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训练含答案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2.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与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3.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4.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5.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之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臣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

6.曹公问裴潜曰卿昔日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7.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8.阮宣子伐社树有人止之宣子曰社而为树伐树则社亡树而为社伐树则社移矣。

9.刘公荣与人饮酒杂秽非类人或讥之答曰胜公荣者不可不与饮不如公荣者亦不可不与饮是公荣辈者又不可不与饮故终日而醉。

10.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容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前朝今虽欣逢圣化犹义形于色。

11.卞望之云郗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所一反治身清贞大修计较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12.时人道阮思旷骨气不如右军简秀不如真长韶润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渊源而兼有诸人之美。

1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君家果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4.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后阳眠所幸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后安眠人莫敢近者。

15.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

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强至于沈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

2024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文言断句(含解析)

2024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文言断句(含解析)

文言断句——2024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C.人/恒过,然后/能改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屠自后/断其股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实是/欲界之仙都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撒盐/空中/差可拟C.陈太丘/与友期行D.待君/久不至,已去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上/自劳军是/地利/不如人和也B.告之/于帝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C.惩/山北之塞胶鬲/举于/鱼盐之中D.将以/下骑/送迎报君/黄金台上/意7.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睨之久/而不去B.尔/安敢轻吾射C.以钱/覆其口D.但/手熟尔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9.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潭中鱼/可/百许头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0.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吾/孰与徐公美D.邹忌/修八尺有余1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发/闾左/適戍渔阳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12.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 25 分)1、(5分)1. 下列断句错误的是()A.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B.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C.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D.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句意为: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开”的宾语是“轩”,“把”的宾语是“酒”,中间都不能断开;“面”的对象是“场圃”,“话”的内容是“桑麻”。

断句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故选C。

2、(5分)1.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湖中/人鸟声/俱绝B. 余拏/一小舟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 一童子/烧酒3、(5分)1. 《天上的街市》节奏舒缓,适合朗读。

下面四项中朗读节奏(用“/”标示)和重音处理(文字下面用“·”标示)都正确的一项是()A.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B.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D.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4、(5分)下列朗读停顿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 不足为/外人/道也D.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5分)1.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B. 安求其能/千里也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二、文言文阅读(共 28 分)6-9、(28分)阅读下面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初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分类、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分类、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分类)班级:姓名:座号:一、名词断句(主谓宾或主谓或谓宾结构,名词作主语或宾语)1.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2.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3.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4.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果不得见5.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6.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7.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8.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9.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10.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11.孔窍玲珑纱纶内隐生于嫩弱而发为茎叶花实12.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1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管仲之谋也14.妻上道莫不流涕人人扼腕欲劫留之二、动词断句(动词充当谓语中心语)1.先君子偶种凤仙花数十盆置于庭砌朝夕灌溉颇费精神2.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3.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4.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5.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6.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7.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8.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9.锡固多佳山水间生瑰闳奇特之士常以道艺为世称述三、虚词断句1.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2.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3.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4.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5.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6.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7.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8.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9.夫楚亦强大矣天下无敌乃且攻燕四、固定句式1.人之上食奈何其以养鸟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2.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

3.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五、修辞断句(对偶、顶真等)1.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六、对话断句1.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七、状语断句1.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2.是日饮酒乐天雨3.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4.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答案:一、名词断句(主谓宾或主谓或谓宾结构,名词作主语或宾语)1.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2.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文言文断句训练10题

文言文断句训练10题

8、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 、 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 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 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 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 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 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 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选自郦道元《水经江水注》 选自郦道元《水经江水注》
6、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 、 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 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史记·游侠列传 游侠列传》 《史记 游侠列传》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其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 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焉。
9、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 、 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若 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 待矣。 待矣。 菜根谭》 《菜根谭》 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 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 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 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 有迁徙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 有迁徙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 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4、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 木多枫、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 木多枫、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 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 山四面环之。 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 山四面环之。其前山 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 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 风阁奎上人居之。 风阁奎上人居之。 刘基《活水源记》 刘基《活水源记》)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 多枫、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 多枫、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 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 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曰 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 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 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 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 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2024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练习(含解析)

2024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练习(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一文言断句练习1.请用“〃给下面文言文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子鼻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屋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子墨子日:“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2.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

太宗有一验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伺,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客人,将杀之。

皇后谏日:“昔齐聚公以马死杀人心子请敷其养云尔养马而死尔菲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养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谏此率.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3.用给下面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

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

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

绍圣初,坐党籍,出通判杭州。

以御史刘拯论其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使者承风望指,候伺过失,既而无所得,则以谒告写佛书为靠,削秩徒郴州,继编管横州,又徙雷州。

