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临床路径
整理2018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文件编号________ 2018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 年月日妇幼医〔2018〕3号关于印发铜陵市妇幼保健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相关科室: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国卫医发〔2017〕49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工作实施方案》(皖卫医〔2017〕6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修定《铜陵市妇幼保健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自2018年5月1日起实施。
特此通知。
2018年4月10 日铜陵市妇幼保健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临床路径是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
临床路径能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提升我院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国卫医发〔2017〕49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工作实施方案》(皖卫医〔2017〕6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一)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章秀副组长:曹彬、张德明、朱桃花成员:丁勇、戴秀华、郭子云、郎俊、王珊、唐兴、时澄、刘山、王芬、李如霞、阮百根、李全贵、王光曙、钱立康、章礼和、汪修生、柯仁德、钱宇峰、崔皝、李勇涛、方辉、杨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确定各部门、各科室的分工和职责,并负责沟通协调,明确医护等相关人员职责任务,分配和审核各临床科室的年度工作指标,管理和审定实施临床路径病种(或手术),审定各临床路径病种(或手术)的诊治护理流程,确定临床路径表的框架与格式,组织人员培训,定期召开临床路径工作会议对临床路径工作进行考评、阶段总结和任务布置。
2018年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
2018年临床路径分析及总结在医院的要求下,我科近3月来开展了中风病、项痹病、腰痛病的临床路径,经过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的不足。
目前大概的总结如下:一、近3个月总的出院病人约200人,进入临床路径的约121人,占60.50%,退出的约22人,占进入路径的18.10%。
二、分析我科目前进入路径的困难1.合并脑梗死后出血或其他严重疾病而影响第一诊断者需退出路径。
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其他相关专业处理,或因此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其他相关专业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脑梗死后可能导致既往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三、,在今后路径中逐渐完善。
个人工作业务总结本人于2009年7月进入新疆中正鑫磊地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前身为“西安中正矿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测量技术工作,至今已有三年。
在这宝贵的三年时间里,我边工作、边学习测绘相专业书籍,遇到不懂得问题积极的请教工程师们,在他们耐心的教授和指导下,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了很到的提高,并在实地测量工作中加以运用、总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同时积极的参与技术培训学习,加速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测绘技术人员。
在这三年中,在公司各领导及同事的帮助带领下,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和行为规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了领导所交给的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及工作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思想上积极向上,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在工作态度方面,勤奋敬业,热爱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能够主动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学习补充,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临床路径释义2018年版
临床路径释义2018年版【实用版】目录1.引言2.临床路径的定义与作用3.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4.临床路径的优势与挑战5.结论正文1.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对 2018 年版《临床路径释义》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临床路径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2.临床路径的定义与作用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或病情,通过多学科合作,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标准化的诊疗流程。
其主要作用包括:规范诊疗行为,提高诊疗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促进多学科合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通过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结合临床经验,制定出一套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医院层面的支持,包括培训、考核、奖惩等措施,以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推进。
4.临床路径的优势与挑战临床路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规范诊疗行为、提高诊疗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
然而,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临床路径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路径的制定与更新需要多学科专家的参与,过程较为复杂;路径的实施需要医院层面的支持,推广难度较大;部分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可度较低,存在抵触心理。
5.结论综上所述,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在推广过程中,需要克服一些挑战,如路径制定与更新的复杂性、推广难度大等问题。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2018最新版)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各科室更好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依据此制度执行。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第三条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任正、副主任及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及专家委员会成员任成员。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一)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主任任成员。
指导评价小组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
第六条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第七条各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护理长任副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财务部等制订临床路径文本;(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第八条各科室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科秘书担任。
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三)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ICD10编码:B27.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2015年出版)。
2.证候诊断参考《中医儿科学》(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临床常见证候:邪郁肺胃证气营两燔证痰热流注证正虚邪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者。
