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词三首》,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夜书所见》三首经典古诗词。
具体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诗人王之涣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登高远望的情怀。
2.《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通过对庐山瀑布壮丽景色的描绘,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
3.《夜书所见》:诗人叶绍翁以夜观书为背景,抒发了对人生、历史、哲学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字面意思,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2. 领悟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词。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古诗词原文、译文、图片等。
2. 黑板:用于板书。
3. 笔记本:学生记录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词,理解字面意思,感受意境美。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古诗词的背景、作者、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4. 例题讲解:分析《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5.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登鹳雀楼》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6.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2. 内容:a. 《登鹳雀楼》:作者、背景、修辞手法、意境。
b. 《望庐山瀑布》:作者、背景、修辞手法、意境。
c. 《夜书所见》:作者、背景、修辞手法、意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秋夜的月亮、清晨的露水和壮丽的山川,让学生在美丽的自然画面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随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在这美丽的画面中,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吗?”“你们知道这些景象是如何激发诗人创作灵感的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4.赏析解读:引导学生从诗词的形式、内容、意象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词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古代诗人及其作品,树立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4.创作实践,提升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仿写古诗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分享,互相点评,共同提高。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美好情感,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结合诗词内容,讨论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5.学生的情感体验: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诗词中感受美好,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案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词。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之美。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词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艺术特色,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2、讲解法:对诗词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
3、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词所展现的画面,体会其中的意境。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展示一些古代诗词的书法作品,或者讲述一个与古诗词相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词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三)理解诗意1、学生对照注释,自主理解诗词的意思。
2、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补充和纠正。
3、教师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
以《泊船瓜洲》为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隔着几重山峦。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在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绿”字的精妙之处,它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时江南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体会诗情1、引导学生思考每首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2、让学生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例如,《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2课时)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古诗词三首》的背景知识和内涵,理解古诗词的语言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登鹳雀楼》1.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作者和背景故事。
3.学习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典故知识。
2. 《春晓》1.理解诗歌中的春意和作者的感慨。
2.分析诗歌中的节令描写和描绘春天的语言。
3.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静夜思》1.理解诗歌中的夜晚静谧的景象。
2.分析诗歌中的描写手法和意境。
3.感悟诗歌中的孤独与思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通过图片、音乐或简短的视频引入古诗词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 1. 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
2. 分组讨论诗歌的表达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老师讲解诗歌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
练习:1. 听录音,模仿朗读《登鹳雀楼》。
2. 完成相关习题,理解诗歌内容。
第二课时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学习: 1. 老师朗读《春晓》,学生跟读。
2. 分析诗歌中的节令描写和作者情感。
3. 老师导入《静夜思》,学生独立阅读理解。
练习: 1. 分组合作,分析《春晓》中的语言特点。
2. 朗读《静夜思》,体会诗歌中的孤独与思念。
四、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包括听力练习、朗读、小组讨论等。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下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欣赏《古诗词三首》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激发了对诗歌的兴趣,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使古诗词教学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
以上为《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泊船瓜洲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3.鼓励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阅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的详细、生动、有趣。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诗词积累:要求学生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以增强学生的诗词积累和表达能力。
5.创作实践,内化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古诗词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通过仿写、创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内化所学知识。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多元评价,促进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拓展延伸,提升素养: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适当拓展相关知识,如诗人的生平事迹、诗词背景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设想。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古诗词,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重视朗读,感受韵律美: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语感。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词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词三首》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能够朗读《古诗词三首》并感悟其中之美
