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1外科学第八版东南大学
第八版药理学 13 全身麻醉药
第一节 吸入性麻醉药
氟烷(halothane) 性质不稳定,麻醉效价高,诱导期较短
而平稳,苏醒快。因镇痛作用较弱和肌松作 用差,一般需加用阿片类镇痛药或肌松药。
本药能敏化心肌对adrenaline的反应,可 诱发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受限。
第一节 吸入性麻醉药
异氟烷(isoflurane) 恩氟烷(enflurane) 两药诱导期短而平稳,麻醉深度易于调整,对 心血管系统抑制作用较halothane弱,而肌松作 用较强,较少产生心律失常,临床常用。
第一节 吸入性麻醉药
3. 松弛骨骼肌和子宫平滑肌 含氟麻醉药有不同程度的骨骼肌松弛作用+
与非去极化型肌松药相协同。 还明显地松弛子宫平滑肌→使产程延长
+产后出血过多 。
第一节 吸入性麻醉药
专业术语
血/气分配系数(B/G) : 是指血药浓度与肺 泡气体浓度达平衡时的比值。
(B/G)是决定吸入麻醉药肺内摄取和排出 速度的主要因素,B/G越小,摄取和排出 速度越快。
依托咪酯(etomidate)
• 为强效、超短效非巴比妥类催眠药,静脉注射后 几秒内意识丧失,睡眠时间持续5分钟,无明显镇 痛作用,故作诱导麻醉时常需加用镇痛药、肌松 药或吸入麻醉药。
• 对心脏功能影响小,尤其适用于冠心病、瓣膜病 和其他心脏功能差的患者。
• 主要缺点是恢复期恶心、呕吐发生率高达50%, 并可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
3. 本类药物无明显镇痛作用,不能产生 外科麻醉,故仅用于诱导麻醉和不需 镇痛的小手术,如内窥镜检查和心导 管术等。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
第八版《外科学》较第七版内容变化
肺癌这章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大主任,王俊教授编写),P282页1、肺腺癌:已超越鳞癌成为最常见的肺癌。
旧称的细支管肺泡癌是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起源于肺泡上皮,影像学呈特征性的摩擦玻璃样病灶(GGO),显微镜下见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长,不侵犯间质。
2、临床表现:(1)早期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往往无任何症状,大多在行胸片或胸部CT检查时发现。
(2)局部晚期肺癌压迫或侵犯临近器官时可产生下列症状和体征:@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肺上沟癌(4)副癌综合征:骨关节病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Lambert-Eaton综合征。
3、治疗:(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应症I、II、IIIA期(如T3N1M0)的非小细胞肺癌。
已明确纵隔淋巴结转移(N2)的病人,手术可考虑在(新辅助)化疗/放化疗后进行。
IIIB、IV期肺癌,手术不应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肺癌手术方式首选解剖性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
(4)靶向治疗:对于中国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最重要的靶向治疗药物是EGFR的小分子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
对于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肿瘤,EGFR抑制剂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时间远高于传统化疗。
东亚肺腺癌病人中,特别是女性和非吸烟者,EGFR 基因突变比例超过50%,高于其他人种。
食管癌(李辉教授主编,P293)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是肿瘤完全性切除(切除的长度应距癌上、下缘5-8cm以上)和淋巴结清扫。
经胸食管癌切除是目前常规的手术方法。
食管下段癌的吻合口部位通常在主动脉弓上,而食管中段或上段癌则应吻合在颈部。
胃是最常用的食管替代物。
乳腺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宋尔卫教授主编,P259)乳腺癌化疗:1、指征:浸润性乳腺癌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阴性,但有高危复发因素:- HER2 +/ ER/PR –- 低分化肿瘤- 脉管浸润- T>2cm。
外科学课件:外科绪论第八版
外科学的发展
Development of Surgery
中医外科学
Ancient Chinese Surgery
商代:甲骨文记载“疥、疮”等。 ❖ 周代:外科己独立成为一门专科,外科医师称为“疡
医”。 ❖ 秦代:《内经》己有“痈疽篇”的外科篇章。 ❖ 汉代: 华佗使用麻沸汤为病人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 ❖ 南北朝:《刘涓子鬼遗方》是中国最早的外科学专著。
肿 瘤Tumor
肿瘤是肌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 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 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绝大多数的 肿瘤需要手术处理。
畸 形 Malformation