2.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如并发神经系统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周围神经炎)、心包炎、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观察该病的主症发热、咽峡部情况、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程度,次症皮疹、饮食、大小便情况,并结合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C反应蛋白、白细胞分类、EB病毒特异性抗体测定、EB病毒DNA检测、腹部B超、颈部淋巴结B超、肝肾功能、心肌酶、尿常规、便常规。
2.可选择检查项目呼吸道病原检测、抗链“O”、降钙素原、胸片、心电图、骨髓穿刺、细胞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邪郁肺胃证:疏风清热、清肺利咽(2)热毒炽盛证:清气凉营、解毒利咽(3)痰热流注证:清热化痰、通络散瘀(4)正虚邪恋证:益气生津、兼清余热,佐以通络化瘀。
2.其他中医特色治疗(1)喷咽法(2)涂敷法3.西药治疗。
2018年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医务科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灸推拿科:组长:成员:.(2)内一科:组长:成员:(3)外一科:组长:成员:(4)妇产科:组长:成员:(5)内三科:组长:成员:工作职责:1、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卫生部临床路径2018
卫生部临床路径2018卫生部临床路径是指对于一类特定疾病或诊疗过程中,在一定的事件序列上,明确患者在各个节点上的诊疗内容、时限、质量指标及相应的费用控制指标,以科学、规范和经济的方式提供最佳诊疗服务的一种管理模式。
卫生部临床路径的建立是为了在现有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供质量可控、便于患者管理和自主选择的医疗服务,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佳配置。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卫生部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推行工作得到了加强。
卫生部临床路径2018年版是卫生部根据国内外先进理念、技术和实践经验,结合国内特色和实际需求所制定的。
该版本的卫生部临床路径的主要内容包括疾病或诊疗过程的定义、流程、阶段划分、诊疗内容与时限安排、质量指标及费用控制指标等。
卫生部临床路径2018年版的制定和推行,有助于推动我国医疗服务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综合化发展。
首先,通过明确患者在各个节点上的诊疗内容和时限,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医护人员可以按照预定的流程和时间节点进行诊断、治疗和康复,从而提高了医疗服务的科学性和可控性。
其次,卫生部临床路径的推行可以加强医疗服务的综合管理。
通过统一规范的过程和标准,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协同性和一致性。
不同科室之间可以共享信息和资源,避免了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益。
第三,卫生部临床路径的推行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佳配置。
通过明确的质量指标和费用控制指标,可以对医疗服务进行评价和监控。
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和调整,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然而,在卫生部临床路径的推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卫生部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依靠大量的数据和研究支持。
在我国,尤其是一些基层医疗机构,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力相对较弱,这对卫生部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推行带来了困难。
其次,卫生部临床路径的推行需要医务人员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目前,我国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工作量较大,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卫生部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推行工作。
2018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汇总
2018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汇总2018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报告、基本情况2018年第一季度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病种数为6149 例,其中有5599例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入组率为91.06%, 其中完成路径病种数5470例,完成率达97.33%,变异例数4295例,变异率为74.84%,退出人数129例,退出率为2.56%。
(如表1、图1)。
2018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表1)月份进入路入组率变异变异率退出退出完成路完成率径例数(%) 例数(% 例数率(% 径例数(%)1月1753 92.60% 148175.68%43 2.20%1710 97.80% 2月1912 92.50% 142476.64%53 2.85%1859 97.15% 3月1934 89.70% 139072.51%33 1.72%1901 98.27% 平均1866 91.60% 1432 74.84% 43 2.56% 1823 97.33%2018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图1)一月二月三月2018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图2)100.00%98.00%96.00%94.00%92.00%90.00%88.00%86.00%84.00%二、各项效率指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情况2018年第一季度纳入临床路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从1 月~3月呈逐步上升趋势;且临床路径病种的入径病人比所有病人(含入径与未入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均有所上升(如表2、图2)。
2018年第一季度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表2)平均住院日(天)平均住院费用(元)月份入径病人所有病人入径病人所有病人1月份 4.89 5.66 4035.17 4772.072月份 5.53 5.77 5102.03 5546.313月份 6.06 6.45 5545.51 5984.202018年第一季度平均住院日(图2)2018年第一季度平均住院费用(图2)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存在问题1、临床路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品费用均增高;2、科室对变异、退出路径定义不清晰,未准确填写变异、退出患者清单。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发布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发布为进一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持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风温肺热病(重症肺炎)等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都有哪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呢?一起看一看吧~风温肺热病(重症肺炎)登革热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亨特综合征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痿病(视神经脊髓炎)支气管扩张症风温肺热病(医院获得性肺炎)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儿童紫癜性肾炎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急乳蛾(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尿频(神经性尿频)水肿病(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恶阻病(妊娠剧吐)盆腔淤血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纤维肌痛症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呆病(典型阿尔茨海默病)痿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痿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痿病(运动神经元病)痿病(重症肌无力)喉痈(咽喉部脓肿)不育症(精索静脉曲张)血精(精囊炎)(急慢性睾丸附睾炎)精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石淋(尿石症)黄水疮(脓疱疮)慢性光化性皮炎葡萄疫(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红皮病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前列腺癌(前列腺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胁痛(胆囊结石)乳岩(乳腺癌巩固期)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难治性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