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新贸易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

浅析新贸易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

赫尔普曼为主要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致力于利用 产业组织理论 和市场结构理论来解释 国际贸易现 象, 用不完全竞争、 规模报酬递增和相异产品等概 念和思想来构造新的贸易理论模型。他们创建了 个新的分析框架 ,吸取 了以往诸多 贸易理论的

新贸易理论认为 , 虽然规模经济能够引起国际 贸易 , 但在存在规模经济 的情况下 , 哪个 国家将出 口哪种产品 , 即贸易的格局却不能确定。它认为 ,
20 0 9年 第 0 3期 ( 总第 16 0 期)
沿 海 企 业 与 科 技 S E E OGY C AT L N E RIESAND CI NCE & T CHNOL O SA TRP S E

N .3 0 9 O0 , 0 2 (u u te O16 C m li lN . ) av y 0
这种基于规模经济的国家间的专业化分工相 当随 意, 历史和偶然的因素 , 至政府政策的因素 , 甚 在
合理 因素 , 发展出 自己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方 引导一国专业化生产方 。这些 因素决定 了哪些 国家将首先按规 断时 ,政府应该运用关税将外 国厂商从本 国消费 者身上赚取的超额利润转移到 国内。再者 , 由于不 模经 济进 行生产 。 ( ) 二 不完全 竞争 和 国际 贸易 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 ,市场份额对各 国厂 传统 国际贸 易 理论 的另 一个 重 要 假设 是 完 全 商变得更为重要 ,市场竞争变成了一场少数几家 竞争 的市场结构 ,但 只要我们稍稍观察一下就可 企 业 之 间 的博 弈 , 能 占领 市 场 , 就 能获 得超 额 谁 谁 以看 出,完全竞争的假设与国际市场的现实相去 利润。在这场博弈中, 政府能够通过提供补贴或关 甚远 。可以说完全竞争在 国际贸易 中从来就未曾 税保护来帮助本 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这里 , 存在过。具体来说 , 由于发展 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 贸易政策通过影 响本 国厂商及其竞争对手的决策 产品, 技术进步慢 、 需求弹性低 , 且规模收益递减 , 行为而产生了转移经济租和扩大本 国市场份额 的 完全竞争特征 明显 ;而发达国家主要出 口技术产 效果 ,政府政策起到 了如同许多寡头竞争模型 中 品, 需求弹性高 , 且规模收益递增 。这样 , 发展 中国 的战略性行动 , 因此 , 称之为“ 战略性贸易政策” 。 家与发达 国家的贸易就是一种 “ 不平等贸易”发 , 三、 新贸易理论在我 国的适用 展 中国家 贸 易条 件 日趋 恶化 。如 果 发展 中 国家一 过去 3 0年来 , 我国虽然在改革开放上取得了 味奉行比较优势论 ,将在国际分工 中处于越来越 很大成绩 ,但是贸易政 策上仍受许 多传统观念的 不利的地位 , 落人“ 贫困陷阱”普雷维什,9 0 。 ( 15 )

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可行性分析作者:刘弘扬黄古博来源:《商业时代》2012年第22期内容摘要: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当前国际贸易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最为活跃的理论之一。

它以不完全竞争的世界市场为基础,结合规模经济理论来解释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未曾涉及的问题。

其主要贡献在于,为政府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贸易干预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本文从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出发,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实施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20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新贸易理论的发展,在美国出现了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以产业组织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为分析工具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人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减少了许多与WTO有关协议不一致的行政干预或政府干预。

但是,选择对外贸易的自由化并非政府不能干预,相反,加入WTO要求政府具有更高超的干预手段,促进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战略性贸易政策便是值得探讨的手段之一。

战略性贸易政策内容战略性贸易政策是20 世纪80 年代初期由加拿大经济学家布兰德(J.A. Branded)、斯潘塞(B.J. Spencer)和克鲁格曼( P. R. Krugman)提出的,该理论突破了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学说,强调政府对本国产业和企业发展进行适度干预的作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运用关税、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人市场份额和商业利润。

论国际贸易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

论国际贸易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

论国际贸易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作者:黄嘉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20期提要通过对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介绍,以及国内对这两种理论不同观点的分析,认为这两种理论在我国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对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比较优势;战略性贸易政策;贸易条件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对于国际贸易理论,理论界有两种流派:一种是向来占主流地位的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我们称之为传统贸易理论;另一种是随着国际贸易的空前繁荣和发展,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以克鲁格曼、赫尔普曼、迪克西特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的新贸易理论。

