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批判读书报告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这部著作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理论的前瞻性,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基石,对后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读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首先,作者在序言中对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劳动力的雇佣制度。
这种私有制导致了财富的不平等分配,劳动者无法分享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而资本家则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取了巨大的利润。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社会的不稳定,也是导致资本主义危机不断的根本原因。
其次,序言中还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
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存在着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了经济周期的不断循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出现。
这种危机不仅给劳动者带来了巨大的困苦,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和动荡。
这种不稳定性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所导致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改革,才能够真正解决这种危机。
最后,序言中还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操纵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通过宣扬个人主义和竞争,来掩盖自身的剥削和不公,通过媒体和教育来操纵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盲目的崇拜和迷信。
这种意识形态的渗透不仅使人们失去了对自身利益的认识,也使人们成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奴隶,无法自觉地反抗和改变现状。
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阅读,我对资本主义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和剥削,也对社会主义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一部深刻的著作,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对当代世界的经济现象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序言中,马克思提出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目的,阐述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改造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经济社会现象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以私有制和剥削为基础的社会形式,它的核心是资本与劳动力的对立和剥削关系。
在这种社会形式下,劳动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而资本家则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取了巨大的财富。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引发了社会革命的必然性。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为我们认识当代社会现象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次,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阐述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改造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彻底解决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将成为全体劳动者的共有财产,劳动者将不再受到剥削和压迫,社会将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为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最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当代经济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日益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愈发尖锐,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提醒我们,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批判资本主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指导,为我们应对当代经济社会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书报告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书报告《政治经济学批判》读书报告马克思从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就有意识地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展开了批判。
从国民经济学的前提出发,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事实出发,马克思找到了打开资本主义社会秘密的钥匙,即通过对劳动、私有财产的批判,将其与资本、工业的现实关联揭示出来。
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巨大的工程,描述并阐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力、运行方式和内在逻辑,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中揭示导致其自我解体的力量,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寻找这一文明的根本缺陷,并在其内部发现了构成资本主义解体的根本矛盾和促使共产主义生成的革命因素,把共产主义的潜在趋势和可能面貌呈现出来,从而使资本主义的历史限度自行绽开,以此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的决定性批判。
一方面,马克思从哲学基础的存在论变革这一原则高度切入政治经济学领域,哲学本体论上的改弦更张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坚实基地。
作为新的实证科学的典范,政治经济学批判把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为展开理论研究的哲学基础,“现实的人”作为马克思的理论出发点,使整个政治经济学批判能够突破现代意识形态的限制,而立足于社会现实、社会关系、交往活动等人类的生存根基之上。
与此同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各种现实关系的社会一历史规定性进行了去范畴、去概念的清洗还原,揭示出其现存的社会关系不是逻辑先在的,而是在历史运动中通过人们的感性交往活动被创生出来、并且不断改变着的。
劳动与资本在社会一历史的现实基地上是内在关联的,劳动作为私有财产的主体性本质,资本作为私有财产运动的感性表现,从根本上说,都是在历史运动中生成的社会关系,资本作为抽象劳动的积累,其生命力就在于不断的自我增殖和扩张,这同时又是一个推动现实社会关系发生改变的活动过程。
另一方面,就研究方法而言,表面看来马克思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们的学生,是经济形式分析、抽象演绎法的拥护者,但事实上马克思与经济学家们存在着本质差别,这一原则差别是通过将辩证法贯彻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中而实现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的著作,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读完这部著作,我深受启发,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非常透彻。
他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其核心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在这种体制下,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获取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对工人的剥削。
这种剥削不仅导致了工人的贫困和压迫,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马克思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使我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和动荡。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迅速,但生产关系却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过剩和失业的问题。
这种矛盾不仅导致了经济危机,也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马克思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使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进行了深刻的展望。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将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崩溃,而社会主义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将归全社会所有,生产关系将由剥削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从而实现了社会的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
