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合集下载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城市智慧化程度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城市各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定量衡量城市在智慧化建设方面的成果,并为后续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一个完善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含多个维度,涵盖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指标。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1.基础设施指标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包括宽带网络覆盖、传感器布局、智能交通系统等。

基础设施指标包括宽带普及率、无线网络覆盖率、传感器密度、智能交通系统应用范围和效果等。

2.公共服务指标智慧城市应该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

公共服务指标包括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智能化程度、交通拥堵率、智能公交系统运营情况等。

3.环境保护指标智慧城市应该注重环境保护,优化资源利用和减少污染排放。

环境保护指标包括污染物排放量、垃圾回收率、绿地覆盖率、能源消耗效率等。

4.社会发展指标智慧城市应该关注社会公平和发展机会的均等化。

社会发展指标包括失业率、教育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率、数字鸿沟缩小程度等。

5.创新和创业指标智慧城市应该鼓励创新和创业,培育创新型产业。

创新和创业指标包括创新企业数量、创新投资规模、创新人才数量和质量等。

6.智慧城市治理指标智慧城市的治理能力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智慧城市治理指标包括政府数字化程度、数据开放度、市民参与度、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能力等。

以上只是一个可能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例子,实际的指标体系可以根据具体城市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指标的权重和评分标准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了解城市发展的状况和问题,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它也为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帮助他们了解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努力程度,为投资和合作决策提供依据。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智慧城市旨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提升城市的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

而要评估一个城市是否达到了智慧城市的标准,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是一套用于衡量城市在智慧化发展方面的表现和水平的标准集合。

它涵盖了城市的多个领域和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环境、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了解城市的发展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为未来的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在基础设施方面,智慧城市需要具备高速稳定的网络通信设施,包括宽带网络、移动网络等,以满足居民和企业对信息传输的需求。

同时,城市的电力、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也应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供应的可靠性和效率。

相关指标可以包括网络覆盖率、网络速度、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水平等。

交通是城市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城市中的交通系统应实现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和调度,减少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智能交通指标可以包括交通拥堵指数、公共交通覆盖率、智能交通信号灯覆盖率、智能停车管理水平等。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城市交通的运行状况和智能化程度。

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考量。

城市应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相关指标如可再生能源占比、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智能化管理水平等,可以反映城市在能源领域的智慧化发展水平。

环境质量是居民关注的重点。

智慧城市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环境指标可以包括空气质量指数、水质达标率、垃圾分类处理率、绿化覆盖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体现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效。

公共服务是城市的核心功能之一。

在智慧城市中,教育、医疗、政务等公共服务应更加便捷、高效和智能化。

例如,在线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远程医疗的覆盖范围、政务服务的在线办理率等指标,可以衡量公共服务的智慧化水平。

广西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广西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如下 :
GNP =劳动者收入 ( 职工工资 +职工福利基金 区 ,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战略 地 有
位 。西部 大 开发 的实施 、 中国 一东盟 自由贸易 区落 户
利 润 +税 金 +净 利 息支 出+ 固定 资产 折
旧 +其他 一净 产值 + 折 旧 () 1 ( )从 衡 量 社会 的信 息 流 量 和信 息 能 力 等来 反 2 映社 会 的信 息化 程 度 , 其代 表 模 型是 日本 2 纪 7 O世 O
t n t c n l g .I h n i e h o o y n t e e d,we e a u t d t e Gu n x 0 0— 2 0 n o ma ia i n lv 1 o v l a e h a g i2 0 — 0 6 i f r tz t e e .Th s c n g i e t e i — o i a u d h n
信息化指标体系。该 指标 体系方便测度 , 融入了最新测度指标 , 点强调 了信 息技术最新方 向。并将该指标体系应 重 用到 2 0 2 0 年广西信息化水平测度中 , 0 0至 0 6 对广西 的信 息化建设起到 了指导作用 。 关键词 : 信息化 ; 信息化指标 ; 息化指数 ; 信 测度 中图分类号 : 1 7 00 9 F 2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7—0 X(0 8 0 —5 60 6 38 8 2 0 ) 60 2—4
信 息 化 (nomai t n 是 以信 息 资 源 开 发 利 I fr t ai ) z o 用为核心 , 以信 息技 术 ( 算 机 、 络 、 讯 、 息处 计 网 通 信
理) 为依 托的 一种 新技术扩 散过 程L 。 1 ]
特 、 ・ 鲁 宾 等 人做 出了 主 要 的贡 献 , 测 度 方法 M F・ 其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智慧城市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应用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家层面制定和推广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基础设施建设指标:1.信息通信网络:包括覆盖范围、传输速度、信号质量和安全性等指标,要求城市建立高速、稳定、安全的信息通信网络,为各类智能设备提供可靠的连接支持。