传统贸易理论假设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各国间进行自由贸易,由市场机制决定价格,对关税、进口限额等保护贸易或限制贸易的政策持否定态度,它考虑的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何在世界范围内最优配置经济资源的问题。

按照李嘉图的学说,各国都应该致力于自身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交换自身相对劣势的产品,以提高世界福利。

按照赫可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各国应该出口那些使用本国密集要素,进口那些使用本国非密集要素的产品。

传统贸易理论解释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新的变化,如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产业内贸易量日益增加、跨国公司在国际经贸活动中作用空前加强等现象,这些都是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解释的,于是新的贸易理论随之产生。

新贸易理论对前者进行了否定,认为国际商品市场具有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两个基本特征,从而合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领域的新现象。

新贸易理论提出的是战略性贸易政策,即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借助研发补贴、生产补贴或出口补贴等政策手段,保护国内市场,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实现规模经济,抢占国际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或者通过进口征税攫取外国垄断利润。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i e e t y a s n wl , i l o t o a o n a i g d s u e m s . I S i t o u e n t e e g ti s nr cn e r e y Sa s o af c lp it h vn i p t o t t i n r d c d i h ih e p w e o i h o e a d , t a h o y Sb it a o e t eb s sc m e n o c m lt l , ic es n o d rt n t eh m ln h t t e r i u i b v h a i o p ti g n o p e e y n r a ig
维普资讯
2 0 年 第 5期 07 第2 9卷 总 第 1 1 6 期
商 品 运 与养 护
S O A E T A S O T TO TRC RNPRA N I
& RESERV AI F O, IE T N t D I O O CR T S I O P
l t n ti al er a n on tf d t e y e e t e eI p n a e h or r c n d v o me t
一 一 s a e C r d p c i C n ’ s r c a e n y tr t gi t a e oI y n hi a s e vi e bI a aI si i S
a b o t r t h s u p i n t a h e s n c n ai s i p i i l , t e t e r t r n f i h t e o k s a t wi h t e a s m t o h t t e p r o o t n m l c t y h h o y s a ti g o f w t h t a i i n c m a a i e a v n a e a d t e p r o o p r r m t eC i a S a t a i u t o , i s e tw o e r d t o o p r t v d a t g n h e s n c m a ef o h h n ’ c u l S t a i n n pc h s s r i e b i y n C i e e e v c a i t i h n s . 1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适用性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适用性分析
论 。所 谓 战 略 性 贸 易 政 策 , 指 在 “ 完 全 竞 争 ” 场 中 , 是 不 市 政
量 的 扩 大 , 现 了 规 模 经 济 从 而 能 够 得 到 额 外 的 租 , 而 使 实 从
府 积 极 运 用 补 贴 或 出 品 鼓 励 等 措 施 对 那 些 被 认 为 存 在 着 规 战 略 性 贸 易 政 策 的 目的得 以 实 现 。具 体 来 说 在 战 略 性 贸 易 模 经 济 、 部 经 济 或 大 量 “ ” 某 种 要 素 所 得 到 的高 于 该 要 政 策 的 规 模 经 济 假 设 中强 调 了 三 点 即边 际 成 本 递 减 或 平 均 外 租 (
成立 所 必 要 的 条 件 , 了 它 们 该 理 论 就 不 成 立 。而 实 施 条 有 以 下 几 点 : 少
件是指战略性贸易 理论 在实 施 过程 中要 注 意 的约束 条件 ,
() 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 1成 关 于 对 成 熟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约 束 无 论 是 在 B ad r, rn e
只有 当 一 个 产 业 存 在 着 加 强 的 外 部 性 时 , 国 政 府 才 一
能 通 过 干 预 减 少 技 术 外 溢 产 生 的 外 部 性 对 一 个 企 业 的 影
响 , 得 企业 通 过 技 术 研 发 获 得 的 收 益 积 极 性 不 被 受 到 大 使
的 负 面 影 响 , 而 减 少 这 些 企 业 或 行 业 的 私 人 成 本 和 社 会 从
2 战略性 贸易政策 适用条 件分析

个 理 论 政 策 能否 适 用 就 应 该 从 一 个 理 论 政 策 的成 立 如 果 没 有 处 理 好 很 可 能 会 影 响 战 略 性 贸 易 政 策 的 效 果 有 时

