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

合集下载

14 数码循环显示电路的设计《PLC技术应用》

14 数码循环显示电路的设计《PLC技术应用》

K10=HA K11=HB K12=HC K13=HD K14=HE K15=HF
数码显示电路设计Βιβλιοθήκη ◎ 硬件电路设计与接线 ◎
数码显示电路安装与连接
启动按钮 SB1 停止按钮 SB2 减速按钮 SB3 加速按钮 SB4 方向切换开关 SA1
X0
com
X1
Y0
X2
Y1
X3
Y2
X4 FX-3U Y3
PLC Y4
数码显示电路设计
◎ 程序设计与调试 ◎
SEGD译码指令控制输出程序设计
用七段译码SEGD指令控制显示输出环节,并增加 正反向切换功能,加入转换开关SA,SA断开实现加1正 向循环,SA接通实现减1反向循环。
数码显示电路设计
◎ 程序设计与调试 ◎ 启动与停止环节
数码显示电路设计
◎ 程序设计与调试 ◎ 加减速与方向切换环节
数码显示电路设计
◎ 拓展任务-数码显示组态设计 ◎
拓展任务二
数码显示界面的组态设计
程序调试成功后,参考数码显示界面,自己利用 MCGS或者组态王软件,自行设计数码显示控制系统的 界面,并结合自己的程序调试运行
本节结束,期待您来交流
2. 在正向循环显示的基础上,外接控制开关,控制正反向循环显示,开关为ON状态为正 向加1循环,开关为OFF时为反向减1循环。
3.尝试分别用MOV指令和SEGD七段译码指令控制七段数码管数值的显示。
数码显示电路设计
◎ 输入输出端口表 ◎
输入端 连接元件
功能
X0
SB1
启动按钮
X1
SB2
停止按钮
X2
SB3
a(Y0)
e(Y5)
f(Y6)

单只数码管显示原理课程教学教案

单只数码管显示原理课程教学教案
共阳极的数码管0~f的段编码是这样的:
unsigned char code table[]={ //共阳极0~f数码管编码
0xc0,0xf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xa4,0xb0,//0~3
0x99,0x92,0x82,0xf8,//4~7
0x80,0x90,0x88,0x83,//8~b
0xc6,0xa1,0x86,0x8e //c~f
1)使数码管的公共端接地(共阴极)上。
2)将显示码送到单片机的P0口,向数码管的各个段输出不同的电平,使单个数码管循环显示0-9这10个数字。
复位电路:
在上电或复位过程中,控制CPU的复位状态:这段时间内让CPU保持复位状态,而不是一上电或刚复位完毕就工作,防止CPU发出错误的指令、执行错误操作,也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能。
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章节名称
10单只数码管显示原理
课型
理论
授课日期
年月日第周
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数码管的组成结构
2、能够正确绘制数码管的驱动电路及编写程序
过程与方法:
1、掌握软件和硬件结合编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专业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
共阴极数码管的驱动电路
教学难点
共阴极数码管的驱动电路
其中引脚图的两个COM端连在一起,是公共端,共阴数码管要将其接地,共阳数码管将其接正5伏电源。一个八段数码管称为一位,多个数码管并列在一起可构成多位数码管,它们的段选线(即a,b,c,d,e,f,g,dp)连在一起,而各自的公共端称为位选线。显示时,都从段选线送入字符编码,而选中哪个位选线,那个数码管便会被点亮。数码管的8段,对应一个字节的8位,a对应最低位,dp对应最高位。所以如果想让数码管显示数字0,那么共阴数码管的字符编码为00111111,即0x3f;共阳数码管的字符编码为,即0xc0。可以看出两个编码的各位正好相反。

