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及对应习题解析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很全)
化学选修 4 化学反应与原理章节知识点大全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1)反应热是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一种通常的表现形式。
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光、动能等。
(2)物质本身能量状态越低,物质越稳定,要破坏其组成的化学键需要的能量越多(吸热多);物质本身能量状态越高,越不稳定,要破坏其组成的化学键需要的能量越少(吸热少)2 •焓变(△ 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3. 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为-"'或厶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 H为“ +或△ 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 酸碱中和反应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WC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 以H2、COC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 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0C、101kPa可不标)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 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 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 概念:25 C,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 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如:S-SQ C-CC2 H2-H20(l)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1、水电离平衡::
+
-
水的离子积:KW= c[H ]·c[OH ]
25℃时, [H+]=[OH-] =10-7mol/L
; KW
= [H+]·[OH-] = 1*10-14
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
KW值一定
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2、水电离特点: (1)可逆 (2)吸热 (3)极弱
减小
反应物的
使用
百分数剧增,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剧增
剧增
催化剂
撤去
百分数剧减,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剧减
剧减
其他
光,电磁波,超声波,固体反应物颗粒的大小,
有影响
溶剂等
※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2、分类
(1)定温,定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第一类: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 必须要保证化学计量数之比与原来相同; 同时必须保证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的物质的量与原来相同。
第二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来相同即可视为二者等效。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选修4知识点汇总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 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例:CH4 (g) + 2O2 (g) = CO2 (g) + 2H2O (l) ΔH=-890.3 kJ/mol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25℃,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C→CO2,S→SO2,H→H2O,只能在氧气中燃烧。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常考选择: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详细版)-(19314)
化学选修 4 化学反应与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 ( 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符号:△ H. 单位:kJ/mol,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H表示,单位都kJ/mol。
是3. 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 放热 >吸热 ) △H 为“- ”或△ 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 H 为“ +”或△ H >0也可以利用计算△ H 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键能 - 生成物的总键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 >固态6. 常温是指 25,101. 标况是指 0,101.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 H,△ 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s,l, g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 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 H 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一、化学热力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 状态函数与过程函数- 热力学平衡2.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的定义- 能量守恒原理- 热量与功的计算3.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的概念- 熵变的计算- 自发过程的判据4.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反应热的定义- 燃烧热与中和热- 热化学方程式二、化学动力学1. 化学反应速率- 速率方程- 速率常数- 反应级数2. 反应机理- 元反应与复合反应- 反应途径- 反应中间体3. 催化剂- 催化剂的作用- 均相催化与非均相催化 - 催化剂的中毒三、溶液与胶体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质与溶剂- 溶液的分类- 溶液的浓度表示2. 溶液的物理性质- 蒸气压下降- 沸点升高与凝固点降低 - 渗透压3. 胶体与界面现象- 胶体的定义与分类- 胶体的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与乳化作用四、电化学1.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的分类- 电导率与离子迁移率 - 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 电化学电池- 伏打电堆- 电化学系列- 标准电极电势3. 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金属的腐蚀机理- 阴极保护与阳极保护- 防腐涂料的应用五、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IUPAC命名规则- 常见官能团的命名- 烷基与芳基的命名2.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与重排反应3. 生物分子化学- 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与肽的结构与性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化的知识点归纳,实际的化学选修4课程可能会包含更多的细节和复杂的概念。
此外,具体的知识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育标准和课程要求有所变化。
如果您需要一个特定格式的文档,例如Word文档,您可以根据上述内容创建一个结构化的文档,并确保使用适当的标题、子标题和列表格式来提高可读性和编辑性。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Q):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H=H(生成物)-H(反应物)3.微观角度解释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注:(高中阶段Q与△H二者通用)(4)影响晗变的主要因素:①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程正比。
②物质的温度和压强☆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四是最难的部分,知识点也比较琐细,正因为如此,我们面对这本书的时候更要好好认真去学,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学习这本书的所有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特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一切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等也是吸热反应;④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表达式:___________ 。
其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高中化学选修4各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 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焓变反应热知识点一焓变、反应热1.焓变、反应热(1)焓(H):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
(2)焓变: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之差。
