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wordl》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授课教案.doc
![《计算机文化基础》授课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14f5dd6abb4cf7ec4bfed070.png)
授课学时:6学时《计算机文化基础》授课教案授课对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1年级学生教材版本:《计算机应用基础》海洋出版社 授课方式:多媒体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word2000的编辑环境,熟练掌握word2000中各种菜单和对话框的使用, 重点掌握word 文档的基本编辑、文档的格式设置、word 的图形和表格功能。
通过该部分的学习,学生 可以熟练使用word 完成文档的编辑及排版工作。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1、word 文档的基本编辑与格式设置2学时2、图形操作2学时 3、表格操作 2学时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要求(包括掌握、熟悉、了解、自学)—、重点内容1、文档的基本编辑,包括:(1) 文档的创建、打开与保存(2) 文本的编辑,如文本的选定,特殊字符与符号的输入,复制、删除、移动等(3) 查找与替换操作,如全部或指定内容的查找替换,标点符号的全角半佑替换,特殊符号的替换,以及指定格式的查找替换2、文档的格式设置,包括:(1) 字符格式,如字体、字号、字型、颜色,字符间距、效果等(2) 段落格式设置,如对齐方式、缩进、段落间距、行间距等(3) 页面格式设置,如纸型的选择,页边距的设置等3、表格操作,包括:(1) 表格的创建(2) 表格的调整,如插入、删除单元格、行或列,合并、拆分单元格(3) 表格的格式设置,如行高、列宽的调整,表格边框、底纹设置,表格中文字的格式设置4、图文处理,包括:(1) 图片的插入,如插入剪贴画、图形文件(2) 艺术字的插入与编辑,如修改艺术字,对艺术字的格式、形状、对齐方式等进行设置(3) 图形的绘制,如绘制简单图形、自选图形等(4) 文本框的操作,如文本框的插入,文字格式的设置,文本框的边框和底纹设置(5) 多个图形对象的编辑与格式设置,如移动、复制、改变大小、与文本间的环绕方式、多个对 象之间的对齐、层次调整、组合等二、 难点内容(1) 标点符号的全角半角替换,特殊符号的替换,以及指定格式的查找替换(2) 图形的绘制,文本框的格式设置(3) 多个图形对象间的格式设置,如对象之间的对齐方式、层次调整、组合以及图片对象与文本 间的环绕方式等三、 对学生的要求1、要求掌握的内容(1) 选定内容的移动复制方法(2) 一般字符和特殊字符的查找替换,及部分和全部内容的查找替换方法 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内容:第 5 章 Microsoft Word 2000续:(3)设置页面格式,字符和段落格式的编排(4)表格的制作,修改与调整(5)文本框的使用(6)创建和编辑图形对象2、要求熟悉的内容(1)多窗口的编辑(2)文档视图方式的使用(3)项目符号与编号的设置(4)分节与分栏版式的设置(5)正确设置页眉、页脚和页码3、要求了解的内容(1)对象链接与嵌入(OLE)(2)脚注与尾注(3)数学公式的编辑(4)转换表格和文本(5)表格相关运算功能(6)打印机的设置及文档的打印输出等4、自学内容宏的录制与使用作业:(1)上机练习实验书第二章中的9个实验内容;(2)利用所学知识,自己创建一个word文档,内容不限,但要求包括文字、图片、文本框、艺术字等, 并对其进行编排,通过Email发送到授课老师的信箱中。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6477d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c.png)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计算机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掌握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发展历程; 3. 了解计算机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 4. 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5. 培养良好的计算机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文化概述•什么是计算机文化?•计算机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计算机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 计算机文化的发展历程•机械计算器时代•电子计算机时代•个人计算机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计算时代3. 计算机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计算机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对计算机的影响•文化与计算机的融合4. 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与原则•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软硬件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与分类•信息安全与计算机安全5. 计算机礼仪与道德规范•了解计算机使用的基本礼仪•培养网络交流的良好习惯•学习计算机道德规范6. 计算机安全意识教育•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与防范•网络钓鱼与网络欺诈的防范•密码安全与身份认证•数据备份与恢复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计算机文化的重要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讨论法:开展学生与教师及互动,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计算机基本操作和网络礼仪。
4.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安全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计算机文化概述1.课堂导入(10分钟)•列举一些计算机的重要应用领域,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计算机文化概念的引入(15分钟)•介绍计算机文化的定义、内涵和核心价值观。
3.计算机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15分钟)•讲解计算机文化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计算机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0分钟)•分析计算机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开放、自由、共享等。
5.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计算机文化重要性的短文。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ecb2f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2.png)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改变。
1.2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定义,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部分,以及二进制的概念。
第二章:计算机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作用和功能。
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资源管理、进程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等。
2.2 常见操作系统简介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等。
介绍这些操作系统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3.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分类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如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以及网络拓扑结构。
3.2 Internet的基本概念与应用让学生了解Internet的定义、发展历史和应用领域。
介绍Internet的基本组成部分,如IP地址、域名、协议等,以及常见的网络应用,如电子邮件、浏览器、即时通讯等。
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4.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让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创建文档、编辑文本、设置格式等。