2.物联网设施:包括传感器、无线通信设备、云平台等指标,要求城市建设广泛分布的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城市环境、交通、能源等各个方面的感知和传输。

3.数据中心:包括数据存储、计算能力和数据安全等指标,要求城市拥有高效、可靠的数据中心,实现大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二、智慧城市管理指标:1.政府服务:包括政府网站、政务大厅、政务服务热线等指标,要求政府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渠道,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2.城市治理:包括行政审批、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指标,要求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实现数字城市管理。

3.公共交通:包括公交车辆智能调度、交通信号控制、智能停车等指标,要求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三、智慧城市应用指标:1.智能交通:包括交通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管理、车联网应用等指标,要求实现交通信息共享和智能化交通管理,提升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2.智慧能源:包括能源监测、能源管理、智能用电等指标,要求实现城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推动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和应用。

3.智慧环保:包括环境监测、废物处理、绿色建筑等指标,要求实现城市环境的智能化管理和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4.智慧社区:包括社区信息化、社区服务平台、社区公共设施智能化等指标,要求营造智能化、便捷化和便于居民参与的社区环境。

四、智慧城市评价指标:1.影响力评价:包括智慧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评价,要求从综合的角度评价智慧城市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信息化指数与测度的指标体系

信息化指数与测度的指标体系

现中的数字经济》报告(后改为《数字经济2000》系列),研
究IT对增长、通胀和就业三大宏观经济目标的作用机理。报
告采集数据,得出结论,认为IT对“新经济”起决定作用。
由于该报告得到美国最高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它的第二份报
告改由副总统亲自发布。美国商业部目前还定期公布电子商
务统计数据。
(3)鉴于信息化指标工作日益增长的重要性,美
固定投资占同期 硬件,网络建设、维护与升级及
固定资产投资的 其它相关投资,反映信息技术应
比重
用水平
15 信息产业增加值 信息产业增加值主要指电子、邮 百分比 根据统计局资料
占GDP比重
电、广电、信息服务业等产业的
统计
增加值,反映信息产来的地位和
作用
16 信息产业对GDP 该指标的计算为:信息产业增加 百分比 根据统计局资料
增长的直接贡献 值中当年新增部分与GDP中当年
统计

新增部分之比,反映信息产业对
国家整体经济的贡献
17 信息产业研究与开 该指标主要反映国家对信息产业 百分比
发经费支出占全国 的发展政策。从国家对信息产业
研究与开发经费支 研发经费的支持程度反映国家发
出总额的比重
展信息产业的政策力度
类系统中的“信息产业”的定义和范围作为联合国推荐的
信息产业辅助分类,并以此进行国际比较。我国在修订国
民经济行业分类时,也将参照北美产业分类系统中的“信
息产业”,制定我国的信息产业相关分类。
2、美国
(1)美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指标体系工作,
1999年5月25日,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直接
要求下,美国商务部邀请全国专家,在华盛顿举办了围绕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一、引言智慧城市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以城市为载体,通过数据采集、信息传输、智能决策等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优化城市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城市形态。

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和指标,本文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以供参考使用。

二、基础设施指标1·智能交通指标a) 道路通行能力b) 车辆识别技术覆盖率c) 交通拥堵指数d) 公共交通智能化水平2·信息通信网络指标a) 宽带覆盖率b) 移动互联网普及率c) 公共无线网络覆盖范围d) 云计算服务可用性3·智慧供水指标a) 水资源管理智能化水平b) 输水管网安全性能c) 水质监测覆盖率d) 水费及供水服务收费智能化程度 4·智慧能源指标a) 能源消耗效率b)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c) 电力网络智能化程度d) 节能与环保政策实施情况三、公共服务指标1·智慧教育指标a) 教育信息化覆盖范围b) 学校教育资源智能化利用率c) 网络教育资源开放性与共享性d) 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测体系2·智慧医疗指标a) 电子病历普及率b) 医疗机构信息化程度c) 医疗资源共享水平d) 远程医疗服务普及率3·智慧社区指标a) 社区信息化建设水平b) 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网络化程度c) 社区公共设施智能化利用率d) 社区安全监控系统覆盖范围四、城市治理指标1·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指标a) 数据采集覆盖范围b) 数据质量评估体系c)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可用性d) 数据共享与开放程度2·社会信用管理指标a) 企业信用评价体系b) 个人信用信息采集与管理c) 信用惩戒与奖励机制d) 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3·公众参与指标a) 公众意见征集与参与机制b) 公众信息获取渠道覆盖率c)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与决策程度d) 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机制附件:1·智慧城市指标统计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城市模式。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修订稿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修订稿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修订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化的进步,智慧城市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智慧城市试点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估和监测。

