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完整)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完整)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完整)

建筑结构试验09级实验指导书说明一、试验报告必须用墨水笔工整书写,原始记录不得涂改,每个学生必须按时独立完成试验报告,(包括预习思考题及试验作业题)。

二、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1.做好试验课前的预习。

2不得动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

3试验完毕,清理整理所用仪器设备及环境卫生,填好实验使用登记本,并交给任课老师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4如有仪器设备损坏,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三、实验指导书所列试验方法均以现行国标和规范为依据。

编者:陈高2012年5月目录实验一等强度梁实验 (1)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原理 (1)三、实验步骤 (2)四、实验记录 (3)实验二纯弯梁实验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原理 (4)三、实验步骤 (5)四、实验结果 (6)五、实验记录表格 (7)实验三同心拉杆实验 (8)一、实验目的 (8)二、实验原理 (8)三、实验步骤 (9)四、实验记录表格 (9)实验四:偏心拉杆实验 (10)一、实验目的 (10)二、实验原理 (10)三、实验步骤 (12)四、实验结果处理 (12)实验五典型桁架结构静载实验 (14)一、实验目的 (14)二、实验原理 (14)三、实验操作步骤简介 (15)四、实验记录 (16)实验六混凝土无损检测实验 (18)一、实验目的 (18)二、实验仪器 (18)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18)四、实验报告 (18)五、思考题 (18)实验一 等强度梁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应用应变片组桥,检测应力的方法2、验证变截面等强度实验3、掌握用等强度梁标定灵敏度的方法4、学习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电阻应变测量原理电阻应变测试方法是用电阻应变片测定构件的表面应变,再根据应变—应力关系(即电阻-应变效应)确定构件表面应力状态的一种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是以粘贴在被测构件表面上的电阻应变片作为传感元件,当构件变形时,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电阻应变仪将此电阻值的变化测定出来,并换算成应变值或输出与此应变值成正比的电压(或电流)信号,由记录仪记录下来,就可得到所测定的应变或应力。

土木工程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实验指导书

目录实验一土木工程实验简介和基础实训 (2)实验二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的比对实验(一) (4)实验三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的比对实验(二) (5)实验四等强度梁应变测定实验、桥路变换接线实验 (7)实验五裂缝宽度测定、回弹法测强、钢筋探测 (13)实验六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的比对实验(三) (24)实验七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的比对实验(四) (28)实验一:土木工程实验简介和基础实训一、实验目的1、了解土木工程实验的意义2、掌握粘贴电阻应变片的技术 二、实验材料与辅助器具电烙铁、电阻应变片、砂纸、胶水、酒精、型钢、直尺、药棉、胶纸、万用表、导线、应变片接线端子、镊子、卷尺等。

三、实验内容1、土木工程实验的重要性2、土木工程实验目的和任务3、土木工程实验的分类4、主要仪器设备的介绍5、应变片的粘贴四、电阻应变片粘贴位置设计拟对工字钢梁受弯性能的测定试验,如图1-1所示,设计5个应变片的粘贴位置,并完成贴片工作。

图1-1 工字钢梁受力简图五、应变片的粘贴步骤1、测点表面处理:首先用锉刀清除贴片处的漆层、油污、锈层等污垢,再用砂纸在试件表面打出与应变片轴线成45º的交叉纹路,磨至光滑,用蘸有酒精的药棉清洗试件的打磨部位,直至药棉上不见污渍为止,待酒精挥发,表面干燥,方可进行贴片。

2、应变片粘贴:先在试件上沿贴片方位划出十字交叉标志线,在试件表面的定位标记处和应变片基底上,分别涂一层胶水,用手指捏住应变片的引线,将应变片放置于试件上,且应变片基准线对准试件的标志线。

盖上胶纸,用拇指沿应变片朝一个方向滚压,手感由轻到重,挤出气泡和多余的胶水,报账黏结层尽可能薄而均匀,且避免应变片滑动或转动。

必要时加压1~2分钟,使应变片粘牢。

景观适宜的干燥时间后,轻轻揭去薄膜,观察粘贴情况,如在敏感栅部位有气泡,应将应变片铲除,重新清理重新贴片。

3、导线的连接:导线与应变片引线的连接最好用接线端子片作为过渡,接线端子片用胶水固定于试件上,导线头和接线端子片上的铜箔都预先挂锡,然后将应变片引线和导线焊接在端子片上,不能出现“虚焊”。

建筑结构试验指导书(新)

建筑结构试验指导书(新)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结构实验》实验指导书编者:苏何先赖正聪专业:学号:姓名:土木工程学院2018年10月实验守则1.实验应严格按步骤进行,安装、接线完毕后,要仔细检查,经教师复查后才能接通电源。

要如实的记录实验条件和数据。

2.实验完毕需经教师检查仪器、工具和实验数据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3.注意安全用电,遇到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教师处理。

4.要保持实验室安静和整洁,严禁乱扔纸屑,杂物及吸烟等。

5.私人器材(除文具用品外)不得带进实验室,实验室仪器和器材也不得擅自带出。

6.学生对仪器和实验设备应爱护和谨慎使用,对于不听从教师指导和违反操作规程以致损坏仪器、工具和元器件者应检查原因,按规定进行赔偿。

实验注意事项结构实验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即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设计理论和结构鉴定等问题。

当然,实验方法是建立在很多理论基础上的,如相似理论,光学、电学、弹塑性力学等。

因此,掌握实验理论是结构实验课的一个方面。

但是实验性的实践环节无疑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通过实践,掌握各种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因此,结构实验技术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为了能够顺利的完成实验,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应认真预习本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熟悉所使用的仪器和仪表的构造和操作规则。

另外,实验小组成员应分工明确、协调工作,准备好必要的表格。

二、正式实验在进行正式实验前,要注意各测量装置是否处于工作状态,仪表、试件安装是否稳妥,由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进行工作,决不允许草率了事,私自拆动仪器和其它设备。

实验完毕,应清理好设备。

归还所借用的仪器和工具。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一式两份,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留作小组作为实验报告依据。