介绍常见的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WPS Office等。
4.2 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应用让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功能,如插入图片、表格、公式等。
介绍如何利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排版和打印。
第五章:电子表格软件5.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让学生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创建表格、输入数据、单元格格式设置等。
介绍常见的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WPS表格等。
5.2 电子表格软件的高级应用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高级功能,如数据排序、筛选、公式函数等。
介绍如何利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56779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b.png)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1. 课程背景: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编程基础等。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
2. 实践法:安排上机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0课时,上机实验12课时。
2. 教学进度:第1-4课时:计算机基础知识第5-8课时:操作系统第9-12课时:文字处理软件第13-16课时:电子表格软件第17-20课时:演示文稿软件第21-24课时:网络与信息安全第25-28课时:计算机编程基础第29-32课时:上机实验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
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上机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70%。
3. 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 实验设备:计算机实验室,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机上操作的机会。
4. 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5. 辅导资料:提供历年考试真题、模拟试题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教案、课件、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计算机文化基础wordl》课程单元教学设计.doc
![《计算机文化基础wordl》课程单元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05d25479af45b307e9719717.png)
五、为表格区域添加标题
【操作要求】
在表格数据区域前面需要增加一行并添上表格的标题文字,同时需要对该行的高度进行调整。
【实施过程】
步骤01选择工作表中的第1行,单击【开始】→【插入】,在第1行上方增加一个空行。
步骤02选择A1到H1单元格区域,单击【开始】→【合并后居中】按钮。
(2)在“序号”列中使用自动填充功能填充序号,序号从“0001”到“0020”。
(3)在“联系电话”列中设置有效性规则,使该列中只能输入长度等于11的文本数据。
(4)查找内容中含有“建春门”的单元格,并将该单元格填上批注“已访问”。
(5)重命名工作表“Sheet1”为“走访人员信息表”。
项目三
Excel高级应用
课时
8
教学目标
能力
目标
1.用EXCEL来制作电子表格
2.会美化表格,处理表格内的数据
3.学会用图表分析数据
知识
目标
1.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
2.格式化工作表
3.数据清单的操作
4.图表的操作
素质
目标
1.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2.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03在合并后的单元格中输入标题文字;单击【开始】→【格式】按钮,选择【行高】,输入高值为“25”,单击【确定】即可。
步骤04给单元格加边框。先选择文字区域,单击【开始】→【字体】→【边框】按钮,选择【所有框线】,单击即可。
六、快速调整行高列宽
【操作要求】
为使表格数据区域中的行列更整齐美观,需要对表格中的行高和列宽进行调整,使行高和列宽自动适应内容。
(完整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案
![(完整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de3a9c4a7302768e9939bf.png)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案一、课程定位在二十一世纪,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技能之一。
《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我院各专业的的公共必修课,它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练的掌握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使用。
使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工具,为专业学习服好务。
二、课程总目标本课程在各专业的第一学年开设,该课程通过各个教学坏节,其意目白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WINDOWS和OFFICE这两大软件包的使用。
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上能够灵活运用网络这个资源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OFFICE 中的WORD和EXCEL的学习,让学生将来工作能够胜任无纸化办公打下基础。
对PPT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制作简单的幻灯片。
同时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一)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2、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
3、掌握WORD软件中的文件处理和表格处理及相关的技巧使用。
4、掌握EXCEL表格生成基本设置及技巧使用;会计专业的学生要熟练掌握公式、函数及数据分析。
其他专业顷这块知识作为了解。
5、了解PPT的制作(二)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达到盲打,每分钟能够打60个字左右。
2、能够掌握操作系对磁盘、文件管理和具有计算机对病毒防护的安全意视。
3、能够运用WORD,处理公函文件、办公中相关的表格、制作目录。
4、能够运用EXCEL制作常规表格、统计表格及图表。
5、对会计专业学生要求掌握EXCEL的数据分析功来生成相关财务报及统计报表。
6、能够运用POWERPOINT 制作简单的PPT(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意识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本课程教材采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作为教学参考书。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e5485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2.png)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3. 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4. 学会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和演示软件。
5.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1.2 个人计算机的普及1.3 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2.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1 计算机的定义2.2 计算机的分类2.3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3.1 硬件系统3.1.1 中央处理器(CPU)3.1.2 存储器3.1.3 输入输出设备3.2 软件系统3.2.1 系统软件3.2.2 应用软件4.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4.1 操作系统的概念4.2 常见操作系统的介绍4.3 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5. 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5.1 文字处理软件5.2 表格处理软件5.3 演示软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实践法:上机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机的使用。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足够的计算机设备。
