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年

合集下载

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3篇)

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3篇)

第1篇一、引言师范类专业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任。

实践教学是师范类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期为我国师范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组织管理等综合素质。

三、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1.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1)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等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法、教育实习、教育调查、教育实验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3)实践技能课程:主要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育技术实训、教育信息化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

2. 实践教学环节(1)课堂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育实习: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3)教育调查:引导学生开展教育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育实验:鼓励学生进行教育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实习表现、实验操作等。

(2)结果评价:关注学生实践教学成果,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实习报告等。

(3)综合评价: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论独立学院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论独立学院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论独立学院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作者:肖独伊,王纯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4期肖独伊,王纯(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100)摘要:师范专业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知识体系完善、实践能力突出的中小学教师,注重能力培养的独立院校师范专业则明确提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但在现实中,独立院校的师范专业一直备受冷落,尤其是在实践教学领域,资金投入有限,配套设施欠缺,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要针对这些问题,重新定位,加大投入;改革课程,完善体系;强化实训,培养能力,从多个维度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102-02作者简介:肖独伊(1982-),女,湖北孝感人,讲师,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方向);王纯(1987-),女,湖北安陆人,助教,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方向)。

师范教育旨在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

这些“未来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过硬的“教学生”的本领。

以动手能力为人才培养核心标准的独立学院,在设定师范专业培养目标时,也提出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标准。

但现实情况是独立学院的师范专业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导致学生的教学动手能力差,难以胜任岗位。

很多学生也反映不是自己“不会”,而是不知道怎么教别人“会”。

因此,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能力。

《现代汉语词典》中说,实践是指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自体验教育心理学的个性规律,可以熟悉一线教师的教学流程,可以参与真实的课堂管理。

当前大部分的独立学院在进行专业改革时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

实践性教学改革(3篇)

实践性教学改革(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性教学改革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意义、实施策略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性教学改革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实践性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3.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实践性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4.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实践性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1. 优化课程体系(1)加强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中,应适当增加实践性课程,如实验课、实习课、实训课等,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

(2)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

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 改革教学方法(1)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师生互动。

鼓励学生提问、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完善实践基地建设(1)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2)加强校内实验室、实训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实践培训,提高实践技能。

(2)加强教师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将实践经验融入教学。

四、实践性教学改革的评价体系1.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1)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实践教育教学改革(3篇)

实践教育教学改革(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现状、策略和展望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1. 社会发展需求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正是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2. 教育理念更新传统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

3. 教育改革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实践教育教学改革。

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1. 改革成果丰硕近年来,我国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许多高校、中小学纷纷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通过实施“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中小学则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改革问题突出尽管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等。

三、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是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

要结合专业特点,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环节。

2. 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社会实际。

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教 授 所 说 : 从 何 时 起 教 师职 业 与 教 “ 育学
学 习
作 为高师 院校 教 育类 课 程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负 着 担
解 之缘?教育学是一 门怎样 的学科? 教师究竟有什 么价值 : 是为 了获得几
教师教育平 台建设所需要 的师德修养 、 教育基本理
收 稿 日期 :0 1 0 —1 21 — 4 9
( co1 f dct nSi c 。 na gN r l nvr t, nagH nn4 50 ,C ia Sho o E uai ce e A yn o i sy A yn ea 50 0 hn ) o n ma U e i
Ab t a t T e r e c i g a d p a t e t a h n r n e d p n e t s r c : h o y t a hn n r c i e c i g a e i tr e e d n ,mu u l r moi n la d id s e s b e ta h n o c t a o t a n n i n a l e c ig f r o p m ‘ ih wh c
D o t d c t n c riu u g a. i n e n l ntt e r e c ig a h a e a ig v r u r so r c iet a h n d a t‘ i mo e e u a i u r 1 m o 1 o c W t it r a i h oy ta h n st e b s ,tk n a o sfm f a t e c i g i a v n a h u i o p c s g o st mp a k o l d e i t y a c g n r t n o t d n s o h l u i l h oy t a hn n tt n w e g n u n o e u o i a n w e g n o d n mi e e ai fsu e t ,t ep p t smp e t e r e c i g a d s i k o ld e ip t i t o ac t re—d me so a 。d n mi ,f Ⅱ o i l y a d me n n f lta h n c ii ,i lo h lf lt n r a emo ai ,p oe s n leh c he i n in 1 y a c u fvt i n a ig u e c i g a t t at v y s as ep u o i ce s rl y r fs i a t is t o a d q ai f u u e s e il e e c es n sg o o h e r i n fsu e t・ n u l y o t r p ca i d ta h r ,a d i o d frt e r c u t t f z me to t d n s