三、实验报告的书写实验报告是实验者最后交出的实验成果,是实验资料的总结,实验者必须独立完成报告所要求的各项内容。

一般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报告一律使用昆明理工大学报告用纸;2、实验名称、日期、地点、条件和实验人员;3、实验目的、实验所用设备、仪器、仪表、并注明型号和精度等;4、实验方法及步骤,扼要说明实验原理及如何进行实验;5、实验数据应记录在表格中,整理实验原始数据必须注意有效位数的运算法则,不能虚构精度;6、实验结果,在实验中除根据实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结果外,一般还采用图表和曲线表达实验结果;7、结论。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指导书

结构试验指导书前言:结构试验是一门试验科学和技术,是研究和发展土木工程结构新材料、新结构、新施工工艺以及检验结构计算分析和设计理论的重要手段,在土木工程结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结构试验已经成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一、缩尺扁钢梁受力试验1.结构试验的主要内容(1)试验对象实际参与操作本次结构试验的学生为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三年级学生,他们刚结束了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中的理论部分的学习,基本了解和掌握了简单结构试验的贮备过程和组织过程以及所用的实验仪器设备。

本次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和了解简单结构试验的实际操作过程,熟练掌握和了解常用结构试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

所以,试件选用了,小尺寸(500mm长)扁钢梁,在集中荷载(一或二个)作用下的跨中挠度测定和应变测定。

(2)实验操作要求试验所用的试件是联系专门生产课程实验小型构件的专门厂家订购的小尺寸扁钢梁,跨中的应变片已经在厂家粘贴好的。

全班同学分8个组进行,每一组同学们所进行的实验过程中,荷载大小、荷载作用位置、荷载个数均不等。

试验过程中检测仪器设备的安装就位要认真细致,试件安装就位(包括仪器设备)后,先以20%设计荷载做预试验,检查和了解试件工作状态和仪器设备工作情况。

然后,按照试验计划进行试验。

(3)选用仪器设备试验台座选用两个预制外包角钢混凝土墩,位移测试仪采用灵敏度较高的百分表,因尺寸小,已有位移传感器林敏度不是和实际测试。

应变测试通过应变片通过数据采集仪直接传输到电脑里。

(4)试验报告编写要求首先,从力学理论角度,准确的计算,在弹性工作范围内,容许挠度产生时的荷载大小,以此荷载50%佐佑大小荷载定位试验荷载。

运用力学理论计算出跨中部位挠度以及截面最大应力(应变)。

试验结束后,认真整理所测定的检测数据(应变和挠度),对比,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中测定的挠度和应变,进行分析,编写实验报告书。

2.结构试验示意图图1两个集中力作用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一个集中力作用下的结构示意图试件材料、规格、尺寸、数量表格扁钢不是立起来安放,是平方(厚度:12、14、16、20毫米)。

建筑结构试验指导书(新)

建筑结构试验指导书(新)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指导书编者:苏何先赖正聪专业:学号:姓名:土木工程学院2013年10月实验守则1.实验应严格按步骤进行,安装、接线完毕后,要仔细检查,经教师复查后才能接通电源。

要如实的记录实验条件和数据。

2.实验完毕需经教师检查仪器、工具和实验数据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3.注意安全用电,遇到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教师处理。

4.要保持实验室安静和整洁,严禁乱扔纸屑,杂物及吸烟等。

5.私人器材(除文具用品外)不得带进实验室,实验室仪器和器材也不得擅自带出。

6.学生对仪器和实验设备应爱护和谨慎使用,对于不听从教师指导和违反操作规程以致损坏仪器、工具和元器件者应检查原因,按规定进行赔偿。

试验注意事项结构试验是一门试验性科学,即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设计理论和结构鉴定等问题。

当然,实验方法是建立在很多理论基础上的,如相似理论,光学、电学、弹塑性力学等。

因此,掌握实验理论是结构试验课的一个方面。

但是实验性的实践环节无疑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通过实践,掌握各种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因此,结构实验技术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为了能够顺利的完成实验,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应认真预习本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熟悉所使用的仪器和仪表的构造和操作规则。

另外,实验小组成员应分工明确、协调工作,准备好必要的表格。

二、正式实验在进行正式实验前,要注意各测量装置是否处于工作状态,仪表、试件安装是否稳妥,由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进行工作,决不允许草率了事,私自拆动仪器和其它设备。

实验完毕,应清理好设备。

归还所借用的仪器和工具。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一式两份,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留作小组作为实验报告依据。

