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材解读(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7个单元,其中穿插了3个实践活动,其教学内容如二、教学重、难点简析三、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倍数、因数1、认识倍数和因数在一个乘法算式里,我们可以说两个乘数是积的因数,同时积也是两个乘数的倍数。
如:4×5=20,我们就说4和5是20的因数,20是4和5的倍数。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自然数。
用一个数分别乘1、2、3,…就可以找到一个数的所有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用这个数分别除以1、2、3,…,如果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一直除到它本身。
2、2、3、5的倍数特征(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满足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自然数按能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1,3,5,7,9不是2的倍数,它们是奇数。
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2,4,6,8是2的倍数,它们是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4、非0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三类。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3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3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2.3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教材第27-29页“分数的基本性质”,课堂活动及练习⼋的相关内容。
◆教材提⽰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本节的教学要抓住两点:第⼀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认识。
第⼆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是后⾯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显得⾮常重要。
为了更好地让学⽣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通过折⼀折,⽐⼀⽐,从⽽得出这4个分数表⽰的⼤⼩是⼀样的,但分⼦和分母不同,分⼦都是分母的⼀半,再通过对⽐两个分数分⼦与分母的关系,从⽽得出分⼦和分母同时扩⼤和缩⼩相同的倍数,分数的⼤⼩不变这⼀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教学中,要让学⽣通过⾃⼰动⼿折⼀折,涂⼀涂,写⼀写,直观地得出分数分成的份数与取的份数的倍数关系,从⽽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的性质的关系。
能运⽤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个分数化成分母是指定分母且⼤⼩与原分数相等的分数。
过程与⽅法:通过动⼿实践,发现并总结规律,培养学⽣观察和动⼿实践的能⼒,进⼀步发展学⽣的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让学⽣经历了观察、操作和讨论的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倾听和积极表达的习惯,让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难点把⼀个分数化成分母是指定分母且⼤⼩与原分数相等的分数。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准备:草稿纸。
纸⽚(4张⼀样⼤的)。
◆教学过程(⼀)新课导⼊:1、故事引⼊。
有兄弟四⼈出外游玩,天⽓炎热,于是他们买了⼀个西⽠,买⽠的⼈把这个西⽠的41分给了第⼀个⼩朋友,把这个西⽠的82分给了第⼆个⼈,把这个西⽠的123分给了第三个⼈,把剩下的给了第四个⼈,这四个⼈都觉得分的不公平,于是吵了起来,但是⽠农的⼀句话,使这四个⼩朋友马上安静了下来,你知道是为什么吗?2、画图探究。
西师版五年级下期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情景,探索并掌握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找到一个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
2、掌握2,3,5的倍数特征,知道偶数和奇数、合数和质数,并会分解质因数。
3、理解公因数、公倍数,掌握求公因数、公倍数的方法。
4、培养学生类比思考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单元知识清单1、倍数和因数的认识。
2、2,3,5的倍数特征,奇数和偶数的认识。
3、质数和合数的认识。
4、公倍数和公因数的认识。
单元重点难点1、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公倍数、公因数的认识。
2、2,3,5的倍数特征。
3、分解质因数。
单元结构图倍数与因数(1)、2,3,5的倍数特征→奇数、偶数(2)合数、质数→分解质因数(3)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1、认识自然数,联系乘法的知识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究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能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草稿纸,16个小正方形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难点: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学法指导1、自学教材第1---3页,尝试完成例1、议一议,并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2、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并总结规律方法。
3、针对预习中存在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学习过程:一、情景引入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6个小张方形,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拼长方形,并以乘法算出面积。
学生小组内交流,用正方形白长方形,并记录乘法算式。
最后小组汇报。
由算式引出自然数,课件出示:0和1,2,3,4,5,…这些数都是自然数。
师:在自然数中,书与书之间有许多非常有趣的联系,让我们在非零自然数1,2,3,4,5,…中找一找。
二、自主学习1、观察教材第1页的主题图。
师(出示课件)写一写从图上看到的内容:图上有()行士兵,每行()个,一共有()个。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教材分析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教材分析教材总体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6个单元,其中穿插了3个实践活动,其教学内容如下表:知识领域单元小节数与代数一、分数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整理与复习二、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三、方程等式;方程;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空间与图形三、长方体、正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与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四、确定位置确定位置统计与概率六、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实践与综合应用七、总复习各单元整理与复习;总复习综合应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一年“吃掉”多少森林;发豆芽二、教学目标1、分数: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体会在不同的整体下,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在观察比较中发现除法与分数的关系,明白除法计算在不能整除时,除得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在探索活动中理解公因数与公倍数的含义.掌握约分与通分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分数化小数的方法,进而探求小数化分数的方法.2、长方体、正方体:让学生在经历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知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认识常见的体积单位,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能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分数加减法: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加减法,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4、方程:通过情景教学,理解等式\方程的意义,能正确的区分等式与方程,通过天平游戏让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并能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趋势,比较数量关系,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三、主要特点1.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突出所学知识的价值取向2.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3.重视学具操作和数学实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4.用新的呈现形式组织新的学习内容,尽可能地实现学习内容与呈现形式的统一5.