二、教学重点
1.《古诗词三首》的理解和感悟
2.诗词的朗读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准确把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
1.课文《古诗词三首》
2.诗词赏析资料
3.录音设备
4.板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板书展示《古诗词三首》的标题,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学习诗词
1.介绍《古诗词三首》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来源和历史意义。
2.逐句讲解《古诗词三首》,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练习诗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诗词赏析
1.分组讨论《古诗词三首》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老师点评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指导学生如何深入挖掘诗词之美。
4. 后续活动
1.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赏析,并进行小组展示。
2.组织学生写诗或将自己的情感表达成诗词形式。
六、课堂小结
1.复习诗词的内容和作者信息。
2.强调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词。
2.完成一篇诗歌或散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以上是本次《古诗词三首》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
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有所提高。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1)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词三首》,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夜书所见》三首古诗词。
具体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述了诗人登上鹳雀楼所见到的壮丽景色,表现了诗人胸怀壮志的豪情。
2.《望庐山瀑布》: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3.《夜书所见》: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叙述了诗人在夜晚读书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学会诗词中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首古诗词的背诵、理解和感悟。
难点:《望庐山瀑布》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夜书所见》中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古诗词原文、注释、译文、诗人简介等。
2. 生字卡片:诗词中生字、生词。
3. 诗词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初读诗词:学生自读三首古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了解诗词大意。
3. 诗词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诗词,分析诗词的写作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
4. 生字学习:学习诗词中的生字、生词,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5. 朗读练习:学生跟读、齐读诗词,提高朗读能力。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
7. 随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登鹳雀楼:王之涣望庐山瀑布:李白夜书所见:叶绍翁2. 生字、生词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三首古诗词。
2. 选择一首诗词,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感悟。
作业答案:1. 略2. 略3. 示例:登高望远,我明白了人生要有远大目标。
望着窗外的美景,我想起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夜深人静,书声琅琅,我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词三首》,包含《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夜书所见》三首经典古诗词。
具体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通过描绘黄河、华山等壮丽景色,表达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怀。
2.《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以庐山瀑布为背景,展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抒发诗人豪放之情。
3.《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诗词的基本赏析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诗词的基本赏析方法,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幅古诗词配图,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词,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三首古诗词的背景、作者、诗意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掌握赏析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赏析方法,分析《望庐山瀑布》和《夜书所见》。
6.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2. 内容:《登鹳雀楼》:王之涣,黄河、华山,登高远望《望庐山瀑布》:李白,庐山瀑布,神奇魅力《夜书所见》:叶绍翁,夜晚景象,时光流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
(2)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词,运用所学赏析方法,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背诵并默写《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感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
2.朗读与解析(1)学生自读三首诗,注意读音、停顿、情感。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诗句的节奏、韵律。
(3)解析诗句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就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讨论,如“空山”、“新雨”、“悬壁”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感悟与拓展(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句的感悟。
(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类题材的古诗。
5.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分组背诵三首诗,注意纠正发音、停顿等。
(2)组织默写比赛,检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感悟、拓展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背诵与默写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发音、停顿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如《山居秋暝》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山中秋日的景色;《望天门山》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小儿垂钓》为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描绘了儿童垂钓的情景。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三首》,包括李白《静夜思》,王之涣《登鹳雀楼》,以及杜甫《绝句》。
这三首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作,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还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三首古诗词基本内容、背景及诗人情感表达。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朗读、感悟、表达等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热爱,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掌握诗词基本内容,学会鉴赏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与古诗词有关故事,引发学生对古诗词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词,初步感知诗词韵律美。
3. 讲解课文:(1)详细讲解每首诗词背景、作者及内容。
(2)通过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生僻字词和意象。
(3)分析诗词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4.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讲解诗词鉴赏方法,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子、篇章等方面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自主分析《登鹳雀楼》和《绝句》,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共同分享学习心得。
