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培训讲学
物探期末试题及答案
![物探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8837b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b.png)
物探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的测定?A. 遥感法B. 电磁法C. 地电法D. 雷达法答案:C. 地电法2.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大小顺序是:A. 固体 > 液体 > 气体B. 气体 > 液体 > 固体C. 固体 > 气体 > 液体D. 液体 > 气体 > 固体答案:C. 固体 > 气体 > 液体3.下面哪个方法不适用于地下矿产资源勘探?A. 电磁法B. 弹性波方法C. 辐射法D. 重力法答案:B. 弹性波方法4.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下列哪种方法?A. 电磁法B. 雷达法C. 地电法D. 地震波答案:D. 地震波5.下列哪个环境中适合使用地雷探测?A. 水下B. 空中C. 地表D. 地下答案:D. 地下二、填空题1.矿床勘探中常用的物探方法有_____。
答案:地电法、电磁法、重力法、辐射法等2.地电法是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分布来判断地下____、____或____位置。
答案:矿床、水体、岩石3.地震勘探技术主要应用于地下____的研究。
答案:地壳、岩石、矿产资源4.重力法主要用于____的测量。
答案:地球重力场5.电磁法可以用于地下储层、地下水和____的探测。
答案:地壳构造三、简答题1.地电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简述其应用。
答:地电法是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分布来判断地下矿床、水体或岩石的位置。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地下岩石或水体导电特性的差异,在地表施加电流后测量地表上产生的电位差,通过计算电流与电位差之间的关系来推断地下物质的性质和分布。
地电法广泛应用于矿床勘探、地下水资源调查、地质工程勘察等领域。
2.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受什么因素影响?地震勘探中常用哪种波?答: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受材料密度、弹性模量和波长等因素的影响。
地震勘探中常用的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
P波是纵波,其传播速度较快,可以穿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但会发生折射和反射;S波是横波,其传播速度较慢,只能穿过固体,不能穿过液体和气体。
环境与工程物探教程试题
![环境与工程物探教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df08e896bec0975f465e2ca.png)
环境与工程物探教程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1重力等位面:又称“重力等势面”,连结重力位相同点所构成的面。
2重力异常:在重力学中,由地下岩、矿石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
3地磁要素:磁场强度T﹑X北向分量﹑Y东向分量﹑Z垂直分量﹑磁偏角D,T与正北方向的夹角﹑磁倾角I﹐T与水平面的倾角、水平强度H﹐T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这些量可以确定地磁场的大小和方向﹐所以称“地磁要素”。
4磁异常:主要指地壳浅部具有磁性的岩石或矿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叠加在基本磁场之上。
5磁化强度:描述磁介质磁化状态的物理量,定义为媒质微小体元ΔV内的全部分子磁矩矢量和与ΔV 之比。
6地磁日变:是指地磁以一个太阳日为周期依赖于地方太阳时的平静变化。
7偏移距:激发点到最近的检波器组中心的距离。
8视电阻率:在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各种地质体电阻率的综合影响值。
9电阻率: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在常温下(20℃时)导线的电阻。
10极化率:衡量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电场作用下极化强度的微观参数,为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的偶极矩与起作用的有效内电场之比。
11波剖面:在某一特定时刻,将地震测线上每个点波振动的位移记录下来,以每个点的空间位置为x轴,波振动位移u为y轴画在同一张图上,则可得到波剖面。
12地球物理正演:是指在地球物理资料解释理论中,由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形状、产状、空间位置)和物性参数(密度、磁性、电性、弹性、速度等)计算该地质体引起的场异常或效应的过程。
已知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和物性可统称为模型。
13地球物理反演:由地球物理异常的分布确定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形状、产状、空间位置)和物性参数(密度、磁性、电性、弹性、速度等)的过程。
二、简答论述:1、什么是地球物理学,包括哪些主要方法,这些方法研究的物理基础是什么?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
《工程与环境物探》模拟试卷二
![《工程与环境物探》模拟试卷二](https://img.taocdn.com/s3/m/8487955076eeaeaad1f330f8.png)
《工程与环境物探》模拟试卷二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15 分)1、磁法勘探2、电法勘探3、激发极化效应4、自然电场法5、时距曲线。
二、判断题(每题2 分,共20 分)1、不同地质体物性差异的存在,构成了物探方法解决地质问题的物质基础()2、正常地磁场的水平分量H在地表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小()3、有效磁化倾角i s是有效磁化强度M s与Y轴正向之间的夹角()4、磁异常无负值或一侧有负值表明磁性体下延较大()5、进行磁场的向下延拓的目的是消弱浅部干扰,突出深部异常。
()6、视电阻率是电电场作用范围地形及各电性层(或导电岩、矿体)电阻率的综合反映()7、电阻率中梯装置适合于寻找直立的低阻薄脉和水平高阻薄板。
()8、充电法对低阻地质体充电后,地质体表面是一个等位面,但与充电点的位置有关。
()9、水平迭加剖面实质上就是反射时间剖面.( )10、共反射点道集记录时间,经过动校正后都校正成为垂直反射时间.()三、简述断裂构造上的磁异常特征。
(10分)四、什么是激发极化法?简述激发极化法的特点。
(15分)五、试叙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10分)六、画出下列板状磁性体上的Za异常曲线曲线。
