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付兵荣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广州510275)

摘 要 本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构建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将城市信息化指数分解为发展指

数、质量指数、潜力指数三个部分,既注重对城市信息化发展现状的描述,也注重对其质量及发展潜力的评估,克服了信息化测度理论研究中对城市信息化测度重视现状而忽视质量与发展潜力的弊端。

关键词 信息化 测度指标 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

中图分类号 G 3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7634(2003)0320230202

The D esign i ng and Usi ng of System About the M ea sur i ng

I ndex of M un ic ipa l I nforma tion

Fu B ingrong

(Info r m ati on and M anagem ent D epartm ent of Zhongshan U 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Abstract A system about the m easuring index of m unici pal info r m atizati on w 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o ri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 ent in th is paper .

T he index w as divided into th ree aspects including

developm ental index ,quality index and po tential index ,focusing on the descri p ti on of p resent developm ental status of m unici pal info r m atizati on as w ell as it’s quality and po tential ,w h ich is different from studies on the m easuring theo ry of info r m atizati on paying mo re attenti on to p resent status than to quality and po tential

.Keywords Info r m atizati on Index Sutainable developm ent Guangzhou city

收稿日期:2002-11-10

1 建立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

的意义

信息化的定义一般基于宏观抽象范畴,难以具备可操作性和精确的量化。无论是对信息化进行深入研究,还是在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政策体系中体现信息化思想和目标,都必须首先建立信息化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由于信息化过程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技术等诸多方面,所以简单采用一个或若干指标往往不能客观地评价信息化过程,需要根据信息化系统特点,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结合其时空变化,建立一整套指标体系,对信息化发展过程进行客观定量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确保信息化目标的实现。

建立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必须以城市信息化的基本规律为基础,关注信息化要素过程特点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确定评价信息化系统状态的指标集合。这种指标集合是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有关指标的有机组合,不是简单拼凑和堆砌,而是对复杂系统特性的多指标综合评价。多指标综合评价是把多个描述被评价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且量纲不同的统计指标,转化成无量纲的相对评价值,并综合这些评价值对事物进行整体评价的方法。

城市信息化建设只有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才能健康有序地进行,而可持续发展思想是通过一套指标体系来体现的。我们知道,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大都是从人口、

资源、环境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来设计的,它对我们设计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但并不能代替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从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我们可以将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分为信息化发展指数、信息化质量指数、信息化潜力指数三个一级指标。信息化发展指数用来描述城市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水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信息化指数;信息化质量指数用来描述城市信息化的效益体现程度。信息化潜力指数则反映对城市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影响。有了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我们就可以测算出某个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及其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可以制订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也可以据此调控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

2 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进行城市信息化状况的评价研究,必须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理解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将其贯穿于指标体系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同时,注重信息化质量与潜力的评价和空间效益,指导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实践。在信息化指标体系设计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任何指标体系设计中应遵守的最基本原则。任何指标体系的建立都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的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依据的是信息化和可持

第21卷第3期

2003年3月

 

 

情 报 科 学 

 V o l 121,N o 13M

arch,2003

续发展的有关理论。设置的指标需有相对明确的含义,指标设置应与应用评价相一致;数据的选取、测算的方法要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具体而言,科学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指标的选择与层次划分要符合基本的思维逻辑;②指标体系应紧密结合社会信息化的现实状况,测度结果能够反映社会信息化的核心运动。

(2)系统性原则。城市信息化系统与环境因素多、分布广、关系复杂。建立指标体系应按照系统论观点,把相关系统发展纳入整体,处理好部分与整体、具体行动和系统目标之间的关系。指标体系应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但应从各个层次、各个角度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特征和状况,而且还要体现对象的变化趋势,反映对象的发展动态。对各指标应按层次分析进行排序,赋予不同权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突出信息化本质特征。

(3)水平与潜力相结合的原则。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中,必须体现对信息化发展潜力的描述,改变重视发展水平轻视发展潜力的作法,把当前行为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信息化发展潜力是城市信息化要素、环境对信息化系统发展的支持与保障能力,是城市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它体现了其发展潜力与发展后劲,决定信息化水平高低。因而,对城市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不能局限在仅仅评价其信息化发展水平,更应重视信息化发展潜力的评价。信息化发展潜力应包括经济发展、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及管理调控能力等。