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肛管直肠闭锁(anorectal atresia)等, 均需手术治疗。后天性畸形,如烧伤后瘢痕挛缩 (postburn cicatricial contracture),也多需 手术整复,以恢复功能和改善外观。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医学基础理论、实验外科和显微 外科及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又建立组织和器官移植、微创 外科等新的学科。现在电子计算机、生物医学工程、纳米 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必将给近代医学的发展带来更为广 阔的空间。
器官移植及人工器官
(Organ Transplantation and Artificial Organ )
绪论
Introduction
外科疾病
Diseases of Surgery
外科学的专科分类
Categories of Surgery
如何学习外科学
Techniques of Learning Surgery
外科学发展简史
Development of Surgery
外科学-麻醉2
20
臂丛神经解剖
• 臂丛发自于C5—8颈神经前支 和T1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 行于锁骨下动脉的后方,经 锁骨后方进入腋窝,臂丛的 分支分布于胸上肢肌、上肢 带肌、背部浅肌(除斜方肌) 以及臂、前臂、手的肌、关 节、骨和皮肤。
• 分胸长神经、肩胛背神经、 胸背神经、腋神经、肌皮神 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 神经等神经分支
-
log
[碱基] [阳离子]
......(
4)
▪ 解离常数(pKa) :局麻药在水溶液中会发生离解,一
部分成为非离子状态的碱基。另一部分为离子状态的阳离子。两
者的浓度取决于溶液的pH值。当溶液中药物离子浓度和非离子浓 度完全相等,即各占50%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药的离解常数, 用pKa表示。
• pKa越大,起效时间越长
• pKa越大,弥散性能越差
普鲁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利多卡因
5
局麻药的药理(PHARMACOLOGY)
脂溶性:脂溶性越高,麻醉效能越强
丁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蛋白结合率:血浆蛋白结合率越高,作用 时间越长
罗哌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6
局麻药的药理(PHARMACOLOGY)
8
常用局麻药
普鲁卡因 丁卡因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理 pKa
化 脂溶性
性 质
血浆蛋白结合 率(%)
8.9
7.8
8.1
低
高
中等
高
5.8
75.6
外科学-麻醉学ppt课件
和肺X线片 合并糖尿病者,择期手术应控制空腹血糖不高于
8.3mmol/L,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 NEXT
合并心脏病者,应重视改善心脏功能
1)术前以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衰史、心房纤颤或心脏明显 扩大者,手术当天应停药。
分级
标
准
死亡率(%)
Ⅰ 体格健康,发育良好,各器官正常
0.06-0.08
Ⅱ 有轻度并发病,功能代偿健全
0.27-0.40
Ⅲ 并发症较严重,活动受限,可应付日常活动
1.82-4.30
Ⅳ 并发症严重,丧失日常活动能力,面临生命威胁 7.80-23.0
Ⅴ 无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 9.40-50.7
• 一般状况差、年老体弱者,恶病质及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对催 眠镇静药及镇痛药都较敏感,用药量应减少;而年轻体壮或甲静药,以消除 病人的紧张情绪。
常用的麻醉前用药
(一)镇静催眠药 (二)麻醉性镇痛药 (三)神经安定镇痛药 (四)抗胆碱药抗胆碱能药
(一)镇静催眠药
主要有三类: 1. 乙醇或乙醛衍化物:属基础麻醉药范畴,如水合氯
醛等。 2. 巴比妥类药:主要选用长效(6~9h)的鲁米那钠
睡眠剂量成人为100~200 mg; 小儿为2~4 mg/kg,于麻醉前2 h肌注。 3. 神经安定类药
(二)麻醉性镇痛药
吗啡
(1)吗啡具有提高痛阈、强力抑制代谢和显著改变精神状态等功效。 肌注15 min后痛阈提高50%;30 min后出现情绪稳定、焦虑心理 消失、嗜睡;60 min后基础代谢率显著降低。
(3)一般常用剂量为0.1~0.2 mg/kg,口服、肌注或静注。静注后1~ 2 min 进入睡眠,维持20~50 min,可按需重复注射1/2首次量。
外科学课件:麻醉
麻醉前准备事项
精神状态的准备
➢ 心理准备,取得病人理解、信任和合作。
胃肠道的准备
➢ 成人择期手术前应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 ➢ 小儿术前应禁食(奶)4—8小时,禁水2—3小时。
麻醉设备、用具及药物的准备 知情同意
麻醉方法分类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
注射麻醉药使脊神经、神经丛或神经干以及更细 的周围神经末梢受到阻滞者称局部麻醉。 ➢表面麻醉(topical anesthesia) ➢局部浸润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区域阻滞(field block) ➢周围神经阻滞(peripheral nerve blocks) ➢静脉局部麻醉(intravenous regional anesthesia)
吸入麻醉药的使用被公认为是现代麻醉学的开端
麻醉方法分类
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