本文将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修订稿进行探讨。

一、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指标1.宽带网络覆盖率: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高速宽带网络的支持,此指标衡量了城市宽带网络的普及程度。

应该将宽带网络覆盖率的标准提高到90%以上。

2.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建设: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支撑设施。

此指标应关注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的数量、规模和运营水平等。

3.5G网络建设:5G网络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撑。

此指标应关注城市5G网络的建设情况,包括网络覆盖范围、网络速度和传输质量等。

二、公共服务指标1.电子政务服务水平:此指标衡量了城市政府提供的行政服务的便捷程度和效率。

应关注电子政务网站的建设和运营情况,以及提供的在线政务服务的种类和质量等。

2.智慧教育服务水平:智慧教育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指标应关注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以及智慧教育系统的覆盖范围和教学效果等。

3.智慧医疗服务水平: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此指标应关注智慧医疗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以及智慧医疗服务的种类和质量等。

三、城市环境指标1.智能交通系统覆盖率:智能交通系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指标应关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覆盖范围和运行效果等。

2.智慧环保系统覆盖率:智慧环保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此指标应关注城市智慧环保系统的覆盖范围和运行效果等。

四、创新经济指标1.创新型企业数量:此指标衡量了城市创新经济发展的程度。

应关注创新型企业的数量、规模和创新能力等。

2.科技投入占比:此指标衡量了城市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力度。

应关注城市投入科技研发的资金占城市GDP的比例。

3.科技成果转化率:此指标衡量了城市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1 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国内外城市信息化发展理念出现了新特点和新趋势,以“物联网”概念为代表的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目标。

为应对这一新趋势,IBM、中科院、思科等纷纷提出了“智慧城市”、“感知中国”或“智能互联城市”的理念和发展方略。

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应理解为城市信息化理念的升华,是城市信息化的更高阶段。

当前,我国许多一、二线城市都将“智慧城市”作为自身的发展模式和定位。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对“智慧城市”建设具体项目的规划、实施进行评价? 如何通过一套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并约束“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避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失误? 在缺乏一套“智慧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状况下,许多城市的“智慧项目”建设比较盲目,“形象工程”大行其道,实际效果并不显著。

建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使决策层及相关机构能够很好地把握“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

对于具体实施机构来说,也可以通过“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建设项目进行正确的评估,以便找出不足之处予以纠正,从而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健康地发展。

2 国外城市信息化水平评测方法管窥对“智慧城市”的评价是以城市信息化测评为基础的,因此需要分析城市信息化测评的方式和方法,以便在此基础上研究“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近三四十年来,在信息化评测研究方面积累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和方法。

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分支:一是从经济学范畴出发的以信息经济为对象的宏观计量,以此来反映社会信息化水平,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波拉特等人;二是从衡量社会信息的信息流量和信息能力等来反映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主要依据某些综合的社会统计数字来构造测度模型,其典型的代表是日本提出的信息化指标。

信息化评测两个方向的理论,派生出两种对信息化评测的方法。

2.1.信息产业测评法以“波拉特法”为例。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一、引言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以提高城市内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一个城市是否达到智慧城市标准的工具,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全面详细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供工信部及相关机构参考使用。

二、基本概念⑴智慧城市定义:阐述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⑵智慧城市指标:介绍智慧城市评价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及其定义。

⑶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描述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结构和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

三、基础设施建设⑴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包括通信设施、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

⑵交通基础设施:涵盖道路、桥梁、交通信号、公共交通等。

⑶水、电、气、热基础设施:考虑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的情况。

⑷公共设施:包括医疗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等。

四、城市治理⑴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政务服务水平等。

⑵公共安全:治安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

⑶社会管理:居民联系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等。

⑷企业管理:企业注册、税务管理、营商环境等。

五、公共服务⑴教育服务:学校数量、教师素质、教育资源配置等。

⑵医疗服务:医疗机构数量、医生资源、医疗设备等。

⑶文化服务:文化机构数量、文化活动举办情况等。

⑷社会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婚姻登记服务、老年人照料等。

6、经济发展⑴产业结构:考察城市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⑵创新能力:研发投入、科技人才资源等。