(15分)七、定性画出下面剖面上No1、No2、No3三个测深点处的电测深曲线,并标注曲线类型。
(15分)《工程与环境物探》模拟试卷二答案一、名词解释)1、以不同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地磁场的变化(磁异常)来找矿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一种物探方法。
2、根据地壳中不同岩层之间,岩矿石之间存在的电性质差异,通过观测天然存在的或由人工建立的电场,电磁场分布,来研究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解决工程,环境,灾害等地质问题的一类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激发极化效应3、岩土介质在外电场激发下产生二次场的现象称为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
不同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不同。
----激发极化法的物理基础。
4、野外观测表明,在金属矿体和含水断裂上往往存在着一种电场,不是人工建立的(自然电场),是由于地下水的运动及岩矿石的电化学反应形成的。
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
![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564270be1e650e52ea9981.png)
不一、填空题1. 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土介质往往在密度、弹性、电性、磁性、放射性及导热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局部变化,这种变化称为_____地球物理变化______。
2. 按照介质的物理性质分类,物探方法可以分为__纵波___、_磁场____、__电磁___、_振动____、__放射____、__地热___大类。
3. 工程物探的特点主要要求探查目标对象_____、埋藏____、分辨率_高___。
4. 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之间的 电学性质 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这些差异有关的电场或电磁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从而查明地下地质结构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5. 电法勘探按照场源分为_天然_____和___人工_____,按电流性质分为___直流____和____交流_____。
6.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有:_矿物结构______、___空隙排列_____、__含水性______、_温度______。
7.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 剖面法 和 测探法 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的组合测量方法,它具有一次布极即可进行多装置数据采集以及通过求取比值参数而能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
8. 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中,IU K MN S ∆=ρ,其中K 称为___装置系数________,主要与_电极距____有关。
9. 影响水的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是_矿化度______和__温度______。
10. 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的 激发极化效应 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发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或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探方法,其视极化率的定义为_二次场______和___总场_____比值,它表征了不同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性质。
11. 地下溶洞、采空区等是一种地质灾害,在通常情况下,视电阻率值为高阻,但在实际测量中,常常为低阻,原因是__封闭性不好,有低阻填充物____。
物探期末试题及答案
![物探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02c14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b.png)
物探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A. P波B. S波C. 面波D. 体波答案:A2. 重力测量中,重力加速度的单位是()。
A. m/s²B. kg/m³C. m³/kgD. N/m²答案:A3. 磁力仪测量的是()。
A. 磁场强度B. 磁通量C. 磁感应强度D. 磁势答案:C4. 电磁法勘探中,通常采用的频率范围是()。
A. 0-10 HzB. 10-100 HzC. 100-1000 HzD. 1000-10000 Hz答案:C5. 地球物理勘探中,用于测量岩石电阻率的仪器是()。
A. 地震仪B. 重力仪C. 磁力仪D. 电阻率仪答案:D6. 反射波法地震勘探中,用来确定地下反射界面位置的方法是()。
A. 时差法B. 深度法C. 速度法D. 振幅法答案:C7. 电测深法中,用于测量地层电阻率的仪器是()。
A. 地震仪B. 重力仪C. 磁力仪D. 电测深仪答案:D8. 地磁场的总强度通常由()组成。
A. 地磁偏角和地磁倾角B. 地磁总强度和地磁倾角C. 地磁偏角和地磁总强度D. 地磁偏角和地磁水平分量答案:B9. 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有关。
A. 密度B. 电阻率C. 磁导率D. 温度答案:C10.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这主要取决于介质的()。
A. 密度B. 弹性模量C. 粘度D. 摩擦系数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地球物理勘探常用的方法?()A. 地震勘探B. 重力勘探C. 磁法勘探D. 电法勘探E. 遥感勘探答案:ABCDE2.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岩石类型B. 岩石温度C. 岩石湿度D. 岩石密度E. 岩石孔隙度答案:ABCDE3. 重力异常可能由以下哪些因素引起?()A. 地下断层B. 地下矿体C. 地下水位变化D. 地表建筑物E. 地下空洞答案:BDE4. 磁法勘探中,常见的磁场异常类型包括()。
环境监测期末考习题目与答案
![环境监测期末考习题目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0ba8efbb4cf7ec4afed061.png)