7. 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三首古诗词基本内容,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作者、背景。
2. 标注重点字词、句子。
3. 突出诗词意境和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静夜思》、《登鹳雀楼》和《绝句》。
(2)选择一首你最喜欢古诗词,分析其意境和情感,并写出自己感悟。
2. 答案:(1)见课后附录。
(2)示例:我选择是王之涣《登鹳雀楼》,这首诗描绘壮丽山河景象,表达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期盼。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认识生字“榆、畔、聒”,读准多音字“更”,会写“愁、寺”等6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2.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词是传承古今的绝唱,是民族血脉的力量,更是语言文字的华章。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1.古诗词三首。
二、解题: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读题达意,透过题目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地点、时间……)三、回顾前置性学习任务:“我是朗读者”——诵读三首诗词“我是插画师”——选择一首诗词配画“我是书法家”——抄写《枫桥夜泊》“我是采集员”——搜集并整理三首诗词的资料课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预习任务,一定收获颇丰,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交流展示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诗词领读”——读准字音,读好诗句《山居秋暝》读准字音“暝”“浣”、读好停顿、语调语速。
《枫桥夜泊》看来练了很多遍,熟悉得能背下来了。
《长相思》讲“榆、畔、聒、更”。
理解了字义,读得更从容。
过渡:我们先来看前两首唐诗,昨天选择“插画”的同学好多都描绘了这两首诗的景色。
学习任务二:“插画解读”——文画关联,图解诗意(一)《山居秋暝》1.图解诗意:参照诗句,解说配画,身临其境,如闻其声。
板书:月、松、泉、石、竹、女、莲、舟小结:清泉流动,浣女嬉戏,更衬托了山林的幽静。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
2.想象声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这画中有没有声音呢?(水流声、嬉笑声、鸟鸣声、风声……)读出这山林的自然之美——读出这雨后的清新之美——3.配乐朗读如果为这首诗配乐,应该是什么风格的?(惬意闲适)4.借助资料,感悟诗情:“自古逢秋悲寂寥”,而王维为何如此惬意留恋?小结:山林、秋雨、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在王维笔下多了一份远离喧嚣、洗去尘埃的意境,王维寄情山水、心志高洁的写照。
教案模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9篇
教案模板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9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 1[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后两句写人。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
全诗情景交融,生动地表现了描写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
本学期第一课也初步认识了“词”,对“词”有了初步的理解。
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学生能够借助注释自读自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思。
但是,城市的学生对田园风光不了解,对体会诗词描写的意境难有深刻体会,需要老师通过画面、教学语言等媒体激发学生想象感悟。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前两首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两首古诗,了解诗意,体会作者感情。
第二课时:学习词《渔歌子》,体会词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课文。
1、欣赏图片,激情引入:乡村,一个多么诱人的名词,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牧童短笛。
(课件出示图片欣赏)2、诵读诗词,激发情感: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乡村迷人的世界里,用自己的诗心与小桥流水撞击,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勾勒出农村景色的优美秀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优美的诗句——(课件出示诗句,学生朗读)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篇一:五年级上册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泊船瓜洲》一、导放:我们一定从小就能背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是的,古往今来,游子思乡,叶落归根,人们写下了多少动人的诗篇。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词,体会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打开教科书,我们要学习哪三篇古诗词?二、新授。
1、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王安石,原籍江西临川,他曾经做过北宋时期的宰相,也是一位文学家。
2、请大家读读题目,看看你们能知道什么。
(泊,停泊。
这首诗告诉我们这首诗是诗人把船停泊在瓜洲时写的。
)3、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
(指正:间:jian,间隔。
画图说明瓜洲和京口的“间”)齐读古诗。
4、再读古诗,借着书下的注释把诗句意思读明白。
指名说读懂了什么。
(学生说意思)师: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几个地方?(三个)距离呢?(一水间,数重山)京口和钟山这样近,这和作者有什么关系呢?可以联系下文的意思想想看。
下文是什么意思呢?(春风又把江南吹绿了,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家呢?)诗人想回哪儿?(钟山)(师画图:钟山)王安石的原籍是江西的临川,钟山在这儿,王安石的父亲在钟山(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做过官,王安石从小就在钟山长大的,所以他对这里有非常浓厚的感情。
可以说钟山是王安石的第二故乡。
5、(指着图)这三个地方这么近,诗人在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回家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指名读。
指名再读。
6、刚才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们觉得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吟诵这首诗。
在你们的想象中,诗人又是站在哪里,看着什么地方吟诵这首诗。
(春天的夜晚;站在船头,向钟山方向)师:在这明月之夜,诗人走出船舱,站在船头向对岸眺望。
对岸就是京口。
诗人想到的是什么呢?此时春风把江南吹绿了,看到此时的情形,诗人想到了什么呢?(想起自己的家乡,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开满了花,再加上故乡那一轮明月,诗人在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呀。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词的主题、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3.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4.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三首》,并尝试创作一首诗词,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古诗词的韵律、对仗、修辞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诗词三首》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审美情趣和价值观等方面也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难点:帮助学生化解古诗词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体会诗词的意境和寓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重点: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重点: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汲取人文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理解并默写《古诗词三首》中的生字词,如“寻”、“隐”、“宿”、“晓”、“染”等,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能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2.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学会分析古诗词的意象和寓意。
1.针对学生古诗词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针对学生在理解诗意方面的困难,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化解难点,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1.《泊船瓜洲》中作者提到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2.“春风又绿江南岸”和“春风又吹江南岸”两句,你更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3.《秋思》中作者眼里的秋风是什么样子的?