⑶产业竞争力:企业数量、产值、出口额等。

七、环境保护⑴空气质量:评估城市大气污染情况。

⑵水质和水环境:考察城市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情况。

⑶垃圾和废物处理:评价城市垃圾处理和废物利用情况。

⑷生态环境:评估城市绿地覆盖率、植被保护情况等。

八、社会满意度调查⑴居民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居民对城市发展的满意程度。

⑵企业满意度调查:调查企业对城市经济环境和市场开放程度的满意程度。

智慧城市 城市运行指标体系 总体框架及指标指定要求

智慧城市 城市运行指标体系 总体框架及指标指定要求

智慧城市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及指标指定要求:
智慧城市城市运行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及指标制定要求如下:
首先,该指标体系遵循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需求,确立了指标的制定原则,给出了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指标分类及描述、指标元数据等。

该标准适用于城市运行指标的制定,也适用于城市运行相关项目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其次,该指标体系从系统化层面构建了城市运行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有助于指导各地规划、设计更为全面、精准、有效可拓展的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呈现城市各方面的运行状态信息,实现城市运行态势感知、预测预警、智能研判、辅助决策、协同指挥,为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和科学建设提供依据,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数字化支撑,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最后,该指标体系的核心元数据包括指标编码、指标名称、数据类型、计量单位、属性值、备注等,这些核心元数据为描述城市运行指标提供了基础。

此外,该标准还规定了城市运行指标的选取原则,包括全面性、重要性、可操作性等。

总之,智慧城市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的框架,旨在指导各地规划、设计更为全面、精准、有效可拓展的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实现城市运行态势感知、预测预警、智能研判、辅助决策、协同指挥等功能,为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和科学建设提供依据,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数字化支撑,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 涵盖了多个领域和层面,旨在全面评估城市的智慧化水平。

首先,从基础设施方面来看,高速稳定的网络覆盖是关键。

这包括宽带网络的普及率、移动网络的信号强度和速度等指标。

一个城市如果大部分地区都能享受到快速的网络服务,无论是居民的日常生活还是企业的运营,都将更加便捷高效。

交通系统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拥堵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难题,因此在指标体系中,智能交通管理的相关指标不可或缺。

比如,交通信号灯的智能化控制程度、公共交通的实时信息提供准确性、道路拥堵情况的监测和预测能力等。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了解城市在交通管理方面的智慧化水平,以及是否能够有效地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在能源管理方面,智慧城市应注重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指标可以包括能源消耗的监测和分析能力、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智能电网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推动城市向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公共服务是智慧城市的核心之一。

教育、医疗、政务等领域的智慧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在线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使用便利性、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完善程度、政务服务的在线办理率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城市在公共服务领域是否能够借助科技手段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城市的治理能力也是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

包括城市应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社会治安的监控和预警能力等。

一个具备强大治理能力的智慧城市,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经济发展也是衡量智慧城市的重要维度。

科技创新企业的数量和发展状况、数字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等指标,可以反映出城市在推动经济创新和转型升级方面的成效。

在环境方面,空气质量监测和治理、水资源管理的智能化等指标能够体现城市在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

然而,要建立和应用这样一套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 ,并非一帆风顺,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为了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逐渐展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包括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应用创新和数据资源共享。

1. 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支撑的基础设施。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首先是宽带网络覆盖和提速改造,确保城市内各个区域都能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

其次是智慧能源与智慧交通的建设,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交通系统运行效率。

此外,智慧安防系统的完善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检测、应急预警等方面。

2. 信息化应用创新智慧城市试点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信息化应用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对信息化应用创新给予了重视。

在市政管理方面,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

在公共服务方面,通过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和智慧交通等应用,提供更高效、方便、智能的公共服务。

此外,还要加强对城市居民的信息安全保护,确保信息化应用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3. 数据资源共享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数据的支撑。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将数据资源共享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数据资源共享可以实现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价值。

在数据共享方面,要加强对数据开放的管理和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同时,还要建立智慧城市的数据共享平台,提供便利的数据接入和交换机制。

总结: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和指导手段。

通过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应用创新和数据资源共享,可以实现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然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技术标准的制定、隐私保护和公众参与等问题。

信息化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信息化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信息化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信息化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是指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
地衡量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和水平,而对信息化建设进行评价和监控的
一套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该体系包括了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
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保障。

信息化指标体系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应用层面指标、技术层面指标
和管理层面指标。

应用层面指标主要关注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效果,包
括应用实施效果、应用效益和用户满意度等。

技术层面指标主要考虑
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持,包括技术硬件设施、网络带宽和系统性能等。

管理层面指标则针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管理水平,包括管理效率、资
源利用效率和风险控制等。

对于这些指标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式。

主观评价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来收集用户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评价。

客观评价则是采用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方式,对于指标的量化指标进行评价,如网络带宽、系统
性能等。

