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诗歌鉴赏新题型(客观题+主观题)
(最新整理)2018高考诗歌真题整理

【答案】
19.D20.A
21.呼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 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 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 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 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
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2021/7/26
7
• 【答案】
• 14.A
• 15.观点一:同意。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 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 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 填海不止。
• 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 之情的表达;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 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2021/7/26
6
三、2018年高考新课标III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精准分析】19题干是“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 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词的内容 和思想情感。D项,错在“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 友谊的珍惜与赞美。”“正梅花万里雪深时”,点明时间。李正之是十 一月入蜀的。“须相忆”是临行前的执手勉励,相互勉励莫相忘不断传 递祖国恢复之大业的消息。
2018古典诗词鉴赏

【单选题】《诗经》和《楚辞》存在地域性的区别,《楚辞》更多地表现是()的文化。
黄河流域 B、华夏 C、长江流域 D、中原 我的答案:D
【判断题】《诗经》所体现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文本中经常出现神话故事。() 我的答案:×
【单选题】《大风歌》的创作背景是()。
鸿门宴之后 B、初建汉朝时 C、杀死项羽后 D、平定英布起兵后 我的答案:D
【判断题】“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中“加”的意思是通“家”。() 我的答案:×
【单选题】 《诗经》体现出的是一种()的情调。
平民 B、 质朴 C、 贵族 D、 奢华 我的答案:C
【单选题】“梁筑室”中“梁”的意思是()。
【判断题】从罗敷推辞使君的言辞中可以看出她坚贞、睿智的品质。() 我的答案:√ 【判断题】古代女子是否出嫁的判断标准之一是看她的发型。() 我的答案:√
【单选题】 汉乐府诗较多的是关注()。
贵族生活的奢华 B、 底层生活的苦难 C、 官僚阶级的淫奢 D、 男女之间的欢爱 我的答案:B
【判断题】在个人读诗时,理解诗歌的韵味很重要。() 我的答案:√
河梁 B、表声词 C、房梁 D、梁代 我的答案:B
【判断题】乐府是古代的音乐行政机关。() 我的答案:√
【判断题】《战城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表现出一种伤感且温和的氛围。我的答案:×
【单选题】“弃置勿复道”表现出一种()的情感。
怜惜 B、懊悔 C、无奈 D、痛心 我的答案:C
【判断题】闰土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我的答案:√
【判断题】“云无心以出岫”体现的是作者无外求的一种状态。() 我的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13 诗歌鉴赏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甲】《渔家做》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友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
【甲】词用__________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
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17.(1)窦宪勒石燕然,(2)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3)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
18.示例1: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借“燕然未勒”表达功业未成之遗憾,委婉曲折的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委婉曲折”表现:情感的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
)示例2: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豪迈奔放”:描写战场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
)【解析】17.本题主要考查借用典故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二、【2018年中考广西柳州卷】古诗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本词中“孙郎”指的是①。
②上阙描写的是的场景。
15.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5篇)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5篇)第一篇: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全国卷Ⅱ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橫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全国卷Ⅲ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幕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分类汇编

2018年高考新课标I卷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 歌 •李 贺 •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诗的三、四句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 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仕途受阻,诗人自然 会产生沮丧、懊恼、悲怆之情,诗人自然会有不遇之感,有愤懑 要发抒。另一方面,此时的诗人虽遭受意外的人生挫折,但内心 依然充盈着入仕的锐气,期望冲破困境,寻求光明未来。“黑” 字隐约给了诗人一种环境过于压抑和阴森的感觉,“北”风让诗 人敏感于世风的炎凉,人情的冷漠。置身于如此压抑和阴森的社 会环境,面对如此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 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如此开 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便宛然如 立眼前。
2018年高考新课标I卷
• 整首诗扣题叙事,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因事抒怀,叙事抒 怀,紧密关联。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 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 歌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抒怀之时有受压抑、才志不得伸展的强 烈愤激,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枯柳 笼轻烟的艺术遐思。叙事之中以形象的描写、声响的渲染抒泄身 抒怀之时以内心的独白、艺术的遐思表达出乐观、自勉之情。愤 激之中呈现出狂放、豪迈、洒脱的形象,自勉之时犹见积极用世、 奋发有为之志。这样,诗人受压抑但并不沉沦,虽愤激犹能自勉 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让人读来为之欣慰和感奋。。
2018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8年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洗竹王贞白①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③节下书。
竹罗隐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①王贞白(875-958):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
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
②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
③琅玕:翠竹的美称。
下文“霜筠”义同。
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
⑤交戛:交错缠结。
⑥子猷:王徽之(338-386),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
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①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
②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
③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诗内容。
(2)相同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欣赏竹林风光,终日相依。
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
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
不同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悠闲的生活。
(能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古诗歌仿真押题练(一)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独不见李白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
三年高考2016_2018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5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05 古典诗歌鉴赏2018年高考一、【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B15.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项一般都较明显。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二、【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三篇】