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或直肠灌 注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致病人意识 消失而周身无疼痛感觉者称全身麻醉。 ➢吸入麻醉(inhalation anesthesia) ➢静脉麻醉(intravenous anesthesia) ➢肌肉麻醉(intramuscular anesthesia) ➢直肠麻醉(per rectum anesthesia)
活动、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麻醉前用药
药物选择
➢ 病人情况 ✓ 精神状态 ✓ 有无疼痛 ✓ 过去应用镇静、催眠、镇痛药物的情况 ✓ 并存症的用药
➢ 拟用的麻醉方法和麻醉药 ✓ 各种麻醉方法的特点 ✓ 麻醉药的药理特点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陕西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系外科教研室二○一四年三月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外科学属性:必修课类型:专业课适合专业:临床医学课程性质:理论性、实用性与研究性目得与任务:外科学就是临床医学得一个分科。
现代外科学得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得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与治疗等得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与非手术得处理。
通过对该课程得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疾病得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与治疗;一些常见病得手术适应症与常用手术原理;培养学生严格得无菌技术与进行基本手术操作得训练。
二、教学目标要求《外科学》得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
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得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
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要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讨论、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观察大体标本、阅读X线片、录像与电影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得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外科教学按160学时授课,课堂讲授120学时,实验见习40学时。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与方法第一章绪论【目得与要求】(一)了解外科学得范畴与我国在外科方面得成就(二)树立学习外科得正确观点【教学内容】外科学得范畴,它与其它学科得关系。
重点讲解外科学得范畴与怎样学习外科。
【自学内容】外科学得发展与我国得外科成就。
第二章无菌术【目得与要求】(一)树立无菌观念,熟悉手术时得无菌操作规则。
(二)熟悉常用得灭菌法与消毒法。
(三)学会洗手、穿无菌手术衣与戴无菌手套。
(四)学会手术区皮肤得消毒与铺巾。
【自学内容】无菌术得概念与组成。
手术人员术前准备。
手术区得准备。
无菌操作规则。
【见习】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学中结合进行:(一)常用得灭菌法与消毒法(示范)(二)洗手、穿无菌衣与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得准备(示范与实际操作)第三章外科病人得体液与酸碱平衡失调【目得与要求】(一)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与高钾血症得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代谢性酸中毒与减中毒得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外科学总论麻醉课件
编辑版ppt
1
目的要求
o 熟悉现代麻醉学的概念和临床任务。 o 了解麻醉前准备的必要性和麻醉中观察,监测与调控病人的重要性。熟悉
麻醉前的准备工作,根据病情和手术要求了解麻醉选择和处理原则。 了解 o 常用全麻药和临床药理,全身麻醉的常用方法。 o 了解肌松药的应用和气管内麻醉术以及复合麻醉的概念。 o 掌握局麻药常用剂量及其范围,熟悉局麻药毒性反应的症状、预防和正确
o 氧化亚氮:血/气分配系数小,可控性好,但麻醉
效 能低、易缺氧,影响VB12 的利用.
编辑版ppt
19
(二)常用静脉麻醉药
o 氯胺酮(ketamine):是唯一具有镇静、镇痛和 麻 醉作用的静脉麻醉药。 作用机制:选择性抑制大脑联络径路和丘脑- 新皮质系统,兴奋边缘系统。
静脉1-2mg/kg, 肌注5-8mg/kg。主要用于各 种体表短小手术、烧伤清创、麻醉诱导、静脉 复合麻醉、小儿麻醉,亦可用于小儿镇静与疼 痛治疗。
2、过敏反应:要与肾上腺素反应相区别 症 状:荨麻疹,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 低血压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肾上腺素反应: 表现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心
悸、气短、恶心呕吐、血压增高。
现在局麻药都不加肾上腺素!!!