三、实验报告的书写实验报告是实验者最后交出的实验成果,是实验资料的总结,实验者必须独立完成报告所要求的各项内容。

一般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报告一律使用昆明理工大学报告用纸;2、实验名称、日期、地点、条件和实验人员;3、实验目的、实验所用设备、仪器、仪表、并注明型号和精度等;4、实验方法及步骤,扼要说明实验原理及如何进行实验;5、实验数据应记录在表格中,整理实验原始数据必须注意有效位数的运算法则,不能虚构精度;6、实验结果,在实验中除根据实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结果外,一般还采用图表和曲线表达实验结果;7、结论。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步骤
1、应变计准备 贴片前,凭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进行对待用的电阻应变计进行外观检查,观察敏感栅有 无锈斑,缺陷,是否排列整齐,基底和覆盖层有无损坏,引线是否完好。再用万用电表检 查阻值,检查敏感栅是否有断路、短路,并进行阻值分选,对于共用温度补偿的一组应变 计,阻值相差不得超过±0.5Ω,灵敏系数必须相同。
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结合我校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依 据国家以及有关行业的最新规范和规程,本指导书设计了 6 个试验,共计 14 学时,其中, 电阻应变片粘贴及量测技术、静态应变仪的使用和接桥方法、结构基本动力特性参数测试 由王国林副教授编写,模型 T 梁桥的横向分布系数测定技术由陈晓冬副教授编写,路面检 测实验由肖敏敏副教授编写、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技术由吴志平副教授编写,全书由王国 林统稿。限于作者水平,书中可能会存在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结构试验须知
为了能够顺利的完成实验,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应认真预习本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熟悉所使用的仪 器和仪表的构造和操作规则。另外,实验小组成员应分工明确、协调工作,准备好必要的 表格。 二、正式实验 在进行正式实验前,要注意各测量装置是否处于工作状态,仪表、试件安装是否稳妥, 由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进行工作,决不允许草率了事,私自拆动仪器 和其它设备。实验完毕,应清理好设备。归还所借用的仪器和工具。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一式两份,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留作小组作为实验报告依据。 三、 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报告是实验者最后交出的实验成果,是实验资料的总结,实验者必须独立完成报 告所要求的各项内容。一般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实验报告一律使用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报告用纸; 2. 实验名称、日期、地点、条件和实验人员; 3. 实验目的、实验所用设备、仪器、仪表、并注明型号和精度等; 4. 实验方法及步骤,扼要说明实验原理及如何进行实验; 5. 实验数据应记录在表格中,整理实验原始数据必须注意有效位数的运算法则,不能 虚构精度; 6.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除根据实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结果外,一般还采用图表和曲线 表达实验结果; 7. 结论。分析所得结果及误差,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措施,实验的收获及体 会,思考题在报告中应做出回答。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方案范本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方案范本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方案范本一、实验目的本试验旨在对土木工程结构的承载性能、变形性能以及抗震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和分析,以验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试验对象试验对象为某地区一座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主体结构和各种附件结构。

三、试验内容1. 结构静载试验:针对主体结构,进行静载试验,测定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2. 结构动载试验:采用模拟地震动力学加载,测试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动态响应。

3. 结构材料试验:对混凝土、钢筋、预应力索等材料进行抗拉、抗压、抗剪等常规力学性能测试。

4. 结构连接节点试验:对结构连接节点进行静载和动载试验,验证其受力性能和稳定性。

5. 结构振动试验:对结构进行振动测试,测定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动模态。

6. 结构损伤识别试验:采用损伤识别技术,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和损伤评估。

四、设备和仪器1. 静载试验设备:静载试验机、荷载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2. 动载试验设备:地震模拟台、地震模拟器、动态荷载传感器等。

3. 材料试验设备:混凝土试验机、钢筋拉力试验机、预应力索试验架等。

4. 连接节点试验设备:连接节点静载试验机、连接节点动载试验台等。

5. 振动试验设备:三维振动台、加速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

6. 损伤识别试验设备:结构损伤监测系统、损伤识别软件、损伤评估仪等。

五、试验方案1. 结构静载试验(1)试验目的:测定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2)试验方法:采用逐级加载法,逐渐增加荷载,记录结构的变形和荷载响应,以确定结构的荷载-变形曲线。

(3)试验步骤:首先对结构进行预压,然后逐级增加荷载,测量结构的位移和应力。

2. 结构动载试验(1)试验目的:测试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动态响应。

(2)试验方法:采用地震模拟技术,通过地震波形输入和动态响应记录,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3)试验步骤:根据结构的设计抗震等级,设置合适的地震波形输入,并记录结构的动态响应。

《建筑结构试验》指导书

《建筑结构试验》指导书

《建筑结构试验》指导书济南大学土建学院张锡增彭亚萍张玉敏林明强编2006.8目录试验注意事项----------------------------------------------------------------- --------------------------2 工程结构常见试验设备、仪器-----------------------------------------------------------------------3 工程结构常见试验仪器的使用-----------------------------------------------------------------------3 试验一常用机械式量测仪表的构造与使用-----------------------------------------------------13 试验二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和应变片在电桥中的接桥方法------------------------------14 试验三砼梁试件的设计与试验准备---------------------------------------------------------------17 试验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验---------------------------------------------------------------------18试验注意事项掌握一般结构试验方法和试验技能,是从事土建各类工作专业人员应该具有最基本能力之一。

为了顺利完成试验,应注意以下事项。

1、试验准备工作:试验前,应预习本次试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预见一下本次试验的过程和可能的结果。

熟悉所用试验仪表、试验设备的一般构造、工作原理和操作规则、注意事项等。

试验一般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必须明确分工,协作完成。

2、试验:试验前:要安装调试仪表、设备、试件等,安装是否稳妥、安全(要预见可能的不安全因素),记录表格是否齐全,提请指导教师检查认可后,方可开始试验。

土木工程实验的指导书

土木工程实验的指导书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指导书目录第一章仪器设备的使用1.1 加荷试验1.1.1 试验目的结合钢筋砼梁试验,理解分段单调加载静力实验的过程及荷载数值控制1.1.2 主要仪器设备(1)手动液压千斤顶(2)混凝土梁(同钢筋砼梁的实验)(3)小加荷架(4)钢支墩1.1.3 试验准备计算荷载控制级别根据混凝土梁的强度等级和尺寸计算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安装液压千斤顶和荷载分配梁1.1.4 试验步骤在达到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的90%时,加载等级按照相应控制荷载的5%进行1.1.5 试验结果写出开裂荷载的计算值实际值。

极限荷载的计算值,实际值,加载过程1.1.6 试验记录记录各荷载的大小和起始时刻持续时间1.2 机械式仪表的使用1.2.1 试验目的结合钢筋混凝土梁试验,了解百分表、千分表、磁性表座、手持应变仪的构造原理、安装调试方法及使用场合。

1.2.2 主要仪器设备(1)百分表(2)千分表(3)手持应变仪(4)磁性表座(5)钢支墩1.2.3 试验准备1.根据百分表的原理和钢筋混凝土梁试验的变形大小,合理选用适当量程的百分表,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安装调试方法。

2.根据千分表的原理和钢筋混凝土梁试验的应变大小,合理选用适当量程的千分表,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安装调试方法。

3.根据手持应变仪的原理和钢筋混凝土梁试验的应变大小,合理选用适当量程的手持应变仪,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安装调试方法。

