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8年八年级化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8年八年级化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八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3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Mg--24 K--39 Cl--35.5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6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 B.燃放烟花 C.活性炭吸附冰箱内异味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3、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B.氮气用做保护气C.用金属铜制作导线D.氢气用于填充气球4、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2H B.2H+ C.H2 D.2H25、下列化学式书写规范的是()A.氧化镁mgO2 B.氯化铝alCl3 C.五氧化二磷P2O5 D.一氧化碳Co6、将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 m的值是1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87、下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离子B.它们的核外都有两个电子层C.它们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 D.它们都是原子8、右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

从中可获取的信息是()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D.一个金原子中所含粒子总数为2769、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导致核电站爆炸,使防辐射成为热点话题、“吃碘防辐射”的说法造成社会上短暂的“盐荒”、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A、碘元素B、碘分子C、碘离子D、碘原子10、右下图是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无变化B.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反应中有单质生成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11、二甲醚(CH3OCH3)可由一氧化碳和物质X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模拟试卷【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模拟试卷【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模拟试卷【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加热50mL液体时,所需的仪器是()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⑤石棉网;⑥铁架台A.①③⑤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给少量液体加热,用试管,此时需要的仪器是: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给大量液体加热,用烧杯,此时需要的仪器是:烧杯(属于间接加热的仪器)、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用来固定酒精灯),故选B考点:实验基本操作:给物质加热2.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A.质子数B.电子层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元素化学性质关系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所以答案选择D考点:元素的性质3.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号元素是()A.H B.O C.Ne D.Mg【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号元素是氢元素,元素符号为H,答案选择A考点:元素周期表4.(2003•贵阳)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试管B.烧杯C.蒸发皿D.燃烧匙【答案】B【解析】A、试管可以用来直接加热,故A错误;B、烧杯不能直接燃烧,需要垫石棉网,故B正确;C、蒸发皿可以用来直接加热,故C错误;D、燃烧匙可以用来直接加热,故D错误;故选:B.【点评】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烧杯、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5.(2015秋•北安市校级期末)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A、倾倒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故A错误;B、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和仰视都会使读数不准确,故B错误;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故C错误;D、向试管内加固体粉末时,先横放试管,用药匙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慢慢竖起试管,故D正确.故选D【点评】题考查以图示的方法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图示法形象生动,便于巩固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理解.6.(2015秋•黑龙江校级期中)判断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明亮的光B.熔化产生“烛泪”C.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放出大量的热【答案】C【解析】判断蜡烛燃烧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选项A、B、D均是描述了蜡烛燃烧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而选项C是说明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7.下列符号,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A.N2B.3Fe C.Al D.H【答案】C【解析】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该符号可表示3个铁原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Al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铝元素,表示一个铝原子,还能表示铝这一单质,故选项符合题意.D、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8.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①发出耀眼的白光;②放出大量热;③生成白色固体;④镁条变短。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模拟试卷【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模拟试卷【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模拟试卷【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按体积计算,在空气的组成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稀有气体C.氮气D.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按体积计算,在空气的组成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故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答案选择C考点:空气中气体的含量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但燃烧引发的火灾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当火灾发生时,下列灭火和自救措施中不够妥当的是A.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B.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C.一旦发现火情,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打电话报警、求救【答案】C【解析】A、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避免吸入有毒气体和烟尘,操作正确;B、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可以有效避免吸入有毒气体和烟尘,操作正确;C、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氧气进入室内,能够促进可燃物的燃烧,使火势更旺.操作错误;D、失火打电话报警、求救,操作正确;故选C.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A.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氧化碳能够燃烧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金刚石很硬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石墨很软【答案】A【解析】A、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故选项正确;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金刚石很硬,故选项正确;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石墨很软,故选项正确.故选A.4.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A.用水冲熄B.用湿抹布盖灭C.用沙扑灭D.用嘴吹熄【答案】B【解析】用水、用嘴不能灭火,用沙可以灭火,但是容易弄脏桌面(量不大,没有必要),用湿抹布盖上,既可以隔绝氧气,又可以降低温度,是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故选B.5.世界每年产生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对环境造成危害,威胁着人类生存,所以科学家提出了绿色化学的概念.下列那项不属于“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A.绿色化学研究对环境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B.绿色化学研究可降解塑料的开发减少白色污染C.绿色化学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D.绿色化学研究形状记忆合金的开发和利用【答案】D【解析】“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A、对环境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属于绿色化学研究内容,故A不符合题意;B、可降解塑料的开发,符合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研究内容,故B不符合题意;C、绿色化学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符合绿色化学,故C不符合题意;D、研究形状记忆合金的开发和利用,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但不是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当学生面对这种新情境,新问题时,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观念,就会做出错误的抉择,因此我们要树立环保意识,本题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是一道好题.6.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A.铜粉必须足量,否则测得氧气含量的结果偏小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答案】D【解析】A、要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有使用铜粉的量是足量的,才能全部消耗掉密闭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氧气,否则测得氧气含量的结果偏小,A正确;B、气体的体积要受温度的影响,读数时必须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不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读数偏小,B正确.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空,C正确;D、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和玻璃管中气体总体积的,D错误;故选D.7.20℃时,1千克水中溶解50克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则A物质的溶解性等级为()A.难溶B.微溶C.可溶D.易溶【答案】C【解析】物质的溶解性是根据在20℃(室温)时的溶解度来划分的,由题意20℃时,1千克水中溶解50克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g该物质,即A物质在室温(20℃)时溶解度为5g,溶解度大于1g,属于可溶物质.A、A物质在室温(20℃)时溶解度为5g,大于1g,属于可溶物质,不属于难溶物质,故选项错误.B、A物质在室温(20℃)时溶解度为5g,大于1g,属于可溶物质,不属于微溶物质,故选项错误.C、A物质在室温(20℃)时溶解度为5g,大于1g,属于可溶物质,故选项正确.D、A物质在室温(20℃)时溶解度为5g,大于1g,属于可溶物质,不属于易溶物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分类与分类依据(室温时的溶解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下列仪器能加热,但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是()A.