马克思的展望给予了我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使我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社会主义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展望。
这部著作不仅是一部经典之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启发意义的著作,它将对我的思想和认识产生深远的影响。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著作,深刻理解马克思的思想,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后感《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一部经典的著作,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其深刻的分析和犀利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
在这部著作中,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露了其内在的矛盾和不可持续性,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他们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生产者之间的对立。
在这种制度下,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导致了生产者之间的对立和剥削关系,造成了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
这种对立和矛盾不仅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还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可持续的,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崩溃和灭亡。
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危机。
他们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关系是建立在剥削和压榨劳动者的基础上的,这种剥削和压榨导致了生产力的过度开发和资源的过度消耗,最终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
此外,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关系还导致了经济危机和周期性的经济萧条,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因此,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可持续的,必然会导致经济的崩溃和社会的崩溃。
通过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深入阅读和思考,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矛盾,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危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可持续的,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崩溃和灭亡,而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理解《政治经济学批判》,认真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政治经济学读书报告(共7篇)
篇一:政治经济学读书报告政治经济学读书报告——《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创新与体制演进》之我见《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创新与体制演进》一书,主要阐述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成和变化、经济体制的转变、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直至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该书共分为八个章节,从中国经济改革顺序分时分类的为我们释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承前启后,相辅相成,构成了统一的政治经济学框架。
该书第六、七、八章分配理论的发展与分配关系的调整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讲述了当前我国所面临的贫富两极分化、内需不足的严峻形势,社会保障制度范围的扩大、体系的完善现实要求。
我将就该书最后三章结合自身所得谈谈心得。
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都是事关国民切身利益的基本民生问题,对于维护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个人出生直到终老,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已经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领域中利益失衡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也是多年以来重财富增长轻财富分配、重鼓励部分人先富轻促进全民共享的结果,确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也绝非一日之功。
受历史、体制、利益格局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的收入分配格局存在很大惯性。
一个健康社会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呈“橄榄球型”的,那就是中产阶层占大部分,富裕和贫困阶层各占一小部分。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指出,“允许一部分人通过合法劳动先富起来,先富帮助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原先的设想已经实现了一部分,但是还远没有达到要求,分配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在我国现阶段,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覆盖人口有限、保障水平低,可运用的资源有限,其对财富分配格局的调节作用也有限。
已目前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例,我国约为12%左右,高收入国家普遍在35%甚至45%以上,中等收入国家也普遍在25%甚至30%以上,这表明社会保障在国家财政再分配中所占份额偏小,其对再分配的调节力度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有限。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读书报告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报告姓名:***《<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报告范宇新马克思和恩格斯可谓是家喻户晓,马克思不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同时也是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革命家。
他的理论影响了也还在继续影响着全世界,被英国广播公司评选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以及“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实至名归。
我在读大学之前,只是知道一些关于他的名人轶事和美谈佳话,对马克思的思想没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今终于有机会试着去走近马克思主义,更是怀着谦卑崇敬之心。
这次阅读的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于1857年8月,是马克思为撰写《政治经济学批判》而写的总的导言。
此前的十几年里马克思系统地研究了经济学问题,计划写一本以新世界观为指导的经济学著作。
这段时间里,1848年爆发的欧洲革命虽然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却也在革命中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登上了历史舞台;而1857年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进一步暴露的资本主义的弊端,马克思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同时也为了批判当时国民经济学的一些错误观点而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也成为马克思留下的唯一一篇系统论述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文稿。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从唯物主义史观出发,指出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并不是相互割裂的,马克思论述了他们的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还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的要坚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和唯物辩证法的原则。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共分为四节,分别为“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生产。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读书报告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发表于1859年6月,同年,恩格斯在当时无产阶级的机关报《人民报》上发表了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评论《卡尔·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恩格斯首先批判了当时德国流行的所谓政治经济学。
在恩格斯看来,政治陈腐、生产落后、又因内战大伤元气的德国并没有产生政治经济学的土壤,流行的“政治经济学”不过是关税同盟建立后“耍笔杆的投机家、商人、学究和官僚的杂凑班子”为保护本土产业家利益僵硬地照搬英法政治经济学的“浇上了折中主义经济学的无所不包的官房学”。
德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符合本国政治经济实际、直达经济政治本质的政治经济学。
在这样低迷黯昧的现状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横空出世。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并且开创了科学的、独立的学科,“它的全部理论是从研究德国的政治经济学产生的”。