数码管 动态显示原理

数码管 动态显示原理

数码管动态显示原理
数码管的动态显示原理是通过快速地切换数字的显示段来实现连续的数字显示。

数码管通常由7个显示段构成,分别代表数字0-9的不同显示形式。

这些段也被称为a、b、c、d、e、f和
g段。

在动态显示过程中,每个数字被逐个切换显示的时间非常短,通常为几毫秒。

这个时间非常短,以至于人眼无法察觉数字的切换。

因此,当多个数码管以高速切换显示数字时,人眼会感觉到所有数码管上的数字同时显示。

要实现动态显示,需要使用一个计数器来控制切换显示的时间。

这个计数器通常是一个定时器,它会以一定的频率触发中断,每次中断时触发一次显示切换。

通过不断增加计数值,可以控制不同数字的显示时间。

为了显示一个多位数,需要使用多个数码管并连接到控制器上。

控制器会根据待显示的数字,将适当的段信号发送到对应的数码管上。

通过在不同的数码管上切换显示,就可以实现多位数的动态显示。

动态显示的基本原理如下:
1. 设置初始的数码管选择位,使其对应第一个数码管。

2. 将第一个数码管对应的段信号置为显示的数字。

3. 延时一段时间,使人眼无法察觉到数字的切换。

4. 将第一个数码管的段信号置为低电平(或不显示的状态)。

5. 设置下一个数码管的选择位,使其对应下一个数码管。

6. 重复2-5步骤,直至所有数码管都完成一轮显示。

7. 返回第一步,重复整个过程,以实现连续的动态显示。

通过以上步骤的循环,不断切换显示的数字会给人一种连续而平滑的显示效果。

这就是数码管动态显示的基本原理。

《PLC应用与实践(三菱)》 配套教学案例:数码管循环显示数字

《PLC应用与实践(三菱)》 配套教学案例:数码管循环显示数字

数码管循环显示数字
1.案例原理与提示
(1) 数码管的ABCDEFG七段对应Y0~Y6,计数器循环计数。

(2) 用数据寄存器存放变化的数字,用INC(加1)指令使数字不断递增,用CMP(比较)指令实现数据的循环。

(3) 也可以用功能指令直接七段译码。

2. 案例实施过程
1) I/O分配
数码显示控制输入/输出端口分配表如下表所示。

数码显示控制输入/输出端口分配表
2) 控制程序编写
数码显示控制程序梯形图如下图所示。

数码显示控制程序梯形图
用数据寄存器D0存放变化的数字0~9。

由特殊功能继电器M8013产生秒脉冲,采用加1指令使D0中的数据不断递增,每过一秒加1。

当D0中的数据递增为10时,D0中再次
赋值为0。

程序中M8002对程序初始化,把K0(十制数0)放入数据寄存器D0中。

当比较指令(CMP)的比较结果为等于时(D0=10),M11=1,则D0中赋值0。

当SB12断开时,D0=0,[INCP D0]指令不工作,数码管上显示0。

3) 接线与调试
数码显示控制外部接线图如下图所示。

数码显示控制外部接线图
3. 思考与提升
(1) 当SB12开关闭合时,数码管就循环显示0~A,每个数字显示0.5s;当SB12开关断开时,数码管上显示“H”。

(2) 当SB12开关闭合时,数码管就循环显示9~0,每个数字显示0.8s。

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

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

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报告设计题目: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设计要求:单片机控制1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需求分析:本设计要求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这里采用的是共阴极数码管。

让数码管显示数字的步骤为:1〕使数码管的公共端接地(共阴极〕上。

2〕将显示码送到单片机的P0口,向数码管的各个段输出不同的电平,使单个数码管循环显示0-9这10个数字。

复位电路:在上电或复位过程中,控制CPU的复位状态:这段时间内让CPU保持复位状态,而不是一上电或刚复位完毕就工作,防止CPU发出错误的指令、执行错误操作,也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能。

无论用户使用哪种类型的单片机,总要涉及到单片机复位电路的设计。

而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许多用户在设计完单片机系统,并在实验室调试成功后,在现场却出现了“死机〞、“程序走飞〞等现象,这主要是单片机的复位电路设计不可靠引起的。

基本的复位方式单片机在启动时都需要复位,以使CPU及系统各部件处于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初态开始工作。

89系列单片机的复位信号是从RST引脚输入到芯片内的施密特触发器中的。

当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且振荡器稳定后,如果RST引脚上有一个高电平并维持2个机器周期(24个振荡周期)以上,那么CPU就可以响应并将系统复位。

设计原理:一、数码管显示原理我们最常用的是七段式和八段式LED数码管,八段比七段多了一个小数点,其他的基本相同。

所谓的八段就是指数码管里有八个小LED发光二极管,通过控制不同的LED的亮灭来显示出不同的字形。

数码管又分为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种类型,其实共阴极就是将八个LED的阴极连在一起,让其接地,这样给任何一个LED的另一端高电平,它便能点亮。

