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歌小调有哪些种和特点
民歌小调的概念
民歌小调的概念民歌小调是指一种简单、朴素、自然的音乐形式,通常由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组成。
与其他音乐形式相比,民歌小调更偏向于平易近人,贴近生活,表达普遍民众的情感和思考。
民歌小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传承性:民歌小调通常通过口头传统方式流传下来,代代相传。
这种传承方式保留了古老的民间音乐风格和民族文化特色,使得民歌小调具有历史性和传统性。
2. 简单自然:民歌小调的旋律通常简单且易于记忆,让大多数人都能够轻松地演唱。
它们没有太过复杂的乐句和技术要求,这使得它们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传唱。
3. 平易近人:民歌小调的歌词主题多样,包括生活琐事、爱情、友谊、家庭等,以及对社会、自然、人生等问题的思考。
这些主题通常是平易近人的,能够让每个人产生共鸣。
4. 情感表达:民歌小调往往通过简单的音乐元素,如音高、音调起伏、节奏等,表达歌手和听众的情感。
这种情感的直接表达给人以真实感和纯粹感,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5. 形式多样:民歌小调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叙事曲、抒情曲、唱和曲等。
这些不同的形式能够满足不同的情感表达需求,使歌曲更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民歌小调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它不仅反映了民间的生活、社会、历史和文化,还能够唤起人们对于情感、人生、自然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在中国,民歌小调在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色。
比如,在西南地区,彝族、布依族等民族的歌曲通常采用悠扬、高亢的音调,旋律起伏较大,歌词生动活泼,通常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而在东北地区,通常采用悠扬的节奏和抒情的调子,歌词表达了丰收、友谊和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歌小调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一些音乐家将传统的民歌小调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了新的民歌小调作品,以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总之,民歌小调是一种以简洁、朴素的形式表达情感和思考的音乐形式。
第七讲小调
▪ 3、时 调:经常用于商业性卖唱的小调。
▪ ▪ 时调影响较大的有: ▪ 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茉莉花调) ▪ 银纽丝调、无锡景调、绣荷包调、对花调、
紫竹调
▪ 孟姜女调
▪ (又叫“春调”、“梳妆台”、“十杯 酒”、“尼姑思凡”)
▪ 特点:
▪ 流传广、影响大。用其填词的民歌很多, 内容丰富。
1、吟唱调 ▪ 儿歌、摇儿歌、叫卖调、吟诵调
▪ 特点: ▪ 旋律接近口语形态 ▪ 朗诵性 ▪ 结构简单 ▪ 曲例:《花蛤蟆》
▪ 2、谣 曲: ▪ 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嬉游歌
▪ 特点: ▪ 日常生活中经常哼唱,形式比吟唱调成熟,
节奏完整,节拍规整,表现手法丰富。 ▪ 曲例: ▪ 《揽工歌》、《绣荷包》、《数蛤蟆》。
▪ 必须掌握的《曲目》:
▪ 《解放区十唱》、《翻身五更》、《茉莉花》、 《无锡景》、《小看戏》(剪靛花)、《瞧情 郎》、《王大娘钉缸》、《花蛤蟆》、《凤阳花 鼓》、《紫竹调》、《孟姜女》、《绣荷包》、 《献花》、《斑鸠调》、《丢戒指》 (剪靛花)、 《石榴青》、《走西口》、《十大姐》、《小白 菜》、《尕老汉》、《丢丢铜仔》。
▪ (一)小调概念: ▪ 又称“小曲”、“俗曲”。
▪ 它是人民群众在娱乐、休息、集庆时演唱 的 民歌。
▪ 多流行于城镇里巷。
▪ (二)小调的艺术特色: ▪ 1、表达方法比较婉转曲折,音乐表现细致。 ▪ 2、旋法上多呈曲折形态,节奏规整均衡、
既变化又统一。
▪ 3、乐段形式变化多端,调式、衬词丰富。 独立性强,乐段终止感强。
▪ 起承转合的四句体结构。 ▪ 徵调式。
▪ 剪靛花调(剪剪花、靛开花)
▪ 特点: ▪ 具有欢快、喜悦的情绪。 ▪ 对中国戏曲、说唱音乐影响较大。
汉族民歌小调歌曲大全
汉族民歌小调歌曲大全介绍汉族民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数千年的历史和民族情感。
汉族民歌小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情感吸引着听众。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汉族民歌小调歌曲,以及它们的特点和背后的故事。
爱情小调1.《窗外的姑娘》•歌曲简介:这首歌曲以淡淡的忧伤表达了一段恋人分离后相思之情。
•特点:歌曲的旋律轻柔悠扬,伴奏简单而扣人心弦。
•背后故事:这首歌曲源自中国北方的民谣,一对恋人因战乱被迫分别,彼此相思却无法相见。
2.《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歌曲简介:这是一首描述少女心中想念远方恋人的歌曲。
•特点:歌曲的旋律明快欢快,朗朗上口。
•背后故事:这首歌曲出自中国南方农村,少女们常常在唱歌中表达对远方恋人的思念。
劳动小调1.《茉莉花》•歌曲简介:这首歌曲以茉莉花为象征,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特点:歌曲的旋律坚定有力,充满了自信和希望。
•背后故事:这首歌曲出自中国江南地区,茉莉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友爱和纯洁。
2.《春天的故事》•歌曲简介:这首歌曲通过描绘春耕农民的场景,表达了对黄土地的深厚情感。
•特点:歌曲的旋律欢快有活力,节奏明快。
•背后故事:这首歌曲源自中国黄土高原的农村,春耕是农民们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歌曲传达了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和付出。
