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活动二 编历史小故事
初中历史教案二:通过互动探究历史事件及人物的背后故事

初中历史教案二:通过互动探究历史事件及人物的背后故事。
一、互动探究历史事件在学习历史事件时,我们不能只看到事件表面的表现,更应该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互动探究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比如,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就某个历史事件进行探究,分析背后原因,探究影响,并向全班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式:1.课前导入:教师给学生播放五四运动的视频或者图片等素材,引爆学生们对于五四运动的兴趣,让学生们产生好奇心和思考。
2.互动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研究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结果等方面的内容,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再向全班进行汇报。
3.集体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并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比较出其中的不同和共性。
通过互动探究历史事件,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事件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还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探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互动探究历史人物的背后故事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主要推动者,探究他们的背后故事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进程。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帮助学生探究历史人物的背后故事。
1.角色扮演: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历史人物,通过扮演这个角色让同学更好地了解这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以及他如何影响了历史进程。
例如,在学习“毛泽东”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毛泽东。
每个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毛泽东不同的时期,如青年时代、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不同的阶段。
学生在扮演过程中要根据毛泽东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了解毛泽东的思想变化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并进行模拟演讲和讨论。
2.小组研究: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人物进行研究,借助历史书籍、资料、画像等资源进行研究,探究这个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及他的代表性贡献等方面的内容。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发展较快的史实。
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南迁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分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进一步了解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图例读地图,感知历史地图中一些直观的有效信息。
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另一方面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假如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会不会南迁?”让学生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的严重程度,并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区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本课的主题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课的重点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
本课的难点是内容多、头绪多,教学重点内容不突出。
从三国以来,江南地区逐步得到了开发,表现在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手工业的发展等方面。
原因主要是东汉末年以来政治不稳定,加上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造成大量人口南迁,南迁人口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采用小组先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从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况入手,突出“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教学内容。
以引导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为主线,将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视为背景原因来处理,突破本课难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3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3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以及秦王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培养史料实证的能力。
2、通过数字故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帮助理解历史事件。
3、通过合作探究重难点问题,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秦朝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光辉。
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
难点:1、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
2、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一秦的暴政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要求:看课本47~48页一目“秦的暴政”及相关史事,完成问题。
)1秦暴政的表现(简练的词句概括)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略)小结:秦朝的暴政表现在:1赋税沉重2徭役兵役繁重3刑法严苛4二世更残暴过渡:秦朝残暴统治下,如果你是秦朝老百姓,你打算怎么办?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秦二世时,我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二、陈胜。
吴广起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课堂练习】七年级上历史复习教案篇二4、远古的传说①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十分有名。
南方蚩尤部落力量很大。
②炎帝姓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被称为神农,还发明了陶器。
尝百草发现治病的药物。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
发明了铜器和车船。
③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
④尧,舜,禹相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这一制度称为禅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活动课二《编写历史小故事》教学设计3

活动课二编写历史小故事·供选择方案(一)历史故事擂台赛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在军事上出现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政治上各国纷纷进行改革,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从而涌现出许多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战功卓著的军事家,独树一帜的思想家。
他们留下了很多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光辉事迹。
他们的智慧、胆识、思想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并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请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一时期有关内容,编写成历史故事,参加历史故事擂台赛。
一、活动目的1.通过搜集、选择历史故事素材,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及写作能力。
2.通过历史故事擂台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及小组成员间的协作能力。
3.通过历史故事擂台赛,调动学生读史学史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课外历史知识,活跃课堂气氛。
4.鼓励学生对所讲故事,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培养学生的评价事物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准备活动1.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素材,并加工、整理成历史小故事,每人准备一个故事。
2.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先在小组里讲,然后由小组擂台赛的得主,参加班级擂台赛,得主既代表个人,也代表本组。
3.公布评分标准:①故事要主题明确,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
②讲故事的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左右。
③讲完故事后,请谈出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或事件的看法。
能提出不同于传统的观点,并且理由充分的,要给予加分鼓励。
4.根据学生推荐与教师挑选相结合的原则,选举出主持人及五位评委。
要求评委坚持原则,评分公正,知识面较广,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
三、活动步骤1.首先由主持人宣布擂台赛开始,介绍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由评委代表再次宣读评分标准。
3.主持人宣布参赛选手出场次序。
4.每个选手讲完后,主持人要进行简单的、鼓励性的评价。
5.选手全部讲完后,休息一会儿,然后由评委会代表宣布本次活动成绩。
首先宣布获得三等奖选手(3人)及所代表的小组,其次为二等奖的选手(2人)及代表的小组,再次为本次擂台赛得主(1人)及所代表的小组。
历史小故事初中演戏教案

