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热力学--第6章 相变热力学

合集下载

第6章 相 变

第6章  相 变
6.凝固是一个成键的过程即凝固时每个原子的键的数量会增加,而由两原子能量随距离的变化曲线知成键后两原子更稳定(能量降低)即成键是一个放热的过程,故凝固会释放热量。
吕佳:
P7
问题从结构起伏、能量起伏推测什么是成分起伏?并总结起伏的一般定义。
答:1)成分起伏即浓度起伏。
2)起伏的一般定义:在某一时刻,局部能量(结构、成分)高于(或低于)平均值。
答:凝固时非平衡过程,当过冷度很大,也即偏离平衡态很大时用Jackson因子考虑界面形态误差较大,因为Jackson因子使用于平衡状态。
结论:过冷度较小时,固-液界面仍可视为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固-液界面形态取决于Jackson因子,用热力学能量最低原则考虑;当过冷度较大时,过冷度的因素不可忽略,此时考虑动力学,体系变化选择速度最快的方式,所以形成粗糙界面。
答:略。
问题讲义中能量起伏概念是如何引进的?请用一句话解释。
答:“形核原子”的能量高于“平均原子”。
问题能否称式6-11中的Q为液相扩散激活能?如果可以请解释原因;如果不能请比较这里的Q与真实的液相扩散激活能的大小,并解释原因。
答:不能。Q>真实液相扩散激活能的大小。
此处Q=真实的液相扩散激活能+原子穿越液固界面的能量。
答:1)表面能越大, 越小。表面能是形核的阻力项。
2)过化热越大,原子间结合力越大, 越大,动力项越大,越有利于形核。
问题图6-2中,1.第一张图里的晶胚是否都能“存活”下来?为什么?其中哪些晶胚“存活”概率更大一些?2.第二张图里“存活”的晶胚数与第一张图是否相同?即它受第一张图中已“存活”晶胚的影响吗?为什么?3.一张纸地看这3个图,能够感受到核心率概念吗?请谈谈体会。
答:形核伴随有新生界面的产生,而长大不需要。

第6章 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 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 (已整理 袁圆 2014.8.6)

第6章 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 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 (已整理 袁圆 2014.8.6)

第6章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6.1 复习笔记一、单元系相变的热力学及相平衡1.相平衡条件和相律组元:组成一个体系的基本单元,如单质(元素)和稳定化合物,称为组元。

相:体系中具有相同物理与化学性质的且与其他部分以界面分开的均匀部分,称为相。

相律:F=C-P+2;式中,F为体系的自由度数,它是指不影响体系平衡状态的独立可变参数(如温度、压力、浓度等)的数目;C为体系的组元数;P为相数。

常压下,F=C-P+1。

2.单元系相图单元系相图是通过几何图像描述由单一组元构成的体系在不同温度和压条件下可能存在的相及多相的平衡。

图6-1 水的相图图6-2 Fe在温度下的同素异构转变上述相图中的曲线所表示的是两相平衡时温度和压力的定量关系,可由克劳修斯(Clausius)一克拉珀龙(Clapeyron)方程决定,即式中,为相变潜热;为摩尔体积变化;T是两相平衡温度。

有些物质在稳定相形成前,先行成自由能较稳定相高地亚稳定相。

二、纯晶体的凝固1.液态结构(1)液体中原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固体中略大;(2)液体中原子的配位数比密排结构晶体的配位数减小;(3)液态结构的最重要特征是原子排列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存在结构起伏。

2.晶体凝固的热力学条件(6.1)式中,,是熔点T m与实际凝固温度T之差;L m是熔化热。

晶体凝固的热力学条件表明,实际凝固温度应低于熔点T m,即需要有过冷度△T。

3.形核晶体的凝固是通过形核与长大两个过程进行的,形核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

(1)均匀形核①晶核形成时的能量变化和临界晶核新相晶核是在母相中均匀地生成的,即晶核由液相中的一些原子团直接形成,不受杂质粒子或外表面的影响假定晶胚为球形,半径为r,当过冷液中出现一个晶胚时,总的自由能变化:(6.2)由,可得晶核临界半径:(6.3)代入公式(1),可得:(6.4)由式可知,过冷度△T越大,临界半径则越小,则形核的几率越大,晶核数目增多。

材料科学基础-6二元相图

材料科学基础-6二元相图

2
Ω=0,>0,G-x曲线也有一最小值;
Ω>0, G-x曲线也有2个最小值,拐点内<0。
6.3.2 多相平衡的公切线原理
6.3.3 混合物的自由能和杠杆法则
6.3.4 从自由能—成分曲线推测相图
6.3.5 二元相图的几何规律
★相图中所有的相界线代表相变的温度和平衡相 成分,即平衡相成分沿着相界线随温度变化而变 化; ★两单相区之间必定有这两相的两相区-相区接 触法则; ★二元相图的三相平衡区为一水平线,其与三个 单相区的交点确定平衡相的浓度; ★两相区与单相区的分界线与三相等温线相交, 分界线的延长线进入另一两相区。
(1)单相区:3个, L、 α 、β (2)两相区: 3个, L+α 、L+β 、α +β 相区:1个, L+α+β (3)三
5.与匀晶和共晶相图的区别
(1)相同处
PDC线以上区域; PDC线以下、DF以右区域的
分析方法以及结晶过程与匀晶相同;
BPDF以内区域,与共晶线MEN线以下区域相同,
按照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线分析。 (2)不同处 包晶线PDC及包晶反应:L+α→β
6.10 铁碳合金相图 6.11 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
第6章 二元合金相图及合金凝固
由一种元素或化合物构成的晶体称为单组元晶体或纯晶体,
该体系称为单元系。两个组元的为二元系,n个组元都是独立
的体系称为n元系。对于纯晶体材料而言,随着温度和压力的 变化,材料的组成相会发生变化。
从一种相到另一种相的转变称为相变。由不同固相之间的
2.非平衡共晶组织
a
非平衡共晶组织(成分位于a点稍左)一般分布在初晶α 的相界上,或者在枝晶间。可以通过扩散退火来消除,最终得

