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滦平县高效生态农业实践与思考论文
滦州市造林绿化问题及对策的实践体会
滦州市造林绿化问题及对策的实践体会1. 引言1.1 背景介绍滦州市位于河北省,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滦州市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造林绿化工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过去的绿化工作中存在着树种单一、栽植密度不均、管理不到位等情况,导致了绿化效果不佳,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树木死亡的情况。
在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滦州市的造林绿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障人们健康的生活。
解决滦州市造林绿化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科学规划和管理、引入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强监督和评估等对策的实施,相信滦州市的绿化工作将会取得显著成效,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字数:203】1.2 问题意识在滦州市的造林绿化工作中,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部分绿地被开发为房地产项目,导致绿化覆盖面积的减少。
部分绿化植被老化严重,养护不到位,影响了绿化质量和市民的生活环境。
一些地方存在着种植方式粗放、管理不规范的现象,造成了浪费资源和不能发挥最大的绿化效果。
而且,由于一些区域的土壤质量不佳,对植物的生长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滦州市的造林绿化工作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城市绿化环境的品质。
2. 正文2.1 滦州市造林绿化问题分析滦州市是河北省的一个县级市,地处京津冀地区,自然环境优美,气候适宜,适宜发展林业。
近年来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滦州市的造林绿化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农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减少,很难找到合适的地块进行造林绿化。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造林过程中出现了乱植乱护、乱建乱放的现象,导致了造林成效下降,资源浪费。
由于缺乏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引入,传统的造林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造成了造林工作的滞后。
监督评估机制不健全,导致了一些不法分子的利用空子,破坏绿化景观,影响了市民的环境质量。
坚持规划引领创新农村建设新模式——承德市滦平县探索农村建设新模式
坚持规划引领创新农村建设新模式——承德市滦平县探索农村建设新模式作者:暂无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6年第2期崔瑞祥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理顺农村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促进农副产品和市场深度融合,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农村经济中体制机制问题。
一、规划是基础,引领发展方向科学规划是农村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以基础设施改造为切入点,以主导产业为依托,依据乡域特点,科学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农村发展方向。
在村庄布局上,要有整体概念,本着方便生产生活,适度相对集中,逐步梯度迁移的原则,打破区域限制,合理调整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注重文化传承,将交通便捷、经济发展、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相对集中的村确定为中心村,发挥好示范和引领作用。
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上,重点围绕中心村建设,统筹规划设计村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合力摆布学校、卫生室、文化站、养老互助站等公共服务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尤其是要在保持其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发挥其便民为民的作用。
在产业发展规划上,结合村庄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挖掘村庄自身优势特色和周边区域特点,以乡村旅游、庄园经济、农场为目标,突出生态综合治理,发展水果、蔬菜、养殖产业,循环观光农业,构建“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挥其安民富民的作用。
二、整合聚力量,夯实发展基础把整合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农村资源作为农村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村庄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整合政府项目,引导鼓励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参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推动农村发展。
一是强化政府推动,完善设施配套。
对政府部门所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涉农建设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集中投向中心村、重点村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二是吸引企业介入,建设美丽乡村。
依托村庄产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
河北滦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绿水青山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河北滦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绿水青山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
展
梁志强(文/图)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科技》
【年(卷),期】2022()10
【摘要】河北滦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地处有“北京北大门”之称的承德市滦平县域,是“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和“环京津都市型多功能农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2月被科技部批准建设,2019年通过验收。
2021年12月,科技部办公厅公布2021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估结果,园区获评优秀。
【总页数】4页(P28-31)
【作者】梁志强(文/图)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做精品农业推动闽台农业科技合作访漳州市科技局局长、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继跃
2.积极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农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
3.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作用评价:以三河、唐山、邯郸国家重点监测园区为例
4.基于SWOT-PEST分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对策研究——以
克拉玛依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5.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十三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亮丽答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滦平县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问题及对策
农技服务 2019,36(5):100-101滦平县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问题及对策孟宪聪(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国有林场管理处巴克什营林场,河北承德068259)[摘要]为滦平县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总结滦平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分析滦平县林下经济发展主 要存在的缺乏健全行业标准与市场监管机制、农业龙头企业营销体制不完善、前期发展投入大,后续发展乏力、 森林旅游相关产业融合不足等问题。
