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

黄赜琳/王敬云

原载《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2期

【英文标题】Local Protectionism and Market Fragmentation: An Experience Study in China

【作者简介】黄赜琳,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上海200433;王敬云,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上海200433

黄赜琳(1976—),女,福建泉州人,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王敬云(1972—),女,山东临沂人,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讲师,经济学博士。

【内容提要】在中国市场上,存在促进分割和促进融合的两种因素,地方保护主义程度的变化趋势,取决于这两种力量的对比。本文首先简要对国内研究地方保护主义的多种测量方法进行综述,然后运用国际上测量综合贸易壁垒的“边界效应”方法对中国的贸易壁垒分地区分行业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根据边界效应方法,1997年中国地方保护相当于欧洲统一大市场内部独立国家之间的情况;具体地,在八个行业部门中,农业保护最为严重,商业运输业其次,紧接着是轻工业、采选业、重工业等。这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还很不完善,其中第一、三产业保护较重,第二产业相对较轻,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制定和谐的贸易体制,加快国内市场一体化建设,以保证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英文摘要】In Chinese market, there are two factors that will improve market fragmentation and integration, and the degree of local protectionism relies on the effect of the two factors. In this paper, some methods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the local protectionism are reviewed. Then border effect analysis i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domestic trade protection in different areas and industries in China. Using this method, some conclusions are drawn: firstly, the degree of our domestic inter-province barrier effect in 1997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that of inter-country of European Union market; Secondly, agriculture and service industries are serious th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main point of the paper is that the imperfect of domestic trade integration and the serious of local protectionism are occurred in China, and a harmonious trade system to different industri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ensure a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different local economy.

【关键词】边界效应/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区域贸易/行业贸易

border effects/local protectionism/market fragmentation/local trade/industrial trade

一、中国地方保护测算方法的文献综述

对于中国地方保护主义的严重性,所有人都持一致肯定意见,但对保护程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学者却持不同看法,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对国内地方保护程度的经验研究需要有反映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经济往来联系的数据,例如,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贸易、资金和人口的流量数据,而这方面的数据,并不像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数据那样有比较完整的统计,很多数据需要估计或者根本获取不到,导致不同研究

的数据来源和估计不同,从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结论也大相径庭。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中,所有人都认为中国国内的地方保护很严重,但程度如何难以直接度量,因为地方保护并非采取对跨地区贸易征收关税或者发放许可证的形式,而更多采用的是隐性壁垒的形式。

在中国的地方保护研究文献中,李善同等(2004)、樊纲和王小鲁(2000)、“中国统一市场建设”课题组(2004)采用问卷调查法,结论是总体上认为地方保护主义的程度在减轻;Kumar(1994)利用商业机构的统计数据来考察,得出省际贸易强度趋于减弱;许新鹏(2002)则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周期相关度来考察,结果表明中国市场一体化正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但程度如何难以刻画;喻闻和黄季琨(1998)、周惠中(2001)、李杰和孙燕群(2004)采用产品价格的差异程度来考察,得出大米市场、烟草工业、啤酒市场等这些行业的市场分割较为普遍;朱恒鹏(2004)也从地区和全国物价指数的差异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市场一体化水平虽然有波动,但总体水平基本没有变化;此外,胡向婷和张璐(2004)、王雷(2003)、白重恩等(2004)和Young (2000)等从产业结构是否趋同来考察,这种间接分析方法很有影响力,但观点分歧也较大。

以上采用的均是间接方法,采用贸易流量分析法最为直接,陈家海(1996)、Naughton(1999)、Poncet(2001)都用该方法测算过,其中Naughton运用25个省的省际流入量、流出量占GDP的比重进行分析,上海社科院的陈家海教授则利用25个省1987年的投入产出表考察了一个省对其他省份的“贸易依存度”,他们的计算结果相一致,均说明省际贸易的份额很大,但无法反映地方保护主义的变化趋势。Poncet根据1987年、1992年和1997年各省投入产出表,考察了3 年省际间地区性贸易占GDP或贸易总额的比重,研究发现该比重显著降低,从而说明中国地方保护正逐渐加强。

可见,测量地方保护主义程度的方法很多,结论也各不相同。这些方法都只是从一个侧面来论证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及严重程度,对于省际间的贸易变化采用的是间接分析法,所以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问题是值得商榷的,而且无法对地方保护程度进行量化研究。边界效应模型弥补了这一不足,应用该模型可以直接测算出国际间或地区间地方保护的严重程度,自McCallum(1995)率先对边界效应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以来,国外学者对该理论与应用研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如Hillberry(1998)、Head和Mayer(2000)、Chen(2004)等,而国内至今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为此,本文尝试从区域间的行业贸易出发,利用投入产出表对我国的八大区域分行业进行边界效应测算,以此来考察中国国内贸易的地方保护情况。

二、边界效应理论模型的构建

下面在Head and Mayer(2000)模型基础上构建一个适合分析地区间行业贸易的边界效应模型。假设代表性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常替代弹性型,其函数形式为:

其中,C[,ijh]表示i地区消费者从j地区购得商品h的消费量(h=1,…,n[,j]);n[,j]为j地产品的种类数量(或生产规模);a[,ij]是i地消费者对从j地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偏好权重;ζ为任意两种产品的替代弹性。这里的消费者效用函数中双边偏好存在异质性,消费者能根据产地衡量产品的价值。对每种商品h,预算约束条件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