金属材料的相变与热力学分析

金属材料的相变与热力学分析

金属材料的相变与热力学分析金属材料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材料之一。

在金属加工和利用过程中,了解金属材料的相变行为以及热力学特性对于改善材料性能和工艺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金属材料的相变与热力学进行分析。

一、相变的概念及分类相变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相转变为另一种相的过程。

对于金属材料来说,常见的相变形式包括固-固相变、固-液相变、液-气相变等。

其中,固-固相变是指金属的晶体结构发生改变,而固-液相变是指金属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液-气相变则是指金属由液态转变为气态。

二、金属材料相变的热力学分析热力学是研究物质性质与热力学过程之间关系的学科。

金属材料的相变过程受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的制约。

1. 热力学第一定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在相变过程中是守恒的,即相变前后系统的能量总和不变。

金属材料的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可以通过热力学分析来估计。

2. 热力学第二定律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发进行的相变过程是使系统熵增加的过程。

金属材料的相变过程中,热力学分析可以用来计算相变的熵变,从而评估相变的自发性和可逆性。

三、金属材料相变的影响因素金属材料的相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化学成分等。

1. 温度温度是影响金属材料相变的重要因素。

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金属的相变温度也会相应地改变。

2. 压力在高压下,金属材料的相变温度可能会显著改变。

压力对金属的相变规律有一定的影响。

3. 化学成分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也会对其相变行为产生影响。

合金中的不同元素可能导致相变温度的改变和相变形式的差异。

四、金属材料相变的应用金属材料的相变特性可以广泛应用于材料工程和制造过程中。

1. 热处理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相变过程以及相变温度,可以实现对材料的硬度、强度和导电性等性能的调控,从而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2. 材料制备相变过程对金属材料的制备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通过调控相变过程可以制备出微观结构均匀的金属材料,提高其机械性能和腐蚀抗性。

材料学基础中的相变热力学

材料学基础中的相变热力学

材料学基础中的相变热力学材料科学是现代工程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而材料学的基础在于固体物理学中的结构与热力学。

在材料学这一领域中,相变热力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它对材料的性质、结构和工艺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相变热力学概述相变热力学是研究物质从一种状态到另外一种状态时吸放热的变化,同时也涉及到物质体积和形态等改变的过程。

相变热力学通过一系列基本规律来描述这些过程,主要包括热力学势、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方程式三个部分。

在相变热力学中,能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可以用热力学势来描述。

其中最重要的是自由能、内能和焓。

自由能是体系可以进行非容积功的最大能量,它与温度和净分子数密度有关。

内能是体系所具有的全部能量,包括各种能量状态,它与温度、压力和分子组成有关。

焓是表示物质吸收或释放热量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相变过程是一个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转变的过程,它可以通过热力学过程来描述。

包括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内能变化和等熵变化等。

这些过程不仅与温度和压强有关,还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反应有关。

热力学方程式是热力学中的一条基本定理,它描述了物质的能量和功的关系。

热力学方程式涉及到温度、压强、热力学势和物质的物理性质等参数。

通过它可以计算相变热力学中的各种物理量和热量变化。

二、相变类型及其表征在材料学中,相变类型非常多样,可以分为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等不同类型。

其中一级相变是指在相变时物质的热容和密度发生突变,是不可逆的。

而二级相变则比较平滑,物质的热容和密度变化连续,是可逆的。

相变的表征方法主要有三种:热力学方法、热力学力学方法和动力学方法。

其中,热力学方法通过自由能、焓、熵等物理量来描述相变的特征。

热力学力学方法是同时考虑了物质的热力学和力学特性,通过应力和应变等参数来描述相变的特征。

动力学方法则注重相变时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对分子之间的距离和速度等物理量的动态变化来刻画相变的动力学过程。