烧杯B.量筒C.试管D.蒸发皿【答案】A【解析】A、烧杯底面积较大,加热时易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所以正确.B、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不能加热,所以错误.C、试管底面积较小,只要加热前充分预热,就不会因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可直接加热,所以错误.D、蒸发皿是瓷制的,导热性好,受热均匀,加热时不需要垫上石棉网,所以错误.故选A.【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考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特别是基本操作,了解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前提.9.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A.0.5mL B.1mL~2mL C.3mL~4mL D.5mL~6mL【答案】B【解析】为了节约药品,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小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一般取1mL~2mL.故选B.10.小红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的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15.5g(1g以下用游码)。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模拟试卷【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模拟试卷【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模拟试卷【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分子在物理变化中没有改变的是A.构成分子的原子数量、种类B.运动的速率C.相互的间隔D.自身的能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分子在物理变化中没有改变的是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即构成分子的原子的数量、种类不变,答案选择A考点:分子的定义2.下列仪器不能用于加热及作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B.量筒C.燃烧匙D.烧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能用于加热及作反应容器的是量筒,因为量筒是量物体的器皿,不能做任何反应容器,故答案选择B考点:仪器的使用3.按体积计算,在空气的组成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稀有气体C.氮气D.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按体积计算,在空气的组成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故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答案选择C考点:空气中气体的含量4.振荡试管里液体的正确操作是A.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C.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摆动D.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答案】C【解析】振荡试管时,振荡的正确方法是用手腕的力左右摆动.故选C.5.下列元素符号都表示金属的是A.C、Cu、Ca B.S、Fe、P C.K、Mg、Ba D.H、Na、He【答案】C【解析】A、C表示的是碳,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B、S表示的硫,属于非金属元素,P表示的是磷,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C、K、Mg、Ba都表示的是金属元素,故C正确;D、H表示的是氢、He表示的是氦,属于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6.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②2NH3③SO2④2CuO⑤Mg2+⑥2OH﹣⑦H2O.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答案】C【解析】①2H表示2个氢原子;②2NH3表示2个氨分子;③SO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④2CuO表示氧化铜分子的个数为2个;⑤Mg2+表示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⑥2OHˉ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⑦H2O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故A错误;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故B错误;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故C正确;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④,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7.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该反应可看出化学反应的本质:分子分裂,原子重新排列组合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C.图中表示了4种物质的分子D.该反应中氢原子和氯原子都发生了变化【答案】AB【解析】A、由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的改变,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B、反应前氢气、氯气中氢元素、氯元素的化合价均为0,生成的氯化氢中氢的化合价为+1,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C、该反应是1个氢分子和1个氯分子反应生成2个氯化氢分子,图中表示了3种物质的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氢原子和氯原子都没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AB;【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答案】C【解析】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金属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9.下列在实验室中区分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带火星的木条中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都能熄灭;木炭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食盐和氯酸钾都是白色固体。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卷【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卷【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卷【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下列所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氯原子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而氯原子是17号元素,核内质子数是17,故选B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判断2.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木炭B.硫粉C.红磷D.铁丝【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简答题,主要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回顾,描述实验现象应该根据燃烧的火焰颜色、产物情况等描述.解答:解:A、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无色气体,故A不符合;B、硫粉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由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不符合;C、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C符合题意;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花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D不符合.故选C.3.(2013秋•莱阳市期末)在做镁燃烧实验过程中,石棉网上产生了白色固体,一些同学认为它是氧化镁,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上网查阅一下”.就“上网查阅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假设C .收集证据D .做结论【答案】C【解析】“上网查阅一下”属于查阅资料,应当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收集证据.故选C . 【点评】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明晰科学探究的环节,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几个基本环节. 4.(2015•海南)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H 2﹣﹣2个氢元素 B .O 2﹣﹣2个氧原子C .﹣﹣1个镁离子D .CO 2﹣﹣1个二氧化碳分子【答案】D【解析】A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 可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 B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氧原子可表示为2O ,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C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1个镁离子可表示为Mg 2+,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D 、CO 2可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5.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滴加液体C .过滤河水D .检查装置气密性【答案】D【解析】A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 、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 、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在野外和灾区可以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成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A.③②①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②④【答案】B【解析】③自然沉降,此操作只是把固体颗粒沉降而并未进行彻底分离,在此净化过程中应是最初的阶段;①化学沉降(用明矾),可除去水中沉降下来的小固体颗粒,因此应排在沉降后;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使用漂白粉在水中生成氯气杀死水中病菌,此时水中含有少量氯气不能直接饮用,在此过程中不能为最后的净化操作;④加热煮沸,通过加热煮沸,可使水中氯气挥发,并进一步杀菌,经过此步净化后的水达到了饮用标准,为此净化过程的最后步骤.故选B.【点评】家中使用的自来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后,水中含有少量的氯气等,另外输送过程中可能沾染病菌,因此不宜直接饮用,通过采取加热煮沸后,除去水中氯气及较多量的钙、镁离子等并对水进行杀菌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B.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C.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D.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答案】C【解析】A、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即“西瓜模型”正电荷是西瓜肉,电子是西瓜籽,故A错误;B、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是发现原子核,原子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围绕带正电的原子核随意动转,故B错误;C、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故C正确;D、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是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故D错误.故选:C.8.实验时若不慎碰翻灯酒精,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A.用嘴吹来B.用书扇灭C.用灯帽盖来D.用湿抹布扑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实验时若不慎碰翻灯酒精,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用湿抹布扑灭。