而共阳极就是将八个LED的阳极连在一起。

其原理图如下。

其中引脚图的两个COM端连在一起,是公共端,共阴数码管要将其接地,共阳数码管将其接正5伏电源。

一个八段数码管称为一位,多个数码管并列在一起可构成多位数码管,它们的段选线〔即a,b,c,d,e,f,g,dp〕连在一起,而各自的公共端称为位选线。

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

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

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报告设计题目: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设计要求:单片机控制1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需求分析:本设计要求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这里采用的是共阴极数码管。

让数码管显示数字的步骤为:1)使数码管的公共端接地(共阴极)上。

2)将显示码送到单片机的P0口,向数码管的各个段输出不同的电平,使单个数码管循环显示0-9这10个数字。

复位电路:在上电或复位过程中,控制CPU的复位状态:这段时间让CPU保持复位状态,而不是一上电或刚复位完毕就工作,防止CPU发出错误的指令、执行错误操作,也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能。

无论用户使用哪种类型的单片机,总要涉及到单片机复位电路的设计。

而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许多用户在设计完单片机系统,并在实验室调试成功后,在现场却出现了“死机”、“程序走飞”等现象,这主要是单片机的复位电路设计不可靠引起的。

基本的复位方式单片机在启动时都需要复位,以使CPU及系统各部件处于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初态开始工作。

89系列单片机的复位信号是从RST引脚输入到芯片的施密特触发器中的。

当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且振荡器稳定后,如果RST引脚上有一个高电平并维持2个机器周期(24个振荡周期)以上,则CPU就可以响应并将系统复位。

设计原理:一、数码管显示原理我们最常用的是七段式和八段式LED数码管,八段比七段多了一个小数点,其他的基本相同。

所谓的八段就是指数码管里有八个小LED发光二极管,通过控制不同的LED的亮灭来显示出不同的字形。

数码管又分为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种类型,其实共阴极就是将八个LED的阴极连在一起,让其接地,这样给任何一个LED的另一端高电平,它便能点亮。

而共阳极就是将八个LED的阳极连在一起。

其原理图如下。

其中引脚图的两个COM端连在一起,是公共端,共阴数码管要将其接地,共阳数码管将其接正5伏电源。

一个八段数码管称为一位,多个数码管并列在一起可构成多位数码管,它们的段选线(即a,b,c,d,e,f,g,dp)连在一起,而各自的公共端称为位选线。

Verilog基础训练5-使用LED数码按秒循环显示数字0至9

Verilog基础训练5-使用LED数码按秒循环显示数字0至9

实训6:使用LED数码按秒循环显示数字0~9问题提出:使用FPGA开发板,设计分频器、计数器、数码管译码显示等电路,将FPGA的50MHz时钟分频至1Hz,驱动计数器,使其从0开始,每隔一秒加1显示,到9后复位重新开始显示。

解决思路:分开两个项目,第1个项目实现一个0~9的计数器(频率为1Hz),另一个项目负责数码管显示,分开设计和仿真,最后整合在一起。

1.使用Quartus 8.0建立第一个项目,建立过程和注意事项见前两周的实验指导,选择器件时随便指定一个。

这里的项目名称为counter10。

(切记项目保存路径和实验过程中新建的文件保存路径都不要出现中文)2.项目建好后,新建Verilog文件并输入代码选择“File”——“New”——“Verilog HDL file”。

文件名同为counter10。

请仔细分析代码!3.编译项目。

“Processing”——“Start Compilation”4.功能仿真编译通过后,新建波形仿真文件:“File”——“New”,选择“Vector Waveform File”,如下图所示:在出现的编辑界面左侧右键,选择如下:在“Insert Node or Bus”里选择“Node Finder…”在弹出来的“Node Finder”中,首先在“Filter”中选择“Pins:Unassigned”,然后点击“list”,在“Nodes Found”中会列出所有的引脚,第三步选择全部引脚(鼠标拉),点击“>>”,最后点击“OK”即可。

在回到的“Insert Node or Bus”界面点击“OK”。

这时候会看到所有的引脚会列出来,如下所示。

由实验原理可知,clk为FPGA板的时钟,rstn为复位信号,因此设置clk为10ns的周期信号,rstn默认为高电平,在10-30ns区间内为低电平。

设置方法如下:选择输入“clk”,点击右键,选择“Value”——“Clock”。

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100例——基于8051+Proteus仿真(前25题)

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100例——基于8051+Proteus仿真(前25题)