提出规范市场秩序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引进人才和加大科技投入、完善 金融扶持体系建设和做好风险防范,以及利用生态、资源和区位等优势打造“森林旅游+ ”等对策。
[关键词]林地资源;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滦平县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 旅游业等。
其是林业资源的复合利用,能够进一步 丰富林业经济业态,提高经济附加值,对促进林业经 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阂。
2016年,国家林业局和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政府共同签订《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并随着《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出台,林业经济发展问题受到 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図。
河北省承德市等7个地区的种植业产业结构和竞争力都较强,市场前景较好,发 展林下经济种植业为最优,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 业最佳⑷。
其中,承德市滦平县具备较好的林下经济发展条件,发展林下经济对其自身环境建设与社 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滦平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对滦平县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和主要问 题进行分析,并借鉴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刃,提出针 对性的解决对策。
1滦平县概况滦平县位于承德市西南部,是河北省22个环京津卫星城之一和环首都绿色经济圈14个重点县之 一,素有北京北大门之称。
其属于“八山一水一分 田”的浅山区,平均海拔400米,为中温带向暖温带过渡、半干旱间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燕山山地气候, 四季分明,年均气温7. 7摄氏度,降水集中在6~8 月份⑵。
我国生态农业论文(全文)
我国生态农业论文一、进展生态农业的意义1、进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进展的必定选择。
近年来,工业用地和城市用地也在不断挤压农业用地,致使我国人均土地越来越少,我国虽地大物博,但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耕地资源严峻不足,造成对土地的过度耕垦、放牧、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与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也就是说,我国农业进展中人和自然、生态和经济存在不协调的情况。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农业自然资源存在着相对稀缺。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对农业生产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安全、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进展、无公害进展、循环进展,努力走出一条代价小、公害少、效益好、可持续的进展之路。
2、进展生态农业是促进农村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众所周知,现代农业在促进农业大进展的同时也显露出了它的弊端,如大量消耗了能源和资源,并且造成了严峻的环境污染,这些问题使农业的可持续进展受到影响,对人类社会的进展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要保持农业的可持续进展,从粗放型增长模式向可持续进展模式转变,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进展评价体系,由环境污染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3、进展生态农业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迫切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保障RM群众的身心健康.随着人们温饱问题的解决,他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过去“求温饱”,现在“盼环保”。
现在人们不仅要求吃饱,,使人均占有的粮食、油、蛋、奶等食品有较大增加;更要吃好,对营养丰富、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要求更加迫切。
我们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大力进展新型高效生态农业,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我国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我国生态农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这些年的进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能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进展的障碍。
生态农业发展实践与感想
生态农业发展实践与感想生态农业发展实践与感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提高,我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应的,大量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过度开垦和排放的严重污染让农业面临了很大的困境,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生态农业,即以生态为基础,充分利用自然有机肥料,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通过轮作、休耕、深耕等方法来调整和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系统的一种新型耕种方式。
这种新型农业方式已经在毛坦厂等地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践,发展前景光明,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对比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有很大的不同。
传统农业主要是依靠机械化以及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追求农业生产的效益和速度。
这种农业方式的弊病也随之而来,不仅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还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带来了隐患。
而生态农业,以自然为基础,尽量减少人为对环境的干扰。
在生态农业中,主要力求优化种植过程,注重自然生产周期,减少过度开垦和耕作,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天敌管理技术控制害虫,采用轮作、间套作和引进植物等方法来保证土壤的肥沃和生态的平衡。
在能够更安全的情况下,保障了人们更为卫生和健康的食品。
实践探究和感想相对于农业部门和常规的农民来说,对生态农业概念的认识和行动起步要晚一些。
但是,近年来,一些企业和个人也开始探索和试行这种新型的农业方式。
例如,在哈尔滨市毛坦厂镇,就有一批叫做“草原山珍”的生态农业家庭,他们采用当地土著野生草药,采用生态培育种植方法,从而收获出苦荞麦、金针菇、葛根、山楂等特色产品。
他们以先创业,先致富为目标,引领当地农民生产形式和观念的转变,受到了周边地区的广泛关注。
在实践者的探索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始终保持对科学的研究精神,并重视人类环境安全和自然资源保护。
实践探索中,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以找到更好的生态农业模式,提高效益,促进农村的转型,解决当代社会中许多食品安全和农业生产问题。
生态农业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其要求人们更多地挖掘并充分利用自然的资源,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更健康的食品等目标。
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思考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注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与传统的农业相比,生态农业更加注重环保、健康和可持续性,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一、生态农业的实践1. 循环农业循环农业是生态农业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强调通过闭合循环的方式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