徽宗立,复宣德郎,放还。

至藤州,出游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

先自作挽词,其语哀甚,读者悲伤之。

(选自《宋史•秦观传》)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线处断句。

(限4处)出游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元旦应酬作苦且阅岁渐深都光渐短添得一看甲子增得一,•感慨庄子曰大块劳我以生此之谓乎吾所取者淑气临门和风拂面;东郊农事,举趾有期。

江梅堤柳,装点春工;暗雷条风,消融腊气。

山居之士,负域而坐,顿觉化日舒长,为人生一快耳。

(取材于卫泳《闲赏•元旦》)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村居遇雨,来往绝人。

自晨昏侍食之外虽臭子罕见居植修竹间有鸟呜女墙/槛疑近山岫垦则俾校史书衣■则屈伸一楣漫绝肥甘疏远苦情小中无思或会古今得失一噂足而已。

高考文言文提升训练:文言断句新题专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提升训练:文言断句新题专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提升训练:文言断句新题专练(附答案解析)1.【广东省深圳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原文节选:晏②以王者爱人,不在赐与当使之耕耘织纴常岁平敛之荒则蠲救之。

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

荒歉有端,则计官取赢,先令蠲某物、贷某户,民未及困而奏报已行矣。

议者或讥晏不直赈救而多贱出以济民者,则又不然。

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不使至赈给。

赈给少则不足活人,活人多则阙国用,国用阙则复重敛矣!又赈给多侥幸,吏群为奸,强得之多,弱得之少,虽刀锯在前不可禁——以为“二害”。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注]晏:刘晏,唐朝明相。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不在A赐与B当使之C耕耘D织纴E常岁F平敛之G荒则蠲H救之2.【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原文节选:杨诚斋夫人罗氏,年七十有余,每寒月,黎明即起,诣厨躬作粥一釜,遍享奴婢,然后使之服役。

其子东山先生启曰:“天寒,何自苦如此?”夫人曰:“奴婢亦人子也。

清晨寒冷,须使其腹中略有火气,乃堪服役耳。

”东山曰:“夫人老,且贱事,何可倒行逆施乎?”夫人怒曰:“我自乐此,不知寒也。

汝为此言,必不能如吾矣。

”东山守吴兴夫人尝于郡圃种苎躬纺缉以为衣时年盖八十有余矣。

东山月俸,分以奉母。

夫人忽小疾,既愈,出所积券,曰:“此长物也,自吾积此,意不乐,果致疾。

今宜悉以谢医,则吾无事矣。

”(节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诚斋夫人》)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东山守吴兴A夫人B尝于郡圃C种苎D躬纺缉E以为衣F时G年H盖八十有余矣。

3.【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原文节选:孟子之适魏,正当魏人败于马陵,秦人掳其公子卬,魏之为国可谓困矣。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盖其兵屡败意夫孟子之来必有奇谋秘计以取胜于邻国而洗其屡败之过也。

文言文断句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断句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断句练习附答案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跟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训练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答案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训练2: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答案2: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译文2: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

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

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为了以后可以再有挽回的余地,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二、找虚词,定句读A.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B.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C.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D.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训练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答案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训练4: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答案4: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4:即使有美味的菜摆在你面前,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文言文断句专题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含答案)一、明确目标: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分值3分。

检查阅读文言文能力。

二、断句方法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一)温故: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②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③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④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二)归纳方法第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第二: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例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例2: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第三:看虚词,找位置。

(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1、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文言文断句训练

文言文断句训练

文言文断句训练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2、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③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3、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韩非子〃说林下》4、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5、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庄子〃逍遥游》6、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7、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8、(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越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越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9、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10、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1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专题05 文言文断句(附专项训练答案解析)

专题05 文言文断句(附专项训练答案解析)

专题05 文言文断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通过练习文言断句,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断句方法:1.寻找主干定句读(找名词、代词)用斜线(/)给下列短文断句。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2. 寻找虚词定句读(1)常置句首:如:夫、盖、惟、凡、故、是故、然则、于是等虚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时间词。

(2)常在句尾:也、矣、欤(与)、邪(耶)、焉、哉、乎。

(3)叹词:如:嗟夫、呜呼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断句。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jiū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tiáo]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取材于《荀子·劝学》)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3.寻找对话的起止点。

如“曰”“云”。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借助修辞和对应句式定句读文言文常用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方法,且句式整齐。

前后呼应,形式对应,内容关联(或对比,或并列,或总分)。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断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顶真】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文言文断句习题

文言文断句习题

(一)女娲炼石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选自《淮南子》【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参考答案】1.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参考译文】上古时候,(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天穹的四边忽然毁坏了,九州大地忽然裂开了,使得天不能覆盖万物,地不能普载万物。