爱国小调1.《我的祖国》•歌曲简介:这是一首表达对祖国的深深热爱的歌曲。
•特点:歌曲的旋律庄重肃穆,展现了庄严的气氛。
•背后故事:这首歌曲出自中国西南地区,歌颂了中国的壮丽山河和伟大历史。
2.《红旗颂》•歌曲简介:这首歌曲以红旗为象征,歌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特点:歌曲的旋律慷慨激昂,充满了豪情。
•背后故事:这首歌曲出自中国东北地区,红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歌曲以对党的忠诚和对新中国的热爱表达情感。
总结汉族民歌小调以其特有的旋律和情感深深打动人心。
爱情小调、劳动小调以及爱国小调,是汉族民歌小调中常见的几类。
它们以不同的主题和风格,赋予了华族民歌不同的深意。
汉族小调的简介
汉族小调的简介汉族小调的种类小调的数量多,流传面广,传唱中的情况较复杂,至今缺乏统一认同的分类法。
宋大能著《民间歌曲概论》中主要按内容将小调分为抒情歌、诙谐歌、儿歌和风俗歌四类。
江明惇著《汉族民歌概论》中主要按音乐特征将小调分为吟唱调(包括儿歌、摇儿歌、哭调、叫卖调、吟诗调)、谣曲、时调、舞歌四类。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根据小调的历史渊源、演唱场合及音乐性格将小调分为三类: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地方性小调、歌舞性小调。
1、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此类小调历史悠久,流传面广,经过较大程度的艺术加工,较为定型。
同一曲调的变体较多,有的为曲艺、戏曲和民族乐器吸收,演变成特定的曲牌。
(1)孟姜女调此类小调遍布中国城乡,擅长表现哀怨之情,其基本音乐形态是:徵调式,起承转合性的四句体单乐段,每句落音分别为商、徵、羽、徵。
常见的变体民歌有南方《月儿弯弯照九州》、《哭七七》、《梳妆台》等;北方有《十杯酒》、《摇篮曲》等;曲艺中有[四川清音]的《长城调》、[苏州评弹]中的《十二月花名》、[湖南丝弦]的《四平调》等。
江苏的《孟姜女》,曲调以级进与环绕进行为主,婉转柔美,具有典型的江南风格。
《月儿弯弯照九州》的歌词源于南宋建炎年间江南民歌《月子弯弯照几州》,歌词历经千百年,因其内涵的深刻为人民所认同;作为《孟姜女调》的变体后,更成为旧时代街头卖唱艺人的生活写照,凄婉的歌声催人泪下。
《摇篮曲》也是《孟姜女调》的变体,该曲流传在东北,本已带有东北音乐的刚健色彩,配上新词后,更成为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歌曲。
(2)鲜花调此类小调历史上见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编的《缀白裘》中记录的三段歌词(无谱),道光十七年贮香老人编的《小慧集》中附有萧卿老人用工尺谱记的曲调,自清至今流传面广,变体较多。
其曲调抒情柔美,基本音乐形态是徵调式。
它的曲体结构较特殊,前半部分为两个呼应性乐句,第一句是一对重复的短句,停在“徵”音上,第二句停在宫音,都是四小节;后半部分第三和第四句紧密接成一个尾部带拖腔的八小节,终止在“徵”音,与前半部分相呼应。
民歌小调的名词解释
民歌小调的名词解释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形式,小调则是民歌中的一种曲调模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解释民歌小调的概念、特点以及它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概念解释民歌小调指的是中国民歌中以小调曲式为基础的音乐形式。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演变和传承,已经成为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调的定义是一种以特定的音阶和旋律为基础的曲调。
它与大调相对,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小调的音域偏低,音色柔和且富有表现力,对于表达民间生活和情感体验具有独特的功效。
二、特点分析民歌小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韵律简约:民歌小调往往采用简约的旋律结构,使其易于记忆和传唱。
这种简约的韵律使小调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成为人们传颂的对象。
2. 情感真挚:民歌小调是人们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情感的表达。
它抒发了民间百姓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和命运的体验和思考。
3. 国家地区特色: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小调在音乐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比如,北方的民歌小调更为豪放激昂,南方的则更为柔和细腻。
这种地域特色使中国民歌小调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三、民歌小调在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民歌小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文化传承:民歌小调通过世代口头传承,帮助人们了解和感受古老的中国文化。
它是中国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2. 情感交流:民歌小调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沟通和共鸣。
无论是在喜庆的节日聚会上,还是在悲伤的送别场合,人们都能通过唱起民歌小调来诉说内心的情感和思念。
3. 艺术创作:民歌小调在中国音乐艺术的创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中都运用了民歌小调的元素,使得这些作品更具中国风格和独特的美感。
4. 文化交流:中国民歌小调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也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许多国际音乐节和演出中都可以听到中国民歌小调的音乐,使得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音乐文化产生兴趣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民歌小调
