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3节 物体的浮与沉》word教案 (3)
沪科板八年级物理全册《9.3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二、自主学习探究,重视过程体验。
在物体的上浮与下沉实验探究方面,注重了让学生用小瓶根据题目,自主探究盖上盖子的空小瓶浸没于水中、装满水并盖上盖子的小瓶浸没于水中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及合力的知识分析归纳物体的浮沉条件。
密度计的特点:上面刻度小,下面刻度大,上面疏下面密。
师: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物体的浮沉条件,这样我们就能解释很多生活现象,并且,在古代聪明智慧的劳动人民对物体的浮沉就有了深刻的认识。比如,在宋代,人们就发明了用加工过的莲子种子粗侧液体的密度的大小。当莲子在液体中下沉时,表明液体的密度比较小。当莲子漂在液面上时,表明液体密度较大。当然,现在我们有了个更先进的测液体密度的工具.借助多媒体介绍密度计的结构、原理、特点
三、小组合作共建,重视合作交流。
在如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注重了让学生分工合作,有的小组探究下沉条件,有的小组探究上浮条件,从不同的现象得出不同
整体感受
本节课以实验为主线,通过探究性实验,学生间的讨论、设计、动手及合作的观察、分析得出
引导学生观察浮沉子有趣的浮沉现象,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究浮沉条件的动力,分组利用身边的小瓶、水槽等器材,创新设计实验,精确地进行实验,科学地分析实验数据,大胆地进行总结与应用。体现了物理来自生活,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格物致理。最后再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熟悉盐水选种、潜水艇以及孔明灯的原理,体会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并激发爱国主义的激情和勤奋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
生:热气球中的空气被加热后,温度升高、密度降低。灯内和热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其处部气体的密度小到一定程度时,重力小于浮力,热气球便会上升。)
沪科版物理八年第九章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浮力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
合作共建小结:用吸进或排出水的方法来改变潜水艇自身的重力从
而实现浮沉的。
问题2:热气球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小结:当用喷嘴加热气袋中的空气时,热气球内气体的温
度升高,密度降低。
当热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其
外部气体的密度小到一定程度时,热气球便上升。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知识和方法)
沉。
教师提出问题,利用动画演示:
潜水艇的下沉和上浮。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并介绍热气
球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当堂达标“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F浮>G时,物体将_______;
当F浮<G时,物体将_________;
当F浮=G时,物体将____________。
2、一只实心球恰好能悬浮于酒精中(酒精的密度是0。
8g/cm3),把此球浸没于水中,则 ( )
A、一定下沉
B、一定上浮
C、悬浮
D、都有可能
3、将一只漂浮在水面上的咸鸭蛋从水中捞出投入到盐水
中,在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咸鸭蛋受到的浮力哪一个更
大 ( )
A、水中的大
B、盐水中的大
C、一样大
D、不能确定
4、为什么生汤圆在水中是沉的,熟汤圆在水中是浮的?
教师出示当堂达标题,学生独立
完成,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我
批改。
教师搜集学生做题信息,
查漏补缺。
拓
展提升
一艘货轮从长江开往东海,货轮受到的浮力如何变化?