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报告(3篇)

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探讨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成效,为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实践教学改革背景与目标(一)背景1. 政策导向: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求高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 社会需求:随着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高校自身发展:为适应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需要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二)目标1.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3. 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和行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等机会。

三、实践教学改革措施(一)课程体系改革1. 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课、实习课、实训课等。

2. 开发实践性课程:结合专业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性课程,如企业项目实战、模拟实验室等。

3. 实施模块化教学: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等模块,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兴趣进行选择。

(二)实践教学方式改革1. 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将实践教学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 翻转课堂: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三)实践教学评价改革1.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纳入评价体系。

教学改革实践报告(3篇)

教学改革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

本文将对我校教学改革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教学改革实践内容1. 课程体系改革(1)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我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减少了部分过时、重复的课程,增加了新兴交叉学科和实用技能课程,提高了课程体系的整体质量。

(2)实施学分制。

我校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3)加强实践教学。

我校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增设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教学方法改革(1)引入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将课堂上的知识传授环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采用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师生互动。

我校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评价改革(1)多元化评价。

我校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建立学生评价体系。

我校设立学生评价制度,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教师不仅要接受学生评价,还要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教学改革实践效果1.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改革,我校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 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从而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4.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教学改革有助于学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实践类教学改革(3篇)

实践类教学改革(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类教学改革成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实践类教学改革的意义、现状分析、改革策略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高校实践类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实践类教学改革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实践类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践类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二、实践类教学改革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类教学改革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激发创新意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2.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类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项目式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类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组织协调等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 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践类教学改革有利于高校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实践类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1. 教学理念滞后部分高校对实践类教学改革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理念滞后,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2.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资源包括师资、设备、场地等,部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匮乏,难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存在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实践教学效果。

4. 学生实践意识薄弱部分学生缺乏实践意识,对实践类教学改革参与度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四、实践类教学改革策略1. 转变教学理念高校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类课程比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教育实习与实践教学

教育实习与实践教学

教育实习与实践教学教育实习是教师专业化培养的重要环节,它为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则是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践并运用教育理论和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教育实习与实践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培养合格教师和提升教育质量方面的作用。

教育实习是教师专业化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实习,教育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

教育实习使教育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教育工作的挑战与责任,提高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投入。

此外,教育实习还为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个与专业教师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从专业教师的经验中受益,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

实践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通过实践教学,教师可以实时地获得学生的反馈和评估信息,从而及时纠正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

实践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同时,实践教学也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

教育实习与实践教学在培养合格教师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习,教育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实践和探索,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

这些经验将成为他们未来教学工作的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教学挑战。

实践教学则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更新和拓展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方式。

同时,实践教学还可以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教育实习与实践教学在提升教育质量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实习和实践教学,教育学生和教师能够共同探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德州学院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德州学院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德州学院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以德州学院为例,阐述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学类专业在改革教学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方式及实践教学方面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教学改革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指明了今后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改革一、探索与实践1.创新教学制度,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本着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的原则,我校对教育学类专业教学制度进行了创新性地系列改革。

第一,实行主辅修专业、双专业和双学士学位制度的改革。

实施该制度能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学习任务的同时,选择修读其他专业,这样能克服以往单一专业人才培养带来的弊端,利用学科专业交叉渗透的特点,优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达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规格、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第二,全校实行教育学公共选修课制度。

