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品质性状的遗传育种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摘要各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中加性主效应、显性主效应均起一定的作用,株高主要受加性主效应的控制,株高的狭义遗传力为50.8%,通过早代选择可取得较好的改良效果,其选择效果不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主要受加性主效应的控制,其狭义遗传率分别为66.3%和64.2%,宜在较低世代进行选择;异黄酮含量主要受显性主效应的控制,应该在较高世代进行选择。
Abstract Additive and dominant effects both play certain roles in the inheritance and variation of the agronomic traits measured. Plant height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additive main effects. Because heritability in the narrow sense of plant height was 50.8%,the trait could be improved by selecting in early generations and the improved effects were stable environmentally;Additive and dominant effects both play roles in the inheritance and variation of the content protein and oil,whose heritability in the narrow sense was 66.3% and 64.2% respectively,so the traits should be selected in early generations. Isoflavone content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dominant main effects,so the trait should be selected in advanced generations.Key words soybean;agronomic traits;quality traits;genetic analysisBrim等[1]、Hanson等、Weber、胡明祥等[2]均认为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实质上是加性效应起作用。
大豆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
大豆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
大豆是全球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影响着世界的粮食供应和农业发展。
其遗传育种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手段之一。
以下是大豆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
1. 高产优质品种的培育:大豆遗传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育高产优质的品种。
通过优质资源的筛选和交叉选育等方法,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大豆产品的需求。
2. 抗逆性品种的培育: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多种逆境的影响,如病虫害、旱涝灾害等。
因此,培育抗逆性强的大豆品种对提高大豆的产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遗传育种可以通过筛选和遗传改良,培育出耐盐碱、耐旱涝、抗病虫害等逆境条件下生长良好的大豆品种。
3. 遗传改良技术的应用: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豆遗传育种也会借助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进行更精细的品种改良。
例如,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可以更准确地筛选出具有目标基因的品种,从而加速品种改良的进程。
4.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豆遗传育种也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来进行精确的基因改良。
这项技术可以直接对大豆基因进行编辑,以快速生成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如提高抗病性、改善生长发育等。
5. 引进外源基因的利用:为了改善大豆的抗性和品质,遗传育种可以利用外源基因的引入。
例如,引入抗虫基因可以提高大豆的抗虫害能力,引入抗病基因可以提高大豆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综上所述,大豆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包括培育高产优质品种、培育抗逆性品种、应用遗传改良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等,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大豆的需求,并提高大豆的产量和稳定性。
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其育种工作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大豆杂交育种是一种重要的育种技术,能够有效增加大豆产量和改良品质。
本文将详细描述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并展开讨论。
一、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1. 遗传变异原理:大豆杂交育种利用亲本间的遗传变异,通过杂交组合使得优良性状得以表现,从而达到增加产量和改良品质的目的。
2. 杂交优势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杂交优势的利用,可以使得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明显超过亲本的水平。
3. 配对不育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选育配对不育系,利用配对不育性实现杂交,避免自交和杂交后代产生的自交衰退现象。
4. 基因组改良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基因组改良,利用诱变、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使得杂交后代的性状进一步改良。
二、大豆杂交育种的注意事项1. 选择亲本:选择亲本是大豆杂交育种的关键步骤。
需要选择具有丰产、优质、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配制。
2. 亲本的差异:选择亲本时要注重亲本之间的差异性,以便通过杂交组合产生互补性,提高杂种的产量和品质。
3. 杂交组合的配制:合理选择杂交组合,根据亲本的遗传背景和性状,进行优势互补的配制,提高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
4. 配对不育系的选育:选育高产、优质的配对不育系,保证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
5. 杂交确保:确保杂交的成功进行,进行授粉作业时要注意控制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提高授粉的成活率。
6. 遗传背景的接近:控制亲本的遗传背景的接近程度,减少杂合劣势的发生,提高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
7. 病虫害防治:加强杂交亲本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亲本的健康和杂交后代的稳定性。
8. 选择适宜栽培地点:栽培地点的选择对于大豆杂交育种的成功至关重要。