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6.配合教学内容安排数学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各单元教材分析一、分数单元教材分析编排的思路: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应用分数的数学情景,为单元教学启动学习动力;分数的意义是认识分数的最基本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认识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对分数的规律作进一步的探讨,这个性质也是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的主要依据,因此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单元教学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约分和通分是紧接着分数的基本性质安排的,这些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同时这些内容的学习又直接为后面分数的加减法的学习做准备;分数与小数的学习沟通了两部分知识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沟通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教材分析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教材分析教材总体说明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7个单元,其中穿插了3个实践活动,其教学内容如下表:教材还配合因数和倍数、长方体正方体和方程的教学,安排了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阿基米德巧辨皇冠真假和古老的方程3个数学文化。
二、教学目标1、倍数和因数:让学生理解自然数.倍数与因数的意义,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并由此正确地确定一个自然数的全部因数,理解一个数的倍数的意义和特征,能正确的确定指定范围中的全部倍数。
2、分数: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体会在不同的整体下,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在观察比较中发现除法与分数的关系,明白除法计算在不能整除时,除得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在探索活动中理解公因数与公倍数的含义.掌握约分与通分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分数化小数的方法,进而探求小数化分数的方法.3、长方体、正方体:让学生在经历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知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认识常见的体积单位,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能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分数加减法: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加减法,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5、方程:通过情景教学,理解等式\方程的意义,能正确的区分等式与方程,通过天平游戏让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并能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6、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趋势,比较数量关系,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三、主要特点1.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突出所学知识的价值取向2.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3.重视学具操作和数学实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4.用新的呈现形式组织新的学习内容,尽可能地实现学习内容与呈现形式的统一5.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6.配合教学内容安排数学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各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倍数和因数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的内容由《倍数、因数》,《2、3、5的倍数特征》,《合数、质数》组成。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说课稿
分数加减法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2、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3、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4、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难点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2、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3、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4、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长方体(一)单元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分数乘法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
实际上,本套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其中,图形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通过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提供了直观表象,还可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同时它也往往成为创造的源泉。
根据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本单元仍然没有将分数应用题单列,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乘法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真分数和假分数︳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真分数和假分数︳西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案时,我力求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融为一体,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2.3节“真分数和假分数”。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2. 能够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3. 能够运用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以及运用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20个苹果,他吃掉了8个,还剩下多少个?”让学生用分数表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1)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如2/5、3/4等。
(2)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如5/4、7/5等。
3. 性质与判断(1)真分数的性质:真分数小于1,且分数的值越大,分子与分母的差距越小。
(2)假分数的性质: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且分数的值越大,分子与分母的差距越大。
(3)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为真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为假分数。
4. 例题讲解以2/5和7/5为例,讲解如何判断它们分别是真分数和假分数,并分析它们的性质。
5. 随堂练习3/4、5/4、6/7、8/7(2)将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别排列,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5、3/4、5/4、7/56. 板书设计板书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性质及判断方法,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
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8-41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二的相关内容。
◆教材提示本节课是在学生具有了以实物来认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生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第一: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第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第三: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第四:求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和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教学。
1.在情境中展开教学,发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学习。
