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艺术的通感表达_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现象学阐释
抽象绘画的鉴赏误区和品评方法
![抽象绘画的鉴赏误区和品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a92f9c0102de2bd960588d1.png)
抽象绘画的鉴赏误区和品评方法/h1一、抽象绘画的概念1. 抽象绘画的缘起一般认为,美术史上第一幅纯粹意义上的“抽象绘画”,诞生于1910年俄国艺术家康定斯基之手。
而在康定斯基之前是否有完全符合抽象绘画特征的绘画出现呢?这些绘画是画家有意识的追求,还是偶尔为之的“涂鸦”,抑或是恶作剧式的玩笑?是有一两幅还是成批量、成系列的“抽象绘画”作品呢?这些作品与美术史上的抽象绘画的创始人康定斯基有什么关系呢?回顾美术史,有人可能会说康定斯基的抽象画是受到立陶宛画家席乌昂尼斯作品的影响,席乌昂尼斯才是世界上第一位抽象画家,他早在1904年就创作了抽象绘画,康定斯基作品中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席乌昂尼斯作品痕迹。
即使席乌昂尼斯是第一位抽象画家,也无损康定斯基作为抽象派绘画的创始人的地位,因为,康定斯基是第一个有鲜明的抽象绘画理论和宣言的抽象画家。
抽象绘画并不是凭空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的,历史为了她的诞生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
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理论的引导自19 世纪开始,西方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在哲学理论和美学理论上有了本质的突破。
唯心主义哲学的兴起,是西方现代艺术从写实走向抽象的重要原因。
形式主义的理论在西方最早是由康德提出来的,他关于形式的着名论断就是:审美判断所关注的是对象的形式,并且只是形式。
自康德以后,早期的形式主义美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认为:美存在于1系中,纯粹形式并不是感性的,而是一种由单纯的形式关系所构成的表象,表象就寓有原始的快感或不快感。
再后来叔本华的“意志”和尼采的“酒神精神”,在哲学和美学的意义上都给后来的抽象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
正是基于这些理论的铺垫和现代艺术的蓬勃发展,法国评论家恩斯特·歇思诺早在1864 年的一篇评论中就说:“如果印象派倡导的精神和潮流继续下去,绘画在不久的将来将是仅仅几笔刷出来的色彩。
”果真是绝妙的预言!(2)审美观念的变化科学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催化剂,推动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进而使得整个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浅谈从康定斯基的抽象色彩到艺术理论
![浅谈从康定斯基的抽象色彩到艺术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b71a5e3fd0a79563d1e720f.png)
浅谈从康定斯基的抽象色彩到艺术理论作者:宋扬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2期摘要:康定斯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是现代艺术中最杰出、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从实践中不断摸索色彩的表现,并最终形成了抽象主义的色彩理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康定斯基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表现和最终艺术理论的形成。
关键词:康定斯基;色彩;艺术理论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068-01起笔于瓦西里.康定斯基,这位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完全出于对其作品中色彩的感动。
正因为康定斯基本人对色彩就有着特殊的情感和推崇,致使在他的作品中,色彩完全成为他自身对灵魂的一种阐释。
就象他自己所说:“我用心灵的眼睛看到了我所有的色彩。
”由此也使我产生了对其艺术理论的好奇,并隐含了深深的敬仰,希望能从对其理论的探究中寻求对其作品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起初读到康定斯基的艺术理论,是很让人迷惑不解的,甚至会认为在有些行文中是前后矛盾的,就像最初欣赏到他的画一样,你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无限的魅力,却又总是在这种魅力中迷失,而最终惊奇的发现,在一片赞美声中,脑海里留下的竟是一片混沌,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在作品中抓住些什么。
但在反复的阅读中,一切都会变的明了起来。
他的论述更像是一篇美丽的散文:丰富的情感,深邃的语言,娓娓道出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美好追求,以及他所探究到的艺术真理,最大限度的展示着一个伟大艺术家的才华和魅力。
他称“色彩是能直接对心灵发生影响的手段。
色彩是琴上的黑白键,眼睛是打键的锤。
心灵是一架具有许多琴键的钢琴。
艺术家是手,他通过这一或那一琴键,把心灵带进颤动里去。
”我绝对相信他是一双极富创造力的“手”,他成功的用色彩直击了每一个面对他作品的读者,并伴随着他所营造的优美世界,用心灵解读着每一细节,绝无遗漏。
色彩最初虽是一种表面的印象,但却能够发展成为一次深刻的体验,造成一个情感的震动,在色彩的回音中,心灵产生了共振。
谈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的三大理论
![谈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的三大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28b7d2fbcd126fff7050b14.png)
■ 宋 馥 利 陕 西师 范 大 学 美 术 学 院
摘要: 本 文 简 单论 述 了康 定斯 基 《 论 艺 术 的精 神 》 一 书 中所 阐释 三 大基 本 理 论— — “ 金 字塔 ” 理论 、 “ 内在 需 要 ” 理论和“ 通 感” 理论 , v Y , “ 内在 需要 ” 理 论 为 主要 出发 点 , 讨 论 了康 定斯 基 所 谓 的 艺术 的 音 乐性 , 以及抽 象艺 术 的本 源和 表 现 。
关键 词 : 《 论 艺术 的 精 神 》 三 大理 论
被 世界 公 认 为 “ 现 代 绘 画 的启 示 录 ”
绘画 音乐 选 择 也 得 从 内在 需 要 的原 则 出发 ”
现 代 绘 画 史 上 的 第 一 幅 抽 象 绘 画 是 康定斯基于 1 9 1 0年创 作 的 。画面 上 没 有 具 象的轮廓 . 只 有 不 同 大 小 的点 。 不 同 力
一
调, 伴 随着其他音 的起伏 , 呈现 出不 同的 感 情 画面 无 数 色 彩 重 叠 与 变 化 . 犹 如 一
个 复杂的和声 . 时 而 让 人 紧张 . 时 而 让 人
般 震 慑 人 的 心 扉
总之 。 康 定 斯 基 认 为 绘 画 与 音 乐 的 本
认为. 艺术 的实质在于精 神 . 艺 术 家 只 有 真 切 的感 受 到 金 宇 塔 顶 端 所 含 有 的 内 在
《 论 艺 术 的精 神 > 首 先 提 到 的 理 论 是
“ 金字塔 ” 理 论. 康 定斯 基 认 为 艺 术就 像 一 个如 同金 宇 塔 般 的三 角 形 . 金 字 塔 的底 和