中国民歌——小调【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小调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特点。
【教学重点】中国民歌小调的特点:五声调式、同体变异、鱼咬尾、起承转合【教学难点】分析民歌小调的节奏、旋律。
一、组织教学二、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演唱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让学生说出歌曲名称及形式。
导出民歌(简介)欣赏民歌联唱《丢戒指》《包楞调》《迎春花》组织学生讨论以上歌曲分别属于哪个地区。
进行总结。
提问○1民歌常见体裁○2以上歌曲属于哪种体裁引出小调○1让学生简单谈下对小调的了解○2教师总结——小调被称为民歌中的经典)提问为什么小调这样受欢迎?<一>、欣赏陕北民歌《东方红》1. 提问歌曲名称及所属地区让学生浅谈对歌曲的了解2. 展示谱例○1让学生集体朗诵歌词(衬词)并表述自己对歌词的理解;○2谈曲调的来源(源于陕北米脂《探亲》),唱曲谱并对比不同(节奏)○3分析《东方红》旋律,引导学生从节奏和乐音上总结特点。
(节奏、五声调式)3.民歌的传承性(地方文化交流)。
(众多的民歌小调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广受大众喜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民歌小调。
)<二>、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1.让学生谈下对这首歌曲的了解。
对比欣赏河北南皮版《茉莉花》总结风格特点引出同体变异这一民歌特性(例如《孟姜女》《绣荷包》)。
2. 欣赏现代最流行的版本《茉莉花》(宋祖英演唱)。
○1谈下歌曲风格○2对比谱例总结形成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节奏的变化)○3图兰朵普契尼茉莉花○4张艺谋申奥申博宣传片背景音乐中国名片,“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3. 通过《茉莉花》这个例子发现小调民歌传播和发展的广泛性及其拥有的巨大的影响力。
小调民歌在传承的过程中,不仅从其他体裁中汲取营养,同时还渗透在其他艺术门类中。
<三> 欣赏舞蹈《梦里寻她千百度》1、提问舞蹈音乐中运用了什么音乐元素——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谈谈对《沂蒙山小调》的了解2、欣赏两个版本的《沂蒙山小调》谈谈风格上有什么不同?(4|4高亢嘹亮粗旷豪放乡土味浓:3|4轻快活泼热情洋溢)3、分析谱例引导学生发现旋律特点引出鱼咬尾创作手法和起承转合结构方式(民歌小调具有丰富的创作手法和专业特征)4、师总结:走进沂蒙山区,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沂蒙山的百姓人家已经唱了60年,她已经成为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这首小调开始的,沂蒙山民歌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民歌的体裁
民歌的体裁
民歌体裁有:号子(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小曲)。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
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高亢、节奏自由。
小调,中国汉族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
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汉族民间歌舞小曲。
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民歌的特点是什么
原初也是世界语境,民谣民歌的含义是一样的,区别就像衣服和衣裳。
国内的其他音乐圈子,习惯使用民谣原初意思的,民谣摇滚比较典型,这个是和世界语境统一的,例如凯尔特民谣,维京民谣,都是传统民歌的意思。
民族风式的,也是参考原初民谣进行改编创作,有版权。
民族风多是流行音乐的通俗唱法,也常被乐迷误会成传统民谣。
说起民族风,容易联想内蒙和西藏,其实最早的民族风是旧上海,《天涯歌女》那些吴地民族风。
歌曲的体裁是什么
演唱形式是歌曲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能完美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增强它的感染力。
歌曲的体裁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它主要有颂歌、进行曲、抒情歌曲、舞蹈歌曲、叙事歌曲、模拟体歌曲、讽刺歌曲、练声曲等类型。
小调定义特点和分类
小调定义特点和分类小调是中国民间音乐中的一种曲调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音乐表达方式之一。
它通过淡雅的旋律、优美的节奏和简洁的编曲,表达出人们的情感、思绪和体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小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其特点和分类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首先,小调的特点之一是情感真挚。
小调作为一种民歌曲调形式,其最初的涵义是指表达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因此,小调的旋律通常简洁明快,同时又带有一种深沉、哀怨的情感色彩,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从而使人们在聆听小调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一种真挚的情感抒发。
其次,小调的特点还包括节奏欢快活泼。
小调通常起源于中国农村地区,与农民劳动生活紧密相连。
因此,小调的节奏通常轻快明快,有一种欢快活泼的特点。
小调的旋律悠扬优美,往往引人起舞,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此外,小调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民族和乐器演奏方式进行分类。