4.掌握磁性表座的使用方法。

1.2.4 试验步骤1.在混凝土梁指定测试位置的下方放置钢支墩,将百分表先安装于磁性表座,调整百分表的安装位置,并将磁性表座吸附于钢支墩上。

2.在混凝土梁侧面指定测试位置安装千分表。

3.在混凝土梁侧面指定测试位置做出记号,以便手持应变仪使用。

4.测读取初读数1.2.5 试验结果绘制试验装置图,记录初读数据1.2.6 试验记录1.3 应变片的粘贴1.3.1 试验目的1.掌握应变片的粘贴技术1.3.2 主要仪器设备1.直流电桥2.兆欧表3.万用表4.粘接剂5.常温用电阻变应片:(每人一片)6.钢屋架7.电烙铁等小工具8.丙酮9. 快干胶1.3.3 试验准备1.电阻应变片的选择在应变片灵敏系数K相同的一批应变片中,用直流电桥测量应变片的电阻值R,将电阻差值变化在±0.5Ω范围内的应变片选出待用。

土工实验指导书

土工实验指导书

土力学试验指导书1 概述土工试验包括的内容很多,本讲义主要介绍室内试验的一部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规定的试验项目为:一、粘性土:颗粒分析,天然密度,天然含水率、比重、可塑性及抗剪强度。

二、砂土:颗粒分析,天然密度,天然含水率,比重及自然休止角。

三、碎石土:必要时可作颗粒分析。

对含粘性土较多的碎石土,宜测定天然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可塑发生。

必要时,可作现场大体积密度试验。

四、岩石:必要时,应测定饱和状态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土木工程,教学大纲规定的试验项目为:天然密度,天然含水量,流塑限试验,压缩试验和抗剪强度试验。

本试验指导书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编写,试验最后结果为SI单位。

2 密度试验密度试验的目的是测定土的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密度),以便了解土的疏密和干湿状态,供换算土的其他物理力学指标和设计之用。

对一般粘牲土,多采用环刀法,即用一定体积的环刀切土,然后称重,得出环刀内土的体积和质量即可算出土的密度。

如果土样易碎裂,难以切削,可改用蜡封法。

现场条件下,对粗颗粒土,可用灌砂法或灌水法。

环刀法1.仪器设备(1)环刀,内径61.8mm和79.8mm,高度20mm。

(体积分别为60cm3和100cm3)。

(2)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8或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8。

(3)其它:修土刀、刮刀、凡士林油等。

2.操作步骤(1)在环刀内壁涂一层薄薄的凡士林油,并将其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

(2)用修土刀沿环刀外缘将土样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然后慢慢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到土样伸出环刀为止。

(3)用刮土刀仔细刮平两端余土,注意刮平时不得使土样扰动或压密。

(4)擦净环刀外壁,称量环刀加土的质量,准确至0.01g 。

(5)按下式计算土的密度()00ρ+-=m m m Vρ ——土的密度(3/g cm )0m m +——环刀加土的质量(g )V ——环刀体积(cm 3) 3.试验记录与计算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要求测两次,且两次平行测定的允许值,不得超过0.03g/cm 3密度试验 (环刀法)工程编号: 试验者: 钻孔编号: 计算者: 试样说明: 校核者:结果分析:附:1.当土样坚硬、易碎或含有粗颗不易修成很规则形状,采用环刀法有困难时,一般采有蜡封法——将要测定密度的土样,称出质量后浸入刚熔化的石蜡中,使试样表面包上一层蜡膜,分别称量蜡加土在空气及水中的质量,已知蜡的密度,通过简单的计算便可求得土的密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水泥胶砂强度检验(一)试验目的根据国家标准要求,测定水泥各龄期的强度,从而确定或检验水泥的强度等级。

(二)主要仪器设备水泥胶砂搅拌机、胶砂振实台(台面有卡具)、模套、试模(三联模)、抗折试验机、抗压试验机及抗折与抗压夹具、刮平直尺等。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1. 试验前准备(1)将试模擦净,四周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应涂黄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层薄机油。

(2)水泥与标准砂的质量比为1:3,水灰比为0.5。

(3)每成型三条试件需称量水泥450±2g,标准砂1350±5g。

拌合用水量为225±1ml。

(4)标准砂应符合国标要求。

2. 试件成型(1)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固定。

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把机器转至高速再加拌30s。

停拌90s,在第一个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

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

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之内。

(2)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内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

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平器播平,再振实60次。

(3)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

(4)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表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

(5)试验前和更换水泥品种时,搅拌锅、叶片等须用湿布抹擦干净。

3. 养护(1)试件编号后,将试模放入雾室或养护箱(温度20±1℃,相对湿度大于90%),箱内篦板必须水平,养护20~24h后,取出脱模,脱模时应防止试件损伤,硬化较慢的水泥允许延期脱模,但须记录脱模时间。

建筑结构试验指导书

建筑结构试验指导书

《建筑结构试验》试验指导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试验室试验注意事项为了确保试验顺利进行,达到预定目的,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试验指导书,明确本次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和试验注意事项。

2、预习与本次试验有关的基本原理和其他参考资料等。

3、对试验中所用的仪器、设备,试验前应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

4、必须清楚的知道本次试验所须记录的项目和数据处理方法,事先作好记录表格等准备工作。

二、遵守试验室的规章制度1、严肃认真、保持安静。

2、爱护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非本试验所用设备及仪器切勿随意动用。

4、试验完毕后,应将仪器设备擦拭干净,并恢复到原来正常状态。

三、认真作好试验1、认真听取老师讲解。

2、清点有关试验用设备、仪表和器材。

3、应有严格的科学作风,认真细致的按照要求的试验方法和步骤进行。

4、对于带电或贵重的试验设备和仪器,在边接和布置完成时,应经教师检查通过后,方可开始试验。

5、试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试验现象,随时进行分析,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试验过程还应注意采取防护措施,确保人身、仪器和设备安全。