教育类专业教师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了家庭教育学、人际交往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健康保健与调适等15门公共选修课,以提升学生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素养,使他们学会学习,懂得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第三,实行创新学分制。

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搭建科技文化创新竞赛平台。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课题研究。

结合专业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带领、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撰写研究提纲或研究论文。

对此,教师给予相应的创新学分。

第四,选课实行导师制。

我们为新生实施教育学类专业学习导师制,针对入学新生对教育专业模糊上的认识,包括教育学专业学生对专业选择不理想等原因,教育学教师给予了引导。

一般是4~5名学生配备一位责任感强、有爱心的教育专业教师任导师,帮助学生了解教育学类专业的学科性质、用途及特点,掌握教育学类专业课内容的必要性(可以说终生收益)、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合理选择选修课等。

第五,实行暑期学制。

教师针对一些求学欲强、个性发展要求的学生,提供了尝试性的培养和训练,实施了素质拓展教育、职业培训教育等。

新课改注重实践教学(3篇)

新课改注重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应运而生。

新课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具备实践能力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三、实践教学现状1. 实践教学理念尚未深入人心部分学校、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了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2.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校实践教学设施不完善,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四、实践教学对策1.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2. 加大实践教学资源投入学校应加大实践教学资源投入,完善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

3.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师范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哈尔滨科技职业学院语文教育专业为例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师范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哈尔滨科技职业学院语文教育专业为例

5基于“OBE”理念的高职师范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哈尔滨科技职业学院语文教育专业为例何玉玲(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300)摘 要: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方式,“OBE”教育理论主张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开展专业人才培养。

在“OBE”教育理念指导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需明确和细化、专业课程体系与学生核心能力养成对接更需精准,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也需更具实效性。

本文以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语文教育专业为例,探讨了在“OBE”理念下高职业师范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OBE”理念;师范专业;教学改革在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师范教育也要摒弃传统教育教学的模式,实现从理论教学转向实践教学,教学活动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多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产出导向”的“OBE”教育理念为未来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OBE”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在语文教育专业中的应用价值“OBE”是Outcome-- based education的简称,即成果导向教育,又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是在1981年由美国学者斯派帝提出。

“OBE”理念的本质是强调教育目标对于教育活动的指导性,即教育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培养目标实现为根本目标,强化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

在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涵盖了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设定、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与定位。

语文教育专业主要面向未来语文基础教学岗位,培养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者。

面对未来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样态、新需求,传统语文教育专业中固化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职业道德的培养略显片面和单薄。

同时,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相对粗泛,因而在人才培养目标同专业课程的对应性的精准度上有待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过多的理论讲解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参与度与实践学习。

针对传统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OBE”理念以结果为导向,以学生的实际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从学习成果、课程构建和教学模式改革上为语文教育专业指明了方向。

师范生(数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师范生(数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广泛关注. 本 文 对 江 苏 第 二 师 范 学 院 数 学与 应 用 数 学 专 业 在 实践 教 学 方 面 所 做 工作 进 行 了反 思 与 总 结 , 具 体介 绍 了 “ 三化一式” 实 践教 学 改 革 , 分 析 了其 内涵 , 阐述 了 它 的课 程 支撑 、 实施和取 得的成 效 , 以 期 探 索 并 建 设 出适 应 需 求 的
2 0 1 3年 1 O月 第2 9卷 第 5期
江 苏教 育学 院学 报 ( 自然科 学 )
J o u na r l o f J i a n g s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程 相完 善 的立体 化课 程体 系 ( 见图 1 ) .
“ 课程 化 ” 是指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 将 实
[ 收稿 日期]2 0 1 3 —0 6—2 5 [ 作者简 介]凌晓牧 ( 1 9 7 8一) , 女, 江苏南京人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讲师 , 硕士, 研究方 向: 数学教育
三、 “ 三 化 一 式 ”实 践 教 学 改 革 的 成 效
1 . 团队建设 —— 有效 利用 资 源 形成 了一 支 多 层 次全 方位 的实践 教 学 团队
力、 书写 技 能 、 说 课 讲 课 评 课 能 力 等 进 行 了整 体 规 划; 要 求合 理 而 明确 , 如 对 于粉 笔 字训 练 , 安 排 了两 个 学期 , 明确 了不 同 时期 的侧 重点 , 要 求 明确 、 合理 , 技 能发展 循序 渐进 ; 监 督 和激 励 机制 完 善 , 以 学生 为 评 价主体 , 明确 了具 体 的评价 和 激励 方 式 , 将 技能 训 练 与学生 的奖 学金 评 定挂 钩 . 由于 这些 措施 的到 位 ,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师范专业是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渠道,而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是提高师范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