风牵偏视(眼外肌麻痹)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血灌瞳神(玻璃体积血)脏躁(解体转换障碍)(急性应激反应)酒厥(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和行为障碍)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周围血管病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血栓性静脉炎热淋病(急性肾盂肾炎)耳眩晕(梅尼埃病)卵巢癌乳岩(乳腺癌)围手术期肉芽肿性乳痈(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天疱疮(天疱疮)手足口病(重型)颤病小便失调(帕金森病膀胱功能障碍)眩晕(后循环缺血)恶性淋巴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低中危组)巨幼细胞贫血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肿瘤相关性贫血肝瘟(慢性肝衰竭)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黄疸(戊型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淤胆型肝炎)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水肿病(成人微小病变肾病)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头痛(颈源性头痛)伤筋病(腕管综合征)伤筋病(踝管综合征)臀肌挛缩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腰痛(腰椎滑脱症)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悬珠痔(肛乳头肥大)脏毒(肛隐窝炎)足底病(跖骨痛)上述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已分两批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站上发布供中医药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
2018年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共5篇)
2018年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共5篇)第一篇:2018年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2018年临床路径分析及总结在医院的要求下,我科近3月来开展了中风病、项痹病、腰痛病的临床路径,经过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的不足。
目前大概的总结如下:一、近3个月总的出院病人约200人,进入临床路径的约121人,占60.50%,退出的约22人,占进入路径的18.10%。
二、分析我科目前进入路径的困难1.合并脑梗死后出血或其他严重疾病而影响第一诊断者需退出路径。
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其他相关专业处理,或因此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其他相关专业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脑梗死后可能导致既往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三、,在今后路径中逐渐完善。
第二篇: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2)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2年)一、概述:盆腔炎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的炎症。
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
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
中医的热入血室、带下症亦属于该病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018年普外科临床路径管理总结
2018年外科临床路径管理总结一、2018年开展临床路径情况: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临床路径入径率仍然低,如急性阑尾炎入径率为53.85%。
痔路径入径率为57.14%。
2、临床路径变异率仍然很高,大部分高达100%。
3、部分临床路径病例数太少。
三、分析原因:
1、临床路径的意义和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识不够,执行率差。
2、医院一次性材料管理缺陷:一次性材料入药房,由医生开具处方入账,而且变换厂家及批次频繁,系统临床路径版本未及时更新。
3、信息系统本事存在缺陷。
4、部分病人住院、思维习惯,不能按时出院。
四、改进措施:
1、及时更新临床路径版本。
2、加强医护人员临床路径培训。
3、严格执行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4、加强职能部门与各科室的沟通,使信息化平台更合理。
5、加强对患者临床路径意义的宣传。
临床路径释义2018年版
临床路径释义2018年版临床路径,也称为临床路径管理,是一种以病例为中心的医疗管理模式,旨在通过明确的诊疗流程和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以及提升患者满意度。
2018年版的临床路径释义主要是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最新定义和解释。
以下是从多个角度全面完整回答你问题的内容:1. 概念解释:临床路径是一种医疗管理工具,旨在通过明确的诊疗流程和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指导医务人员在特定疾病或手术过程中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
它基于临床实践指南、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并结合医院资源和患者需求,以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2. 目的和优势:临床路径的目的是通过规范化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以及提升患者满意度。
它能够减少医疗错误和不必要的检查,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团队协作,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3. 实施步骤:临床路径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临床路径的目标和范围、制定临床路径的内容和标准、培训医务人员和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并监测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这些步骤需要医务人员、管理者和患者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4. 临床路径的制定:制定临床路径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疾病特点、治疗方法、医院资源、患者需求等。
制定临床路径应基于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南、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5. 临床路径的评估和改进:临床路径的评估和改进是持续的过程。
通过监测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和患者的治疗结果,可以发现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同时,也需要定期进行临床路径的审查和更新,以确保其与最新的医学知识和实践保持一致。
总结起来,临床路径是一种以病例为中心的医疗管理模式,通过明确的诊疗流程和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旨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和提升患者满意度。
其实施步骤包括确定目标、制定内容、培训、实施和监测、评估和改进。
制定临床路径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持续进行评估和改进。
消化道穿孔临床路径
消化道穿孔临床路径(2018年版)一、消化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消化道穿孔【ICD-10:K27.503】、胃溃疡伴穿孔【ICD-10:K25.501】、十二指肠溃疡伴穿孔【ICD-10:K26.501】、上消化道穿孔【ICD-10:K27.101】。
行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肠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肠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突发剧烈腹痛。
2.体征:板状腹。
3.查体:腹部查体可见板状腹,触诊可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微弱或消失。
4.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都可增高,尿比重增高,血气分析、血生化、肾功能紊乱。
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腹腔穿刺可见浑浊液体。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经保守治疗无效拟行剖腹探查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化道穿孔【ICD-10:K27.503】、胃溃疡伴穿孔【ICD-10:K25.501】、十二指肠溃疡伴穿孔【ICD-10:K26.501】、上消化道穿孔【ICD-10:K27.101】。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型、血淀粉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腹部立位片;(4)心电图、胸部正位片。