根据地域来看,北方小调多以豪放激昂为特点,如陕西民歌中的《一剪梅》;南方小调则以柔美细腻为特点,如江苏民歌中的《茉莉花》。
根据民族来看,汉族小调有《赛马》、《梅花三弄》等;蒙古族小调有《草原颂》、《马头琴之夜》等。
根据乐器演奏方式来看,小调有以琵琶、二胡等弹拨乐器为主的弹拨小调,如《阳关三叠》、《小桃红》;也有以笛子、板胡等吹管乐器为主的吹管小调,如《世外桃源》、《牧歌》。
总之,小调作为中国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和分类。
它通过情感真挚、节奏欢快和不同地域、民族以及乐器方式的区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欣赏、表达情感的艺术平台。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小调的音乐传统,发扬小调的精神内涵,用小调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凝聚人们的情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
谈中国民歌劳动号子-山歌及小调
谈中国民歌劳动号子\山歌及小调[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常见的音乐表现方法和音调性格特征,分别阐述了劳动号子、山歌、地域性小调的艺术特征和价值。
[关键词]中国民歌;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音乐欣赏中。
民歌部分是主要的,也是很丰富的。
民歌是优美旋律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民歌,这些民歌以其不同的体裁样式、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了该国家各民族独特的历史、民俗、性格、气质。
同时,民歌也是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民歌,不仅是音乐素材的宝库,也是艺术欣赏的珍品。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托尔斯泰则从民歌中看到了民族的创造力量。
民歌是一种重要的音乐体裁,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中的集体创作,是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切的反映。
简单地说,民歌是人民“我唱我心”的东西,所以,情感直挚,朴实无华。
人民喜爱自己的创作,使之得以口耳相传,边传边改,最后变成了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就成了佚名之作。
民歌种类很多,根据其常见的音乐表现方法和音调性格特征通常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三类。
一、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不是为了在舞台上演唱,仅仅是为了配合劳动而歌唱的一种民间歌曲形式。
简而言之劳动号子就是劳动歌。
劳动号子历史悠久,是其他各类民歌音调的根源和基础,也是整个民族音乐的基础。
劳动号子节奏性强而规整,保持与劳动节奏统一。
劳动号子有独唱、齐唱、对唱和“一领众和”等形式。
其中以“一领众和”为最基本、最典型、使用最多。
号子中“领”与“和”常常是高低呼应。
领部曲调高昂有力,较灵活自由,带有号召性和鼓励性,唱词是号子唱词的主要陈述部分:“和部”音调沉着。
刚劲有力,音乐较固定规则,常是固定音型的重复,或是运用模拟手法重复领唱的音调,或是将领唱音调加以发展。
劳动号子有很多类型,如挑担号子、舂米号子、拉纤号子、行船号子等,都和它的劳动节奏紧密配合,真实反映了号子对生产劳动尤其是重体力劳动起的组织、指挥、鼓舞、调节精力的作用。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小河淌水》是一首经典的云南民歌,大约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这首歌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曾被多次改编,成为了一首耳熟能详、风靡全国的经典民歌。
在传唱中,《小河淌水》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演唱风格,下面介绍其主要特点。
一、小调婉转、曲调缠绵《小河淌水》的小调很婉转,曲调又很缠绵。
它既表达出大自然的宁静、恬淡和祥和,又抒发出人们对生活和亲情的感慨和祝福。
歌唱中,歌者嘹亮的嗓音唱出清澈的小河淌水,韵律流畅、感情真挚,让所有听众都为之沉醉于歌声之中。
二、清新自然、生动活泼《小河淌水》讴歌的是大自然中的恬静和祥和,歌曲中的描写深入浅出,简而言之,曲中所言即所见。
歌词中“水清鱼儿戏,山静鸟儿啼……”等既是一些景色的描写,又可以令我们感觉到生命的生动和自然的活泼,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和温暖。
三、情感真挚、自然流露《小河淌水》是一首自然流露的民谣,其演唱风格贴近亲民、朴实自然。
既没有华丽的修辞,也没有夸张的动作,表现出一种坦率、真挚的情感。
歌词中“向来爱水鱼,怎么忍心下钓钩……”等表达出人们深深的感情,再配合上激情昂扬的唱腔,便全方位地展现了《小河淌水》这首民歌独有的情感特点。
四、口头传承、跨越时空《小河淌水》是一首口耳相传的云南民歌,流传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它跨越了时空的限制,从云南流传到了全国各地,成为了一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经典民歌。
歌唱者从传统角度来抒发情感,唱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佩和深情厚爱。
综上所述,《小河淌水》是一首极具艺术价值的云南民歌。
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演唱风格,歌词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歌声悠扬婉转,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和温暖。
《小河淌水》将人们和大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首传承民族文化智慧和情感的经典之作。