6、记录下全部所需测量数据,以及仪器型号、精度、量程,试件的尺寸、材料标号、保护层厚度、钢筋含量和规格等,如果试验结果与温度有关还应记录温度、湿度。

原始数据不得任意修改。

7、教学试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试验小组中虽有一定的分工,但每个学生都必须自己动手,相互交流,完成全部试环节。

8、如学生希望观察一些与本试验有关的其他现象,或用其他方案进行试验,在完成本试验规定项目后,经教师同意可以进行。

四、写好试验报告试验报告,是试验的总结,通过对它的书写,可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需独立完成。

报告要求整洁清楚,要有分析和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一般试验报告应具有下列内容:1、试验名称,试验目的,试验者及同组人员。

2、试验目的。

3、试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步骤。

4、设备及仪器型号、精度、量程等。

构试验(检测)》实验指导书

构试验(检测)》实验指导书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结构试验(检测)》实验指导书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2007年7月学生实验守则1、实验前应认真按教师布置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掌握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

2、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经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各种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不能马虎的抄袭。

实验完毕必须整理好本组实验仪器,并经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验收后,方可离开。

实验后,认真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处理数据,细心制作图表,做好实验报告。

不符合要求者,应重做。

3、实验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不准高声喧哗打闹,不准抽烟,随地吐痰,乱抛纸屑杂物,不准做与实验无关的事。

不准穿背心、裤衩、拖鞋(除规定须换专业拖鞋外)或赤脚进入实验室。

4、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操作规程。

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

5、爱护国家财物。

节约水电和药品器材,不得动用他组的仪器、工具材料。

凡损坏仪器、工具者应检查原因,填写报损单,并依照管理办法赔偿损失。

前言建筑结构试验(检测)是建筑结构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验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检测鉴定与加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的需要,完成一般建筑结构的可靠性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并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得到初步的实践训练。

因此,除了课堂试验理论教学之外,试验课是重要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实验,能更好地掌握试验理论和方法,巩固和充实课堂教学效果,培养试验技能,为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科学研究和结构检验打下基础。

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试验课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试验前认真预习指导书和课本有关内容,同时应复习其它已学有关课程的有关章节,充分了解各个试验的目的要求、试验原理、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一些必要的理论计算。

一些控制值的计算工作,试验前必须做好。

2、较大的小组试验,应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和指挥整个试验过程,直至全组试验报告都上交后卸任,小组各成员必须服从小组长和指导教师的指挥,要明确分工,协调工作,不得擅离各自的岗位。

《建筑结构试验指导书》

《建筑结构试验指导书》

《建筑结构试验》试验指导书土木建筑工程系试验注意事项为了确保试验顺利进行,达到预定目的,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试验指导书,明确本次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和试验注意事项。

2.预习与本次试验有关的基本原理和其他参考资料等。

3.对试验中所用的仪器、设备,试验前应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

4.必须清楚的知道本次试验所须记录的项目和数据处理方法,事先作好记录表格等准备工作。

二、遵守试验室的规章制度1.严肃认真、保持安静。

2.爱护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非本试验所用设备及仪器切勿随意动用。

4.试验完毕后,应将仪器设备擦拭干净,并恢复到原来正常状态。

三、认真作好试验1.认真听取老师讲解。

2.清点有关试验用设备、仪表和器材。

3.应有严格的科学作风,认真细致的按照要求的试验方法和步骤进行。

4.对于带电或贵重的试验设备和仪器,在边接和布置完成时,应经教师检查通过后,方可开始试验。

5.试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试验现象,随时进行分析,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试验过程还应注意采取防护措施,确保人身、仪器和设备安全。

6.记录下全部所需测量数据,以及仪器型号、精度、量程,试件的尺寸、材料标号、保护层厚度、钢筋含量和规格等,如果试验结果与温度有关还应记录温度、湿度。

原始数据不得任意修改。

7.教学试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试验小组中虽有一定的分工,但每个学生都必须自己动手,相互交流,完成全部试环节。

8.如学生希望观察一些与本试验有关的其他现象,或用其他方案进行试验,在完成本试验规定项目后,经教师同意可以进行。

四、写好试验报告试验报告,是试验的总结,通过对它的书写,可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需独立完成。

报告要求整洁清楚,要有分析和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一般试验报告应具有下列内容:1.试验名称,试验者。

2.试验目的。

3.试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步骤。

4.设备及仪器型号、精度、量程等。

5.试验数据及其处理(应包括全部原始数据,并注明量测单位,最好以表格形式列出数据的运算过程,并根据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要求给出试验误差)。

《建筑结构实验》指导书

《建筑结构实验》指导书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指导书中国地质大学土木工程系目录实验一网架结构静载实验 (1)实验二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实验 (7)实验三钢框架动载实验 (11)实验四混凝土强度及缺陷的非破损检测 (14)实验五预应力空心板鉴定性实验 (16)附录一DH3815静态应变测量系统操作指南 (21)附录二DHDAS动态测量系统操作指南 (25)实验一网架结构静载实验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应变片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2、学习常温用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学习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3、掌握电阻应变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接桥方法。

4、了解结构实验的加载方法,网架杆件轴力和线位移的测量方法。

通过对理论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的比较分析,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并分析对比之间的差异及原因。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1、试件网架网格700×700,网架尺寸2800mm×4200mm×95mm,杆件均为Ф42×3,见图1-1。

2,主要仪表及用途(1)DH3815静态电阻应变仪:测量应变值。

(2)机电百分表:测线位移。

(3)应变计:测量杆件应变。

(4)万用表:检测各测点阻值。

3、加载设备液压同步加载系统。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一)贴片l、用放大镜检查、分选应变片,剔除丝栅有形状缺陷,片内有气泡、霉斑、锈点等缺陷的应变片。