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附参考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如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读出液体的体积 D.液体的取用2、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A.2H B.2H2C.H2D.2H2O2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D.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4、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6、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易挥发 B.有腐蚀性 C.无吸水性 D.密度比水小7、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D.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8、“神舟六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则NiFe2O4在该反应中是()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9、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由碳元素组成B.都是黑色固体C.都能导电D.硬度都很大10、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11、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A.CO2B.Cl2C.O2D.N21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 B.C. D.1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天然气B.氢气C.酒精D.乙醇汽油14、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B.铁杵磨成针C.火烧赤壁 D.凿壁偷光15、在化学反应3A+B=2C+D中,若30g A和1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D,且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20 B.26 C.40 D.6016、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1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丁一定是化合物D.x的值是718、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B.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19、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卷【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卷【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卷【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

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由四种元素组成B.一个分子中含一个氧分子C.一个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D.亮氨酸是含氧化合物【答案】B【解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判断物质的组成和属性.A、由四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B、亮氨酸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O原子,而不是“一个分子中含一个氧分子”,此说法错误.C、一个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说法正确.D、该化合物含有碳元素,且不属于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所以是有机物.说法正确.故选B.2.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碳+氧气二氧化碳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氧化汞氧气+汞D.铝+氧气氧化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解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A选项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为化合反应;B选项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属于氧化反应;C选项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D选项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选择D考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滴管在使用时要悬空滴加,不能横放和倒放,所以A错误;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内,所以C错误;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所以称量时要放在玻璃器皿里,所以D错误。

故选B.考点:实验操作4.(2014•镜湖区校级自主招生)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答案】D【解析】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不漏气;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不漏气;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不漏气;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虽然实验装置不同,但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从而出现不同的现象,判断装置是否漏气.有些装置比较复杂或者学生平时比较少见,造成不会分析而出错.5.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为A.114B.289C.61D.175【答案】D【解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质子数114的该原子中子的个数为:289﹣114=175.故选D6.a 和b 为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a 为氯酸钾,b 为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分别同时加热a 和b 至完全反应,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a 和b 为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a 为氯酸钾,b 为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所以,完全分解后,a 产生的氧气多,但b 分解的快.A 、分析图象可知,a 产生的氧气多,并是在b 产生氧气一段时间后生成,故A 正确;B 、分析图象可知,a 、b 反应产生的氧气一样多,故B 错误.C 、分析图象可知,a 、b 反应产生的氧气一样多,故C 错误.D 、分析图象可知,由于b 产生的氧气多,故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明确催化剂的作用及氯酸钾的质量大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某些不法厂商制售劣质汽油的事件,劣质汽油中的甲缩醛(C 3H 8O 2)等物质会损伤汽车并产生有害气体,下列关于甲缩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缩醛中的C 、H 元素的质量比为3:8 B .甲缩醛中含有氧分子 C .甲缩醛由3种元素组成D .一个甲缩醛分子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AB【解析】A .甲缩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4:1,故错误; 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甲缩醛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错误; C .由化学式可知,甲缩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D.1个甲缩醛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故选A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小欣实验时用量筒量取蒸馏水,量筒放平稳后,初次读数时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毫升,加入部分蒸馏水后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则后来实际加入量筒内蒸馏水体积 ( )A.大于5毫升B.小于5毫升C.等于5毫升D.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小,读数为10毫升,其实小于10毫升,我们可以假设为9毫升,加入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该读数方法正确,所以加入量筒内液体是15毫升-9毫升=6毫升,所以一定大于5毫升.故答案选择A考点:量筒的使用9.下列仪器能加热,但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是()A.烧杯B.量筒C.试管D.蒸发皿【答案】A【解析】A、烧杯底面积较大,加热时易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所以正确.B、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不能加热,所以错误.C、试管底面积较小,只要加热前充分预热,就不会因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可直接加热,所以错误.D、蒸发皿是瓷制的,导热性好,受热均匀,加热时不需要垫上石棉网,所以错误.故选A.【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考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特别是基本操作,了解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前提.10.下列物质为氧化物的是()A.天然气B.冰水混合物C.KClO3D.HCl【答案】B【解析】A、天然气属于混合物,错误;B、冰水混合物是水,是由氢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C、氯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是氧化物,错误;D、氯化氢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但是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11.(6分)氧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根据你对氧气的认识填写下列空白。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第 2 页第 3 页(7)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所示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 铁丝燃烧实验中,为防止集气瓶底炸裂,可以预先在集气瓶底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按要求实验,但发现集气瓶壁炸裂,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丝处理: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增加受热面积,可以将铁丝绕成__________状。

(3)为确保实验成功,操作时要注意待火柴梗______________时,将铁丝由上而下__________伸入集气瓶中,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

16.有四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空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区别它们,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个集气瓶中,使木条燃烧状况不变的是__________,使木条剧烈燃烧的是__________,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要想区别这两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现象的是二氧化碳。