(4)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又称可操作性原则或工具性原则。指标体系并非越庞大越好,需要体现统计的工具性,要考虑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选用指标最好有能够计算的数据作为基础。实用性是指标体系的生命,理论上再全面、再精致的指标体系,若没有实用性等于形同虚设。

(5)可比性原则。可比性是设计社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和实际运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测度结果的可信度。选用指标时必须注意指标口径的一致性,保证指标体系不仅能进行地区性横向比较,且可以进行某一时间序列上的纵向比较。在指标选取时要注意将不可比因素转化为可比因素,并尽可能与国际通用的有关指标相统一,以提高社会信息化进程测度的国际性。

3 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来指导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就不能仅仅只考虑城市信息化的发展状况,而必须同时从发展状况、质量、潜力三个方面考虑来建立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有关指标分别为发展指数(D I)、质量指数(Q I)、潜力指数(P I),以上三个指数构成城市信息化测度综合指数(C IS I),即:C IS I=F(D I,Q I,P I)。

发展指数(D I)反映城市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水平;质量指数(Q I)主要反映城市信息化的效益体现程度,包括稳定性(波动情况)、公平性(空间差异)、持续性等;潜力指数(P I)反映对城市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影响,主要从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科技等方面来衡量城市信息化潜力。

城市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深入结合城市特点,考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注意反映城市人文和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布差异。在具体指标选取上,以城市统计年鉴所载的统计指标为主,同时包括信息产业部的行业最新统计指标,使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通用性。

(1)城市信息化发展指数。本文的城市信息化发展指数,是在参考了1996年末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要素与2001年7月信息产业部出台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的基础上,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设计出来的,它力求全面综合深入地反映城市信息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要素间的层次关系,重点突出信息技术最新成果(计算机与网络、现代通讯等)及其应用。设计信息化发展指数的原则是要能综合反映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及程度,具体实施则主要参照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确定的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要素(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及《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来构建。

(2)城市信息化质量指数。按照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划分新兴与传统信息化系统,并侧重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开发应用,将信息化要素划分为时间(波动系数)、空间(区位差)、结构(要素比例)和效益质量(经济评价)四种形式,评价信息化系统质量。

信息化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首先是信息化系统结构的确定。一般而言,按照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信息化系统要素划分为传统与现代两部分,如传统信息资源包括报刊、书籍、影视、广播等。现代信息资源主要以网络信息服务和数据库为代表,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衡量信息化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次,可根据信息化要素主要指数(如信息人才增长率、信息产业人均效益增长率等)在一定时期内的波动变化规律,对信息化运行质量(稳定性、持续性)进行有效评价;第三,信息化系统的经济评价,采用经济模型与统计数字分析信息化要素经济效益,如投入产出比、信息产业劳动生产率等,用来衡量信息化系统的集约化程度和先进性。

在信息化系统质量评价中,信息化的空间效益的描述最为特殊。本文中信息化空间评价主要侧重于信息化宏观布局,即分散与集聚效益。在信息化发展初期阶段,其空间布局特征应该以集聚为主兼顾区际平衡。

(3)城市信息化潜力指数。与信息化发展评价与质量评价不同,信息化潜力评价不仅针对城市信息化系统自身,更要注重信息化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即信息化环境系统状况。因为,信息化是社会经济的产物,信息化发展必须依赖其环境提供的各种有效支持,尤其我国尚处于信息化初级阶段,必须兼顾信息经济与传统经济互补共进的双重任务。

信息化发展现状并不能根本决定信息(下转第268页)

132

3期 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些潜藏性知识。联盟中的企业能够敏锐地感知到对方独有的核心技术及核心能力,并做出相应的积极反应。

首先,知识联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促进知识流动是其中心任务。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能力和知识库,联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机会。联盟企业要想通过知识联盟来提升自身的核心力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去获取联盟知识,因为联盟总是有时间期限的。