民间小调大全
民间小调大全民间小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以其朴实、真挚的表达方式,深受人们喜爱。
民间小调的歌词多以民间故事、生活琐事为题材,旋律简单易记,常常在民间口口相传,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民间小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优美的音乐吧!1.《茉莉花》。
《茉莉花》是一首源自江苏苏北地区的民间小调,歌词描绘了茉莉花的美丽与芬芳,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眷恋之情。
这首歌曲旋律悠扬动听,歌词简单朴实,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深受人们喜爱。
2.《黄土高坡》。
《黄土高坡》是一首来自陕北地区的民间小调,歌词描绘了陕北黄土地的艰苦环境和人们的朴素生活。
这首歌曲以其深沉的旋律和真挚的歌词,表达了对家乡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坚守,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愁情怀。
3.《敖包相会》。
《敖包相会》是一首来自内蒙古草原的民间小调,歌词描绘了草原上敖包的壮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朴素生活。
这首歌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让人仿佛置身于广袤的草原之上。
4.《大路朝天》。
《大路朝天》是一首来自山西地区的民间小调,歌词描绘了山西人民的坚韧和乐观精神,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歌曲以其豪放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让人感受到了山西人民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梁祝》。
《梁祝》是一首经典的民间小调,歌词描绘了梁山泊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真爱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歌曲以其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一些经典的民间小调,这些歌曲以其朴实、真挚的表达方式,深受人们喜爱。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优美的音乐,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让这些民间小调在我们心中永远流传下去。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艺术特色
CulturalCorridor 文化长廊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1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艺术特色文/王云莉摘要:山东地区的民歌大多出自于我国的黄河流域,小调就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小调音乐既有豪迈质朴的一面,又有细腻悠长的一面,也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沂蒙山小调》不仅仅是一首传诵至今具有浓厚的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经典小调民歌,更是深深的蕴含了一个时代的主旋律,并且彰显了人文的特征。
关键词:小调;艺术特色;民歌1 小调的概述1.1 小调的基本含义"小调"这个历史上的新名词在我国古代民间的应用非常广泛,只不过有的一些地方人们又称它为"小曲", 它是在我国的民间作为一种流传比较广,结构严谨、内容短小、形式较为规整的一种民族歌曲演唱艺术。
1.2 小调的整体形成小调的重要性和整体音乐的形成始终都离不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并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小调的整体音乐形成大致情况可以再细分为两种,第一种大多都主要是在我们的家庭日常生活或者休闲时之间形成的;第二种是在民俗娱乐文化生活、民俗文化娱乐节目表演等各种民俗文化场合中自然形成的。
1.3 《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沂蒙山小调》的民歌创作过程以及背景、诞生和创作发展过程非常具有特殊性。
1940年的沂蒙地区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非常艰难的时刻,抗日战争刚刚爆发,常有对日寇的"扫荡",国民党内的反动派也没有完全停止对抗日革命根据地的骚扰。
并且充分利用了反动派的势力与我抗日的军民进行激烈对抗。
当时我军除了使用正常的军事武力,文艺的宣传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武器,这样给反动势力和军民造成了舆论压力,因此也为类似《沂蒙山小调》这样的反动派作品得以诞生和发展提供了一定历史的条件。
《沂蒙山小调》起初在当时特定的歌曲形式和条件下叫做《反对黄沙会》,然而此时并不是最终的定形, 后来随着发展又对歌曲进行了再次创作,注入抗日的内容蕴含更强的时代精神,中共建国时期以后,对歌曲的内容、旋律以及音乐排版等都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增加了歌颂和赞美当时沂蒙山的自然风光,形成了最终版的《沂蒙山小调》。
生活民歌——小调
小调的分类:
抒情歌 诙谐歌 儿 歌
风俗歌
无锡景
《无锡景》是一首歌咏无锡城 历史与自然风光的小调。 全歌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 曲调优美细腻,具有说唱叙事特点, 反映了无锡人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小调的总体风格:
结构:工整、对称。 节奏:归整,有较强的节奏感
内容:多写景、重抒情,主要表现广大劳动 人民的内心情感,和劳动本身关系不 大,有较大的叙事成分。
风格:音乐比较细腻,擅长描绘人物的内心 世界,受地域影响风格不尽相同。
蓝花花
歌曲主要表达了什么内容?