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100例——基于8051+ Proteus仿真01 闪烁的LED/*名称:闪烁的LED说明:LED按设定的时间间隔闪烁*/#include<reg51.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LED=P10;//延时void DelayMS(uint x){uchar i;while(x--){for(i=0;i<120;i++);}}//主程序void main(){while(1){LED=~LED;DelayMS(150);}}02从左到右的流水灯/*名称:从左到右的流水灯说明:接在P0口的8个LED从左到右循环依次点亮,产生走马灯效果*/#include<reg51.h>#include<intrins.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延时void DelayMS(uint x){uchar i;while(x--){for(i=0;i<120;i++);}}//主程序void main(){P0=0xfe;while(1){P0=_crol_(P0,1); //P0的值向左循环移动DelayMS(150);}}038只LED左右来回点亮/*名称:8只LED左右来回点亮说明:程序利用循环移位函数_crol_和_cror_形成来回滚动的效果*/ #include<reg51.h>#include<intrins.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延时void DelayMS(uint x){uchar i;while(x--){for(i=0;i<120;i++);}}//主程序void main(){uchar i;P2=0x01;while(1){for(i=0;i<7;i++){P2=_crol_(P2,1); //P2的值向左循环移动DelayMS(150);}for(i=0;i<7;i++){P2=_cror_(P2,1); //P2的值向右循环移动DelayMS(150);}}}04花样流水灯/*名称:花样流水灯说明:16只LED分两组按预设的多种花样变换显示*/#include<reg51.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uchar code Pattern_P0[]={0xfc,0xf9,0xf3,0xe7,0xcf,0x9f,0x3f,0x7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e7,0xdb,0xbd,0x7e,0xbd,0xdb,0xe7,0xff,0xe7,0xc3,0x81,0x00,0x81,0xc3,0xe7,0xff, 0xaa,0x55,0x18,0xff,0xf0,0x0f,0x00,0xff,0xf8,0xf1,0xe3,0xc7,0x8f,0x1f,0x3f,0x7f,0x7f,0x3f,0x1f,0x8f,0xc7,0xe3,0xf1,0xf8,0xff,0x00,0x00,0xff,0xff,0x0f,0xf0,0xff,0xfe,0xfd,0xfb,0xf7,0xef,0xdf,0xbf,0x7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7f,0xbf,0xdf,0xef,0xf7,0xfb,0xfd,0xfe,0xfe,0xfc,0xf8,0xf0,0xe0,0xc0,0x8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80,0xc0,0xe0,0xf0,0xf8,0xfc,0xfe, 0x00,0xff,0x00,0xff,0x00,0xff,0x00,0xff};uchar code Pattern_P2[]={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e,0xfc,0xf9,0xf3,0xe7,0xcf,0x9f,0x3f,0xff,0xe7,0xdb,0xbd,0x7e,0xbd,0xdb,0xe7,0xff,0xe7,0xc3,0x81,0x00,0x81,0xc3,0xe7,0xff, 0xaa,0x55,0x18,0xff,0xf0,0x0f,0x00,0xff,0xf8,0xf1,0xe3,0xc7,0x8f,0x1f,0x3f,0x7f,0x7f,0x3f,0x1f,0x8f,0xc7,0xe3,0xf1,0xf8,0xff,0x00,0x00,0xff,0xff,0x0f,0xf0,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e,0xfd,0xfb,0xf7,0xef,0xdf,0xbf,0x7f,0x7f,0xbf,0xdf,0xef,0xf7,0xfb,0xfd,0xfe,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e,0xfc,0xf8,0xf0,0xe0,0xc0,0x80,0x00,0x00,0x80,0xc0,0xe0,0xf0,0xf8,0xfc,0xfe,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00,0xff,0x00,0xff,0x00,0xff,0x00,0xff};//延时void DelayMS(uint x){uchar i;while(x--){for(i=0;i<120;i++);}}//主程序void main(){uchar i;while(1){ //从数组中读取数据送至P0和P2口显示for(i=0;i<136;i++){P0=Pattern_P0[i];P2=Pattern_P2[i];DelayMS(100);}}}05LED模拟交通灯/* 名称:LED模拟交通灯说明:东西向绿灯亮若干秒,黄灯闪烁5次后红灯亮,红灯亮后,南北向由红灯变为绿灯,若干秒后南北向黄灯闪烁5此后变红灯,东西向变绿灯,如此重复。