2. 网络环境:校园网覆盖教学区域,保证教学资源的共享。
3. 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办公软件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操作:上机操作考试成绩。
3.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考试成绩。
4. 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成绩、实践操作和期末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收集相关的在线教程、视频教程,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8fa16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11.png)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功能和应用领域讲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1.2 计算机系统讲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CPU、内存、硬盘等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1.3 计算机的数制和编码讲解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的概念和转换方法介绍ASCII编码和Uni编码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概述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和版本2.2 Windows基本操作讲解桌面环境、窗口操作、文件管理等基本操作介绍快捷键的使用和系统设置2.3 资源管理器的使用讲解资源管理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介绍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包括创建、复制、移动、删除等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3.1 Word 2010概述讲解Word 2010的启动和退出,界面布局和功能介绍介绍Word 2010的基本操作,包括输入、编辑、保存等3.2 文档编辑与格式设置讲解文本的编辑、字体和段落的格式设置介绍页面布局、页眉页脚、页码等设置方法3.3 图文混排和表格制作讲解插入图片、形状、SmartArt等对象的方法介绍表格的制作和编辑技巧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104.1 Excel 2010概述讲解Excel 2010的启动和退出,界面布局和功能介绍介绍Excel 2010的基本操作,包括单元格编辑、数据输入等4.2 单元格格式设置与数据管理讲解单元格的格式设置,包括字体、颜色、边框等介绍单元格的数据验证和条件格式设置4.3 公式和函数的应用讲解公式的输入和编辑方法介绍常用函数的使用,包括SUM、AVERAGE、COUNT等第五章: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105.1 PowerPoint 2010概述讲解PowerPoint 2010的启动和退出,界面布局和功能介绍介绍PowerPoint 2010的基本操作,包括幻灯片的插入、编辑等5.2 幻灯片设计讲解幻灯片的布局选择和设计原则介绍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和切换效果设置5.3 演示文稿的播放和放映讲解演示文稿的保存和退出方法介绍演示文稿的放映技巧和备注添加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6.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介绍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网络协议6.2 Internet的基本使用讲解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技巧介绍搜索引擎的使用和网络资源的方法6.3 电子邮件的使用讲解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第七章:常用软件与工具7.1 压缩软件WinRAR的使用讲解压缩文件的方法和步骤介绍解压文件的操作和压缩格式的选择7.2 杀毒软件的使用讲解杀毒软件的安装和更新方法介绍病毒查杀和系统防护的操作7.3 截图工具和文本编辑工具的使用讲解截图工具的快捷键和操作方法介绍文本编辑工具的语法高亮和代码格式化功能第八章:数据库基础8.1 数据库概述讲解数据库的定义、发展和分类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和常用软件8.2 Access 2010的基本操作讲解Access 2010的启动和界面布局介绍创建数据库、表、查询和报表的方法8.3 数据库的应用讲解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和步骤介绍数据库的导入导出和数据备份与恢复第九章:程序设计基础9.1 程序设计语言概述讲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和发展介绍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规则9.2 C语言入门讲解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语法结构介绍C语言的简单输入输出和控制流程9.3 算法与逻辑讲解算法的定义和特性介绍常见的排序和查找算法及其实现第十章:计算机安全与道德10.1 计算机安全讲解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和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介绍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加密的方法10.2 计算机伦理与法律讲解计算机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介绍计算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10.3 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讲解信息技术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介绍可持续发展与信息技术的相互关系和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计算机的数制和编码数制转换: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基础,学生需要熟练掌握。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整体课程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整体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f0a8f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b.png)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整体课程设计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制定时间:2010年9月所属分院:石油化工学院制定人:二、基本信息学分:课程类型: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72 先修课程:无授课对象:新入学中高职学生后续课程:专业课程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总体能力目标:能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能够熟练使用WORD 文字处理软件对文档进行排版和制作常见的报刊、杂志插页等;会利用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操作;能利用POWER POINT 幻灯片制作软件进行一般演示文稿的制作;会使用常用的网络工具。
