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表格式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让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体积分数。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空气的组成。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分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空气资源的保护: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环保生活。

4. 课堂练习:巩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和性质作用的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空气保护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提出改进措施等。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2. 让学生掌握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防治空气污染的行动。

七、教学重点:1. 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2. 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八、教学难点:1. 空气污染途径的理解。

2. 防治空气污染措施的实施。

九、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后果。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空气污染的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防治空气污染的行动。

十、教学内容:1. 空气污染的途径: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生活燃烧等。

2. 空气污染的危害:分析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3. 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介绍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如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推广清洁能源等。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整体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整体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整体教学设计
一、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并了解其体积分数。
2.掌握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其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基本规律。
3.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认识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性,了解一些防治措施。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的相关知识。例如,在讲解空气组成时,提出问题:“为什么空气能让我们呼吸?”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探究空气中的氧气成分。
2.设计丰富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例如,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
3.创设生活情境,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如在讲解空气污染时,可以引入雾霾、汽车尾气等生活案例,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并探讨防治措施。
2.在讲解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氧气助燃、二氧化碳灭火等现象,并引导学生总结出相应的化学反应规律。
3.对于空气污染部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当地空气质量状况,分析污染原因,提出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针对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设置专门的实验课程,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实验能力。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对待作业,按照要求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请进行自查,确保书写工整、表述清晰。
3.互相学习、交流,对作业中的疑问进行讨论,共同提高。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空气质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保护我们周围的空气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特别是氧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作用和影响。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一.空气1.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①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1/5。

②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体积分数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2. 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是纯净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如空气、海水是混合物。

【注意】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3)常考的纯净物与混合物①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干冰、蒸馏水、五氧化二磷等具体的物质・・・・・・②混合物: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石、石灰水、所有的溶液・・・・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成分氧气主要性质主要用途化学性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潜水、医疗急救、炼钢、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气焊以及登山和宇宙航行等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利用惰性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氮气稀有气体 4.保护空气(1)空气中的有害物质①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②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精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课题 1课题课型新授空气编写集体商讨时间月日使用改正时间月日1.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 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可贵的自然资源,认识知识与氧气、氮气和罕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技术2.认识混淆物与纯净物的看法,会划分常有的混淆物与纯净物3.认识空气污染的主要原由、危害及防治方法,认识绿色化学的含义。

教课目的过程与1.经过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研究,进一步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

2.经过对空气污染的检查研究,使学生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方法简单的防治方法感情态度1.经过人类认识空气的历史简介,培育学生严肃仔细、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和学习态度与价值观2.经过空气的污染和防治,养成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感情教课要点认识空气的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正确划分混淆物与纯净物教课难点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仪器广口瓶;水槽;药匙;焚烧匙;玻璃管;烧杯;止水夹;酒精灯教课用品药品红磷;水;其余火柴、课件、教案等环节教课识题问题 1:请大家猜个谜语:“巧妙奇情妙真巧妙,看不见来摸不到,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生命离不了。

”打一种我景们身旁的物质。

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导问题2:请大家做个深呼吸。

你对空气已经知道多少?你还想认识哪些入问题?知识点 1:空气是由什么构成的问题1空气是空的吗?你怎样证明?问题 2 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空气成分的?⑴拉瓦锡利用定量的方法,经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整体积的1/5 的结论;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师提出问题 1 让学生竞猜,衬托氛围,创造优秀的教课氛围。

重申空气占有必定的空间。

教师提出问题 2,播放一段身旁漂亮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清溪、绿树、阳光,引出人类活动离不开空气的看法。

板书籍节课题指引学生能举出一些实例,设计出一些实验,证明空气是的确存在的。

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认识空气成分的发现历史,培育学生严肃仔细、谨小慎微、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和学习态度。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2.实验探究,培养技能: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气体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多元教学,突破难点:针对空气成分及其作用这一难点,采用图表、动画、实物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比例及作用。
4.合作学习,提升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空气成分及其体积比例的理解与记忆,特别是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气体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如使用气体收集装置、进行气体分析等。
3.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生活中的空气污染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空气污染案例,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c.分析生活中的一个空气污染案例,提出解决措施,并谈谈你的认识。
2.作业要求:
a.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要求字迹清楚,叙述准确。
b.实验作业需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定。
c.分析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3.作业提交与评价:
a.教师在收到作业后,应及时批改,给予评价,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点与不足。
5.案例分析,学以致用:选取典型的空气污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课后拓展,巩固知识:布置实践性作业,如调查身边的空气污染源,了解防治措施等,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7.教学评价,关注成长: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章:空气的组成1.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