焓变决定了在一定条件下的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①符号:用ΔH表示。
②单位:常用kJ/mol或kJ·mol-1。
③表示方法:ΔH=H(生成物)-H(反应物)。
(3)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4)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热等于焓变,所以我们常用焓变(ΔH)表示反应热。
(5)反应热和焓变的比较反应热焓变含义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所具有的焓与反应物所具有的焓之差符号QΔH 单位kJ·mol-1kJ·mol-1与能量变化的关系Q>0,反应吸收热量Q<0,反应放出热量ΔH>0,反应吸收热量ΔH<0,反应放出热量二者的相互联系ΔH是化学反应在恒定压强下(即敞口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且不与外界进行电能、光能等其他能量的转化时的反应热,即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反应热Q就是焓变ΔH。
高中阶段二者通用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从化学键的角度(微观角度)看: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组成生成物分子,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反应物所有键能之和)-(生成物所有键能之和)。
如图:1 mol H2分子和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吸收总能量为:436 kJ+243 kJ=679 kJ;2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释放总能量为:431 kJ+431 kJ=862 kJ;H2(g)+Cl2(g)===2HCl(g)反应过程释放的能量为:862 kJ·mol-1-679 kJ·mol-1=183kJ·mol -1。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及对应习题解析(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化学选修4 全书总复习提纲绪言1、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2、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活化能的大小意味着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的难易。
但对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并无影响。
第一章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放热反应,需要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燃烧反应④多数化合反应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多数的分解反应②2NHCl(s) +Ba(OH> • 8H2O(s) = = BaCM 2NHf +10H2O高温高温③ C(s) + H2O(g) = = = C» H2 ④ CO+ C= = 2CO4、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就叫做反应热。
在恒压条件下又称始变,符号为△ H ,单位是KJ/mol。
当AH为“一”或4 H <0时,为放热反应;当^ H为“ + ”或4 H >0时,为吸热反应5、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a、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0C、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表明。
b、需要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注明4H的值及其“ + ”与。
c、需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d、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系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故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当系数不同时,AH也不同。
系数与△ H成正比。
6、燃烧热:在250G 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是kJ/mol。
注意:①产物必须是稳定的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物)②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的系数通常为1,其余物质以此为标准配平。
③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 H<07、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 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 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重要考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重要考点)总结!一、原电池(一)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二)组成条件:1. 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2. 电解质溶液3. 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三)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四)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总反应式:Zn+2H+=Zn2++H2↑(五)正、负极的判断:1. 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 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3. 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4. 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5. 根据实验现象:(1)溶解的一极为负极(2)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二、化学电池(一)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二)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三)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1. 一次电池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2. 二次电池(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放电:负极(铅):Pb-2e- =PbSO4↓正极(氧化铅):PbO2+4H++2e- =PbSO4↓+2H2O充电:阴极:PbSO4+2H2O-2e- =PbO2+4H+阳极:PbSO4+2e- =Pb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PbO2+Pb+2H2SO4 ⇋2PbSO4↓+2H2O(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3. 燃料电池(1)燃料电池: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2)电极反应: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应写出总的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第一章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肯定条件下,肯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汲取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缘由: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汲取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全部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留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需标出能量变更。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需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变更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留意以下几点:①探讨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探讨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汲取热量,所以它们参与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如 HCl、NaOH、NaCl、BaSO4
化合物
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 。如 HClO、NH3·H2O、
非电解质C:u(OH)2、非H2金O…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如 SO3、CO2、C6H12O6、CCl4、CH2=CH2……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2、NH3、CO2 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 BaSO4 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 BaSO4 全部电
离,故 BaSO4 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 离子的速率 和离子结合成
1
第二章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 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 影响因素: ①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 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2.