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适用性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适用性分析
战略 性 贸易 政 策 实施 的必要 条 件 包括 :市 场 结 构 必 须 是 不
完 全竞 争 . 别 是 寡头 垄 断 的 市场 结构 : 产具 有 规 模 收 搞 递 增 特 生
的性 质 : 实施 该 政 策 的行 业具 有 较 高 的集 中 度 . 且 本 国市 场 具 而
有 较 大 的规 模 。至 于 战 略性 贸 易政 策 的 充 分条 件 主要 包 括 经 济 和 政 治 条件 两方 面 。经济 条件 主要 是 对企 业 竞 争 行 为 、企 业 数 目、 业 进入 壁 垒 等方 面 的 一些 具 体要 求 。 治 方 面 的 条 件主 要 行 政 包 括 政策 的实施 并 末 引 发其 他 国 家 的报 复 ,本 国政 府 能 够 准 确 掌 握 所需 的信 息 , 能独 立 决 策 和有效 干预 等 。 并
本 文试 图说 明战略 性 贸 易政 策是 否 适 用 于 中国 高技 术 产 业 的发
展 . 而为 我 国 高技 术 产 业 的 贸 易政 策 的 制定 提 供 现 实依 据 。 从
从 行业 分 布情 况 看 .电 子及 通 讯设 备 制 造 业 仍 在 高技 术 产 业 中居 主 导 地位 。2 0 0 7年 , 电子 及 通 讯 设 备制 造 业 实 现 增 加 值 51 元. 8 7亿 比上 年增 长 1 .%, 95 占高 技术 产 业 的 5 . 1 %。 医 药 制 5
巨 大 的诱 惑力 .但要 将 这 一 理论 付 诸 于实 践 却 必 须 满 足 一 定 的
条 件 . 些 条 件 可 以l 纳 为 两类 : 类 是 前 提 条 件 , 一 类 是 约 这 J _ 1 一 另
束 或 限制 条件 。 者 是 实施 战 略性 贸易 政策 必 不 可 少 的 , 者 虽 前 后 然 不从 根 本 上决 定 战 略性 贸易政 策 能 否应 用 .但 却 关 系 到 政 策 能 否正 确 制 定和 收 到 预期 效 果 .因此 这两 类 条 件 又 可 分 别 称 为 战 略性 贸易 政策 实 施 的必 要 条 件 和充 分 条 件 。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文献综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日益显示着作为经济增长重要源泉的作用。

同时,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也正走向高级化,通信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贸易己占到整个服务贸易的大部分。

而我国服务贸易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海运和旅游等比较传统的领域,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

同时,中国的金融服务业也面临着如何逐步开放和如何有效保护的问题,这就衍生出对金融服务贸易决策理论研究的需要。

因此,借鉴国外学者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强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政策选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服务贸易相关文献综述(一)国外学者关于金融服务贸易的研究现状国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正式对金融服务贸易进行研究,但所取得的参考文献甚少,迄今为止对哪种贸易理论适用于金融服务贸易也仍然存在很多不同观点。

其中主要有:1、外生比较优势模式世界银行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司Sapir.A,and Lutz.E(1981)在其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外生比较优势模式的实用性,他们认为传统贸易理论作为一种简单思想,完全适用于服务贸易,亚当·斯密、李嘉图、赫克歇尔一俄林等的比较优势理论即可解释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动因,不必把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分开。

在实证方面,Sapir和Lutz(1981)收集了保险业的有关数据,结果证明了他们的主张。

美国学者Walter.I(1988)在其论文《金融服务的全球竞争力:市场结构、市场保护和贸易自由化》中通过银行业和证券业数据的分析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这种观点的早期代表人物还有B.Hidnl和A.Smith (1984)。

2、内生比较优势模式这一观点认为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后天专业化学习获得或通过投资创新与经验累积人为创造出来,可由技术创新、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投资、合理的制度等决定。

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出现对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以及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该理论的内容、实施条件和对其正、反两方面的评价的介绍,分析其在我国的适用性,最终给予政策建议。

标签:战略性贸易政策规模经济产业政策一、战略性贸易政策内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1.“利润转移论”。

“利润转移”理论是以内部规模经济为理论基础,政府通过对对外贸易进行干预可以剥夺外国厂商的出口利润,政府政策起着实现超额利润由外国向本国转移,或扶植本国企业争夺国际市场等“战略性”作用。

它主要包括出口补贴论、战略进口政策、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论。

2.外部经济理论。

由于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厂商不能独享投资带来的收益,且投资的风险很大,打击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而这些行业又往往具有战略性,其创造的知识、技术、产品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政府要选择适当的产业加以扶植,降低其投资的风险,吸引私人资本投入该行业,推动战略性产业的成长。

二、战略性贸易实施条件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必须满足两类条件:一类是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必不可少的。

另一类是约束或限制条件,这些条件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战略性贸易政策能否应用,但关系到政策能否正确制定并收到预期效果,因此又可称为政策实施的充分条件,可以概括为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