从恩格斯的评论中看,这种科学性可以归结为辩证唯物主义,即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围绕着这样一个“不仅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学科”都普遍适用的原理,那就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就像马克思自己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的那样:“物质生沿的生产方式制的者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献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这个论断是具有革命性的,它“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
”其次,恩格斯揭示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运用了新的辩证主义方法。
尽管黑格尔的辩证思想方法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但它的本质仍然是唯心的,世界历史在他这里成了思想的验证。
黑格尔这种宏伟的思想尚不能解释政治经济的本质,遑论他的“门徒”们空洞乏味的空谈,或是黑格尔派思想落潮后重新兴起的与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并无二致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了。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后感
在阅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后,我对马克思的思想深感震撼和思考。
这本书将社会和经济的现象置于马克思主义分析的框架中,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剥削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学的批判是全面而深入的。
作者在书中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等概念的逐一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关系的特殊性。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剥削劳动力的过程。
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存在着不平等的关系,劳动者被迫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而资本家则依靠剩余价值的积累来壮大自身。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思考使我重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种种弊端。
这种经济体系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忽视了社会公平和人的福祉。
它带来的剥削和不平等现象,使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我开始反思,一个完全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社会是否可以真正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和幸福。
此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思维还激发了我对社会变革的思考。
在书中,作者揭示了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必然性。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存在着自我矛盾和不平衡,最终将导致社会的变革。
这种变革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即通过消除阶级差异来建立一个真正公平和平等的社会。
通过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阅读,我深刻地理解到经济学是无法脱离社会和政治来进行研究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
其独特的视角和批判性思维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弊端,并提出了实现社会变革的路径。
这让我认识到,经济学的研究必须考虑社会公平和人的福祉,才能真正为人类社会带来进步和发展。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书笔记5篇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书笔记5篇第一篇:政治经济学批判读书笔记《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笔记注:下文中的黑体为原文中摘录的内容一.时代背景以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初期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的生产力大力发展,财富日益积累。
马克思在序言中这样写道: 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顺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
与当时的资本主义对比来看,当代的资本主义经济主体中更细化,还包含了资本家与企业家才能的概念,并且当今资本主义社会更看重的是企业家的才能。
资本家的概念在马克思的序言中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但是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社会的三大阶级包含了资本家,因为三大阶级可以理解为工人,土地所有者与资本家。
马克思将资本放在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首要位置,这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形成,它有别于劳动支配的传统农耕,手工业,以及自给自足的经济运营模式。
虽然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但是资本已经处在主导地位。
马克思将贸易归为(1)商品(2)货币或简单流通(3)资本一般,并通过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与演绎的思维方法来得到自己的结论,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马克思研究的态度也是比较明确的,注重的不是结论,而是自己的研究方法,就像他所说,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
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源于以下3件事情:第一件是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法和地产分析的讨论;第二件是有当时莱茵省总督沙培尔就摩塞尔地区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官方论战;第三件是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
可以说,是马克思对物质利益的困惑以及与物质利益的直接碰撞迫使马克思去研究政治经济学,正视社会现实。
另外,从马克思提到的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带着微弱哲学色彩的回声来看,他研究的原因还带有一些政治色彩。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简而言之,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实际上是对唯心主义,具体说是对用绝对精神解释法律的完全否定。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报告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报告苏林奋 10382037 通信工程1859年,马克思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了序言。
我读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有些许感悟。
马克思先声明了他考察资产阶级制度的顺序,即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
接着,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他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
1842—1843年间,马克思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随后与冯﹒沙培尔就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论战促使马克思去研究经济问题。
另外一个动因是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可以听到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带着微弱哲学色彩的回声。
下面,我将简短地分析一下马克思关于自己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的叙述。
马克思的第一部著作,即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分析,其结果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
”这里指出我们应该在政治经济学中寻求法的关系而不是从它们本身或者所谓的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中寻求。
为什么呢?正如马克思所讲,法的关系就像国家的形式一样。
我们要研究一个国家肯定不是从研究它本身入手,我们也不会去从什么人类精神这么泛的方面去做研究,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从这个国家固有的东西去研究。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必定缺少不了政治和经济,所以,我们从政治经济学入手研究一个国家是正确的。
那么,我们要研究法的关系,也应该从政治经济学中寻求真理。
然后,马克思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他的研究结果简要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2023年最新的2023年政治经济危机