17、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有如图所示的仪器可供选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仪器是(用仪器的序号回) ______;(4)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过氧化氢(化学式H2O2)溶液在 MnO2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O2和H20。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模拟试题【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模拟试题【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模拟试题【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洗净后的滴管应保持胶头在上,晾在干净的试管架上或烧杯内,错误,B、取完药品后应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错误,C、称量完后,砝码应放回砝码盒,错误,故选D考点:实验基本操作2.下面是四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分子不带电;B选项是正确的叙述,答案选择B;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构成它原子的质量.考点:构成物质的微粒3.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大,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向上排空气法B.排水法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答案】B【解析】略4.元素、原子、分子等概念之间有点联系和区别,下列的描述中正确的()A.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分子个数都保持不变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C.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却不能。

【答案】C【解析】略5.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A.①⑤B.②⑦C.③④D.②⑥⑦【答案】B【解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几万分之一,但却集中了整个原子的主要质量,因为电子质量太小了,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基本粒子是质子和中子.故选:B6.下列仪器能加热,但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是()A.烧杯B.量筒C.试管D.蒸发皿【答案】A【解析】A、烧杯底面积较大,加热时易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所以正确.B、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不能加热,所以错误.C 、试管底面积较小,只要加热前充分预热,就不会因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可直接加热,所以错误.D 、蒸发皿是瓷制的,导热性好,受热均匀,加热时不需要垫上石棉网,所以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考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特别是基本操作,了解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前提. 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过滤C .加热液体D .熄灭酒精灯【答案】C【解析】A 、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A 错;B 、过滤时漏斗尖嘴部分紧贴烧杯内壁,用玻璃棒引流,故B 错;C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与水平面呈45°角,要进行预热,故C 正确;D 、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D 错. 故选C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8.下列硫的单质和化合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 A .S B .SO 2C .H 2SD .H 2SO 4【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 、S 为单质,故化合价为0;B 、SO 2,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硫的化合价为x ,x+(﹣2)×2=0,解得x=+4;C 、H 2S 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 ,则(+1)×2+x=0,解得x=﹣2;D 、H 2SO 4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化合价为﹣2,设硫元素化合价为x ,则有(+1)×2+x+(﹣2)×4=0,解得x=+6;故选:D 。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往试管里加入固体药品时,不会用到的仪器或药品是A.药匙B.纸槽C.镊子D.玻璃棒【答案】D【解析】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钥匙,取用块状固体一般用镊子或钥匙.故选D.2.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中同时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说明该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C.考点:物质的分类3.(2015秋•黑龙江校级期中)准确量取7mL水,应用()A.50mL量筒B.10mL量筒,滴管C.托盘天平D.50mL量筒,滴管【答案】B【解析】A、用50mL的量筒量取,会因刻度太大不精确而有误差;故A错误;B、用量筒量取7mL液体,应选择略大于7mL的量程.用10mL的量筒,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刻度较小,较准确;当接近7mL时用胶头滴管,滴加;故B正确;C、量取液体时用托盘天平称量,麻烦,误差大;故C错误;D、50mL的量筒量取,会因刻度太大不精确而有误差;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量筒中量程的选择方法.4.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某种单质的是A.H B.Mg C.Cl﹣D.O2【答案】B【解析】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H属于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单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Mg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镁元素,表示一个镁原子,还能表示镁这一单质,故选项符合题意.C.Cl﹣表示氯离子,不能表示一个原子或元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5.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C60B.O2C.H D.Cu【答案】D【解析】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该符号是C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60B、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氢属于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6.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2.5g药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应该()A.加砝码B.加药品C.减少药品D.调节左右螺丝【答案】C【解析】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左盘中的药品质量大,由于题目要求称2.5g 药品,所以要把加多的药品减少掉;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托盘天平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7.液晶电视以其高清晰、低能耗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但科学家研究发现,制造液晶电视过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NF 3)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7万倍.NF 3中氟元素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0 B .﹣3C .+1D .+3【答案】D【解析】设三氟化氮中N 的化合价是x .三氟化氮中F 的化合价是﹣1价,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得到方程 x+(﹣1)×3=0 解得,x=+3所以三氟化氮中N 的化合价是+3价. 故选D .8.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B .分子之间有间隔C .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D .受热后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答案】C【解析】A 、根据图片可以看出,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正确; B 、苯分子图象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正确;C 、根据图片不能看出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错误;D 、水受热蒸发说明受热后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正确; 故选C .9.如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中可获取的信息是(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D.一个金原子中所含粒子总数为197【答案】C【解析】A、由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可知其为金属元素,故A错误;B、由上图无法知道具体为多少,但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则中子数=197﹣79=118,故B错误;C、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故C正确;D、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而“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197+79=276,故D错误.故选C.10.下列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A.磨制石器B.铁锅生锈C.蜡烛燃烧D.粮食酿酒【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磨制石器的过程中只是发生了物质的形态的改变,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题【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题【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题【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KOH、Ba(OH)、稀硫酸三种溶液,这种试剂可选用()。