材料科学基础第6章

材料科学基础第6章
2 − 3cos θ + cos 3 θ 4
所以∆Ghet﹡ ﹤ ∆Ghom﹡ 由此可见,一般情况下,非均匀形核比均匀形核所需的形核功小, 且随润湿角的减小而减小。
(二)形核率 1、非均匀形核时在较小的过冷度下可获得较高的形核率 2、随过冷度的增大,形核速度值由低向高过渡较为平衡 3、随过冷度的增大形核速度达到最大后,曲线就下降并中断 4、最大形核率小于均匀形核
∆G = V ∆GV + σ A
∆G = 4 3 π r ∆GV + 4π r 2σ 3
r<r*时,晶胚长大将导致系统自由能的 增加,这种晶胚不稳定,瞬时形成,瞬时消失。 r>r*时,随晶胚长大,系统自由能降低, 凝固过程自动进行。 r=r*时,可能长大,也可能熔化,两种 趋势都是使自由能降低的过程,将r*的晶胚称 为临界晶核,只有那些略大于临界半径的晶核, 才能作为稳定晶核而长大,所以金属凝固时, 晶核必须要求等于或大于临界晶核。 极值点处
凝固:物质由液态至固态的转变。 6.2.1 液态结构 一、液态结构的特征: ① 液体中原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固体略大 ② 液体中原子的配位数比密排结构的配位数减小(8~11范围内) ③ 结构起伏(相起伏) 二、结构起伏 不断变换着的近程有序原子集团,大小不等,时而产生,时而 消失,此起彼伏,与无序原子形成动态平衡,这种结构不稳定现象称 为结构起伏。 温度越低,结构起伏尺寸越大。
ϕ r = 1 − exp( − kt n )
图6.2 自由能随温度变化的示意图
液→固,单位体积自由能的变化∆ Gv为
∆ G V = G S − G L = H S − TS S − ( H = (H S − H L ) − T (S S − S L ) = − Lm − T (S S − S L )

热力学中的相变现象

热力学中的相变现象

热力学中的相变现象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过程的科学,而相变现象则是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相变指的是物质由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的过程,例如液化、固化和气化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热力学中的相变现象及其背后的原理。

一、相变的定义与分类相变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根据物质的性质和转变的条件,相变可以分为凝固、熔化和汽化三种基本类型。

1. 凝固: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温度降低到某一点,液体中的分子或离子开始有序排列,形成固态结晶体。

2. 熔化: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温度升高到某一点,固体中的分子或离子离开有序排列,变得更加自由运动。

3. 汽化: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当温度升高到某一点,液体中的分子或离子足够具有逃离液体表面的能量,形成气体状态。

二、相变的热力学原理热力学中的相变现象与物质的内能变化及熵变有关。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相变发生时,物质的内能会发生变化,而系统的熵也会发生变化。

1. 内能变化:在相变过程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是物质的内能却发生了变化。

这是因为相变过程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导致内能的变化。

2. 熵变:熵是衡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相变过程中也会发生熵的变化。

例如凝固过程中,液体变为有序排列的固体,系统的熵会减小。

而汽化过程中,液体变为高度无序的气体,系统的熵会增加。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趋势是不可逆的,即自发向高熵状态变化。

因此,相变过程也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要求。

三、相变与相图相图是描述特定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各相态之间转变关系的图表。

在相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物质的相变点和相变曲线。

1. 相变点:相变点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由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的临界条件。

例如水的相变点在常压下是0摄氏度(冰点)和100摄氏度(沸点)。

2. 相变曲线:相变曲线是用来表示不同相态之间转变的曲线。

学基础-第6章-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

学基础-第6章-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
(3)液态原子长程无序,但存在短程有序结构。局部的 有序结构随原子热运动不断形成和消失,称“结构起伏”。 (4)金属的熔化热远小于气化热≈升华热,判断液态金属 仍为金属键结合。
7
第六章
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
二、晶体凝固的热力学条件 恒压时,dG/dT=-S,因SL>SS , G △G 故有:(dG/dT)L<(dG/dT)s 曲线GL-T与Gs-T必相交,交点对
(3) 螺位错生长机制(光滑界面的横向生长)
螺位错提供永不消失的小台阶,长大速度较慢
生长特点: ★不需在固-液界面上反复形核,不需形核功,生长连续; ★生长速率为:vg=μ3△Tk2 (μ3为常数)
27
第六章
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
五、结晶动力学及凝固组织
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
(2)二维晶核台阶生长(光滑界面 的横向生长) 生长特点:
★需要不断地形成新的二维晶核, 需形核功,生长不连续;
★晶体生长需要较大动态过冷度 △Tk(1~2℃); ★生长速率:vg=μ2exp(-b/△Tk) 式中,μ2、b为常数
二维晶核形核
26
第六章
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
固相晶面上原子所占位置分数 x
23
第六章
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
凝固时的固-液界面微观和宏观形态 粗糙界面:界面微观粗 糙,而宏观平直。
液 液
光滑界面:微观为由许多光滑 的小平面组成,而宏观不平。



微观

宏观

微观

宏观
粗糙界面中原子的堆放
光滑界面中原子的堆放
24
第六章
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
3
)

第6章 单元系相图

第6章 单元系相图

第6章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晶态的过程称为结晶材料的性能组织结构相种类数量尺寸形状分布C ONTENTS6.1 单元系相变的热力学及相平衡6.2纯晶体的凝固6.1单元系相变的热力学及相平衡1. 相(Phase)在一个系统中,成分、结构相同,性能一致的均匀的组成部分叫做相,不同相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分开,该界面称为相界面。

注意:相在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上是均匀的。

相界面和晶界的区别。

6.1单元系相变的热力学及相平衡2. 组元(Component)组元通常是指系统中每一个可以单独分离出来,并能独立存在的化学纯物质,在一个给定的系统中,组元就是构成系统的各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

按组元数目,将系统分为:一元系二元系三元系……化学元素:Cu, Ni, Fe 等化合物:Al 2O 3, MgO, Na 2O, SiO 2等6.1单元系相变的热力学及相平衡3. 相平衡在某一温度下,系统中各个相经过很长时间也不互相转变,处于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称为相平衡。

