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第⼀部分概述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进⽽发⽣椎体⾻质增⽣硬化、边缘⾻赘形成、黄韧带肥厚及后纵韧带⾻化等病理改变,刺激神经、⾎管或颈脊髓造成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
可出现颈臂痛、头晕、恶⼼、呕吐、⼼悸,甚⾄⼤⼩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
中医多归为“痹证”、“痿证”、“项强”、“⾎痹”、“⾻痹”。
系积劳伤颈,外感风寒湿邪,内损肝肾,致督脉空虚,髓海枯竭,颈部⽓⾎不和所致。
⼀、诊断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性病变。
2.多发于40 岁以上中年⼈,长期低头⼯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内上⾓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减弱和肌⾁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 线正位摄⽚显⽰:钩椎关节增⽣,张⼝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显⽰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质增⽣,韧带钙化,斜位摄⽚可见椎间孔变⼩。
CT 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西医分型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民卫⽣出版社)(⼀)颈型颈椎病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 线⽚⽰:颈椎⽣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数⽆明显外伤史。
⼤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指放射,且有⿇⽊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为主。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上肢沉重,酸软⽆⼒,持物易坠落。
部分患者可有头晕、⽿鸣、⽿痛、握⼒减弱及肌⾁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疼痛感觉。
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减弱。
颈 5-6 椎间病变时,刺激颈 6 神经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指感觉减退;颈 6-7 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 7 神经根⽽引起⽰、中指感觉减退。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中医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痹、气滞血瘀、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等型,分别治以袪风除湿、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舒筋止痛、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等。
1、风寒湿痹证: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症见颈肩部疼痛僵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头痛或后枕部疼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部痛;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肌肤冷湿,畏寒喜热,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宜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温经活血,代表方桂枝加葛根汤,常用配方药物有葛根、桂枝、川芎、白芍、羌活、独活、姜黄、防风、威灵仙、姜、枣等。
2、气滞血瘀证:常见于颈椎病颈型,症见头颈、肩背部疼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或放射至后脑部痛。
治宜活血化瘀,代表方活络效灵汤、芍药甘草汤、血府逐瘀汤,常用配方药物有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川芎、赤芍、羌活、姜黄、海桐皮、伸筋草等。
3、肝肾不足证:常见于颈椎病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症见眩晕反复发作,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
治宜滋补肝肾,代表方六味地黄汤、独活寄生汤,常用配方药物有熟地、淮山、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独活、杜仲、牛膝、桑寄生、当归、秦艽、防风、细辛、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等。
4、气血亏虚证:常见于颈椎病椎动脉型,症见颈肩部酸痛,头晕或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周身乏力,纳差,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治宜益气养血、醒脑安神,代表方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常用配方药物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熟地、白芍、当归、川芎、远志、柏子仁、炙甘草等。
5、随症加减:疼痛明显加乳香、没药;头痛加川芎、白芷、白蒺藜、首乌藤;头晕加天麻、钩藤、陈皮、半夏、茯苓、泽泻;上肢疼痛麻木加防风、荆芥、天麻、秦艽、桑枝、姜黄;心悸、怔忡加红参、麦冬、酸枣仁;咽喉不适有异物梗塞感,加白芥子、石菖蒲、玄参、浙贝;失眠加远志、酸枣仁、柏子仁;视力下降加枸杞子、车前子、五味子;久病体虚者加首乌、枸杞子等。
辨证治疗颈椎病六法
辨证治疗颈椎病六法颈椎病属中医“冷风顽痹”范畴。
病因为肝肾亏虚,风寒湿邪痹着。
病机为筋骨受损,气血瘀滞。
治疗分标本、辨缓急,分期治疗,急性发作期予温经散寒除湿,重用虫类药物以加强搜风剔络、舒筋活血止痛之功;缓解期宜滋补肝肾,益气活血。
合理调护是提高疗效及预防复发的保证。
1.对颈椎病的认识西医认为颈椎病乃属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临床常见颈部僵硬不适,上肢麻木,手指动作不灵活,严重者肌力减退,肌肉萎缩;部分患者表现为头晕,头痛以顶枕部胀疼为主,肩背部疼痛,恶心欲吐,猝然晕倒,耳鸣,耳聋,听力减退。
压头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颈椎正、侧、斜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项韧带钙化等。
中医认为颈椎病与“痹证”表现类似,如《症因脉治·痹证论》曰:“痹者闭也,经络闭塞,麻木不仁,或攻注作疼,或凝结关节,或重着难移,手足偏废,故名曰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痹论》曰:“夫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三气袭人经络,人于筋脉,皮肉,肌肤,久而不已,则入五脏……大抵痹之为病,寒多则痛,风多则行,湿多则着。
在骨则重而不举,在脉则血凝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在皮则寒……”《医林改错·痹症有淤血说》:“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
”因此参照中医“痹证”辨治颈椎病。