点. 画面 中 的节 奏 还 较 为 单 一 . 旋 律 也 没 有和声 , 更 多 的是 单 音 的演 奏 。 而 他 的另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ef2d60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d.png)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产生的深远影响。
康定斯基,作为20世纪初的杰出艺术家和理论家,他的理论观点和创作实践对现代艺术和设计领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首先将对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进行概述,包括其核心观点、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他如何定义和解读抽象艺术。
接着,本文将深入分析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康定斯基的理论如何启发了现代设计师对形式、色彩和空间的全新理解,以及这些理论如何被应用于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如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
我们还将讨论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如何促进了现代设计理念的变革,推动了设计从传统的装饰性功能向更为注重表达内在意义和创新精神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对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在现代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析,以进一步说明其理论对现代设计实践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探讨,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它如何继续影响和推动着现代设计的发展。
二、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的核心内容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是建立在他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深入探索之上的。
他认为,艺术不仅仅是模仿自然,更是对内在精神和情感的表达。
在他的理论中,色彩和形状不再是简单的视觉元素,而是能够激发观众情感、传达深层意义的符号。
康定斯基强调色彩的情感作用,认为不同的色彩能够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
例如,红色可能代表热情、力量,蓝色则可能传达宁静、沉思的感觉。
他还指出,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应该根据艺术家的内在感受和需求,而不是简单地遵循自然或传统的规则。
在形状方面,康定斯基认为基本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具有内在的象征意义。
这些形状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和排列方式来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进而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康定斯基的理论还涉及到了空间的处理。
他认为,空间不仅是画面的背景,更是艺术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从现象学视角阐释艺术通感范文2
![2021从现象学视角阐释艺术通感范文2](https://img.taocdn.com/s3/m/11065589f01dc281e43af0bd.png)
2021从现象学视角阐释艺术通感范文 通感(Synaesthetia,也译为“联觉”或“移觉”)的基本意思非常明确:各种感觉之间的相通。
在通感中,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和听觉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交汇的。
视觉中融合着听觉,听觉中融合着触觉,或者几种感觉同时出现。
通感现象引起多门学科的关注和研究,现代神经科学试图寻找通感的神经-生理基础,认为通感之所以能够产生是由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之间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关联并结合成一体的。
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通感是基于一定认知心理基础的语言现象,通感以五官作为感知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们认知的一种重要并且普遍的手段。
作为修辞学的通感研究,关注的是通感经验表达的语言,而美学文艺学的研究则赋予了通感诸多意义:感觉、想象、情感和领悟都参与其中。
31-56通感的研究无疑要借助于现代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通感的语言研究也揭示了诸多的问题。
但是我们发现,在各种研究中最为重要的东西---活生生的通感经验---却忽略了。
比如对于看见红色会产生温暖感觉的通感现象的研究,大多执着于寻找它的生理心理根据,分析它的表达或者是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东西---活生生的通感经验。
而现象学“回到实事本身”的主张给予了我们对于通感研究的重要启示:回到通感经验本身、回到身体-主体的感觉经验。
一 人们通常认为,通感是感觉之间的相通,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在一个感觉经验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汇合在一起。
一般来说是先有一个本觉,然后引起了其他的通觉。
比如说,看见红,先是视觉,然后出现了“暖和”这样的温度感。
通感虽然不被看作是非常神秘的,但有很强通感能力的人却是极少的,能自然地体验到比较强烈的通感的大概只有五十万分之一。
[2]316因为通常人们认为每个感觉器官对应着一种感觉。
“看见”只能由眼睛来完成,“听”也只通过耳朵,所以在视觉经验中产生听觉及其类似的多种感觉发生联结的通感现象就被看作是神秘的。
康定斯基作品解读
![康定斯基作品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6909a5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6.png)
康定斯基作品解读康定斯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抽象绘画、几何抽象、无标题绘画等多种形式。
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抽象形式与色彩表现、音乐与绘画的交融、点线面与几何图形的运用、无标题绘画与精神内涵、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表现主义与几何抽象的结合、色彩与情绪的关联、绘画与观者的互动等方面对康定斯基的作品进行解读。
一、抽象形式与色彩表现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形式语言而闻名。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各种色彩和形状,这些色彩和形状互相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他运用色彩和形状来表达内在的情感和感受,而不是仅仅描绘外部的物体。