经济条件主要包括:产业存在相当高的进入壁垒;被扶持的与出口相关的国内产业应该比外国竞争产业更集中或同样集中;被扶持的产业的生产要素要丰富易得,至少要有限地使用瓶颈资源等。

政治条件主要包括:不存在其他国家的报复行为;政府掌握完备的信息,并能进行有效干预;完善、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等。

三、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评价战略性贸易政策一经问世就招来了各方的支持与批评,并且随着它在美、日、韩及欧共体等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成功的应用,更引起了广大学者的研究兴趣,也使我们能从正反两面对该理论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1.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批评(1)战略性贸易政策都是在有损他国利益的基础上来改变本国的福利,是一方受损另一方得益的一种政策,是全球福利分配的再调整,世界总福利水平不会增加,因而被指责为以邻为壑战略。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参考题目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参考题目

写作要求:1、写一篇4000字左右的论文,不能超过5000字,字数太多不会得高分;同时选题要求尽量要小,大方向的不会得高分,我提供的参考题目都只是大方向,具体题目需要大家确定。

2、内容上要求要有数据表格或图形分析,并且数据要求是最新数据,要注明数据来源,文字的分析要针对数据表格和图形,深度分析数据背后的经济现象,不能只列出表格或图形而没有相应的分析,也不能文字分析的内容与表格、图形的数据不一致。

3、标题格式为:一级标题:一、二、三、四、等二级标题:(一)(二)(三)(四)等三级标题:1、2、3、4、等四级标题:(1)(2)(3)(4)等4、打印稿和手写稿都行,如是打印稿标题要求用粗体5、直接用别人文章以零分处理,几篇文章或新闻的拼凑都会不及格,写好写差只要是自已写都会及格。

6、交稿截止日期:第16周五前(即12月09日前)学习委员收好后转交,过期视为缺考。

8、留学生的题目写自已本国的情况,题目方向也跟中国学生的一样。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概论论文参考题目1、中国对外开放的现状分析2、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分析3、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分析4、中国加工贸易政策演变5、加工贸易产业转移6、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7、我国出口市场分析8、目前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主要困境9、目前国际贸易中主要贸易保护手段10、我国大宗商品进口分析11、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12、赶超型贸易战略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13、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14、入世承诺中反倾销条款对我国的影响15、入世承诺中特殊保障条款对我国的影响16、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原因分析17、我国遭遇国外反倾销的现状18、我国遭遇国外反补贴的现状19、我国遭遇国外特保措施的现状20、中国对进口产品反倾销的现状21、中国对进口产品反补贴的现状22、中国对进口产品实施保障措施的现状23、我国征收出口关税的商品范围24、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演变25、我国出口退税实施免抵退情况分析26、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状况27、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28、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状况29、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30、案例分析外商对中国企业并购的主要问题31、案例分析中国并购国外企业的主要问题32、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压力33、我国对人民币采取缓慢升值策略34、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分析35、人民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的风险36、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情况37、我国入世在国营贸易的承诺及实施情况38、我国进口关税配管理商品的实施情况39、我国对纺织品出口配额管理的前因后果分析40、WTO《进口许可程序协议》及我国实施情况41、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外商企业的影响42、中国目前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优惠政策43、我国入世对服务贸易承诺表的分析44、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45、我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分析46、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的变化47、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状况48、我国服务外包政策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用的对比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用的对比分析
劳 动 力 ,在 劳 动 密 集 型 产 业 方 向 占有 比较 优 势 。
优势 , 在高科技 产业具有竞争优势 , 而发展 中国家往往具 有廉价 润 转 移 措 施 的 实 行 过程 来 看 ,发 达 国 与 发 展 中 国家 也 有异 同 。
3 国 家 决 策 者 的 产 业 发展 方 向差 异 。 家 可 能 会从 国家 安全 、 的 人 才 ,建 全 的 系 统 ,及 时 有 效 的起 诉 与应 诉 ,而发 展 中 国家 往 . 国 主 权 、政 治 地 位 、民 众 福 利 等 各 方 面 来 考 虑 重 点 扶 持 的 产 业 ,而 往 难 以招 架 ,效 率 低 下 ,面 对 不 正 当竞 争 的 起 诉 难 以 批 驳 ,即使 胜 诉 也 往 往 会 因为 时 间 跨 度 太 大 已 经 使 本 国企 业 受 到 严 重损 失 。 不 是 单 纯 考 虑 国家 要素 禀 赋 的 丰 富 或 者 稀 缺 。
本文首先介绍战略性 贸易政策 的产生背景 与理论基础 , 而后会分 别从利润转移和外部经济两方面分析其在发达 国家 与
发展 中国家 的适用性。
关键词 :战略性 贸易政策 ;发达 国家 ;发展 中国家 ;适用性