需要选择具备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地点进行杂交育种。
9. 高效利用资源: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育种效率,提高大豆杂交育种的成功率。
10. 团队合作:大豆杂交育种需要专业的团队合作,各环节的协作和沟通是成功育种的关键。
鲜食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鲜食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鲜食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传统的食品材料之一,其
可食部位中蛋白质含量高,且具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因此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健
康功能。
然而,鲜食大豆在品种选择、栽培及利用的过程中,存在品种繁杂、产量低下、
抗逆性能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和利用鲜食大豆的种质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大豆遗传多样性和基因资源重要性的逐渐认识,鲜食大豆的种质
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通过研究鲜食大豆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遗传多样性,可以为鲜食大豆品种育种提供重要参考。
鲜食大豆的农艺性状主要包括外观性状、生长发育性状、生物学性状、品质性状等。
外观性状是指鲜食大豆的种子大小、形状、表面特征等;生长发育性状是指鲜食大豆在不
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生长速度、高度、分枝情况等;生物学性状是指鲜食大豆的叶片形态、
花冠形态、结荚数量和质量等;品质性状是指鲜食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糖含量、氨基酸含量、风味等。
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包括种间遗传多样性和品种内遗传多样性两个层次。
种间遗传
多样性指的是不同种的大豆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差异,品种内遗传多样性则是指同一品种
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鲜食大豆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主要表现在遗传距离、遗传分化、遗传变异等方面。
研究表明,鲜食大豆种质资源间的遗传距离普遍较大,品种间的遗传分化现象较为明显;
而同一品种内部的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比较小,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变异。
大豆遗传多样性及其利用策略探讨
大豆遗传多样性及其利用策略探讨大豆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它广泛分布于北美洲、东亚、南美洲等地,特别是在我国,大豆是我国三大经济作物之一。
大豆的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在大豆种质资源中,有许多具有特殊的抗逆性状、品质性状等优良特征的种质资源。
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大豆遗传多样性,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豆遗传多样性的来源大豆遗传多样性主要来源于其自然分布和人工形成。
大豆广泛分布于北美洲、东亚、南美洲等地区,形成了遗传多样的自然种群。
另外,人类在大豆的栽培过程中,对其进行了大量的人工选择和育种,形成了许多具有特殊遗传特征的种质资源。
二、大豆遗传多样性的评价大豆遗传多样性通常用亲缘关系图谱、群体结构等方法来评价。
其中,亲缘关系图谱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揭示种内遗传多样性的层次结构和亲缘关系,对遗传资源的合理保护、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豆遗传多样性的利用策略大豆遗传多样性的合理利用,可为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利用策略:1. 利用大豆遗传多样性,筛选抗逆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研发适应不同环境的大豆新品种。
2. 利用大豆遗传多样性,筛选优良的品质性状种质资源,积累资源获得更好的利用效益。
3. 利用大豆遗传多样性,通过育种改良,筛选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种质。
4. 利用大豆遗传多样性,研发新的大豆产业产品,如大豆蛋白、大豆异黄酮等。
以上是利用大豆遗传多样性的几种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大豆遗传多样性,掌握相关的技术和手段。
四、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保护和利用大豆遗传资源,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探索。
对于保护和管理大豆遗传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建立完整的大豆种质资源中心、数据库、信息共享平台等,汇聚全球各地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数据。
2. 加强对有代表性现有种质,特别是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优良材料进行保护与鉴定,以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
大豆育种2
我国近30年来育成的新品种大部分来自杂交育种。 (3)混合品种 将多个家系品种按一定比例合成为混合品种。 (4)杂交大豆
第四节 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二、大豆育种的目标性状 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2、品质性状 3、大豆抗病(虫)特性 4、大豆耐逆性 5、生育期性状 6、适于机械作业特性
第四节 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三、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一)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及改良 产量=株数/亩×荚数/株×粒数/荚×百粒重 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 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 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产量、荚数/株、粒数/荚、百粒 重、生物产量、收获指数等)均属数量性状,大多由多基 因控制,环境影响相对较大,遗传力较低。 产量或产量构成因素的选择一般在育种中杂交后代高 代材料中进行,而低代材料中一般不做选择。
的可能性较大。
第四节 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蛋白质、脂肪组分的遗传: 大豆亚麻酸含量的表现由核中具有加性效应的一对主基因 和一组修饰基因共同控制。目前利用亚麻酸含量低的材料 相互杂交,获得了超亲分离体系,同时轮回选择技术对降
低亚麻酸含量是有效的,利用此方及改良方法
第四节 大豆目标性状的遗传及改良方法
我国高光效育种进展: ★盖钧镒等(1990)对高产理想型的形态、生理性状组成模式作出推论: (1) 成熟时的静态株型:高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有限或亚有限生 长习性、主茎上下结荚均匀--主茎、分枝结荚并重的空间产量分布。 (2)生育过程中的动态生理模型: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叠期较短; 叶面积前期扩展快,达峰值时间短,后期下降缓慢,鼓粒期中上叶位功 能期长,叶片光合速率高。 ★苗以农等(1997)综合国内外高产品种的株型和生理生化特点 选育高大繁茂型或半矮秆型的超高产品种。 ★杜维广等 ⑴ 建立大豆高光效育种的生理生化指标和种质创新的程序 ⑵ 育 成 哈 91-7021 等 三 个 高 光 效 材 料 , 光 合 速 率 比 对 照 高 18.2%47.4%。 ⑶ 高产理想型的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张性坦等(1995,1996,1997):超高产大豆诱处4号 高光效生理特点、光合和抗光抑制能力强 株型紧凑、具有良好的受光态势