例如,在他的《红树》中,树干和枝条被抽象成各种色彩和形状的组合,这些组合与真实的树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但却表达了康定斯基对树的感受和理解。
二、音乐与绘画的交融康定斯基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他将音乐与绘画结合起来,探索两者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他认为音乐和绘画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形式,但它们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他将音乐的元素和技巧运用到了绘画中,如运用音符和乐谱的概念来创造抽象的形状和色彩组合。
在他的《作曲》系列作品中,他将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转化为视觉元素,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
三、点线面与几何图形的运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充满了点、线、面和几何图形的运用。
这些元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
他运用点和线来创造动态和节奏感,同时也运用几何图形来表达内在的情感和感受。
例如,在他的《构成》系列作品中,他运用几何图形的概念来创造抽象的形状和结构,表达了一种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美学。
四、无标题绘画与精神内涵康定斯基的大部分作品都没有标题,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多义性。
他认为绘画应该是一种精神表达的形式,而不是仅仅描绘外部的物体。
他的无标题绘画作品表达了内在的精神内涵和情感体验,让观众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解读作品。
浅谈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语言及对中国意象油画的影响
![浅谈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语言及对中国意象油画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87cdde7524de518964b7da9.png)
浅谈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语言及对中国意象油画的影响一.论文的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在中国当代油画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涌现出一大批以意象画抽象画为代表的艺术家。
面对意象及抽象油画的不断更迭与创新,不少学院派学生乃至许多年轻艺术家如一叶小舟在艺术的海洋望不到灯塔的星光,随波浮沉。
此论文通过对抽象绘画之父——康定斯基的解读,以研究西方抽象绘画及中国当代写意油画发展道路及方向为主要目标。
通过阐述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语言让我们的绘画道路更加明确,让写意油画在中国的创作发展更上一层楼。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一)抽象绘画是西方油画发展的必然趋势抽象艺术是塞尚开创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最终目的,西方绘画经过了古典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派,未来主义,及抽象表现主义之后最终走向了抽象主义绘画。
抽象艺术真可称得上是二十世纪典型的艺术形式了,是西方现代主义史上最伟大的成果。
(二)对康定斯基绘画中的抽象语言解读1.艺术的本质精神(本节简单概括康定斯基的艺术精神,主要目的是引出后部分对于绘画元素的论述)他关注艺术家的真挚情感和生命了,提出内在需要的原则,认为形式都必须服从这种内在需要,否则艺术就没有了生命了,就变成了赝品,形式要传达精神,一切表现内在需要的形式都是美的,2.绘画中点线面和颜色的理解应用(此部分为重点论述的部分会把画面中的绘画元素点线面颜色等做重点的论述)从抽象的角度对对点,线,面及颜色的功能做出了全面深刻的元素分析,对每一种绘画的元素都做内在和外在的分析。
3.关于画面的形式语言问题形式语言是我们在绘画创作中应掌握的根本:形式语言的构成要素是绘画表现的基础;绘画材质是绘画的载体;美的法则是应遵守的基本规律,我们应了解、明确和熟悉,并在实际绘画创作中能运用。
4.关于具体艺术的综述(三)通过上述解读对中国意象油画的影响(本节内容为个人对此篇论文的引申部分,对于中西绘画的结合的理解,以及对个人毕业创作的帮助)论述中国绘画的意象表现之所在,通过对康定斯基绘画形式语言的了解展开对中国意象表现油画的分析,以中国意象画家吴冠中和华裔画家朱德群,赵无极为例。
从抽象艺术观到生命现象艺术观——米歇尔·亨利对康定斯基艺术观
![从抽象艺术观到生命现象艺术观——米歇尔·亨利对康定斯基艺术观](https://img.taocdn.com/s3/m/6f9661e00b4e767f5bcfced7.png)
134 从抽象艺术观到生命现象艺术观——米歇尔·亨利对康定斯基艺术观的内涵提升从抽象艺术观到生命现象艺术观——米歇尔·亨利对康定斯基艺术观的内涵提升任亮颖(中山大学 哲学系,广东 广州510275)余日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3)[摘 要]康定斯基对法国新现象学代表人物米歇尔·亨利的艺术观产生了较大影响。
亨利曾将康定斯基抽象画和艺术理论中的抽象主义艺术精神、内在需要原则以及未来艺术展望,全部纳入生命现象学视域进行了一次重新解读,从而形成了当今法国以亨利为代表的生命现象艺术观,并由此将康定斯基“内在需要原则”进行了一次现象学提升。
[关键词]艺术观;抽象艺术;生命现象学;内在需要[ 中图分类号 ] J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9)06-0134-03收稿日期:2019-06-28作者简介:任亮颖(1989-),女,江苏南京人,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现象学美学、西方哲学。
余日昌(1961-),男,江苏南京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哲学、艺术学。
一、康定斯基抽象艺术观中的现象学交织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是20世纪俄国抽象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也是一位艺术评论家和理论家。
他通过《论艺术的精神》《点、线、面》以及《论具体艺术》等内容,集中表达一种对抽象主义艺术观的建构,以哲学、美学、戏剧、音乐等学术观点构成了现代抽象主义艺术启示录,并且以其独特的“内在需要原则”作为抽象艺术观及其艺术作品的思想核心。
其中,他的抽象艺术观不自觉地接受了德国现象学思想的启发,并且集中体现在他所提出的“内在需要原则”。
这个原则,与现象学的“内在性”观念产生了直接关联。
这也是米歇尔•亨利对康定斯基艺术观的一种内涵提升。
法国当代著名生命现象学家米歇尔•亨利(Michel Henry,1922-2002),是现象学发展第三阶段即新现象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话题:抽象到底是什么?——解读康定斯基