【导语】⼗年寒窗,开出芬芳;⼗年磨剑,努⼒未变;⼗年坚守,成功守候。
⼗年的风⾬兼程奋⼒追逐,让梦想现实的时刻。
祝努⼒备考,⾦榜题名,考⼊理想院校。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2018年⾼考语⽂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三篇】》供您查阅。
【篇⼀】 ⼀、阅读下⾯这⾸词,完成1-2题。
千秋岁·⽔边沙外① 秦观 ⽔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带。
⼈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②。
携⼿处,今谁在?⽇边③清梦断,镜⾥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本词作于诗⼈因元祐党社祸被贬期间。
②指作者当时在京师供职秘书省,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鹓鹭,谓朝官之⾏列。
③⽇边,典出《世说新语》,喻京都帝王⾝边。
1.下列对这⾸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开头四句描写了⼀派热闹的城郊早春风光,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的感情基调。
B.“忆昔西池会”现两句,追忆当年与同僚飞车赴会的盛况,抚今追昔,词⼈发出“今谁在”的凄怆悲呼。
C.“⽇边清梦断”指诗⼈⽩⽇梦断,词⼈越是忆念昔年帝京携⼿共游旧事,越意识到往⽇不可回,愁苦⽆限。
D.“飞红万点愁如海”运⽤了借代、⽐喻、夸张等修辞⼿法,以茫⽆边际的⼤海写出了词⼈愁之⼴之深。
E.全词语⾔清丽俊逸,情韵天成,画⾯凄美,⽆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感⼈⾄深。
2.本词抒发了词⼈哪些愁?请结合全诗分析。
(6分) ⼆、阅读下⾯这⾸诗,完成3—4题(11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恐冰容不⼊时。
故作⼩红桃杏⾊,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未肯随春态,酒晕⽆端上⽟肌。
诗⽼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诗⽼:指苏轼的前辈诗⼈⽯曼卿,⽯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绿叶,辨杏有青枝” 3、对这⾸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诗⼈使⽤拟⼈⼿法,以红梅⾃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未能及早开放。
2018年高考北京卷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及未来命题走向 (1)

2018年高考北京卷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及未来命题走向我们迟迟没有推出对今年北京高考试题的分析,源于冷静负责,客观前瞻的态度。
今年北京市的诗歌鉴赏题型,难度陡然增加。
不难想象难度增加后尴尬的后果。
我们还是以对比的方式来做一冷静的观察,才能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
1、考纲要求考什么2、北京卷考什么题型设置:两个选择题一个主观题。
两个选择题,第一个一般考核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字词的把握和表达技巧的辨别;第二个选择题一般考核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试题分析韩老师原题回放: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
(共12分)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
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2】绣衣:官服。
【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4】铜鞮陌:代指襄阳。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5.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答案解析和诗歌翻译共8页

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详尽解析白话翻译)二、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一、(2018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二、(2018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2018年全国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18年全国三卷诗歌题说题稿

改编试题:
“ 精卫
“ 精卫词
胡仲弓(宋)
王 建(唐)
子房铸铁报韩仇,智者反豪合资误。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倾秦岂在博浪沙,继世自闻嬴业仆。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认同王诗:精卫填海重在它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 顽强不息的毅力,更重要是它以弱小身躯对抗大 海的勇气,所以精卫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改编的依据和理由:
根据近年的诗歌鉴赏考题,理解作品 内容、作者情感态度仍是考查重点。在 此基础上偏向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 理解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所以的我的 试题改编是在理解、评价作者的情感态 度上对比鉴赏,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畅谈个人见解,进行自主探究。激发学 生对古诗进行积极思考的阅读兴趣。
吁嗟精卫亦偿冤,一旦奋飞身不顾。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衔石填海抑何愚,岂在朝朝与暮暮。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精卫精卫汝不知,沧海终有陵谷时。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问题: 以上两首诗作都以精卫为题材,但对精卫填海的情感态度却各
有看法,请指出二者的不同。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更认同谁的 态度?(6分)
此诗所歌颂的主要人物就是精卫,所以可以理解这里的“我”是精卫 的内心独白:希望在自己死后,子孙后代能继续完成自己移山填海的志 愿;而从另一角度来看,这首诗是作者所写,通过前面的句子,可以感 受得到作者对精卫的歌咏赞叹,所以自然也可以理解成这里的“我”是 作者自己的口吻,愿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精卫生命的继续,来帮助它完 成填海伟业。更深切地表达对精卫填海的支持与敬佩。所以两个解释皆 合乎情理。
2018年全国卷II诗歌赏析