首先通过摸一摸,让学生运用感觉思维来认识面,棱和顶点的特征。
再通过数一数来总结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最后可以通过量一量和比一比。
认识长方体对面相等,正方体6个面都相等;长方体棱分3组,每一组4条棱都相等,正方体12条棱都相等的特征。
2.通过三视图的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的观念和意识。
3.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优势,让学生在摸,量,比,测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内成员的讨论交流中,发现共同的规律,从而顺利地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体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通过三视图的观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的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的对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若干。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或物品。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分一分。
课件出示各种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圆锥体等。
让学生分一分,看一看,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并说一说为什么?2.想一想。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
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20 人,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已有大的转变,特别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已比以前好多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也有很大地改观,但是,大部分同学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不积极思考,被动学习,学习自觉性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二、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1)分数乘法: 13课时(2)长方体(一) 15课时(3)分数除法: 18课时(4)长方体(二): 15课时(5)分数混合运算: 15课时(6)百分数: 17课时(7)统计: 5课时(8)总复习: 4课时三、教材分析:1、全册教学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重点:(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五年级数学下册 解方程教案 西师大版
解方程(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100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知道解方程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2会运用数量关系式或等式的基本性质对解方程的过程进行语言表述。
3会对具体方程的解法提出自己解答的方案,并能与同学交流。
4会独立地解答一、二步方程。
5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教学准备】练习卡片一套,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填空,说出填数的理由①175-()=5②()×17=3 4③27÷()=9④a+b-()=a-c+b⑤2n=n+()⑥42-8=7×6-()⑦3x+8=8+x+()填完以后,教师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评判,看有没有错误。
然后请小组长汇报填空的正确情况。
生:第1小题,××填的是17,错了,应该填125。
生:第3小题,××填的是3,错了,应该填03。
师:这两个错误是谁发现的?为什么认为是错误的?生:老师,我们可以验算。
把答案拿到括号里,重新算一遍,就知道了。
师:那你算给他们看看,是不是一个好办法呢?(生上台板演演算过程)生:第5小题,××填的是2。
生:第7小题,××填的是3。
师:有这些错误的同学举手,哦,不少呢!好,谁来一一纠正?(于是,有几个同学主动起来纠正错误,并说明依据等式的性质应该如何填写)师:对了,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会判断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否则你做得再多,错了也没有用,还耽误了许多时间。
有些可以计算的题,可以验算;有些不能直接算的题可以举例(任意拿一个数去做代表,试算一下),或者用性质、意义去衡量一下,总之,要学会回过头来检查、验算。
好,接着往下看,写出等式。
2看卡片写等式20加上x等于308a等于2b减去2112的3倍等于363y减去8等于13师:请同桌互相检查写好的等式,我请几个同学到展台上把他们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大家评判一下。
生:书写非常工整,只是有些同学的式子跟上面展示的不一样。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6篇)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
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二班共有学生50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
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很大。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九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中有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中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
三、教学目标:1、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教材分析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教材分析第一部分全册教学内容的安排一、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共六个单元,其中穿插了3个实践活动,其教学内容如图:(知识树)在数与代数知识领域安排了分数、分数加减法和方程。
这几部分内容联系紧密,分数是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分数加减法和学生前面掌握的整数四则计算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空间与图形安排的是长方体、正方体;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折线统计图;在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本册安排了3个综合应用,分别是: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一年“吃掉”多少森林和发豆芽。
二、教学目标:全册的教学目标见教学参考书8—9页。
单元教学目标见教学参考书各单元前面的介绍。
在这里不再一一提示,但是各位教师要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才能不偏离方。
三、主要特点:1.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突出所学知识的价值取向。
2.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3.重视学具操作和数学实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4.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5.配合教学内容安排数学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
第二部分各单元教学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第一单元分数认识分数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由于分数比整数更抽象,它的意义、读写方法、计数单位及计算法则上都与整数有较大的差距,是数概念教学的一个难点。
因此教科书在编写时把分数的认识分成两个学段设计,第一学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主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经验和直观图形,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及认读简单的分数,本册教科书是在进行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一次系统地认识分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整理与复习。
本单元编写具有以下特点:1、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突出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2、重视把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有效地利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西师版4等式的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数学五年级下西师版4等式的意义和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方程》的第二节内容《等式的意义和性质》。
《方程》是小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们联系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
方程的核心思想就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因此学习和理解等式的意义和性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等式的有关概念和等式的性质,在掌握等式的性质后进行具体化练习,加深认识。
