的景观要素。
景观生态学_斑块-廊道-基质规划设计
自然与人工边缘 1.绝大多数自然边缘是曲线形性的,复杂的和柔性界面; 2.人工边缘倾向于直线型,简单和刚性界面;
直线和曲线边界: 1.直线边界倾向于导致更多的沿边界运动; 2.多港湾型边界更多地导致穿越运动;
刚性和柔性边界 与两个斑块之间的直线边界相比,由小型斑块构成的曲线形边界具 有更好的生态效应,如较低程度的土壤侵蚀和更高程度的野生动物利用性。
边缘的曲线度和宽度 两者综合决定景观边缘生境的整体数量
边缘的凹凸性 凹凸性比直线型边缘具有更好的生境多样性,从而拥有更好的物种多样性。
Shape of patch: round or convoluted
边缘和内部物种 复杂弯曲的斑块具有更高比例的边缘生境,导致斑块边缘物种的增加; 大幅度降低内部物种的数量,降低中心区域保护性功能的地位;
国家级精品课共享课《景观规划设计原理》系列讲座 2016
景观规划设计基础
斑块-廊道-基质规划设计 (课程拓展)
课程负责人:刘滨谊 教授 本讲主讲人:王云才 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课程拓展:综合体 mosaics
network
网络的连通度与环通度
环形路径与多路径组合 网络可以降低廊道裂隙、扰动、以及通道陷阱带来的负面效应
边缘约弯曲复杂的斑块与其他斑块以及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积极的和消极的);
最理想的斑块形态:飞船型
1、中心呈现出圆形,具有很强的专项保护性; 2.具有一系列的曲线形边界; 3、多条”指型“突出深入其他斑块,便于物种扩散
形态和延伸方向 斑块延伸方向与物种扩散路径平行(相对于垂直关系),斑块具有较好的恢复特征;
结构与植物种类的相似性
1.相同的结构和植物种类在廊道和大型斑块间具有优先性; 2.物种在大型斑块之间运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仅仅结构上相似性 已经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斑块_廊道_基质
廊道-斑块-基质
廊道-斑块-基质
简介
景观生态规划模式强调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 的相互关系,使生态规划在传统千层饼模式基础上又 大大前进了一步。“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这一新 的景观规划途径的一个基本分析、评价和改变的语言。
廊道-斑块-基质
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是景观生 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 景 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 景观(Forman and Godron),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 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 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
廊道
廊道
城市廊道是城市景观中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其中 又以交通线路构成的网络为主
廊道基本原理
连续性原理 联系相对独立景观元素之间的线性结构
数目原理 多一条廊道就减少一分被截流和分割的风险
廊道基本原理
构成原理 联系保护区的廊道一般由乡土植物构成,它需要与
作为保护对象的残留斑块相近 包含一个较大的核心区和一些有导流作用 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的触须和触角
对于圆 优
较大的核心区面积比,最大
限度减少边缘区面积,使外界
缺 不干利于扰与降外到界联最系低
斑块基本原理
位置原理
使物种在整体上得到延续,对于板块的保护,一方面 考虑其本身属性,保护物种的丰富性和稀有性,另一 方面,考虑其在景观格局中的位置和作用
宽度原理 越宽越好是廊道建设的基本原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功能、尺度与等级
生态生态 监测预警
景观结构 景观过程 景观动态 景观功能
景观生态 规划设计
景观生态 保护管理
景观基本构型: 斑块-廊道-基质模型
矢量化数字景观
栅格数字景观
实际景观
一个城乡土地利用/覆盖景观
结构单元(景 观要素)
斑块 廊道 基质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功能、尺度与等级
特性: 干扰斑块的斑块周转率高、稳定性差
干扰(disturbance)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
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 性的物理作用或者事件。
干扰因素又可分为 单一干扰:一次性。如灾害天气、地质灾害等。 长期干扰:重复干扰、适应、稳定。如施肥、踩 踏
(3)残存斑块(remnant patch)
A 种植斑块(planted patch): 人为引入植物栽种所形成的斑块
B 聚居斑块 (Habitation patch): 原有生态系统消失,引入以人为主体的生物种
类所形成的斑块