2.风寒湿痹着,肝肾内亏是本病的发病因素①风寒湿痹着为其标《内经太素·输穴·骨空》曰“风为百病之源”;《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外感风寒湿邪痹着筋骨络脉,致筋骨受损,络脉瘀阻,临床表现为畏寒,怕冷,头痛遇风尤甚,颈项僵直或疼痛,肩背部酸痛,阴雨天加重。
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
看!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头晕等症状。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颈部气血不畅、经络受阻所致。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及相应的疗法,希望能为患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风寒湿阻型症状表现1.颈部酸痛,困重感明显;2.痛感加重或缓解随着天气情况变化;3.可伴有头晕、眩晕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药物疗法:选用辛温散寒、祛湿痰药物进行治疗,如桂枝汤加减、羌活胶囊等;2.中药外治法:可采用草药熏洗、贴敷等,如草药膏药、艾灸等。
二、气滞血瘀型症状表现1.颈椎疼痛固定,无法自由转动;2.疼痛常局限在颈部一侧;3.头晕、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药物疗法:选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血必净注射液、川芎茶等;2.中药外治法:可使用艾灸、刮痧、拔罐等,促进气滞血瘀的疏通。
三、肝肾不足型症状表现1.颈椎痛感较轻,但时间较长,难以缓解;2.颈部酸软无力,活动受限;3.伴有精神疲倦、腰膝酸软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补肝肾:选用补肾壮阳、滋养肝肾药物进行治疗,如金匮肾气丸、肾气丸等;2.针灸疗法:可选用肾俞、肝俞等穴位进行针刺,调节肝肾功能。
四、脾胃虚弱型症状表现1.颈椎疼痛常伴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2.颈部酸胀感明显,症状较轻;3.容易疲倦,精神不佳。
中医辨证治疗1.脾胃健运:选用补脾和胃、调理脾胃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散等;2.饮食调理:可适当增加消化容易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证充足的休息。
五、气血不足型症状表现1.颈椎疼痛感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2.颈部酸软无力,且容易疲倦;3.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1.补益气血:选用补气养血、调理气血循环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养血生发丸、香附养心丸等;2.合理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结论颈椎病的中医辨证疗法包括风寒湿阻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脾胃虚弱型、气血不足型等。
(完整版)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一、中医辨证剖析(理法方药):1、寒湿痹阻型证见头痛或后枕部痛苦,颈僵,转侧不利 ; 或头疼涉及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涉及软组织肿胀结节。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候剖析:患者向来体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空虚,复外感寒邪、湿邪,痹阻经脉、肌肉,而致营卫行涩,经络不通,发生痛苦,麻痹,活动欠利,且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为寒湿痹阻之征。
治法: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方药:颈舒汤加减 ----- 葛根 30g 当归 15g 桂枝 15g 黄芪 30g 炒白术15g 白芍 12g 茯苓 30g 狗脊 15g 全蝎 10g 炙甘草 10g 羌活 30g 独活30g 防己 10g,水煎取 450ml, 150ml/ 次,每天三次,口服。
2、痰瘀阻络型证见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麻痹、头晕、欲呕。
舌黯,舌体有少量瘀点,舌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证候剖析:邪痹经脉,络道阻滞,气血津液输部失施,血滞为淤,津停为痰,淤组经脉,而致关节痛苦,屈伸不利,且患者舌黯,舌体有少量瘀点,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弦滑为痰瘀阻络之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方药:颈舒汤加减 ------ 葛根 18g 当归 15g 桂枝 9g 黄芪 12g 白术 12g 白芍 12g 茯苓 12g 狗脊 15g 全蝎 6g 炙甘草 6g 法半夏12g 陈皮 9g 红花 12g 丹参 12g ,水煎取 450ml,150ml/ 次,每天三次,口服。
3、气血两虚型证见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痛苦。
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
苔薄白而润。
脉沉细无力证候剖析:患者素体自虚,气血生化不足,复又外感寒邪、湿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转不畅,而致关节、筋脉、肌肉失养,且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为气血两虚之征。
治法:治以益气养血,醒脑宁神方药:颈舒汤加减------ 葛根30g 当归15g 桂枝15g 黄芪30g 炒白术15g 白芍12g 茯苓30g 狗脊15g 全蝎10g 炙甘草10g 党参30g 熟地 15g,水煎取450ml,150ml/ 次,每天三次,口服。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实践指南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实践指南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数表现为颈椎不适、颈部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
一、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中医认为,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是风、寒、湿、热、痰等内外因素导致。
病机表现为气血不畅、筋脉受阻、气滞血瘀等。
因此,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核心在于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1. 辩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和体质状态进行辨证施治,注意区分病证和病机。
2. 通调气血:调畅气机、活血化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肿胀和僵硬。
3. 疏风散寒:祛风散寒,祛湿润燥,消除患者身体的邪气。
4. 调理脏腑:通经络、理气机、调和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三、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具体方法1.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灸疗等手段调理经络,疏通气血,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2.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等手法,舒筋活络,减轻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3. 中药治疗:选择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理气活血的中药配方,服用中药调理体质,缓解颈椎病症状。
