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付兵荣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广州510275)

摘 要 本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构建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将城市信息化指数分解为发展指

数、质量指数、潜力指数三个部分,既注重对城市信息化发展现状的描述,也注重对其质量及发展潜力的评估,克服了信息化测度理论研究中对城市信息化测度重视现状而忽视质量与发展潜力的弊端。

关键词 信息化 测度指标 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

中图分类号 G 3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7634(2003)0320230202

The D esign i ng and Usi ng of System About the M ea sur i ng

I ndex of M un ic ipa l I nforma tion

Fu B ingrong

(Info r m ati on and M anagem ent D epartm ent of Zhongshan U 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Abstract A system about the m easuring index of m unici pal info r m atizati on w 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o ri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 ent in th is paper .

T he index w as divided into th ree aspects including

developm ental index ,quality index and po tential index ,focusing on the descri p ti on of p resent developm ental status of m unici pal info r m atizati on as w ell as it’s quality and po tential ,w h ich is different from studies on the m easuring theo ry of info r m atizati on paying mo re attenti on to p resent status than to quality and po tential

.Keywords Info r m atizati on Index Sutainable developm ent Guangzhou city

收稿日期:2002-11-10

1 建立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

的意义

信息化的定义一般基于宏观抽象范畴,难以具备可操作性和精确的量化。无论是对信息化进行深入研究,还是在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政策体系中体现信息化思想和目标,都必须首先建立信息化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由于信息化过程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技术等诸多方面,所以简单采用一个或若干指标往往不能客观地评价信息化过程,需要根据信息化系统特点,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结合其时空变化,建立一整套指标体系,对信息化发展过程进行客观定量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确保信息化目标的实现。

建立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必须以城市信息化的基本规律为基础,关注信息化要素过程特点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确定评价信息化系统状态的指标集合。这种指标集合是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有关指标的有机组合,不是简单拼凑和堆砌,而是对复杂系统特性的多指标综合评价。多指标综合评价是把多个描述被评价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且量纲不同的统计指标,转化成无量纲的相对评价值,并综合这些评价值对事物进行整体评价的方法。

城市信息化建设只有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才能健康有序地进行,而可持续发展思想是通过一套指标体系来体现的。我们知道,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大都是从人口、

资源、环境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来设计的,它对我们设计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但并不能代替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从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我们可以将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分为信息化发展指数、信息化质量指数、信息化潜力指数三个一级指标。信息化发展指数用来描述城市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水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信息化指数;信息化质量指数用来描述城市信息化的效益体现程度。信息化潜力指数则反映对城市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影响。有了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我们就可以测算出某个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及其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可以制订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也可以据此调控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

2 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进行城市信息化状况的评价研究,必须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理解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将其贯穿于指标体系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同时,注重信息化质量与潜力的评价和空间效益,指导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实践。在信息化指标体系设计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任何指标体系设计中应遵守的最基本原则。任何指标体系的建立都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的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依据的是信息化和可持

第21卷第3期

2003年3月

情 报 科 学 

 V o l 121,N o 13M

arch,2003

续发展的有关理论。设置的指标需有相对明确的含义,指标设置应与应用评价相一致;数据的选取、测算的方法要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具体而言,科学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指标的选择与层次划分要符合基本的思维逻辑;②指标体系应紧密结合社会信息化的现实状况,测度结果能够反映社会信息化的核心运动。

(2)系统性原则。城市信息化系统与环境因素多、分布广、关系复杂。建立指标体系应按照系统论观点,把相关系统发展纳入整体,处理好部分与整体、具体行动和系统目标之间的关系。指标体系应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但应从各个层次、各个角度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特征和状况,而且还要体现对象的变化趋势,反映对象的发展动态。对各指标应按层次分析进行排序,赋予不同权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突出信息化本质特征。