1位数码管Proteus仿真实验方法

1位数码管Proteus仿真实验方法
4
MAIN: MOV R0,#0 MOV DPTR,#TABLE MAIN1: MOV A,R0 MOVC A,@A+DPTR MOV P2,A CALL DELAY INC R0 CJNE R0,#10,MAIN1 MOV R0,#0 JMP MAIN
DELAY: MOV R2,#20 X2:MOV R3,#40 X1:MOV R4,#250 DJNZ R4,$ DJNZ R3,X1 DJNZ R2,X2 RET
TABLE: DB 0C0H, 0F9H,0A4H,0B0H,99H,92H,82H,0F8H,80H,90H END 通过对比上述两个程序,可以发现,其实第二个程序没有第一个程序短太多, 但是第二个程序的拓展性比第一个程序好,只要修改程序中的几个参数,程序行 没有增加,就可以将显示内容修改为 0-9、A-F。而程序 1 如果想实现相同的功 能,只能继续增加程序行。因此在进行编程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程序的特点,选 择不同的编程形式,选择了恰当的编程形式,能够很大程度上的简化程序。 也可以使用 C 语言进行编程,其编程思路与汇编语言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参考程序如下: #include <reg52.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LAY: MOV R2,#20 X2:MOV R3,#40 X1:MOV R4,#250 DJNZ R4,$ DJNZ R3,X1 DJNZ R2,X2 RET
END 这种编程方法的优点是,程序简单,适合新手使用。程序修改容易,可以直 接进行任意修改以及增加。其缺点是程序冗长,显示内容较多时,程序书写工作 量大。 另外一种编程方法是查表发,将需要显示的内容预先写入单片机片内 ROM 中,当需要哪个段码直接从 ROM 中读取,并送至 I/O 口进行显示。这种方法编 写的程序较上述程序要简单很多。参考程序如下: ORG 0H JMP MAIN ORG 30H

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

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

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任务】在单个数码管上循环显示数字0~9,实现类似于计时(或计数)显示的功能。

【硬件平台】在51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基础上,以端口P0控制一个七段数码管。

为提高驱动能力,增加了上拉排阻RP1(10k)。

【编程思路】因为这里使用了共阴数码管,所以当P0端口相应引脚为高电平时,点亮相应的数码段。

0~9的段码按相同的时间间隔从单片机内存读到P0口,由此产生从0到9的循环显示效果。

先写下前面三板斧,内涵不赘述:#include <reg51.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因为0~9的段码是固定的,不妨将其保存为code类型的数组。

注意是共阴接法,比如要显示“0”,那么P0端口的各引脚电平为:a=b=c=d=e=f=1,g=0,闲置的P0.7=0(按字节给端口赋值,所以闲置位也赋值),表示为二进制是P0.7gfedcba=00111111,对应的十六进制为0x3F。

其余段码可类似分析:uchar code display_code[ ]={0x3F,0x06,0x5B,0x4F,0x66,0x66,0x6D,0x7D,0x7F,0x6F,0x00 }; //0x00表示段码全灭显示不同的数字之间要有时间间隔,须定义一个延时函数以便主函数调用实现间隔延时:最后编写主函数:【代码展示】#include <reg51.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uchar codedisplay_code[ ]={0x3F,0x06,0x5B,0x4F,0x66,0x66,0x6D,0x7D,0x 7F,0x6F,0x00};void delay(uint x){uchar i;while(x--) for(i=0;i<100;i++);}void main(){uchar i=0; //定义数组下标变量,用以遍历数组P0=0x00; //数码管初始不亮while(1){P0=display_code[i]; //0~9对应的段码送给P0口,显示9后段码熄灭(0x00)i=(i+1)%10;//从0循环到9,超过10后又回到0,%为取余数算符}}。

IO口并行口直接驱动LED显示 在数码管上循环显示0-9数字,时间间隔为1秒。剖析

IO口并行口直接驱动LED显示 在数码管上循环显示0-9数字,时间间隔为1秒。剖析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1. 学习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的初步经验,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步骤,培养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

2. 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3.培养实践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题目:I/O口并行口直接驱动LED显示三、设计任务及要求1.利用单片机的P0端口的P0.0-P0.7连接到一个共阴极数码管的a-h的笔段上,数码管的公共端接地。