2.其他根据病情可考虑选择:如消化系统肿瘤标记物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腹部CT、肺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等。
2018年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
2018年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随着医学领域的发展,临床路径诊疗方案成为了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针对2018年的临床路径诊疗方案,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并提出优化建议。
一、背景介绍临床路径诊疗方案是一种基于临床实践经验、最新研究结果和经济因素综合考虑的、针对特定疾病或特定人群制定的医疗服务规范。
其目的在于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差异。
二、分析1.临床路径设计2018年的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应基于科学的数据和权威指南进行设计。
路径的制定需要明确疾病的特点、治疗目标以及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合理的资源配置和计划安排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
2.临床路径实施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各临床科室的密切协作和配合。
医院管理者应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培训,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医疗团队需要积极参与、严格按照路径进行治疗,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3.效果评估评估临床路径的效果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通过对患者的诊疗结果和医疗费用的监测,可以评估路径的实施效果。
此外,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调查也是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总结综合2018年的临床路径诊疗方案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总结:1.临床路径的设计应科学、合理,并基于最新研究和指南。
2.临床路径实施需要医院管理层的支持和医疗团队的积极配合。
3.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估需要充分考虑患者诊疗结果、医疗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
四、评估与优化针对2018年的临床路径诊疗方案,我们提出如下优化建议:1.加强临床路径制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提高路径设计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鼓励医疗团队的参与和积极性,加强培训和交流,提高路径实施的质量和效率。
3.建立健全的临床路径效果评估体系,持续监测和评估路径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在2018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优化的空间。
2018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8 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2018 年,我科临床路径工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
现将我科2018-01-01至2018-09-31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一、目前已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较2017 年新增7 种临床路径(腰椎间盘突出症、肱骨干骨折、膝骨关节病、股骨粗隆间骨折、锁骨骨折、颈椎病、膝骨痹)。
二、2018 年1-9 月临床路径信息统计临床路径工作开展基本情况:类别病例数入径总人数完成总人数入径率完成率变异率腰椎间盘突出14 11 11 78.57 100 0症肱骨干骨折 1 1 1 100 100 0股骨粗隆间骨1 1 1 100 100 0折锁骨骨折 4 4 4 100 100 0颈椎病7 2 2 28.57 100 0膝骨痹13 13 13 100 100 0取出内固定装置74 73 69 98.65 94.52 5.48腱鞘囊肿47 42 38 89.36 90.48 9.52髌骨骨折 4 2 2 50 100 0腘窝囊肿8 5 5 62.5 100 0肋骨骨折9 8 8 88.98 100 0汇总182 167 159 81.51 98.63 1.36三、存在的问题1. 临床路径变异率高。
能成功完成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完全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2. 实施临床路径以来,平均住院费没有逐年降低,因为我科本身次均费用低,收费标准由县级标准调为市级标准,且每年平均住院费用与前一年比较的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3. 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
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的工作量,导致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路径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科室:__________________年度:2018 ______________目录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三、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四、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职责五、临床路径流程图六、临床路径管理知情同意相关制度七、…科临床路径评估改进记录八、职能部门督导分析改进记录九、每季度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分析总结十、住院患者临床路径满意度调查表十一、…科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患者登记本(每月导出)十二、…科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患者变异记录单(每月导出)十三、…科临床路径管理培训记录、考核十四、临床路径等级评审条款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卫计委《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小组,工作开展是在医院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试点工作实施小组具体实施,业务副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科室主任为实施小组第一责任人。
二、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对相关临床与医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对院内各部门统一协调、督导并定期检查各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
三、领导小组应定期(每3个月)组织召开由院领导主持,医疗、护理、质控主管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定期组织召开医疗、护理、医技、药房等部门的协调会;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及相关委员会,对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路径实施科室。
四、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应定期(每3个月)召开临床路径总结评估会议,根据本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对试点疾病的质量、费用及成本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影响试点疾病质量监控的问题,对领导小组的反馈意见及时落实,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五、临床路径管理表单的制定应根据卫计委颁发的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和文本,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严格按照卫计委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对于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
每个临床科室至少开展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六、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在患者入院时向其详细介绍临床路径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应的诊疗项目等,并将患者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七、经治医师应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以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八、诊治过程中出现变异的,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临床路径表单中,并对变异情况定期进行分析总结。