此外,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状况,还可以采用综
合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方法将主客观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信
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从而得出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结论。

这种
评价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出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水平和效果,并对
信息化建设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

总之,信息化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
项工作。

只有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够更好地衡量信
息化建设成果、发现问题、提高效率,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

城市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城市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用于评价城市信息化水平的一组指标体系。

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旨在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城市信息化水平,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下面将对城市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信息化的基础,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电子政务平台等一系列设施。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电信网络覆盖率、宽带接入速度、数据中心数量和规模、电子政务平台的覆盖面等。

1.电信网络覆盖率:衡量城市电信网络的普及程度,可以采用人口覆盖率和地理覆盖率两个指标。

3.数据中心数量和规模:评估城市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包括数据中心数量、机架容量、供电和供冷能力等。

4.电子政务平台的覆盖面:考察城市电子政务平台的应用程度和覆盖范围,包括行政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

二、信息资源管理指标信息资源管理是城市信息化的核心,包括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存储、共享和开放利用等环节。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放程度等。

1.信息资源的数量:评估城市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包括政府数据、企事业单位数据、社会组织数据等。

2.信息资源的质量:考察城市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用性,包括数据的时效性、可靠性等。

3.信息资源的开放程度:评估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放程度,包括开放数据平台的建设、数据开放政策等。

三、信息化应用水平指标信息化应用是城市信息化的关键,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应用系统。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行业应用覆盖率、应用成效和推广应用情况等。

1.行业应用覆盖率:考察不同行业的信息化应用覆盖情况,包括教育、医疗、交通、金融等行业。

2.应用成效:评估信息化应用的成效和效益,包括提升效率、优化服务、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指标。

3.推广应用情况:考察信息化应用的普及程度和推广情况,包括应用系统的数量、使用率等。

四、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指标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是城市信息化的保证,涉及人才培养机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框架和功能要求标准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框架和功能要求标准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框架和功能要求标准1. 引言1.1 概述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智慧城市成为了发展城市的重要方向。

智慧城市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数据为核心,实现各类基础设施的高效智能运行和精细管理。

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框架作为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框架的定义和概念,并探讨其基本原理和数据标准化问题。

接着,针对CIM数据框架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应用需求,提出了功能要求标准。

进一步,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论述了CIM在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交通与运输管理以及能源与环境监控等领域的应用实践情况。

最后,在总结主要观点和发现结果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CIM数据框架在智慧城市中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框架及其功能要求标准。

通过对CIM数据框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并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CIM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效果和潜力。

最终,本文旨在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2. 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框架:2.1 定义和概念: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CIM)是一种用于描述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和资源的数字表示方法。

它通过将城市元素抽象成数据模型,帮助实现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

CIM数据框架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城市要素,如建筑物、道路、绿地、水源等,并以统一的方式进行整合和管理。

2.2 基本原理:CIM数据框架的基本原理是将城市中各个组成部分抽象为不同的对象和关系,并通过连接这些对象和关系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信息模型。

通过对对象属性和行为进行建模,CIM可以提供详细而全面的城市信息。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建设方案智慧城市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城市创新发展模式,旨在提高城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来评估城市的智慧化水平。

下面就是一份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建设方案,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评估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一、指标体系设计原则1.全面性:希望所选的指标能够覆盖智慧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和所有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

2.可衡量性:智慧城市指标应该是可度量、可统计、可计算的,能够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3.可比较性:指标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比较性,可以通过对各种城市指标数据的比较来确定各城市的智慧城市水平差异。

4.指向性:所选指标应该具有一定指向性,即能提出明确的建设目标以及对开展工作具有一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二、指标分类1. 智能交通:指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安全性、舒适性、智能化水平等。

2. 智慧环保:指城市空气质量、水质量等环保指标,以及城市建筑节能和新能源的推广等。

3. 智慧旅游:指利用信息技术推广本地旅游资源,增加游客数量,提高游客满意度等指标。

4. 智慧医疗:指医疗资源共享、医疗服务快速响应等指标。

5. 智慧教育:指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打造生态型教育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教育服务等。

三、指标具体细化1. 智能交通1.1 平均通勤时间1.2 拥堵指数1.3 公共交通可达性1.4 交通事故率1.5 交通智能化水平2. 智慧环保2.1 空气质量2.2 水质量2.3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2.4 垃圾处理效率2.5 建筑节能率3. 智慧旅游3.1 旅游观光率3.2 旅游消费水平3.3 旅游体验质量3.4 旅游服务满意度3.5 线上旅游平台使用率4. 智慧医疗4.1 医疗资源共享率4.2 医疗服务响应速度4.3 医疗设备智能化程度4.4 医疗信息化率4.5 医疗信息安全程度5. 智慧教育5.1 学校教育水平5.2 优秀教育资源数量5.3 家长满意度5.4 教育信息化应用程度5.5 教育资源共享率四、指标分值和权重的赋值1.给出每个指标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明确分值上限和下限。