单项能力目标:1) 会下载并安装所需常用软件;2) 能熟练使用键盘进行中英文输入;3) 能对WindowsXP操作系统下的计算机进行适当管理和设置;4) 会用画图程序、计算器、写字板等实用工具;5)会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管理;6) 会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一般文稿的编写;7) 能制作多变、美观的多媒体文档;8) 能利用表格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编辑和处理;9) 能设计一些产品介绍、课件、宣传广告等演示文稿;10) 能在软硬件均具备的条件下,快速连入网络;11) 会在网络上浏览网页及查找有用信息;12) 会在网上进行即时通信及上传、下载文件;(2) 知识目标1) 掌握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的方法;2) 熟悉键盘的组成和键位分布,在此基础上掌握打字要领;3) 掌握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4) 掌握对WindowsXP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程序管理及控制面板设备管理等;5) 掌握WindowsXP其他工具如画图程序和计算器的使用;6) 了解拨号上网及其它一些上网的基本方法;7) 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及其他一些网络的基本操作;8) 掌握对文档的基本操作与格式化;9) 掌握在Word中对表格的处理方法及图文操作;10) 掌握利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如公式计算、排序等;11) 掌握制作图表和统计报表的方法;12) 掌握幻灯片制作的方法和技巧;13) 了解常用软件的使用。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教学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aac3f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f.png)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教学设计概述计算机文化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关注的领域之一,它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的历史、发展、应用、影响等多个方面。
因此,本文将就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设计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
教学目标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知识层面: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人物、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体系。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让他们能够开展计算机相关的创新性项目和研究,并在此过程中加强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设计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涵盖以下内容:1.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基本概念。
2.计算机技术的历史与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重要事件与人物。
3.计算机应用领域与影响:计算机在社会、文化、教育、经济等领域的应用与影响。
4.计算机文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人文思想和艺术表现,比如计算机游戏、计算机音乐、数字艺术等。
5.计算机伦理与社会责任:计算机技术的伦理问题和社会责任。
教学方法设计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授,传授知识、技能、方法等。
2.研究性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的项目研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创新。
3.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
4.视听法:通过观察教学视频、听取音频、查阅相关课程资料等,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5.case教学法:引用实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并快速融入生活实例当中。
教学评价为了促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我们应该引入一些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方法。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0a98c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e.png)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匡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文化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文化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掌握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了解计算机文化的发展历程;- 理解计算机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2. 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 计算机文化的发展历程;4. 计算机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 导入(10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计算机文化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计算机文化的兴趣。
2. 讲解计算机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15分钟)- 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计算机文化的定义和为什么计算机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探讨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 分析计算机文化的发展历程(20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计算机文化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量计算机文化的演变和影响。
5. 讨论计算机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20分钟)- 将学生再次分组,每组讨论计算机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6.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评价。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2. 图片和视频资源:计算机文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3. 教材和参考书籍:计算机文化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4. 小组讨论工具:小组讨论的记录和展示工具。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624b0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1.png)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第一章:计算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原理。
3. 理解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现代计算机。
2.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的特性。
3.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4. 计算机的分类:按规模、按性能、按用途。
5.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工业控制、网络通信、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组成原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提问、讨论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教学评价:2.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操作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3. 理解操作系统的运行原理。
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的作用。
2. 常用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Windows、Linux、macOS。
3. 操作系统的运行原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特点和使用方法。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实际操作操作系统,了解其运行原理。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提问、讨论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