货轮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
教师提问学生
思考回答。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3《物体的浮与沉》同步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3《物体的浮与沉》同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
本节主要介绍物体的浮沉条件,包括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 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漂浮或悬浮;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下沉。
4. 物体的浮沉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
2. 能够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
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液体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船只的浮沉,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通过PPT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实验结果。
4. 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5. 浮力在实际中的应用:介绍浮力在船舶、救生圈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的《物体的浮与沉》、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木块放入水中;(2)铁块放入水中;(3)塑料泡沫放入水中。
答案:木块漂浮,因为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铁块下沉,因为铁块受到的浮力小于铁块的重力;塑料泡沫悬浮,因为塑料泡沫受到的浮力等于塑料泡沫的重力。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教案】
分析:F浮=G计ρ液= F浮∕ɡV排= F浮∕ɡV浸
浸入液体中越深,排开的液体越多,液体的密度越小。
2.盐水选种:
师:在农业上要提高产量,选好饱满、结实的良种是非常重要的。观看视频“盐水选种”
3.轮船:
工作原理:将钢铁做制成空心的轮船,可以排开更多的水,漂浮在水面上。
4.潜水艇:
课件展示潜水艇的上浮、下潜。
师:潜水艇如何实现上浮、下潜的?请同学们利用浮沉条件来分析。
学生归纳总结:
潜水艇的原理:依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下潜的。
5.“孔明灯”和热气球:
利用浮力升空的,在气囊中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知能应用
同ppt四道例题
诊断评价
同学案上的练习
板书设计
9.3物体的浮与沉
1.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潜水艇、气球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
3.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自主学习
1.下列物理知识的应用事例中,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同一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时,密度计所受的浮力不同
B.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所受的重力来实现其浮沉的
C.气球上升是因为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序号
实验方法
观察小瓶的运动情况
小瓶的受力情况
1
把盖上盖子的空小瓶浸没入水中,再松手
2
把装满水并盖上盖子的小瓶,浸没于水中,再松手
⑴按照表中的要求完成实验,并填写观察的结果。
⑵你有何种方法使小瓶既不上浮,也不下沉,即静止在水中。这种现象称为悬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种情况中小瓶向什么方向运动?它受哪两个力的作用?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如何?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九章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教案设计
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应用收集资料和问题讨论的方法认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相关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浮力在科技方面的实例,体会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分析;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工作原理。
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分析及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玻璃杯、小木块、小铁块、乒乓球、牙膏皮、有盖子的小瓶、密度计、盐水、潜水艇的模型。
学生准备:学案、大玻璃杯、小木块、小铁块、乒乓球、牙膏皮、有盖子的小瓶、密度计、盐水。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把实心的松木球和铁球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球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铁球下沉至水底。
飞艇在空中自由地上升、下降;人躺在死海中悠闲地看书,那么,物体的浮与沉取决于什么条件呢?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来研究一下。
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1.物体的浮沉条件(1)实验器材:盛水容器、玻璃瓶、针管(2)实验步骤:①在小瓶里装适量的水,并把小瓶放入盛水容器,让小瓶正好悬浮;②用针管再向小瓶里加满水,并把小瓶放入盛水容器,观察小瓶的浮沉情况;③用针管把水从小瓶里抽出,并把小瓶放入盛水容器,观察小瓶的浮沉情况。
(3)视频(4)填入表格实验序号实验方法观察小球运动情况小球受力情况分析1 在小瓶里装适量的水悬浮重力、浮力2把装满水并盖上盖子的小瓶浸没于水中,再松手下沉→沉底重力、浮力3把盖上盖子的空小瓶浸没于水中,再松手上浮→漂浮重力、浮力(5)实验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主要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大小。
①当F浮>G时,合力向上,物体上浮,直至F浮=G,漂浮。
②当F浮<G时,合力向下,物体下沉,直至沉底。
当F浮<G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物体在液体中向下运动称为下沉。
八年级 沪科版 9.3物体的浮与沉 教案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研究的主题是物体浮沉的条件及其应用。
本节教材是建立在第一节浮力和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2)了解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和盐水选种等的工作原理;(3)应用浮沉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2)通过师生互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浮沉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和盐水选种等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2)通过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通过新闻时事和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和盐水选种的工作原理原理【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和有效的设问引导,让学生亲历物理知识的构建过程;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综合应用实验演示、讲授、谈话和讨论等多种方以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为主线,师生对话交流的教学过程;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尝试自己观察思考、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概括,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受到科学思维方法训练以及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量筒、烧杯、水、乒乓球、细线、鸡蛋、盐、塑料瓶、剪刀、小药瓶、密度计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观看视频:“中国海军096核潜艇的研发”,引出问题:潜水艇是如何实现上浮与下沉的?进行新课:一、物体的浮沉条件【演示实验】观察将乒乓球和鸡蛋浸没在水中松手后的运动状态。