循环农业的主要实践包括:在农田中种植多种作物、利用农业废弃物、将畜牧养殖和农业生产相结合等。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农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态农业的实践者通常会采用多样化的种植方式,包括种植多种植物、保留自然生态、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防止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等。
3. 借助科技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生态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新型的种植技术、先进的施肥方法以及先进的水利技术(如雨水收集和灌溉系统)都可以大幅度提高生态农业的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二、生态农业的思考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生态农业通常会被认为是一种“低产、低效”的农业模式。
然而,实际上,提高生态农业的产量和效率是完全可行的。
通过更有效的资源利用、科技投入和种植管理,生态农业可以达到与传统农业同等甚至更高的产量水平。
2. 推广和普及生态农业虽然生态农业在近年来逐渐普及,但还有很多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并不了解、接受和实践生态农业。
为了推广生态农业,并让更多人了解和使用这种有益的方式去种植和生产农产品,需要采取有效的宣传和教育方式。
3.加强社区合作和互惠互利现代生态农业不仅能够提供健康、可持续的食品,还能促进社区和经济的发展。
采用合作种植、农牧结合以及耕地流转等方式可以增加地区和社区农民之间的互利互惠、加强社区内部的认同和合作。
综上所述,生态农业是一种环保、健康和可持续的农业模式。
通过循环农业、生物多样保护和科技创新等方式,实践生态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地区和社区的经济发展。
然而,为了推广和普及生态农业,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并在社区和农村地区中实行合作和互惠互利的方案。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开发模式与发展摘要:介绍了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运行和经营现状,探讨了倘甸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以及生态开发模式,对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与管理策略,以期为实现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可持续1引言生态农业观光园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有效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的功能,使现代农业不仅具有农业生产性功能,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功能,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便产生了。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把农业、生态以及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的经营模式,吸引游人前来观赏、体验、度假、购物、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的新型旅游目的地。
2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开发模式倘甸镇洗勺村村民历史上世世代代以从事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生活方式。
然而随着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园区的成功开发和运营,在改变其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注入现代新农村的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吸纳大量的本地居民作为参与本项目运营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采用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当地村民的经济增长。
在以社区为主体的多方参与下,逐步转变社区现有劳动力资源现状,促进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通过签署合作协议,明确政府、公司、社区群众三方的责任和义务,让社区民众广泛参与到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之中,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司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
2.1政府主导政府的决策和定位是与农业发展有关的关键变量。
生态农业的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人类基本的生存和文明进步问题的必然选择,政府应担当起更为积极的角色。
乡镇发展生态农业思考及对策论文
乡镇发展生态农业思考及对策论文一、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百花湖乡的传统农业主要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全乡现有国土面积109平方千米,林地面积10.9万亩,2014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219公顷,总产量1.5万吨。
近几年,百花湖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农业园区建设,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主抓农业园区建设,2014年云归立体农业产业园、云归啊郎哨水果产品示范园和谷腊生态传统农耕文化示范园三个农业园区建设完成樱桃、梨子、葡萄、李子等水果种植900余亩,蔬菜种植500亩。
我乡生态农业发展潜力明显,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种植业、畜牧业等农业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特色性、生态性不高,商品率很低,市场竞争力不足;农业无优质品牌和特色产品,农业专业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不高,难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随着农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农村污染呈蔓延趋势,特别是农村生活污染日益加剧,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增多;农业园区规划和建设落后,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效率不高,产业化不强。
二、生态农业发展对策(一)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2014年9月30日,百花湖乡荣获国家环保部授予的国家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成为今年贵州省仅有的两家国家级生态乡镇之一。
我乡应积极利用好这张生态名片,打好这张生态牌,深化生态建设,抓好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庭院经济和农村清洁能源工程项目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针对百花湖库区农村能源现状,加大农村改厕工程和清洁能源建设项目,构建以“畜禽—沼气—蔬果”等为主经营模式,促进生态农业成型和可持续发展。
(二)依托农旅一体化发展的发展定位,积极培植旅游业反哺农业积极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沿百花湖美丽乡村示范带,以九里箐全国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为基础,壮大乡村旅游业发展,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观光的.有机结合,使旅游业和农业的生态效益更加明显,并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形成田园经济、农庄度假和生态农业相互发展的格局。
关于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
2015年第7期现代园艺1生态农业的特点1.1生态农业是以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产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组织为原则进行生产;要以大力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为手段,促进各种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提升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