教学评价:2.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对操作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
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和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硬件设备、软件设备、通信协议。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4.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TCP/IP、、FTP等。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d0a20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0.png)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认识。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控制面板的使用等。
4、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 Word)进行简单的文档编辑和排版。
5、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为后续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各部分的功能和软件的分类。
(2)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3)Word 软件的常用功能,如字体设置、段落排版等。
2、难点(1)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
(2)掌握不同软件之间的协作和数据交换。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操作方法。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现代计算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案例,如智能手机、电脑游戏、在线学习平台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文化基础。
2、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约 20 分钟)(1)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计算机到现代计算机的演变,介绍每个阶段计算机的特点和主要技术突破。
(2)阐述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人工智能等,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计算机系统组成(约 30 分钟)(1)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内存、硬盘等)、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讲解它们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讲解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和应用软件(办公软件、游戏软件等),让学生理解软件在计算机运行中的作用。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单元设计01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单元设计01](https://img.taocdn.com/s3/m/fe16650a844769eae009edc9.png)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案头标题:计算机基本操作授课班级:09上课学时:2学时1、教学目标(1)能力(技能)目标①熟悉压缩软件的使用(2)知识目标①熟练掌握中英文打字方法②掌握windowsXP的基本操作2、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组装与配置个人电脑二、教学设计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告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内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文件和文件夹的含义、windows的基本操作目的: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掌握基本操作方法一体化教学课件演示(图片)观看演示操作练习1分钟导入教学任务提问:1、对计算机的认识?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案例讨论:给出计算机应用的案例提问课件演示学生发言讨论10分钟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操作演示: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知识点:①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②计算机的操作界面③窗口的组成及基本操作④认识各类菜单及操作⑤资源管理器的操作⑥控制面板的操作2、常用软件的使用压缩软件的使用方法一体化教学课件演示演示学生观看演示并练习30分钟加深理解①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时注意的问题,结合不同的计算机进行操作练习②不同窗口的操作方法及窗口之间的切换③使用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管理④使用控制面板进行计算机的常用设置⑤练习使用压缩软件压缩和解压缩文件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并操作练习课件演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请学生发言谈讨论的结果30分钟总结Windows xp系统的基本操作知识回顾课件演示集体回答3分钟布置作业要求课件演示记录1分钟。
计算机文化基础WORD实验导学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WORD实验导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996db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3.png)
计算机文化基础WORD实验导学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常用工具软件应用能力。
本文探讨了其中WORD软件的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了基于WORD知识点的实验导学案例。
标签:WORD;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导学1.前言文档编辑(WORD)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WORD基本操作:熟悉掌握中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熟悉主窗口、Word文档窗口以及各种菜单,各种类型文档的新建、打开和保存,特殊符号的输入,软件盘的使用,时间和日期的输入,插入、改写状态的转换。
WORD文档的编辑:熟练掌握Word文档的各种编辑操作,掌握文档内容的各种选定方法,插入点移动的各种方法(包括快捷键),文字的插入、修改和删除,段落的复制、移动和删除(包括快捷键),查找、替换,理解各种文档视图的概念。
WORD文档格式设置:字符格式的设置:设置字体、字形、字号、字符颜色、字符效果、字符间距。
段落格式的编排:段落左右边界,首行格式,对齐方式,行距和段落间距,项目符号和段落编号。
页面格式的编排:分栏、分页控制,页眉和页脚(包括在奇数页和偶数页分别设置不同的页眉和页脚),设置页码(插入页码、修改起始页码、修改页码格式、删除页码)。
“格式”工具栏的使用。
WORD表格与图形:表格的建立和向表格内输入数据,表格的修改;在表格中插入行,列,修改表格中的列的宽度,拆分单元格,重复表格的表头标题,将已有的图片和图形软件包中的图形插入到用户文档中,包括在文档中插入剪切画,在文档中插入非Word自带的图片,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熟悉图片的缩放、复制和移动,画流程图及流程图中文字的输入[1]。
2. WORD表格实验案例导学设计2.1 WORD表格绘制实验(1)实验范例:绘制表格如表1所示:存入文件“Word表格练习1.doc”。
(2)实验操作步骤:第一步,新建一个空白文档。
第二步,输入标题“学生成绩单”。
《计算机文化基础-wordl》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wordl》课程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62939ba98271fe900ef959.png)
步骤05选择“身份证号码”列中要输入数据的单元格,选择【数据】→【数据的有效性】。
步骤06在“身份证号码"列中输入各员工的身份证号码,输入时,在号码前面输入单引号“'”。
学会使用筛选功能筛选符合条件的数据.