历史小故事初中演戏教案
一、故事简介:
《白蛇传》是中国传统文学名著之一,讲述了白蛇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白娘子是一只
化身为美丽女子的白蛇,她与许仙相遇后,两人相爱并结为夫妻。
然而,白蛇被法师法海
发现真相,并设法将许仙拐骗走,使两人陷入困境。
最终,白蛇化身为人形,与法海斗法,拯救了许仙,并走出了困境。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白蛇传》的故事内容及主要人物;
2.理解白蛇与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并思考其中的道德与情感;
3.通过表演《白蛇传》的戏剧,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熟悉《白蛇传》中主要情节及台词;
2.通过表演戏剧活动,培养学生的演技和表演气质。
四、教学安排:
1.导入环节:通过介绍《白蛇传》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台词:学生分组学习并表演《白蛇传》中的经典台词;
3.角色分配:老师根据学生的表演能力分配角色,并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排练;
4.排练表演: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排练,熟练台词和动作;
5.表演展示: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
五、评价标准:
1.表演:角色扮演、台词表达、情感表达等;
2.形象:服装、化妆、动作等;
3.团队合作:配合度、默契度等。
六、教学反馈:
通过表演活动,老师及同学可以对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以
便学生在未来的表演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和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
2.过程与方法(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北京人。
难点: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再阐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
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左右。
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著名的就是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的发现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图片等。
学生:自学教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s 教师活动E 学生活动6 设计意图b导入新课H 展示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上帝、古猿人的图片,问题:1.人类是怎么产生的?2.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谁?x 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
初中生的趣味历史课程教案

初中生的趣味历史课程教案
课程目标:
1. 帮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提高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 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潜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课程内容:
1.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2.古代文明的探索
3.中国古代历史
4.世界历史
5.历史名人故事
6.历史题材电影和动漫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
2.游戏和活动
3.实地考察
4.听故事讲历史
5.讨论和交流
教学流程:
1. 开场活动:介绍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活动一: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游戏或活动了解历史的重要事件或人物。
3. 活动二:选择一个古代文明或历史时期,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或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了解。
4. 活动三:听故事讲历史,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故事体验历史的变迁和故事背后的含义。
5. 活动四:观看历史题材电影或动漫,讨论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我们的启示和警示。
6. 结束活动: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和感悟,鼓励学生对历史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
课后作业:
1. 分享一个自己喜欢的历史故事或历史人物,并讲述其故事背后的启示。
2. 阅读一本历史相关的书籍或资料,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课堂讨论和交流的质量。
3.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希望通过趣味历史这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5-11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夏、商、西周主要制度、兴衰过程。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7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的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16----第五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17----[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思路]课前导学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教案1【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
“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
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
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听,集中注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华夏之祖调动参与兴趣听或自己讲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禅让的传说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
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
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治水的传说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
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
历史知识小故事初中教案

历史知识小故事初中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知识小故事的重要性;
2. 了解古代历史中的一些有趣故事;
3. 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 了解历史知识小故事的作用;
2. 掌握古代历史中的一些有趣故事;
3. 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1. 理解历史知识小故事的深层含义;
2. 理解古代历史中的一些隐含哲理;
3. 启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思考。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历史知识小故事资料;
2. PowerPoint 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教师用一个有趣的历史知识小故事开场,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15 分钟)
教师讲解古代历史中的几个有趣故事,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讲解。
三、讨论(15 分钟)
学生就所听到的历史知识小故事进行讨论,探讨其中蕴含的历史和人生道理。
四、总结(5 分钟)
教师总结历史知识小故事中的重要历史和人生道理,引导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深入思考。
五、作业布置(5 分钟)
布置相关历史知识小故事阅读任务,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历史和人生道理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历史知识小故事的讲解与讨论,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历史,并从中汲取历史和人生的宝贵经验。
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第一课时:学科与科普:历史学的意义(1课时)
教学目标
- 了解历史学的定义和意义;
- 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 掌握历史学的定义;
- 理解历史学的意义。
教学准备
- PowerPoint 简介历史学的定义和意义;
- 教材和教辅书。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历史学的定义和意义:
- 历史学是研究过去事件、人物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学科,通过研究了解人类的过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 历史学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成长、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3. 讨论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 历史学家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文献、考古证据、口述资料等多种信息来源来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 重视对多种史料的比对和核实,避免主观臆断。
4. 小结历史学的定义和意义,并进行简要的问题回答。
教学反思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学的定义和意义,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了解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来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科学地研究历史事件。
这一课时为后续的历史学习奠定了基础。
初中历史故事分享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故事分享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故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选择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岳飞抗金,孙中山的革命故事等;
2. 解读历史故事的背景、主要人物及其影响;
3. 练习口头表达,分享自己对历史故事的理解。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历史故事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教学展开:
(1)选择一位学生分享一个历史故事,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注意记录重点内容;
(2)老师对分享的历史故事进行解读和补充,并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彼此分享自己对历史故事的理解,交流意见,互相学习;
(4)展示环节: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让全班学生都能学习到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3. 活动设计:
设计小组讨论、展示环节,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总结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并对下节课的教学进行展望和规划。
教学资源:
1. 历史故事相关书籍、教学课件等;
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 分组讨论和展示的准备材料。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
2. 收集学生对历史故事的理解和见解;
3. 通过课后作业或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是否对历史故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历史故事,培养对历史的兴趣,拓展知识面,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活动课二 编历史小故事配套教案