1.2生态农业是以现代工业和高新科技为基础生态农业是在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业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充分发挥和利用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土壤肥力、持续增产、持续协调、持续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来实现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1.3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生态农业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1.4生态农业是一个现代农业体系生态农业通过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2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过量使用化学合成的物资农业增产增收,一靠科学、二靠化肥、三靠农药来保证。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污染了环境和产品,而且造成土地板结,不能维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造成作物品质下降,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2.2生态破坏现象较突出一是农村大修大建损坏了天然植被,导致山体滑坡;二是农业综合治理忽视了生态保护,导致田埂山坡“遍山红”;三是大力发展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破坏自然环境,如坡面杂草一扫而光等。
2.3废异物处理技能有待提高废异物如垃圾、工业废品、养殖场粪便残渣等污染较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亟需处理。
2.4废物处理资源化技术有待提高当前,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新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突破,技术体系不健全,使环境污染不仅将“小污”变为“大污”,而且“小污”酿成“大害”。
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探索
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探索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之一,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业生产的环保和可持续性问题。
生态农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的,它通过运用科学技术和有效管理手段,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生态农业的理念是以自然为师,依托生态系统,促进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它通过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和引入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同时又能够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
首先,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探索需要有科技支撑。
生态农业的实践需要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之上,探索并运用新型的高科技手段。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了人力成本。
在植物保护方面,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制造出对害虫无害的杀虫剂,完成了绿色可持续性的生产。
其次,生态农业的实践需要严格的品控体系。
种植生态农作物需要注重统一的品质控制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态农产品的高品质。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产品的追溯体系,这可以使消费者更加信任其购买的产品,并加强了生产者的生产信心。
再次,生态农业的实践需要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
采用了先进的林下经济模式,在农业生产中引入鸟类保护项目,生态农业拥有着许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皆是对现有生产模式的改良和整合。
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是生态农业特有的技术集成性,整个模式运作流程的互相衔接,能够实现与生态、经济的高效协调、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
最后,生态农业的实践需要科学的水资源与土壤资源管理策略。
作为基础资源之一的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管理和运用在生态农业实践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生态农业实践中,需要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用量,避免其对土壤质量造成污染,使得土壤回归本身的基础肥力。
此外,生态农业还注重高效水资源利用,可以通过雨水收集、地下水蓄水、水稻种植等方式,实现对水资源的最大化运用。
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做法成效及启示
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做法成效及启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做法成效及启示杨先辉近年来,我县立足山区农业县实际,按照“山上林、果、茶,山下粮、油、菜,水里养鱼、虾,庭院喂畜禽”的思路,着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
做法:四个依托我县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和谐发展之路,以“四个依托”为载体,强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经济发展。
依托科技引领,提升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发展质量。
一是引导智力培训。
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业科技入户十百千工程”和“科技致富二传手培训工程”,建成了市级科普示范村13个,县级科普示范村61个,科普示范点275个,科普示范基地16个,科普致富带头人350人,科普示范户8800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1.4%。
二是引进高新先进科技。
坚持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实施“丰收计划”、“跨越计划”,先后从省外及韩国、日本、美国、以色列、新西兰等引进了近50个优良蔬菜、水果品种,已有9种蔬菜、3种水果和茶叶产品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使全县果蔬进一步走俏国内市场。
上里梅开贵引进蕃茄“红宝石”品种、苦瓜“大元帅”品种亩收入在5000元—7000元;龙溪从河南引进桃子“红不软”品种,亩收入在7000元以上。
三是引进竞争机制。
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对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培植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创一流技术、树知名品牌,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技术水平。
四是引进有效载体。
积极引导和引入龙头企业参与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建设,使企业成为农业先进科技的开发中心和推广基地,成为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和主体。
依托资源优势,构建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产业链条。
一是立足特色优势,走精细化之路。
实施了水改旱种植优质水果、西瓜、速生蔬菜等“万元田”、“千元院”种植经营模式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生态农业实践经验及其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启示
生态农业实践经验及其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启示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生态农业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分析,尤其是其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启示,显得尤为重要。
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形成了独特的经验和模式。
例如,在中国的一些农村地区,农民通过采用轮作、间作、套种等方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能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这一方法不仅改善了土壤质量,还促进了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保护了周边生态环境。