战略性贸易政策产生背景 与理论基础
2 发 展 中国 家在 技 术 的获 得 上 相对 弱 势 。 日美 半 导体 市 场争 . 在 雄的 过程 中 可 以看到 , 日本甚 至可 以借 自身 力量 强制 要 求技 术分 享 ,
从近 几 年 数 据 也 可 看 出 , 中 国也 正 在 积 极 捍 卫 自 己的 权 力 。
规 模 经 济 实 行 的可 能 性 会 受 到 不 同程 度 的 局 限 , 法 公 平 享 受 到 中 国 家 也 正 在 积 极 使 用 。根 据 W TO官 方 网 站 数 据 显 示 ,印度 近 无 交 易 产 生 的福 利 。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包括 以下两部分 : () 转 移 。 润 转 移 理 论 主 张 政 府 通 过 关 税 和 配 额 等 进 口 1利润 利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适用性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适用性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适用性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新贸易理论的重要成果,它主张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前提下,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对国际贸易的适当干预而达到提高本国福利的结果。

从理论的约束条件和实施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性分析并对我国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标签:战略性贸易政策;适用性;贸易政策选择1 战略性贸易政策基本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James A.Brander 、Barbara J.Spencer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政府积极运用补贴或出品鼓励等措施对那些被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外部经济或大量“租”(某种要素所得到的高于该要素用于其它用途所获得的收益)的产业予以扶持,扩大本国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把超额利润从外国厂商转移给本国厂商,以增加本国经济福利和加强在有外国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

战略性贸易理论比之传统的贸易理论更客观的探讨了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竞争下的国际贸易,并为一国政府适度的干预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使一国在培养高新技术行业,在世界市场了瓜分垄断利润,增大国家福利和竞争力成为可能,并在美国和日本成功的运用过,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战略性贸易政策适用条件分析一个理论政策能否适用就应该从一个理论政策的成立的条件入手,因而对战略性贸易的政策的适用性分析就应该从其理论条件和实施条件入手。

其中理论条件是指理论成立所必要的条件,少了它们该理论就不成立。

而实施条件是指战略性贸易理论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约束条件,如果不符合的话,该理论的实施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2.1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条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条件主要是从市场结构和行业的性质入手的,理论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1)不完全竞争。

战略性贸易政策中要求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行业应该处于一个不完全竞争的状态,无论是利润转移理论还是进口保护出口促进理论都是设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

战略性贸易政策评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评析

和 巴巴拉 ・ 本塞 (a aaS ecr等人于 2 世纪 8 年代提 出的。 斯 B r r pn e) b 0 0
所 谓 战 略 性 贸 易政 策 .是 指一 国政 府 在 不 完全 竞 争 和 规 模 经 济条 件 下 .可 以凭 借 关 税 ,出 I补 贴 和进 I保 护 等 政 策手 段 .对本 国 : 1 : 1
维普资讯
国 田 文 瓶 I 期 9 [ 1
i - 全 _/ : 国贸易-i娄ll  ̄ i il朝 : i ' Ii  ̄ l
: 熊 露 触 , h HiZ 觚  ̄ #/ [ Ci - L c ,

国 际 经 断 兰 贸 仝
不变资本需要和长期的 、大量的市场准入障碍 。同时 .是否是战
或 者称 之 为 狭 义 战略 性 贸 易 政 策理 论 。该理 论 认 为只 要 存在 不 完 略 部 门还 要进 行 各 项 预 测 .因而 鉴 别 战 略部 门是 非 常 困难 的 .经
全 竞争 的市场结构和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报酬递增 , 企业就 过理论界的分析 .符合必要条件的三个部 门是商业航空部 门、半
・唐立 杰 河南 经贸职业学院 厦门大学
[ 摘 要 ]战 略 性 贸 易政 策理 论从 一提 出就 是 为政 策制 定服 务的 . 为政 府对 经 济 进 行 干 预提 供 了新 的 思路 , 它一 经 产
生便 招 致 众 多批 评 ,然 而 无论 在 理 论 上 还 是 在 实践 上 都 有 其 积 极 意 义和 贡 献 。 衣文 对 西 方 战略 性 贸 易政 策的理 论 基础 , 内
国 际竞 争 力 .从 而谋 取 规 模 经 济 和 外 部经 济 之 类 的 额外 收 益 .并 证 明了政府干预 的合理性 .一经产生便招来众多批评 。