用电桥测量各应变片电阻值,选择电阻值差在±0.5%欧姆内的应变片20枚供粘贴用。

2、测量选取及表面处理:选取杆件中间区段的截面,贴片部位应在形心主轴上。

先用砂纸磨平后,划出定位线,再用棉球醮丙酮擦洗干净。

3、贴片:每组选择1/4网架的部分杆件个贴应变计一片,布置图见图1-2。

使用502快干胶贴片要掌握时机,一手拿502瓶上胶,一手捏住应变片引出线,在应变片基底底面涂一层胶,应涂得薄而均匀,校正方向贴好,再用塑料薄膜盖在应变片上,用手指按应变片挤出多余的胶,约一分钟后轻轻掀开薄膜,检查有无气泡,翘曲、脱胶等现象,否则应重贴。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指导书英文名称:Materials of Civil Engineering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系《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指导书1. 前言1.1试验目的:通过材料的常规试验操作,了解试验设备、操作步骤,掌握材料质量的检验方法及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熟悉测试原理,为今后合理使用、正确鉴别、检测材料及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并通过试验加深理解和进一步巩固所学过的理论知识。

竖立“四培养”观念。

即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材料质量检验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工明确,互相协作的精神。

1.2试验要求:1、注意的问题(1)在了解建筑材料技术性能和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理解其含义,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标准。

要求试验前必须予习,并提出相关问题(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予习,思考。

(2)不同材料的取样方法、试样数量等不尽相同,应加以区别。

(3)检验方法是试验的重点之一,是鉴别材料质量和手段,是试验课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测试数据,必须要求学生以严密的工作,严谨的态度,严格的操作等科学思想对待整个试验过程。

(4)试验报告是试验课内容之一,应该有创新,有新意,能提出问题,并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试验技能训练试验予习报告:试验之前进行予习,初步了解内容、目的、基本原理,感悟理论与实践的区别,找出问题,这样可带着问题进行试验,加深印象,加深理解。

试验报告:实验该掌握的内容基本体现在实验报告中。

其试验报告的形式可以不同,但内容基本一致,有试验名称、试验内容、试验目的、试验原理、测试数据、数据处理、结果评定及分析等,同时要求在试验报告中反映出予习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新观点的提出并设想解决方案,总之,试验中应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1.3试验数据处理:1.误差理论(1)误差的概念:做任何一项试验时,所测定的数据必然有误差,尽管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试验方法,试验条件相同,但测试结果往往存在与被测体实际状况之间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众多的,如仪器本身精度,测试人员的技术水平,测试环境等,对测试结果都不会存在完全一致的影响,这种测试结果与真值(因真实值无法确定,通常取与之接近的实际值代替)之间的差异称为测量误差,这种误差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

城建学院结构实验指导书(土木本科)

城建学院结构实验指导书(土木本科)

城市建设学院结构检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试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试验二静态电阻应变仪器操作试验试验三位移传感器标定试验试验四压力传感器标定试验实验五简支钢桁架非破坏静载试验实验六回弹法检测砼抗压强度试验成绩综合评定注意事项:1、按实验报告要求认真做好实验前预习准备。

2、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指导老师和实习指导书要求,结合相关参考教材内容做好实验,并准确记录相关数据。

3、按实验报告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并提出有结论性分析。

武汉科技大学城建学院土木系结构实验室试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日期______________ 第______周、星期____________、第_____________ 节课、地点、____________组员名单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电阻应变粘贴技术电阻应变测量是结构试验中很重要的手段,是本门课程实验的重点内容,其中电阻应变片的粘贴质量是保证应变测试质量的主要因素,电阻应变粘贴技术是结构试验技术人员应掌握的一项技术,只有掌握好电阻应变粘贴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其技术,才能有效地保证试验质量,才能处理好试验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一、试验目的1、掌握电阻应变片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建筑结构试验课程-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书

建筑结构试验课程-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书
一. 实验目的 二.简述回弹法测定强度的一般原理
3
编号 构件 测区 1
1 2 3 4 5 6 7 8 9 10 测试面状态 测试角度 α。
测试
回弹法检测原始记录表
表1
回弹值Ni
碳化深度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Rm
L(mm)
侧面、上表面、底面、风干、潮润、光洁、粗糙 水平 向上 向下
要求同学,通过非破坏性的静荷载试验,验证哪一种计算简图更符合桁架杆件的实际 受力情况。
Ix=342cm4,Iy=23.5cm4,E=2.1×105N/mm2, AsI =14.7cm2, As25 = 4.90cm2
图1
三. 实验步骤及内容
1. 拟定试验计划:主要内容有,试验对象(桁架)的就位——实验室有静力试验台座和 支墩。加载方案的选择——实验室有重力加荷及油压加荷设备,有各种测力计。出平面 的支撑方案——实验室有静力试验台座及各种钢架。观测方案的选择——根据试验目的 确定观测项目,测点的选择和布置以及仪器的选择。 实验室有各种位移计和应变计可供使用。根据上述内容同学各自拟定一种试验计划。
记录
计算
回 弹 仪 测试日期
型号 率定值
备 注 年月日
4
结构或构件名称及编号:
项目
测区号
构件混凝土强度计算表
表2
1
2
3
4
5
6
7
8
9
10
测区平均值
回弹值 N
角度修正值ΔNα 角度修正后
浇注面修正值ΔNs 浇注面修正后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土木)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土木)

土木工程学院(部)《土木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土木(职)、道桥、水利2015年 08 月前言一、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程序与要求1.1,实验前预习相关实验内容,要求:(1)理解土木工程材料实验与理论学习的关系;(2)理解建材实验室的规章制度;(3)了解各项实验目的和要求;(4)了解水泥,砂,石,混凝土,砂浆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熟悉水泥,砂,石,混凝土,砂浆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6)了解实验后的报告填写任务,带着目的进行实验。

1.2 实验期间认真进行实验,仔细记录数据。

(1)严格遵守建材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见附录1);(2)同组人员须科学分工,各司其职,确保实验科学,有序的进行;(3)具体进行实验的同学须严格按照“土木工程实验手册”制定的步骤进行操作,不明之处及时请教实验室工作人员,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4)负责数据记录的同学须认真观察实验,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细节,确保实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5)负责辅助实验的同学,在辅助工作之外,尽量避免拥挤围观,确保主要操作人员有足够的空间和轻松的环境进行实验;(6)在实验中,凡涉及仪器的使用,须认真观察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演示,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操作,不明之处及时询问实验室工作人员;(7)凡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不可随意丢弃,须按照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指导处理;(8)凡实验中制作的试快,应及时装模成型,待翌日拆模后,在实验室工作人员指导下,将试块放入养护室,待龄期一到,即取出测其性能;(9)实验结束后,同组同学将器具归位,打扫实验室卫生。