![话题:抽象到底是什么?——解读康定斯基](https://img.taocdn.com/s3/m/2f20731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d.png)
话题:抽象到底是什么?——解读康定斯基我所求证的只是艺术作为一种生命现象,它的深刻感与形式美,它源自心灵最终又要回到心灵的不变的规律——以及充斥其间的自娱心态与游戏性质,它的合理性与必要的限度——诸如此类。
——康定斯基II. Andante郎朗;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Daniel Barenboim - Tchaikovsky & Mendelssohn: First Piano Concertos 引抽象到底是什么?你能看懂抽象艺术吗?抽象是相对具象而言的,抽象绘画所描绘的形象和我们看到的现实世界中的形象没有联系,正如保罗·克里所说“艺术并不仿造可见的东西,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
”我们了解抽象艺术,很多人是从他的点、线、面开始的。
他在1911年所写的《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的《关于形式问题》、1923年的《点、线到面》。
1938年的《论具体艺术》等等文字,都是抽象艺术的经典著作,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
瓦西里·康定斯基,他被誉为抽象主义之父。
色彩和形式的和谐,从严格意义上说必须以触及人类灵魂的原则为唯一基础。
——康定斯基在二十世纪西方现代艺术诸多流派中最能体现抽象分析精神的是抽象主义,其代表人物就是瓦西里·康定斯基。
他以色彩为出发点,将色彩与声音互相融合,将声音这种不可见的艺术以可见的绘画表现出来,并渗透了印象主义和新艺术运动装饰的影子。
在作品中,他通过画面空间中排列颤动的、急速的运动状色块,以抽象的图形讲述着故事内容。
康定斯基的绘画,在1910年转为彻底抽象之前,主要趋于野兽主义的风格。
他1896年从莫斯科来到慕尼黑之后,便全身心投入前卫艺术运动中去。
他认识到色彩在绘画构成要素中占有首要地位。
他发现高更和凡高的画尤其将色彩的表现放在首位;在这两位画家那里,把草地画成红色,要比将房子或人体变形容易得多。
他还领悟到,色彩与线条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探析现代美术家康定斯基的绘画艺术风格论文
![探析现代美术家康定斯基的绘画艺术风格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4e962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e.png)
探析现代美术家康定斯基的绘画艺术风格论文探析现代美术家康定斯基的绘画艺术风格论文康定斯基被称为“抽象之父”,他是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运动中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他不仅是一个成功的画家,更是一个颇有建树的艺术理论家,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上与实践上的奠基人,他的抽象绘画理论对二十世纪西方现代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艺术背景着手,简述其在艺术理论上的贡献,通过被康定斯基重新定义的绘画语言,浅析他绘画作品的内在表达。
康定斯基抽象绘画的背景概述抽象绘画主要是指二十世纪以来所有想摆脱模仿自然的绘画艺术。
一般分为自然抽象和几何抽象。
自然抽象是从自然现象中抽取富有表现特征的元素,通过概括和提取构成画面,画面具有物象的影子;几何抽象是以纯粹的几何形元素构成画面,画面没有自然物象的影子。
康定斯基的作品前期以自然抽象为主,后期以几何抽象为主。
在康定斯基的绘画生涯中,他抽象绘画风格的形成及演变过程,包括了哲学、心理学、音乐、戏剧等众多领域的学术观点及研究成果。
康定斯基试图通过欧洲的各种艺术思潮将理性与非理性统一起来。
因此,在他一生的创作实践中,既有当时前卫艺术作品的影子,又有在那个时代变革语境中的实验绘画的探索,他的艺术理论对包豪斯诞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定斯基一生创作了738幅油画和730幅水彩画,他的第一幅抽象水彩画作品创作于1910年,此画被公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形式的第一例。
在这幅画中,他摒弃了绘画中一切描绘性的因素,纯粹以抽象的色彩和线条来表达内心的精神。
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不仅发掘了绘画元素的内在表现力,还创造了新的绘画语言,他那独具表现力的色彩丰富着我们的感官。
康定斯基在艺术创作上的贡献——绘画作品分期理论界对康定斯基绘画作品的分期有很多种,按照其绘画风格的流变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
前期绘画作品以抒情为主,经历了印象主义、新艺术运动装饰、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等阶段。
画面形体与色彩仍保留着与自然物象的联系,创作手法偏向于表现和再现的结合。
浅谈抽象现实主义的康定斯基艺术观
![浅谈抽象现实主义的康定斯基艺术观](https://img.taocdn.com/s3/m/7d5903517fd5360cbb1adb1c.png)
浅谈抽象现实主义的康定斯基艺术观作者:刘喜平来源:《大观》2017年第12期摘要:俄国艺术家康定斯基是最早强调以抽象形式表现情感和内在精神的画家,抽象派绘画不仅具有内在的表现力,而且拓宽了艺术的领域,并且带给观者崭新的视觉享受。
抽象主义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上标新立异,具有西方现代社会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人类的美学和审美发展史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笔者通过分析和解读康定斯基的抽象形式根源、内在精神的纯粹性、抽象的隐性结构,阐述了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的内涵,力图从一个新的研究角度对康定斯基的艺术观进行剖析。
关键词:内在精神;隐性;根源;形式康定斯基是俄国著名的画家、美学家、现代艺术代表人物之一,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被称为“抽象主义绘画之父”。
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他在艺术创作之路上,不仅通过画作体现抽象派的风格,而且运用强大的理论构筑了抽象主义的创作思想和审美理念的体系,摒弃不必要的理智桎梏,开辟了抽象派艺术形式和手段上的新天地。
一、抽象形式的根源康定斯基在《论艺术与精神》中强调了艺术抽象性的内在精神。
他认为,只有摆脱与物象相似的绘画手段,隔断绘画与物象的直接联系,通过情感符号足可以体现丰富的充满艺术魅力的情感空间。
在这当中,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往往超越形体的塑造力而存在。
(一)抽象画比具象画更广阔自然具象艺术一直以来是艺术家无法摆脱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在体现内心情感的同时兼具形体的塑造。
康定斯基认为,具象艺术在内在精神上表现出颇不自由的状态。
康定斯基力图冲破所有来自外界的制约,他的画中充满了线条和色块,以至于我们无法辨认画面中描绘的场面,却能感觉到异样的美,好像有一种内在的光辉在画面中闪动。
这就是具象绘画和抽象绘画的区别:具象绘画是对大自然的忠实描绘,而抽象绘画已不再描绘我们所熟悉的自然界的物象,取消了对现实事物的表现,而去关注构成绘画本身的造型因素所传达的秩序和意义。
(二)色彩表现形式的差异艺术家在描绘大自然场景时,总是运用手中的画笔填充他们眼中物象的颜色,以取得与物象相同的视觉效果,这样的色彩除了具备本身特有的色彩关系的协调,还有对物象形体的塑造,是建立在素描基础上的色彩描绘。