精心整理山东理工大学《环境监测》试卷纸(A)卷09-10学年第一学期班级:姓名:学号:…………………………………装……………………………订…………………………共 4 页第 1 页山东理工大学《环境监测》试卷纸(A)卷2009-2010 学年第一学期班级:姓名:学号:…………………………………装……………………………订…………………………线………….………………………………共 4 页第 2 页山东理工大学《环境监测》试卷纸(B)卷09-10学年第一学期班级:姓名:学号:…………………………………装……………………………订…………………………共 3 页第 1 页山东理工大学《环境监测》试卷纸(B)卷2009-2010 学年第一学期班级:姓名:学号:…………………………………装……………………………订…………………………线………….………………………………共 3 页第 2 页环境监测A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
(1~10题为单选题,每小题1分;11~15为多选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1. A2. D3. C4. A5. C6. A7. D8. D9. D 10.C11.ABCD 12.ABC 13.AD 14.BD 15.ACE二、判断题(你认为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 √9.√10.×三、名词解释123451.0.5m36入0.25ml/L(1/6 K2Cr2O7)10mL,沸石数粒并混匀,连结回流装置(1分);自冷凝管上口加入AgSO4-H2SO4溶液30mL,混匀,加热回流2h(保持溶液的黄色,沸腾时开始计时)后冷却(1分);自冷凝管上口加入80mL水于反应液中并取下锥形瓶(1分);向锥形瓶中加试亚铁灵数滴,用0.1mol/L硫酸亚铁按标准溶液滴定,终点由蓝绿色变成红棕色。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0648c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7.png)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 废水五日生化需氧量应用以下哪种耗材进行采样?[单选题]*500ml塑料瓶1L塑料瓶250ml溶解氧瓶1L棕色玻璃瓶√2. 地表水石油类采样深度一般为水面下多少?[单选题]*300mmy200mm500mm250mm3.在水质采样中,以下哪些项目不能用水样荡洗采样瓶?*细菌类√石油类√氨氮挥发酚三氯甲烷√五日生化需氧量√4.废水COD、氨氮、总磷样品,应添加哪种固定剂?[单选题]*盐酸硫酸√硝酸磷酸5.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 693-2014)的方法检出限为多少?[单选题]*3mg/m³√12mg/m31.25mg/m32.86mg/m³6.以下污染物应串联采样的样品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氯化氢√汞及其化合物√7. 固定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 973-2018)的方法检出限为多少? [单选题]*1.25mg/m³3mg/m³√1.25g/m312mg/m8.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HJ 77.2-2008 )中规定,采样管应带有加热装置,以避免在采样过程中废气中的水分在采样管中冷凝,采样管加热应在多少范围内?[单选题]*120±5°℃125±5℃105- 125°℃√100-120℃9.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HJ 77.2-2008)中规定,采样前添加采样内标,要求采样内标物质的回收率应为多少?[单选题]*80-120%85-95%75-125%70- 130%√10.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环境噪声监测时间一般为多少min?[单选题]*1520√151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规定,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小于多少m/s以下时进行?[单选题]*83105√12.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中规定,一般惰况下,测点选在工业企业厂界外1m、高度多少米以上?[单选题]*11.2√1.51.813.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中规定,每次测量前、后必须在测量现场进行声学校准,其前、后校准示值偏差不得大于多少dB?否则测量结果无效。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b5c7d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c.png)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36)一、名词解释1、堆肥化参考答案: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通过人为的调节和控制,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腐殖质转化的生物过程。
2、逆温参考答案:指对流层中某层次出现气温上热下冷的现象。
3、中位径(d c50)参考答案:指粒子群中将颗粒质量平分一半时所对应的颗粒的粒径。
4、富营养化参考答案:水体中N、P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5、农业退水参考答案: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排出的污水。
6、水环境容量参考答案: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的最大允许污染负荷量,或称纳污能力。
7、污泥负荷参考答案:指单位时间单位微生物质量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单位为kgBOD5/(kgMLVSS·d)。
8、物理性污染参考答案:物理环境中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光、热等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强度过高或过低,危害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仪器设备,造成的污染或异常,就是物理性污染。
9、热解参考答案:指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进行加热蒸馏,使有机物产生裂解,经冷凝后形成各种新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从中提取燃料油、油脂和燃料气的过程。
10、自养型微生物参考答案:自养型微生物以无机物为底物(电子供体),其终点产物为二氧化碳、氨和水1/ 20等无机物,同时放出能量。
11、容积负荷参考答案:单位为:kgBOD5/(m3·d),指单位时间单位反应器容积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
12、废物固化参考答案:指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有害废物固定或包封在惰性基材中,使之呈现化学稳定性或密封性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法。