各组元在各相中的温度、压力和化学势相同。

A B热力学动态平衡6.1单元系相变的热力学及相平衡4.吉布斯相律(Gibbs Phase Rule)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的系统中自由度与组元数和相数之间的关系定律,通常简称为相律。

f = C-P+N只考虑温度和压力对系统平衡状态的影响:f = C-P+2凝聚系统:f = C-P+1式中:f(freedom)是自由度数;C(component)是组成材料系统的独立组元数;P(phase)是平衡相的数目。

吉布斯相律的应用和局限性相律是检验、分析和使用相图的重要工具,利用它可以分析和确定系统中可能存在的相数,检验和研究相图。

注意使用相律有一些限制:(1)只适用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各相温度相等、压力相等、化学势相等(化学平衡)。

(2)只表示体系中组元和相的数目,不能指明组元和相的类型和含量。

第6章:固体材料的热力学状态:自由能、相图、相和组织

第6章:固体材料的热力学状态:自由能、相图、相和组织
○ 材料组织结构的变化及其他过程行为的了解→要进行 细节、机理、速度等的分析 ——动力学;
○物化中处理理想气体及一般化学反应居多,现要用于 复杂的固态材料。
6.1 材料系统中自由能与相平衡 (Phase equilibrium)
6.1.1 材料系统的热力学描述
(1) 系统与环境(system and environment) 系统:即研究对象,一块材料, 1mol 物质, 1个 晶粒,1个碳化物粒子……。 环境:系统外(与之相联系)的其余部分。
定量表达式:S = K lnW W为微观状态数(热力学几率)
具体有分布状态的混合熵、振动方式的振动熵等。
理解熵的三要点(可作判据、熵值计算、无序度的度量)
6.1.2 自由能( free energy)
孤立系统不现实,故熵增原理判断过程方向不方便。
合并Ⅰ、Ⅱ律:dU=δQ + δW, δQ≤TdS 得: dU-TdS ≤ δ W,
材料系统多为多元系,增加成分变数 → 要用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势(位)。
由H = U+PV,dH = dU+PdV+VdP = TdS PdV+PdV+VdP=TdS+VdP
G = H-TS,dG = dH-TdS-SdT=TdS+VdP TdS-SdT = -SdT(恒P)
多元系:定义 →
μi≡

G ni
第六章 固体材料的热力学状态:自由 能、相图、相和组织
6.1 材料系统中自由能与相平衡 6.2 材料系统中影响自由能的因素 6.3 材料系统多相平衡的自由能曲线与材料相图 6.4 金属和陶瓷的的一元相图与二元相图 6.5 金属与陶瓷材料中的相组成 6.6 单相与多相组织形貌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材料热力学知识点

材料热力学知识点

第一章单组元材料热力学名词解释:1 可逆过程2 Gibbs自由能最小判据3 空位激活能4 自发磁化:5 熵:6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7 Richard定律填空题1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一个孤立系统总是由熵低的状态向熵高的状态变化,平衡状态则是具有最大熵的状态。

2 按Boltzmann方程,熵S与微观状态数W的关系式为S=klnW3 热容的定义是系统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它的条件是物质被加热时不发生相变和化学反应4 α-Fe的定压热容包括:振动热容、电子热容和磁性热容。

5 纯Fe的A3的加热相变会导致体积缩小6 Gibbs-Helmholtz方程表达式是7 铁磁性物质的原子磁矩因交换作用而排列成平行状态以降低能量的行为被称为自发磁化论述题1 根据材料热力学原理解释为什么大多数纯金属加热产生固态相变时会产生体积膨胀的效应?2 试根据单元材料的两相平衡原理推导克拉伯龙(Clapeyron)方程。

3 试用G-T图的图解法说明纯铁中的A3点相变是异常相变。

4 试画出磁有序度、磁性转变热容及磁性转变(指铁磁-顺磁转变)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计算题1已知纯钛α/β的平衡相变温度为882O C,相变焓为4142J•mol-1,试求将β-Ti过冷到800O C时,β→α的相变驱动力2若某金属形成空位的激活能为58.2KJ•mol-1,试求在700O C下,该金属的空位浓度。

3纯Bi在0.1MPa压力下的熔点为544K。

增加压力时,其熔点以3.55/10000K•MPa-1的速率下降。

另外已知融化潜热为52.7J•g-1,试求熔点下液、固两相的摩尔体积差。

(Bi的原子量为209g•mol-1.第二章二组元相名词解释:溶体:以原子或分子作为基本单元的粒子混合系统所形成的结构相同,性质均匀的相理想溶体:在宏观上,如果组元原子(分子)混合在一起后,既没有热效应也没有体积效应时所形成的溶体。

混合物:由结构不同的相或结构相同而成分不同的相构成的体系 化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的新相 溶解度:溶体相在与第二相平衡时的溶体成分(浓度),固溶体在与第二相平衡时的溶解度也成为固溶度。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六章-相平衡(1-1)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六章-相平衡(1-1)