大豆分子育种方案
大豆分子育种方案引言大豆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满足人们对优质、高产大豆的需求,科学家们利用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的方法开展研究,以提高大豆的品质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大豆分子育种方案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步骤。
分子育种的基本原理分子育种利用分子标记和遗传图谱的技术手段,将分子标记与目标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鉴定,从而实现选育目标性状的目的。
大豆分子育种以种质资源的收集、分子标记的筛选和利用、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析为基础,通过精确掌握遗传变异的信息,实现理论预测、辅助选择和背景调整等关键环节的优化,提高育种效率和选育质量。
大豆分子育种的关键技术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大豆分子育种的第一步是收集和保存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大豆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品质特性以及抗性等,目的是获取具有丰富多样性和优良性状的大豆品种。
分子标记的筛选和利用分子标记是在基因组上的一小段DNA序列,可以作为遗传位点来鉴定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在大豆分子育种中,科学家们通过筛选和利用分子标记来实现遗传变异的鉴定和分析。
常用的分子标记包括SSR 标记、SNP标记等。
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析遗传图谱是基于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和连锁关系而构建的图谱。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并判断某个特定性状的遗传基础。
在大豆分子育种中,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析通常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并结合QTL定位来精确定位目标性状的候选基因。
精准选择和背景调整通过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可以对目标性状进行精确选择。
基于遗传图谱和分子标记的信息,可以进行辅助选择和交配设计,从而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优良杂交组合。
同时,背景调整也是大豆分子育种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选取适宜的亲本进行杂交,可以有效减少不相关的遗传变异。
大豆分子育种的步骤1.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收集丰富多样的大豆种质资源,并通过冷冻保存等方式进行长期保存。
大豆的育种程序
大豆的育种程序一、目标确定大豆育种的第一步是确定育种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情况,确定改良大豆的品质和性状。
例如,可以确定提高大豆产量、提高蛋白质含量、提高抗病虫害能力等为育种目标。
二、遗传资源收集与筛选收集大豆遗传资源是大豆育种的重要环节。
通过收集不同地区和种类的大豆种子,获取丰富的遗传资源。
然后,通过筛选和鉴定,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作为育种材料,为后续的育种工作提供基础。
三、杂交与选择在大豆育种过程中,常常使用杂交育种法。
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获得杂交种子。
然后,通过对杂交种子进行选择,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个体。
常用的选择方法包括观察性状、测定产量和品质等。
四、自交与纯化在杂交后代中,根据杂种优势和性状表现的稳定性,选择适当的杂交后代进行自交。
通过连续自交,逐渐纯化所选择的个体,使其性状更加稳定。
五、试验与评价在大豆育种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和评价。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对育种材料进行评价,分析其产量、品质、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的优劣。
试验结果可以为后续的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六、推广与应用在育种工作得到一定成果后,需要进行推广与应用。
将优良的育种材料推广到农田中,供农民种植。
同时,也可以将育种材料提供给种子公司进行生产和销售,推动大豆产业的发展。
总结:大豆的育种程序包括目标确定、遗传资源收集与筛选、杂交与选择、自交与纯化、试验与评价、推广与应用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大豆育种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持续的投入,但它对于农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未来的大豆育种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豆分子育种
大豆分子育种大豆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之一,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生产和能源开发等领域。
然而,如何进一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一直是种植者和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分子育种作为一种现代育种方法,在大豆育种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大豆分子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大豆分子育种是基于大豆的基因组和遗传信息,通过利用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学等技术手段,寻找与产量、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或位点,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改良。
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多态性标记的筛选。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具有多态性和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
2. 关联分析。
通过收集大豆种质资源的多态性标记信息和农艺性状表型数据,运用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基因位点与性状之间的关联分析,确定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基因或位点。
3. 基因定位。
通过大豆种质资源的交叉分离群体和分子标记的遗传图谱构建,将目标性状相关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为后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克隆提供基础。