13、理论烟气体积参考答案:燃料在供给理论空气量下完全燃烧,且生成的烟气中只有CO2、SO2、H2O、N2这四种气体,此时烟气所具有的体积为理论烟气体积(又称湿烟气体积)。
14、表面水力负荷参考答案:单位为m3/(m2·d),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沉淀池表面积的污水流量。
(完整版)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2213bb852458fb760b56e9.png)
一 名词解释1 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2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量,是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的测量。
其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实验测量完全相同。
3 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混匀制得。
4 生物监测:①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定期、定点分析与测定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方法。
②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和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物监测法P2965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依据适当的分级质量浓度限值进行等标化,计算得到简单的量纲为一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6 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如A 和A 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10lg 0A A 。
分贝符号为“dB ”,它的量纲为一,在噪声测量中是很重要的参量。
7 生化需氧量BOD :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8 化学需氧量COD :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 为单位)表示。
9 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过程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
10 简易监测:是环境监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特点是:用比较简单的仪器或方法,便于在现场或野地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往往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即可完成,价格低廉。
东北大学期末考核《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备战高分题集
![东北大学期末考核《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备战高分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2cd7fc8e25c52cc58ad6be97.png)
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备战题集一、单选题1以地下热能分布和介质导热性为基础,研究地温场变化的方法称为(D)。
A、放射性勘探B、地震勘探C、电法勘探D、地热测量2 A型电测深曲线对应的电阻率关系为(C)。
A、ρ1>ρ2<ρ3B、ρ1<ρ2>ρ3C、ρ1<ρ2<ρ3D、ρ1>ρ2>ρ33 Q型电测深曲线对应的电阻率关系为(D)。
A、ρ1>ρ2<ρ3B、ρ1<ρ2>ρ3C、ρ1<ρ2<ρ3D、ρ1>ρ2>ρ314 HK型电测深曲线对应的电阻率关系为(A)。
A、ρ1>ρ2<ρ3>ρ4B、ρ1<ρ2>ρ3>ρ4C、ρ1<ρ2<ρ3>ρ4D、ρ1>ρ2>ρ3>ρ45地震波的传播遵循(C)。
A、麦克斯韦方程B、牛顿定律C、波动方程D、质能方程6在介质的整个立体空间中传播的波称为(B)。
A、面波B、体波C、横波D、勒夫波7地层的速度和(D)的乘积称为该地层的波阻抗。
A、介电常数B、电阻率C、磁导率D、密度8电磁波传播的相速度v主要取决于介质的(B)A、密度B、介电常数C、电导率D、磁导率9大多数金属矿物属于(C)。
A、固体电解质B、导体C、半导体D、绝缘体10电阻率的单位为(C)。
A、ΩB、Ω·m2C、Ω·mD、Ω/m二、简答题21、请阐述探地雷达的技术特点。
答:1)高分辨率由于电磁脉冲子波宽度窄,因此能获得非常高的分辨率。
探地雷达的高分辨率是优于其他地球物理方法的最重要的标志。
2)高效率一方面,探地雷达利用的是高频发射器,采样和接收时间很短,因而可以高效率地进行探测。
另一方面,探地雷达的天线不需要与地下接触,探测速度快,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
3)无损探测探地雷达利用高频电磁波来探测地下目标和结果,采用天线系统进行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因而其探测具有非破坏性。
工程物探试题库
![工程物探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2de7c1a0284ac850ad024227.png)
工程物探试题(一)一、解释概念(共16分)1.观测系统2.惠更斯原理3.频谱4.波动曲线5.静校正6.地球物理勘探7.折射定理8.视速度二、填空题(共13分)1.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岩土介质可视为介质,产生的波可视为波,按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细分为、和波,同一岩土层波速大小关系为。
2.原始地震记录上主要包含的地震波、、、和。
3.浅层折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为,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
4.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和。
三、简答题:(共20分)1.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其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1.(4分)2.什么是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有什么优越性?(4分)3. 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4分)4.t0法的原理。
(8分)四、证明题:(共12分)假设均匀介质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
证明: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2.该界面产生的折射波时距曲线在盲区半径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相切。