4.“欲作家书意万重”此时他最想最想对亲人说什么?“行人临发又开封”捎信的人临出发前,作者为什么又把信拆开来?
5.《古诗词三首》
单元
二单元
主题
月是故乡明
课.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背诵三百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精讲点拨
五、课堂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luòyáng yúguān nàpàn qiān zhàng dēng
()()()()
2.正确流利的朗读这三首诗,给加点字注音。
一水间( )数( )重( )山 照我还( )
洛( )阳榆( )关 那畔( )行
千帐( )灯 风一更( )意万重( )
3.读《泊船瓜洲》填空。作者当时穿停泊在,从、可以看出他当时离家乡并不远。
5.《长相思》中为什么会出现“千帐灯”?“故园”又是指的什么?
6.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你体会到了吗?但这三首古诗词的表达方法却有所不同,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三、成果展示
◎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三首古诗词。
◎背诵与思乡有关的其他古诗词。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首古诗词所表达的意思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学习重难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词三首》的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掌握《古诗词三首》的诗意表达和意境描绘。
3.能够理解《古诗词三首》中的意义和情感。
4.掌握《古诗词三首》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古诗词三首》的背诵和朗读。
2.《古诗词三首》的意义理解与感悟。
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和表达。
2.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看图片、听音乐或者引用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三首进行初步了解。
2. 学习诗文(15分钟)让学生轮流读诗,重点解释生字生词,并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意境。
3. 诗词赏析(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就诗句的意义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涵。
4. 朗读训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诗词的朗读训练,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5. 诗词背诵(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诗词的背诵,鼓励学生理解并内化其中的情感。
6. 小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诗词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古诗词三首》为教学内容,结合诗词的背景知识和内涵,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情感,并通过朗读和背诵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在小组讨论中展现出对诗词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情感体验。
但也需要注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和朗读表达能力,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综合训练,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以上为本节课《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朥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 语文 3 古诗词三首 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 3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词。
- 能准确认读并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如“渚”“建德江”“跳珠”“茅店”等。
- 能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 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在脑海中构建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 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思乡之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赞美等,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 以《宿建德江》为例,诗中的“日暮客愁新”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愁”绪,这种愁绪是在日暮时分,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和漂泊感。
学生需要通过对“移舟泊烟渚”等诗句的理解,体会这种愁绪是如何随着环境的描写而逐渐加深的。
- 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重点是理解诗句中对西湖骤雨的描写,像“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通过对“翻墨”“跳珠”等词语的解读,感受西湖雨景的奇特和壮观,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惊叹之情。
- 对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要理解词中描绘的夏夜山村风光以及词人的喜悦心情。
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体会词中的乡村生活气息和丰收的喜悦。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
- 在朗读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例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上下阕的节奏有所不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上阕的节奏明快,要读出轻松愉悦的感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为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三首古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第一首古诗词:《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山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山水的思考和想象。