(二)知识目标
掌握数据的排序与筛选。
掌握数据的分类汇总。
利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分析数据。
2
告知、
资讯
一.汇总各产品销售额
二.筛选数据
三、汇总统计数据
四、分析销售情况
3
初步训练
【任务实施】
一、汇总各产品销售额
【操作要求】
在销售记录表中记录了一月中四周各部门员工销售不同产品的销售情况,现需要将四周不同产品的销售总额汇总至“本月各产品销售情况统计"表中。
步骤04双击公式所在的活动单元格的填充手柄,将公式填充至整列.
4
强化
训练
题目要求
(1)在Excel中新建文件,制作如图所示的学生成绩表.
(2)计算每个学生的总成绩.
(3)统计出二(1)班的男生数和女生数.
(4)统计出两个班的优秀人数和及格人数。
5
任务
检查
说明:学生做项目的时候,教师要场边辅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对学生完成的产品、或演示的结果给予检查。为每个学生发放评价表,为同】,选择表中要得到汇总结果的起始单元格【A4】,单击【数据】→【合并计算】按钮。
步骤02打开【合并计算】→【函数】→【求和】,在【引用位置】文本框中引用“第一周销售记录”表中的产品名及销售额数据区域“C4:D23"。
(2021年整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2021年整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3718f0b4daa58da0114af6.png)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所属系部: 汽车工程系制定人: 郝希阳合作人:制定时间: 2018。
09.14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设计(一)总体目标:我院目前拥有学前教育、机电、会统、化生、经管、语言、信息、建筑、汽车、花卉等10个高职教育院系群,其中有8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10个市级品牌特色及重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学院秉承“做精做实,创业创造”的校训精神,坚持“先于企业、高于企业、严于企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围绕提高办学水平“一条主线”,积极探索创新“SQC”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了教学管理服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近年来,各专业群的教学团队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着力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大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二)能力目标:通过完成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模块学习,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
学生根据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巩固提高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能力.通过完成Windows操作系统及应用知识模块的学习,学生能了解Windows发展简史。
根据操作系统的各项操作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的安装、使用,灵活运用Windows 7,实现对计算机硬件资源设置和管理;实现对计算机中的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通过完成文字处理软件软件Office 2010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各种文档编排的基本步骤.根据各种Office文档的基本操作和编辑要求,熟练掌握文档、表格和演示文档的排版操作制作,能正确设置各种文档的版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三 :学院院报的制作
教学过程
任务一企业员工档案表的制作与调整
1
组织
教学
实施
方案
导入
班级:13级,应到人,实到人
分组方案:4-5人一组,注重层次搭配
考核方案:过程考核
导入:通过任务描述导入新课任务内容:企业员工档表的制作与调整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学会录入各类数据的方法。
【实施过程】
步骤01选择B3单元格,单击【视图】→【冻结窗格】按钮,选择【冻结拆分窗格】命令。
步骤02单击【审阅】→【保护工作表】按钮,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输入密码“123”,在正文允许操作的列表中取消所有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后再输入一次密码即可。
4
强化
训练
1.题目要求
(1)新建工作簿,在工作表中制作如图所示的客户资料管理表。
步骤03在“姓名”和“性别”列中输入员工的姓名和性别。步骤04在“出生日期”列输入各员工的出生日期,输入时按照“年/月/日”的格式输入。
步骤05选择“身份证号码”列中要输入数据的单元格,选择【数据】→【数据的有效性】。
步骤06在“身份证号码”列中输入各员工的身份证号码,输入时,在号码前面输入单引号“’”。