城市精细化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城市精细化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城市精细化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城市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城市管理模式,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城市各种数据信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分析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城市精细化管理旨在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提升城市的综合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城市精细化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步骤。

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应涵盖城市各个方面和环节的重要指标,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城市的运行状态和问题状况。

下面我将从数据采集、指标选择和指标分析三个方面介绍城市精细化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首先,数据采集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指标体系的基础。

城市各个部门和机构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收集和整理城市各种数据信息,包括人口、环境、交通、能源、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数据。

数据采集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可以通过现场调查、数据库查询、传感器监测等方式获取数据。

同时,要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其次,指标选择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指标体系的重要环节。

在指标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特点和发展需求,保证指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指标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类。

定性指标通常是一些描述性的指标,如环境质量评价、居民满意度等;定量指标是通过具体数据进行量化的指标,如人口密度、空气质量指数等。

在指标选择时,要确保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避免重复指标和冗余指标。

最后,指标分析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指标体系的核心环节。

通过对指标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城市问题和短板,为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指标分析可以采用可视化工具和模型分析等方式,将指标数据转化为图表、图像等形式,以便于城市管理部门进行数据解读和决策。

同时,要建立指标分析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修订和优化指标体系,确保指标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精细化管理指标体系的应用可以有多个方面。

首先,可以通过指标体系评估城市的综合治理成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城市的整体管理水平。

中国数字化程度测度与指标体系构建

中国数字化程度测度与指标体系构建

中国数字化程度测度与指标体系构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趋势。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在不断深化数字化转型。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数字化程度,本文将介绍如何测度数字化程度,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

测度数字化程度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以下是从网络普及率、数字化设备普及率、互联网应用深度等方面确定的测度指标:网络普及率:通过统计互联网用户数量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可以反映数字化程度的总体情况。

数字化设备普及率:统计个人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化设备的拥有率,以反映数字设备的普及程度。

互联网应用深度:从社交媒体、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共享经济等方面,通过统计用户数量、活跃度、交易规模等数据,评估互联网应用的深度。

构建数字化程度的指标体系,需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等原则。

以下是根据不同测度指标构建的指标体系:网络普及率指标体系:包括互联网用户数量、宽带普及率、网络速度等具体指标,用以衡量数字化程度的整体水平。

数字化设备普及率指标体系:包括个人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拥有率和使用率,用以反映数字设备的普及程度。

互联网应用深度指标体系:包括社交媒体用户数量、电子商务交易额、在线支付市场规模、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等具体指标,用以评估互联网应用的深度。

本文介绍了数字化程度的测度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测度网络普及率、数字化设备普及率和互联网应用深度等指标,可以全面评估中国的数字化程度。

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使得数字化程度的评估更加科学、系统和具有可操作性。

中国的数字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区域差异和不均衡现象。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应用的深度发展,促进数字化经济的均衡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数字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以促进中国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升。

数字化程度的测度和指标体系构建对于了解中国数字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还对企业在数字化时代取得成功具有指导作用。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集成应用,改进城市管理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城市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智慧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全面评价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效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基础设施指标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支撑其发展的基石。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基础设施:评估城市信息化水平,包括互联网接入速度、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各类传感器的分布等。

2. 运输基础设施:评估城市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拥堵程度、公共交通的智能化程度、停车位管理等。

3. 能源基础设施:评估城市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情况。

4. 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评估城市的医疗、教育、公安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二、治理能力指标智慧城市的治理能力是保障城市运转和改进的核心。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管理:评估城市对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

2. 决策支持:评估城市决策机构的决策制定和执行能力,包括数据驱动的政策制定、风险管理等。

3. 服务效率:评估城市政务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包括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

4. 城市安全:评估城市的安全保障能力,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应急管理等。

三、创新能力指标智慧城市需要具备创新能力以应对日趋复杂的城市环境。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科技创新:评估城市科技创新的水平,包括研发投入、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等。

2. 创新环境:评估城市的创新氛围和创新载体建设,包括科研机构和孵化器的数量和质量。

3. 创新应用:评估城市对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情况,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

四、可持续发展指标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保护:评估城市的环境质量、废物处理和资源利用情况。