歌曲描述了蓝花花的悲惨身世和遭遇。
曲调怎么样?
它不受某个特定的社会阶层和具体劳动环境的制约它所反映的不仅包括农民而且还有城市小手工业者和其他劳动者商人市民乃至流浪行乞者等各种阶层的爱情婚姻离别相思风土人情娱乐游戏自然常识民间故事等几乎无所不包
江苏 东北 河北
小调又称“小曲” ,泛指流行于广大城乡的
一
种民间歌曲。它主要产生于日常生活 与风俗活动,故被称为“里巷之曲”,
歌曲中的内容与“号子、山歌”有什么不同?
号子与山歌的内容几乎都与体力劳的成分,但是总脱不了劳动的内容。而小调更多 的是表达内心的情感,重在抒情
歌曲的节奏和“山歌”相比有什么特点?
节奏归整、对称。
旋律有什么特点?
歌曲的旋律特点富于变化,起伏跌 宕,同音重复以制造出滑稽、风趣的效果。
课后思考
1、几类民歌中你喜 欢哪一种?为什么?
2、你认为三类民歌 体裁中,哪一种最 容易流传?为什么?
汉族民歌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汉族民歌的分类和基本特征汉族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一、劳动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二、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信天游、花儿、山曲、爬山调、神歌]三、小调:1.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孟姜女调、鲜花调、绣荷包调、剪靛花调)2. 地方性小调。
3. 歌舞性小调(花鼓调、灯调、花灯调、采茶调、秧歌调、跑旱船)汉族民歌的基本特征:一、劳动号子的特征1.音乐性格.表现方法:坚实有力、粗扩豪迈的.自然朴实的。
2.歌词:实词,领唱者。
虚词,帮腔。
3.节奏:固定的,周期反复。
4.歌唱形式:以一领众和为主,也有独唱、对唱、齐唱。
5.曲式结构:短小简朴,重复性。
二、山歌的特征山歌歌词:反映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即兴创作,歌词以七字句为主,较多使用衬词,山歌中最多使用语气衬词,语气衬词与自由延长音或拖腔的结合,形成山歌独有的特征。
山歌音乐:奔放、嘹亮。
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与拖腔。
自由延长音与曲首、曲尾的呼唤性衬词结合形成前腔或后腔,为山歌所独有的特征。
歌唱形式:独唱居多,另有对唱,数人接唱、齐唱、一领众和等。
曲式结构:大部分短小单纯、多样化。
密集性与抒情性相结合。
南方的山歌中四乐句单乐段较多。
三、小调的特点1,结构较为严谨、即兴性少。
转向定型化,艺术上较成熟。
2,旋律性强、曲调流畅而优美。
有着曲折、多样的旋法。
3,节奏、节拍多规整、均衡。
南方小调节奏较平稳、北方小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
歌词比较固定,4,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一领众和等。
常有乐器伴奏。
5,常见的曲式结构是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
小调
小调1、概况小调又叫“小曲”、“小令”等,常在人们生活的闲暇和风俗性的节日、集会时演唱。
演唱者不仅有一般的群众歌手,还有职业和半职业的艺人。
半职业艺人平时从事农业或手工业劳动,遇到风俗性集会或娱乐活动时,则从事商业性表演。
小调的流传和发展,反映着城市和乡村音乐文化的交互影响和密切联系。
其流传面广泛接触到城乡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并有广泛的社会阶层直接或间接参与创作和加工。
小调不受劳动的限制,且形式规整匀称,旋律性强,加上有艺术修养的艺人的加工和传唱,其音乐细致曲折,表现手法比号子和山歌更多样,曲调也更优美,是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形式。
另外,由于小调传唱面的复杂,也使小调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复杂性。
小调的唱词因艺人和唱本的传播而相对固定,并常用四季、五更、十二个月等形式联缀为多段分节歌。
小调所歌唱的题材十分广泛,从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到日常生活、风俗、爱情、游戏等,涉及生活的各个层面。
小调有独唱、对唱和齐唱等几种歌唱形式,以独唱最为常见。
演唱时常有丝竹伴奏。
2、小调的种类小调可以分为吟唱调、谣曲和时调三类:l)吟唱调——包括儿歌、摇儿歌(摇篮曲)、叫卖调和风俗仪式中的吟唱调等。
这是小调中实用性较强的种类,常在日常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中歌唱。
例如儿歌常在儿童游戏时歌唱,摇儿歌为成人哄孩子入睡时所唱,叫卖调是城镇商贩宣传商品、招览顾客的手段,风俗仪式中的吟唱调包括婚嫁歌、丧歌、祭祀歌等。
吟唱调的音乐以吟诵性为主,旋律接近自然语言形态,结构简单,完整性、独立性较差。
2)谣曲——艺术形式发展得比吟唱调成熟,篇幅不大,乐段结构完整,节拍比较规范。
谣曲包括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和嬉游歌等。
(1)诉苦歌。