2023年最新的2023年政治经济危机2023年《政治经济学(专题)》读书报告应该怎样写呢大家都会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政治经济学(专题)》读书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2023年《政治经济学(专题)》读书报告【1】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怀着对马克思深深地敬佩之情,我手捧《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津津有味的品读起来,以祈求能在和世纪伟人的贴心交流中体验一个伟人的深刻思想,启发自己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第一遍浏览完整篇文章,我大略的理解了文章的思路结构,可是对于其中的深刻思想却是似懂非懂。
我没有灰心,因为我深知,想要深刻体会一个伟人的思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于是,我一遍又一遍的诵读文章,并上网搜索相关的背景知识辅助理解。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对于文章中的深刻思想有了一丝自己的理解纵观全文,序言思想深刻,内容充实,思路清晰,结构明朗。
整篇文章的内容结构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考察资本主义制度和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计划。
第二部分是叙述研究经济问题的动机和原因。
该部分指明了“最初动因”,并且也是正确批判“法兰西思潮”的需要。
第三部分是经典式地概括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实质,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体系的完整纲要。
该部分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展示了社会系统的复杂结构;概括和论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提供了划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的标准;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揭示了社会革命的客观根源;指出了社会变革的种类和条件;概括了社会历史演进的基本形态,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一般规律性,论证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第四部分是简短地叙述了在政治经济学领域进行研究和创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具体过程。
第五部分是指出进行科学研究应持有的态度:必须杜绝一切犹豫和怯懦,而应该勇敢、坚定。
整遍文章段段相连,环环相扣,其间的思想更是让人拍案叫绝!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政治经济学读书报告范文
政治经济学读书报告范文政治经济学读书报告。
《政治经济学》是一本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写成的经典著作,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运行规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仍然占主导地位,因此《政治经济学》对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报告将对《政治经济学》进行精彩的阐述和分析。
首先,本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规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经济是以私人占有和利润追求为基础的,它的核心是资本的生产和积累。
在这种经济体系下,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导致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分配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同时,资本主义经济还存在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是由于生产和消费的不平衡、资本积累过程中的矛盾和过度竞争等因素引起的。
《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次,本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变革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和不稳定的,它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历史命运。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通过技术革新、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以及市场扩张等方式实现的。
同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伴随着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
《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和规律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变革动力,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最后,本书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构建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超越和替代,它的核心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的构建需要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来实现,它的发展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配置来推动。
《政治经济学》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构建和发展的分析,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路径,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后感《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在阅读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信念,同时也对当前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他们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化和剥削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仅导致了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还导致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这一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使我对当前社会现实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们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它是为了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而存在的。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权力被少数人所垄断,而广大劳动者则失去了政治参与的权利。
这种政治制度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使我对当前社会的政治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坚定的信念和批判。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必然会导致社会主义的胜利,社会主义将会取代资本主义成为人类社会的主导形式。
他们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建设方向。
这一理论使我对社会主义的前景有了更加乐观的展望,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通过阅读《政治经济学批判》,我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景有了更乐观的展望。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当前社会现实中的种种问题和挑战,对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我相信,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含五篇)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含五篇)第一篇:《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对他在1857年至1858年间写好的手稿重新进行修改整理,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名出版的其中第一分册,同时写下了这篇序言。
文章发表于1859年1月。
这篇序言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独立的科学意义,其中对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质作了精辟的说明,对历史唯物主义实质本身下了经典性的定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革命实践迫切需要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指导。
马克思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进行了长达15年的各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他考察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研究了大量的经济文献,制定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说的原理。
在1858年11月到1859年1月,对他在1857年至1858年间写好的手稿进行了修改和整理,写下了这篇序言。
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共有七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情况;第二段讲为什么写《序言》;第三、五、六段着重讲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经过;第四段主要讲通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第七段表述了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态度。
重点问题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经过以及所得出的结论。