如何理解抽象艺术
![如何理解抽象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ab120a3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f.png)
如何理解抽象艺术
二十世纪,一种新的艺术流派蔚然兴起,艺术家的创作前所未有地自由,他们用各种形态和颜色表达艺术思想。
在这些抽象主义绘画作品中,不管是人、物还是某个地点,都常常是无法辨识的。
我们一起来厘清一下抽象艺术的发展过程。
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十九世界末兴起的艺术思潮强调创意过程的同时也注重题材的选择。
到了二十世纪,象征主义、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等艺术思潮以具有冲击力的色彩表达强烈的情感。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艺术被评论为锋芒毕露、抽象至简。
对他来说,正方形代表精神上的完美境界。
二十世纪30年代,康定斯基被尊称为抽象主义绘画的奠基人,有一次,他看到了一幅摆错方向的绘画作品,特别喜爱那种形态和颜色,灵感乍现,开创了抽象主义。
蒙德里安使用几何元素进行艺术创作。
对他来说,这些几何图形把他从选题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他能够更自由地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
兴起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超现实主义艺术,通过描绘宛若梦境的超凡境界来表达人类的潜意识。
二十世纪40年代,随着新科技的运用而产生的收音机、电视、电影等新的娱乐形式占领了战后的社会生活,这使得抽象艺术家也开始寻找新的绘画表现形式。
罗斯科常常用大面积的纯色表达宁静、深沉的情感。
他宽大的画布上,展现了人世间无情无尽的孤独。
波洛克是行动绘画艺术的代表人物。
对他来说,“动”本身即是绘画的主题,用画布上随性的点滴流淌,来表达强烈的情绪。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抽象艺术的发展是多维度的,抽象主义被艺术家应用到各种艺术行动中,来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解读康定斯基的抽象美学理论与艺术精神
![解读康定斯基的抽象美学理论与艺术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881451766529647d26285219.png)
解读康定斯基的抽象美学理论与艺术精神作者:梁艳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1年第5期梁艳(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河南洛阳 471022)摘要:俄国艺术家康定斯基(1866—1944)是最早强调以抽象形式表现情感和内在精神的画家,他对抽象艺术的思考以及在艺术理论上的贡献都是后世有目共睹的。
抽象艺术在当今世界画坛仍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分析和解读康定斯基的美学理论,阐述了抽象艺术的内涵和意义,为正确反观历史,着眼未来提供了一个新的学术视角。
关键词:抽象艺术;形式;内在需要艺术精神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1)05—0130—02一、康定斯基的美学理论来源及实质抽象艺术流派的先驱康定斯基,在大学时代也只知道俄国的写实主义艺术,当他在一次印象派画展中看到了莫奈的《干草堆》和接触到瓦格纳的音乐时,那跃动不定,闪烁于画面的色彩,那捕捉不住,富有诱惑力的瓦格纳的抽象的音乐时,使他发现了艺术不仅是在具象中存在着美,在抽象境域里更蕴藏着无限的美,他发现了潜意识感情的至高境界,他发现了事物的完美只是一种错觉……康定斯基说:这是色盘的力量,是我以前一直没有发现,没有预见的。
它超过所有的梦,绘画本身有了童话般的魔力和华丽,只是在无意识下,物象不再被视为绘画不可缺少的元素。
1�强调摈弃物质实体康定斯基一向偏重于感觉印象,在他的自传中,他指出他首先是通过色彩来体验对象、事件,甚至音乐,他对理性的科学方法失去了信心,感到只有靠创造性的直觉才能充分领悟实在。
于是,康定斯基背离了对可见的物象的再现这一传统,试图透过现象的表层,深入到终极的或“内在”的实在。
康定斯基感到艺术必须表现精神,但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它必须非物质化,这意味着要创造一种必要的新的艺术形式。
从美学史的观点来看,康定斯基摈弃自然形状的使用和德国哲学家沃林格《抽象和移情》一文的发表几乎发生在同时,沃林格在文中提出这样一个理论,即抽象的原因来自人试图从这个世界退避的愿望,或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敌意所致。
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
![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0c6d3f4bed5b9f3f80f1cd5.png)
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摘要:康定斯基作为抽象主义的开山鼻祖不仅在抽象绘画方面有很多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而且在抽象艺术理论研究上也做出了巨大了的贡献,他在《艺术中的精神》一书中在抽象绘画理论方面的提出了抽象绘画的内在需要原则以及抽象绘画构成的隐性结构,还有抽象绘画的灵魂内在需要即感情,这些理论对于后期的抽象绘画的色彩、绘画的形式、绘画表现的重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定斯基认为艺术最真实、最完美的表达方式不是人类历史上最平常的写实形式,而是随着艺术不断进化所产生的非具象形式。
关键词:康定斯基;抽象主义;具象意义;内容与形式 1 抽象形式的根源康定斯基的抽象理论并不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臆想,他是在深刻分析了他所处的时代和艺术状态之后,才得出结论,十九世纪物质生产的普遍性导致人们的精神疏远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只求实利,人的主动性由于物质崇拜而受到抑制,精神文化的抽象在工业社会中出现了危机。
需要的促动形成了抽象形式的根源,抽象形式的出现是艺术发展的自然规律,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到叔本华的“直觉意识”,从尼采的“生命哲学”再到柏格森的非理性,这意味着抽象主义理论的创立具备了充实的思想基础和丰厚的文化土壤。
当有特定的社会背景给抽象主义提供肥沃的文化土壤和社会土壤,抽象形式的种子就破土而出。
而康定斯基正好处在这样一个适当的时代,加上康定斯基的独有的才能与不断钻研的努力付出,他就将抽象这个种子培育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2 艺术精神的金字塔康定斯基在《艺术中的精神》中提出真正能唤醒现在、预见未来的是艺术中的精神。
他认为艺术世界就好比一座金子塔的三角形,自然艺术和写实主义的艺术只能在三角形的底端,永远升华不到艺术世界的顶端,因为康定斯基在研究抽象主义时采用了身心二元论的态度,沿用通神学者的说法,认为精神才是物质的本原,物质只是世界的假象,人类只有通过物质才能看到正真世界的本质-精神。
康定斯基曾经说过: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自己时代的孩子,它常常还是我们感情的母亲。
抽象主义创作的哲学意图--以康定斯基为中心的考察