掌握氧气和氮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2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3 教学难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和应用。

1.4 教学准备:PPT课件:空气的组成。

教学视频:空气的组成实验。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组成知识。

1.5.2 讲解:使用PPT课件介绍空气的组成,包括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成分。

讲解氧气和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1.5.3 实验:观看教学视频中的空气组成实验,如氧气和氮气的燃烧实验。

1.5.4 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计算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空气组成及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6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题,复习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章:大气压强2.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

2.2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难点:气压计的使用方法。

2.4 教学准备:PPT课件:大气压强及气压计。

教学视频:气压计的使用方法。

气压计实物。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压强知识。

2.5.2 讲解:使用PPT课件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展示气压计实物,讲解其使用方法。

让学生分组进行气压计的使用实验,观察气压的变化。

2.5.4 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计算不同海拔高度下的气压值。

2.5.5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大气压强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6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题,复习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空气质量3.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

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

3.2 教学重点: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

3.3 教学难点: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课题 1 空气(第一课时)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淆物的观点,能划分一些常有的混淆物和纯净物。

过程与方法:1、经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剖析空气的构成2、经过对常有物质的比较,认识混淆物和纯净物的观点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感情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认识空气的构成,各成分的用途难点:怎样指导学生察看实验现象,指引学生剖析实验现象的方法三、教课准备: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相关器械四、教课过程一、课前复习(师问、生答 4 分钟)二、导入新课(问题式导课 3 分钟)[ 引入 ]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你知道空气是由什么构成的吗?学生活动 : 依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说出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三、新课教课(研究实验25 分钟)叙述:空气的构成[ 指引 ] 阅读课本认识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演示]实验 2-11、如图 2-3 连结好装置2、向集气瓶内装入少许水,并作上记号,为何?学生阅读知道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及结论认识仪器议论操作原由,察看实验现象,议论口答1、瓶内放水是为了汲取生成的白烟,同时降温。

3、向焚烧匙中加入许多量的红磷,为何?(焚烧匙中放许多红磷是为了使瓶内氧气充足耗费掉)4、点燃红磷,立刻伸入瓶中,并塞紧。

教师提示察看红磷焚烧现象,冷却后,翻开弹簧夹,察看水面状况红磷焚烧,黄色火焰,大批白烟熄灭后,集气瓶内水面上涨,大概占集气瓶节余体积的 1/5[ 发问 ] 假如实验后集气瓶内水面上涨,小于占集气瓶节余体积的1/5 ,为何?[概括]1、装置不严实2、红磷量少,不可以充足耗尽瓶内的氧气3、空气没有冷却[ 解说 ] 空气的成分板书氮气 78%氧气 21%罕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0.03%其余气体和杂质0.03%教师依据空气引出物质的分类混淆物:多种物质纯净物:一种物质举例说明空气、可乐、泥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判断物质的分类四、知识稳固(课本 P331、 35 分钟)五、讲堂小结(2分钟)1、空气的构成2、物质的分类六、部署作业(1分钟)板书设计课题 1 空气一、空气的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罕有气其余气体和杂碳体质78%21%0.03%0.94%0.03%二、物质的分类纯净物:由一种物质构成混淆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构成第二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课题 1 空气(第二课时)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知道物理性质的观点,认识氧气,氮气、罕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初步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可贵的自然资源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察看图示,剖析议论,知道空气的重要性,养成环保意识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空气是一种可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感情。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章:空气的组成1.1 学习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各种气体的含量。

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1.2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含量。

1.3 教学难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1.5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

讲解空气的组成,介绍各种气体的含量。

学生进行讨论,总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进行实验,观察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气体的性质2.1 学习目标:了解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掌握气体的溶解性和反应性。

2.2 教学重点: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3 教学难点:气体的溶解性和反应性的实验观察。