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1课时)●活动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历史故事擂台赛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史籍的踊跃性,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丰硕的联想力,使本来平面的、干瘦的、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立体、充盈、具体起来。
能力目标1.通过对历史故事的搜集整理,提高学生的辨别欣赏能力。
2.通过讲述演出,培育学生的综合归纳、语言表达能力,还可激发学生的演出欲。
3.通过擂台赛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形式,培育学生勇于竞争、不畏对手、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
4.以小组的形式参赛,培育学生酷爱集体的团队精神,和整体协作能力。
5.要求学生对所讲故事提出、发表自己的独到的观点,从而培育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德育目标通过对历史故事地搜集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熟悉咱们的先民,和他们在那动荡的时期所表现出来的聪慧、胆识和思想,所制造出来的辉煌与不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史鉴今,之前人优秀的品质中吸取营养,使自己成为有效之材。
●教学重点组织指导学生课下预备。
●教学难点课堂秩序的保护,课堂气氛的营造。
方案一●活动预备一、学生搜集故事。
1.列出本册所学的历史名人和重大事件,然后从当选出自己喜爱的一到二那么,查阅相关图书资料进行整理、充实、润饰加工成短篇故事。
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从课文或参考书、成语辞典中寻觅出相关的故事,多多益善,选择一二那么自己欣赏、喜爱的进行改编。
3.阅读其他课外书,如《上下五千年》,寻觅咱们讲义上没有但以为出色的故事。
二、布置教室,营造气氛。
1.在黑板上画一些这一时期的特点性的图案,写上本期话题:“故事会”或“故事擂台赛”或“故事龙虎榜”等字眼。
2.预备一两盘古筝、古琴类的经典磁带,让古典音乐行云流水般的在教室里静静流淌。
三、参赛规那么1.六人一小组,自由组合,通力合作。
2.先在小组讲,然后由小组擂主参加班级擂台赛,得主既代表个人又代表本组。
四、评分标准1.选材符合要求,只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和事。
(七年级历史教案)编写历史小故事

编写历史小故事
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11 课活动课二编写历史小故事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
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要求]
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课时]1课时
[课型]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多媒体课件、各种历史相关资料、光盘
[授课过程]活动:成语故事表演
【找一找】
1.从课文或参考书中找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列出目录。
2.选出你们最喜欢的一则成语故事。
【演一演】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
(1)写故事稿。
(2)饰演故事中a、b、c……角。
(3)尽量想办法准备一些辅助性的道具(注意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服装等,请参考课文插图)。
2.各小组代表在全班擂台赛上演讲各自准备的成语故事。
【议一议】
1.谈谈你参与活动的感想。
2.从你饰演的人物的立场、角度谈谈对所演讲的历史故事的看法。
3.这则故事变为成语,流传至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评一评】各组最精彩的地方有哪些?(以鼓励为主,让所有的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教案全册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苦难的历史,但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奋斗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难点是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关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讲授新课:鸦片战争:首先向学生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让学生了解当时中英两国的实力差距以及英国的侵略意图。
然后介绍战争的过程,包括中国军队的抵抗和英国的胜利。
接着分析战争的影响,包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变化。
洋务运动:向学生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让学生了解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以及一些有识之士的探索和尝试。
然后介绍运动的内容和成果,包括引进西方技术、兴办近代企业、学习西方教育等方面。
接着分析运动的影响,包括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以及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其他重要历史事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介绍一些其他重要历史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分析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4.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中国近代史的曲折性和进步性。
同时,鼓励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5.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撰写一篇小论文,题目如“从鸦片战争看中国近代史的启示”等,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思考。
初中历史故事分享教案