![抽象主义创作的哲学意图--以康定斯基为中心的考察](https://img.taocdn.com/s3/m/7faa9f5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0.png)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20年第4期总第175期HUNDRED SCHOOLS IN ARTS□181 [文章编号:1003 -9104(2020)04 -0181 -05抽象主义创作的哲学意图**作者简介:戴晶晶(1982—),女,汉,安徽合肥人,硕士,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皖讲师。
研究方向:美术学。
—以康定斯基为中心的考察戴晶晶(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抽象主义绘画理论以反对物质主义为起点,摒弃传统造型艺术中的物象限制, 主张用抽象的形式表达真纯的精神内涵,其背后有独特的哲学观作为支撐。
批判实在论将 世界本体划分为经验域、实际域、真实域三个层面。
借助批判实在论世界本体的三个层面分 析抽 象主义,可以发现其创作的哲学意图:遵从一元的世界 本体论,反对创作止步于实际域、停留在物象层面的反映和模仿上,坚持通过抽象的艺术手法展现世界本质。
展现世界本质的哲学意图 是抽象主义迈过了模仿与表现的创作分歧、催生出油画本体新语言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抽象主义;批判实在论;康定斯基;哲学观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回顾美术史和美术理论史,发端于西方现代语境的抽象主义绘画理论不仅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创作,催生了抽象主义美学,启蒙了 20世纪众多艺术流派,比如构成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也对东方的绘画创作 产生了冲击。
其理论创始人俄国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 1866 — 1944)通过《艺术的 精神性》《论形式的问题》《点•线•面》等理论文章 的发表,构建了具有系统性的、内涵深刻的抽象主义 绘画理论。
抽象主义不仅是一个技能层面的革新,也不只代表着一个观念的更迭,其中还掩藏着深刻的认知变 革,有着重要的、方法论层面上的价值。
理论背后的哲学观决定了理论的具体形态。
康定斯基秉持的哲学观,对他构建的抽象主义创作理念产生了巨大又无形的影响。
浅谈康定斯基抽象主义艺术的研究
![浅谈康定斯基抽象主义艺术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64d2ce06f1aff00bed51e9f.png)
浅谈康定斯基抽象主义艺术的研究作者:马培杰马金林来源:《好日子(下旬)》2018年第02期西方现代抽象绘画是在20世纪初问世,在此之前他们经历了严格法则的学院派,富有情感的巴洛克,关注现实的现实派以及富有情调的浪漫主义等等流派。
它们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的大背景下衍生出来的绘画艺术,而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也是在一种特殊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对现实的一种表现,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反传统的表现主义,它的特征就在于它所使用绘画语言的特殊性。
19世纪末的俄罗斯社会政治、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领域都在经历革新的浪潮。
这些革新都是当时社会历史的反映。
而抽象主义大师康定斯基紧紧抓住了浪潮的桅杆,将抽象主义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抽象”是与“具象”相对的概念,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是相对而言的,我们大体上可以把抽象绘画语言的特征概括为以下两点:一是写实性绘画语言有明确的描述性,画面上有明确的可辨性的物象而抽象绘画语言的特点是非描述性,画面上没有可辨认的自然物象,如果有,也无需辨认。
二是写实性绘画所传达的思想,有明确一部分是借助其所描述的物象组合来传达的,而抽象绘画是通过画面上的图形与色彩来传达的,这些图形与色彩无需构成某一个生活场景的幻觉,而仅仅以其自身的组织来传达某种思想情怀。
把握了这两点,就可以把写实性绘画语言与抽象绘画语言区分开来,也就把握了抽象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绘画的特征。
也就是說,在抽象绘画里不能就图形论图形,在写实绘画里同样不能就图像论图像,人才是中心,才是绘画世界的造物主。
当然,西方现代抽象绘画也包括了许多流派、许多风格,其中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画派总结出了一整套有关抽象主义艺术的理论,也是抽象主义的鼎立者。
主要艺术思想包括两个方面:其一,艺术不是客观自然的摹仿,而是内在精神的表现;其二,艺术表现应是抽象的,而具象的图像有碍于精神的表现。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艺术造诣,首先要了解这个人的本身。
瓦西里·康定斯基(Kandinsky Wassily ,1866~1944)是一位俄裔法国画家、艺术理论家,1866年12月4日生于莫斯科。
康定斯基关于“声音———图形”的通感理论———读《论艺术的精神》
![康定斯基关于“声音———图形”的通感理论———读《论艺术的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f22b013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d.png)
康定斯基关于“声音———图形”的通感理论———读《论艺术的精神》康定斯基关于“声音———图形”的通感理论———读《论艺术的精神》摘要:《论艺术的精神》是一部具有抽象主义宣言性质的理论著作,本文通过对书中绘画基本语言的理解,着重对“声音———图形”进行了通感分析。
关键词:康定斯基;声音;图形;通感;理论康定斯基是20世纪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他1886年出生在莫斯科,早年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和法律,1895年在莫斯科展出的法国印象派绘画作品对他步入艺术之路起到了触发作用,1900年他进入慕尼黑皇家美术学院。
1910年创作了第一幅抽象画《即兴创作》,并写成《论艺术的精神》一书。
此书素有“现代绘画启示录”之称,对发展现代艺术起了重要作用。
书中,康定斯基宣扬了他的基本艺术思想,认为艺术重要的是精神,并明确提出“内在需要”是构成抽象绘画的主导原则的观点。
那么康定斯基又是如何用抽象绘画来反映“内在需要”呢?在《论艺术的精神》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般说精神是与肉体紧紧联结的,所以,一种强烈精神感受通过联想引发另外一种联想相适应的感觉就是可能的了。
”其实,康定斯基所说的“联想”,就是修辞意义上的“通感”。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比如听音乐通感到色彩和图形对我们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当我聆听《秋日私语》这首曲子的时候,脑中总会浮现出金黄色的叶片随风轻扬飘落的画面;也听人说过,光谱中的橙色光线如同蚊蝇的嘈嘈之声。
再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塘中的月光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上以所说的内容其实都是人的通感在起作用。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官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是用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即感觉互为转移。