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根据基因定位结果,发展针对有关基因的分子标记,通过标记辅助选择的方式,加速优良基因的引入和固定,提高育种效率。
二、大豆分子育种的应用进展和成果大豆分子育种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果。
通过分子育种手段的应用,科学家们成功地鉴定和利用了与大豆产量、耐逆性、品质等相关的基因或位点,开展了一系列大豆育种项目,取得了以下成果:1. 产量的提高。
通过发掘与产量相关的基因或位点,优良的产量性状被成功地引入到现有的商业品种中,提高了大豆的单株产量和总产量。
2. 耐逆性的改良。
利用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学的方法,发掘与大豆耐旱、耐寒、抗病等性状相关的基因或位点,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优良耐逆性的品种,提高了大豆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3. 品质的改良。
大豆分子育种也被广泛应用于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酸组成、油酸含量等品质性状的改良。
鲜食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鲜食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一、鲜食大豆的种质资源鲜食大豆的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国际大豆研究中心(IITA)的统计,全球大豆种质资源共有160000份,其中鲜食大豆占比较小。
中国是大豆的主要起源地之一,也是大豆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大量的鲜食大豆种质资源。
这些种质资源在形态、生理、生态、遗传等方面都存在着丰富的多样性,可以为鲜食大豆的品种改良和新品种育成提供重要的遗传物质基础。
二、鲜食大豆的农艺性状鲜食大豆的农艺性状主要包括生长期、株型、种子形态、抗逆性、品质等方面的特征。
通过对这些农艺性状的分析和评价,可以为鲜食大豆的栽培管理、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更好地适应不同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提供技术支持。
1. 生长期:不同品种的鲜食大豆生长期长短不一,早熟、中熟、晚熟品种各具特点。
早熟品种生长期短,适应性强,但产量较低;中晚熟品种生长期较长,产量高,但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也较高。
2. 株型:鲜食大豆的株型有直立型、蔓生型、半蔓生型等,不同株型的适应性和产量也各有差异,需要根据不同生态环境和栽培方式进行选育。
3. 种子形态:鲜食大豆的种子形态有大小、长短、颜色等差异,种子形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品种的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
4. 抗逆性:对于鲜食大豆来说,耐病虫害、耐逆境的品种尤为重要,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保障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5. 品质:鲜食大豆的品质主要包括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口感等方面的特点,这些品质特点直接影响着鲜食大豆的食用价值和市场需求。
鲜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主要表现在遗传多态性、遗传变异和遗传漂变等方面。
鲜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对于其品种改良、种质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遗传多态性:鲜食大豆在形态、生理和生态等方面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态性。
通过对这些多态性的分析和评价,可以为鲜食大豆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2.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鲜食大豆品种改良的重要来源之一。
大豆育种技术
大豆育种技术
1. 杂交育种:利用不同亲本之间的遗传优势,进行交配,经过多代选择、筛选,再进行杂交,产生新的优良品种。
2. 干扰素微注射技术:由于传统的遗传改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劳力,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异种生物的干扰素基因引入大豆种子后,进行微注射,达到快速生成突变种子的目的。
3. 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有选择地删除或添加基因,通过修改大豆的基因组,从而产生更具抗病、抗逆性和高产性的新品种。
4. 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遗传标记技术,利用DNA标记检测大豆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新品种中所需要的特殊性状,如优良的品质、高产性和抗病性,从而加速选育优良品种的进程。
5. 显微镜技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大豆的花粉形态和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从而通过杂交育种等方式来选育适应性更强、抗病性更好、品质更高的新品种。
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及优异材料的创新与应用
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育种手段,它利用
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通
过对大豆基因组进行精确设计和改造,培育出具有优异性状
的大豆新品种。
这种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更精确、高效
地改善大豆的农艺性状,如产量、品质、抗性等,从而满足
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在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的创新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大豆基因组测序和基因挖掘:通过对大豆基因组的测序
和分析,挖掘出与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为后续的分子
设计育种提供基因资源。
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大豆进行基因
型鉴定,实现对目标性状的快速、准确选择,提高育种效率。
3.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对大豆基因组进行精确编辑,实现对特定基因的定点突变或插入,从而创造出具有优异性状的大豆
新材料。
在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的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
果。
例如,通过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已经成功培育出多个具
有高产、优质、抗病、抗虫等优异性状的大豆新品种,这些
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可以通过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大豆基因组中的优异基因资源,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可以结合其他育种手段,如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进一步提高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及优异材料的创新与应用是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这种技术,有望为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大豆育种与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