2.4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2.5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气体的性质。

讲解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气体的溶解性和反应性。

进行讨论,总结气体的性质。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章:空气的污染与防治3.1 学习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掌握空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3.2 教学重点: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3.3 教学难点:空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3.5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讲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空气污染的现象。

进行讨论,探讨空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第四章:空气的利用4.1 学习目标:了解空气的利用和应用。

掌握空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2 教学重点:空气的利用和应用。

4.3 教学难点:空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4.5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空气的利用。

讲解空气的利用和应用。

人教版化学九年《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南天门中学陈振东成分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请同学们完成卷上的练习。

请一名同学说出答案,测评其他同学,对易错题集中讲解。

2、空气的污染:一般说来,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

被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态平衡,请同学们看篇子上一段小资料。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至8日,英国伦敦全境几乎为燃煤产生的烟雾毒气所覆盖,致使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余人。

其主要原因是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上而造成的。

①⑦⑧⑨看完这段小资料,你有哪些感想呢?②请同学们找出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有哪些?③哪些物质可以导致大气污染?例(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O2N2CO2稀气其它体积分数注意:空气成分指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例(3)、按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积分数)。

①、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原因是;②、检查整个装置的后,将c处的止水夹夹紧;③、点燃红磷后,迅速插入左边的广口瓶中并把瓶塞塞紧。

原因是;④、观察红磷燃烧时最明显的现象是_ ;⑤、待燃烧停止,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将c处的止水夹打开。

观察到的现象是;(注意)本实验成败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几点:⑴装置气密性要好⑵燃烧不能有气体生成或生成的气体不易溶于水⑶可燃物要稍过量⑷操作要迅速⑸反应后气体要冷却启思诱想,讲练结合通过形象直观的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于生活的实际结合起来。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4: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

重点:空气的成份、物理性质难点: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教学过程: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演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白色,有浓厚的白烟,因为生成固体小颗粒)。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4P + 5O2 点燃2P2O5(2)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提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溶解性:气态不溶于水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c.分享拓展性学习成果,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共பைடு நூலகம்提高。
4.观察性作业:
a.观察日常生活中与空气相关的现象,如风、云、雾等,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b.拍摄观察到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
c.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观察成果,共同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5.反思性作业:
a.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空气质量报告,引发学生对空气污染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空气成分:组织学生进行空气成分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掌握空气的组成。
3.空气污染与防治:介绍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气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
c.作业评价: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7.教学反思,持续改进: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播放关于空气污染的短片,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引发他们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
4.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空气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空气成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教学设计
三、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
二、合作交流、得出结论
(过渡)洁净的空气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非常重要。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的污染日益严重。
【展示】有关空气被污染的图片、照片、资料等
组织学生讨论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的来源及应采取的措施。
阅读课本上相关内容,完成讨论题
【小结】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三、总结交流巩固提高
【小结】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并指出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蒸馏水B.海水C.可口可乐D.清洁的空气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二氧化碳B.液态氧C.冰水混合物D汽水
【讨论】P29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堂练习
1.空气中氮气:占空气体积的%;属于纯净物,用途有:作气等。氧气:占空气体积的%;属于物。稀有气体:占空气体积的%。二氧化碳:占;它是物,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2.污染物:烟尘和(通常指CO、、)
3.防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草等
总备课数
11
主备人
备课组其他成员
集体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章:空气的组成1.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

掌握氧气和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及其性质。

探究空气中其他成分的存在及作用。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氧气和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空气的组成。

通过实验现象来讲解氧气和氮气的性质。

1.4 教学内容空气的组成成分: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

氧气和氮气的体积分数: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

氧气和氮气的性质及用途:氧气的助燃性和支持呼吸,氮气的稳定性和防腐作用。

1.5 教学活动设计引入新课:通过讨论空气的用途,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组成。

探究空气的组成:分组实验,测量氧气和氮气的体积分数。

讲解氧气和氮气的性质及用途:结合实验现象,讲解氧气的助燃性和支持呼吸,氮气的稳定性和防腐作用。

第二章:气体的溶解性2.1 教学目标了解气体的溶解性及影响因素。

掌握气体溶解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探究气体溶解性的应用。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气体的溶解性及影响因素。