2A、碳酸钾溶液B、氯化钠溶液 B、紫色石蕊试液 D、无色酚酞试液【答案】A【解析】A、氢氧化钾与碳酸钾不反应,氢氧化钡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稀硫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三种物质中分别加入碳酸钾溶液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所以正确.B、氯化钠溶液与上述三种物质均不反应,加入后现象相同,所以错误.C、KOH、Ba(OH)2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二者无法区分,所以错误.D、KOH、Ba(OH)2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二者无法区分,所以错误.故选A2.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状态B.熔点、沸点C.还原性、可燃性D.密度、硬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A选项为物理性质;B选项为物理性质;C选项为化学性质;D选项为物理性质;故答案选择C考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定3.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水的化学性质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C.水的物理性质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答案】A【解析】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大小、质量不发生改变,分子仍然在不断地运动.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微观粒子之间的间隔在固态时很小,在液态时较小,在气态时较大,但是水分子没有变.4.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A.质子数和中子数B.质子数和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和电子数【答案】A【解析】因为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的.故选A.【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和微粒的质量,掌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仪器能加热,但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是()A.烧杯B.量筒C.试管D.蒸发皿【答案】A【解析】A、烧杯底面积较大,加热时易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所以正确.B、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不能加热,所以错误.C、试管底面积较小,只要加热前充分预热,就不会因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可直接加热,所以错误.D、蒸发皿是瓷制的,导热性好,受热均匀,加热时不需要垫上石棉网,所以错误.故选A.【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考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特别是基本操作,了解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前提.6.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用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9克B.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8:1C.参加反应的A与生成C的质量之比是8:11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答案】B【解析】根据“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则可假设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设A的质量为x,则,故x=8g;又因为“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质量守恒,可求D的质量为8g+12g﹣11g=9g.A、根据分析,可求D的质量为8g+12g﹣11g=9g,该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分析,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B为32,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可计算D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此反应中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16:9,该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分析,A与C的质量之比是8g:11g=8:11,该选项说法正确.D、在反应2A+3B=2C+4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1.已知“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因为A的质量为8g;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解得c=44,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故正确;故选:B.7.下列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A.磨制石器B.铁锅生锈C.蜡烛燃烧D.粮食酿酒【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磨制石器的过程中只是发生了物质的形态的改变,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全真试卷【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全真试卷【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全真试卷【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硝酸铵:NH4NO3B.氧化镁:Mg2OC.碳酸钠:NaCO3D.氢氧化钙:Ca(HO)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即可A选项是正确书写,答案选择A;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代数和不为零;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代数和不为零;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氢氧根中氢氧元素的顺序写错.考点:化学式的书写2.下列元素中,书写错误的是A.钙Ca B.镁 Mg C.铁 FE D.硫S【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A、钙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a,正确;B、镁元素的元素符号为:Mg,正确;C、铁元素的元素符号为:Fe,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错误;D、硫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正确。

故选C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点评:本题较易,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一大二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下列生活中的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品袋内防腐的氮气B.铅笔芯C.碳酸饮料D.不锈钢锅【答案】A【解析】A、氮气是单质,属于纯净物.B、铅笔芯属于混合物.C、碳酸饮料的主要成分是水和一些矿物质,属于混合物.D、不锈钢锅,铁碳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A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碳+氧气二氧化碳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氧化汞氧气+汞D.铝+氧气氧化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解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A选项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为化合反应;B选项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属于氧化反应;C选项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D选项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选择D考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5.(2015秋•黑龙江校级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入试剂时,胶头滴管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所以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所以图中操作错误;B、倾倒液体药品时,取下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标签要靠向手心,瓶口紧贴试管口,所以图中操作正确;C、锌粒是固体药品,取用时,把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送人试管底部,然后慢慢竖起试管,故图示操作错误;D、实验室不能用手取用药品,故图示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6.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另一种A原子的质量为1.794×10﹣26kg,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是()A.B.C.D.1.794×10﹣26【答案】C【解析】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另一种A原子的质量为1.794×10﹣26kg,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空气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故选B.【点评】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8.“雾霾”治理已经成为热点话题.大力开发下列能源不符合治理“雾霾”要求的是()【答案】C【解析】A、水能发电是利用水的流动做功发电,没有污染,符合治理“雾霾”要求,故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属于新能源,没有污染且属于可再生能源,符合治理“雾霾”要求,故B不符合题意;C、化石能源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能产生大量污染物,且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治理“雾霾”要求,故C符合题意;D 、风能发电是利用风的流动做功,使轮子转动发电,没有污染,属于新能源,符合治理“雾霾”要求,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下列物质为氧化物的是( ) A .天然气 B .冰水混合物 C .KClO 3 D .HCl【答案】B【解析】A 、天然气属于混合物,错误;B 、冰水混合物是水,是由氢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C 、氯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是氧化物,错误;D 、氯化氢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但是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故选B .10.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瓶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 A .氮气 B .氧气 C .水蒸气 D .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因为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较低温度液化为液体水,使饮料瓶外壁变得潮湿.故选:C .二、填空题11.请写出下列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2H ②Ca【答案】①2个氢原子;②表示钙元素或1个钙原子或钙这种物质; 【解析】试题分析:化学有自己的语言,学习化学就要学会化学符号的书写,理解化学符号的含义,下列符号的涵义为①2H 含义为2个氢原子;②Ca 含义为钙元素或1个钙原子或钙这种物质; 考点:化学符号的含义12.从你学过的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卷【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卷【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卷【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燃放鞭炮给人身和环境带来危害。