2. 社会公平与包容:评估城市的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平等性。

中国城市信息化指标体系方案

中国城市信息化指标体系方案
1、家庭计算机拥有量和家庭总数均为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可从 市统计局采集。
2、按城镇和农村家庭的加权平均值计算。
指标4 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线/百人)
1、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为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可从统计局采集。
2、固定电话主线数等于住宅用户电话线数,模拟用户交换机中继 线按对数统计,一对统计为一户(含双向中继、单出中继、单入中 继);公用电话、专用电话以一部话机作为一户统计。临时电话、 租用电话在统计期末最后一天还在使用的,也需统计。
上网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上网企业数/企业总数
1、上网企业数可从CNNIC采集 2、企业总数为工商管理局登记的注册企业总数,此数据可从工商 管理局采集
指标11、指标12说明:
一、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和上网企业数这两 个指标的数据由CNNIC提供,其它城市的这两个数据由各城市与 CNNIC协商解决,协商未果的,由各城市自行解决。
二、考虑到2001年参加测评城市的实际情况,此两指标暂时作为 软指标。
指标13 中小学每百人在校生拥有计算机数(台/百人)
中小学每百人在校生拥有计算机数 =(中小学拥有计算机数/中小学在校学生数)×100
中小学在校学生数和计算机数主要从市级教育主管部门采集
指标14 市政府门户网站年人均访问次数(次/人)
1、人均信息消费支出根包括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据指 标方案所定的统计口径从统计局采集
2、人均消费总支出也从统计局采集
采集数据汇总表
采集数据汇总表
序号 1 2 3 4 5 6
指标名称与单位 每万人城域网带宽 (千比特/万人)
家庭宽带接入比例 (%)
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 (台)
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 (线/百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付兵荣(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广州510275)摘 要 本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构建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将城市信息化指数分解为发展指数、质量指数、潜力指数三个部分,既注重对城市信息化发展现状的描述,也注重对其质量及发展潜力的评估,克服了信息化测度理论研究中对城市信息化测度重视现状而忽视质量与发展潜力的弊端。

关键词 信息化 测度指标 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中图分类号 G 3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7634(2003)0320230202The D esign i ng and Usi ng of System About the M ea sur i ngI ndex of M un ic ipa l I nforma tionFu B ingrong(Info r m ati on and M anagem ent D epartm ent of Zhongshan U 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Abstract A system about the m easuring index of m unici pal info r m atizati on w as constructed based ontheo ri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 ent in th is paper .T he index w as divided into th ree aspects includingdevelopm ental index ,quality index and po tential index ,focusing on the descri p ti on of p resent developm ental status of m unici pal info r m atizati on as w ell as it’s quality and po tential ,w h ich is different from studies on the m easuring theo ry of info r m atizati on paying mo re attenti on to p resent status than to quality and po tential.Keywords Info r m atizati on Index Sutainable developm ent Guangzhou city收稿日期:2002-11-10 1 建立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意义 信息化的定义一般基于宏观抽象范畴,难以具备可操作性和精确的量化。

无论是对信息化进行深入研究,还是在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政策体系中体现信息化思想和目标,都必须首先建立信息化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信息化过程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技术等诸多方面,所以简单采用一个或若干指标往往不能客观地评价信息化过程,需要根据信息化系统特点,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结合其时空变化,建立一整套指标体系,对信息化发展过程进行客观定量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确保信息化目标的实现。

建立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必须以城市信息化的基本规律为基础,关注信息化要素过程特点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确定评价信息化系统状态的指标集合。

这种指标集合是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有关指标的有机组合,不是简单拼凑和堆砌,而是对复杂系统特性的多指标综合评价。

多指标综合评价是把多个描述被评价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且量纲不同的统计指标,转化成无量纲的相对评价值,并综合这些评价值对事物进行整体评价的方法。

城市信息化建设只有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才能健康有序地进行,而可持续发展思想是通过一套指标体系来体现的。

我们知道,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大都是从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来设计的,它对我们设计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但并不能代替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

从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我们可以将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分为信息化发展指数、信息化质量指数、信息化潜力指数三个一级指标。

信息化发展指数用来描述城市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水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信息化指数;信息化质量指数用来描述城市信息化的效益体现程度。

信息化潜力指数则反映对城市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影响。

有了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我们就可以测算出某个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及其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可以制订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也可以据此调控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

2 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原则进行城市信息化状况的评价研究,必须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理解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将其贯穿于指标体系的整个设计过程中。

同时,注重信息化质量与潜力的评价和空间效益,指导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实践。

在信息化指标体系设计上,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任何指标体系设计中应遵守的最基本原则。