衡
①m+n≠p+q 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平衡
压强
②m+n=p+q 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不一定平
衡
混 合 气 体 平 均 ①Mr 一定时,只有当 m+n≠p+q 时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②Mr 一定时,但 m+n=p+q 时
平衡 不一定平
M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选修4全书总复习提纲绪言1、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2、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活化能的大小意味着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的难易。
但对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并无影响。
第一章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放热反应,需要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燃烧反应④多数化合反应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多数的分解反应②2NH4Cl(s)+Ba(OH)2· 8H2O(s)==BaCl2+2NH3↑+10H2O高温高温③C(s)+H2O(g)===CO+H2④CO2+C==2CO4、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就叫做反应热。
在恒压条件下又称焓变,符号为△H,单位是KJ/mol。
当△H为“-”或△H <0时,为放热反应;当△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5、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a、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0C、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表明。
b、需要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注明△H的值及其“+”与“-”。
c、需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d、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系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故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当系数不同时,△H也不同。
系数与△H成正比。
6、燃烧热:在250C、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是kJ/mol。
注意:①产物必须是稳定的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物)②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的系数通常为1,其余物质以此为标准配平。
③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H<07、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注意】①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都是57.3KJ/mol;②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生成1mol水(l)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系数。
8、盖斯定律: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仅决定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跟反应是由一步或者分为数步完成无关。
9、盖斯定律的推论: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可以由某些反应相加减而得,则这个反应的热效应也可以由这些反应的热效应相加减而得。
若加减过程中某方程式需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则反应热也改变相同倍数再加减,且反应热一定要带正负号运算。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能是二次能源 B . 水力是二次能源C.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D .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A.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⑧4.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2的是①C(s)+O2(g)===CO 2(g) △H1 C (s)+12O 2(g)===C O(g) △H 2 ②S(s )+O2(g)===S O2(g) △H 1 S(g)+O 2(g)===SO 2(g) △H 2③H 2(g )+12O 2(g)===H2O(l) △H1 2H 2(g)+O 2(g)===2H 2O(l ) △H 2 ④C aCO 3(s )===CaO(s)+CO 2(g) △H 1 CaO(s)+H 2O(l)===Ca (OH)2(s) △H2A.① ﻩB.④ﻩ C .②③④ ﻩ D.①②③5.已知反应:①101kPa 时,2C(s)+O2(g)==2C O(g);ΔH=-221 kJ/mol②稀溶液中,H +(aq)+O Hˉ(aq)==H2O(l);ΔH=-57.3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 /mo l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 olC.稀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D.稀醋酸与稀N 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放出57.3 kJ 热量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 B .