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业选择

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业选择

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业选择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发达国家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施的主要国际贸易政策之一,而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关键和难点在于战略性产业和目标的选择。

本文在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和国际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产业选择的标准。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产业选择目前,我国在进一步开放市场,不断推行贸易自由化,但这不等于完全的自由贸易。

在经济实力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绝对的自由贸易是不可能存在的。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在走向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为促进产业发展,可以运用世贸组织的例外情形,在既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又维护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对某些行业给予适当保护与支持,特别是对战略性产业来说,这种保护与支持显得更加重要。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概述(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提出及其内涵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交易国之间的差异,以及劳动生产率、生产技术的差异(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或是要素禀赋的差异(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并由此决定贸易格局。

这对于解释南北贸易较为有效。

然而,当今世界贸易的将近一半是在要素禀赋比较相似的工业化国家之间进行的,而且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占整个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超过2/3,传统贸易理论对此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

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以克鲁格曼、赫尔普曼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创立了所谓的“新贸易理论”。

在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格罗斯曼、斯本瑟、布兰德、狄克西特等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以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为研究工具,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国政府可以借助研发补贴、生产补贴、出口补贴、进口征税、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增长,增强其国际竞争能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可抢占国际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转移其垄断利润,即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汽车产业的适用性探究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汽车产业的适用性探究

图2 - 1 L n C P方程 中各变量 的检验结果
S a mp l e ( a d j u s t e d ) : 1 9 9 2 2 0 1 0 I n  ̄ u d e d o b s e r v a t i o n s : 1 9 a f t e r a d j u s t me n s t
— — ■ — — Ij 匕 方 经圈 昌 I 2 I
这说 明汽车业 存在明显 的规模报酬 递增 。 ( 二) 汽车消 费市场潜 力 巨大
S a m p l e ( a d j u s t e d ) : 1 9 9 2 2 0 1 0 I n du d e d o b s e r v a t i o n s : 1 9 a t f e r a d j u s t me n t s
对 于全球金 融危机 的侵 袭以及人 民币汇率变 动和 中小 企业 融 资难 等 问题 , 政府 应该 给 予更 多 的政 策 支持 , 鼓励 中小 企业进行 对外 贸易 方式转变 。当中小企业研 发新产 品 需要 资金 时 ,政 府应 作 出合 理 的融资政 策 和宏观 政策 , 调 动 中小企业 自主研 发 的积极 性 。当金融危 机到来 时政府为 保护 中小 企 业 的利益 , 应 出 台相应 措 施 , 在 法 律 和政 策上
生产技术的了解 , 提高品牌竞争力 , 对 国际市场的需求有 更真实的认识 。
3 . 力 Ⅱ 强 引进 人才提 高管理 层决策 能力 。中小企业 首先 要 从 高等 院校 招聘 高 素 质的专 业 人 才 ,认 真 加强 员 工培 训, 对 于能力 强 的员 工要 加 以重 用 , 满 足 员工 自我发 展 和 自我 实现 的需 求 。管理层也 应选用工作 能力 和创 新能力优 秀的外 贸 专业 人 才担 任 ,这样 可 以提 高管 理 层 的决 策 能 力, 让优 秀 的外贸专 业人 才在 开拓 国际市 场时缩 短开 拓 时 间。在开 拓 国外市场 的 同时也要 注重 开发 国 内市场 , 为 中 小企 业未来 的扩大发展 奠定基础 。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性及在中国相关产业的应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性及在中国相关产业的应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性及在中国相关产业的应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以调整国内贸易结构,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国际贸易结构的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性及在中国相关产业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性。

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有效地改善国家的贸易结构,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例如,中国政府在汽车、航空、船舶、电子信息等行业实施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以改善国家的贸易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是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相关产业的应用。

中国政府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了不同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以改善国内贸易结构,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例如,中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实施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以提高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力,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政府还在航空、电子信息、机器人等行业实施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以提高行业的竞争力,促进行业的发展。