待实验室工作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10)实验试块养护龄期到时,应及时进行性能检测,并认真记录数据。

1.3,实验后续整理实验数据,仔细填写实验报告册。

(见附录2)(1)实验完成后,认真整理数据,编制实验数据表;(2)在实验数据表的基础上,认真填写“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册”;(3)及时上交实验报告册,由指导教师批阅评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试验09级实验指导书说明一、试验报告必须用墨水笔工整书写,原始记录不得涂改,每个学生必须按时独立完成试验报告,(包括预习思考题及试验作业题)。

二、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1.做好试验课前的预习。

2不得动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

3试验完毕,清理整理所用仪器设备及环境卫生,填好实验使用登记本,并交给任课老师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4如有仪器设备损坏,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三、实验指导书所列试验方法均以现行国标和规范为依据。

编者:陈高2012年5月目录实验一等强度梁实验 (1)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原理 (1)三、实验步骤 (2)四、实验记录 (3)实验二纯弯梁实验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原理 (4)三、实验步骤 (5)四、实验结果 (6)五、实验记录表格 (7)实验三同心拉杆实验 (8)一、实验目的 (8)二、实验原理 (8)三、实验步骤 (9)四、实验记录表格 (9)实验四:偏心拉杆实验 (10)一、实验目的 (10)二、实验原理 (10)三、实验步骤 (12)四、实验结果处理 (12)实验五典型桁架结构静载实验 (14)一、实验目的 (14)二、实验原理 (14)三、实验操作步骤简介 (15)四、实验记录 (16)实验六混凝土无损检测实验 (18)一、实验目的 (18)二、实验仪器 (18)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18)四、实验报告 (18)五、思考题 (18)实验一 等强度梁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应用应变片组桥,检测应力的方法2、验证变截面等强度实验3、掌握用等强度梁标定灵敏度的方法4、学习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电阻应变测量原理电阻应变测试方法是用电阻应变片测定构件的表面应变,再根据应变—应力关系(即电阻-应变效应)确定构件表面应力状态的一种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是以粘贴在被测构件表面上的电阻应变片作为传感元件,当构件变形时,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电阻应变仪将此电阻值的变化测定出来,并换算成应变值或输出与此应变值成正比的电压(或电流)信号,由记录仪记录下来,就可得到所测定的应变或应力。

2、测量电路原理通过在试件上粘贴电阻应变片,可以将试件的应变转换为应变片的电阻变化,但是通常这种电阻变化是很小的。

为了便于测量,需将应变片的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再通过电子放大器将信号放大,然后由指示仪或记录仪指示出应变值。

这一任务是由电阻应变仪来完成的。

而电阻应变仪中电桥的作用是将应变片的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

3、电桥电路的基本特性a )在一定的应变范围内,电桥的输出电压U ∆与各桥臂电阻的变化率RR ∆或相应的应变片所感受的(轴向)应变)(n ε成线性关系;b )各桥臂电阻的变化率RR ∆或相应的应变片所感受的应变)(n ε对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U ∆的影响是线形叠加的,其叠加方式为: 相邻桥臂异号, 相对桥臂同号。

充分利用电桥的这一特性不仅可以提高应变测量的灵敏度及精度,而且可以解决温度补偿等问题。

c)温度补偿片温度的变化对测量应变有着一定的影响,消除温度变化的影响可采用以下方法。

实测时,把粘贴在受载荷构件上的应变片作为R1,以相同的应变片粘贴在材料和温度都与构件相同的补偿块上,作为R2,以R1和R2组成测量电桥的半桥,电桥的另外两臂R3和R4为测试仪内部的标准电阻,则可以消除温度影响。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了温度变化的影响,其中作为R2的电阻应变片就是用来平衡温度变化的,称为温度补偿片。

三、实验步骤1、把等强度梁安装于实验台上,注意加载点要位于等强度梁的轴对称中心。

2、将传感器连接到BZ 2208-A测力部分的信号输入端,将梁上应变片的导线分别接至应变仪任1-3通道的A、B端子上,公共补偿片接在公共补偿端子上。

检查并纪录各测点的顺序。

3、打开仪器,设置仪器的参数,测力仪的量程和灵敏度。

4、本实验取初始载荷P0=20N,Pmax=100N,ΔP=20N,以后每增加载荷20N,记录应变读数εi,共加载五级,然后卸载。

再重复测量,共测三次。

取数值较好的一组,记录到数据列表中。

5、未知灵敏度的应变片的简单标定:沿等强度梁的中心轴线方向粘贴未知灵敏度的应变片,焊接引出导线并将引出导线接4通道的A、B端子,重复以上3.4 步。

6、实验完毕,卸载。

实验台和仪器恢复原状。

四、实验记录灵敏度测定表格实验二 纯弯梁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某一截面上的应力及其分布情况。

2、观察梁在纯弯曲情况下所表现的虎克定律,从而判断平面假设的正确性。

3、进一步熟悉电测静应力实验的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方法。

4、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比较,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σ=My/I z 的正确性。

5、测定泊松比μ。

二、实验原理为了测量应变随试样截面高度的分布规律,应变片的粘贴位置如图所示。

这样可以测量试件上下边缘、中性层及其他中间点的应变,便于了解应变沿截面高度变化的规律。

原始参数表由材料力学可知,矩形截面梁受纯弯时的正应力公式为式中:M 为弯矩;y 为中性轴至欲求应力点的距离;纯弯梁受力图zI yM ⋅=理σ)12(3bh I z =为横截面对z 轴的惯性矩。