轮作与间作可以有效打破病虫害的传播链条,从而减少化学药品的依赖,进而减轻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在这些实践中,传统农耕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许多地方的农民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对不同作物的搭配、种植周期、土壤特性等都有着深入的了解。
这种基于地方特色和生态平衡的农业实践,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也降低了对环境的负担。
探索结合本地特色农业与生态原则,形成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是生态农业成功实践的重要基础。
养殖环节同样是生态农业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一些实施生态养殖的地区,采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养殖模式,减少外部饲料的依赖,通过自然繁殖和生态平衡来实现猪、鸡、鱼等动物的养殖。
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率,还能有效控制粪污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在生态养殖中,有机肥料的使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也为农田提供了优质的营养元素。
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农业生产中形成“种养结合”的模式,可以有效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通过建立农田与养殖场之间的生态链条,农民可以将养殖产生的粪便转化为有机肥,通过种植作物进行再利用,形成健康、安全、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这不仅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在推广生态农业的过程中,政府政策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生态农业的实践与经验
生态农业的实践与经验在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农业生产往往被忽视而备受冷落,其所带来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比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
本文将会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生态农业的概念与意义、生态农业的实践经验、生态农业的发展空间和生态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一、生态农业的概念与意义生态农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主要的特点在于注重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环境的功能,以更加安全、健康、环保的方式生产农产品,其目的在于推动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和谐发展。
生态农业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农业模式而言比较新颖的农业模式,并且是逐渐向着现代化、科技化发展的农业模式。
从生产模式角度看,生态农业强调保护自然资源,利用土壤、水源、生物进行循环与利用,进行轮作制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增加土地的肥沃度;从农产品角度看,生态农业强调通过无污染、安全、优质的方式生产农产品,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有机食品。
为什么需要生态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往往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品来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然而长期的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枯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有机食品的重要性,从而对生态农业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就是体现了生态农业的价值和意义。
二、生态农业的实践经验1、有机肥料的应用有机肥料是生态农业理念的一大特征。
通过种植绿肥、厩肥等方式制造肥料,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同时又不会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
在实际生产中,有机肥料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操作,许多农户也能通过适当的应用,实现农产品精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传统农业模式往往采用单一作物种植模式,这样不仅容易引起病虫害问题,还会破坏生态平衡。
生态农业则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采用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来保护自然环境。
通过种植多种不同的农作物,与学习生态种植技术,可以实现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以及物质能量的高效利用。
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探索
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探索第一章概述生态农业是指以生态为基础、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呼声,生态农业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本文将围绕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探索展开探讨。
第二章生态农业的实践1. 耕作方式变革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一般采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来促进作物的生长,但长时间的使用往往会导致土地退化、农产品安全问题等。
因此,在生态农业中,特别强调采用绿色、可持续的耕作方式,如有机耕作、生物耕作等。
2. 种植结构优化在生态农业中,人们注重种植结构优化,尽量避免单一作物种植、同一地区大面积种植相同作物等现象出现。
这样有助于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风险,提高整个种植生态系统的抗风险性。
3. 生态农业科技创新不仅对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有更高要求,还需要技术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例如,高效低污染的农业机械、农作物的基因改良、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第三章生态农业的探索1. 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生态农业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游览价值,可以与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等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自然、健康、美丽的农产品环境和休闲度假地。
2. 生态农业与公益事业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公众的支持和倡导,许多社会组织和企业也会投资、加入到生态农业的事业中来,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3. 生态农业与国际交流在全球化的形势下,生态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关注。
开展国际农业合作和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生态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等,都有助于加强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第四章生态农业的未来随着社会环境、科技水平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态农业也将会面临种种挑战和机遇。
必须不断提高生态农业的发展质量,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维护环境、发展农业、增加社会收益等方面协调发展。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更应保持对生态农业发展势头的关注,把生态农业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
乡村振兴中的生态农业实践探索