任何指标体系的建立都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的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依据的是信息化和可持第21卷第3期2003年3月情 报 科 学  V o l 121,N o 13March,2003续发展的有关理论。

设置的指标需有相对明确的含义,指标设置应与应用评价相一致;数据的选取、测算的方法要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具体而言,科学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指标的选择与层次划分要符合基本的思维逻辑;②指标体系应紧密结合社会信息化的现实状况,测度结果能够反映社会信息化的核心运动。

(2)系统性原则。

城市信息化系统与环境因素多、分布广、关系复杂。

建立指标体系应按照系统论观点,把相关系统发展纳入整体,处理好部分与整体、具体行动和系统目标之间的关系。

指标体系应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但应从各个层次、各个角度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特征和状况,而且还要体现对象的变化趋势,反映对象的发展动态。

对各指标应按层次分析进行排序,赋予不同权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突出信息化本质特征。

(3)水平与潜力相结合的原则。

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中,必须体现对信息化发展潜力的描述,改变重视发展水平轻视发展潜力的作法,把当前行为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

信息化发展潜力是城市信息化要素、环境对信息化系统发展的支持与保障能力,是城市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它体现了其发展潜力与发展后劲,决定信息化水平高低。

因而,对城市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不能局限在仅仅评价其信息化发展水平,更应重视信息化发展潜力的评价。

信息化发展潜力应包括经济发展、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及管理调控能力等。

(4)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又称可操作性原则或工具性原则。

指标体系并非越庞大越好,需要体现统计的工具性,要考虑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

选用指标最好有能够计算的数据作为基础。

实用性是指标体系的生命,理论上再全面、再精致的指标体系,若没有实用性等于形同虚设。

(5)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是设计社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和实际运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测度结果的可信度。

选用指标时必须注意指标口径的一致性,保证指标体系不仅能进行地区性横向比较,且可以进行某一时间序列上的纵向比较。

在指标选取时要注意将不可比因素转化为可比因素,并尽可能与国际通用的有关指标相统一,以提高社会信息化进程测度的国际性。

3 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思想来指导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就不能仅仅只考虑城市信息化的发展状况,而必须同时从发展状况、质量、潜力三个方面考虑来建立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

有关指标分别为发展指数(D I)、质量指数(Q I)、潜力指数(P I),以上三个指数构成城市信息化测度综合指数(C IS I),即:C IS I=F(D I,Q I,P I)。

发展指数(D I)反映城市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水平;质量指数(Q I)主要反映城市信息化的效益体现程度,包括稳定性(波动情况)、公平性(空间差异)、持续性等;潜力指数(P I)反映对城市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影响,主要从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科技等方面来衡量城市信息化潜力。

城市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深入结合城市特点,考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注意反映城市人文和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布差异。

在具体指标选取上,以城市统计年鉴所载的统计指标为主,同时包括信息产业部的行业最新统计指标,使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通用性。

(1)城市信息化发展指数。

本文的城市信息化发展指数,是在参考了1996年末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要素与2001年7月信息产业部出台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的基础上,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设计出来的,它力求全面综合深入地反映城市信息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要素间的层次关系,重点突出信息技术最新成果(计算机与网络、现代通讯等)及其应用。

设计信息化发展指数的原则是要能综合反映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及程度,具体实施则主要参照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确定的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要素(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及《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来构建。

(2)城市信息化质量指数。

按照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划分新兴与传统信息化系统,并侧重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开发应用,将信息化要素划分为时间(波动系数)、空间(区位差)、结构(要素比例)和效益质量(经济评价)四种形式,评价信息化系统质量。

信息化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首先是信息化系统结构的确定。

一般而言,按照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信息化系统要素划分为传统与现代两部分,如传统信息资源包括报刊、书籍、影视、广播等。

现代信息资源主要以网络信息服务和数据库为代表,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衡量信息化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次,可根据信息化要素主要指数(如信息人才增长率、信息产业人均效益增长率等)在一定时期内的波动变化规律,对信息化运行质量(稳定性、持续性)进行有效评价;第三,信息化系统的经济评价,采用经济模型与统计数字分析信息化要素经济效益,如投入产出比、信息产业劳动生产率等,用来衡量信息化系统的集约化程度和先进性。

在信息化系统质量评价中,信息化的空间效益的描述最为特殊。

本文中信息化空间评价主要侧重于信息化宏观布局,即分散与集聚效益。

在信息化发展初期阶段,其空间布局特征应该以集聚为主兼顾区际平衡。

(3)城市信息化潜力指数。

与信息化发展评价与质量评价不同,信息化潜力评价不仅针对城市信息化系统自身,更要注重信息化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即信息化环境系统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