大豆育种与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全球对于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的关注日益增加,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大豆育种和遗传改良成为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手段。
本文将介绍大豆育种与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对大豆产业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一、大豆育种的目标和策略大豆育种的目标是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育种工作者采用了多种策略。
首先,通过遴选具有高产性、抗病害和适应不同种植区域条件的优良种质资源,为后续的育种工作提供基础。
其次,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大豆的遗传规律和基因功能,探索与产量和品质相关的关键基因,从而为后续的分子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还可以通过杂交育种、突变育种等手段,快速获得具有新性状或改良性状的大豆品种。
二、大豆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在大豆遗传改良方面,研究人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首先,通过基因组学研究,确定了大豆基因组的组成和功能,并发现了一些与产量和品质相关的重要基因。
例如,研究人员鉴定了控制大豆花荚颜色的重要基因,为进一步培育色素丰富的大豆品种奠定了基础。
其次,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大豆育种中实现了高效率的品种选择,加速了育种进程。
通过与具有抗病性的优良品种进行杂交,研究人员还成功培育出多个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提高了大豆抗病能力。
此外,还开展了大豆转基因改良的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向大豆中导入抗虫基因和耐逆基因,增强大豆的抗虫性和逆境适应能力,提高了大豆产量和品质。
三、大豆育种与遗传改良的意义和前景大豆育种与遗传改良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促进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培育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可以提高大豆产量,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其次,通过提高大豆的抗病性和耐逆性,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担,并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
此外,大豆还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改良大豆的品质可以提高人们的蛋白质摄入水平,满足人们对高品质膳食的需求。
大豆遗传育种中的最新技术
大豆遗传育种中的最新技术大豆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油料和蛋白原料之一,一直是农业科技研究的热门领域。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等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探索大豆遗传育种的最新技术,以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从而支持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好地满足他们对大豆及其各种产品的需求。
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一种新兴的遗传育种技术,它基于对特定大豆基因序列的了解,将大豆基因组进行分级和类别划分,并通过对多个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快速筛选出大豆种类中最符合种植者需求和期望的潜在品种。
在很大程度上,这项技术已经取代了过去依靠单独植物品质的方法进行繁殖的方式。
二、全基因组重测序全基因组重测序是一种先进的遗传育种技术,它使用基因测序技术来厘清大豆基因组的各个细节和机理。
大豆基因组还是一个相当复杂和巨大的系统,因为这些基因不仅仅决定了大豆的基础性状如形态、生长和发育,还直接影响了大豆产量和品质等多种属性。
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大豆品种之间的细微差别,并从中找出适合特定种植条件和目的的最佳品种。
三、基因组编辑基因组编辑是另一种先进的遗传育种技术,它需要利用基因編輯工具来创造新变异和次薄弱种植品种,特别是那些不容易实现的遗传改进或传统育种无法解决的问题。
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做到精准的基因编辑、代替或删除,从而创造出具有更高生产力、适应力和适宜性的新品种。
四、高通量鉴定技术高通量鉴定技术是一种定制的遗传育种技术,它利用基因芯片和DNA测序等技术高度监测植物基因组的表达、药物反应、代谢作用和抗病性等多种事项,比如大豆的叶面积、温度容限和固氮能力等,从而为选育新品种提供必要的科学基础和支持。
综上所述,大豆遗传育种中的最新技术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得到了各界的大力推崇。
它不仅能帮助生产者解决一些特定的育种方面要求,而且可以创造出对环境和社会层面有利的新品种。
大豆科技的发展不仅影响农业部门,也对工业、医疗、食品和生物医学研究等各个领域的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鲜食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鲜食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鲜食大豆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也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分析对于大豆育种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选育高产、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主要从鲜食大豆的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鲜食大豆的种质资源主要包括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品种和不同生长期的大豆。
这些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是大豆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豆育种和遗传改良的基础。
通过对不同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藏,可以为大豆育种提供广泛的物质基础。
种质资源的多样性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豆的起源和进化过程,为大豆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农艺性状是指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经济性状。
鲜食大豆的农艺性状包括植株高度、茎粗、叶片形态、花期、结荚期、株形等。
这些农艺性状与大豆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密切相关,对于大豆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分析,可以评估不同种质资源的优良性状,筛选出具有高产、良好品质和抗病虫害能力的新品种。