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是---()【答案】B【解析】A、图为禁止烟火标志,所以错误.B、图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所以正确.C、图为禁止烟火标志,所以错误.D、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所以错误.故选B.2.(2015•益阳)栀子花开,香气四溢,此现象说明()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答案】A【解析】栀子花开,香气四溢,是因为栀子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栀子花香.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香气四溢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香气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香气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香气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质量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2015秋•北安市校级期末)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A、倾倒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故A错误;B、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和仰视都会使读数不准确,故B错误;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故C错误;D、向试管内加固体粉末时,先横放试管,用药匙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慢慢竖起试管,故D正确.故选D【点评】题考查以图示的方法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图示法形象生动,便于巩固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理解.4.(2009•宿迁)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答案】D【解析】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因果关系成立;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因果关系成立;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因果关系成立;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助燃剂,它本身不燃烧,因果关系不成立.故选:D.【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5.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C60B.O2C.H D.Cu【答案】D【解析】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该符号是C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60B、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氢属于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6.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其原子的()A.核外电子数B.核电荷数C.最外层电子数D.中子数【答案】C【解析】A、核外电子总数的变化是由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引起的,核外电子总数不能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B、在化学变化中,核电荷数不发生变化,则不能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B错误;C、因在化学变化中,最外层电子数失去或得到电子,从而使元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则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C正确;D、在变化中,中子数不发生变化,不能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核外电子的得失趋向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7.某同学往右图所示的烧杯(用石蜡将烧杯和塑料片粘在一起)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蔗糖B.硝酸铵C.氯化钠D.氢氧化钠【答案】D【解析】A、蔗糖溶于水既不放出热量,也不吸收热量,溶液温度不变,故A错;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故B错;C、氯化钠溶于水既不放出热量,也不吸收热量,溶液温度不变,故C错;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常见物质溶于水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Fe B.Al C.O D.Si【答案】C【解析】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氧元素的元素符号为O.故选C.9.生活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熔化B.饭菜变馊C.水的蒸发D.玻璃破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题【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题【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题【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大,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向上排空气法B.排水法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答案】B【解析】略2.“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B.甲和丙都不可能属于氧化物[C.甲和丁中黄色球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相同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答案】BC【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A、该反应中有黄、蓝、黑三种元素,故A正确;B、甲和丙都含有三种元素,都不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同,甲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价,而丁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B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C.3.头发的成分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据分析证明:健康人的头发每克大约含有铁130毫克,锌167~172毫克,铝5毫克,硼7毫克等.这里的铁、锌、铝、硼是指()A.元素B.原子C.分子D.氧化物【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人的头发中含有的铁、锌、铝、硼是指元素,其存在于化合物中.其含有的质量为某化合物中的元素含量.故选A.【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4.安全无小事.下列有关实验安全的叙述正确的是()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B.点燃氢气前要检验它的纯度C.闻药品气味时直接把鼻孔凑到容器D.将烧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答案】B【解析】A、为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给试管里的液体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故错误;B、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点燃氢气前要检验它的纯度,故正确;C、闻药品气味时不能将鼻孔凑到容器口直接闻药品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故错误;D、烧杯进行加热时必需垫上石棉网,不能直接加热,故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C.固体溶解度与溶剂多少有关D.一定温度下,同一固体在同一溶剂中,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答案】D【解析】A、在温度一定、溶剂的量一定的情况下,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故A错误;B、在温度一定、溶剂的量一定的情况下,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故B错误;C、固体溶解度是指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固体的多少,所以与溶剂多少无关,故C错误;D、饱和溶液是在该温度下所能溶解的最大限度,所以一定温度下,同一固体在同一溶剂中,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判断看当温度、溶剂的量一定的情况下,溶质是否能再溶解;而浓溶液、稀溶液判断的依据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质量分数大的是浓溶液,质量分数小的是稀溶液.6.在温度不变时,某物质的溶液经过m1如下变化:m1溶液蒸发5g水无晶体析出→m2溶液蒸发5g水,析出2g晶体→m3溶液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m2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B.m3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m2和m3溶液浓度可能相等D.将m3溶液再蒸发5g水,析出晶体一定是2g 【答案】D【解析】A、因溶液m1蒸发5g水仍然没有晶体析出得到m2溶液,则该溶液有可能是恰好达到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B、因溶液m2蒸发5g水有2g晶体析出得到m3溶液,则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C、m2是蒸发5g水后得到的溶液,可能恰好饱和,而溶液m3是有溶质析出后的溶液,则m3一定是饱和溶液,当m2为饱和溶液时与m3的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D、若m2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时,则m3溶液再蒸发5g水,析出的晶体可能大于2g,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学生应注意溶解的极限和恰好饱和的状态的存在.7.用量筒量取10 mL水,采取仰视读数,则实际取水量为 ( )A.10 mL B.小于10 mLC.大于10 mL D.无法估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用量筒量取10 mL水,采取仰视读数,则实际取水量为大于10ml。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题【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题【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题【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B.化学会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能源D.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化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如:研制新型的半导体,电阻几乎为零的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等,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所以 A、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是错误的,只要我们利用好化学,它会朝着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故选A考点:化学的研究内容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镁+氧气氧化镁B.锌+稀盐酸→氯化锌+氢气C.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D.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A选项不符合定义;B 选项不符合定义;C选项符合定义,答案选择C;D选项不符合定义的叙述.考点:分解反应的定义3.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B.物质的变化和性质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用途和制取【答案】C【解析】A、根据定义知,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所以错误.B、根据定义知,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所以错误.C、物质的运动状态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所以正确.D、物质的制取必定要涉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研究物质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故用途也是化学研究范畴,所以错误.故选C.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是错误的叙述;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是错误的叙述;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是错误的叙述,这样叙述不全面;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考点:5.我市每年都组织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卷【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卷【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测试试卷【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下列仪器不能用于加热及作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B.量筒C.燃烧匙D.烧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能用于加热及作反应容器的是量筒,因为量筒是量物体的器皿,不能做任何反应容器,故答案选择B考点:仪器的使用2.(2015•天津)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O B.Si C.Al D.Fe【答案】A【解析】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的阳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B.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C.它是一种金属元素D.它的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答案】B【解析】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该元素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所以它的阳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故A正确;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其质子数并没有变,仍为13个,故B 错误;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可推断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故C正确;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故D正确;4.“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A.分子很小B.分子间可以再分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答案】A【解析】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A正确;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有没有再分,B不正确;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隔,C不正确;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D 不正确;故答案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下列条件下的氯化氢气体的溶液即为盐酸,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20℃的饱和溶液B.20℃的不饱和溶液C.80℃的饱和溶液D.80℃的不饱和溶液【答案】A【解析】由于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是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20℃时的饱和氯化氢气体的溶液比不饱和氯化氢气体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由于氯化氢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所以,故20℃时的饱和氯化氢气体的溶液比80℃的饱和氯化氢气体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可以上分析可知:A、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20℃的饱和溶液.故A符合题意;B、20℃的不饱和溶液比20℃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故B不符合题意;C、80℃的饱和溶液比20℃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故C不符合题意;D、80℃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是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气体的溶解度图温度的关系.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依次是()A.碳、氢、氧、硫B.氮、氧、铝、铁C.氧、硅、铝、铁D.铁、铜、锌、铝【答案】C【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为;氧、硅、铝、铁;观察选择项C正确.故选:C.7.下列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蒸发皿B.烧杯C.试管D.量筒【答案】C【解析】A、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但不是玻璃仪器,故错误;B、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不能直接加热,故错误;C、试管可直接加热,是玻璃仪器,故正确;D、量筒只用于量取液体,不能用于加热,故错误;故选:C.8.核内有n个质子,核外有(n﹣3)个电子的微粒是()A.原子B.分子C.阳离子D.阴离子【答案】C【解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该粒子中的原子核内有n个质子,原子核外有(n﹣3)个电子,说明该粒子的原子失去了3个电子,该粒子带正电荷,为阳离子.故选C.9.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中倾倒液体时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C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D中天平使用时要按照左物右码的原则。