编辑版ppt
43
预防:
a.不超限量用药
b.注药前先回吸有无回血
c.根据具体病人的病情酌情减少用药量
(一)、麻醉前用药的目的
1、镇静:安定,苯巴比妥,咪达唑仑 2、提高病人的痛阈和镇痛:吗啡,度冷丁 3、
抑制腺体分泌:抗胆碱药如阿托品、东莨
菪碱
4、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射:迷走 神经反射
编辑版ppt
13
麻醉科-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习题集(东南大学出版社)
麻醉科-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习题集(东南大学出版社)第一章麻醉设备学一、选择题A1/A2型题1.贮气囊的作用中不包括()A 可进行控制或辅助呼吸B 可使气体加温C 挤压呼吸囊可使萎缩肺膨胀D 缓冲和防止高压气体对肺的损伤E 便于观察病人呼吸频率、幅度和呼吸阻力答案:B2.下列因素中,不能影响蒸发器输出浓度的是()A 温度B 大气压C 载气成分D 相对湿度E 新鲜气体流量答案:D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Mapleson系统回路结构简单,通气阻力小,操作简便易行,多用于小儿麻醉B Mapleson根据有无活瓣、贮气囊、螺纹管及新鲜气体的流入位置,分为A、B、C、D、E 和F六类C Mapleson A回路可用于控制呼吸D Mapleson A回路管理自主呼吸时,70 ml/kg的新鲜气流就可以达到无复吸入的水平E Mapleson D回路控制通气效率高,但管理自主通气效率低答案:C4.氧气-氧化亚氮比例控制装置是目前常用的麻醉机安全保护装置,标准规定的O2浓度不能低于()A 10% V/VB 21% V/VC 25% V/VD 35% V/VE 50% V/V答案:C5.钠石灰中含()A95%NaOH及5%Ca(OH)2B5%NaOH及50%Ca(OH)2C20%NaOH及80%Ca(OH)2D5%NaOH及95%Ca(OH)2E5%NaOH、15%Ba(OH)2及80%Ca(OH)2答案:D第二章麻醉相关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压力感受器反射答案:压力感受器反射:当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与主动脉弓受到刺激,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并出现呼吸抑制;而当血压下降时,则反射性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回升和呼吸兴奋。
2.眼心反射答案:眼心反射:压迫眼球,引起心跳减慢,血管扩张。
这一反射始于眼内的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经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传入脑干,进而通过心血管中枢,最后通过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引起心血管的效应。
麻醉1,外科学第八版(东南大学)
3. 冠心病及高血压病人的镇静药加量可适当增加
4. 心脏瓣膜病、心功能差及病情严重者,镇静及镇痛药的剂量应酌减,抗胆碱药以东 莨若碱为宜
5. 一般状况差、年老体弱者,恶病质及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催眠镇静药及镇痛药应减 少
6. 年轻体壮或甲亢病人,用药量应酌增
28
口服 2.5-5 mg 29
谢谢观赏!