随着师范专业认证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落地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在确保教育质量的基础上,推动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成为当前师范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师范专业认证是指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通过评估指标、条件和评估准则来检验和评估师范专业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行为。

师范专业认证的出台,意味着教育部对师范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成为了必然选择。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提高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课程改革可以使教师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符合社会需求,进而培养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教师人才。

2. 推动教育课程创新。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可以激发师范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创新活力,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换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 推进师范教育国际化。

教育课程改革可以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将国际化理念融入到教师教育课程中,提升师范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以往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较为僵化,停留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程式化阶段。

改革中需要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综合性,提高课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 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拓展。

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应该与时俱进,更新换代。

按照不同学科和教学层次的要求,拓展和丰富课程内容,注重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的融合,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3.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

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教师教育的需求。

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工作规范

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工作规范

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工作规范教育实习是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巩固专业思想和提高业务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综合检验师范类专业办学水平、促进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我校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实习工作,确保其质量,现制定我校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工作规范要求。

一、基本要求及任务各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统一安排在第七学期下半学期,共8周。

1、基本要求:(1)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其从事中学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2)教育实习的实习点应选择符合教育实习的中小学校,并尽可能安排进与我校共建的实习基地。

(3)通过教育实习,检验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政治思想水平,使之得到全面锻炼,增强其从事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增强对中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适应性。

(4)在教育调查工作中,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探索教育规律,总结一些中学教育改革初步的经验。

2、基本任务:(1)教学工作实习:每位本科实习生至少完成8个教案;每个课时要写一份教案。

(2)班主任工作实习:制订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独立组织一次主题班会活动;积极组织课外活动。

(3)教育调查工作:制定教育调查计划,独立或分组调查,每个实习生独立撰写一篇教育调查报告。

二、组织领导及工作职责教育实习工作统一在校教育实习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开展。

校教育实习领导小组由教务处、学生处、后勤管理部门及师范类专业学院负责人组成。

校教育实习领导小组是教育实习工作的宏观领导主体,全校的教育实习工作由教务处负责牵头组织展开。

各师范类专业学院是教育实习工作的具体实施主体,各相关学院需成立学院教育实习领导(指导)小组,负责具体落实本学院的教育实习工作。

(一)校教育实习领导小组的职责1、领导全校各师范类专业学院的教育实习工作,制定学校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2、组织巡视和检查实习生实习情况,督促各师范类专业学院做好教育实习工作。

教学改革实践经历(3篇)

教学改革实践经历(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改革旨在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教学改革实践,现将我的经历总结如下。

二、改革目标本次教学改革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3. 优化教师教学手段,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4.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三、改革措施1. 创新教学方式(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项目式教学。

将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项目研究、实践操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改进教学方法(1)加强课堂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注重实践教学。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开展课外活动。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志愿服务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优化教师教学手段(1)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2)加强教师专业发展。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改革成果1.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2. 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教育实习和实践教学

教育实习和实践教学

教育实习和实践教学教育实习和实践教学是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在实际课堂中的亲身经历和实践,学生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本文将探讨教育实习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教学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实习的意义和教育实践的价值。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习,学生教师可以在真实、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教育活动,亲身感受教学的挑战和压力,同时也接触到更广阔的教育资源和实际教学案例。