乡村振兴中的生态农业实践探索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生态农业作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农田土壤退化加剧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生态农业的本质在于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它要求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生态农业的发展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索。
首先,加强农业生产的生态化管理。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农民为了增加产量常常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导致土壤污染、水质受害等问题。
在生态农业实践中,应优先选择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推广农业生态化种植技术,如植物间作物轮作、有机种植等,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增强土壤的生态自净能力,还田增绿,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其次,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引导农民采取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重视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生态农业产业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价值链。
同时,鼓励农民发展生态旅游、采摘园等休闲农业产业,增加农民的增收途径,促进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进一步,强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要想保障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注重乡村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建设乡村生态保护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等,引导农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好家园,拥抱美丽乡村。
最后,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性任务,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关于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范文
关于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关于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立足乡情、突出重点、创新实践、务求实效,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速产业融合提升,形成了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全乡主要农业发展有水产、肉兔、林竹三大支柱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乡的基本情况××*乡位于井研县城西北方向8公里,幅员面积33.3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10476人,耕地面积16840亩,全乡属浅丘地貌,海拔365—465米,主要为酸性红棕色土壤,属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摄氏度,无霜期335天,乡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井分公路横穿而过,水泥路实现村村通,乡域内有群英、桑树嘴水库2座,大佛水库、毛坝水库渠系横穿全境,基本实现人人喝井水、户户用沼气、村村改电网、水渠全配套、公路网络化。
属于典型的丘区纯农业乡,基本无工业经济、保存了完好的生态系统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全乡森林覆盖率达45%,人均年纯收入4253元。
二、××*乡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经验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不断寻求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乡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较快,除传统的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和油菜种植外,逐步形成了水产、肉兔、林竹三大支柱产业。
目前,全乡水产养殖大户125户,养殖面积5078亩,主要养殖斑点叉尾鮰、武昌鱼、青鱼、花白鲢等优质品种,年总产量达5300吨,总产值6000万元;标准化规模养兔户1000户,标注化笼位3.6万个,年总出栏商品兔达50万只,总产值1500万元;全乡林竹种植14500亩,乡内竹编加工企业2个、木材加工企业1个,年总产值大20xx万元。
县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思考
县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思考第一篇:县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思考云阳县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思考云阳县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题,切实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一、云阳县生态农业的现状(一)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促进了生态良性循环。
土地水源涵养力加强,减轻水旱灾害。
水土流失大大减少,提高了土壤入渗,减少了地表径流,减轻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三峡水库和河沟的淤积,提高了水利工程利用率和使用寿命,有利于三峡工程的正常进行,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农村小康环保取得进展。
以建设“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清洁家园”为重点,加强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村民饮水问题,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
积极指导乡镇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制定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实施方案。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村容整洁,创建生态家园,促进新农村建设。
强化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率先在三峡库区一次性全面取缔县境内网箱拦网养殖,共有205户的4219个12万平方米网箱全部实现自行拆除,成为三峡库区第一个全面取缔网箱养鱼的区县。
对畜禽养殖污染开展了全面调查,健全完善了档案。
完成了云阳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工作,划定了限养区、禁养区和适养区;加强了对禽流感的监控和养殖户的养殖粪便的综合治理,对分散养殖户的畜禽粪便采用先消毒再作农家肥利用,建设沼气池处理畜禽粪便,对污水处理后做有机肥使用,实现零排放。
(三)特色农业品牌培育效果初显。
全县上下打造农业优质品牌意识明显增强,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成效显著,云阳巴阳峡牌纽荷尔脐橙、鹭鸯牌优质大米、相思茶、重友系列饮品等4种产品获得重庆市优质农产品称号,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
有关部门和乡镇正积极扩大牛羊、柑橘、粮油、茶叶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证市场供给,促进农民增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发展滦平县高效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思考[摘要]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
本文总结了滦平县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初步成效,分析了制约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高效;生态;农业;思路;对策
滦平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山脉中段,全县耕地面积40万亩,人口33万,是一个典型的浅山区农业县,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县。
近几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主攻目标,坚持“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理念,把实施高效生态农业作为重要战略决策,通过合理利用山区农业自然资源,积极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5年以来,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河北省生态农业示范先进县,目前正在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县。