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通过科内讨论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讨论情况应写入病程记录;对于较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上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重点讨论。
九、对于因各种情况必须退出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人,应进行告知,根据病人情况,按相关诊疗常规实施后续治疗,病人退出情况应有记录并定期分析总结。
十、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科室,要建立相应的临床路径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进入、离开临床路径的时间,离开原因等相关信息;十一、临床路径管理病人出院时应填写《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满意度调查表》,科内留档。
十二、奖罚1. 对临床路径开展比较好的科室进行奖励:(1)实施并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人住院费用不再纳入科室药品比例控制范围。
(2)医院每半年组织一次评估,根据科室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人数量每名奖励50元;每一年组织一次院内评估,评选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开展比较好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奖励。
2 .参照卫计委发布的病种的临床专业范围,在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专业科室,应严格按照要求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施过程中,不按照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的个人和科室,将进行院内通报批评;科室的临床路径实施质量与每月医疗质量考核成绩及奖金挂钩,并作为年底评选先进集体的重要内容;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同时与科主任的干部考核、岗位设置等挂钩,与医师个人的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等挂钩。
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临床路径的定义: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
临床路径的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
它主要是针对ICD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
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总体目标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
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委员会组长:丁春辉副组长:王鹏叶恒志吕学玲陈志军燕丽成员:苏保宁刘云峰鲍建洲盖俊华王会溪崔良民崔新厂杜玉秀刘秀梅周彩霞张平白景山周军军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主任:叶恒志秘书:王凯。
2、各临床科室必须成立实施小组,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3、工作职责(1 )领导小组职责:①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②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③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④组织人员培训。
⑤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⑥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医务科职责:医务科负责组织临床科室科主任修订临床医师路径,护理部负责组织护士长修订护理路径。
医务科、护理部负责临床路径管理的综合考评,信息科(和病案室)负责相关病案信息收集、统计工作,财务部和医保办负责收费的实时监控。
(3)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职责:①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②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③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④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4)临床医生职责:①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
②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填写在临床路径记录本中注明。
③临床路径表内治疗项目的确定、计划和执行。
④对病人的康复进行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目标。
⑤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5 )护士职责:①依据护理操作规程,讨论与确定与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②监测临床路径表上应执行的项目。
③病人的活动、饮食和相关的护理措施。
④和协调病人按时完成项目。
⑤和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结果。
⑥提供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教育。
⑦和执行出院计划。
⑧异时,仔细记录变异,与护士长和医生讨论并加以处理。
⑨阅读变异分析报告,参与小组讨论并提议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6)药剂科的职责:①合理用药。
②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用药成本。
③处理与药物有关的变异。
(7)临床辅助科室(检验科、影像科)职责:①临床路径表上本科室执行的项目。
②处理与本科室有关的变异。
(二)临床路径的实施细则(具体实施)1、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病种的原则(1)常见病、多发病。
(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3)结合我院实际,优先考虑卫生部已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2、临床路径诊疗项目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医嘱类项目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包括饮食、护理、检验、检查、处置、用药、手术等。
非医嘱类项目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等项目。
3、临床路径文本临床路径文本包括医师版(护理版)临床路径表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1)医师(护理)版临床路径表:见附表1医师版临床路径表是以时间为横轴、诊疗项目为纵轴的表单,将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项目依时间顺序以表格清单的形式罗列出来。
(2)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见附表2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是用于告知患者其需要接受的诊疗服务过程的表单。
4、培训医务科在临床路径实施前对有关业务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1)临床路径基础理论、管理方法和相关制度。
(2)临床路径主要内容、实施方法和评价制度。
5、临床路径实施流程(流程图见附表3)(1)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科室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
(2)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3)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
(4)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5)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6、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需满足条件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
7、退出路径指证(1)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2)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3)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4 )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8、临床路径的变异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
变异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下步骤:(1)记录。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临床路径表单中和病程记录中,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
(2)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