其次,知识联盟的性质决定了联盟伙伴可以密切接触和交流,从而为知识的顺利流动提供了保证。知识联盟形成的先决条件就是联盟伙伴间必须相互信赖,为了达到知识联盟中相互学习的目标,而愿与联盟伙伴分享知识,尽可能地减少联盟企业对自有知识的保护,最终创造出一个知识自由流动的良好学习环境。

最后,知识联盟是组织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创造组织知识的最佳环境。知识联盟中个人、组织之间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联系广泛,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沟通的渠道畅通,有一个便于知识分享、移动的宽松环境。组织知识的创造表现为从组织里的个人知识,上升到小组知识,然后上升到企业知识的螺旋状发展轨迹。

参考文献

1 胡志坚,

等.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分析与国际比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 蔡 兵.技术联盟现象初探.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

(8)

3 符正平.论企业知识联盟.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

(1)

4 保罗?S?麦耶斯.知识管与组织设计.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责任编辑:孙晓明)

(上接第231页)

化的最终归宿,信息化的初级格局也并非其最终格局。当国

,发展状况不一的各城市

信息化进程由于当地自然与人文要素的差异,必然产生国家

信息化要素的重新排序布局。政策先进、人文环境优良、有

显著特色并受到国家大力扶植的区域会迎头赶上并脱颖而

出。而政策保守、结构失衡、布局不合理的区域,即使早期

信息化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也会在新一轮竞争中逐渐落伍。

城市信息化潜力指数的设计一方面要具有综合性,以尽

量少的指标既能按单项指标进行统计,又能完成综合评价的

任务;另一方面要具有可操作性,充分利用现有统计渠道和

统计数据,取得较为准确的结果(如图1所示)。图1

其中:

D1数据库数量D22信息产业投资占社会总投资比重D40人均电力消耗

D2每百人网络站点数D23每百人信息产业人数D41货运量

D3每万人科研成果数D24教育经费占GD P比重D42客运量

D4每万人专利批准数D25每百人科研人数D43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额

D5人均邮电业务量D26人均电信业务量增长率D44信息产业投资占社会总投资比D6每百人报刊发行量D27互联网与电话用户比例D45信息产业资产负债率

D7人均图书出版量D28电信业人均利税D46信息产业资产增值率

D8信息产业国内生产总值D29信息产业增长率D47信息产业科研经费占总投入比D9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 P比重D30信息产业研发经费投入比例D48信息产业人均风险资本额

D10人均信息产业新增固定资产D31信息产业效益指数D4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D11光纤网络长度E1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率D50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D12每百人交换机容量E2信息产业劳动生产率D51第三产业占GD P比重

D13电信局、所数E3信息产业资金周转率D52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D14邮政局、所数D32信息设施投资增长率D53财政收入

D15电视覆盖人口率D33数字线路占总线路比重D54金融机构贷款额

D16人均通信费支出D34电信利税与电信资产之比D55人均进出口商品总值

D17每万人上网数D35人均信息消费增长率D56高校教工学生比例

D18每万人计算机数D36人均信息消费占个人消费比例D57人均教育经费

D19每百人电话数D37信息产业人员增长率D58每百人在校大学生数

D20每百人电视拥有量D38研究人员占信息产业人员比重D59研发机构中科研人员比例

D21科研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D39信息产业人均利税D60人均科研经费

(待续) (责任编辑:赵利军) 862情 报 科 学 21卷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