贵州苗寨
禾木
皖南古村落
未干扰
在斑块内干扰 在基质中干扰
斑
块
长期干扰
持 久
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短期干扰
(一次性)
环境资 干扰 源斑块 斑块
小斑块:中继站、边缘生境、降低捕食机
率、提供特定小生境、保护小型物种与生境 ★一个优化的景观,应当有一些大的斑块,
周围还有一些小的斑块,一同散布在基质中
(2)斑块形状
斑块形状指数(shape index)
①圆状指数(S园)表达为:
S圆 P / 2 斑
式中:
S园为斑块形状的圆状指数,P为斑块的周长,A斑为斑块 的面积。该指数最小为1,越接近1表示斑块的形状与圆形 越相似,形状越规则;指数越大,则斑块的形状与圆形偏 离越大,形状越不规则。越接近圆形的斑块,其边界长度 越短,与基质的相互作用越小,作为物质运输廊道的功能 越
1.1 斑块的类型与起源
斑块(patch): 一个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
性非线性区域,具有内部均值的空间单元和生态系统
千岛湖中的岛
由于成因不同,斑块的大小、形状及外部特征各异
• 可以是有生命的(如动植物种群),也可以是无生命的 (如 荒地 沙漠 建筑)
• 也可以是自然的(如 天然林、自然湿地、水系),也可以 是人工的(如人工林、城市建设用地)
(2)斑块形状
斑块形状指数(shape index) ②正方状指数(S正)表达为:
S方 0.25P/ 斑
式中: S正为斑块正方状指数,P为斑块的周长,A斑为 斑块的面积。该指数表征斑块与等面积正方形 的相似程度。其值最小为1,越接近1表示斑块 的形状越接近正方形。正方形是规则图形,是 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形成的。
形成林窗斑块 森林砍伐
亚马逊热带雨林破碎化
沙漠边缘交错带绿洲景观
甘肃张掖
刀耕火种
成因
内在因素:枯死木倒下而产生的局部干扰——林窗 外在因素:火灾、风灾、冰雹、雪崩、泥石流、虫害、 哺乳动物践踏、食草动物啃食、滑波、火山活动等 人为因素:采伐、垦荒、放牧、围湖造田、采矿、房 屋建造、栏河筑坝等
景观生态
第二章 斑景块观、结廊构道、基质 规划设计
第三章 景景观观形过成程要素与构型
生态生态 第四章 景观空间格局与景观异质性
监测预警
景观动态
景观功能
景观生态 保护管理
1 斑块
1.1 斑块的起源与类型
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
1.2 斑块特征 (如何描述—景观指数)
斑块面积、斑块形状、斑块数量、斑块相关性
概念:由于周围受到干扰而自身未受干扰所形成的 斑块
砍伐后残存的森林斑块
成因:与干扰斑块相同
特性:留存时间短,斑 块周转率高
城市蔓延区残存的林地斑块 深圳及周边地区
(4)引进斑块(introduced patch)
概念:人为活动将某些生物引入某一地域而形成的 斑块 特性:斑块中物种动态和斑块周转率主要取决于人 类的维护管理
留存时间长,周转率低
周转率(patch turnover rate): 斑块的平均存留时间(斑块平均 年龄)
荒漠绿洲型斑块
美国内华达州荒漠交错带
水分、土壤等资源空间分 布不均匀,形成了离散分 布的环境资源斑块
岛屿型斑块
(2)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
由基质或者先前的斑块中局部性干扰造成的小面积 斑块
景观生态学
第二章 斑块、廊道、基质
内容回顾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patter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ecosystems within a region of interest, and the way the interactions affect ecological processes, especially the unique effects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on these interactions
1.1 斑块的类型与起源
根据起源和成因,可将斑块分为4个基本类型
(1)环境资源斑块 (2)干扰斑块 (3)残存斑块 (4)引入斑块
(1)环境资源斑块
由于环境资源空间分布异质性或镶嵌分布而形成 的斑块
成因: 环境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均衡,离散分布
特点:
环境资源斑块与基质间的交界往往不分明,生态交错区 (ecotone)较宽
残存 斑块
引进 斑块
不同斑块类型的持久性与稳定性
其它斑块类型划分方法
根据土地利用/覆盖类型 根据人类干扰状况 根据动植物种类 根据植被指数、覆盖率、森林类型、植被生长状况 …
1.2 斑块特征
主要包括:斑块面积、斑块形状、斑块数量、斑块相 关性等特征指标 (1)斑块面积
描述斑块面积的指标 斑块总面积(TA)、斑块平均面积(MPA) 最小斑块面积(MN)、最大斑块面积(MX)
斑块面积与生态过程
斑块中的物种数量与其面积成正相关
美国伊利诺斯州东部 鸟类种数与林地面积的关系
斑块面积与生态过程
斑块中的能量和矿物营养总量与其面积成正比 从而影响
生产率和生物量分布 侵蚀和营养元素流动 水分流动和循环等 物种分布
斑块面积与生态过程
大斑块:保护水质、发育河流网络、内部
生境、核心生境、种源、小生境、保持自然干 扰、缓冲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