五、(共24分)假设地质模型如图1所示。
1.推导R界面共激发点反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方程2.写出R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
3.讨论两方程共同点和不同点。
4.绘制R界面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
5.绘出图2水平叠加后时间地震剖面。
地面h1=50m v1=800m/sRv2=1000m/s图1地面(a)(b)图2六、(共15分)已知4次覆盖,接收道数N=24,道间距ΔX=4米,偏移距=1个道间距,单边放炮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
求:1.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2.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为多少?3.写出共CDP点道集?工程物探试题(二)一、解释概念(24%,每小题3分)1.惠更斯原理2.视速度3.波动曲线4.采样定理5.抽道集6.静校正7.纵向电导率8.t0解释法二、简答题(36%,每小题6分)1.地震波是如何形成的?其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1.2. 水平叠加剖面的主要处理流程有哪些?并说明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为什么还需要做偏移归位处理?3.声波探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说明声波探测与浅震波速测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 地震勘探中的反射波和折射波是如何产生的?在共激发点地震记录上呈现出什么特征?5.瑞利面波测试方法有哪两种?其方法原理有何异同?6.什么是地震信号的频谱和频谱分析?它对地震勘探工作有什么意义?三、(8%)用费马原理证明地震波在均匀介质中呈直射线传播。
工程与环境物探试卷
![工程与环境物探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651e27c98bd63186bcebbce2.png)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20 分)1观测系统:答:炮点与接收排列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临界角:答:与透射角 =90 相对应的入射角。
3互换点:答:互为对换的炮点和检波点,其特点是互换时间相等。
4宽角反射:答:过了临界点以后,在临界点附近的反射,其特点是由 于确有透射波,全部能量以反射波形式到界面上方,故该处反射波能量很强。
5透射波垂直时距曲线:答:表示透射波传播时间与观测深度间关系的 曲线。
6跨孔法:答:在两个以上钻孔中测定 P 波和 S 波速度的方法。
7完整性系数:答:描述岩体完整情况的系数,Vp 体:有裂隙岩体的 P 波速度, V p 面 :同类岩体的岩石试样的 P 波速度。
8风化系数:答:表示岩体风化程度的系数 Vp 新 :新鲜岩石的 P 波速度, Vp 风 :同类风化岩体的 P 波速度。
9声波探测:答:用声波仪测试声源激发的单性波在岩体中的传播情况,借以研究岩体的物理性质和构造特征的方法。
10速度导纳:答:速度谱频 V (f) 与激振力频谱 F(f) 的比值 Z(f)=V(f)/F(f) 。
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14 分)1纵测线是炮点和接收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的地震勘探测线。
2折射波法的观测系统有 相遇时距曲线 观测系统、 追逐时距曲线 观测系统和 多重相同时距曲线 观测系统三类。
3瑞雷波是存在于 介质与大气接触的自由 面附近的面波,其质点振动轨迹是沿垂直面相对传播方向做逆进 转动的 椭圆 。
4一般来说,动弹性模量 大 于静弹性模量。
5桩基无损检测技术分为 锤击法 法和 机械阻抗 法两大类。
6探地雷达是用频率介于 10 +6 ~ 10 +9 H g 的高频脉冲地磁波来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一种电测方法。
7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装置有 三极测量 装置和 三电位电极系测 量装置。
三、判断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1根据下图中的相遇时距曲线,判断地下界面的倾向(绘出界面),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工程与环境物探试卷(重点
![工程与环境物探试卷(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a5d3adb9f3f90f77c61b18.png)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20 分)1观测系统:答:炮点与接收排列间的相对位置关系2临界角:答:与透射角 =90 相对应的入射角。
3互换点:答:互为对换的炮点和检波点,其特点是互换时间相等。
4宽角反射:答:过了临界点以后,在临界点附近的反射,其特点是由于确有透射波,全部能量以反射波形式到界面上方,故该处反射波能量很强。
5透射波垂直时距曲线:答:表示透射波传播时间与观测深度间关系的曲线。
6跨孔法:答:在两个以上钻孔中测定 P 波和 S 波速度的方法。
7完整性系数:答:描述岩体完整情况的系数,Vp体:有裂隙岩体的 P 波速度, V p面:同类岩体的岩石试样的 P 波速度。
8风化系数:答:表示岩体风化程度的系数 Vp新:新鲜岩石的 P 波速度, Vp风:同类风化岩体的 P 波速度。
9声波探测:答:用声波仪测试声源激发的单性波在岩体中的传播情况,借以研究岩体的物理性质和构造特征的方法。
10速度导纳:答:速度谱频 V (f) 与激振力频谱 F(f) 的比值 Z(f)=V(f)/F(f) 。
1地球物理勘探:按物理学的原理、用定量的物理学方法研究地球,以寻找和勘探有用矿藏及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地球物理方法。
2地球物理场:一个可度量的物理量(参数)存在的空间,具有单值、连续的特点,分为天然场、人工场、局部异常场。
3地震观测系统:为了解地下各界面的情况,必须连续追踪相应的地震波,这样就要求激发点与接收点必须保持一定的关系。
激发点与接收点间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就叫观测系统。
4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波的传播时间t和爆炸点与检波点之间的距离x的关系曲线。
5振动图:介质中一点振动位移(速度或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之为振动图。
6 波剖面图:一确定时刻测线上各点振动位移随位置变化的图形。
7等时面:时间场中波从震源传播时间相等的空间各点构成的面。
8射线:射线是地震波传播的方向线,它与等时面垂直。
9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是在实际地球介质中传播的扰动。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4e515016fc700abb68fcc3.png)