实验七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原理和条件设定方法。 3、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日常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以液体作为流动相,借助于高压输液泵获得相对较高流速的液流以提高分离速度、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制成的色谱柱进行分离和分析的一种色谱方法。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若采用非极性固定相,如十八烷基键合相,极性流动相,即构成反相色谱分离系统。反之,则称为正相色谱分离系统。反相色谱系统所使用的流动相成本较低,应用也更为广泛。 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 R= 2[t (R2)-t (R1) ] /1.7*(W 1 +W 2 ) 式中 t (R2)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 t (R1) 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 时间; W 1及W 2 为此相邻两峰的半峰宽。除另外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 本实验对象为邻苯二甲酸酯,又称酞酸酯,缩写PAE,常被用作塑料增塑剂。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但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是一类内分泌干扰物。待测物性质见表1。 表1色谱柱测试条件 如果要检测不同条件对谱图分离的影响,可按表1配制几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在不同条件下进行HPLC分离检测。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50ul微量注射器。 2、试剂 甲醇(色谱专用),高纯水 四.实验步骤 1、色谱条件 色谱柱: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8) 柱温:室温 流动相:初始为高纯水:30%,甲醇:70% 检测器:DAD检测器; 检测波长:220nm; 进样体积:100μl定量环,实际注射每次可控制在200μl。 2、待测溶液的配制 首先用甲醇做溶剂配制储备液:邻苯二甲酸二甲酯(0.3880g/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0.2770g/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3776g/L)。然后各取1mL储备液用水和甲醇(20:80)稀释至10mL,作为待测溶液。 3、色谱测定 (1) 按操作规程开启电脑,开启脱气机、泵、检测器等的电源,启动Agilent 1100在线工作软件,设定操作条件。流量为1.000ml/min。 (2) 待仪器稳定后,开始进样。将进样阀柄置于“LOAD”位置,用微量注射器吸取混合物溶液50ul,注入仪器进样口,顺时针方向扳动进样阀至“INJECT”位置,此时显示屏显示进样标志。 (3) 记下各组分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峰面积及分离比。 (4) 实验完毕,清洗系统及色谱柱。依次用甲醇-水(60:40)、甲醇-水(70:30)……直到纯甲醇作流动相清洗,每次清洗至基线走稳,至少清洗15min。 五.实验结果

产业集聚度的测算

一 产业集聚度概念和测度方法 产业集中度的概念:产业集中度也叫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 1、 集中度(Concentrion ration of industry ) 行业集中度是用规模最大的几个地区有关数值(销售额、就业人数、生产额等) 占整个行业的份额来度量。计算公式为: 11n i i n N i i X CR X ===∑∑ 其中n CR 代表X 产业的集聚度,1n i i X =∑代表规模最大几个地区X 产业的销售额 或者生产额、就业人数等,1N i i X =∑代表全部地区X 产业的销售额或者生产额、 就业人数等。 优点:计算方法简单,采用最常用的指标,能够形象的反应产业集聚水平。 缺点:一是集聚度的测算季节容易受到n 值选取的影响,二是忽略了规模最大地区之外其它地区的规模分布情况, 三是不能反映规模最大地区内部之间产业结构与分布的差别。 2、 区位熵(Entropy index ) 所谓熵, 就是比率的比率,它由哈盖特(P ·Haggett )首先提出并用于区位分析中。区位熵, 又称专门化率,用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在产业结构研究中,通常用于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状况。计算公式为: 11E /i i ij n n i i i i q Q q Q === ∑∑ 其中E ij 表示某区域i 部门对于高层次区域的区域熵;i q 为某区域部门的有关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验证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验证 ?方法验证的目的 ?方法验证的内容 ?方法验证的项目及测定方法

方法验证的目的 目的: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相应检测的要求。 方法验证是实验室针对特定方法的研究过程,通过设计方案,有步骤、系统地收集、处理实验数据,最终形成文件,以证明所用试验方法准确、灵敏、专属并重现。同一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的检测项目会有不同的验证要求。

方法验证的内容 ?准确度 ?精密度 ?专属性 ?检测限 ?定量限 ?线性和范围 ?耐用性

准确度 定义:方法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的接近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1. 主成分含量测定 原料药:对照品或方法比对 2. 制剂、中药:标准加样回收 杂质定量 测定:加样回收(n 3 9) 杂质对照品 方法比对 回收率 C-A %=′ B 100% 杂质与主成分的相对含量 A:试验供试品中被测成分的量 (通常为含量测定量的50%) B: 试验供试品中加入的对照品的量 (通常为±20%) C:试验测定值

精密度 定义:在规定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一般用偏差,相对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1. 重复性(n 9) 3 2. 中间精密度 3. 重复性 测定:HPLC方法的精密度测试,应从样品制备开始,设计3个浓度, 分别平行制备3份,以测定含量计算相对标准偏差;或同一样品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分别进样,以峰面积计算相对标准偏差。 同一份供试品连续进样6次,计算得到的相对标准偏差只能表征进样精密度,不能作为方法精密度。