遗传多样性是指种群中存在的遗传差异的总体表现。
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以通过不同的遗传标记技术进行,如分子标记、形态标记和生物化学标记等。
通过对不同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以评估不同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关系,揭示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演化历史。
遗传多样性分析还可以为育种工作提供线索,为选择杂交组合和创制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品种改良
传统育种
通过选择优良性状的单株 或群体,经过多代自交和 选择,培育出新品种。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利用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 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 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提高 育种效率。
基因工程育种
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优 良性状的相关基因导入到 大豆中,培育出具有新性 状的大豆品种。
良种选育
良种选育的目标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 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寄生蜂、瓢虫等天敌昆虫以及枯 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需要注意合理用药,避 免产生药害和环境污染。
06
大豆的产量与品质
用光能、空间和养分。
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大豆需肥 规律,合理施用氮、磷、钾等 肥料,促进大豆健康生长。
病虫害防治
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减轻 危害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
THANKS
感谢观看
05
大豆的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
锈病
大豆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危害茎和豆荚。病斑初期 为黄褐色小斑点,后期会形成红褐色的隆起斑,并散发出 铁锈色粉末。
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豆粒,叶片受害后会出现褪绿 小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或褐色多角形斑,天气潮湿时, 叶背会生出灰白色霉层。
炭疽病
大豆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也侵染豆荚。病斑 初期为褐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长圆形,边缘褐色,中 央淡褐色或灰白色。
常见虫害
蚜虫
蚜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们会吸取大豆的汁液,导致叶片皱 缩、发黄,严重时会导致大豆减产。
大豆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研究
大豆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研究大豆是一种广泛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
其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成分使其备受青睐。
在目前的大豆品种育种过程中,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就大豆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豆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1. 基本原理遗传分析是指通过观察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差异,确定其遗传规律和机制的过程。
对于大豆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可以采取传统的遗传学方法,如家系分析、群体分析、F2群体和BC群体等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定具有某种性状的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为进一步的基因定位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2. 典型案例:大豆黄化叶大豆黄化叶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天南海北的病害,他会引起植株叶片变黄,干燥和脱落。
该症状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在育种中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关于大豆黄化叶如何遗传以及一些重要性状的相关基因已经获得了许多研究。
家系分析表明,该性状在大豆中具有典型的单基因遗传模式,可以用符号AS1代表黄化叶基因。
在一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中,搜集了一群大豆自交系并进行了AS1基因分型。
结果发现,在70个自交系中,53个具有正常叶绿色而17个是黄化类型。
此外,研究还通过杂交、遗传、分子生物学等手段,运用连锁图谱分析技术对黄化叶的基因进行了定位,最终确定了黄化叶基因位于第15对染色体的部位。
二、大豆品质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1. 基本原理基因定位指的是通过遗传分析、链家谱等技术,将目标基因分配到染色体特定区域的基因生物学方法。
目前,常用的大豆基因定位技术是由遗传连锁图谱技术和物理定位技术两种不同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2. 典型案例:抗霉病大豆的基因定位大豆霉病是一种由霉菌引起的病害,仍然是大豆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开发有效的抗素材。
在一项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从遗传材料中鉴定出了一个抗霉病遗传元件。
之后,他们通过遗传计量学和分子定位原理,最终将元件定位于大豆的第7对染色体特定区域。
大豆遗传多样性与品种改良
大豆遗传多样性与品种改良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植物之一,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
由于其广泛的用途,大豆的种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作物之一。
然而,大豆生长的病虫害压力很大,加上气候变化和土地资源的争夺,使得大豆种植的生产率逐年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提高生产率的难题,科学家们在大豆遗传多样性和品种改良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本篇文章将探讨大豆遗传多样性及其在品种改良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大豆遗传多样性?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它的原产地在中国。
随着数百年的种植和演变,大豆已经形成了不少的变种和品种。
在不同的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其形态和性状有所不同。
这是由于大豆的基因组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所致。