【提问】请分别分析乒乓球和鸡蛋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受到那几个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以及大小关系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分类比较。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9.3-物体的浮与沉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9.3物体的浮与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第九章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1.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
当物体所受浮力大于等于其重力时,物体将浮于液体表面;当物体所受浮力小于其重力时,物体将沉入液体底部。
2. 物体的浮沉因素:物体的浮沉还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将浮于液体表面;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将沉入液体底部。
3. 物体的浮沉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浮沉现象的问题。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如浮标、石块、容器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船舶、救生圈等浮力应用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课堂讲解: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因素,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的浮沉规律。
3.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浮沉条件进行分析。
4. 例题讲解:讲解与浮沉相关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浮力应用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9.3 物体的浮与沉1. 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重力:浮于液体表面浮力<重力:沉入液体底部2. 物体的浮沉因素:物体密度<液体密度:浮于液体表面物体密度>液体密度:沉入液体底部3. 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船舶、救生圈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一块石块在水中沉入底部,若将石块磨成同样体积的小石块,小石块会在水中浮起来吗?为什么?2. 作业答案: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其体积较大,所受浮力等于其重力,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轮船浮于液体表面。
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3节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
教案: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3节物体的浮与沉》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3节《物体的浮与沉》。
2. 详细内容:(1)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2)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判断;(3)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及其解释;(4)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2. 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2.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实验装置、物体浮沉现象展示模型;2.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计算器、浮力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生活中浮力现象,如船只、游泳等;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阐述其含义;3.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4. 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5. 知识应用: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阿基米德原理:F浮 = G排= ρ水V排g;2. 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F浮 > G;悬浮:F浮 = G;下沉:F浮 < G。
七、作业设计1. 请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下列浮力现象:(1)为什么船只能够浮在水面上?(2)为什么乒乓球会浮在水面?2. 判断下列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1)铁块放入水中会怎样?(2)木块放入水中会怎样?答案:1. (1)船只能够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其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只的重力,符合阿基米德原理;(2)乒乓球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其受到的浮力等于乒乓球的重力,符合阿基米德原理。
2. (1)铁块放入水中会下沉;(2)木块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上。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第3节 物体的浮与沉 导教学设计2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物体的浮与沉导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体的浮与沉是由物体的密度与介质的密度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物体的密度与介质的密度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与沉情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揭示物体的浮与沉与物体的密度、介质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与观察,发现物体的浮与沉与密度的关系,并理解密度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材料(不同物体、容器、水)、黑板、粉笔或白板、白板笔。
2.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否发现过一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而另一些物体则会沉到水底?”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吗?”3.完成导入,引出本节课主题:物体的浮与沉。
步骤二:探究物体的浮与沉规律1.向学生解释:“物体的浮与沉是由物体的密度与介质的密度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材料:不同物体、容器、水。
3.分组进行实验,选取不同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引导学生分析:“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而有的物体会沉到水底?”5.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浮与沉与物体的密度和介质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6.让学生总结:什么样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什么样的物体会沉到水底?步骤三:讲解密度的概念1.通过黑板或白板,向学生展示公式:密度 = 物体的质量 / 物体的体积。
2.向学生解释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它表示单位体积内的物质质量。
”3.引导学生思考:“密度与物体的浮与沉之间有什么关系?”4.解释:“密度大的物体会沉在密度小的介质中,密度小的物体会浮在密度大的介质中。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1.向学生提问:“如果我有一个木块和一个铁块,它们的体积相同,你认为哪个物体在水中会浮?为什么?”2.让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