13
1846年10月16日, Beginning of contemporary anesthesia
Ether Dome of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14
麻醉的发展史 三、我国麻醉学的发展: 1986年国家教委决定开设麻醉专业,批准麻醉学为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徐州医学院开
李时珍(1518-1593年) 9
针灸
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难经,神农本草经。 10
急救复苏
东汉 《金匮要略方论》 11
后晋 《肘后备急方》
葛洪 12
麻醉的发展史 二、现代麻醉史 ⒈ 全身麻醉:1846年10月16日,Morton首次成功使用乙醚麻醉,被视为近代麻醉学的开
端;1934年,硫喷妥钠应用于临床,成为现代静脉麻醉的主药;1942年,肌松药筒箭 毒碱应用于麻醉,改善了全麻效果。 ⒉ 局部及神经阻滞:1884年,Koller将可卡因用于眼局部手术,次年Halstead将其用于神 经阻滞。1896年人蛛网膜下腔阻滞成功。1905年普鲁卡因合成成功。
麻醉1,外科学第八版(东南大学)
本次2学时课程的重点 1.了解麻醉的概念与分类,了解现代麻醉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了解临床麻醉的任务及
工作范围 。 2.熟悉麻醉前病情估计及麻醉前准备要点 ,掌握ASA分级。 3.熟悉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和常用药物及其选择原则 。
第八版外科学配套课件 04 输血
4. 补充血浆蛋白(supply plasma protein)及提高机 体抵抗力(increase immunity)
12
第一章
绪论
1、大量失血(large
• 用于治疗因手术、创伤、烧伤等
所致的低血容量休克。 • 通常以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 低于 30%作为出现缺氧的临界值, 亦是输血的明确指征。
21
第一章
绪论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non-hemolytic febrile reaction )
• 是指与输血有关但不能用其它任何原因解释的体温升高 1℃或1℃以上,为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 多发生于反复输血或多次妊娠的受血者,由于体内产生抗 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所致。
• 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皮肤潮红、头痛等,有时伴有恶 心、呕吐。症状多在输血1小时后发生,持续1~2小时后自 行消退。
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
*** **大学 *. 输血的适应症、输血技术和注意事项 2. 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3. 自体输血 4. 血液成分制品
5. 血浆代用品
4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输血的适应症、输血 技术和注意事项
5
第一章
绪论
输血简史
• 15 世纪后期 , 有人用饮血、放血来治疗癫痫病 , 并且认为 输血能够改变人的行为模式 , 使狂躁者 变得安静; • 1492 年 , 有一位犹太医生为罗马教皇英诺森八世 输过三个10 岁男孩的血液;
6
第一章
绪论
输血简史
• 1654 年意大利医生佛林
用漏斗、金属管进行早期
8版外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4年定稿)
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麻醉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温州医科大学教务处编2014年5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urgery)(宋体小四号)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17110062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 178(98/76)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 学分 7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专业、麻醉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小四黑体)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外科学教学大纲前言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
现代科学的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
根据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主要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外科学的教学,学生应最终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并学会某些外科基本手术操作。
由于近年来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外科的内容也不断的更新和增加,因此教学大纲的不断修订实属必要。
本教学大纲按照上述要求,依据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八版内容按照章节顺序,同时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02年版》所涵盖的内容重新修订。
作为《外科学》授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纲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保证完成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不得任意删改,这也是为适应学生将来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需求。
教师应依此大纲为依据,认真写好备课教案。
对学生的考试,也应以大纲为依据出题,包括课堂理论授课内容和见习和实习中讲授的重点内容,以及一定比例(10%~20%)要求学生自学掌握的内容。