初中历史故事分享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分享历史故事,使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故事中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择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如战国时期齐国宰相孟尝君的故事。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背景,提炼出历史知识点。
3. 通过故事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历史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分享故事:讲述孟尝君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背景。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历史知识点,如孟尝君的治国理念、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等。
4.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历史问题,如孟尝君为何能成功改革齐国?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对国家发展有何影响?5. 总结:对本节课的历史故事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历史知识点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历史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在课堂上讲述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背景。
2. 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故事中的历史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法:让学生课后搜集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搜集的历史故事,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批判性思维:评估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将历史故事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一历史上册教案(通用21篇)

初一历史上册教案初一历史上册教案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教案的内容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倪焕之》十七:“她做这些事绝不随便,都运用无可加胜的心思写成精密的教案,先送与级任教师看过,得到了完全的赞许,还不放心,又斟酌再三,然后拿来实施。
”三、初一历史上册教案(通用21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历史上册教案(通用2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历史上册教案1知识目标1、掌握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
熟练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等历史概念。
进而认识其发展特点的差异,并认识其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仔细观察本课中“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和“半坡出土的纺轮”“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及“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等图示,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并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板书设计: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1【自主回顾】(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师出示图片,边看边讲,以及让学生回答这是哪一时期,有哪些文化。
【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中国早在古代,就有世界上最新进的技术,而且至今保持在领先地位?2、我国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被人说是:“神医扁鹊,起死回生。
”后人为什么这样崇拜?3、从节气的产生,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判断?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了解各种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对今后的历史朝代产生了哪些影响。
有什么意义?【巩固练习】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目前,在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北京人B.蓝田人C.元谋人D.山顶洞人2.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 )A.北京人B.半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3.在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 )的部落联盟首领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淮河流域4.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晚500年B.早5000年C.早500年D.晚5000年5.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是( )A.文王B.伊尹C.盘庚D.纣6、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在( )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07年D.公元221年7.史书记载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发生在( )A.商朝B.西周C.春秋战国D.夏朝8.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D.三星堆青铜立人象9.要研究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的( )A.《史记》B.《资治通鉴》C.甲骨文D.铭文10.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处于战国时期的( )A.齐国B.楚国C.赵国D.秦国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课:编历史小故事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历史故事擂台赛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史籍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力,使原本平面的、干瘪的、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立体、充盈、具体起来。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历史故事的搜集整理,提高学生的鉴别欣赏能力。