4. 艾灸疗法:运用艾灸温经、散寒、祛湿的特性,促进局部气血流通,缓解颈椎病的不适。
四、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避免“一刀切”。
2. 长期治疗: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病,中医治疗需持之以恒,长期调理,注重预防。
3.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活血化瘀、祛湿散寒的食物,有益于病情的缓解和恢复。
4. 合理运动:适量的颈部锻炼有助于缓解颈椎病症状,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和颈部过度活动。
五、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与局限性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能提高疗效,减少病症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但中医治疗颈椎病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快速缓解急性症状,对于病情严重、病程较长的患者效果有限。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颈椎病中医辨证一、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方法。
二、病因与病机1.病因颈椎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姿势不良、劳动方式不当、颈椎长期受风寒侵袭等。
2.病机中医认为颈椎病的病机主要有气滞血瘀、痰湿阻滞、肝肾不足等。
三、临床表现1.颈部疼痛颈部疼痛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表现为局部或弥散性的疼痛,常伴有僵硬感。
2.头痛颈椎病患者常出现头痛症状,可以表现为前额疼痛、枕部疼痛等。
3.上肢麻木、无力颈椎病引起的神经根损伤常导致上肢麻木、无力、疼痛等症状。
四、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型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剧烈,活动受限,疼痛部位可有紫瘀斑点。
2.痰湿阻滞型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伴有沉重感,容易疲倦,舌苔多腻。
3.肝肾不足型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伴有骨质疏松、腰膝酸软等症状,舌质淡红。
五、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
1.气滞血瘀型治疗原则:●理气活血,行气止痛:采用逍遥散、血府逐瘀汤等药物治疗。
●肌肉松弛,促进血液循环:可采用推拿、针灸等物理疗法。
2.痰湿阻滞型治疗原则:●消痰化湿,通络止痛:采用平胃散、川芎茶等药物治疗。
●温经理阳,促进湿气排出:可采用温灸、艾灸等物理疗法。
3.肝肾不足型治疗原则:●补肝肾,滋养筋骨:采用六味地黄丸、益智丸等药物治疗。
●加强腰膝部保暖,避免寒湿侵袭:可采用腹部贴敷、温灸等物理疗法。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1.附件1:颈椎病中医治疗方案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退行性改变、退变、增生,引起神经和血管受压,导致颈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病症。
2.辨证:中医诊断方法的一种,通过观察、问诊、切诊等手段,来判断病情及病理机制。
3.气血运行不畅:中医术语,指气血循环受阻,不能正常运行的状态。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中医对颈椎病进行的辨证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分为不同的类型,而后进行对症治疗的。
对颈椎病进行的中医辨证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瘫痪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下肢麻力、无力,腿发软,易跌倒,行走不便,有踏棉花感,甚至可出现大小便障碍。
患者常有头颈疼痛等表现。
1、湿胜型:肢体困重,痿软无力,下肢麻木,行走易跌倒,或有胸闷,腹腹,食欲不佳等。
2、肝肾亏虚型:下肢痿软无力腰膝酸软,头眩,眼花,耳鸣,性功能下降。
病情发展很慢。
3、气血瘀滞型:下肢疼痛剧烈,位置固定不移,活动加剧;肢体有麻木感。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瘫痪型颈椎病以下肢运动障碍,发抖,病起缓慢,间歇性发作为主。
临床上以脊髓型多见。
治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以补阳还五汤加减。
二、痹痛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放射痛、颈部活动受限。
1、风邪偏胜者:颈肩疼痛,位置不定,或痛在肩,或痛在肘,或痛及手部,关节活动不利,怕风。
2、寒邪偏胜者:颈部疼痛,固定不移,疼痛较剧,甚者不能入睡;疼痛遇到寒冷时加重,热敷后好转;颈部僵硬感,活动受限。
3、湿邪偏胜者:颈、背部疼痛,有沉重感;上肢疼痛、肌肤麻木不仁;不愿活动,易疲倦;伴有饮食不良、腹胀、大便稀等。
病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痹痛型颈椎病以颈肩、上肢的疼痛、麻木为主。
临床上以神经根型多见。
治宜温经活血,以桂枝葛根汤或蠲痹汤加减。
三、眩晕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昏、头痛、耳鸣,颈部活动受限,尤不能旋转,甚至可出现猝倒。
1、气血两虚者:眩晕在动作后加重,劳累后发生,休息后好转,精神疲倦,心慌,记忆力下降,面色苍白,头颈无力。
2、肝肾两虚型:眩晕,精神欠佳,记忆力下降,腰酸耳鸣,听力下降,视力下降。
3、痰浊中阻型:眩晕,头昏,头重,昏昏欲睡,恶心呕吐,胸闷,食少,腹胀等。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眩晕型颈椎病以发作性眩晕,头痛,目眩,转动头颈即发眩晕或猝倒为主。
临床上以椎动脉型多见。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可有如下几种:1、风寒痹阻型:患者多有风寒侵袭病史,局部以冷痛为主,遇寒冷刺激后加重,伴有手臂麻木发冷、全身酸楚、畏风恶寒等表现。
治宜温经活血,代表方为桂枝葛根汤;2、气滞血瘀型:患者多有外伤史或为伏案工作者,有固定疼痛点,颈部僵直活动不利,肩部有压痛。
治宜活血化瘀,以补阳还五汤加减;3、肝肾亏虚型:主要表现为颈肩疼痛,伴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等全身症状。
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还可出现上肢放射性麻痛、无力,头晕、呕吐等症状。
中医建议保守治疗外敷济愈堂颈椎顺古安玉贴效果显著。
1.后颈部疼痛,用手向上牵引头颈可减轻,而向下加压则加重者,大多为颈型颈椎病。
(贴在发根处)
2.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包括手部)放射性疼痛或(与)麻木者,大多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以第5、6、7节颈椎为中心贴上)
3.闭眼时,向左右旋转头颈,引发偏头痛或眩晕者,大多为椎动脉颈椎病。
4.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或(与)下肢肌力减弱及肌体疼痛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或是合并颈椎椎管狭窄.