教育实习有助于学生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学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加深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实习还可以锻炼学生教师的实际操作和应变能力,使他们逐步适应教学工作中的各种情境和挑战。

同时,实践教学作为实习的延伸,为学生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实践机会。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兴趣和专业特长选择不同的实践内容和形式,比如参与教研活动、组织校外实践、编写教案、开展教育项目等。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同时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和创新意识的机会。

教育实习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升学生教师的教学技能,更在于培养他们的教育态度和教育理念。

通过实践,学生教师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到教育的复杂性和教师的专业性,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态度和责任感。

实践教学也有助于学生教师从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角色转变,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

总之,教育实习和实践教学是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实习和实践,学生教师可以将教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育素养,同时也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态度和责任感。

因此,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教育实习和实践教学的重视,为学生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实践教学改革情况(3篇)

实践教学改革情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目标、措施和成效等方面,对我校实践教学改革情况进行详细阐述。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1. 国家政策导向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明确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的要求。

2. 社会需求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教育理念的转变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3. 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四、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专业特点,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比例,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整性。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立实践教学周、实践教学月,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实验等实践活动。

(3)创新实践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聘请企业专家、行业精英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

(2)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实践教学培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3)建立实践教学师资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师资进行考核评价,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式(3篇)

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式(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因此,实践教学改革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式。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心理素质。

4.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式1. 改革课程设置(1)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特点,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2)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3)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衔接: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2. 改革实践教学方式(1)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将实践教学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2)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模拟教学:运用模拟软件或实物,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1)多元化评价:结合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

(2)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3)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4.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3篇)

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培养教育专业人才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实践教学的意义、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引言实践教学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围绕实践教学目标,构建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方法和评价体系,以实现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意义、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组织等综合素质。

4.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1. 基础实践: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等,使学生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2. 专业实践:包括教育课程设计、教育案例分析、教育实验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 创新实践:包括教育创新项目、教育科技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社会实践:包括志愿服务、社区教育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承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它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主动学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通过“做中学”达到培养目标。

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要求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新课程培养目标。

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素质、技能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变革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需求,成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有鉴于此,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从2009 年起在所有教师教育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力求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和适应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的其他能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为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学校一方面组织各教学系和相关部门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毕业生适应情况调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地方高师院校现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明确教师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探索和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改革。

校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合理设置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校外则在当地教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高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需要,打破常规,打破教学时间限制,灵活安排见习、实训和实习,让学生在中小学、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得到专业技能的全面训练,努力实现学校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有效衔接。

走“校校结合”和“校校交替”的人才培养之路,使学生在“校校交替”中逐步形成从事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与服务的实际技能和能力。

通过改革与实践,学校构建了“以学科基础课程为基础,以教师教育类课程和全程实训为两翼”的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教师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二、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门类,加强学生教师专业化发展课程设置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它事关教育的质量和生命,因此,教师教育专业改革首先必须从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人手。

针对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门类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我们从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着眼,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育类课程。

1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学校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在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增设了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课程模块。

这样,课程设置就既充分考虑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学术性,又充分体现教师职业的技能性,做到既重视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又充分考虑基础教育的职业能力要求,加重实践教学比例,努力实现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

2 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门类。

既开好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教学法》等课程,又开好课堂教学《教学技能训练》、《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教师口语》、《班级管理和班队活动组织》、《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与论文写作训练》等职业技能训练与培养课程。

3 增设与基础教育密切改革相关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师职业理念与技能训练》、《音乐基础》、《美术基础》等课程,以此全面提高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和能力以及应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能力。

4 基于学生就业竞争需要,开出跨专业的多学科教学法和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供学生选修,如《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艺术教学法》、《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法》、《小学英语教学法及技能训练》等,以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多学科或跨学科教学的需要。

三、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多元化系列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为主要目标的地方高师院校,要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为中小学和幼儿园乐于接受的合格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就必须把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实践教学投入、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一是适应职业要求,提高实践教学比例,使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不少于总学时的30%,理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不少于总学时的40%。