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节课讲授等量和等式的意义,建立等量和等式的概念;第二节课探索等式的性质,并对等式的构建和等式的性质进行具体化练习。
3、教学目标:原教案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是以“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作为标准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的,根据认知领域发展的不同层次将整体目标分解成“认知——学会——掌握”,要求学生认识等式,说出等式的意义;知道等量,会从实际情景中找出等量关系,并能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等量的变化关系和等式的性质。
由于仅仅着眼于认知的角度,单纯以知识技能的掌握为标准来分解目标,因而由此而形成的学习目标是缺乏“整体、系统发展”的意义。
新教案对学习目标的分解是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目标的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首先被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关于学法的指导首先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一些等式,花大力气让学生收集信息、合作交流、自主探索,通过同一种量的两种表现形式寻找合理的等量关系,进而理解等量和等式的意义。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教材分析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教材分析教材总体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6个单元,其中穿插了3个实践活动,其教学内容如下表:二、教学目标1、分数: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体会在不同的整体下,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在观察比较中发现除法与分数的关系,明白除法计算在不能整除时,除得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在探索活动中理解公因数与公倍数的含义.掌握约分与通分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分数化小数的方法,进而探求小数化分数的方法.2、长方体、正方体:让学生在经历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知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认识常见的体积单位,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能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分数加减法: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加减法,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4、方程:通过情景教学,理解等式\方程的意义,能正确的区分等式与方程,通过天平游戏让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并能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趋势,比较数量关系,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三、主要特点1.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突出所学知识的价值取向2.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3.重视学具操作和数学实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4.用新的呈现形式组织新的学习内容,尽可能地实现学习内容与呈现形式的统一5.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6.配合教学内容安排数学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各单元教材分析一、分数单元教材分析编排的思路: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应用分数的数学情景,为单元教学启动学习动力;分数的意义是认识分数的最基本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认识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对分数的规律作进一步的探讨,这个性质也是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的主要依据,因此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单元教学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约分和通分是紧接着分数的基本性质安排的,这些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同时这些内容的学习又直接为后面分数的加减法的学习做准备;分数与小数的学习沟通了两部分知识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沟通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四川省遂宁市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 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西师大版
《因数和倍数》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因数和倍数》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重要内容之一。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
本节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还属于具体形象思维,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对数的运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是对于因数和倍数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我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又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分析及教学建议新华中心校:刘益辉一、对本册教科书的整体把握(一)、教学内容安排。
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大内容。
共有六个单元,分别是倍数与因数、分数、方程、长方体、正方体、折线统计图和综合实践。
本册还安排了三个“数学文化”: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阿基米德巧辨皇冠真假;古老的方程。
(二)、关于本册教科书的修订。
1、适当调整了单元结构1.将原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移至本册,作为第一单元。
2.将“分数”单元的约分、通分小节中的公因数、公倍数的内容,调整到第一单元。
3.将“分数”单元中“分数的意义”这一小节拆分成“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假分数”两个小节;删去“分数的大小比较”节名,将相关内容安排在“真分数、假分数”中。
4.将原“分数的加减法”这个独立单元,修改分拆为两个小节:“分数的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5.调整原“方程”单元的内容结构,使之更加清晰。
即将认识方程和解方程独立编写,突出对方程特征的认识。
2、小节在“分数加减法”单元,增加了“探索规律”小节。
3、重构“问题解决”编写体例。
教科书按“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寻找关系(策略)——解决问题——引导反思”这样的流程来呈现。
4、使“课堂活动”较好体现操作、交流、探究等要素。
5、修改了部分习题。
1.尽可能体现习题与学习内容的一致性。
2.适当减少单纯计算问题。
3.关注学生差异,增加思考题。
4.修改部分“整理与复习”,使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
(三)本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了解自然数、奇数、偶数、质数(素数)和合数。
2. 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 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4.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小数、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能比较分数的大小;能分别进行分数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5.能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
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简单的方程。
6. 探索基本特征。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7.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8. 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
9. 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四)本册教学目标——数学思考1. 学生在认识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素数)和合数、倍数、因数、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初步形成数感和进行初步的抽象思考。