(3)水平与潜力相结合的原则。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中,必须体现对信息化发展潜力的描述,改变重视发展水平轻视发展潜力的作法,把当前行为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信息化发展潜力是城市信息化要素、环境对信息化系统发展的支持与保障能力,是城市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它体现了其发展潜力与发展后劲,决定信息化水平高低。因而,对城市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不能局限在仅仅评价其信息化发展水平,更应重视信息化发展潜力的评价。信息化发展潜力应包括经济发展、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及管理调控能力等。

(4)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又称可操作性原则或工具性原则。指标体系并非越庞大越好,需要体现统计的工具性,要考虑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选用指标最好有能够计算的数据作为基础。实用性是指标体系的生命,理论上再全面、再精致的指标体系,若没有实用性等于形同虚设。

(5)可比性原则。可比性是设计社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和实际运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测度结果的可信度。选用指标时必须注意指标口径的一致性,保证指标体系不仅能进行地区性横向比较,且可以进行某一时间序列上的纵向比较。在指标选取时要注意将不可比因素转化为可比因素,并尽可能与国际通用的有关指标相统一,以提高社会信息化进程测度的国际性。

3 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来指导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就不能仅仅只考虑城市信息化的发展状况,而必须同时从发展状况、质量、潜力三个方面考虑来建立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有关指标分别为发展指数(D I)、质量指数(Q I)、潜力指数(P I),以上三个指数构成城市信息化测度综合指数(C IS I),即:C IS I=F(D I,Q I,P I)。

发展指数(D I)反映城市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水平;质量指数(Q I)主要反映城市信息化的效益体现程度,包括稳定性(波动情况)、公平性(空间差异)、持续性等;潜力指数(P I)反映对城市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影响,主要从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科技等方面来衡量城市信息化潜力。

城市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深入结合城市特点,考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注意反映城市人文和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布差异。在具体指标选取上,以城市统计年鉴所载的统计指标为主,同时包括信息产业部的行业最新统计指标,使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通用性。

(1)城市信息化发展指数。本文的城市信息化发展指数,是在参考了1996年末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要素与2001年7月信息产业部出台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的基础上,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设计出来的,它力求全面综合深入地反映城市信息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要素间的层次关系,重点突出信息技术最新成果(计算机与网络、现代通讯等)及其应用。设计信息化发展指数的原则是要能综合反映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及程度,具体实施则主要参照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确定的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要素(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及《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来构建。

(2)城市信息化质量指数。按照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划分新兴与传统信息化系统,并侧重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开发应用,将信息化要素划分为时间(波动系数)、空间(区位差)、结构(要素比例)和效益质量(经济评价)四种形式,评价信息化系统质量。

信息化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首先是信息化系统结构的确定。一般而言,按照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信息化系统要素划分为传统与现代两部分,如传统信息资源包括报刊、书籍、影视、广播等。现代信息资源主要以网络信息服务和数据库为代表,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衡量信息化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次,可根据信息化要素主要指数(如信息人才增长率、信息产业人均效益增长率等)在一定时期内的波动变化规律,对信息化运行质量(稳定性、持续性)进行有效评价;第三,信息化系统的经济评价,采用经济模型与统计数字分析信息化要素经济效益,如投入产出比、信息产业劳动生产率等,用来衡量信息化系统的集约化程度和先进性。

在信息化系统质量评价中,信息化的空间效益的描述最为特殊。本文中信息化空间评价主要侧重于信息化宏观布局,即分散与集聚效益。在信息化发展初期阶段,其空间布局特征应该以集聚为主兼顾区际平衡。

(3)城市信息化潜力指数。与信息化发展评价与质量评价不同,信息化潜力评价不仅针对城市信息化系统自身,更要注重信息化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即信息化环境系统状况。因为,信息化是社会经济的产物,信息化发展必须依赖其环境提供的各种有效支持,尤其我国尚处于信息化初级阶段,必须兼顾信息经济与传统经济互补共进的双重任务。

信息化发展现状并不能根本决定信息(下转第268页)

132

3期 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