9.3物体的浮与沉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9.3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目标1、观察物体上浮、下沉的现象,寻求使物体上浮与下沉的方法。
2、探究、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核心素养1、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浮力解决问题的实例,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物理”,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物体浮沉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实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团队合作精袖。
教学过程一、导入木头漂浮在水面上潜水艇在大海里既能下沉又能上浮热带鱼悬浮在水中石块沉入水底做一做:看一下下面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是浮上来还是会沉下去?物体:塑料吸管、墨水瓶、大铁块、小铁块、乒乓球、鸡蛋、空塑料筒。
浮上来:塑料吸管、墨水瓶、空塑料筒、乒乓球沉下去:大铁块、小铁块、鸡蛋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可以浮起来,有的物体却会沉下去呢?二、温故知新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的深度无关。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F浮=G排=m排g=ρ液gV排演示实验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观察现象。
交流讨论上述实验中,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前)各受到什么力?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为什么?根据前面学习的运动和力的关系,当物体受到的力为非平衡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要发生改变。
那么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即:F浮< G物,物体下沉,最终沉底。
木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木,所以木块上浮。
当木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减小到与重力 G木相等时,即F浮=G木,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
2017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教案9.3物体的浮与沉
2017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教案9.3物体的浮与沉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知道浮力和重力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浮力和重力的概念,以及它们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掌握物体浮沉的原理。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泡沫板、塑料杯、水、彩笔、积木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塑料杯、一张泡沫板、一块积木。
四、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浮沉的小故事,如《小鱼儿浮沉记》,引发幼儿对浮沉现象的兴趣。
2. 讲解:向幼儿讲解浮力和重力的概念,通过示例说明它们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3. 实验: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让幼儿分享实验心得,讨论浮力和重力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5. 游戏:组织一个浮沉接力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浮力和重力的概念,以及它们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2.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掌握物体浮沉的原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浮力和重力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在讲解时需要更加生动形象,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在家进行浮沉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浮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对物体浮沉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让幼儿在实践中快乐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3节 物体的浮与沉》word教案 (3)
9.3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汽球、轮船的工作原理;能应用沉浮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
2.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3. 通过探究了解控制浮沉的方法,并能用控制变量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进一步建立理性的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浮力在科技方面的实例,体会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2.通过阅读,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并激发爱国主义的激情和勤奋学习、科技强国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物体下沉、悬浮、漂浮的原理难点:结合物体的密度、液体密度理解浮沉条件及密度计、潜水艇、热汽球、轮船的工作原理教学准备烧杯水小空瓶密度计2支盐水农作物种子潜水艇模型酒精灯塑料袋火柴等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实验法、自学指导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都知道泡沫或木头被压入水中,放手后要上浮,铁块在水中要下沉,潜水艇或鱼儿在水中就更自由了,可以下沉,又可上浮,还可以停在水中任一深度处,那么,物体是怎样实现浮沉的?这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
进行新课一、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猜一猜:把一些物品,如橡皮泥、硬币、泡沫塑料、小玻璃瓶和自备的各种小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如何运动?通过动手探究得出结论:上浮的物体有:泡沫塑料、密封的小玻璃瓶、蜡块……下沉的物体有:实心橡皮泥、硬币、内装许多配重的小玻璃瓶……议一议: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怎样使漂浮的物体沉下去?做一做:带着问题继续进行探究。
想一想:对各组采取的措施,用交流的方法汇集起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归纳出所采用的方法的实质。
得出:物体的上浮或下沉是由重力和浮力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因此,使物体液体中上浮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减小重力。
如,减少玻璃瓶中的配重、或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将实心物体挖成空心;其二是增大物体受到的浮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物体的浮与沉
9.3 物体的浮与沉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根据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
2.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浮沉条件和密度大的物体实现漂浮的方法。
【教学难点】综合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探究浮沉条件。
课前准备小木块、小铁块、乒乓球、沙、装有水的水槽、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实验1:将小木块、乒乓球、小铁块浸没在水中,小木块、乒乓球上浮,小铁块下沉。
实验2:将牙膏皮放入水中下沉,将牙膏皮折成小盒子,漂浮在水面上。
同时多媒体展示图片,人在死海中悠闲地戏水、飞艇在空中自由地上升下降,如图所示。