相图上的压力轴 为示意性的,因 为SiO2的饱和蒸 汽压极小,2000K 时仅10-7Mpa,在 相图上作了放大。
27
相图上共有九条界线,分别表示系统中的二相平衡状态:LM、 MN、ND和DO四条界线代表了相应晶型与SiO2蒸气之间的二相平 衡,即相应晶型的蒸发曲线;OC是SiO2熔体的蒸发曲线;MR、 NS、DT是晶型转变线;OU是α-方石英的熔融曲线;
19
4.虚线: 表示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介稳平衡状态。
(1)面 ECGH区: 过冷熔体的介稳单相区; FBGH区: 过热晶型Ⅰ的介稳单相区; BGC和ABK区: 过冷蒸气的介稳单相区; KFB区: 过冷晶型Ⅱ的介稳单相区。
20
(2)线
BG线:过热晶型Ⅰ的升华曲线; GH线:过热晶型Ⅰ的熔融曲线;
GC线:过冷熔体的蒸发(蒸汽压)曲线;
5
(2)独立组分数——表示构成平衡系统中各相组成所 需要的最少组分数,用“c”表示。 当不存在化学平衡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 如:低温系统中CaCO3、CaO、CO2存在,组分数=独 立组分数=3; 当有独立的化学平衡存在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 独立组分数=组分数-独立的化学平衡数 如:高温系统中CaCO3、CaO、CO2存在, 有:CaCO3 CaO+CO2平衡,组分数=3; 独立组分数=3-1=2; 所以,对于单元系统,c=1;二元系统 c=2; 三元系统 c=3。
相律在凝聚系统的形式为:
f=c–p+1
注:
1——指温度因素
(1)相律是在化学位相等(平衡状态)下推导出的,所以 只能用于平衡系统。 (2)对于一元凝聚系统,为了充分反映纯物质的各种聚集 状态(超低压气相和超高压的新晶型),仍把压力取为变量。

材料科学基础第六章总结与思考题

材料科学基础第六章总结与思考题

第6、7章总结、思考题与作业题一、本章总结1、凝固与结晶、相变、固态相变、组元、系、相图、单元相图、相平衡、相律(及表达式)及应用2、纯金属凝固的过程和现象;过冷度对结晶过程和结晶组织的影响;3、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条件和结构条件;包括:一些更要的公式,以其应用4、过冷现象、过冷度、理论凝固温度、实际凝固温度、临界过冷度、有效过冷度、动态过冷度;5、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二者有何异同点。

结构起伏(相起伏)、能量起伏、浓度起伏、晶胚、晶核、临界晶核、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的计算。

形核率及影响因素、变质处理。

非均匀形核时影响接触角θ的因素有哪些?选择什么样的异相质点可以大大促进结晶过程。

6、光滑界面、粗糙界面;正温度梯度、负温度梯度;平面长大、树枝长大。

晶体长大的条件和长大的机制。

界面的生长形态与L/S前沿的温度梯度有何关系?7、能用结晶理论说明实际生产问题。

如:变质处理和其它细化晶粒的工艺;单晶的制取和定向凝固技术。

(1).凝固理论的主要应用;(2).控制结晶组织的措施。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1. 金属结晶的过程;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条件和结构条件;2. 界面的生长形态与L/S前沿的温度梯度的关系。

三、思考题1. 简述金属结晶过程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条件和结构条件。

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冷却速度与过冷度的关系是什么?能否说过冷度越大,形核率越高,为什么?2. 何谓正温度梯度和负温度梯度。

何谓粗糙界面和光滑界面。

分析纯金属生长形态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简述纯金属枝晶的形成条件和长大过程。

)3. 在同样的负温度梯度下,为什么Pb结晶出树状晶,而Si结晶平面却是平整的?4. 何谓均匀形核?何谓非均匀形核(异质形核)?试比较二者有何异同?叙述异质形核的必要条件。

选择什么样的异相质点可以大大促进结晶过程?5. 指出形核过程的驱动力和阻力分别是什么?比较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功大小和形核率的大小,说明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材料科学基础---第六章 相平衡

材料科学基础---第六章  相平衡
1、组分、独立组分
组分:组成系统的物质。必须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能用机械方法从系统中分离出来且能长期独立存在的
化学纯物质。组分的数目叫组分数(S)。
独立组分:构成平衡物系所有各相组成所需要的最
少数目的化学纯物质。 独立组分数:以C表示
注: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独立组分和组分的含义才相同。
·若系统中不发生化学反应,则独立组分数=组分数; ·若系统中存在化学反应和浓度关系,则:
不一致熔融化合物:不稳定化合物,加热该化合物到
某一温度便分解,分解为一种液相和一种晶相,二者
组成与化合物组成皆不相同。
特点:化合物组成点不在其液相线范围内
1.相图分析: 点: p=3
E:
f =0
低共熔点

LE 冷却 A Am Bn P: 转熔点
冷却

LP B
Am Bn
2.
熔 体 的 冷 却 析 晶 过 程
液相点: 2 L f=2 B
K
M
H E
J
K L→B P (LP +B→C) L→C E (LE →A+C) f=1 f=1
f=0 f=0
固相点: M
F B+C D
C
J C+A
H
Q
S
液相点: 3 固相点: b
L f=2 B
Q L→B P (LP +B→C) f=1
f=0
F B+C
S
⑶固相中有化合物生成和分解的二元系统相图
七种晶型分为三个系列:石英-鳞石英-方石英
(1)重建型转变(一级变体间的转变):横向,转变 速度慢,石英-鳞石英-方石英。 (2)位移型转变(二级变体间的转变):纵向,速度 快,α -β -γ ,同一系列转变。