5.低头时,突然引发全身麻木或有“过电”样感觉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尤其是合并有严重颈椎椎管狭窄症者。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一、病情描述⒈颈椎病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包括颈椎关节、颈椎间盘和周围软组织病变。
⒉病因分析:颈椎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年龄、工作姿势、颈部受伤和缺乏运动等。
二、中医四诊分析⒈望诊:观察患者的颈部是否有肿胀、红斑、皮肤变色等异常表现。
⒉闻诊:听取患者对颈部疼痛的描述,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症状,如头晕、头痛等。
⒊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和疼痛的特点等。
⒋切诊: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检查患者颈部是否有压痛点、紧张度等。
三、中医辨证分析⒈气血不调证:表现为颈部疼痛、颈肩部紧张、头晕乏力、手麻、舌淡苔白等。
⒉肝肾亏虚证:表现为颈椎病疼痛加重、颈部肌肉无力、头晕目眩、腰酸腿软、舌淡苔白等。
⒊寒湿内蕴证:表现为颈部疼痛、湿重感、活动受限、压痛明显、舌苔厚白等。
⒋气郁血瘀证:表现为颈部疼痛、胸闷、疼痛难以忍受、疼痛范围明显、舌质紫暗等。
四、中医治疗方案⒈气血不调治疗:调养气血、活血祛瘀,使用补气养血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等,结合针灸、推拿疗法。
⒉肝肾亏虚治疗:益肝肾、滋阴补阳,使用温阳滋肾的中药,如杞菊地黄丸,结合针灸、艾灸疗法。
⒊寒湿内蕴治疗:祛湿散寒,使用温中散寒的中药,如草果、红花等,结合针灸、拔罐疗法。
⒋气郁血瘀治疗: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香附等,结合针灸、火罐疗法。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⒈附件一:中医草药方剂配方表格。
⒉附件二:针灸治疗所需的穴位图。
⒊附件三:推拿按摩手法示意图。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⒈颈椎病:根据《中华医学会颈椎病防治指南》,颈椎病是颈椎解剖结构损害或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⒉中医四诊:中医四诊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⒊辨证分析:中医辨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进而确定治疗方案的过程。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颈椎病的证型很多。
目前比较一致的中医辨证分型有:落枕型(或称颈型)、痹证型(或称神经根型)、痿证型(或称脊髓型)、眩晕型(或称椎动脉型)、五官型(或称交感神经型)。
其中以落枕型及痹证型最为多见。
1.落枕型颈椎病中年以后体质渐弱,肝肾之气渐失旺盛,如兼气血亏虚或外伤、劳损等因素,则可导致关节囊松弛、韧带钙化、椎间盘退化、骨刺形成等,引起颈背疼痛反复发作。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症状发作时颈项疼痛,延及上背部,不能俯仰旋转,个别合并有眩晕或偏头痛者,每次发作三五天后,可有一段时间缓解。
2.痹证型颈椎病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关节囊松弛,椎间孔变窄,均可影响颈神经根,风寒及劳累可加重症状。
症状以一侧肩臂疼痛、麻木或肌肉萎缩为多,间有两臂麻痛者。
从主诉及症状的轻重不同,又可分为疼痛型、麻木型和萎缩型三种。
(1)疼痛型:发病较急,颈、肩、臂、手均觉疼痛、酸胀,肌力和肌张力也有所减弱,大多系一侧发病,患者头部微偏向患侧,以减轻症状。
咳嗽可有震动痛,夜间症状加重,睡眠时常选择较合适的卧位,如侧卧时患侧在上等。
(2)麻木型:发病较慢,肩臂和上胸背麻木不仁,或兼有轻度疼痛,麻木以前臂及手为主,夜间症状较为明显,白天可无症状,皮肤痛温觉减退,肌力和肌张力均正常。
(3)萎缩型:患侧上肢肌力减弱,大小鱼际肌萎缩松弛,肌力明显减退时影响劳动,但无疼痛、酸麻感觉。
3.痿证型颈椎病肝肾久虚,筋骨痿弱,渐觉肢体沉重,步履不利,肢冷不温,肌肉痿细。
如兼气血不足,经脉空虚,筋骨失养,宗筋弛纵,则症状逐步加重,可兼有二便失控。
4.眩晕型颈椎病肾水亏损,肝阳上亢,致头目眩晕,尤以位置眩晕为特点,还可见头痛,急躁易怒,偶有肾气亏损、气血俱弱而突然晕厥、跌倒者,但较为少见。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比较多见的是眩晕时作,头重脚轻,走路欠稳,或同时有偏头痛,呈胀痛或跳痛,与眩晕同时出现或交替发作,可合并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5.五官型颈椎病较少见,症状多不典型。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法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法1.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认识颈椎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发病的内因是人到中年以后肝肾功能由盛到衰,或久病伤肾,或强劳伤肾,致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气血失于循行,筋脉失于润养所致。
外因是有明确外伤史,或与职业工作姿势不正确致颈部肌肉劳损,使腠理空虚,风寒湿邪杂至督伤络阻,闭阻经脉,脉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阻所致。
本病属肝肾气血不足为本虚,积累伤筋,外感于邪,筋脉挛急痹痛为标实。
从而导致一系列颈肩臂痛,手麻,头晕及肢无力,或拘挛等症状。
2.颈椎病的辨证分型特点依据病因病机,将本病分为肝肾亏虚型、风寒湿型和气虚血瘀型。
肝肾亏虚型病程较长,发病较缓,出现肢体沉重,肌肉萎缩,运动无力,持物及行走不稳,最后无力行走而瘫痪,兼有二便失禁(多见于脊髓型)。
风寒湿型发病较急,见于长期伏案低头工作患者,致颈肩臂疼痛、麻木、酸胀感为主要症状,并以夜间症状加重为特点(多见于神经根型)。
气虚血瘀型见于中老年人,其症状头痛头晕,头痛呈胀痛或跳痛,与眩晕同时出现,或交替发作,可合并有耳鸣,听力下降。
以转动头颈即发眩晕,甚至晕厥、跌倒为特点(多见于椎动脉型)。
3.颈椎病的治法方药特色治宜以补为主,以通为用。
补则滋补肝肾,益气养血。
通则风寒湿邪沉伏于经络者,以活血通络疏风散寒除湿为主。
颈病汤基础方,药用鹿角胶20g、黄芪30g、当归20g、川芎10g、羌活20g、姜黄15g、秦艽20g、桂枝15g、地龙15g、细辛5g、葛根20g。
每日1剂,水煎服。
方中鹿角胶、黄芪、当归、川芎以滋补肝肾,补气活血为主药;羌活、秦艽、姜黄、桂枝、茯苓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为辅药;地龙、细辛通络止痛为佐药;葛根升阳发散而解项背之强急,又能引诸药上达于颈项为使药。
诸药合用,恰中病机。
4.强调功能锻炼①自我按摩患者双手半环抱于颈后,头后仰,沿颈棘突两侧上下进行对合捏挤项后软组织,使肌肉松弛缓解疼痛,从而达到自我康复目的。