2018年全国卷II诗歌赏析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译文】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
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有志男儿当建立功业,有所立身,金人侵略者的命运已尽,应当去平定他们。
何时才能够像汉朝时在五原塞出兵讨伐匈奴那样北伐金人呢?我已能想象到我军队伍十分整肃的场景,只听到扬鞭催马的声音,而没有人语声。
【注释】1.磊落:众多错杂的样子。
2.五兵:即古代戈、殳、戟、酋矛、夷矛等五种兵器,此处借指用兵韬略。
《宋史·范仲淹传》:“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谓。
”3.峥嵘(zhngróng):山势高峻的样子,此处喻满怀豪情。
4.槊(shuò):长矛,古代兵器之一。
5.银河:天河,晴朗夜空中云状光带,望去像河。
6.端溪石池:指端砚,为名砚。
端溪在今广东高要县,古属端州。
7.须臾(xyú):片刻,一会儿。
8.烟尘清:比喻战斗结束。
9.丈夫:大丈夫,陆游自指。
10.在:存。
11.立:指立身处世,即立德、立言、立功。
12.逆虏:指金侵略者。
13.运:国运,气数。
14.行:将。
15.五原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汉时曾从此处出兵,北伐匈奴。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孝宗淳熙三年(1176)三月,陆游52岁,在成都范成大幕府。
诗人精通书法,尤擅长草书,几乎出神入化。
于是由醉中作草书,联想到用兵,实为妙哉!【赏析】陆游是南宋有名的书法家,由于胸藏五兵,欲试无路,因此引起下面借酒浇愁、作书泄愤的生动描绘。
2018诗歌鉴赏高考题附带解析

2018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1-2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2018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和参考答案与解析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6分)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17题。
(共12分)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 【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另U 离情。
注释: 【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 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 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 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B.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C.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D. 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3分)(王昌龄《古意》) (晁补之《吴松道中》) (张耒《感春》)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郦道元《水经注》) (杜甫《秋兴八首》)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
(11 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分)三、【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11分)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新题型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
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11分)
虞美人
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②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
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D、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诗歌鉴赏阅读,完成各题。
送王汶宰江阴
包何
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
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
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
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首先点明了送别的地点:郡北,河边。
其次又点明了时间:正是阳春三月。
B.运用了虚实结合(想象、虚写)的手法。
作者送王汶去江阴做官,目送小船顺流而下,从而联想到友人将整日行于夹岸繁花似锦的碧流中,并通过想象描述了友人即将到达的江阴市景。
C.作者在描绘富庶、宁静的江阴城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进行描写,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
D.颔联虽然有个“喧”字,其实是写静的。
入夜的小城寂静安谧,只一两声江鸟的鸣叫,打破了晚上的宁静。
正因为太安静,所以才觉得即使是几声鸟鸣,也是一种喧哗,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对比手法。
(2)、本诗一反送别诗的伤感惆怅,语带调侃却愈显情真意切。
请结合诗的后两联简析这种特色。
四、古诗词鉴赏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
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
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旗梢,即旗旓。
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E.“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
(2)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面小题。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下列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塑造了一位独在异乡,没有知音,专注幽独,黯然伤神的诗人形象;全诗浓厚的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
B. 颔联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寒夜孤灯,诗人思念故乡旧年往事;窗外孤雁鸣叫,屋里诗人深愁难眠。
C. 尾联勾勒出一幅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回乡后面
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
D. 全诗情感至深,含蓄蕴藉,既抒发了诗人在外旅况的落寞、凄凉的内心情愫,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2)、请从虚实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的颈联。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①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
②桡:船桨,指代船。
③赊:语助词。
(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
B.颔联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同,都是正衬。
C.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远近结合。
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
D.尾联抒怀,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怀。
(2).有人说本诗是以“望”组织题材,请你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望”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并分析诗人描绘画面时运用的表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