专属性 定义:在其它成分可能存在下,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 1. 鉴别反应 2. 含量测定 杂质测定 测定: 限量检查 空白制剂,模拟复方 加速破坏试样测试 DAD峰纯度检查

(完整版)产业集聚测量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产业集聚测量方法,主要包括:行业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分析认为,E-G指数是测量产业集聚比较适合的方法,但受制于数据的可获取性。 关键词:产业集聚测量 一、前言 区域经济理论认为,产业集聚对一个地区整体产业竞争力及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推动产业集聚成为了许多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制定产业集聚相关政策必须以实证研究为基本前提,而对于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测度产业的集聚度水平,因为无论是单纯进行产业集聚的研究还是探讨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经济稳定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它都直接影响到最终研究结论的可信程度。 二、产业集聚常用的测量方法 目前比较常用的产业集聚测量方法主要有:行业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集聚指数。 1、行业集中度 行业集中度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指标,用来衡量某产业规模最大的前几个地区在全国所占的份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C代表行业集中度;A i代表产业A中排名第i位区域的产值或者销售额、从业人员等;N代表产业A中的地区数目。上式表明行业集中度等于产业A中规模排名前n位 (n一般取4或8)的区域企业规模之和占产业A 全国总规模的比例。由于IC主要反映行业在几个区域的集中程度,没有涉及到行业的企业数目与行业总规模之间的差异,行业集中系数就是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以P表示计算的企业占行业企业总数的比例:

那么,行业集中系数 CC可表示为: 行业集中度与集中系数能够形象地反映产业区域集中水平以及行业中企业数量的影响,测算方法便捷直观。 然而,行业集中度指标存在一些缺点:第一,仅说明了产业分布规模最大的几个地区的情况,而忽略了其余地区 的规模分布情况;第二,不能反映最大几个地区的个别情况;第三,存在选取规模最大的区域数目不同集中度 结果不同的问题。因此,一般较少单独用来测度产业集聚的情况,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个辅助指标。 2、赫芬达尔指数 赫芬达尔指数 (HHI)是产业经济学中衡量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指标,也可以用来衡量产业集聚程度,其计算公 式为: 其中A代表产业总规模,A i代表区域i的产业规模,N代表产业中的地区数目。HHI实质上是给产业中每个地区的市场份额赋予一个权重,此权重又以市场份额来代替。HHI的取值范围是[1/N,l],取值越大表示产业地理 集聚程度越高。极端情况下,如果一个产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集中在一个地区,那么该产业的HHI为最大值l; 而如果该产业的经济活动均匀分布在N个地区,那么这时HHI为最小值1/N。 赫芬达尔的优点是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产业地区集中程度,因为它考虑了地区数目和地区产业规模两个因素 的影响;计算上比较简便,容易理解。但是赫芬达尔指数的不足在于它没有考虑其他产业的空间分布,使得不 同产业之间难以进行比较。此外,这一指数没有考虑不同地区的地域面积差异,因此难以反映产业分布的实际 情况。 3、熵指数 熵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分析