②自我练功患者坐位,两肘屈曲,左手背反摸棘突,右手拇食中指用力拉对侧耳垂,使颈椎缓缓向左旋转至最大限度,然后还原,再使头颈转向对侧,方法同前,旋转力度由小到大,达到松解小关节之间粘连舒利筋骨之作用,恢复颈椎内外平衡。
从颈椎病谈中医辨证思路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临床中常见的几种中医证型
❖ 1.阳虚型:真武汤加减 ❖ 2.营卫失和型:桂枝汤加减 ❖ 3.阴虚型:三甲复脉汤加减 ❖ 4.阴阳两虚型:肾气丸加减 ❖ 5.痰湿型:指迷茯苓丸加减 ❖ 6.兼夹型:随证治之
病例1:阳虚型颈椎病
❖ 陈润洪,男性,35岁,住院号:33045
❖ 症状: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颈肩部疼痛, 并伴头晕,恶心欲呕,无眼花,无耳鸣,无四肢麻 木、乏力,无明显患肢活动障碍。在当地医院行颈 椎X线示:颈椎退变;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曾在 福和及中新医院行康复理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入 科时见:精神一般,面色稍黄,后颈及双肩针刺样 疼痛,转侧活动时疼痛明显加重,胃纳睡眠欠佳, 大小便正常,不能步行,车床入院。舌质淡胖,有 齿印,苔白滑,脉弦滑。
辨证思路:
❖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舌脉也无明显异常,似 乎无从下手辨证,但我询问患者睡眠情况时, 患者提示说她睡眠质量较差,难以入睡,睡 则易醒,联系《内经》理论:“阳不入阴, 则夜不能寐”。很明显为营卫失和的表现, 由此马上想到《伤寒论》中调理营卫和阴阳 的第一方:桂枝汤。
注意事项:
❖ 该患者前医亦处于桂枝汤加减,但效果不明 显,何故?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 熟附子10 肉桂3 熟地20 淮山药20 丹皮10 云苓10 白术30 薏苡仁20 杜仲30 姜黄10 桑枝30
山萸肉20 泽泻10 牛膝30
患者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1周后好转出院。
辨证思路:
❖ 该患者年高体虚,察其舌脉,有明显肝肾阴 虚表现,日久阴损及阳,导致肝肾阴阳两虚, 故此患者除有颈肩疼痛症状外,还合并有腰 腿部疼痛症状,尽管好似肾气丸通常用来治 疗腰腿痛,但只要辨证准确,加上适当的引 经药,使药力直达病所,亦可迅速取得满意 效果。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和痛苦。
在中医理论中,对颈椎病有着独特的辨证方法,通过对病症的细致观察和分析,来确定病因、病机,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是外感因素,如风、寒、湿邪的侵袭。
当人体正气不足时,风邪善行而数变,寒邪凝滞收引,湿邪重浊黏滞,这些外邪容易侵袭颈部,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颈椎病。
比如在寒冷的天气里,不注意颈部保暖,或者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就可能诱发或加重颈椎病。
其次是内伤因素。
现代人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导致颈部肌肉劳损,气血运行受阻。
长期的劳累和不良姿势,使得颈部筋骨失去平衡,经络不通,这也是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年龄的增长,肝肾逐渐亏虚,筋骨失于濡养,也容易导致颈椎的退变和发病。
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看,颈椎病主要有以下几种证型:一、风寒湿痹证这种证型的患者多有颈部疼痛、僵硬,遇寒加重,得温则减。
疼痛可连及肩部、上肢,伴有麻木感。
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疗上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桂枝附子汤、葛根汤等。
二、气滞血瘀证患者通常有颈部刺痛,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夜间加重。
同时可能伴有上肢麻木、疼痛,甚至活动受限。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原则,常用的方剂有身痛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等。
三、痰湿阻络证此类患者常感颈部沉重、酸痛,伴有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肢体麻木。
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疗宜化痰祛湿、通络止痛,常用方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四、肝肾不足证主要表现为颈部酸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遗尿等。
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以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为主,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五、气血亏虚证患者往往有颈部疼痛,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以益气养血、通络止痛为法,常用方剂如归脾汤、八珍汤等。
在诊断颈椎病时,中医通常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
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
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多发于现代人群。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患者表现的不同症状和体质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一、辨证分型中医认为,颈椎病可以分为风寒湿痹、阴虚阳亢、肝肾不足等不同的证型。
在治疗颈椎病时,医生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确定病情具体属于哪一类,然后再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疏风散寒、祛湿止痛对于风寒湿痹型颈椎病患者,中医常采用疏风散寒、祛湿止痛的治疗方法。
可以选用温经通络的艾灸、拔罐疗法、针灸等手段,帮助患者祛除体内的风、寒、湿邪气,缓解颈椎部位的疼痛和不适感。
三、滋阴降火、益肝肾阴虚阳亢型颈椎病患者常表现为颈部疼痛、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此时需要通过滋阴降火、益肝肾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龟板、胡黄连等,帮助平复肝肾的失衡,调整体内阴阳平衡,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四、活血化瘀、理气调经对于肝肾不足型颈椎病患者,中医常推荐活血化瘀、理气调经的治疗方案。