外科学内容包括:外科基础,讲授外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科常见疾病,介绍其原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手术适应证和常用手术原理;手术学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多脏衰,外科学第八版(东南大学)
胃肠道准备
其它
术前准备
• 特殊准备
营养不良 脑血管病 心血管病 肺功能障碍
肾疾病 糖尿病 凝血障碍 预防DVT
术后处理(一)
常规处理 术后医嘱 监测 静脉输液 引流管
术后处理(二)
卧位 各种不适的处理
疼痛 呃逆
术后处理(三)
胃肠道 活动 拆线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一)
术后出血 术后发热与低体温
标志:少尿:尿量<400ml/d, 无尿:尿量<100ml/d
持续时间:7~14d,可达1月 少尿期越长,肾损越重,预后越差
临床表现--少尿期(1)
标志:少尿:尿量<400ml/d;无尿:尿量<100ml/d
临床表现: 水潴留:全身性浮肿,肺水肿,脑水肿,心衰 电解质紊乱:高钾(排出减少、分布异常、产生增加) 高镁 高磷(排出减少) 低钙(磷向肠道转移排泄,与钙结合,肠道钙吸收减少) 低钠(稀释性) 低氯
急性肾衰的预防策略(1)
注意高危因素(严重创伤、大手术、全身 性感染、肾毒性药物、毒物)
及时正确的抗休克 碱化尿液(挤压伤) 扩大血容量(某些手术前) 少尿--补液试验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概念
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急性 缺氧性呼吸衰竭
概念
严重感染、创伤、烧伤 肺实质细胞受损 进展性低氧血症 呼吸窘迫 X线:斑片状阴影 病理生理:肺顺应性下降,分流增加
病因
直接损伤 间接损伤
直接损伤
误吸 肺部感染 肺钝挫伤 溺水 肺栓塞 放射性肺损伤
间接原因
全身性感染 休克 严重非胸部创伤 大面积烧伤 重症胰腺炎 心肺复苏后
病理生理
肺容积减少 肺顺应性下降 V/Q失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麻醉的概念: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 人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 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
2. 麻醉学(Anesthesiology):就是研究消除病 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 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
第一节 绪 论
现代麻醉学的范畴
临床麻醉 急救复苏 重症监护和治疗(ICU) 急慢性疼痛治疗
(-)
2. 精神状态的准备 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理解和合作 解释,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和恐惧感
3. 胃肠道的准备
小儿,禁饮2小时,禁奶4小时,禁 食物6小时
成人,禁饮2小时,禁食6小时
4. 麻醉设备、器械及药品的准备和检查 麻醉机,急救药品和药物——必须 Bp,SpO2,ECG,EtCO2——全麻
1846年10月16日, Beginning of contemporary anesthesia Ether Dome of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麻醉的发展史
三、我国麻醉学的发展: 1986年国家教委决定开设麻醉专业,批准麻醉学为一
门独立的二级学科,徐州医学院开设了我国第一个麻 醉学系,编辑和出版了麻醉专业教材。 1989年国家卫生部文件宣布麻醉科为一级临床科室。
临床麻醉
麻醉作用的产生,主要是利用麻醉药使神经 系统中某些部位受到抑制的结果。根据麻醉 作用部位和所用药物的不同,将临床麻醉方 法进行分类:
临床麻醉方法分类
麻醉方法的分类:
临床麻醉
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
椎管内麻醉 基础 复合 麻醉 麻醉
吸入 静脉 表面 局部 区域 神经 醉 麻醉 麻醉 浸润 阻滞 阻滞
的标准监测 设备工作状态的检查 药品的核对和标记
保证生命安全 提高生活质量
麻醉的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麻醉史 药剂:《史记.扁鹊列传》、《后汉书.华佗列传》、
《世医得效方》 针灸:《皇帝内经》、《难经》 复苏急救:《金匮要略方论》
《肘后备急方》中关于人工呼吸的记载。
《史记.列子》 公元前100年
“……扁鹊遂饮二人毒酒, 迷死三日,剖胃探心, 易而置 之,投以神药, 既悟如初,二人 辞归.”
硬蛛 膜网
骶 管
肌 肉
直 肠
外膜
颈臂
下
丛从
腔
麻醉的目的
消除手术所致的疼痛 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 为各类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病情评估 麻醉前准备事项 麻醉前用药
一、麻醉前病情评估
阅读病历:详细了解各项检查的结果 访视病人:进一步了解病史,做好病人的思想
《后汉书. 华陀传》 公元200年 “……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 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
1337年, “草乌散”
《本草纲目》曼陀罗花 1596年 李时珍(1518-1593年)
针灸
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难经,神农本草经。
急救复苏
东汉 《金匮要略方论》
后晋 《肘后备急方》 葛洪
工作 ASA病情分级 与术者沟通(必要时):了解拟施手术的特殊
体位和手术步骤 制订麻醉方案
ASA病情分级和围术期死亡率
VI级
确诊为脑死亡,其器官拟用于器官移植手术供体
-
*急诊病例在相应的ASA分级后加注“急”或“E”,表示风险较择期手术增加
二、 麻醉前准备事项
1. 纠正或改善病理生理状态 合并心脏病者,需改善心功能 高血压者,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 呼吸系统疾病,改善肺功能,戒烟2周 糖尿病者,空腹血糖8.3mmol/L以下,尿酮
麻醉的发展史
二、现代麻醉史 ⒈ 全身麻醉:1846年10月16日,Morton首次成功使用
乙醚麻醉,被视为近代麻醉学的开端;1934年,硫喷 妥钠应用于临床,成为现代静脉麻醉的主药;1942年, 肌松药筒箭毒碱应用于麻醉,改善了全麻效果。 ⒉ 局部及神经阻滞:1884年,Koller将可卡因用于眼局 部手术,次年Halstead将其用于神经阻滞。1896年人 蛛网膜下腔阻滞成功。1905年普鲁卡因合成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