(2)在“序号”列中使用自动填充功能填充序号,序号从“0001”到“0020”。
(3)在“联系电话”列中设置有效性规则,使该列中只能输入长度等于11的文本数据。
(4)查找内容中含有“建春门”的单元格,并将该单元格填上批注“已访问”。
(5)重命名工作表“Sheet1”为“走访人员信息表”。
步骤07在“学历”、“担任职务”、“部门”和“联系电话”中输入相关信息。注意:在“联系电话”中列入各员工的电话号码时,在号码前输入单引号“’”。
三、查找数据并添加批注
【操作要求】
从数据表中查找到姓名为“朱娜”的员工,并在该员工的姓名单元格内添加批注,设置批注内容为“优秀员工”。
【实施过程】
步骤01选择【开始】→【查找和替换】→【查找】。
步骤02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查找内容】→输入“朱娜”;再单击“查找下一个”按钮;然后关闭“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步骤03单击【审阅】→【批注】→【新建批注】。
步骤04在批注区域内输入文字内容“优秀员工”,完成批注设置。
四、管理工作表
【操作要求】
为了方便工作簿中数据的查看与管理,需要对工作簿中的工作表进行调整,将当前工作表命名为“员工档案表”,并调整至所有工作表之前,设置标签颜色为蓝色。
•对工作簿进行管理和操作。
2
告知、
资讯
一.员工信息表的创建
二.表格数据的录入与编辑
三.查找数据并添加批注
四.管理工作表
五.为表格区域添加标题
六.快速调整行高和列宽
七.冻结窗口并保护工作表
3
初步
训练
【任务实施】
员工信息表的创建
一、文件的新建
【操作要求】
利用空白工作簿来新建文件。
【实施过程】
步骤01选择【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Excxl 2003】命令,启动Excel 2003。
步骤03在合并后的单元格中输入标题文字;单击【开始】→【格式】按钮,选择【行高】,输入高值为“25”,单击【确定】即可。
步骤04给单元格加边框。先选择文字区域,单击【开始】→【字体】→【边框】按钮,选择【所有框线】,单击即可。
六、快速调整行高列宽
【操作要求】
为使表格数据区域中的行列更整齐美观,需要对表格中的行高和列宽进行调整,使行高和列宽自动适应内容。
步骤04在工作表标签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工作表标签颜色】→【蓝色】即可设置标签颜色。
五、为表格区域添加标题
【操作要求】
在表格数据区域前面需要增加一行并添上表格的标题文字,同时需要对该行的高度进行调整。
【实施过程】
步骤01选择工作表中的第1行,单击【开始】→【插入】,在第1行上方增加一个空行。
步骤02选择A1到H1单元格区域,单击【开始】→【合并后居中】按钮。
【实施过程】
步骤01单击【全选】按钮全选工作表;单击【开始】→【格式】→【自动调整列宽】命令。
步骤02选择第2行到第16行,单击【开始】→【格式】→【自动调整行高】命令。
七、冻结窗口并保护工作表
【操作要求】
为了方便数据查看,需要第1行,第2行和第1列进行冻结,并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保护,防止数据被选择和修改。
项目三
Excel高级应用
课时
8
教学目标
能力
目标
1.用EXCEL来制作电子表格
2.会美化表格,处理表格内的数据
3.学会用图表分析数据
知识
目标
1.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
2.格式化工作表
3.数据清单的操作
4.图表的操作
素质
目标
1.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2.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02保存工作簿。选择【文件】→【保存】。
步骤03并对工作簿命名,名字为“员工档案表”。
二、表格数据的录入与编辑
【操作要求】
利用数据的录入和编辑方法来录入相关数据。
【实施过程】
步骤01在新建的“员工档案表”的工作簿中,在第1行中输入表格标题行。
步骤02在单元格“A2”中输入第一位员工的编号“XX0140001”,然后拖动活动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手柄,将编号填充至该列的第15行。
3.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与老师同学交流,提高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沟通能力及表达能力。
4.培养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1.格式化工作表
2.数据清单的操作
3.图表的操作
教学难点
1.数据清单的操作
2.数据处理
教学素材
档案表、员工工资表、销售统计表
训练项目设计
任务一:企业员工档案表的制作与调整
•掌握录入数据的技巧。
•学会对数据进行基本的编辑和修改。
•学会查找数据及添加批注。
•学会单元格的管理操作。
•学会行列的管理。
•学会工作表与工作簿的管理。
(二)知识目标
•掌握对单元格进行选择和定位。
•掌握录入工作表的内容和输入特殊数据。
•掌握复制和移动数据的方式。
•掌握查找和替换数据的方法。
•掌握对工作表进行设置和操作。
【实施过程】
步骤01打开工作簿后,双击当前工作表标签,输入工作表名称“员工档案表”,按【Enter】键确认即可。
步骤02单击【开始】→【格式】→【移动或复制工作表】。
步骤03在打开的对话框中的“工作簿”下拉列表中选择当前工作簿;在下方的列表中选择“Sheet2”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将当前工作表移动到左右工作表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