初中化学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考试题及答案_0.doc

初中化学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考试题及答案_0.doc

初中化学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30题)评卷人得分1.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反应前后的()A. 分子种类没有改变B.分子数目没有改变C. 原子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D.物质种类没有改变【答案】C难度:基础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是()A. 蜡烛燃烧后长度越来越短,最后消失B. 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最减少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固体质量增加D.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答案】D难度:基础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3.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 10g水与10g酒精混合,得到20g液体,这个过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8g氢气与8g氧气混合反应仅得9g水,但这个过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 把10g双氧水放在锥形瓶中得到的水和氧气的质量一定等于10gD.所有的变化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4.关于化学方程式2CO+O22CO2,读法正确的是()A. 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C. 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气的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D.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5.燃烧含硫的煤炭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A. 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 C. 一氧化碳D.氧化铜【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6.化学变化可能会改变的是()①分子的总数目②原子的总数目③原子核中质子的总数目④某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目A.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 ①④【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7.根据化学方程式A+NaOH=B+H2O推断,B、A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A.12 B.18C.22D.40 【答案】C难度:中等知识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8.用天平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时,药品必须放在 ()A.托盘上B.纸上C.玻璃器皿D.铁盒里【答案】C难度:基础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9.某物质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模拟试题【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模拟试题【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重庆初二月考试卷模拟试题【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下列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微观角度解释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A、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 B、表示的是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是混合物, C、表示的也是两种不同的分子,一种是单质分子,一种是化合物分子,是混合物, D、表示的是化合物的分子,正确,故选D考点:分子、原子的微观模拟图2.下面是四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分子不带电;B选项是正确的叙述,答案选择B;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构成它原子的质量.考点:构成物质的微粒3.(2008秋•静安区期中)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下物质中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A.二氧化氮B.二氧化硫C.可吸入颗粒物D.氮气【答案】D【解析】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都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空气污染问题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空气质量日报所包括的范围.4.(2012•潍坊)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成分的是()A.二氧化硫B.氮气C.氦气D.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A、由上边的叙述可知二氧化硫不属于空气成分,故A正确;B、氮气在空气中占78%,所以属于空气成分,故B错;C、氦气属于稀有气体也属于空气成分,故C错;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占0.03%,所以属于空气成分,故D错.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空气中有哪些物质,二氧化硫不属于空气成分,属于空气污染物.5.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答案】C【解析】A、在取用粗盐时,应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用药匙取粗盐,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溶解粗盐要在烧杯中进行,为了加速粗盐的溶解,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在蒸发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世界每年产生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对环境造成危害,威胁着人类生存,所以科学家提出了绿色化学的概念.下列那项不属于“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A.绿色化学研究对环境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B.绿色化学研究可降解塑料的开发减少白色污染C.绿色化学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D.绿色化学研究形状记忆合金的开发和利用【答案】D【解析】“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A、对环境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属于绿色化学研究内容,故A不符合题意;B、可降解塑料的开发,符合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研究内容,故B不符合题意;C、绿色化学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符合绿色化学,故C不符合题意;D、研究形状记忆合金的开发和利用,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但不是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当学生面对这种新情境,新问题时,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观念,就会做出错误的抉择,因此我们要树立环保意识,本题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是一道好题.7.炎热夏天,喝杯冰镇可乐是许多人感受清凉的一种方式.下列关于可乐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乐是一种溶液,当中的一种溶质是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溶于水B.可乐喝到肚子里面后,人过会会打嗝,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C.可乐里面除了二氧化碳气体外,还有其他溶质,这说明,可乐是不饱和溶液D.冰过的可乐比不冰过的可乐口感更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答案】C【解析】A、可乐是碳酸饮料,当中的一种溶质是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溶于水,故A正确;B、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可乐喝到肚子里面后,人过会会打嗝,故B正确;C、可乐中有二氧化碳气体冒出,所以可乐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故C错误;D、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所以冰过的可乐比不冰过的可乐口感更好,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有关特征,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液的知识进行.8.下列物质为氧化物的是()A.天然气B.冰水混合物C.KClO3D.HCl【答案】B【解析】A、天然气属于混合物,错误;B、冰水混合物是水,是由氢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C、氯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是氧化物,错误;D、氯化氢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但是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故选B.9.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A.1/2B.1/4C.2/3D.1/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2018-2019年第二学期初二化学第一次月考