一 名词解释 1 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2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量,是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的测量。
其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实验测量完全相同。
3 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混匀制得。
4 生物监测:①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定期、定点分析与测定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方法。
②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和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物监测法P2965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依据适当的分级质量浓度限值进行等标化,计算得到简单的量纲为一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
6 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如A 和A 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10lgA A 。
分贝符号为“dB ”,它的量纲为一,在噪声测量中是很重要的参量。
7 生化需氧量BOD :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8 化学需氧量COD :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表示。
9 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过程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10 简易监测:是环境监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特点是:用比较简单的仪器或方法,便于在现场或野地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往往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即可完成,价格低廉。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试题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fe08c1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5.png)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试题⼀、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的布点、采样及分析测量和数据处理等⽅法,对环境污染物进⾏长时间定期或连续监视测定,以获取反映环境质量代表值信息和研究环境质量变化规律的⼀门学科。
2.萃取: 利⽤待分离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溶解度的不同,⽽使待分离组分从⼀相转⼊另⼀相的过程。
3.基体环境样品中,除污染物外⼤量存在的其他物质称为基体。
4.基体效应由于基体组成不同,因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在实际测定中带来的误差。
5.环境标准物质按规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确定了某些物理特性值或组分含量值,在相当长时间内具有可被接受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且在组成和性质上接近于环境样品的物质。
6.消解利⽤酸或碱、热来破坏⽔样中有机物质和还原性物质以及热不稳定因素等,实现⼲扰分析物质的转化、排除⼲扰以利测定的过程。
7.⽣化需氧量指好氧条件下,微⽣物分解有机物的⽣化过程中所需的溶解氧量。
8.化学需氧量⽔样在⼀定条件下,氧化1L⽔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
9.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进⼊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变化,对⼈类或其他⽣物的正常⽣存和发展产⽣不利影响的现象。
10.优先监测对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进⾏的监测。
11.总残渣⽔和废⽔在⼀定的温度下蒸发、烘⼲后剩余的物质。
12.总悬浮颗粒物飘浮在空⽓中各种不同粒径,在重⼒作⽤下不易沉降到地⾯的液体或固体微粒。
13.飘尘飘浮在空⽓中各种不同粒径,在重⼒作⽤下不易沉降到地⾯的液体或固体微粒。
15.有效数字实际测定中能测量得到的数字。
16、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17、总需氧量(TOD)指⽔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
18、⾼锰酸盐指数:是指在⼀定条件下,以⾼锰酸钾为氧化剂,氧化⽔样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量以氧的mg/L 来表⽰。
环境工程监测期末考试试卷
![环境工程监测期末考试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7fdf72fc3186bceb19e8bb40.png)
《环境工程监测》期末考试试卷(2003/1/12) A卷姓名:学号:班级:环0 成绩:1、 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3分)下列水质指标中,常用于饮用水的有:游离余氯、浑浊度、总硬度;常用于污水的有: BOD5、 COD 、悬浮物;水质指标:BOD5、COD、游离余氯、悬浮物、浑浊度、总硬度2、(3分)实验测定BOD5时用的稀释水,初始溶解氧应为 8~9mg/L,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培养 5天后溶解氧的降低不大于0.5 mg/L;pH在 6.5~8.5 范围内。
用稀释水稀释得到的水样,在培养前后溶解氧的降低不小于 2 mg/L。
3、(3分)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了13种第一类污染物,请列举其中的6种:总汞、烷基汞、总铬、六价铬、总镉、总砷、总铅、总镍、总铍、总银、苯并(a)芘、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4、(3分)大气中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是矿物(或煤)燃烧,它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是 SO3(或填写H2SO4),它和大气中的另一类污染物氮氧化物导致酸雨的形成,酸雨是指pH 小于5.6 的降雨。