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内部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及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大豆的基因组由数百万个遗传因子组成,这种基因组可表达在植株、花、豆荚、种子等各个组织器官中,这一遗传多样性的基础内部是由由基因多样性、染色体差异性及表现型多样性三大因素构成。
基因多样性是创造新品种的重要基础,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品种的性状变化量与基因的数量直接相关。
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也造就了大豆种子的品质差别,如最高油酸品系防止心血管疾病,最高蛋白品系可以直接饲料等等。
二、大豆遗传多样性在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大豆是一种十分复杂的作物,需要充分利用其遗传多样性才能实现品种改良。
基因通量具体表现在品种和种群的有效大小和种群内外的基因流,大豆种子品质的好坏与等级比,需要基因群体间杂交种群的创新及生长发育和分析,因此基因多样性是大豆种植和品种改良的核心之一。
(一)利用遗传多样性进行品种改良品种改良是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遗传多样性是实现品种混合和选择育种的必要基础。
在品种改良中,科学家需要首先了解大豆群体的基因组组成和表现型,以此为基础而深入挖掘出更多的大豆资源。
基于遗传多样性的利用将导致多品种的混合中,种群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形成新品种,而这些品种和其自身性状的遗传学的基础,必须先遵循遗传多样性的锁定,然后才能更进一步地进行品种改良。
大豆新品种佳豆55的选育
草。
苗期控制浇水,进行蹲苗;现蕾期结合灌水,每667m 2追施氮肥10kg ,全生育期浇水3~4次。
4.4 病虫害等防治 加强病、虫、鸟、鼠等为害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向日葵病害主要是菌核病、锈病、黄萎病。
通过轮作倒茬、调节播期、合理施肥,播种前辅助药物拌种、花期喷施药剂、收获后取出病株进行防治。
4.5 收获 向日葵中上部茎秆和花盘背面变为黄白色,籽粒充实坚硬,即为油葵收获期。
收获后及时晾晒、储藏,防止发霉变质造成损失。
4.6 适宜地区及季节 适宜在甘肃省兰州、白银、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地区及类似生态区春季种植。
参考文献[1]傅漫琪,刘斌,王婧,孙悦,王小慧,陈阜.1985-2015年中国向日葵生产时空动态变化.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53(4):630-637[2]郭树春,李素萍,孙瑞芬,于海峰,聂惠,温馨雨,王海霞,李丽君,牟英男,乔慧蕾,梁晨,张勇,张晓萌,苗红梅,张艳芳.世界及我国向日葵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分析.中国种业,2021(7):10-13[3]孙向春,贾玉娟,冯涛,汪来田,孟海兵.高产优质食用向日葵新品种肃葵2号的选育.种子,2019,38(10):119-121[4]王兴珍,卯旭辉,贾秀苹,梁根生,陈炳东,沈昱彤.甘肃省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甘肃农业科技,2017(3):74-77[5] Shikazono N ,Yokota Y ,Kitamura S .Mutation rate and novel tt mutants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induced by carbon ions .Genetics ,2003,163:1449-1455[6] Nagatomi S .Development of flower mutation breeding through ion beam irradia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03,26:33-38[7]孔滢,白锦荣,尚宏忠,王乃彦.重离子束辐射技术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园艺学报,2013,40(9):1837-1845[8]杨赞林,甘斌杰,余增亮.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的回顾与展望.安徽农业科学,2002,30(5):639-641,648[9]刘瑞媛,金文杰,曲颖,周利斌,董喜存,李文建.重离子束辐射诱变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广西科学,2020,27(1):20-26(收稿日期:2022-10-07)大豆新品种佳豆55的选育张振宇 王志新 郑 伟 李灿东 郑天琪 吴秀红 李志民 李增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三江平原主要作物育种栽培重点实验室,佳木斯154007)摘要:佳豆55是在大豆高产基因网络构建的基础上,借助分子标记技术,经多代选择培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大豆中存在胰蛋白酶抑制物 ( 主要为 S B T I A 2 ) , 不利于直接用作饲料, 希望选育出无 S B T I - A 2的品种 。 此外,豆腥味不受外国人欢迎, 系 由脂氧酶活动后的结果;棉籽糖与水苏糖等寡聚糖 不易为人体消化而产生胃肠涨气,其程度随着低聚 糖的含量而变化,这些都是今后特定的品质育种方 向。
3.3
蛋白质
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地高于其他植物的 蛋白质资源, 平均水平为 38% , 为了提高大豆蛋白质 的含量曾作了大量的研究 。 美国研究者已成功选育 出含有 53% 蛋白质的品种, 只因产量较低而未进行 商业化生产 。 蛋白质的质量取决于主要氨基酸间的 平衡 。 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较齐全, 但与牛奶 等动物蛋白相比, 含硫氨基酸偏低, 仅 2 . 5% 左右, 希望能提高至 4% 或以上 。
3 大豆的品质化学性状改良
品质改良是大豆育种整体目标中的一部分 , 品质 与利用有关 。 随着加工利用方向的拓展, 大豆品质 性状要求日趋多样化 。 大豆的化学品质性状可概括 为以下几方面: ①营养成分抑制因子; ②油脂与蛋白质含量; ③油脂品质; ④蛋白质品质 。
3.1
营养抑制因子
吴晓雷 , 王永军等 (2001) 应用栽培大豆科丰 1
号(母本)和南农1138-2(父本)杂交得到的F9代 重组自交系 (RILs) 群体 , 构建了含 302 遗传标 记、覆盖2363.8cM、由22个连锁群组成的遗 传连锁图谱.采用区间作图法,检测到蛋白质含 量的QTL位点3个,含油量QTL位点2个。
蛋白质:大豆籽粒一般含有31-55%左右的蛋白
质。大豆蛋白质中约有63%球蛋白,3%醇溶蛋 白 ,7%谷蛋白 ,12% 的白蛋白 ; 还含有人体和动 物不能合成的 8 种必须氨基酸 , 有完全蛋白的 美称; 脂肪 : 大豆籽粒一般含有 19-20% 的脂肪 , 以不 饱和脂肪酸为主,约占总脂肪酸总量的80-90%, 饱和脂肪酸占6-20%。 其它 : 大豆籽粒含碳水化合物 22-38%, 含无机 物质4.5-5%,对人体骨骼、肌肉等发育有一定 的益处.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其中维生素E和 必需脂肪酸在油脂中的含量多少 ,己成为评定 其营养价值的重要标志.
4.1
生理方面
对光温敏感: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和喜温植物, 对光周 期和温度的反应相当敏感 固氮耗能大:大豆可通过根瘤固氮, 减少对土壤氮素的 吸收 。 但固氮要消耗部分能量和光合产物, 又在一 定程度上限制了产量的提高 。 库源矛盾突出 : 大豆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长 , 在开花期, 不仅大量形成生殖器官, 而且继续进行营 养器官 ( 茎叶) 的生长,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 同 时竞争光合产物, 使得库源矛盾突出, 这样产量潜力 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 。
异交困难 : 大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 ,