本实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的方法加载,每次增加等量的载荷⊿P ,测定各点相应的应变增量一次,即:初载荷为零,最大载荷为4kN ,等量增加的载荷⊿P 为500N 。

分别取应变增量的平均值(修正后的值)实ε∆,求出各点应力增量的平均值实σ∆。

把测量得到的应力增量实σ∆与理论公式计算出的应力增量理σ∆加以比较,从而可验证公式的正确性,上述理论公式中的M ∆按下式求出:材料力学中还假设梁的纯弯曲段是单向应力状态,为此在梁上(或下)表面横向粘贴6#应变片,可测出ε,根据式中μ:梁材料的泊松比可由(ε横/ε纵)计算得到μ,从而验证梁弯曲时近似于单向应力状态。

材料的弹性模量E 值和泊松比μ值。

三、实验步骤1、确认纯弯梁截面宽度 b=20mm,高度 h=40mm,载荷作用点到梁两侧支点距离c=100mm 。

2、将传感器连接到BZ 2208-A 测力部分的信号输入端,将梁上应变片的公共线接至应变仪任意通道的A 端子上,其它接至相应序号通道的B 端子上,公共补偿片接在公共补偿端子上。

检查并纪录各测点的顺序。

aP M ⋅=∆∆21zI yM ⋅=∆σ∆理实实ε∆σ∆⋅=E 纵横纵εεμε∆∆=∆∆=AP E3、打开仪器,设置仪器的参数,测力仪的量程和灵敏度设为传感器量程、灵敏度。

4、本实验取初始载荷P0=0.5KN (500N ),Pmax=2.5KN(2500N),ΔP=0.5KN(500N),以后每增加载荷500N ,记录应变读数εi ,共加载五级,然后卸载。

再重复测量,共测三次。

取数值较好的一组,记录到数据列表中。

5、实验完毕,卸载。

实验台和仪器恢复原状。

四、实验结果1、求出各测量点在等量载荷作用下,应变增量的平均值测ε∆。

2、以各测点位置为纵坐标,以修正后的应变增量平均值实ε∆为横坐标,画出应变随试件截面高度变化曲线。

3、根据各测点应变增量的平均值实ε∆,计算测量的应力值实实ε∆σ∆E =。

4、根据实验装置的受力图和截面尺寸,先计算横截面对z 轴的惯性矩z I ,再应用弯曲应力的理论公式,计算在等增量载荷作用下,各测点的理论应力增量值ZI yM ⋅=∆理。

5、比较各测点应力的理论值和实验值,并按下式计算相对误差%e 100⨯-=理实理σ∆σ∆在梁的中性层内,因00==理理σ∆σ,,故只需计算绝对误差。

6、比较梁中性层的应力。

由于电阻应变片是测量一个区域内的平均应变,粘贴时又不可能正好贴在中性层上,所以只要实测的应变值是一很小的数值,就可认为测试是可靠的。

五、实验记录表格表1 测点位置表2实验记录表3实验结果实验三 同心拉杆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 。

2.验证虎克定律(最大载荷4KN ) 二、实验原理低碳钢弹性模量E 的测定由材料力学可知,弹性模量是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即εσ=E因为AP=σ,所以弹性模量E 又可表示为εA PE =式中:E — 材料的弹性模量 σ— 应力,ε— 应变,P — 实验时所施加的载荷,A —以试件截面尺寸的平均值计算的横截面面积 对于两端铰接的同心拉杆,加力点都位于拉杆纵向轴线上,所贴应变片也位于拉杆纵向轴线上,此时该测点的应力状态可认为是单向应力状态,即只有一个主应力,满足虎克定律,由于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σ与ε成正比,所以当试件受到载荷增量△P 与应变增量△ε 的比值即为E :∆∆=A P E所以,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的截面尺寸可计算出横截面面积A ,由拉压力传感器接测力仪即可得到所加载荷增量△P 的大小,再把应变片引线与应变仪相连,就可得到该截面处以加载荷增量△P 变化时应变增量△ε。

这样就可计算出弹性模量E 。

注意:实验过程中应保证同心拉杆处于自由悬垂状态,否则将导致实验结果有较大误差,甚至错误。

三、实验步骤1.将拉压力传感器与测力仪连接, 接通电源, 打开仪器开关,设置测力仪参数,测力仪量程、灵敏度(设为传感器量程、灵敏度)。

2.将试件上应变片接至应变仪一通道的A端子上,公共补偿片接在公共补偿端子上。

3.设置应变仪,然后转入测量状态。

4.本实验取初始载荷P0=200N,P max=1000N,ΔP=200N,以后每增加载荷ε,共加载五级,然后卸载。

实验台和仪器恢复原状。

200N,记录应变读数dui四、实验记录表格实验记录实验四:偏心拉杆实验一、实验目的1.分别测量偏心拉伸试样中的由拉力和弯矩所产生的应力2.熟悉电阻应变仪的电桥接法,及其测量组合变形试样中某一种内力因素的一般方法。

测定偏心拉伸试样的杨氏模量E 和偏心距e 。

二、实验原理由电测原理知:1234du εεεεε=-+-式中du ε为仪器读数。

从此式看出:相邻两臂应变符号相同时,仪器读数互相抵销;应变符号相异时,仪器读数绝对值是两者绝对值之和。

相对两臂应变符号相同时,仪器读数绝对值是两者绝对值之和;应变符号相异时,仪器读数互相抵销。

此性质称为电桥的加减特性。

利用此特性,采取适当的布片和组桥,可以将组合载荷作用下各内力产生的应变成份分别单独测量出来,且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从而计算出相应的应力和内力。

——这就是所谓内力素测定。

R a 和R b 的应变均由拉伸和弯曲两种应变成份组成,即偏心拉杆贴片图() ()a F M b F M a b εεεεεε=+=-式中F ε和M ε分别为拉伸和弯曲应变的绝对值。

若全桥方式组桥,则由上式得2du a b F εεεε=+=若半桥方式组桥,则得2du a b M εεεε=-=通常将仪器读出的应变值与待测应变值之比称为桥臂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