可以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材料,如川芎、赤芍等,帮助患者改善颈椎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感。
综上所述,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辨证分型、疏风散寒、祛湿止痛、滋阴降火、益肝肾、活血化瘀、理气调经等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遵循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不懈努力地调理身体,以期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在于能够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颈椎病症状有着显著的疗效。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有所帮助。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中医概述颈椎病的四种病因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由于颈椎内因、外因的变化,使颈椎及其周围的神经、血管发生病理改变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对颈椎病日趋重视。
祖国医学经过了数干年实践,留下了大量的医学著述,其中也包含与颈椎病临床表现有关的理论及治疗经验。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理论体系的不同,未见颈椎病的中医专著。
但古人经过大量的实践,细致的观察,详细地记录了和我们今天所述颈椎病的各型病变相似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颈、肩、臂痛等症多包括在祖国医学痹证中,这些症状多因外伤或气血虚衰、感受风寒湿邪所致,而头昏、目眩、耳鸣等症则多与疾浊、肝风、虚损有关。
颈椎病的常见原因可以概括为:(1)外伤:是指跌仆、闪挫等对筋、骨、皮肉的损伤。
外伤所致的颈肩痛,是指由于闪、挫所致的筋络、筋膜、肌肉等软组织受伤(包括急、慢性损伤)以及关节错位造成的症状,即所谓的骨错缝、筋出槽症状。
人体是一个整体,由于颈肩等部位受外力影响而遭受损伤时,也能导致脏腑、经络、气血失调,因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临床上可见肩、背、肢体痛等症,此时以疼痛为主。
另一方面,人体的脏器都依赖于气血的滋养,如气血阻滞,则脏腑缺乏气血濡养,其功能也受到影响,肝、肾、脾等内脏功能受到影响后反过来会影响筋骨、肌肉和关节功能。
这时疾病的症状不仅是外伤后的疼痛症状,还会出现各种虚证。
因此伤后应注意到内脏功能.特别是肝肾脾功能受损的因素。
(2)风寒湿痹、经络受阻:由于风、寒、湿三种外邪侵入身体,流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肢体与关节疼痛、酸麻、重着及屈伸不利等。
古代医家归纳的这些风寒湿痹所引起的各种症状,其中包括了现代所指的颈椎病症状。
特别是痛痹、着痹所致的症状,包括了大部分的根性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
风、寒、湿三种病邪中某一种病邪偏盛,则某一方面的症状就表现得突出,如寒邪偏胜则为痛痹,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得热则减,遇寒则甚,关节屈伸不利,施治时应以散寒止痛为主(3)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久病体弱,肝血不足,肾精亏损,经脉失去濡养,可致肢体筋膜弛缓,手足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肝肾不足,气血亏损,除了可引起肢体不利等症外,还有耳鸣、目眩等症。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概述】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慢性病,其临床主要表现:颈项拘急强痛或颈项牵引肩臂上肢麻痛,或头痛、头晕、眩晕、耳鸣等。
每当低头抬头过久或颈部转动甚时症状加重或反复出现。
本病属祖国医学之“痹症”、“头痛”、“眩晕”等范畴。
其病情顽固,缠绵难愈。
【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间隙变窄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椎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性疾病。
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颈肩臂疼痛及上肢麻木为主要症状:患者颈项强直板滞,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肱二头肌腱或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X线摄片可见颈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增生,椎间孔变形等征象。
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四肢麻木,肌肉减弱,行走笨掘,甚至不能站立行走,严重者可发展至四肢瘫痪,检查可见肌张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可引出病理反射,脊髓造影有完全或部份横断性梗阻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恶心、耳鸣、猝倒症状的出现与颈部活动有关,多在颈后仰或后旋时发病,旋颈试验阳性,椎动脉造影有异常改变。
交感型颈椎病症状复杂,有眼部干涩胀痛,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皮温降低,多汗或无汗心率异常等。
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为年老体弱,气血衰退,肝肾亏损,但亦与局部长期劳损或外伤有直接关系,在上述因素情况下风寒湿等外邪乘虚而入,从而产生了经络受阻淤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为其主要病机。
《内经》指出:“肾主骨髓”若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则出现骨骼脆弱,肢体无力,故骨易退变。
《内经》又云:“肝藏血”“肝主身之筋膜”,“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
”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
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出现颈部的筋骨韧带钙化而退变,若肝肾不足,特别是肾精亏损为本病之本。
而血脉淤阻,气血运行不畅,乃本病之标。