第8卷 第5期2008年 5月 科 技 和 产 业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 ry Vol.8,No.5May., 2008 文章编号:1671-1807(2008)05-0008-04 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分析 郭 敏 (湛江师范学院商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摘要:从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问题入手,首先界定了信息产业的范围,并测算出我国近年来信息产业的增加值;接着构建了信息化指数的指标体系,对相应年份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估算;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特点。关键词:信息化;信息产业;测度中图分类号:F049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8-01-20 作者简介:郭敏(1976— ),女,湖南常德人,湛江师范学院商学院助教,产业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信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逐渐成为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另一种基础性社会资源,信息化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步入一个以信息或知识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为基本要素的经济时代,这种变化极大的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向全球化和信息化、知识化发展,我国实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背景下,研究和测度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相关问题就具有了重大意义。 1 我国信息产业产出的测度 在研究和测度信息化发展水平时,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测度,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确定信息产业范围;二是我国国民经济统计如何真实反映信息产业的发展。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不长,对于信息产业的定义和划分众说纷纭,不同的研究角度、深度和目的导致了不同的信息产业概念。本文将信息产业界定为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信息设备与器件的制造,以及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提供的信息服务等综合性生产活动,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信息设备制造业指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视听技术等技术设备和元器件的开发与制造,是信息产业产生和不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信息产业的功能、结构、手段等方面高级化得以真正实现的根本保证;信息服务业指以计算 机为主要平台的信息服务业,主要包括数据库业、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业、信息采集加工处理业、信息系统设备维护修理业等,也称为现代电子信息服务业。应当指出的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传统的信息服务如印刷出版、新闻报道、文献情报、图书档案、邮政电信等正在逐步转向电子信息服务,它们之间日渐融合[1]。 由于我国的统计年鉴采用的是三次产业分类方法进行的统计,并没有将信息产业作为一门独立的产业单独列出,因此对于信息产业的产出需要进行估算。考虑到我国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经过对各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调整和合并,本文将信息产业分为印刷及记录媒介复制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销售业、通信业、广播电影电视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七大类。用信息产业的增加值来测量信息产业的产出[2]。 1)印刷及记录媒介复制业增加值:在各年统计年鉴中可得到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90-1997)和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98-)增加值的数据,但该数据的口径是不完全的,需经过调整后才能进行估算。调整的方式是把全部工业增加值与不完全口径的工业增加值的比率作为调整系数,由此估算出印刷及记录媒介复制业增加值。 2)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调整方式与1)完全相同。 3)电子信息产品销售业增加值:电子信息产品销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示例的方法再确证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示例的方法再确证作者:张建芝冯顺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7期 摘要:目的:确证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氨苄含量的方法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以Diamonsil CLC-ODS(150mm x 6mm,10 lm)为色谱柱,水-甲醇- 3.89% 醋酸钠溶液- 4% 醋酸溶液(700:300:15: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外标法定量。结果:头孢氨苄浓度线性范围为0.02~0.20mg / ml,相关系数r= 0.9991,方法重复性试验 RSD为 1.42%。结论:该方法可简单高效地完成,结果准确性好、稳定可靠,确证高效液相色谱依然为头孢氨苄制剂的质量控制中有效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头孢氨苄高效液相色谱法 头孢氨芐(Cefalexin,又译先锋霉素Ⅳ、头孢力新等)是一种半合成的第一代口服头孢霉素类类抗生素药物,化学名(6R,7R)-3-甲基-7-[(R)-2-氨基-2-苯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化学式C16H17N3O4S,在临床上广为使用。其含量测定在旧版的中国药典( 1995年版)采用碘量法○1。但此法不仅操作步骤繁多,费工费时,干扰因素多;然后人们发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内标法测定的方法,但内标物保留时间过长,依然存在问题。最后人们又发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外标法测定其含量,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数据准确可靠,灵敏度较高,重复性好,最终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2。现在本文对这个方法进行确证,以确定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仪器与试药 分析天平(precisa instrument ltd switzer land xs 225a precisa ),高效液相色谱柱(diamonsic C18 250 * 46mm),检测器(UVD 170v),泵(P680 HPLC pump),头孢氨苄胶囊(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批号:2110102) 2. 色谱条件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和硅胶为填充剂:水-甲醇- 3.89% 醋酸钠溶液 - 4% 醋酸溶液(700:300:15: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塔板数按头孢氨苄峰计算不低于1500。 3. 实验试剂制备 3.1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取头孢氨苄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为对照品储备液。 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去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合均匀,精密量取适量(约相当于头孢氨苄0.1g),置于 100ml 容量瓶里,加流动相适量,充分振摇使溶解,再加流动相稀释至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