2.在数码管上循环显示0-9数字,时间间隔为1秒。

四、总体设计思路1.硬件设计思路及系统框图。

2.软件设计思路及流程框图。

五、设计步骤1.硬件设计(1)确定目标:设计整个系统是由哪些模块组成,各个模块之间的信号传输,并画出电路图。

(2)系统分析:根据系统功能,选择各模块所用电路形式。

(3)总电路图:连接各模块电路。

2.软件设计(1)分析系统功能,设计软件流程图并编写功能代码。

(2)运用Keil软件进行程序调试。

3.基于Proteus和Keil的软硬件联合仿真。

六、课程设计成果要求课程设计报告打印稿、电子稿,使用Keil、Proteus软件综合调试仿真产生的文件夹。

硬件电路图一份(A4)。

目录前言 (2)第1章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要求 (3)1.1、设计目的 (3)1.2、课程设计题目 (3)1.3、设计任务及要求 (3)第2章系统设计原理 (3)2.1 AT89C51芯片的介绍 (3)2.2 LED数码显示原理 (3)2.3总体设计方案 (3)第3章系统设计内容 (4)3.1.硬件设计 (4)3.1.1单片机最小系统 (4)3.1.2数码管显示电路 (6)3.1.3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6)3.2软件设计 (8)3.2.1 程序框图 (8)3.2.2程序清单 (9)第4章使用Keil、preoteus软件调试仿真说明 (10)4.1 系统仿真 (10)4.2 仿真调试 (10)结束语 (12)参考文献 (13)前言单片机的应用介绍单片机全称叫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是一种集成在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计算机系统。

按键控制1位LED数码管显示0-9

按键控制1位LED数码管显示0-9

单片机课程设计姓名:陈素云班级:09电力方向2班学号:200920305340设计题目:按键控制1位LED数码管显示0-9设计要求:通过单片的I/O口与LED数码管所构成的单片机系统的软件编程,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单片机系统的设计,同时初步学全用汇编语言和C语言两种方式编程的基本方法。

学生必须采用单片机AT89C51为LED显示屏的控制为核心,分别置“1”或“0”,让某些段的LED 发光,其它的熄灭,然后达到显示不同的字符和图符号的目的. 学生根据前期设计的步骤按照设计报告内容的具体要求,选择前期设计的一个典型题目,写出详尽的课程设计报告,重点内容包括方案论证、完整的电路图、软件系统流程图及开发程序、组装调试内容和总结等。

目录第1节引言 (3)1.1 LED数码显示器概述 (3)1.2 设计任务 (5)1.3设计目的 (6)第2节 AT89C51单片机简介 (6)2.1 AT89C51单片机 (6)2.2 单片机管脚图 (7)2.3管脚说明 (7)2.4振荡器特性 (9)第3节设计主程序与硬件电路设计 (9)3.1设计的主程序 (10)3.2系统程序所需硬件 (10)3.2.1所需的硬件 (10)3.2.2所需硬件的结构图 (11)3.3 硬件电路总连接图 (12)第4节程序运行过程 (12)4.1分析步骤 (12)4.2 程序执行过程 (13)第5节程序运行结果 (13)总结参考文献第1节引言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玩的“火柴棒游戏”吗,几根火柴棒组合起来,能拼成各种各样的图形,LED数码管显示器实际上也是这么一个东西。