审美主体有了一种感受,在客观上可以多种途径传达,但是殊途同归,令人体会到的是同一种结果,这就是通感形成的基础。
无声的音乐 运动的艺术——康定斯基抽象艺术浅谈
![无声的音乐 运动的艺术——康定斯基抽象艺术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ea1002c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65.png)
无声的音乐运动的艺术——康定斯基抽象艺术浅谈
耿翊
【期刊名称】《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年(卷),期】2000(014)004
【摘要】抽象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康定斯基开创了抽象或元具象绘画,一反过去时代传统绘画法则,艺术不是简单的描述对象,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再现。
【总页数】2页(P87-88)
【作者】耿翊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贵州贵阳55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05
【相关文献】
1.色彩与音乐的交融——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艺术 [J], 高源
2.基于音乐性的康定斯基抽象绘画艺术研究 [J], 王丹
3.一种音乐性的美--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艺术 [J], 蔡惠姝
4.抽象艺术的通感表达——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现象学阐释 [J], 廖雨声;
5.从抽象艺术观到生命现象艺术观——米歇尔·亨利对康定斯基艺术观的内涵提升[J], 任亮颖; 余日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美学上共同类名词解释
![在美学上共同类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1e9c60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e.png)
在美学上共同类名词解释
在美学上,共同类名指的是一类拥有相似特征或属性的艺术作品或审美理论。
这些作品或理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归纳为同一类别的概念。
共同类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类不同的美学现象,并为我们分析和研究美学问题提供方法和框架。
举例来说,共同类名可以包括:
1. 抽象艺术:指通过形式、色彩、纹理等非具象手段表达概念、情感或意义的艺术形式,例如抽象绘画和雕塑。
2. 现实主义:指以客观真实的视觉和情感体验为基础,描绘现实中的人、事、物的艺术风格,例如现实主义文学和绘画。
3. 印象派:指19世纪末法国出现的一种艺术流派,强调光线、颜色和形式的变化,突破传统绘画的表现方式,例如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
4. 表现主义:指强调通过形式、色彩和线条的夸张表达来表现内心情感和精神状态的艺术风格,例如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和戏剧。
这些共同类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理论,并为我们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提供了一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象艺术的通感表达——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现象学阐释廖雨声【摘要】康定斯基对抽象绘画中的通感问题进行了探索。
在他看来,通感是心灵作用下的感觉相通。
艺术根源于人的心灵,因此,探索艺术中的通感问题自然成了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应有之义。
康定斯基在他的艺术理论中建构一套抽象艺术的通感语言体系。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但是色彩、声音、线条、触觉等这些因素由于通感的存在而实现相互沟通,因此艺术之间的交融是可能的。
康定斯基在通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未来艺术”观念。
在现象学看来,灵与肉并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地统一在身体——主体中,它先于主客的分裂。
知觉是身体的本源性体验,感官从根本上来说是统一的,由于身体原初的统一性,通感就成了身体——主体的原初性体验。
艺术所关注的就是这种原初性的通感体验,把这种原初状态仅仅理解为心灵的体验是不够的,因为体验根源于身体——主体与世界的相互交流。
【关键词】抽象艺术;通感;综合艺术;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现象学所谓通感(Synaesthesia),指的是感觉之间的联接,即一种感觉能够触发另一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并不各自独立,而是相互沟通。
在绘画中,画家借助于特定的艺术形式,能够给欣赏者带来视觉之外的感觉体验。
通感问题是理解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艺术中的精神》等艺术理论著作中,康定斯基对抽象绘画中的通感问题进行了探索。
在此理论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整体艺术”的观念。
一、心灵与通感在康定斯基看来,通感的产生乃是由于心灵的敏锐。
“高度敏感的人与其心灵是如此接近,其心灵自身是如此敏锐,以致任何味觉印象都能立刻传递到心灵,再由心灵传递给其他感官,比如眼睛。
……敏感的人就像一把制作精良且究竟演奏的小提琴,其琴弓的每一次触碰,都能引起心灵的死死触动。
”[1](P70)在高度敏感的人那里,也就是现代认知学科通感研究中所谓的“通感者”,感觉与心灵紧密相连,任何感觉都直接传递给心灵,在心灵的作用下,产生其他的感觉。
可见强调心灵的作用是康定斯基通感理论的基础。
在心灵的作用下,“视觉不只是与味觉相谐,也与其他感觉相谐。
比如,从触觉方面来说,我们形容颜色,常说‘粗糙’、‘尖锐’、‘平滑’、‘柔顺’,以至于人们看到颜色,比如暗青、硌绿和深茜红,往往有想去用手触摸的倾向。
从触觉出发,我们甚至把色彩区分为冷色和暖色。
同样地,某些颜色,如深茜红。
我们觉得柔软,而另一些颜色,如硌绿、氧化青绿等,却显得坚硬,甚至当它们从软管里挤出来,我们也觉得‘干巴巴’的。
” [1](P71)康定斯基在此注意到了日常用语中普遍的通感现象,并且把这种现象与人的体验联系在一起,虽然未深入,但其认识是比较深刻的。
心灵是康定斯基关注的核心。
在他看来,当前的时代已经被物质主义统治,“物质主义噩梦把人类生活卷入邪恶无聊的玩乐旋涡”[1](P38),心灵被物质的迷雾所遮蔽。
要想“重新摇响心灵之铃”,必须借助于艺术这一手段,因为艺术关注于人的内心驱力(inner necessity)和内在情感。
绘画中的任何一个色彩、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都在激荡着人的心灵。
“色彩直接作用于心灵。
如果说色彩是琴键的话,那么眼睛便是音槌,心灵则是绷满丝弦的钢琴,而艺术家便是那弹琴的巧手,经过一番刻意敲弹,引来心灵的激荡。