为什么有的物体会上浮?为什么有的物体会下沉?物体的浮与沉取决于什么条件?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了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教学说明: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是直接的,他们很容易得到的答案可能是浮力大的上浮,浮力小的下沉。
此时老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在水中只受浮力吗?与重力有没有关系?”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有根据的猜测。
引出课题:物体的浮沉条件。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物体的浮沉条件1.漂浮、悬浮和下沉。
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指明这些现象可以描述为“漂浮”“下沉”“悬浮”,规范物理语言,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是什么?交流讨论: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这些力共同决定。
(1)F浮=G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2)F浮>G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3)F浮<G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思考问题:下沉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上浮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为什么?2.物体的浮沉条件。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9.3物体的浮与沉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9.3物体的浮与沉一、教学内容1. 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所受浮力大于自身重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时,物体悬浮;当物体所受浮力小于自身重力时,物体下沉。
2. 影响浮力的因素: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3. 阿基米德原理: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物体的沉浮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让学生了解影响浮力的因素,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浮力计,提问学生对浮力的理解。
2. 课堂讲解: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浮沉条件。
3.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释实验现象。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浮沉条件分析现象。
5. 知识拓展: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了解影响浮力的因素。
6. 课堂练习:给出浮力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浮力 > 重力悬浮:浮力 = 重力下沉:浮力 < 重力2.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 = 排开液体的重力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2N,放入水中后浮力为3N,求物体在水中的状态(上浮、悬浮或下沉)。
答案:物体在水中的状态为上浮。
2.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中排开的体积为0.2立方米,求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3节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
《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浮沉现象,能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浮沉状况。
2.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它解释浮沉现象。
教学重点上浮、下沉、漂浮、悬浮的分析与判断。
教学难点物体处在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的不同状态下,浮力、重力、密度的比较。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浮沉的条件自主阅读教材P177~178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体积不同的木块、纸屑、棉花等物品浸没在水中后,都上浮;而对应体积的铁块、石块、铜块等则下沉,由此可知物体的浮沉与物体的__密度和重力__有关,与物体的__体积__无关。
从力学角度来理解浮沉条件:当F浮<G物时,物体下沉;当F浮=G物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
从密度角度来理解浮沉条件:当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当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当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
2.如图所示,说说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会出现上浮(最终漂浮)、悬浮、下沉的?画出物体在下面几种状态下的受力示意图并进行分析。
规律小结:1.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漂浮是物体浮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2.漂浮和悬浮的不同点是物体漂浮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物体的体积,物体悬浮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
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教师选择两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方案一、二,小组同学互相点评。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解: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丙),物体上浮最终会漂浮(丁),此时排液体积变小,所受浮力变小,F浮=G物;当F浮=G物时,物体悬浮(乙);当F浮<G物时,物体下沉(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3 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汽球、轮船的工作原理;能应用沉浮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
2.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
3. 通过探究了解控制浮沉的方法,并能用控制变量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进
一步建立理性的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浮力在科技方面的实例,体会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2.通过阅读,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并激发爱国主义的激
情和勤奋学习、科技强国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物体下沉、悬浮、漂浮的原理
难点:结合物体的密度、液体密度理解浮沉条件及密度计、潜水艇、热汽球、轮船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烧杯水小空瓶密度计2支盐水农作物种子潜水艇模型酒精灯塑料袋火柴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实验法、自学指导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泡沫或木头被压入水中,放手后要上浮,铁块在水中要下沉,潜水艇或鱼儿在水中就更自由了,可以下沉,又可上浮,还可以停在水中任一深度处,那么,物体是怎样实现浮沉的?这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
进行新课
一、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猜一猜:把一些物品,如橡皮泥、硬币、泡沫塑料、小玻璃瓶和自备的各种小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如何运动?
通过动手探究得出结论:
上浮的物体有:泡沫塑料、密封的小玻璃瓶、蜡块……
下沉的物体有:实心橡皮泥、硬币、内装许多配重的小玻璃瓶……
议一议: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怎样使漂浮的物体沉下去?