2. 学生在对长方体、正方体等简单几何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计算的探索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直观感受几何的作用3. 学生在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4. 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五)本册教学目标——问题解决1. 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 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能应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 .形成问题解决的一些基本策略。
(六)本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1. 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七)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关注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整体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树立好学生立场二、把握单元教材内容实施有效教学(一)关于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的调整将原来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移至本册,作为第一单元,并作适当调整:1.将原“分数”单元中“约分”“通分”小节中公因数、公倍数等内容调整至本单元。
2.对于“质因数”“互质数”“分解质因数”等数学概念,仅作直观表达3.调整个别内容的编写:如3的倍数特征。
1、倍数与因数。
教学内容包括:倍数、因数;2,3,5的倍数特征;合数、质数;公因数、公倍数。
数学文化: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研究非零自然数的性质,在探索活动中发现非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有趣的联系,探索其规律。
·单元教学重点:倍数、因数,2,3,5的倍数特征。
(二)关于第二单元(分数)的调整1.将“分数的意义”拆分成“分数的意义”和“真分数、假分数”两个小节。
2.将原“分数大小的比较”中的相关内容安排在“真分数、假分数”这节中,删除“分数大小的比较”节名。
3.调整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表述。
4.教学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不将“分数大小的比较”独立成为一小节)。
5.单元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6.单元教学难点: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三)关于第三单元(长方体、正方体)的调整1.调整了一些例题的呈现形式,更便于学生进行新知的探究。
2.降低了部分内容难度。
3.修改了一些脱离学生生活的情景。
4.调整了个别“课堂活动”,使之更具有探究性和操作性。
5.教学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与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问题解决。
6.数学文化: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
7.综合与实践: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
8.单元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或容积)的意义。
9.单元教学难点: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
(四)关于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的调整1.增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及“探索规律”小节。
2.不给出“带分数”的概念。
3.教学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探索规律。
4.综合与实践:一年“吃掉”多少森林。
5.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
6.单元教学难点:探索、理解、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关于第五单元(方程)的调整1.删去和调整部分例题。
2.直观图的呈现更突出数学化、符号化。
3.突出方程的特征,体现方程思想,由过去的“方程式——解方程”的呈现形式改为“方程式——直观图——解方程”。
4.突出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呈现用方程进行问题解决的基本要素:分析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建立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
5.教学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等式、方程、解方程、问题解决。
6.数学文化:古老的方程。
7.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等式和方程,理解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解法。
8.单元教学难点:建构含字母的式子、等式和方程的数学模型(六)关于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的调整1.替换个别陈旧的素材。
2.适当降低了难度,突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内容包括: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3.综合与实践:发豆芽。
4.单元教学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5.单元教学难点:学会在有横轴、纵轴的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七)关于“综合与实践”1.将“综合与实践”由原来的2个页面调整为1个页面。
2.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可操作性。
3.设置了“活动拓展”栏目。
总结:各位同仁们,在此只是简单粗略的对六年级下册内容进行了一个分析,由于工作经验和阅历的不足,对教材的拿捏还很欠缺,还望你们给出宝贵的意见,通过互相沟通交流共同来提高数学教学。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分析及教学建议黄金镇中心校:刘承俊一、六年级下册教科书总体说明(一)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5个教学单元,其中前4个单元为新知识,第五单元是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分别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总复习。
另外,教科书还安排了“古老的几何”“统计的产生和发展”“鸡兔同笼”等数学文化。
1.数与代数本册教科书安排了两个单元的数与代数内容:一是百分数,二是正比例和反比例。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正比例和反比例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
(1)百分数。
教科书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百分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生活经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概括百分数的定义,并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引出合格率、成活率、出油率等,通过实际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率”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科书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不仅系统安排了传统教学内容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等问题,而且还集中安排了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2)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科书在第三单元集中安排了正比例和反比例,其内容分为比例、正比例、反比例3个小节。
比例包括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等。
正比例的内容包括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图像和正比例应用等,其中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是学习的重点,正比例图像是学习的难点。
反比例的内容包括反比例的意义、反比例量的判断和反比例应用等,其内容的编排与正比例基本相同。
2. 图形与几何。
本册教科书在新课内容中只安排了圆柱和圆锥一个单元,这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的最后一组图形与几何的新知识。
在圆柱的编写中,教科书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圆柱形实物,并从多样性的圆柱物体中抽象出圆柱图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理解圆柱的特征,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有关圆锥的内容,教科书采取了与圆柱相似的编写方式。
对于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教科书让学生采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索,并且在正文和课堂活动中设计了不同的实验,由此让学生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
3.统计。
本册教科书中的统计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扇形统计图,二是统计综合应用。
前者是介绍一种新的统计图,后者主要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稍复杂的统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