第6章 材料的热学性能

第6章 材料的热学性能

热力学性能的物理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
微分形式 热容C的表达式
Q E A
dQ dE dA
C lim
T 0
Q Q ( )T (J/K) T T
热容是物体温度升高1K所需要增加的能量。
显然,质量不同热容不同,温度不同热容也不同。比
热容单位— J /(k g ) , 摩尔热容单位— J /(k mol) 。
6.1.4.1一级相变
热力学分析已经证明,发生一级相变时,除有体积突变 外,还伴随相变潜热的发生。由图6.3可见一级相变时热 力学函数变化的特点。具有这类相变有,纯金属的三相 转变,同素异构转变,共晶、包晶,固态的共析转变 等,举例金属熔化p220。
6.1.4.2二级相变
这类转变转变大都发生在一个有限的温度范围,由图6.3b可见,发生 二级时,热焓H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加,但不像一级相变发生突变,其 摩尔定压热容Cp.m在转变温度范围也有剧烈变化,但为有限值。转变 的热效应相当图中阴影线所示的面积,可用内插法求得。属于这类 转变的有磁性转变,bcc点阵的有序-无序转变及合金的超导转变。
拜T3定律,它与实验结果十分吻合,温度越低,近似
越好。
6.1.2 金属和合金的热容 6.1.2 .1 金属实验热容
温度很低时,原子振动热容( C V .m )满足徳拜热容公式,则电 子热容与原子热容之比为
A
C C
e V .M A V .M
5 kT D 3 2 0 T 24 EF
第六章 材料的热学性能
6.1 材料的热容
6.1.1固体热熔理论简介 6.1.2金属和合金的热熔 6.1.3陶瓷材料的热熔 6.1.4相变对热熔的影响
6.1.5热分析及其应用

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大) 第6章

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大) 第6章

6.2 纯晶体的凝固
纯晶体(单组元晶体):由一种元素或化合物 构成的晶体。该体系称为单元系。
相变:从一种相到另一种相的转变。
固态相变:不同固相之间的转变 凝固:由液相至固相的转变。 结晶:如果凝固后的固体是晶体
这些相变的规律可借助相图直观简明地表示出来。
单元系相图——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所存在的相
可有连续长大
二维形核
螺型位错长大
a.连续长大
vg u1Tk
粗糙界面——界面上约有一半的原子位
置空着——液相的原子可以进入这些位置—— 晶体便连续地向液相中生长——垂直生长。
b.二维形核(图6.14)
二维晶核:一定大小的单分子或 单原子的平面薄层。 光滑界面:二维晶核在相界面上 形成后,液相原子沿着二维晶核 侧边所形成的台阶不断地附着上 去,使此薄层很快扩展而铺满整 个表面。
图6.13
1). a≤2,在x=0.5处界面能具有极小值——界面的平衡 结构应是约有一半的原子被固相原子占据而另一半 位置空着,这时界面为微观粗糙界面。 2). a≥2,曲线有两个最小值,分别位于x接近0处和接 近1处,说明界面的平衡结构应是只有少数几个原子 位置被占据,或者极大部分原子位置都被固相原子 占据,即界面基本上为完整的平面,这时界面呈光 滑界面。
c 外来物质表面形貌:表面下凹有利。 (图6.11)
图6.11
6.2.4 晶核的长大
1 晶核长大的条件 (1)动态过冷 动态过冷度:晶核长大所需的界面过冷度。 (是材料凝固的必要条件) (2)足够的温度 (3)合适的晶核表面结构
(1)液-固界面的构造(图6.12)
晶体凝固后呈现不同的形状: 小平面形状——水杨酸苯脂、硅、锗等晶 体 树枝形状——环己烷、大多金属晶体

材料科学基础_第6章_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

材料科学基础_第6章_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
26
固态相变与液态相变相比的的特点 ➢ 1.相变阻力大。 固态相变的驱动力也是新旧两相的自由能
差,这个差值越大,越有利于相变的进行 ➢ 2.新相与母相界面上原子排列易保持一定的匹配。新相与
母相界面上原子排列易保持一定的匹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 它有利于相变阻力的降低 ➢ 3.新相与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
24
(2)共格性长大和非共格性长大 ➢ 扩散相变:新相长大是通过非共格相界面的扩散性移动。
即使在形核阶段形成了界面能低的共格界面,从而促进了 形核,但是共格界面扩散性移动困难,最后演变为非共格 界面。 ➢ 非扩散相变:新相长大是依靠相界面按切边方式进行的, 只有在维持两相的共格关系时才能长大,在形核和长大阶 段都必须维持界面的共格性。只有当新相长大到一定程度 ,由于共格应变能扩大,引起两相中较软的一相发生塑性 变形,共格性就会遭到破坏,长大停止。
25
4) 过渡相
➢ 易出现过渡相,有些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过渡相可以 长期保留。
➢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稳定相的成分与母相相差较远,转变 温度较低,原子扩散慢,稳定相的形核困难。钢中的渗碳 体其实也是铁碳平衡中的一过渡相。
➢ 过渡相从热力学来说不利,但从动力学来说有力,也 是减小相变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形核时两相保持一定的位相关系,是固态相变按 阻力最小进行的有效途径之一
22
3).长大特点
(1)惯习现象
➢ 固态相变时,新相往往以特定的晶向在母相的特定晶面
上形成,这个晶面即称为惯习面,而晶向则称为惯习方向 ,这种现象叫做惯习现象。 ➢ 在许多情况下,惯习面和惯习方向就是取向关系中母相的 晶面和晶向,但也可以是别的晶面或晶向。
是温度和时间对形核都有影响,晶核可以在等温过程中形 成。 ➢ 非热激活形核:通过快速冷却在变温过程中形核,是变温 形核。马氏体相变