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对策思考

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对策思考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具体主张 加国际竞争的能力 否则进 口国极易落入保 护落后的陷阱 。 3 以进 口保 护作 为出口促进的手段利润转移效应 . 1以出 口 . 补贴 为本国寡头厂 商夺取市场 布兰德和斯宾塞于 18 年建立了一套新的国际竞争模型 。 5 9 假 这种观点认 为 一个受保 护的国内市场 为具有规模 经济特 设本国和外 国均向第三国出 口飞机 这种 商品不在生产 国消费 每 征的本国厂商提供 了一种相对于外国厂商的规模优势 , 使其能够 个 国家只有一个出口企业 , 由于每个企业面对给定的需 求曲线 , 他 增加在国内市场和没有保护的外国市场 的份额 从而把利润从外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分析
1必要性分析
者位于后者之下 , 私人边际收益 曲 与私人边际成本 曲线交点所决 线
定 的出 口量是绝佳的。 因此 鼓励 出口可以使私人边际收益 曲线上
移 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加入WT O以后 国已经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 我 这就要求我 国必须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 强化规则意识“积极调 整现行的经 , 济运行机制和体制框架 以适应 国际规范 的要 求。然而 , 我国也应
尽管 WT 是一个 “ O 一视 同仁 的市场化竞技场 但这个 意识到国内企业介入的可能性并用低价策略阻止这种介入。进 口 主义浪潮 , 因此 我国在融入多边 国征收进 E税 l 国外企业将根据其 “ 目标价格”( 即可 以阻止进入 竞技场仍要受少数发达国家的操纵 和主宰。
既要遵从 国际规范 顺应趋势 , 更要争取 主动 , 的价格 ) 决定 自己承担的关税部分 。 如果其承担了全部 关税 则国 贸易体系的过程 中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 争得自己应 有的利益 。从本质上讲 内不会发生扭 曲, 税收收入 即该企业转移给进 口国的利润; 如果其 只承担 了部分关税 , 国内存在扭 曲 则 国内消费者剩余及出 口企业 全球化的竞争已不是企业与企业之 间的竞争 而是国家与国家之 间 我国政府必须调整 自己的地位与角色 , 利润同时减 少; 如果其不承担任何关税 则税收收入全部来源于国 的竞争 。要赢得这种竞争 保护 本国产业 ,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 内消费者。 但是当税收提高到一定程度 , 出口企业不得不承担而 又 更有效率地发挥 ” 没有能力承担时 这种产品在 国内市场的售价将超过“ 目标价格“ , 国内企业的进入将是不可避免的事。 按照传统 的关税理论 只有大 2有利条件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易政 策 实施 的重 要 工 具 ,通 过 公 共 采 购 可
以限制或排 除外 国企业 的竞争 ,从而为处 于起步期 的产业提供初始需求空间。 但是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有一定 的条件 限制 。 首先 , 受到WT O规则的约束 。
以扶 持 或协调 。在开 放 的国 际市场 环境 下 ,采用有的 国际贸易政策也可 以极 大
就应该实行 自由贸易。随着国际贸易 自由 化 的不断发展 ,通过关税等对进 口产品实 施限制促进本国产业发展 的做法难 以持续 , 发达 国家开始采用战略贸易政策。
战 略 性 贸 易 政 策 的 工 具
传 统 贸 易 工 具 。 进 口关 税 、配 额 和 出
口补 贴等均 是传统形式 的贸 易保 护工具 。 经过 多轮关 贸总协定和WT O谈判 , 目前关 税 降低得非 常多,配额也基本取消 ,出口 补 贴进 行了严格 的限制 ,但作 为出口补贴 的主要形式 的现金补贴 、 口退税、买/ 出 卖 方信 贷优惠 、出 口信贷担保制等仍然在大 量使用 , 都可 以直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国发 起 的 贸 易救 济 能 对 国 内企 业 产 生 一 定
的保护作用 , 并且在贸易救济应诉期 间, 国
内产 业 会 获 得 宝 贵 的调 整 时 间 。
辅助性措施 。包括产业政策和政府采
购等 。 产业政策能够理 顺产 业间的关 系, 协
调 国家产业结构升级 ;避免产业 内部过度 竞争和 垄断的出现 促进行业机 构重组 , 形 成合理 的集 中度 ;实现关联效应 、外部效 应显著 的产业 的集聚和集 中;推动国家科 技 水平 的动 态进步 ,有效地协调公共技术 和 商业技术 的开发。政府采购是战略性贸
地 促 进 新 兴 产 业 的 成 长 。 从 幼 稚 产 业保 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实用性的评论
在西方理论界,近二、三十年来,随着新贸易理论兴起,作为该理论在政策领域的拓展,布兰德和斯潘塞等人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

所谓的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基础上的新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从狭义而言,即为“利润转移理论”,其基本思想是由于寡占存在着超额垄断利润或租金,一国政府可以通过贸易干预来影响本国企业及其国外竞争对手的行动,以改变竞争格局,从而达到从国外寡头企业向本国转移利润,提高本国福利的目的。

狭义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三个观点:战略出口政策、战略进口政策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政策。

广义的战略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起来,除了上述“利润转移”的论点,还包括“外部经济”理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模型对现实做了极大的简化,从而突出了问题的核心,但正因为如此,其结论的得出依赖于一些严格的假定前提,一旦这些假定发生变化,其实施
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政府应该采用的最佳政策工具就会发生变化。