在单片机系统中,常常用LED数码数码管显示器来显示各种数字或符号。

LED 数码显示器是单片机嵌入式系统中经常使用的显示器件。

一个“8”字型的显示模块用“a、b、c、d、e、f、g、h” 8 个发光二极管组合而成。

每个发光二极管称为一字段。

LED 数码显示器有共阳极和共阴极两种结构形式。

由于它具有显示清晰、亮度高、使用电压低、寿命长的特点,因此使用非常广泛。

Arduino入门教程(17)—数码管显示

Arduino入门教程(17)—数码管显示

Arduino 入门教程(17)—数码管显示数码管,常见的用来显示数字的,比如像计算器。

这回我们就要来好好研究一下数码管,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

数码管,其实也算是LED 中的一种。

数码管的每一段,都是一个独立的 LED,通过数字引脚来控制相应段的亮灭就能达到显示数字的效果。

这个项目要实现的是循环显示数字0~9。

所需材料1×八段数码管8×220 欧电阻 STEP 1:硬件连接按下图连线图连接,注意数码管各段所对应的引脚。

右边引脚说明图上为什么画这么几个箭头呢?个人觉得,这样看起来更方便。

可以给你作为参考。

我们从上面一排看,红色箭头的方向,从右往左,b a f g 的顺序正好对应,下面红色箭头逆时针顺序b --> a --> f --> g。

蓝色箭头也是表达的同样的意思。

还特意在连接图上,对数码管所连接的引脚做了标示。

这样就能更清楚的知道哪个引脚控制哪一段了。

这 8 个电阻同样是起限流的作用。

STEP 2:输入代码1. void setup(){2. for(int pin = 2 ; pin <= 9 ; pin++){ // 设置数字引脚2~9为输出模式3. pinMode(pin, OUTPUT);4. digitalWrite(pin, HIGH);5. }6. }7.8. void loop() {9. // 显示数字010. int n0[8]={0,0,0,1,0,0,0,1};11. //数字引脚2~9依次按数组n0[8]中的数据显示12. for(int pin = 2; pin <= 9 ; pin++){13. digitalWrite(pin,n0[pin-2]);14. }15. delay(500);16.17. // 显示数字118. int n1[8]={0,1,1,1,1,1,0,1};19. // 数字引脚2~9依次按数组n1[8]中的数据显示20. for(int pin = 2; pin <= 9 ; pin++){21. digitalWrite(pin,n1[pin-2]);22. }23. delay(500);24.25. // 显示数字226. int n2[8]={0,0,1,0,0,0,1,1};27. // 数字引脚2~9依次按数组n2[8]中的数据显示28. for(int pin = 2; pin <= 9 ; pin++){29. digitalWrite(pin,n2[pin-2]);30. }31. delay(500);32.33. // 显示数字334. int n3[8]={0,0,1,0,1,0,0,1};35. // 数字引脚2~9依次按数组n3[8]中的数据显示36. for(int pin = 2; pin <= 9 ; pin++){37. digitalWrite(pin,n3[pin-2]);38. }39. delay(500);40.41. // 显示数字442. int n4[8]={0,1,0,0,1,1,0,1};43. // 数字引脚2~9依次按数组n4[8]中的数据显示44. for(int pin = 2; pin <= 9 ; pin++){45. digitalWrite(pin,n4[pin-2]);46. }47. delay(500);48.49. // 显示数字550. int n5[8]={1,0,0,0,1,0,0,1};51. // 数字引脚2~9依次按数组n5[8]中的数据显示52. for(int pin = 2; pin <= 9 ; pin++){53. digitalWrite(pin,n5[pin-2]);54. }55. delay(500);56.57. // 显示数字658. int n6[8]={1,0,0,0,0,0,0,1};59. // 数字引脚2~9依次按数组n6[8]中的数据显示60. for(int pin = 2; pin <= 9 ; pin++){61. digitalWrite(pin,n6[pin-2]);62. }63. delay(500);64.65. // 显示数字766. int n7[8]={0,0,1,1,1,1,0,1};67. // 数字引脚2~9依次按数组n7[8]中的数据显示68. for(int pin = 2; pin <= 9 ; pin++){69. digitalWrite(pin,n7[pin-2]);70. }71. delay(500);72.73. // 显示数字874. int n8[8]={0,0,0,0,0,0,0,1};75. // 数字引脚2~9依次按数组n8[8]中的数据显示76. for(int pin = 2; pin <= 9 ; pin++){77. digitalWrite(pin,n8[pin-2]);78. }79. delay(500);80.81. // 显示数字982. int n9[8]={0,0,0,0,1,1,0,1};83. // 数字引脚2~9依次按数组n9[8]中的数据显示84. for(int pin = 2; pin <= 9 ; pin++){85. digitalWrite(pin,n9[pin-2]);86. }87. delay(500);88. }89.完成下载后,数码管就会循环显示0~9 的数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
报告
设计题目: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
设计要求:单片机控制1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
需求分析:本设计要求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这里采用的是共阴极数码管。

让数码管显示数字的步骤为:
1)使数码管的公共端接地(共阴极)上。

2)将显示码送到单片机的P0口,向数码管的各个段输出不同的电平,使单个数码管循环显示0-9这10个数字。

复位电路:
在上电或复位过程中,控制
CPU的复位状态:这段时间内
让CPU保持复位状态,而不是
一上电或刚复位完毕就工作,
防止CPU发出错误的指令、执
行错误操作,也可以提高电磁
兼容性能。