气体溶解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气体溶解性。

通过实验现象来讲解气体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2.4 教学内容气体的溶解性及影响因素:温度、压强、气体本身的性质。

气体溶解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溶液中达到平衡时的溶解量。

气体溶解性的应用:溶解度与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

2.5 教学活动设计引入新课:通过讨论气体的溶解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气体溶解性。

讲解气体的溶解性及影响因素:结合实例,讲解温度、压强、气体本身的性质对气体溶解性的影响。

探究气体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分组实验,测量气体溶解度。

第三章:气体的扩散现象3.1 教学目标了解气体的扩散现象及其本质。

掌握气体扩散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探究气体扩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气体的扩散现象及其本质。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使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2. 教学难点:空气中稀有气体的含量和作用,二氧化碳的含量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验等途径,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和作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空气。

(2)提问:你们对空气有什么了解?空气中有哪些成分?2. 讲授新课(1)介绍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2)讲解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a. 氮气: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b. 氧气:无色无味,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c. 稀有气体:无色无味,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d. 二氧化碳:无色无味,不能支持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空气中的各成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4. 实验探究(1)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收集一瓶空气,观察其性质。

(2)学生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

5. 巩固知识(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抢答:空气中的哪种成分最多?哪种成分最少?(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请学生课后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材料,下次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九、课后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对空气成分及其性质和作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十、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安排为一课时,共计45分钟。

六、教学内容:空气污染及其危害1.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和主要污染物。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2.掌握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分3.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4.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5.知道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装置、步骤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把知识窜成窜的重要性,养成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性质和制取。

难点:氧气实验室制取的方法【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自主探究】一. 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按体积比):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2.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二.空气保护: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 、、 )和烟尘(粉尘和灰尘)。

(2)危害: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②影响作物的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④导致三大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等。

(3)防治措施:①;②;③;④。

三.纯净物混合物4. 纯净物是由__________ 组成的,如。

5. 混合物是由____________混合而成的,如。

四.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在高温或点燃时能与磷、硫、铁、、等物质反应,并放出热量五.氧气的制备:1.工业制氧气——_______________(原理:氮气和氧气的_____不同属于____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写出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章:空气的组成1.1 学习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氧气、氮气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1.2 教学内容: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氮气的性质和用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1.3 教学活动:引入空气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介绍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各种气体的性质讨论氧气的用途,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讨论氮气的用途,如保护气、制化肥等介绍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1.4 作业: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题、选择题等第二章:气体的体积和压强2.1 学习目标:了解气体的体积和压强的概念,掌握气体体积和压强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气体的体积和压强的定义气体体积和压强的关系气体的摩尔体积和摩尔压强2.3 教学活动:引入气体体积和压强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这些概念解释气体体积和压强的关系,如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等讨论气体的摩尔体积和摩尔压强的概念2.4 作业: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如计算题、实验题等第三章:气体的溶解度3.1 学习目标:了解气体的溶解度概念,掌握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气体的溶解度的定义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3.3 教学活动:引入气体溶解度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这个概念解释气体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亨利定律等解释气体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如亨利定律等3.4 作业: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题、选择题等第四章:空气质量4.1 学习目标: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掌握空气质量的评估方法。

4.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空气质量的评估方法,如API指数等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4.3 教学活动:引入空气质量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解释空气质量的评估方法,如API指数等讨论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讨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如减少排放、加强监管等4.4 作业: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题、选择题等第五章:气体的制备和收集5.1 学习目标:了解气体的制备和收集方法,掌握实验室制备和收集气体的技巧。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中各成分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空气质量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体积分数。

2. 实验探究空气中各成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片、澄清石灰水、红磷、铁架台等。

2. 课件和教学素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空气的组成:介绍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让学生理解空气的多样性。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

4. 讨论空气质量:让学生谈论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总结提升:强调空气质量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七、课后作业:1. 复习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2.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

3. 思考题:讨论如何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

八、教学反思: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空气组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及实验报告的质量。

3. 学生对环保意识的树立及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

十、章节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2. 第二课时:实验探究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

3. 第三课时:讨论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及环保措施。

4. 第四课时:总结提升,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1. 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2. 实验探究空气污染物的性质。