”[1](P72)艺术家通过对色彩的精心安排,使得在欣赏者那里也取得共振。
但是康定斯基对传统的具象绘画非常不满意,认为它已经被物质主义所侵蚀,被迫在物质中寻找材料,把反映客体作为自己的任务。
因此,抽象艺术必须取代具象艺术,把人的精神、心灵、内在驱力作为艺术的根本目的。
抽象艺术脱离了传统的具象,只关注于艺术的色彩、点、线、面等这些基本的艺术因素本身,以此来传达心灵。
“把物象减至最低程度的抽象生命固定于画上,这引人注目的抽象体,最能将图像内在的声音表现出来。
” [2](P15)内在的声音这里是一种隐喻地表达,它起码包含三方面的意义:1、意味着一种通感知觉;2、作为对纯粹绘画方面的词语的不足,它描述了在绘画中任何运动、张力、斜度或者相关状况;3、它指示着宇宙的精神维度的标识特征。
[3]从根本上来说,视觉给人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视觉体验,还有运动觉、温度觉、触觉。
也就是说,艺术形式能够给人带来通感体验,并由此进入到更高的精神领域。
通感是心灵作用下的感觉相通,艺术又根源于人的心灵,因此,探索艺术中的通感问题自然成了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应有之义。
康定斯基在他的艺术理论中建构一套抽象艺术的通感语言体系:“现代绘画已经达到了必然要求对服务于绘画目的的绘画手段做一种精确的、纯科学的考察的程度,没有这样一种思考——既不是对艺术家,也不是对公众——就不可能在这方面有所发展。
”[4](P4)在这之前,通感问题围绕着传统具象艺术,从未有艺术家探讨过抽象艺术中的通感问题,这是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最大成就之一。
在绘画中,色彩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图1)。
“心灵与肉体本为一体,心灵的激荡也极有可能通过联想机制引起相应的反应。
例如,红色可能会引起类似火焰的感觉,因为火焰本身是红色的。
暖红令人兴奋,而暗红则可能令人有隐痛或恶心感,因为暗红能使人联想到血流。
在这些例子中,可以断定,色彩的确能唤起相应的物理感觉,并同时对心灵发生强烈的影响。
”[1](P70)在心灵的作用下,色彩引起来其他的感觉体验。
康定斯基试图在色彩与其他感觉体验中建立一个稳定的对应关系,以此构建一门抽象艺术的通感语言。
他对各种色彩进行了描述,建立色彩与听觉、运动觉、温度觉、触觉之间的联系。
比如,黄色给人带来的是不安、刺激,令人心烦,如刺耳的喇叭声;红色给人的感觉则是热情奔放,凝聚于坚定、强烈的向心力,其魅力由内而外释放,圆熟老到,并非随处蔓延;看黄色的圆会导致眼睛出现某种刺蛰感,看蓝圆,则有绵吸感;色彩之间的对比会给人产生分离运动的感觉。
点、线、面是绘画的基本元素,它们的使用同样能产生视觉之外的感觉体验,与视觉一起构成通感的体验。
点是最基本的元素,它从属于绘画,“目的是隐蔽绝对声音:强调形的分散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主动的(或可能是被动的)运动,明灭不变的张力,非自然的抽象,内在重叠的机遇(点的内在音响和面的会聚、重叠与回复的内在音响),在一个形中回响着两种声音,即靠一种形式的方式创造出两声部的曲调。
”[4](P11)在再现的绘画中,它经常为形象所遮盖,只有在抽象艺术中它才能获得全部自由的声音。
线是点运动留下的痕迹,因此它总是表现出运动的趋向。
在绘画中,直线是原色,水平线对应的是黑色,垂直线对应的是白色,对角线则是红(或灰或绿),任意直线对应的颜色是黄和蓝。
由线构成的角即图形也对应着相应的颜色,比如30度角是黄色,60度角则是橙色,而直角三角形对应红色,钝角三角形对应蓝色。
同时,“平滑的,锯齿状的,孔状的,环形的线——在我们的想象中这些线具有用触觉感知的物质。
……线提供了将它的各种组合转换成触觉的可能性要比点多一些。
”[4](P58)可见,在康定斯基看来,线条同样与触觉体验联系在一起。
面也有自己的声音。
在较重的图形中,当处在这个画面的上部时,它们的重量就增加,它们低沉的声音因此而增强。
下则相反,呈现的是稠密、沉重、束缚的感觉,圆形是最安静无声的图形(图2)。
二、通感与综合艺术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绘画使用色彩与线条等,音乐使用的是声音、旋律和节奏,舞蹈使用的是身体与动作。
但是,色彩、声音、线条、触觉等这些因素由于通感的存在而实现相互沟通,因此艺术之间的交融是可能的。
而且,“不同艺术所使用的媒介,表面上完全不同,有声音、色彩、字……但最最内在,这些媒介完全一样:最终目标消除了它们外在的差异,并显露内在的同一性。
”[2](P28)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心灵与精神的最纯粹的体现,具有同一性。
康定斯基正是在通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未来艺术”观念:“在这里,一种不朽的未来艺术成为可能。
在这艺术中,艺术手段丰富多样,且可随意组合。
其中一种组合,尤其有力量,即以不同艺术手段来表图1 《红-黄-蓝》 康定斯基图2 《穿越线》 康定斯基达同一种内在的情调,每一种艺术为该情调带来特有的特性,使之丰盈,胜过任何单一艺术。
”[1](P100)人类丰富的情感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表达出来,却又融合在一种艺术中,这种艺术将充满无限的表达力,这也就是所谓的“综合艺术”(Synthetische Kunst),它将融合各种艺术元素,并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康定斯基对综合艺术的探索主要体现在舞台艺术上。
他认为当时的戏剧形式只形容表面的生活,并不关心内在的心灵,只是外在事件与情节表面的结合。
舞蹈在情节、媒介上的结合也是很外在的。
内在的驱力才是艺术产生的根本。
因此,综合艺术产生于内在统一的需要,也能在声音、动作、色彩等方面实现内在的综合。
前期的康定斯基认为,未来的戏剧艺术,将由音乐动作、图画动作以及身体动作三类元素构成。
后来他把综合艺术也纳入到抽象艺术之中,提出了抽象舞台的具体要求:“1.空间和空间性:建筑的应用,是所有艺术发出自己字音,共同造句的地方。
2.和物体分不开地色彩:绘画的应用,空间、时间的伸展,尤其用彩色的光线表现。
3.各个空间的伸展:雕塑的应用,凹凸的空间造型。
4.组织起来的声音:音乐的应用,时间、空间的延展性。
5.组织起来的动作:舞蹈的应用,时空性、抽象性的动作,不只是人的,还有空间的、抽象形体的,它们各有自己的律则。
6.最后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艺术,它抽象的媒介仍没有显露出来——文学,把字应用在时空的延展里。
严格说来,剧场的抽象形式,是抽象声音的总和。
”[2](P61-62)可见,“综合艺术”几乎包含了所有的艺术门类,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通过其内在的谐和,形成精神的动作。
各种艺术各尽其能,却又殊途同归。
《黄色声音》是康定斯基综合艺术观念在创作上的体现。
这部只有45分钟的六幕舞台作品没有故事情节,舞台的灯光、布景、演员的服装共同构成色彩不断变化、舞台上演员的动作没有节奏感、音乐主要使用的不协和音等各种艺术因素都融合在一起,以一种抽象的方式表现内在的精神。
(图3)才是绘画的最高阶段。
这种二元对立的立场使得他在解释通感时不断地出现了一些模糊与动摇。
一方面,他认为通感根源于心灵;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不管怎么说,色彩与身体的关系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色彩能对身体这一物理机体产生巨大的影响。
”[1](P72)他意识到感觉和通感的问题与身体存在着一些联系,但是却未深入研究。
康定斯基对身体的漠视根源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对身体的理解。
柏拉图认为,人的产生是灵魂和肉体相结合的结果,是灵魂赋予了肉体以生命,离开了灵魂,肉体只是一团僵死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