2. 学习古诗词: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登鹳雀楼》,并解释诗句的意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和意义,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4. 创作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一幅描绘山水的画作,并配上自己的诗句。
5. 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画作和诗句,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二首古诗词:《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夜晚的自然声音,让学生感受夜晚的宁静和神秘。
2. 学习古诗词:带领学生一起朗读《静夜思》,并解释诗句的意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和意义,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4. 创作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描述夜晚的短文,并配上自己的插图。
5. 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短文和插图,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三首古诗词:《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春天的自然声音,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2. 学习古诗词: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春晓》,并解释诗句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古诗词三首之《泊船瓜洲》教学目标:1、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意境的创设、书写作者的心声、拓展资料的展示,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顺势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通过想象江南春美景、书写作者的心声、背景的资料拓展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教学难点: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用意。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好课件;反复吟诵,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2、学生:搜集描写明月的诗句;搜集王安石的诗句;搜集作者的资料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播放音乐《月之故乡》(歌曲)。
一、谈话导入,诱发乡情。
1、同学们,还记得白的《静夜思》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不好?生(背诵《静夜思》)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是月亮。
)3、师:月亮象征着团圆之意,所以诗人写的思乡诗中,常常提到月亮。
但并不是所有人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节日,都会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呢?板书课题:5 古诗词三首4、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由宋代诗人王安石所写的泊船瓜洲(板书),齐读课题,解释“泊”。
学生交流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
【王安石(1021—1080)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少年时代,聪颖好学,年轻时就中了进士。
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但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有些官僚的极力反对,他们不断地在皇帝面前说王安石的坏话。
三年后,他被逼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钟山的家中。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皇帝仍然要他进京。
这年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出发,上京赴任。
这一天晚上,他乘船停泊在瓜洲江边。
站在月光下,他望着远方的家乡,想到自己此番进京,不知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他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
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罢免,他又回到了。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师:诗人把船停泊在瓜洲岸边,他看到了什么景色呢?产生什么想法呢?让我们先读读,再聊一聊,请同学们拿着课本,自由读古诗,注意要读通顺,读准音。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通顺,读准音、注意诗的节奏)。
2、学生个别读。
正音:间、数、重、还。
3、师读(画节奏和正音)。
4、生齐读。
5、师生,生生配乐读。
三、结合注释,深入品读,读懂诗意。
1、出示纲领性问题:同学们,是什么勾起了诗人的思乡情绪?你从哪体会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呢?请大家再仔细读读古诗,结合注释,说说你的理解。
2、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3、师引导理解感悟:预设:◆学生用第三句回答第一问——春风又绿江南岸(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春天的景物,勾起了作者的思想情绪)师引导:那么,诗人王安石当时身处何地,是何境况,让他的思乡之情倾泻而出呢?(引导学习第一二句)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根据下面的注释以及你所预习的资料,来看看第一、二句,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课件出示讨论要求,学生汇报):①找出诗中一、二句的三个地名,并根据诗后面的注释画出三个地名的方位图。
②说说钟山与诗人的关系。
③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一、二句的诗意。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说板书:近)师小结:理解得真好,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
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人向远方,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指导朗读,读中理解。
师:让我们带着王安石的心情来读这两句(生自由练读)。
师:京口呀,你不远啊!(生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呀,你好近哦!(生读)——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山重水叠的家乡,就在眼前,就在心底!(生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真的好近好近啊!(生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回到第三句,结合学习第四句是思念让天涯变成咫尺,作者在瓜洲望着京口和钟山,他望到了什么?在望中是不是有所想呢?请同学们轻轻读三句,并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要求:①细读三句,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一句的诗意。