学生用材料科学基础第6章

学生用材料科学基础第6章

宏观:微米(显微尺度) 微观:纳米(原子尺度)
(二)粗糙界面
当从微观来看时,这种界面 高低不平,并存在着厚度为 几个原子间距的过渡层。在 过渡层中,液相与固相的原 子犬牙交错地分布着,所以 这类界面是粗糙的,又称为 非小平面界面。
从宏观尺度观察时,这种界 面是平整的,不出现曲折的 小平面。
如何判断材料界面的微观结构类型呢?
1. 均匀形核 a.晶核形成时的能量变化和临界晶核
在一定过冷度条件下,当过冷液体中出现晶胚时:
一方面原子由液态转变为固态,使体系的自由能降低→结 晶的驱动力;
另一方面,由于晶胚构成新的表面,形成表面能,使体系 的自由能升高→ 结晶的阻力。
开始时,表面能项占优势;
当r增加到一定某一尺寸后, 体积自由能的减小占优势。
尺寸大的和尺寸小的相起伏
出现的几率都很小。
rmax
在每一温度下出现的尺寸最大 的相起伏存在着一个极限值 rmax。 rmax的 尺 寸 大 小 与 温 度 有 关 , 温 度 越 高 , 则 rmax 尺 寸 越 小 , 温 度 越 低 , 则 rmax 尺 寸 越大。
在 过 冷 的 液 相 中 rmax 尺 寸 可 达 几百个原子的范围。只有在过 冷液体中出现的尺寸较大的相 起伏才有可能在结晶时转变成 为晶核,这些相起伏就是晶核 的胚芽,称为晶胚。
rmax
过冷度△T
6.2.2 晶体凝固的热力学条件
一、自由能和温度曲线 熵的物理意义是表征系统中原 子排列混乱程度的参数。
温度升高,原子的活动能力提 高,因而原子排列的混乱程度 增加,即熵值增加,系统的自 由能也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 低。
由图可见,液相和固相的自由 能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由于SL>SS,所以液相自由能 曲线斜率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n2 Ax2 Bx2 BE n2 AB BE n2 AE
G n2 AE
摩尔自由能的变化(形核驱动力)
6.2
新相的形成和形核驱动力
形核驱动力(Nucleation Driving Force) :由起伏或核胚形成新相核 心的自由能变化 。 程度较小的浓度起伏,引起的自由能变化使体系的自由能提 高(无形核驱动力) → 这种浓度起伏是不稳定的。 当浓度起伏很强,即偏离x很大,而新相的自由能又较低时, 则ΔG就变成负值 Why? →具有形核驱动力 → 形成新相。
6.1 相变分类(按原子迁移特征分类) (3)按原子迁移特征分类 扩散型相变:依靠原子扩散进行 •原有的原子邻居关系被破坏; •溶体成分发生变化。 无扩散型相变:无原子扩散,或虽存在扩散,但不是 相变所必需的或不是主要过程。 •相邻原子的移动距离不超过原子间距,不 破坏邻居关系; •不改变溶体成分。 马氏体相变
6.2
新相的形成和形核驱动力
热力学指明某一新相的形成是否可能。 材料发生相变时,在形成新相前往往出现浓度起伏, 形成核胚,再成为核心、长大。 在相变过程中,所出现的核胚,不论是稳定相或亚稳 相,只要符合热力学条件,都可能成核长大,因此相变中 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亚稳定的新相。 这些亚稳定的过渡相在—定的条件下再向稳定相转化
第6章
相变热力学
6.1 相变分类 6.2 新相的形成和形核驱动力 6.3 第二相析出的相变驱动力 6.4 析出相的表面张力效应 6.5 晶间偏析 6.6 固溶体的磁性转变自由能 6.7 有序-无序转变自由能 6.8 二级相变对相平衡的影响
第6章
相变热力学
Phase Transformation
Crystal RT ln ai
a ( xa ) a ( xa ) A B RT 1 x ln x ln a A( x0 ) aB ( x0 )
6.2
新相的形成和形核驱动力
6.2
新相的形成和形核驱动力
6.2
新相的形成和形核驱动力
6.2
新相的形成和形核驱动力
原始亚稳α固溶体的浓度为x,其相应的自由能为G。当均匀的α固 溶体出现较大的浓度起伏时,起伏也可作为新相的核胚。
For example: 在浓度为x的α固溶 体出现: 由n1摩尔组成的、浓度为x1的 原子集团,其自由能为G1; 由n2摩尔组成的、浓度为x2的原 子集团,其自由能为G2.
d 2G 0 2 dX B
,固溶体自由能升高
d 2G 0 2 dX B
,固溶体自由能降低
6.2
新相的形成和形核驱动力
亚稳区(Metastable range) : 单相固溶体的自由能高于 两相混合物的白由能。
固溶体要发生分解, 不能以失稳分解的机制 发生,而要通过普通的形 核长大机制进行。
Melt
Lowering Temp.
相变: 在均匀单相内, 或在几个混合相中,出现了不同成分或不 同结构(包括原子、离子或电子位置位向的改变)、不同 组织形态或不同性质的相。
6.1 相变分类 相变种类繁多,可按不同方式分类: (1)按热力学分类 •一级相变 •二级相变 (2)按相变方式分类 •不连续相变 •连续相变 (3)按原子迁移特征分类 •扩散型相变 •无扩散型相变
0
Gm Gm F Gm E
1 x ( xa ) x B ( xa ) 1 x ( x0 ) x B ( x0 ) A A 1 x ( xa ) ( x0 ) x B ( xa ) B ( x0 ) A A
如果不考虑相界面能,此时体系 总自由能增量为:
n1 G1 G n2 G2 G n 根据质量守恒: 1x1 n2 x2 n1 n2 x n1 x x1 n2 x2 x
G n1G1 n2G2 n1 n2 G
6.2
新相的形成和形核驱动力
固溶体稳定性: 如果将自由能曲线分成若干段,则每个成分段固溶体的性质与 这段曲线的形状有关。
d 2G 0 2 dX B
d 2G 0 2 dX B
固溶体稳定 固溶体将发生失稳分解 (Spinodal decomposition)
原因: 发生浓度起伏(Concentration undulate) 时,
6.2 相变分类(按热力学分类)
一级相变(First-order phase transformations)
将化学位的一阶偏微分在相变过程中发生突
变的相变称为一级相变。金属中大多数相变为一
级相变。
一级相变(First-order phase transformations)
G G