乙醇燃烧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7.25℃、101 k Pa下,2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H 2(g)+O 2(g ) == 2H 2O(1) △H =―285.8kJ /mo lB.2H 2(g)+ O 2(g) == 2H 2O(1) △H= +571.6 kJ /molC .2H2(g )+O 2(g) == 2H 2O(g) △H =―571.6 kJ /molD.H2(g )+错误!O 2(g) == H 2O(1) △H =―285.8kJ /mo l8.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 2(g )+错误!O 2(g)=H 2O(l) △H =-285.8kJ/molCO(g)+\F (1,2)O 2(g )=CO 2(g) △H =-283.0kJ/mo lC 8H 18(l )+225O2(g)=8CO 2(g)+9H2O(l) △H =-5518kJ /mo l CH4(g)+2O2(g)=CO 2(g)+2H2O (l) △H =-890.3kJ/m ol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A . H 2(g) B. CO (g) C. C8H 18(l) D. CH 4(g )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 \F(1,2)O 2(g) SO 3(g) △H = ―98.32kJ/mo l,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 和1mol 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A. 196.64k J B. 196.64k J/mol C. <196.64kJD. >196.64k J10.已知热化学方程:2KNO 3(s ) = 2K NO 2(s) +O 2(g);△H = +58kJ /molC(s ) +O 2(g) = CO 2(g);△H =-94kJ/mol为提供分解1molKN O3所需的能量,理论上需完全燃烧碳A .58/94mo lB .58/(94×2) mol C.(58×2)/94mol ﻩ D.(94×2)/58mol11.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Zn(s)+C uSO 4(a q)=ZnSO 4(aq)+C u(s );△H =—216k J/m ol,E 反应物>E 生成物B.Ca CO 3(s)=CaO(s)+CO 2(g); △H =+178.5kJ/mol ,E 反应物>E 生成物C.HI (g) 1/2H 2(g )+ 1/2I2(s);△H = —26.5k J/mo l,由此可知1mo l HI 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可以放出26.5kJ 的能量D.H+(aq )+O H-(aq )=H 2O(l);△H = —57.3kJ/mol ,含1mo lNa OH 水溶液与含0.5mol H 2SO 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热57.3 kJ12.强酸和强碱稀溶液的中和热可以表示为:H +(aq)+OH -(aq)=H 2O (l);△H =-57.3kJ ·m ol -1,已知:① H Cl(aq)+NH 3·H 2O(aq )=NH4Cl(aq)+H 2O(l);△H=a kJ·mol -1② HNO 3(aq)+KOH(aq)=NaNO 3(aq)+H 2O(l);△H=b kJ ·mo l-1③ HCl(aq)+Na OH(s)=NaC l(aq)+H 2O(l);△H=c kJ ·mo l-1则a 、b 、c 三者的大小关系为A.a>b>c B.c>b >a C.a=b =c D .a >c > b13.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 2(g )=2SO2(g)+2H 2O(l) △H =―Q 1 kJ/m ol2H 2S(g)+O2(g )=2S (s)+2H 2O(l ) △H =―Q2 kJ/mo l2H2S(g)+O2(g )=2S (s)+2H2O(g) △H=―Q 3 kJ /mo l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 Q 1>Q 2>Q3 B . Q1>Q 3>Q2 C . Q 3>Q 2>Q 1 D. Q 2>Q 1>Q 314.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 ,为完全吸收生成的CO 2,并使之生成正盐Na 2CO 3,消耗掉0.8mo l/L NaO H溶液500m L,则燃烧1mol 酒精放出的热量是A . 0.2Q B. 0.1Q C . 5Q D. 10Q二、双项选择题15.我国燃煤锅炉采用沸腾炉(注:通过空气流吹沸使煤粉在炉膛内呈“沸腾状”燃烧)的逐渐增多,采用沸腾炉的好处是A .增大煤燃烧时的燃烧热并形成清洁能源B .减少煤中杂质气体(如SO 2)的形成C .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并减少C O的排放D.使燃料燃烧充分,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16.参照反应Br + H2 HB r +H的能量对 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A .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 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改变C .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 . 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17.A.C6H 12O 6(s)+6O 2(g)6C O2(g )+6H 2O(l );ΔH =-a kJ ·m ol-1 B.CH 3CH 2OH(l)+21O2(g)CH 3C HO(l )+H 2O(l);ΔH =-bkJ ·mol-1 C.CO(g)+ 21O 2(g) CO 2(g);ΔH =-c kJ·mol -1D.NH 3(g)+45O2(g)NO(g)+46H2O(g );ΔH =-d kJ ·mol -1 18.已知反应:① 2C(s)+O 2(g)=2CO(g) ΔH=-221 kJ/m ol ② 稀溶液中,H +(aq)+O H-(aq)=H 2O(l ) ΔH=-57.3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 /molB .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C.稀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D.稀醋酸与稀N aO H溶液反应生成1 m ol 水,放出57.3 k J 热量三、填空与计算题19.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 2H 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