2.1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2.1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二、单元目标(一)课标要求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氧气的主要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 核心素养要求1.通过探究空气中气体的成分、含量,掌握氧气的性质、实验室制法,使学生理解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且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2.通过分组互助、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和反思提高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假设和实验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实验设计,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有趣的、有用的化学。

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空气的组成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1.本单元分为三个课题,课题1介绍了空气成分、用途、污染及防治,并借助空气的组成引出物质分类知识中的纯净物、混合物。

2.本课题内容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学习主题“2.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中的“物质的多样性”“常见的物质”。

课标要求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氧气的主要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单元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角度系统地学习、研究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及其实验室制法;学习最基本的化学概念。

其三个课题的学习内容:空气、氧气、制取氧气,包含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物质的性质、实验探究等知识。

由宏观用途到微观反应,由反应原理到实际操作,难度和要求逐渐提高和具体化,是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化学世界的三个台阶。

本课题是初步认识身边的常见物质,学生感性认知丰富,知识相对比较简单。

能直接观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可获取经验的途径多,不会形成太大的分化。

在充分了解实验所使用的试剂、装置及原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从而理解整个实验的意图,并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实验要想得出正确结论,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

学情分析学生对空气、氧气已有了常识性的了解,认识了一些常见仪器,学习了试剂的取用、加热,仪器连接、洗涤等实验基本操作,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思维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5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X K b1 .C om(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4)在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体积,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且生成物是固体,导致集气瓶内的氧气2P2O5)【板书设计】课题1 空 气 (第一课时)一、 空气的组成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使集气瓶内外产生压力差,烧杯内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烧杯内水的体积约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装置(3)现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松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1/5(4)反应: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化学式)(5)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讨论:点燃(1) 燃烧匙内放过量红磷的目的是什么?(使瓶内的氧气全部参加反应)(2) 为什么实验开始前要关闭弹簧夹?如未关闭,可能的后果是什么?(防止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后逸出,使测定结果偏大。

)(3) 为什么要等集气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因为燃烧放热,瓶内温度较高气体气压较大,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4)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结果可能是什么?(燃烧结束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的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5) 若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上述实验可以知道N2的什么性质?(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6)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有;红磷在氧气含量过低的实验条件下不能继续燃烧。

)(7) 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①装置漏气;②红磷量不足;③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2、空气的组成(1)空气是混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有固定的熔、沸点)(2)含量比较稳定(自净作用)三.保护空气:1.污染源二氧化硫—金属冶炼厂、化工厂、含硫燃料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煤的燃烧二氧化氮—汽车尾气2.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1)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2)提高汽油、柴油的质量二氧化硫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新课标第一网health effects of sulfur dioxide pollution二氧化硫(SO2)是一种常见的和危害较大的大气污染物。

在五种主要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碳氢化物、飘尘、氮氧化物)中,它的含量约占15%。

二氧化硫形成对人类健康有害的硫酸雾有两种过程:一是二氧化硫遇水蒸汽可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进而被氧化成硫酸雾;一是二氧化硫在阳光或空气中氧化物的作用和催化下,可氧化成吸湿性强的三氧化硫而形成硫酸雾。

此外,飘尘中所含的铁、锰、镁等金属成分,也可催化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

若大气干燥清洁,二氧化硫可停留1~2个星期。

若大气潮湿或含有其他污染物,则只需1小时就可能氧化成三氧化硫并以硫酸雾的形式沉降到地面。

污染来源主要有下列三个来源:①含硫燃料(如煤和石油)的燃烧;②含硫矿石(特别是含硫较多的有色金属矿石)的冶炼;③化工、炼油和硫酸厂等的生产过程。

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全世界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约为1.5亿吨。

二氧化硫在大气对流层中的平均浓度约为0.2ppb;在城市上空的年平均浓度则高达0.1~0.15ppm。

危害和机理①二氧化硫的刺激作用。

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当通过鼻腔、气管、支气管时,多被管腔内膜水分吸收阻留,变为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

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内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

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

当二氧化硫的浓度达到10~15ppm时,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和粘膜分泌功能均受到抑制。