如《证治准绳》谓:“有风、有寒、有湿、有内挫、有淤血气滞,有痰皆标也,肾虚其本也。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部位的疼痛和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而针对颈椎病的治疗,中医有着独特的辨证方法。
本文将就颈椎病的中医辨证进行详细介绍。
中医辨证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观察病情、询问病史、望闻问切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而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法。
对于颈椎病患者,中医辨证可以分为气血虚弱、风寒湿邪、痰湿内蕴、肝肾阴虚等几种类型。
首先是气血虚弱型的辨证。
气血虚弱是指患者气血亏虚,导致颈椎部位缺乏养分和能量的供应,从而引发疼痛和僵硬。
此时,患者往往表现出精神疲乏、面色苍白、舌质淡白等症状。
对于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中医治疗主要以益气养血为主,可以选择一些补气养血的药物,如人参、黄芪等,同时患者需要注意合理饮食,多补充营养物质。
其次是风寒湿邪型的辨证。
风寒湿邪是指外界的寒湿气候进入人体,使得颈椎部位的血流不畅,导致疼痛和不适。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局部疼痛、感觉冷痛等症状,舌苔白腻。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治疗主要以祛风散寒为主,可以选择一些温经散寒的药物,如羌活、防风等,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潮湿的天气。
第三种是痰湿内蕴型的辨证。
痰湿内蕴是指人体内湿气积聚,堆积成痰,进而阻碍颈椎部位的气血流通,引发疼痛和不适。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患者往往表现为头重脑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舌苔薄白而湿。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治疗主要以祛痰化湿为主,可以选择一些祛湿化痰的药物,如半夏、陈皮等,同时还需要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和寒湿的食物。
最后是肝肾阴虚型的辨证。
肝肾阴虚是指患者肝肾功能不足,导致颈椎部位的气血流通受阻,引发疼痛和僵硬。
这种类型的颈椎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症状,舌质红少苔薄。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治疗主要以养肝肾为主,可以选择一些滋补肝肾的药物,如枸杞子、山药等,同时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并进行适当的调理。
总之,对于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精确的辨识和分类。
颈椎病中医辨证疗法大全,不懂中医照样看得懂,用得上,收藏
颈椎病中医辨证疗法大全,不懂中医照样看得懂,用得上,收藏传统中医对颈椎病辨证分型论治,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
通常中医将颈椎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气血两虚夹淤型: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
主要表现为: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眼睛疼痛,颈部酸痛,身软乏力,有时也感到双肩疼痛。
舌淡红或舌淡胖边缘有齿痕。
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治疗时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醒脑宁神为主。
2、寒湿阻络型: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
主要表现为: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部感到僵硬,无法顺畅地转头,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感到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疗时以祛寒除湿、温经活血、通络止痛为主。
3、气阴两虚夹淤型:常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主要表现为:经常眩晕,严重的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也视物旋转,伴有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不稳,或烦躁易怒,心悸气短,咽干口苦,失眠多梦等。
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脉沉细而数,或弦数。
治疗时以益气养阴、调和气血、安神醒脑为主。
中医治疗须注意(关键点)中医治疗,讲究标本兼顾,特别是中药外敷法效果更佳,药物有效成分直达病灶,安全无副作用,持续调理,治疗颈椎病效果很好。
大家在选择中药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名家验方,比如——淮盛堂筋骨贴,200多年的传承秘方,被国家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界少有的),因药效显著,也是膏药协会的理事单位,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推广,网络发达,(掏宔)上很容易找到。
临床显示,百分之九十的患者,持续调理一个疗程以上,都达到了意向不到的效果!颈椎病的日常保健:1.局部按摩:可于颈部、大椎穴、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揉按、推掐。
2.远道点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
于此反应点施点穴按摩。
3.擦掌摩腰:将两手掌合并擦热,随即双手磨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动,作五十次。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案例解析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案例解析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患者常表现为
颈部酸痛、僵硬、局部放射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
认为颈椎病主要是由于肝肾不足、风湿痹阻、气血不畅等引起的,因
此在治疗颈椎病时,中医重视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