(这时),熊熊的大火燃烧不灭,浩浩的洪水奔流不息;猛兽从山林里奔跑出来,吞噬善良的人民;鸷鸟翱翔在天空中,攫食老者和弱者。

于是女娲熔炼了五色石子去补苍天。

(她)斩断大龟的四只足代替天柱,来支撑天空;又杀死兴波作浪的黑龙,以拯救中原的人民;然后把芦苇烧成灰,堆积起来,用以堙塞洪水。

苍天补好了,天的四极端正稳固了,洪水干涸了,中原一带的灾祸平息了,恶禽猛兽被诛灭了,善良的人民渐渐从灾难中获得了新生。

(二)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注释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

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

③於:同“于”。

④鸹:鸱鴞,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

【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

游日月之外至於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参考答案】1.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参考译文】遂明国全是一片黑暗混沌,那里的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天黑夜。

国里有棵名叫遂木的火树,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地那么大。

文言文断句训练(附答案)

文言文断句训练(附答案)

文言文断句训练(附答案)文言文断句训练(附答案)1、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答案】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译文】宣和末年,高丽入宋朝进贡,使者所经过的地方,调发民夫修整船只,引起骚动且用度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且对于中原之国来说又没有丝毫的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孙傅把他安置在蕲qí州。

2、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答案】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yì/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xīn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译文】遇上周朝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正处于两国交兵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慨然有建立功名的志向。

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宇文忻等人镇守广陵,平定陈国之战,来护儿立有战功。

3、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答案】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译文】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

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

”4、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答案】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译文】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

课外文言文断句集中训练

课外文言文断句集中训练

课外文言文断句训练1、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

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2、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將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於子子无以应之则將哓於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有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3、吕蒙正不为物累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宋太宗赵匡义)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鉴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妄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唐代贤臣李靖)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4、高帽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5、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6、哀溺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7、用人之道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8、掩耳盗钟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选自《吕氏春秋》)9、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10、水喻南方多没水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11、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⑤再拜曰此夷吾之愚也使尧在上文王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与12、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亩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速召尚书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13、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14、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15、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岳父)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家中的晚辈)密觇(chān偷看)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遽抚(拍击)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此天以授(给、给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16、孔子观于周庙有攲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攲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攲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17、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18、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尔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

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

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1.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王卞于军中置宴。

一角牴夫甚魁岸,负大力,诸健卒与较,悉不敌。

坐间一秀才自言能胜之,乃以左指略展,魁岸者辄倒。

卞以为神叩其故秀才云此人怕酱预得之同伴先入厨求得少许酱彼见辄倒耳。

”【注释】①角牴夫:摔跤手。

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3分)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史记•货殖列传序》)3.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4.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5.一日之昼夜也寒往暑来暑往寒来一岁之昼夜也小往大来大往小来一世之昼夜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

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8.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①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注】①不下带:带,腰带。

古人不视下带,即只视带之上。

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考点概述】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近几年,各地高考加强了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

如北京卷历年都在考;辽宁卷、广东卷也都曾多次考查。

全国新课标卷从今年起开始考查。

【突破策略】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学习中,要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做这类断句题时,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许多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这种企图“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2.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例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鸿门宴》)3.根据虚词进行断句。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其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⑴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惟、斯、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⑵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与(欤)、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⑶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纵使、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虽然、至于”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⑷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三个“也”。

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例3: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这段文字相当典型。

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

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矣”“也”“焉”“哉”),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首语气词一个(“岂”)。

4.根据所用修辞方法断句文言文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⑴顶真:例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⑵对称:例5: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

“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⑶反复:例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以上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5.根据固定句式断句: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例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通过“不……乎”这一句式,可帮我们较好的解答这一题。

例8: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文中“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6.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断句结构成分是句子的基本构架,是理解句子的基础,分清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是古文断句的最主要依据。

例8:“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对此句,如果断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就完全错了,因为“犬”不是后一句的主语,而是“坐”的状语,意为“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此外,古文中有一些常见的倒装结构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等,在理解划分句子结构时尤其需要注意。

【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姑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2014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4宗悫(què)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5祖逖闻鸡起舞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6画家赵广不屈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7苏武牧羊北海上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9项羽志大才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10孔门师徒各言志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11顾炎武手不释卷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12欧阳询揣摩古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13文徵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14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15孙权喻吕蒙读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6陆游筑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17董遇谈三余勤读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18智永与退笔冢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坟)19匡衡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20张溥与七录斋(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21晋平公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22高凤专心致志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23叶廷圭与《海录》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大夫家有异书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常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24为人大须学问(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25任末好学勤记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26王充市肆博览(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27欧阳修三上作文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28林逋论学问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29欧阳修诲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30王安石伤方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钙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31李存审出镞教子(李)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3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33陶母责子退鲊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34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5陆游家训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