最常见的题材为长工诉苦和妇女诉苦。
长工诉苦歌几乎在全国各汉族地区都有。
因为歌唱者为男性身份,所以曲调往往简洁、朴素。
在旧中国长期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地位最低下,因此,她们的诉苦歌在小调中就占有相当的数量和份量。
浅谈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及分类
浅谈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及分类2019-09-24【摘要】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化,有着不同民族、不同特⾊的民间⾳乐作品。
民歌就是民谣,它产⽣在民间、流传于民间。
民歌是⼈民群众集体创作的。
⼀般是⼝头创作,⼝头流传,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过集体的加⼯、提炼⽽成为完整的艺术作品。
本⽂通过劳动号⼦、⼭歌、⼩调的讲解,让读者了解民歌的分类以及各类的民歌的特点,了解我国璀璨的民族⾳乐⽂化。
【关键词】中国民歌⼭歌⼩调劳动号⼦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都各具风格和地⽅⾊彩。
民歌的⾳乐语⾔幽默简练,形象鲜明⽣动,表现⼿法丰富多彩,中华民族⽂化背景不同,东西南北各民族的风格各具⾊彩。
中国民歌也是我们华夏⼦孙的骄傲。
它以丰富璀璨的繁华硕果,深⼴久远的历史传统,独特⽽多样的⾊彩风貌,威严挺⽴在世界的东⽅。
中国民歌如同浩瀚的⼤海。
是世界⾳乐之林中的⼀棵古⽼⽽长青的参天⼤树。
⼀、⼭歌的艺术特点及种类1、艺术特点:由于⼭歌多在野外歌唱,环境空旷,不受劳动的限制,歌唱者可以⽆拘⽆束地抒发内⼼情绪,因此,⼭歌的特点⼀般是节奏⽐较⾃由,⾳调⽐较悠长,在演唱时,往往可以根据歌唱者当时的情感需要,时⽽延长、时⽽缩短它的节奏,曲调也有⾃由的变化。
花⼉(少年)是⾳域宽⼴,旋律起伏较⼤,常有跳进,⾳乐的进⾏常曲折⽽多层次。
⾳乐结构多为上下两句体,但须唱两遍⽅完成⼀段歌词。
2、种类:这⾥所说的⼭歌,是指劳动号⼦以外的各种⼭野歌曲。
⼭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亢、嘹亮、节奏⾃由、悠长,是劳动⼈民在劳动⽣活中⾃由抒发内⼼思想感情的⼀种抒情⼩曲,它直畅⽽集中地抒发感情,是为劳动⼈民所⼗分喜爱的⼀种极为普遍的民歌体裁。
汉族许多地区的⼭歌有⾃⼰的民间称谓,这就是⼈们常说的“歌种”。
⼭歌的⾳乐具有坦率、直露的表现⽅法和热情、奔放的⾳乐性格。
往往曲调的⼀开始就出现全曲的最⾼⾳,热情洋溢,任其⾃由倾泻,⽽不需要多层次的铺垫或感情的节制,因⽽易于感⼈。
小调的特点有哪些种类
小调的特点有哪些种类小调,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
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小调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小调的特点小调多数属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多侧面、较细致的陈述内容。
为适应多段词的需要,其曲调则概括、凝炼地表达某种情绪(或柔美、或哀怨、或欢快),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
小调的节奏规整,节奏型丰富多变,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其次为对唱和一领众和等。
城市小调多有丝弦乐器伴奏、引子和过门的运用,以及伴奏中乐器的加花装饰、托腔垫腔等,使小调音乐更为优美动人。
小调的歌词格式多样:除七字句外,也有长短句式,除二句,四句常见外,也常有非对偶的三句、五句等结构;加上衬词的丰富多变和格律化,使小调的曲式结构较之号子、山歌更为成熟且富于变化。
小调各地都有,有的.流传全国,有的流传在一定地区。
一般曲调比较流畅,结构比较规整。
唱词因由艺人传授和唱本传播而比较稳定,格式多样,富于变化,长短句的形式比较普遍,非对偶的三句、五句等结构以及多段词的反复也较为普遍。
并常用四季、五更、十二月、花名等形式联缀。
曲式结构以二句和四句的单段结构为多,仍因歌词格式多样而富于变化,并用衬字、衬句扩充音乐结构,加强感情表达。
多段结构也颇多,用于具有叙事成分的小调中,如江苏省《大九连环》。
也有原为单段结构,由于多段词反复时曲调的节奏和速度有了变化而成为长大结构的,如东北的《瞧情郎》。
题材广泛,从重大政治、社会事件至日常生活、风俗、爱情等,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旧时代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奴役的苦难生活有广泛的反映,如《月儿弯弯照九州》、《长工歌》、《孟姜女》等。
近代以来,亦用以宣传革命思想,如《五卅运动》、《十送红军》等。
但在旧社会,由于受到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也存在反映落后社会意识的作品,如一些低级色情的歌曲。
歌唱形式以独唱为主,也有对唱或齐唱,大多有器乐伴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民歌小调有哪些种和特点?