②“绿”在这里做何解释?从“绿”字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③从“又”字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组织全班交流,重点探究:·“绿”:形容词作动词用,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资料袋“小故事”。
语言训练:从“绿”字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又”: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情之浓烈。
(板书:久)◆点破第二问:所以诗人问明月——(生:何时照我还)学生说说对这一句的理解:【预设:明月寄相思,月亮蕴含着团圆之意……】四、走近作者,读出诗韵。
(播放音乐)景是如此之美,难怪作者是一次次回不能回,想还不能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不但写出了景之美,更是写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师:面对满目春色的京口、钟山,正是一声长吟——春风又绿江南岸(个别生读)。
师:面对着荡漾的春水,岸边的柳绿花红,诗人一声长吟----春风又绿江南岸(小组读)。
师:荡漾的春水,柳绿花红,眼前是一派春天的生机勃勃,诗人切想家而不能回,只好一声长吟----春风又绿江南岸(集体读)。
师:不知什么时候,一轮明月悄悄地升起,孤独的诗人仰望孤独的明月,情不自禁问——明月何时照我还(个别生读)。
师:问明月,我心中的万般思念向谁说?哎,诗人仰天长问——明月何时照我还(个别生读)。
师:远方的亲人啊,何时才能再见,我只能一遍又一遍的追问——明月何时照我还(小组读)。
师:啊!家乡的亲人啊!我何时才能回到你们中间,我们一起来问——明月何时照我还。
(集体读)。
师:诗人泊船瓜洲,回望一江之隔的京口,回望数山之遥的钟山,面对春风明月,思绪飘悠,思乡之情缠绕绵绵,挥之不散呀,真是斩不断理还乱。
哎,还是别再问了。
五、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1、分句引读。
师:作者绯徊于瓜洲渡口,回望故乡。
不禁吟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春风徐来,柳绿花红,正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春风又绿江南岸;师:明月初生,古渡凄迷,此一别故乡亲人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只好仰天长问——明月何时照我还。
2、再引领学生整体诵读古诗,领悟诗境。
师导读:九百年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泊船长江北岸,古渡瓜洲,回望故乡,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怀乡之作。
读——生齐读古诗。
六、体会写法1、引导思考: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生:借景抒情)2、小结: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人回首江南,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
七、学法小结:写景抒情的古诗怎么学——1、初读,读通读顺,整体感知诗意2、抓住景物,想象画面3、体会情感,深情诵读4、体会写法,学以致用八、激发感情,拓展延伸。
1、课件展示有关表达思乡的诗句让学生诵读。
2、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写景抒情的古诗。
九、布置作业:1、默写《泊船瓜洲》;2、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同学们可以通过写信、打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附:板书设计: 5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写景抒情——王安石近◎瓜洲~~~~~~~~~~~~~~~~何时还~~~~~~~~~~~~~~~~久◎京口△△△钟山思乡情切5、古诗词三首之《秋思》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3、通过主题拓展,积累诗句提升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2、“思”为主导,品味诗句蕴藏着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查找诗作者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然而,在诗人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
2、籍,唐代诗人。
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
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
在此情此境下,写下了这首诗。
齐读课题。
3、“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
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
再读课题。
二、初读设疑,切入“思”情。
过渡:回顾写景抒情古诗文的学习方法,那今天学习的这首古诗词有什么异同呢?1、初读设疑。
同学们发现了,诗题传递出一份浓浓的思念情愫。
那籍是如何在这首诗中埋下思念的种子呢?请拿出课文,自由朗读《秋思》。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
读诗之前,出示温馨提示:吐字清晰,字音正确,读通句子。
2、正确朗读,解多音字“重”。
3、指导书写“洛”,注意左右结构。
4、读出节奏。
三、深入品读,感悟诗意(与原稿相比,调整了顺序)1、过渡语:不错,有那么一些味道了。
同学们,这首《秋思》仅28个字,却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诗人的思乡情绪,让他提笔作家书呢?写完家书后他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默读古诗,找找原因,说说你的理解。
2、学生独立学习,思考问题。
3、引导品读“见秋风”——探寻“思源”师:都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原来是这场秋风拨动了诗人的愁绪。
请你来读这一句。
请你再读这一句。
读着这句诗,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谈)我也疑惑了,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说看见秋风了呢?请你想象一下,诗人独自站在街头,瑟瑟秋风中,他看到了什么呢?◆预设:——看到飘落的树叶。
师:是飘零的落叶拨动了诗人的心弦呀。
你都已经读出画面了。
除了落叶飞舞的情景,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看见别的人一家团聚。
师:看到他人和家人团聚,诗人会想起些什么呢?(生谈)我想这对离乡的游子来说更是一种深深的刺痛,因为和别人的团聚相比,他就显得更为——孤单了。
这正是他当时的心情啊。
师:又是一年秋风至,诗人伫立街头,看着漫天飞舞的黄叶,看着他人团聚的温馨场面,他的心会怎样?你能用一个词来表现诗人的心情吗?(孤独、忧伤、寂寞……)◆指导朗读——城里见秋风你真是诗人的知己啊,就请你读,读出他的孤独;都说知音难觅,诗人有你这位朋友,一定会感到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