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是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采样时一般要求效率大于 90 %。
7、(3分)在实验测定好氧量OC时,所用的氧化剂是高锰酸钾,指示剂是高锰酸钾,终点现象是无色到红色。
在实验测定COD时,所用的氧化剂是重铬酸钾,指示剂是试亚铁灵,终点现象是棕红色。
8、(5分)根据我国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给出城镇污水处理厂以外的非特定排污单位(1998年1月1日之后新建)的以下指标值。
指标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pH6-9SS(mg/L)70200400 COD(mg/L)100150500 BOD5(mg/L)3060300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有关挥发酚类含量不得超过0.002mg/L的规定是根据 C 的考虑而确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一、填空题1. 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土介质往往在密度、弹性、电性、磁性、放射性及导热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局部变化,这种变化称为_____地球物理变化______。
2. 按照介质的物理性质分类,物探方法可以分为__纵波___、_磁场____、__电磁___、_振动____、__放射____、__地热___大类。
3. 工程物探的特点主要要求探查目标对象_____、埋藏____、分辨率_高___。
4. 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之间的 电学性质 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这些差异有关的电场或电磁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从而查明地下地质结构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5. 电法勘探按照场源分为_天然_____和___人工_____,按电流性质分为___直流____和____交流_____。
6.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有:_矿物结构______、___空隙排列_____、__含水性______、_温度______。
7.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 剖面法 和 测探法 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的组合测量方法,它具有一次布极即可进行多装置数据采集以及通过求取比值参数而能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
8. 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中,IU K MN S ∆=ρ,其中K 称为___装置系数________,主要与_电极距____有关。
9. 影响水的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是_矿化度______和__温度______。
10. 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的 激发极化效应 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发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或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探方法,其视极化率的定义为_二次场______和___总场_____比值,它表征了不同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性质。
11. 地下溶洞、采空区等是一种地质灾害,在通常情况下,视电阻率值为高阻,但在实际测量中,常常为低阻,原因是__封闭性不好,有低阻填充物____。
12. 地震勘探按照有效波类型分___反射波_______地震法、_折射波_____地震法和__投射波___地震法三种。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人工方法使地表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传播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__分界面_______时,会产生__反射____成反射波.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质点振动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机械振动_______转换成____电信号_______,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这就成为_____数字__________地震记录。
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处理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解释_______,并根据解释的结果做出工程设计,完成地震勘探。
13.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_____形变_______,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__恢复__原状,这样的特性称为___弹性________.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叫___弹性波_______;弹性体在___外力______作用下所发生的___体积______或___形状_____的变化,就叫做_____弹性________形变.14. 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纵测线___和____非纵测线观测系数___两大类。
15. 地震勘探工作主要分为_采集___, 处理 和_解释 三大部分工作。
16. 炮点和接收点之间的___相对位置______关系,被称为___观测系数________17. 反射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弹性分界面上下地层的__波阻抗______的大小.18. 一般进行时深转换采用的速度为___平均速度__________.研究地层物性参数变化需采用__层__速度;用于计算动校正量的速度称为___叠加____速度,它经过倾角校正后即得到___均方根速度___。
19. 几何地震学的观点认为:地震波是沿__射线_______路径在介质中传播,传播过程中将遵循___最小_________时间原理.二、选择题1、视电阻率的单位为: B 。
A 欧姆B 欧姆·米C 欧姆/米D 欧姆/立方米2、地下水的电阻率一般为:BA >1000Ω.mB 0.1~10Ω.mC 1.e-10 ~1Ω.mD 2.5 e 5Ω.m3、以下关于联合剖面法测量的装置类型描述正确的是:A 。