无论用户使用哪种类型的单片
机,总要涉及到单片机复位电
路的设计。

而单片机复位电路
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
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许多用户
在设计完单片机系统,并在实
验室调试成功后,在现场却出
现了“死机”、“程序走飞”等
现象,这主要是单片机的复位
电路设计不可靠引起的。

基本的复位方式
单片机在启动时都需要复位,以使CPU及系统各部件处于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初态开始工作。

89系列单片机的复位信号是从RST引脚输入到芯片内的施密特触发器中的。

当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且振荡器稳定后,如果RST引脚上有一个高电平并维持2个机器周期(24个振荡周期)以上,则CPU就可以响应并将系统复位。

设计原理:
一、数码管显示原理
我们最常用的是七段式和八段式LED数码管,八段比七段多了一个小数点,其他的基本相同。

所谓的八段就是指数码管里有八个小LED发光二极管,通过控制不同的LED的亮灭来显示出不同的字形。

数码管又分为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种类型,其实共阴极就是将八个LED的阴极连在一起,让其接地,这样给任何一个LED的另一端高电平,它便能点亮。

而共阳极就是将八个LED的阳极连在一起。

其原理图如下。

其中引脚图的两个COM端连在一起,是公共端,共阴数码管要将其接地,共阳数码管将其接正5伏电源。

一个八段数码管称为一位,多个数码管并列在一起可构成多位数码管,它们的段选线(即a,b,c,d,e,f,g,dp)连在一起,而各自的公共端称为位选线。

显示时,都从段选线送入字符编码,而选中哪个位选线,那个数码管便会被点亮。

数码管的8段,对应一个字节的8位,a对应最低位,dp对应最高位。

所以如果想让数码管显示数字0,那么共阴数码管的字符编码为00111111,即0x3f;共阳数码管的字符编码为11000000,即0xc0。

可以看出两个编码的各位正好相反。

共阳极的数码管0~f的段编码是这样的:
unsigned char code table[]={ //共阳极0~f数码管编码
0xc0,0xf9,0xa4,0xb0,//0~3
0x99,0x92,0x82,0xf8,//4~7
0x80,0x90,0x88,0x83,//8~b
0xc6,0xa1,0x86,0x8e //c~f
};
共阴极的数码管0~f的段编码是这样的:
unsigned char code table[]={//共阴极0~f数码管编码
0x3f,0x06,0x5b,0x4f, //0~3
0x66,0x6d,0x7d,0x07, //4~7
0x7f,0x6f,0x77,0x7c, //8~b
0x39,0x5e,0x79,0x71 //c~f
};
二、驱动方式
静态显示驱动:
静态驱动也称直流驱动。

静态驱动是指每个数码管的每一个段码都由一个单片机的I/O 脚进行驱动,或者使用如BCD码二-十进位*器*进行驱动。

静态驱动的优点是编程简单,显示亮度高,缺点是占用I/O脚多,如驱动5个数码管静态显示则需要5×8=40根I/O脚来驱动,故实际应用时必须增加*驱动器进行驱动,增加了硬体电路的复杂性。

、由于单片机的IO口的驱动能力有限,而数码管点亮时需要较大的电流,所以在用单片机构成数码管显示系统时,需要增加驱动电路来输出较大的电流,驱动电路如下图
设计原理图:
程序流程图:
#include<reg51.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code table[]={0x3f,0x06,0x5b,0x4f,0x66,
0x6d,0x7d,0x07,0x7f,0x6f}; //0-9的字符码void delay(uint z) //延时函数,以毫秒为单位。

{
uint x,y;
for(x=z;x>0;x--)
for(y=110;y>0;y--);
}
void main()
{
while(1)
{
uint i;
for(i=0;i<10;i++)//循环显示0-9
{
P0=table[i]; //依次送入0-9的字符码
delay(500); //延时500毫秒,调用延时函数。

}
}
}
结论与心得
本次设计要求比较简单,做起来较容易一些。

但在实际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仿真时的连线,看似简单,却很容易连错,致使数码管某一段不能发光。

再有就是KEIL与PROTEUS7.5的联合使用,调试程序时一定要生成HEX文件。

通过单片机课程设计,我不仅加深了对单片机理论的理解,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当中去,而且还学会了了两种有用的软件。

我做的这个设计主要是用AT89C51这个芯片来实现,这个芯片具有很多优点,程序简单易读,结构清楚,最重要的是成本低。

很适合我们学生用来学生。

在做这个设计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在日后的学习中,我还需加倍努力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