民歌是各类民间音乐的基础。
在中国,由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存有丰富多彩的民歌。
一般来说,中国民歌可以划分成三大类别:(1)山歌;(2)小调;(3)劳动歌曲。
山歌中国民歌的一种体裁类别。
一般是指人们在山野、田间、牧场等劳动中,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编唱的民歌。
大多是以独唱或对唱形式出现。
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内容以表现劳动与爱情生活为主。
山歌的音乐极富地方特色,是民歌中风格性最强的品种。
山歌的种类繁多,分布很广。
南方有“客家山歌”、“兴国山歌”、“柳州山歌”、“江浙山歌”、“弥渡山歌”等;北方有“信天游”、“山曲”、“花儿”、“慢赶牛”、“爬山调”等;少数民族地区有蒙古族的“长调”,苗族的“飞歌”,藏族的“哩噜”,壮族的“欢”、“加”、“伦”以及彝、瑶族、黎族、畲族的各种山歌等。
草原的“牧歌”,水乡的“渔歌”,平川的“田歌”或“田秧歌”,都与山歌的性质相类似。
山歌的风格有的悠扬秀丽,有的豪放粗犷。
各地山歌都有一些代代相传的曲调,歌者即在这些曲调上即兴编词歌唱。
其曲调的节奏较自由,有字密、腔长的特点。
乐段结构常见的有2乐句乐段、4乐句乐段,多为单乐段的反复或变化反复。
小调:小调,又称小曲,曲式结构比较多样、复杂,有两个或四个乐句构成的方整性简单乐段结构,如《小白菜》、《都山小调》;有三个或五个乐句构成的奇数乐段结构,如《爱二娃》;有在四句的简单乐段后加衬词连接句,再将尾句加以重复构成的六句乐段。
这是河北民歌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如《献花》、《三杯酒》等;有比较复杂的两段体结构,如同《荣莉花》;也有多对上下句组成的多句体结构,甚至有几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构成的大型套曲,《王婆骂鸡》。
此外,还有许多因内容而异,较为自由或独立的调结构形式。
小调在河北各地是一种流传较广的民歌体裁,但是,各地的风格不同,例如在大行山一带,由于与山西地理上的接近,这里的小调风格就与山西民歌相似。
承德地区东部和唐山地区北部的小调,则近似东北民歌风味。
河北东南部的卫运河与漳河流域流行的小调,又与山东民歌、河南民歌互为影响。
河北小调的内容,相当广泛而丰富,有反抗阶级压迫、外族侵略的激昂悲壮的战歌,也有表现节日喜庆,轻快、活泼、热情奔放,娱乐性较强的歌曲,还有多种多样委婉细腻的抒情歌曲。
各地流传的小调,同时还与当地的民间说唱和地方戏曲有着密切地渊源关系,互相渗透,互为影响,如张家口地区的,“二人”,就是在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以民歌、小调为素村或利用民歌填词,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民歌,也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如《周总理来到俺们村》等等。
劳动歌曲:人们在劳作场合演唱的歌曲。
领唱形式在我国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中经常采用,如劳动号子等。
回答者:冷眼看结果 - 助理二级 11-16 23:19 中国民歌有多种分类法。
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
在有些学者的论著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
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
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
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
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
色划分为若干色彩区。
如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4至第6属南方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
也有将南方片及过渡区分为云桂黔、川湘鄂、江浙、闽粤台等4个地区。
分法不一,各有各的依据。
风格色彩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的风格色彩、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等问题。
按题材内容分类有助于认识、研究民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
此外,还有根据历史发展时期分类,或出于某一专题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特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