因此,战略性贸易政策提出后,一些学者提出了种种批评意见,主要可分为经济与政治经济两方面。

在经济批评方面主要有以下观点:1、战略性贸易政策模型对一些特定的前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和敏感性(如,对假设竞争行为、厂商数目、时间选择的敏感性),因而缺乏一般性结论的政策含义。

在实际政策制定中,对企业成本、竞争行为、市场结构等信息缺乏准确的了解就不能制定适当的政策。

2、战略性贸易政策给本国带来的福利提高并不是很大,对某些支持甚至可能对本国福利产生不利的影响。

3、至今在战略性贸易政策领域,还没有明确的标准来确定该扶持哪一类部门或产业,大多是凭经验来确定的。

此外,还有人从扭曲理论的框架出发,指出战略性贸易政策未必是纠正某一扭曲的最佳“对症”政策。

在“政治经济学”上的局限主要可以概括为:1、国家之间同时采用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干预会导致“囚徙困境”局面的出现。

2、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在出口补贴的筹集、选择特定行业等方面都可能给本国国内带来不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3、政府通过贸易政策支持本国企业竞争会引起“道德风险”问题,造成国
内企业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甚至引发“直接非生产性寻租”活动,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4、政府的政策干预可能不适当,其行为可能缺乏应有的效率,其政策决策会受到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响,这些都可能导致本国福利恶化。

尽管对战略性贸易理论存在诸多批评或质疑,但不可否认,这一观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积极的意义和贡献。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前提假定是: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

理论创立者们已明确提出这些前提条件。

我们还应认识到,该理论由西方学者在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提出,对他们来说经济体制是不言而喻的,但对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就不同了。

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已经建立起来并处于良好的运行之中,这是判别该政策能否应用的一个极为关键的条件。

由于这一条件对西方国家是不言自明的,西方学者并没有明确提出,因此可以把它称为战略性贸易政策应用的隐含条件。

1、转型经济体制是我国目前适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前提条件
首先,我国目前尚缺乏推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微观基础。

一般说来,企业及企业家的创新活动(组织、制度创新;产品、技术创新)是规模经济产业和垄断利
润产业的源泉。

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主体、市场机制及市场体系等因素发育不全,创新机制尚未有效建立,最为缺乏的资源就是企业及企业家的创新能力。

其次,人为分割封锁的国内市场有碍规模经济的实现。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保护进口促进出口,需要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国内市场有效规模大,足以实现所需要的规模经济。

然而,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有序的国内大市场,这严重阻碍着许多行业及企业实现其必要的经济规模。

再次,国内市场运行传导机制及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政企职责不分,有碍政府政策工具作用的发挥。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目前我国也有一些不完全竞争性行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然而这些行业和企业中的垄断特征并非主要源于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他们多是计划体制和转型体制中的行政因素所致。

因此,这些企业通常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制度与能力,不能胜任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微观主体角色。

2、行业市场结构是我国目前适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另一前提条件
行业的市场结构不仅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前提假定之一,而且直接影响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
效性。

按照产业组织经济学SCP理论,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其中市场结构是逻辑起点。

如果我们从战略性产业的市场绩效来考察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那么根据SCP理论,我们有如下启示:第一,战略性贸易政策有赖于一定的市场结构;第二,政府政策不能割断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相互关系;第三,提高战略性贸易政策有效性的关键是提高市场结构的效率,包括企业创新效率、企业规模效率和专业分工效率。

比照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对行业市场结构的要求,我们很容易发现目前我国与规模经济相联系的行业的市场结构多数是低效率、不合理的。

这可以从决定市场结构的三个主要因素上加以分析。

第一,行业集中度与企业规模方面。

目前,我国的战略性保护候选行业(如汽车、造船、钢铁、计算机、家用电器等行业)的集中度大多偏低,表现为企业分散、规模小,达不到最小有效规模。

第二,产品差别化方面。

产品差别化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因素。

而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产品单一化,工业设计落后。

80年代初又大量盲目重复引进,生产大多停留在模仿阶段上,而自身的消化吸收、创新能力不足,以致产品雷同化。

第三,行业进入、退出壁垒方面。


国许多行业,一方面进入壁垒往往因为企业规模小、产品差别程度小和投资软约束而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沉没成本较大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大量低效率企业无法退出而且产权重组困难,导致行业内过度竞争。

转贴于论文联盟http:// 12下一页欢迎浏览更多论文联盟首页→ 经济论文→ 经济学→ 国际经济文章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