(一)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经过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计划写作的政治经济学巨著的第一分册。
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关于商品和货币的学说,完成了劳动价值论方面的革命,标志着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达到了成熟阶段。
后来,马克思在1867年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
可以说,《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初篇,《资本论》是续篇。
1.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
马克思1815年5月5日出生于法国莱茵省特利尔城。
大学毕业时,他获得的是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1)马克思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迫使他必须正视社会现实。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笔记《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在1857年8月底至9月中旬为计划中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写的“总的导言”。
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序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即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做了说明,阐述了在认识过程中,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相互关系的重要方法论问题。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且对人类社会形态作出了科学划分。
这两种划分对应关系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对应于“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对应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共产主义社会对应于“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人类社会目前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中国也不例外。
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关于社会状态的划分,中国社会现阶段的发展状态应该对应于资本主义社会。
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事实是,中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但并没有真正形成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社会的发展演进,的确出现了特殊形式。
封建社会没落之后,中国没有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夺取了国家政权,开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大形态中,具体社会制度演进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在本质上不同于经典的资本主义,完全有理由承担起为人类社会向第三个阶段——共产主义迈进创造十分发达的生产力和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的一部分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的、诸如市场经济体制、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化大生产、现代企业制度等等,都是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理应吸收和继承。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报告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报告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与不断完善,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挑战。
为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文化动力,是完全有必要的。
为了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我们必须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反思其基本精神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本土化、时代化。
依据李宁的说法,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本文主要就笔者所研读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进行分析,思考《序言》中简明介绍的唯物史观,并阐述几大理论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提出唯物史观的背景考究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阐述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这也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运用和得到证明的过程。
它充分表明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组成部分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之间的紧密联系。
马克思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上大学研读的是法律专业,同时却又专心研究历史和哲学。
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到时在毕业时取得哲学博士学位,毕业之后开始任《莱茵报》的编辑,撰写文章参与了莱茵省关于林木盗窃案、,摩泽尔农民状况等问题的辩论,这些都促使他去研究经济问题。
离开《莱茵报》之后,马克思先后写作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逐步认识到,“要获得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锁钥,不应当到被黑格尔描绘成‘大厦之顶’的国家中去寻找,而应当到黑格尔所那样蔑视的‘市民社会’中去寻找”,而“关于市民社会的科学,也就是政治经济学”。
其后,马克思到达巴黎。
在巴黎的布鲁塞尔的几年中,马克思的思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他开始系统的研究政治经济学,写下了《巴黎笔记》,通过异化劳动理论初步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批判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并开始了以劳动为锁钥的对社会发展史的探索。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后感《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一部经典著作,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部著作的深入阅读和思考,我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他们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它通过剥削工人阶级的劳动来实现资本家的利润最大化。
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还存在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贫富分化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充满了内在的矛盾和危机。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将最终导致它的崩溃,而无产阶级将成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力量。
通过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它通过市场竞争和货币交换来实现资源配置和利润最大化。
然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危机使得它充满了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
在当代中国,我们也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贫富分化、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局限性和问题所在,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路径。
除了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深刻的批判外,《政治经济学批判》还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展望。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它通过社会计划和协作来实现资源配置和社会公平。
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劳动者将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社会财富将得到公平分配,人们将摆脱剥削和压迫,实现自由和平等的社会。
通过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阅读,我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它通过社会计划和协作来实现资源配置和社会公平。
在当代中国,我们也可以看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带来的一系列成就,比如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第四节读后感近日,经老师介绍,阅读了这篇《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完后,我对此文依然似解非解,个中滋味难以陈述。
粗略概括如下:《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在1857年8月底至9月中旬为计划中的经济学着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写的“总的导言”。