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下面通过一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案例,来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的具体
过程和效果。
患者李某,女,65岁,主因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来就诊。
病史回顾:患者于半年前因劳累后颈部发痛,经常性久坐工作导致颈部僵硬,严
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近期加重,伴有头晕头痛、手指麻木等症状。
中医辩证分析:患者体质虚寒,肝肾不足,经络气血不畅,外感风湿,气滞血瘀。
辨证为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侵袭络脉所致颈椎病。
治疗方案:温肾益肝,疏风散寒,活血化瘀。
中药方包括参苓白术
散加味、独活寄生散加味等,配合拔罐、针灸等物理疗法。
经过一个疗程的中医治疗,患者的颈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活动范
围明显增加,头晕头痛、手指麻木等症状也有所改善。
随着治疗的继
续进行,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颈部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临床案例可以看出,中医辨证治疗在颈椎病的
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全面调理患者的体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在治疗颈椎病的
过程中,中医辨证施治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
一、中医辨证分析(理法方药):
1、寒湿痹阻型
证见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候分析:患者平素体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簇理空虚,复外感寒邪、湿邪,痹阻经脉、肌肉,而致营卫行涩,经络不通,发生疼痛,麻木,活动欠利,且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为寒湿痹阻之征。
治法: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方药:颈舒汤加减葛根30g当归15g 桂枝
15g黄英30g炒白术
15g白芍12g茯苓30g狗脊15g全蝎10g炙甘草10g羌活30g独活30g防己10g, 水煎取450ml, 150ml/次,每日三次,口服。
2、痰瘀阻络型证见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麻木、头晕、欲呕。
舌黯,舌体有少许瘀点,舌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证候分析:邪痹经脉,络道阻滞,气血津液输部失施,血滞为淤,津停为痰,淤组经脉,而致尖节疼痛,屈伸不利,且患者舌黯,舌体有少许瘀点,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弦滑为痰瘀阻络之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颈舒汤加减一一葛根18g当归15g桂枝9g黄董12g白术12g白芍
12g茯苓12g狗脊15g全蝎6g炙甘草6g法半夏12g陈皮9g红花12g丹参12g,水煎取450ml, 150ml/次,每日三次,口服。
3、气血两虚型证见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
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
苔薄白而润。
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患者素体自虚,气血生化不足,复又外感寒邪、湿邪痹阻经脉,
颈椎病中医辨证
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尖节、筋脉、肌肉失养,且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为气血两虚之征。
治法:治以益气养血,醒脑宁神
方药:颈舒汤加减・・・・葛根30g当归15g桂枝15g黄茂30g炒白
术15g白芍12g茯苓30g狗脊15g全蝎10g炙甘草10g党参30g熟地15g,水煎取
450ml, 150ml/次,每日三次,口服。
4、脾肾亏虚型
证见颈项酸软胀痛,四肢倦怠乏力,或双下肢软弱无力,行走吃力,头晕,耳鸣,舌淡或有齿痕,或舌干红少苔,脉细弱或虚而无力。
证候分析:患者素体自虚,先天肾精亏虚,不足以濡养经脉;后天脾气化生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血不上荣,经脉失养而发生疼痛,活动不利,且患者舌干红少苔,脉细弱、虚而无力为肝肾不足之征。
治法:治以补肾健脾,温经和阳,强筋健骨。
方药:颈舒汤加减…… 葛根18g当归15g桂枝9g黄12g白术
12g白芍12g茯苓12g狗脊15g全蝎6g炙甘草6g山药12g枣皮12g,水煎取450ml, 150ml/次,每日三次,口服。
偏于阴虚+龟板、菟丝子、女贞子;偏于阳虚+鹿角胶、肉桂、茨蓉。
二、鉴别诊断:
1、与美尼尔氏病鉴别: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美尼尔氏病很易混淆。
二者同样有眩晕、头痛、恶心、复视、眼震、耳鸣等症,且神志都很清楚。
但美尼尔氏病的发作与头位体位的改变无尖,且耳力障碍较为明显。
颈椎病则有颈椎X线的颈椎病特征。
另外美尼尔氏病以听力障碍如耳鸣、耳蒙、耳聋为早期先兆,且听力障碍的程度随着发作次数的增高而加剧。
2、与肩周炎鉴别:肩周炎是肩矢节及其周围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的发病率较高。
发病原因与受寒、劳损及外伤有尖、并和激素失调有一定尖系。
由于有肩颈不适及上肢麻木、疼痛,而与颈椎病有类似之处,主要应与颈型颈椎病相鉴别。
但该病的疼痛重点在肩周部,且无头颈转动加重的特征,X线也无颈椎肥大征兆。
3、与脊髓空洞症鉴别:该病为脊髓颈胸段的脊髓慢性进行性病变,严重时有
颈椎病中医辨证
脊髓空洞形成。
主要与脊髓型颈椎病相鉴别。
脊髓空洞症起病较早,多数在中年以前,症状多出现在上肢,呈脊髓节段性分布的感觉异常,即长手套式、褂式的分离性感觉异常。
X线检查可见颅颈部畸形改变及脊柱病变,但无颈椎病病变特征。
脊髓型颈椎病也可
引起上肢感觉障碍,但X线检查有颈椎肥大改变。
且年龄出现较晚,可作鉴别。
三、注意事项:
1让病人了解颈椎病的有矢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增强治疗信心,掌握康复
的方法。
观察病人治疗过程中经受心理情绪的变化,调节心理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2、正确有效牵引,解除机械性压迫o注意牵引时的姿势、位置及牵引的重量,并及时发现牵引过程中的反应,如是否有头晕、恶心、心悸等。
3、由于病人颈部制动,就在减轻局部刺激。
正确应用理疗、按摩、药物等综合治疗,以解除病痛。
4、正确指导病人的头颈功能锻炼,坚持颈部的活动锻炼,方法为前、后、左、右活动及左、右旋转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