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初步成效
1.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农业布局基本形成
近几年来,我县按照“效益农业、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规划为重点,基地为依托,科技为支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布局,培植特色产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特色蔬菜、肉鸡、肉鸭、生态有机猪四大产业,建立了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30多个,
面积4万多亩。
2.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主要途径,通过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了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
截止到2010年底,全县建成农业龙头企业14家,实现销售收入8.85亿元;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4家,入会(社)农户6850户,采取“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建有基地4万亩,累计向会(社)员返利480万元。
3.农业标准化体系不断健全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我县近年来着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力争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
全县已制定农业地方标准14项,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涵盖了园艺、粮食、畜禽、蔬菜等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
努力推行品牌战略,推动农产品向更高层次发展,全县共有18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获河北省名牌产品称号的4个。
农产品质量论证步伐加快,5个农产品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14个农产品获绿色农产品称号。
4.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为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起“政府投入为导向,镇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农业多元化投入机制,全县各级投入资金13.56亿元,先后完成3.5万亩日光温室建造、8000栋畜禽圈舍建造,3000栋冷棚建造,54000m
防洪工程、滦潮河防护林工程、4条骨干河道疏通工程及一批重点农田水利工程。
改造中、低产农田6万亩,加上沿京承旅游公路、112国道、滦承公路一带新建各具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20多个,构建了滦平现代农业的新格局。
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1.发展现代农业理念落后
目前,我县多数农户习惯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经验,对高效农业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市场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品牌意识,满足于自产自销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缺少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系统培训,应用先进技术成果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2.农业环境污染加重
随着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不合理排放,以及饲料添加剂、生长激素、防腐剂等化学合成物质的普遍应用,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同程度形成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等各个层面的污染,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影响城乡居民的消费和健康水平。
3.农产品缺少品牌效应
农业标准化普遍存在重标准制定,轻标准实施,致使已有的农业标准推广范围不大,建设速度不快,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程度差。
目前农产品经营分散,规模偏小,大多农产品档次低下,知名品牌不多,驰名商标尚未实现零的突破,缺乏市场有效竞争力。
4.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
近几年的农业生产实践表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农业结构的调整。
大宗农产品一般以鲜销和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比重低,仍然是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
由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资源利用率低,及大地影响了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和附加值提高,影响了农业增收和农民致富的步伐。
三、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思路与对策
1.创新机制,培育主体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要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民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中的组织化程度。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提高高效生态农业规模化水平。
2.依靠科技,提高质量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利用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新路子。
以农业结果调整为主线,以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为重点,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开展科技攻关,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科技贡献率和投入产出率。
依托我县实施农业部新时期农民培训工程和河北省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抓手,加强对农户
的科技培训,造就一大批具有现代农业素质的新型产业农民。
3.改善设施,营造环境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方针,根据我县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山区绿化工程、防护林建设工程,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继续以重点水利骨干工程为重点,带动面上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发展后劲。
以开展农业污染源调查为契机,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控制力度,保持生态平衡,实现生态安全,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路子。
4.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制度建设是关键,规范管理是保证。
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大农业标准化的制定和推广,建立“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的农业质量标准运行机制。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建立农产品准入制度和质量可追溯系统,保证绿色、生态、安全农产品进入市场;加大行政监督和执法力度,为高校生态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
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四部分).时政新闻网:http:///a/20081019/001351.htm
[2] 赵保华.在科学实践中发展高效农业[j].农村工作通
讯.1997(5):33
[3] 邓祖昌,黄福久.抓定位重特色创优质赢未来
[n].2010-07-30
[4] 李哲敏,信丽媛.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及现状分析.浙江农业科学,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