2.通过讲述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语言表达能力,还可激发学生的表演欲。
3.通过擂台赛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形式,培养学生勇于竞争、不畏对手、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
4.以小组的形式参赛,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以及整体协作能力。
5.要求学生对所讲故事提出、发表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德育目标
通过对历史故事地搜集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我们的先民,以及他们在那动荡的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智慧、胆识和思想,所创造出来的辉煌与不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史鉴今,从古人优秀的品质中吸取营养,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
●教学重点
组织指导学生课下准备。
●教学难点
课堂秩序的维护,课堂气氛的营造。
方案一
●活动准备
一、学生搜集故事。
1.列出本册所学的历史名人和重大事件,然后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到二则,查阅相关图书资料进行整理、充实、润色加工成短篇故事。
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从课文或参考书、成语辞典中寻找出相关的故事,多多益善,选择一二则自己欣赏、喜欢的进行改编。
3.阅读其他课外书,如《上下五千年》,寻找我们课本上没有但认为精彩的故事。
二、布置教室,营造气氛。
1.在黑板上画一些这一时期的特征性的图案,写上本期话题:“故事会”或“故事擂台赛”或“故事龙虎榜”等字眼。
2.准备一两盘古筝、古琴类的经典磁带,让古典音乐行云流水般的在教室里静静流淌。
三、参赛规则
1.六人一小组,自由组合,通力合作。
2.先在小组讲,然后由小组擂主参加班级擂台赛,得主既代表个人又代表本组。
四、评分标准
1.选材符合要求,只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和事。
内容故事性强,可以充实故事内容,发挥想像力,但不能不符合事理与历史。
2.讲述时语言活泼、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3.观点鲜明,有自己独立看法和见解。
4.各小组选出一个人当评委,评比时要客观公正。
评委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
●开始挑战
一、主持人宣布擂台赛开始,介绍这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主持人]
同学们,还记得“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不顾江山社稷,毅然点起烽火台的狼烟戏弄诸侯。
西周灭了,带着褒姒的轻颦浅笑,走进了历史的苍茫之中,平五迁都,东周开始,争霸兼并,天下共主的局面如滔滔江水一去不复返了。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荡时期,此时奴隶社会已走到了终点站,封建社会却在奴隶社会的腐泥朽土中孕育诞生了,这一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吴起革新楚政,齐威王整顿吏治,赵国胡服骑射,秦孝公重用商鞅,韩昭侯用申不害,燕昭王的千里马战略都从局部和整体上进行了政治军事改革。
在各国改革的进程中,各国君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是血缘、宗法关系遭到破坏后,广纳贤士为我所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由于士人的出现,使得相互竞争的各大势力集团,除了依仗自己实力之外,还必须运用智慧和谋略,来达到超出实际水平的效果,因而构成了这时期实力加谋略的竞争新特点。
孙膑的避实就虚,以少胜多的策略;毛遂、蔺相如的折冲尊俎,以一人之威加于万乘之君的恐吓策略;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的策略,灭六国的远交近攻的策略,塑造了秦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以外在的包装赢得了中原六国的敬仰。
这个时代仁者智者层出不穷,这个时代英雄义士不断涌现,誓死捍国的、忠贞报君的、舍身成仁的,廉颇、蔺相如、屈原、荆轲,可歌可泣!
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者不惑,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有许多有识之士站出来发表自己的主张,宣扬自己的思想,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他们的行为、他们的观点,不仅在当时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天仍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影响着、指导着我们民族的方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那段动荡的历史。
二、各小组擂主登台讲演。
要求语言形象生动、表现力强,富有感染力,有自己的看法。
三、让学生评委对参赛者的表现作出评价。
教师总结,选出总擂主。
注意:在评价时要客观公正全面,对参赛者的勇气要予以表扬,对台下默默无闻的幕后策划者要予以充分的肯定,肯定他们的协作能力与合作精神,让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渗透。
方案二成语故事表演
●活动准备
一、寻寻觅觅
从课文、参考书、课外资料中找出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加工成剧本。
二、比比评评
与自己小组成员先展开竞争,看谁的剧本编得好,看谁的演技好,选出自己组的最强档的组合,参与全班擂台赛。
●开始挑战
各小组代表在全班擂台赛上表演自己组的参赛作品。
●评委发言
根据剧本编写质量、演员表演水平、各小组的秩序情况,依次选出最佳编剧组、最佳演员等。
大家参与、群众发言。
把机会留给观众,让台下的同学发言,对整个表演过程作一个全面的评价,并作出建议主持人可适时的插入一些问题。
如:
1.你觉得我们的比赛怎样?为什么?
2.你喜欢哪个组的节目,为什么?
3.你觉得谁的演技好?你能对他(她)提些建议吗?
4.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你觉得你最适合干什么?
5.如果从艺,你是做导演还是做演员?为什么?
6.这则故事变为成语,流传至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7.有些成语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已有些不太适合了,那么,对我们祖先的文化遗产,我们后来者该如何去继承发扬?
●活动延伸
出一期故事报
各小组同学集体协作,将本组同学搜集的故事,编成一份故事报,每个同学既是作者,又是编辑,小报要求有报头,版面设计合理新颖,有题图、插花等,然后在班内展览、评比。
参考书:
《史记》
《成语故事大全》
《中学历史教学》
《春秋史话》
《战国史话》
《中国古代史常识》
《上下五千年》
●教学反思
1.肯定学生的表演,赞赏学生的参与和协作,让每一个参与者都品味成功的喜悦。
2.思想教育
这是一个思想教育的最好机会,告诉学生,要学着去欣赏别人,每个人都是一个多面体,在平时交往中只了解的是他的一个方面,也许他学习不好,也许他纪律差劲,但你绝对不能把你的同学归入“坏孩子”的行列,因为他这个多面体你还未了解,他才思敏捷,他能歌善舞,他开朗幽默不时给你带来开心,这么多优点就抵不过学习不好、纪律差劲吗?要学着了解别人、欣赏别人,那样你心灵的天空才会永远晴朗,永远风和日丽。
3.鼓舞士气
挑战无极限,而事实上,在我们生活中也时时处处存在着挑战,向生活挑战,向命运挑战,向大困难挑战,向小挫折挑战,向我们无知的一切领域挑战。
在挑战中,也许会受伤,也许会被打倒,但我们必须把今天的这种精神与勇气发扬下去,在被打倒后,学会自己拎着自己的衣领爬起来,记住!从来没有所谓的失败,除非你不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