它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即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做了说明,阐述了在认识过程中,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相互关系的重要方法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极其重要的经典文献。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说:“这个原理,不仅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科学都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共有七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情况;第二段讲为什么写《序言》;第三、五、六段着重讲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经过;第四段主要讲通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第七段表述了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态度。
重点问题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经过以及所得出的结论。
为了制定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马克思早在40年代初就开始系统地研究政治经济学。
因为他发现要了解资本主义运动的规律,就必须研究生产方式发展的规律。
文中,马克思对自己的研究结果如下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这就是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同时也是指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
这个结论的基本观点是: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决定精神生活,还是精神生活决定物质生活,或者说,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对这个根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两种截然对立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这是卡尔·马克思在1895年对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所做的序言,马克思以其极为缜密的思维,向我们著述了资产阶级社会分成的三大阶级生活条件,言辞犀利,直切要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资产阶级在其生产生活方式中所进行的一些社会性活动,并将其以压迫、剥削人民为主的生产方式予以批判,极具哲学思想,意蕴绵长。
马克思在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以前,进行了15年的各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研究了大量的经济文献,由此才制定了经济学说原理,十多年的研究取得的成就对于人类来说意义重大。
在此,我们必须向这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致以崇高的敬意,是他引领了这一时代的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我们知道,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前,社会主义是作为一种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出现在人们面前,它仅仅是人类批判资本主义、幻想代替资本主义的一个美好理想。
如此虚幻而又遥不可及。
但在此之后,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
但直到他们去世,经过后来者对其主义精神的不断补充与阐发,才形成这一现实的、真正意义上的、由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社会制度体系。
马克思说“:“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去解释。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在这一文中,马克思对自己的研究结果如下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反之,“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书报告
我第一次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遍下来,满头雾水,什么也没看明白;于是第二遍,这次好多了,依稀知道到是关于马克思写书和研究的历程。
第三遍已豁然开朗:整篇文章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体系和写书的初衷;第二部分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历,其中大致有四个阶段:
(1)1842——1843年,马克思做《莱茵报》编辑期间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了哲学分析。
(2)1844年,巴黎,马克思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并形成了后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3)1845——1847年,布鲁塞尔,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会,对哲学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讨论。
(4)1950年以后,不列颠博物馆,马克思又分析了大量资产阶级史料。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1845—1847这一阶段。
在此期间,马克思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意识。
”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
”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以及其他的一些精彩的论述。
众所周知,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是以学为基础的,读了这篇文章,能深刻领会到蕴涵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我对诸多问题的看法豁然开朗。
我来自农村,对社会低层的生存状态有诸多的接触。
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那时的农村还叫做农村,农民还是农民,鸡犬之声相闻,农村副业很发达,一派繁荣。
可到我读初中之后,农村经济开始低迷,一片死气沉沉。
而当时的国家统计数字却说,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健康发展,保持了8%以上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以及最近两年好不风光的山西煤矿主们,他们一夜暴富,过着极度奢靡的生活,与此同时矿难频发,动辄几十人死亡。
再者还有身边同学浮躁
的气氛。
我就武断的认为:现代的国人普遍缺乏信仰,整个社会信仰缺失。
我甚至一腔书生意气抱怨说:美国所有的问题最后都会变成法律问题,而在中国所有的问题都成了政治问题。
甚至这次入党,我也只是求洁身自好,求个人进步,并没有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这么高的觉悟。
然而,当我读到“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依他对自己的看法为依据,同样,我们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依它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去解释”。
我豁然开朗:我羞于自己先前狭隘的目光。
对的,我们评价这场变革不能局限于眼前的情形,要着眼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着眼于整个社会的变迁,着眼于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
我们是在社会生产力极度底下的情况下,由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度的,这就注定了生产力的底下必将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瓶颈。
所以我们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改革开放,20年过去了,我们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都蓬勃发展。
我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我们发射了自己的神舟系列飞船;我们有刘翔、姚明这样世界级的明星;我们有2008奥运会。
当然了,生产力的极度发展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相对落后,社会中便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但这却正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
因此,我们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的时候,必须能够接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弊端,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我们党中央与时俱进,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也就是这个道理。
想到以上种种,我不禁欣喜万分,这是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谁不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为这场浩大的变革锦上添花呢!
我顿然醒悟了,我们不是没有信仰,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华夏文明,让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传遍世界各地。
诚然,我不敢说,现在我有了很高的思想觉悟,但起码我有了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希望我能有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振兴中华的觉悟。
至少,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下面的路还很长,我会走好,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