2018-2019年第二学期初二化学第一次月考

鑫源中学2018-2019年第二学期初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年级:初二科目:化学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化学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选项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A.开发新的能源B.开发新的材料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合成化学药物2、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 )A.试管 B.烧杯C.量筒D.锥形瓶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加热前应擦干B.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C.用药匙或纸槽把固体粉末送入试管D.用嘴品尝实验室药品的味道4、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剩饭变馊;B、汽油挥发;C、蜡烛燃烧D、铁锅生锈5、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B.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C.有白色粉末(MgO)生成 D.镁带变短了6、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A. 取块状的药品时,如果没有镊子可以用手拿;B.把实验室的仪器和药品偷偷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C.用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比较方便;D.实验完毕应把仪器洗涤干净,排列整齐,并整理好实验桌。

7、化学变化的特征是()A放热发光 B生产气体或沉淀C状态发生改变 D有其它物质生成8、若不慎碰翻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最简便的灭火方法是( )A. 用湿抹布扑灭B.用书扇灭C.用水浇灭 D.用嘴吹灭9、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A颜色 B硬度 C氧化性 D熔点10、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B. 干冰C. 酱油D. 食盐水11、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 取固体药品时,如果没毒可以用手拿B用酒精灯的内焰给物质加热C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纸上称量 D制取氧气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2、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13、有关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2014年5月,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再次成功合成117号元素.该元素已获正式名称“Ununseptium”,元素符号为Uus.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ll7个质子,原子质量约是氢原子质量的291倍,是目前获得正式承认的最重的原子.该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 1l7B. 174C. 291D. 4082.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 OB. ZnC. 2ND. CO3.观察方框中的分子模型,并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一种圆圈代表一种原子)()A. 相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B. 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C. 相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D. 不同的分子里不可能有相同的原子4.用“●”、“○”、“●”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结构模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丁互为同位素B. 乙、丁为同一种元素C. 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D. 甲、丙为同一种原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4.0分)5.现有①纯净的氧气,②纯净的空气,③二氧化碳,④氯酸钾,⑤硫,⑥水,⑦氧化镁,⑧氯化钠等八种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有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填序号).6.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内容。

(1)2 个氢原子:______;(2)氧元素:______;(3)n 个铁原子:______。

7.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回答:(1)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写序号).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B、分子变小了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2)从变化I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的实质是______.8.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第 2、3 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1)下列各组元素中,组内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①Na、Cl②O、S③F、Cl④Cl、Ar(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是______。

9.组别质子中子电子A141414B263024C263026D141614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试根据图示回答相应问题:(1)图甲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铯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2)图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______判断正确。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11.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 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

(2)1um 金箔包含了 3000 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______。

A.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B.正负电荷均匀分布C.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集中在核上(4)1919 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______。

1.【答案】A【解析】解:由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它的原子核内质子数,都为117个。

故选:A。

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内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解答本题.对于原子来说: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内中子数,要熟记这两个等式.2.【答案】B【解析】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Zn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锌元素,表示一个锌原子,还能表示锌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C.该符号只能表示2个氮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不能表示一种元素或一个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3.【答案】D【解析】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相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例如氢分子。

故A正确;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例如甲烷分子等,故B正确;C、相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二氧化碳分子和一氧化碳分子,故C 正确;D、不同的分子里可能有相同的原子,例如甲烷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碳原子,故D错误。

故选:D。

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分子的构成。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会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不同种分子的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4.【答案】B【解析】解:A、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甲、丁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互为同位素原子,故A错;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乙和丁的质子数相同,所以是同一种元素,故B正确;C、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甲、丙的质子数相等,所以核电荷数也相等,故C错;D、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不属于同一种原子,所以甲和丙不是同一种原子,故D错。

故选:B。

A、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不属于同一种原子;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C、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D、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5.【答案】①⑤③④⑥⑦⑧②【解析】解:氧气和硫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氯酸钾、水、氧化镁和氯化钠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纯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①⑤;③④⑥⑦⑧;②.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6.【答案】2H O nFe【解析】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2)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氧的元素符号是O。

(3)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n 个铁原子表示为:nFe。

故答案为:(1)2H;(2)O;(3)nFe。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3)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C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解析】解:(1)由变化Ⅱ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的间隔变小了,分子的数目、体积、种类没有发生变化;(2)由变化Ⅰ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方程式为:2H2+O22H2O,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该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答案:(1)C;(2)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1)根据变化Ⅱ中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的变化;(2)根据变化Ⅰ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该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答案】②③铝【解析】解:(1)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解答,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可知②O、S③F、Cl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故选②③;(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是铝;答案:(1)②③;(2)铝;(1)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进行解答;(2)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是铝分析解答;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总结元素周期律及对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9.【答案】B AD【解析】解: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原子;B、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C、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原子;D、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原子;其中AD的核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填:B,AD.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在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同位素是指核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答案】金属55 AC【解析】解:(1)金属元素一般都带有“钅”字旁,所以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又因为在原子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故答案为:金属;55;(2)A、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所以原子序数:Z>Y,故A说法正确;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D不是同种元素,所以质子数不相等,即电子数不想等;故B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撗行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所以Y和Z同周期,故C说法正确;故选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