天然 异交率很低, 目前尚未发现理想的传粉昆虫 。 由于花器官小, 人工授粉困难; 育种中利用的 亲本数较少,不同来源的种质相互杂交利用受 到限制, 遗传背景狭窄 。 可喜的是在大豆雄 性不育材料的创新方面, 孙寰等 ( 1994) 育成 了大豆质 - 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及同型保持系 , 回交 4 代不育 株 率 为 100% , 花 粉 败 育 率 在98% 以上。 这可为大豆杂优的利用提供重 要途径 。但要实现杂交种的商业生产, 仍需 大量的基础工作 。另外, 大豆用种量大 、 种 子产量低, 降低杂交种的成本也是利用杂种优 势必须解决的难题 。
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学者们对蛋白质的 遗传进行的研究所得到观点被广泛认同,即后 代及亲本的蛋白质含量显著相关,但并没有呈 现出明显的优势以及显性作用,后代分布并无 特异,可知蛋白质是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 为辅的的遗传方式。胡明祥等所做的研究是 选用十二个组合的栽培大豆进行杂交,但亲本 间的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其结果中显 示 ,F1 代的蛋白含量为超过双亲含量范围 , 且 大部分与含量高的亲本接近,另外,后代蛋白质 含量并没有因环境的改变而有很大的改变,所 以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是中等偏大的。
4.3
先进技术应用方面
大豆染色体数目多 ( 2n = 40) , 体积小, 除带随体的 染色体外, 不同染色体间的形态差异不明显, 细胞遗 传学研究较困难 。 数千年间, 大豆只在中国和少数 几个东亚国家种植, 直到 20 世纪中期以后, 才成为世 界性作物, 研究历史较短, 其细胞学及细胞遗传学研 究的深度和广度, 均无法与稻 、 麦 、 玉米等作物相 比 。基础理论明显滞后, 突破性成果很少, 要进行品 种改良, 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 国际上从事 该领域研究的科学家也是屈指可数 。 到 20 世纪后 期, 分子遗传学迅速发展, 大量的人力 、 物力和财力 资源投向了DNA 水平的研究, 大豆经典遗传学失去 了发展机会 。到目前还没有将重要基因定位到具体 染色体上, 所以限制了目的基因的定向转移 。
6
展望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和遗传技术相结合 , 选育高蛋 白 、 高油脂和富含特殊营养成分的大豆新品种 ,消 除大豆的腥味 ,是大豆品质改良的重要内容 ,也是大 豆产业发展和市场开拓的关键 。因此 , 发展转基因 生物工程是时代要求 , 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 。由于 大豆在农业上的重要地位 , 注定了大豆将成为研究和 开发的重点。基因工程为大豆育种提供了前所未有 的机遇 ,使大豆获得各种品质改良的性状 、 生产特 殊蛋白 、 特殊脂肪酸 、 维生素 、 抗旱 、 生产生 物塑料和生物燃油等 。 通过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的有 价值的性状为大豆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了从经济到 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利益 , 这些品质改良的转基因大 豆在食用和饲料用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 同时 也反应了生物工程在农业上的巨大潜力
大豆品质性状的遗传育种
姓名:贾影影 学号:12013130676
内容:
大豆品质性状的种类及其作用
大豆主要品质性状在遗传方面的研究
大豆的品质化学性状改良 育种改良的难点 大豆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
展望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 , 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植物蛋白和食用植 物油的来源,目前占世界油料作物产量的 35%。 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以及其它的 一些营养物质,并含许多如异黄酮、低聚糖等 非常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活性物质。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食品和营养科学得到了 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大豆作为全营养 型食品不容忽视的地位。
另外,
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是随着豆类的 种类和品种不同而变化的, 这主要由于遗传方 面的差异引起的; 此外, 豆类的蛋白质含量和 氨基酸组成还可能随着生长发育过程中栽培 条件和生理情况而变化
4 育种改良的难点
自然变异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为中国大豆育种家最 常用的育种方法 。 一些育种家也使用诱变育种和杂 交与诱变相结合的育种方法选育新品种 。 自然变异 选择育种通常采用单株选择 、 建立家系 、 品系比 较实验等环节处理育种群体 。 杂交育种的后代处理 方法主要是各种系谱法和混合法 。 近 10 ~ 20 年来, 单子传法( SS D ) 已广为应用。 转基因育种主要在 国外于 20世纪 90 年代后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多 集中在抗除草剂品种上, 国内该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 一些 。 在选育过程中, 常会遇到以下一些难题 。
5、大豆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
寻找与优良品质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用以 进行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基因的遗传转化等方面,成为农 作物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 ,大豆也不例外。从基因 组的特征来看,大豆基因组在被子植物中是较大且较为 复 杂 的 。 大 豆 基 因 组 的 大 小 约 在 1.29 x 109 ~ 1.81x109bp 之间 , 其中 40%~60% 的是重复序列。随着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分子标记手段不断涌现,利 用种间杂交群体、种内杂交群体、等位基因系、近等 基因系和重组自交系 , 己获得了数以百计的 RFLP 和 RAPD标记.
2、大豆主要品质性状在遗传方面的研究
大豆脂肪含量旳遗传 :程舜华,王峰等在研究时将昔阳 野大豆以及栽培大豆进行杂交,其含油量分别为 10.12%和20.87%,得到的试验结果表明,F1和F2代以 及双亲的含油量平均值都十分相似 , 其分离范围没有 超出双亲 , 且所得到的后代类型的含油量均低于亲本。 Brim 等人认为含油量在栽培大豆品种间杂交时存在 母体效应,陈恒鹤等通过验证却发现该说法并不成立 , 他用六组合进行杂交得到 F1代油分含量进行分析,发 现其平均值与亲本基本上相同 , 不存在母本效应。有 研究显示,后代与亲本间的含油量显著相关 ;后代含油 量与双亲的平均值十分相近 ,分离后代为常态分布;油 分含量的呈现出十分明显的一般遗传力 , 因此可以认 为含油 核互作不育系研究. 科学通报,2001, 38 ( 16) : 15352-1536. [2]吴晓雷,王永军,贺超英,等. 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遗传学报. 2001,28(10):947-955. [3]杨春燕,姚利波,刘兵强,等.国内外大豆品质育种研究方法 与最新进展.华北农学报,2009,24:75-78. [4]蒋春志,裴翠娟,荆慧贤,等.大豆品质及农艺性状的QTL分 析.华北农学报 2011,26( 5) : 127-130. [5]周恩远,刘丽君,祖伟,等.春大豆农艺性状与品质相关关系 的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2):145-149.
4.2
品质改良方面
品质改良的主要目标有:
降低毒性成分 、 提 高蛋白质含量与质量 、 提高部分油脂的含 量 、 控制亚麻酸的含量等 。 在选育过程中, 必须顾及各成分间的相关关系, 比如油脂与蛋 白质间呈负相关 , 蛋白质与产量间呈负相关 , 蛋白质与含硫氨基酸之间呈负相关等, 这样考 虑蛋白质提高的同时, 还应顾及油脂和产量状 况, 各方面能够实现均衡, 才能算是一个值得 推广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