i i
6.2
新相的形成和形核驱动力
第二相β的形核驱动力Δ*Gm的计算:
Gm Gm F Gm E
dGm Gm x Gm x0 ( x x0 ) dx x0 dGm Gm x Gm x0 ( x x0 ) dx x
O
6.2
新相的形成和形核驱动力
如果浓度起伏小区的自由能为过x点切线上的一点,ΔG=?
dG G n2 G2 G x2 x dx x
Nucleation Driving Force 图解法确定形核驱动力的方法: 过α相自由能曲线上相应母相的 成分点作切线; 过相应析出新相核胚的成分点 作垂线; 垂线与切线的交点到垂线与新 相自由能曲线的交点间线段的长 度为新相形核驱动力。
dG G n G G x x n2 x P x O OQ 2 2 dx x n OP OQ n QP 2 2


如果出现浓度为xβ的核胚,其 ΔG/n2=-QP,如界面能很小, 核胚就会在驱动力QP的作用下 发展成为β相的临界核心.
6.2
新相的形成和形核驱动力
G1 G x2 x G n1 G1 G n2 G2 G n2 G2 G x x1 以n2代表核胚的摩尔数,设xl很接近x,核胚 只占整个体系中很小的部分,即n1远大于n2.
6.2
新相的形成和形核驱动力
For example: 材料凝固时往往出现亚稳相,甚至得到非晶态。
自由能最低的相最稳定(稳定相) 相对稳定相,亚稳相具有较高的自由能,但只要亚稳相的 形成会使体系的自由能降低,亚稳相的形成也是可能的。
液相L、稳定相α、亚 稳定相β、γ和δ
如过冷至Tmγ以下,由液相 凝固为α、β和γ都是可能的, 都引起自由能的下降。
2 i 2 i 2 i 2 i , p 2 T p 2 T T 2 p T 2 p
1 V 1 ( ) p [ ( )T ] p V T V T p 1 V 1 2 ( )T ( 2 )T V p V p
亚稳相析出的驱动力更大
6.2
新相的形成和形核驱动力
新相形成顺序较复杂时,稳定相是可变的
6.3 第二相析出的相变驱动力
第二相析出(Precipitation of second phase): 从过饱和固溶体α中 (x0)析出另一种结构的β相(xβ) ,母相的浓度变为xα。即: α→ β+ α1
相变驱动力:相变过程前后摩尔自由能的净降低量。 α→ β+ α1 的相变驱动力ΔGm的计算: ΔGm=Gm(D)-Gm(C) EF的意义?
二级相变(Second order phase transitions)
G G

i i


i i i i , p T p T T p T p
V V , S S
二级相变中,定压热容Cp、膨胀系数与压缩系数发生突变。
Cp Cp


C C p p
6.1 相变分类(按相变方式分类) (2)按相变方式分类 不连续相变(形核长大型):形核、长大型两阶段进行, 新相和母相有明显相界面。 (小范围原子发生强烈重排的涨落) 连续型相变(无核型):原子较小的起伏,经连续扩展 而即进行,新相和母相无明显相界面。(大范围原子发 生轻微重排的涨落) 发生在转变前后晶体结构都相同的系统中。 特点:发生区域大;扩散型转变;无形核位垒;上坡扩散 例:调幅分解;有序/无序转变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of Metal Materials
Lecture 6
Thermodynamics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of Metal Materials, M. Y. Zheng, Fall 2003
H C p ( ) p T ( 2 ) p T T
2
Cp 2 2 T T p 2 V T p T 2 2 V p T

Cp Cp







二级相变


S S
i i i i , p T p T T p T p
V, S p T p T
V V , S S
G1 G dG x x1 dx x
dG G n2 G2 G x2 x dx x G2 Ax2 G Bx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