二是推行“双导师”制,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教学各安排一名导师指导,实习、实训导师以校外兼职和兼课教师为主,保证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都有教师指导。

三是抓好学生实习前的试讲。

利用假期集中时间安排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试讲。

通过教师指导下的集中训练,提升学生的分析教材能力、组织处理教学内容能力、编写教案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导人技能、讲解技能、板书设计技能、提问技能、小结技能等技能。

四是坚持全程实训实践。

凭借“七步实训法”(第一步:教育观察,安排在第一学期。

第二步:课前试讲,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安排在第二至第四学期。

第三步:课堂观察,安排在第三学期。

第四步:三讲训练,即“小组互讲、个人试讲、师生评讲”,安排在第四学期,与各专业课程教学法和课程教学论课程同步进行。

第五步,实习前利用假期集中试讲,安排在第四学期假期。

第六步: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时间为两个月至一个学期。

第七步,实习总结、反思、交流和撰写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六学期)构建“三六式”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使体验性实践、课程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分散渗透在六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予以体现,着力强化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

五是实现教师教育类学生的助岗和顶岗实习。

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安排学生到中小学、幼儿园助岗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教学工作环境中得到实践锻炼。

四、进行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对高素质高技能型教师的要求,高校不仅要开好学科理论课程,进行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还要加强教学类实践技能训练课程,甚至要将技能训练融入到每一门课程学习之中,因而,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我校借鉴、移植和渗透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探索和研究成果,推行“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以掌握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训练专业技能为核心,打破了学科教学体系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将需要教师讲授的、需要学生自学的、需要学生练习的和需要给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设计为一个整体流程,以教带学,以练助学,以做固学。

为配合“教学练做”一体化的“边教边学,边学边练,边练边做”的教学模式改革,将普通课堂变为“教学练做”课堂,学校推行课桌设计变革,将长方形的课桌改为六边形,推行师生互动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

为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学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和微格教室,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倡导教室功能转变和教学环境延伸,推行“三个课堂”相结合,即普通教室、微格教室、各实验实训室和中小学幼儿园相结合,将教师授课、师生合作探究、实践训练融为一体,以此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强调“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教学理念变革,因此,构建与“教学练做”一体化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这个评价体系强调的是知识和能力、动态和静态、现实和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所以,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终结性考试、过程形成性考核、过程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等不同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就成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必然选择。

在操作层面,对于实践性强、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课程,就强调采用实践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实习学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和评价,加大过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比例,以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主导教学改革。

五、抓好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载体,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

建立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学实践基地,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我校十分重视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几年来,先后投资兴建了两幢2.66 万平方米的实训楼,建成了微格教室、口语训练室、书法训练室、课件制作室、幼儿园活动室、舞蹈室、钢琴室、美术室等教师教育实训室。

校内实验实训室基本满足了各专业实验实训的需要和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

在校外建立了126 家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了遍布全省各地学生实习所需。

为加强学生见习、实习实训所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仅在数量上满足学生实习需要,还在质量上也加强建设,即实践基地为当地全日制中小学或幼儿园,能够为学生见习、实习实训提供平台和指导教师,范围上以学校所在州市的城区中小学、幼儿园为主,以当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依托,逐步辐射到城乡和周边学校。

基地建设以“校校共建,教学系主管”的方式进行。

基地共建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得到了巩固和加强,有力保障了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实习质量的稳步提高。

凭借“理实一体化”、“校校合作”、“校校交替”平台,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基础教育教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力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部分是毕业于高师院校、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大学生。

但这部分教师大多是从理论到理论,从学校到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没有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实践教学经验。

另一部分是毕业于综合性的大学,读书时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毕业后又直接走上讲台,既缺少教学实践经验,更缺少教学技能的训练。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加强实践指导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学校一方面通过“引、送、带、培、炼、赛”的方式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另一方面出台《“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和《教师社会实践规定》等文件,对教师的学习与实践做出明确规定,建立符合高师教育特点和学校实际的教师继续教育和社会实践制度,并将教师的社会实践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