做一做:带着问题继续进行探究。
想一想:对各组采取的措施,用交流的方法汇集起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归纳出所采用的方法的实质。
得出:物体的上浮或下沉是由重力和浮力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因此,使物体液体中上浮的方法有两种:
其一是减小重力。
如,减少玻璃瓶中的配重、或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将实心物体挖成空心;
其二是增大物体受到的浮力。
如,增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或增大液体的密度(向水中撒盐)。
所采用方法的实质是:改变了物体的重力或浮力。
二、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
首先根据活动一实验结论: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来提出问题。
物体上浮和下沉时,它受到的重力与浮力各有什么关系?
猜一猜: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猜想。
各种猜想都可。
做一做: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
设计实验方案:测出浮力和重力进行比较。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水、小瓶、配重物。
本活动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自主探究归纳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本活动中物体和重力是用弹簧测力计称出来的。
它是影响本实验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议一议
1.怎样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用弹簧秤测)
2.怎样利用提供的器材测量或计算物体上浮、下沉、漂浮时受到的浮力?
实验设计中可能学生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引导学生从实验设计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逐一得到结论,为实验步骤的设计创造必要的条件。
交流总结得出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称出小瓶的重力G。
(2)向量筒中装入一定数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3)把小瓶放入量筒中,观察小瓶所处的状态,并记下水面的位置V2。
(4)由公式F浮=ρ水g(V2-V1)计算小瓶所受的浮力,并将数据填入实验数据记录表相应的位置。
(5)改变小瓶中配重的数量,使小瓶处于下沉状态。
用测力计测出其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浮力大小用测V排算也可)并填入表格。
(6)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当物体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所受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所受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漂浮。
这就是物体浮沉的条件。
对上述结论作出评价后进一步思考1:除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体积使物体浮沉外,另外有什么方法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通过观察的鸡蛋在盐水中上浮的实验得出:还能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思考2: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若它的重力等于浮力、可能出现什么情况?
可能静止在液体中的任何位置,这种状态叫悬浮。
三、浮沉条件的应用
⑴密度计
密度计(图9-18)是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
它是一根上部标有刻度、形状特殊的玻璃管。
管下部的玻璃泡内封装如小铅丸或汞。
用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它所受的浮力总是等于它所受到的重力。
你能说说它的道理吗?
⑵盐水选种
在农业上要提高产量,选好饱满、结实的良种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农民创造了一种盐水浸泡来选种(图9-19)。
如把种子放如浓度适宜的盐水中,干瘪、虫蛀的种子就会上浮直至漂浮,而饱满的种子则下沉到容器底部,这是为什么呢?请你说说看。
⑶潜水艇
图9-20为潜水艇漂浮、下潜和上浮的原理示意图。
潜水艇的原理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浮沉的。
注意:(鱼是通过改变鱼鳔的体积实现浮沉的)
⑷热气球
我国在汉武帝(前156~前87)时,就利用质地极轻的材料做成薄壳灯笼。
当在其下面点燃烛火后,灯笼便会腾空而起。
这是历史上最早的热气球。
三国时代,诸葛亮曾放出一种“会飞”的灯笼,后人称其为“孔明灯”,如图9-21所示。
由于热气球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在气象探测,通信传播、运输、旅游、探险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大型的热气球主要是由气袋、钢索、吊篮、喷嘴、液化气储罐及各种仪表组成。
热气球的巨大气袋中充满了空气。
用喷嘴加入气袋中的空气,空气受热膨胀,热气球的浮力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热气球便上升。
如果熄灭火眼,气袋中的空气变冷,体积缩小,热气球浮力减小;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热气球便下降。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强调重要内容及注意事项,特别强调要从受力分析的角度让学生弄清分析密度计、潜水艇等的工作原理。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1、2、3。
2、完成《同步训练》中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9-3物体的浮与沉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取决于重力和浮力
上浮:F浮>G物ρ液 < ρ物
下沉:F浮<G物ρ液 >ρ物
悬浮: F浮=G物ρ液 =ρ物
漂浮: F浮=G物ρ液 >ρ物
二、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漂浮)
密度计所受的浮力总是等于它所受到的重力
2. 盐水选种
3. 潜水艇
潜水艇的原理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浮沉的。
4.热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