浓度达20ppm时,刺激作用明显增强,引起咳嗽,眼睛难受,即使习惯于低浓度二氧化硫的人也会感到不适。

浓度达25ppm时,喉头的纤毛运动有65~70%受到障碍。

若每天8小时连续吸入浓度为100ppm,则支气管和肺都将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使肺组织受损。

如果浓度达到400ppm则可使人呼吸困难。

②二氧化硫和飘尘的联合毒作用。

二氧化硫和飘尘一起进入人体,飘尘气溶胶微粒能把二氧化硫带到肺的深部,使毒性增加3~4倍。

此外,飘尘中含有三氧化二铁等金属成分,可以催化二氧化硫氧化成为硫酸雾,吸附在飘尘微粒的表面,被带入呼吸道深部。

硫酸雾的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约强10倍。

二氧化硫和飘尘等污染物一起侵入细支气管和肺泡后,一部分随血液输至全身各个器官,造成危害;另一部分则沉积在肺泡内或粘附在肺泡壁上。

这些微粒的长期作用会促使肺泡壁纤维增生,如果范围扩大,还会形成肺纤维性变。

同时,这些微粒又能刺激和腐蚀肺泡壁,使纤维断裂,形成肺气肿。

③二氧化硫的促癌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10毫克/米3的二氧化硫可以增强致癌物苯并(a)芘的致癌作用。

在二氧化硫和苯并(a)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致癌因子的发病率。

浓度为28.6毫克/米3的二氧化硫的长期单独作用,只能引起组织内发生一些肿瘤前期的改变,而262毫克/米3的大剂量二氧化硫和苯并(a)芘的联合作用,在短期内即可诱发肺部扁平细胞癌。

④二氧化硫对健康的其他有害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维生素B1和维生素C能形成结合性维生素C,使之不易被氧化,以满足身体的需要。

二氧化硫进入人体,便会与血中的维生素B1结合,使体内维生素C的平衡失调,从而影响新陈代谢。

二氧化硫还能抑制和破坏或激活某些酶的活性,使糖和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从而影响机体生长和发育。

防治措施①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实行功能分区,将排放二氧化硫的工厂配置在当地暖季风向频率最小的上风侧。

②改造锅炉,改进燃烧方法,以消烟除尘。

③发展区域集中供暖,适当增加烟囱高度,安装净化、除尘设备,以减轻或消除污染。

④改革生产工艺,开展综合利用,将金属冶炼厂排放的二氧化硫适当回收。

⑤加强环境污染管理,制订环境卫生标准和排放标准等。

根据中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为0.5 毫克/米3;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0.15毫克/米3。

课题2 氧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建立起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合理顺序,学习沿着知识的内在脉络进行学习的初步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蜡烛在氧气里的燃烧中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

认识硫、磷、碳、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美;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2)对学生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辨证规律教育。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重、难、疑点1.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2.难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3.疑点:氧化反应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包括氧气的“气”’为什么不提剧烈反应的“剧烈”两字。

4.解决办法(1)教师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忆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2)通过对比五个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归纳典型的氧化反应,并解释氧化反应定义中不写“气”字的原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点。

(3)采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来突破难点。

板书 :课题2 氧气一、存在占空气体积的21% 二、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P.S.: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 ;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 ;) 2.标准状况下,密度1.429g/L ,比空气(1.293 g/L )略大、 3.水溶性:不易溶于水 30mLO 2/1LH 2O (室温) 4.三态变化O 气体液体淡蓝色雪花状淡蓝色℃三、化学性质结论:(1)氧气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反应;(2)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时,助燃的是氧气;氮气对氧气性质的了解存在干扰(3)研究物质的性质,必须得到对应的纯净物(4)氧气含量越多,物质燃烧的越剧烈四、应用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应用五、化学反应1.化合反应(1)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2)通式:A+B+……→C(3)特点:多变一(4)实例: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包括游离态和化合态的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六、氧气的检验: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w W w .x K b 1 .c o M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分解反应,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重点、难点】1.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的示范。

2.催化剂的概念是教学难点。

(非重点知识)【教学过程】【引入】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氧气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

有时,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很高,我们经常需要较纯的氧气。

那么,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呢?本节课中,我们将简单介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板书】第三节氧气的制法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比液态氧的沸点低,所以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