A 由两个三极组成,AMNB 同时移动测量;B 测量极不动,移动供电极AB 测量 ;C 测量极MN 不动,增大AB 间距测量;D 供电极AB 极交换供电,保持不动,MN 移动测量;4、以下关于电阻率测深法,描述正确的是: BA 测量深度是由供电电流的大小决定的,供电电流越大,测量深度越深。
B 测量深度是由供电电极AB 距离决定的,AB 距离越大,测量深度越深。
C 测量深度是由测量电极MN 距离的决定的,MN 距离越大,测量深度越深。
D 测量深度与电极距离无关,是由测量的电压电流和地下岩石的多种因素决定的。
5、以下电测深曲线类型属于 B 。
A.H 型321ρρρ<> B K 型 321ρρρ>< C.A 型 321ρρρ<< D Q 型321ρρρ>>6、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最有效的物探方法是_____A__________勘探.A.地震;B.重力;C.电法;D.磁法.7、地震勘探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地震法.(P2)A.折射波;B.透射波;C.反射波.8、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返回原地层形成___B_____.A.透射波;B.反射波;C.滑行波.9、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_____B ________就是有效波.A.多次波;B.反射波.ρ10、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_____A________.A.一个点;B.许多点.11、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_____A________.A.传播时间长;B.反射能量强.12、面波的传播速度比折射波的传播速度________A__________.A.低;B.高;C.相等.13、接收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叫________B________.A.道距;B.炮检距;C.偏移距.14、当炮点位于排列左侧时就叫_________A___________.A.小号放炮;B.大号放炮;C.中间放炮.15、若地下界面有倾角,且地层倾向指向大桩号方向,就采用_________进行观测.A.小号放炮;B.大号放炮;C.中间放炮.16、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_A___反射时间.A.垂直;B.标准.17、水平迭加能使多波受到压制,反射波得到______B________.A.突出;B.增强;C.压制;D.变化不明显.18、物质的弹性和塑性是相对的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_.A.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B.是不变的.19、纵波的特点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_____C__________.A.垂直;B.不垂直;C.一致;D.不一致.20、横波的特点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________A__________.A.垂直;B.不垂直;C.相同;D.不相同.21、质点在一秒钟内_______B______叫振动频率.A.行的距离;B.振动次数.22、质点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____B_________,叫振幅.A.时间;B.最大位移.23、波在_____B______里传播的距离,叫波长.A.一定时间;B.一个周期;C.一种介质.24、射线和波前的关系是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A.相互平行;B.相互斜交;C.相互垂直;D.无关联.25、费玛原理为地震波沿射线传播的时间与沿其它任何路程传播的时间比较__A______.A.为最小; A.为最大; C.不一定; D.都相同.26、当入射角增大到i,透射角增加到90°时,这时的透射波叫__D___.A.面波;B.多次波;C.折射波;D.滑行波.27、地震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称为__________B__________(当观测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时的传播速度为波的真速度).A.真速度;B.视速度.28、由视速度定理可知,真速度________A___________视速度.A.不大于(小于等于);B.不小于;C.永远等于.29、直达波就是从震源_____D_________到达检波器的波.A.反射;B.折射;C.滑行;D.直接.30、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反映的是反射界面上的____B___________.A.一点;B.一段.31、在炮点附近,观测不到_____B_________.A.直达波;B.折射波;C.反射波.(盲区)32、速度最大的岩石是( 1 )(1)花岗岩 (2)变质岩 (3)粘土 (4)页岩33、岩石的孔隙度越大,一般有( 3 )(1)地震波传播速度越大 (2)岩石密度越大 (3)岩石密度越小 (4)有效孔隙度一定大34、岩石埋深越大,其( 1 )(1)密度越大 (2)密度越小 (3)孔隙度增大 (4)孔隙度不变35、连续介质地震波射线为( 2 )(1)直线 (2)曲射线 (3)双曲线 (4)抛物线36、水平迭加能使( 1 )(1)反射波能量增强 (2)多次波能量增强 (3)干扰波能量增强 (4)面波能量增强37、物理地震学认为,地震波是( 3 )【物理学中的地震波与工程物探中的地震波概概念不同。
】(1)一条条射线 (2)沿射线路径在介质中传播 (3)一种波动 (4)面波38、根据反射波和干扰波频率上的差别采用( C ).滤波的方法,压制干扰波.突出反射波.A:褶积. B:二维. C:频率.39、一个地震信号,•用它的振幅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表示出来这种表示叫做( C )表示.A:波数域. B:频率域. C:时间域:40、数字滤波有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有限性.A:连续性. B:离散理. C:可控性.41、用反子波和地震记录作褶积,就得到( C ).A:波阻抗. B:地震子波. C:反射系数.42、地震记录上首先接收到的是直达波和(C )A:声波. B:反射波. C:浅层折射波.43、当地形高差比较大时,一般要作( C )校正.A:井口. B:低降速带. C:基准面.44、因为地震波的能量差异很大,•一般浅层能量强,深层能量弱,小炮检距的振幅大,大炮检距的( A ),振幅控制就是要把这种差别很大的振幅控制在某一范围内.A:振幅小. B:振幅大.45、当地下界面有倾角时.水平选加存在着反射层的( B )问题.A:选加. B:偏移. C:干涉.46、为了解决水平选加存在的问题,可进行( B )处理.A:偏移归位. B:动校正. C:相干加强.三、判断题1、地震波的速度是指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地震速度.( T)2、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仅与岩石的密度有关.( F )3、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只要波阻抗不同,便会产生波的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