2008/11 总第379期 商业研究  COMM ERC I AL R ES EARCH 文章编号:1001-148X (2008)11-0064-03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 刘斯敖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产业集聚测度方法是产业集聚研究重要的工具,一直倍受经济学家关注。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 演变与发展,其测度方法也在不断演变与发展。对产业集聚测度方法进行输理与比较分析,以供更好地选择与运用。 关键词: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研究中图分类号:F22419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7-12-13 作者简介:刘斯敖(1975-),男,河海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与产业。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空间分布,一直以来备受经济学家的关注。从早期马歇尔的外部性和韦伯的区域经济理论开始,产业集聚的外部规模经济、溢出效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胡佛,1990; Fujita&Thisse,2004);以克鲁格曼、藤田昌久等为代 表的新经济地理理论(Krug man,1991;Fujita etal, 1999)又提出了集聚经济的内部规模经济。中间投入 品和劳动力的共享、知识的溢出(马歇尔,1890)、运输费用的节约(韦伯,1909)以及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所带来的各种交易成本的降低,使产业集群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M ichael Por 2 ter,1990)。 早期的研究侧重于对产业集聚定性的观察与描述,随着研究地深入,产业集聚程度与影响集聚的关键因素的定量测度开始成为区域经济学家们关注的课题。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有关产业集聚程度的测度方法不断发展与完善,经历了有集中率、区位熵、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 指数等的发展过程。 一、集中度(Concentri on ration of industry )行业集中度是用规模最大的几个地区有关数值 (销售额、就业人数、生产额等)占整个行业的份额 来度量。计算公式为:CR n = ∑n i =1X i ∑N i =1 X i 其中,CR n 代表X 产业的市场集中度, ∑n i =1 X i 代表 规模最大的几个地区X 产业的销售额或生产额、就业 人数等, ∑N i =1 X i 代表全部地区X 产业的销售额或生产 额、就业人数等。徐康宁、冯春虎(2003)运用指标计算了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1997年的地理集中度。在研究产业地理集聚中,CR n 也经常作为一个辅助的指标加以使用,如罗勇、曹丽莉(2005)和王子龙等 (2006)在测算制造业集聚程度和中国高科技产业集 聚程度时使用了集中度作为集聚程度测算一个辅助指标进行分析。 在各种测度产业集聚水平的方法中,集中度是最简单、最常用的计算指标,能够形象地反映产业市场集中水平。但是,集中度也存在不少缺陷:一是CR n 的值易受n 的影响,n 越大即选择地区越多,CR n 就会越大,二是忽略了规模最大地区之外其它地区的规模分布情况,三是不能反映规模最大地区内部之间产业结构与分布的差别。 二、区位熵(Entr opy index ) 所谓熵,就是比率的比率,它由哈盖特(P ? Haggett )首先提出并用于区位分析中。区位熵,又称 专门化率,用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在产业结构研究中,通常用于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状况(崔功豪等,2003)。 区位熵的计算公式为:E ij = q i ∑n i =1 q i / Q i ∑n i =1 Q i 式中,E ij 表示某区域i 部门对于高层次区域的区域熵;q i 为某区域部门的有关指标(通常可用产值、产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完整版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 体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本文对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研究制订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过程中研究的国内外48套企业信息化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的设计思路。对于如何按照"建设有效益信息化"的要求,正确引导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指标比较效益效能 能否围绕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这一目标,来设计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关系到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导向。为此,需要设计专门的效能指标,以弥补原有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中,对信息化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直线式理解带来的偏差。本文对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研究制订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过程中研究的国内外48套企业信息化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的设计思路。 一、企业信息化的要素与范畴1.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使命 企业信息化是对信息现代化这一新的历史潮流的响应。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使命在于,继续解决改革与发展的两个根本性问题,一是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一是实现生产方式从工业粗放经济向信息集约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与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不同的是,企业信息化这场革命的生产力基础,是代表当代最先进生产力的信息技术和生命技术革命,改革的范围从农村、城市,扩展到全球化。它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照搬,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2.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从实践经验的初步概括中,我们将企业信息化归纳为以下定义:

农业经济信息化测度分析

农业经济信息化测度分析 本文作者:杨断利郭涛张立梅赵洋籍颖单位:河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河北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随着保定市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村信息化得到了较快发展[2]。本文分析了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农业信息化结构的关系,为科学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其基本涵义是指信息及知识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智力活动对农业的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加大的过程。从另外意义理解,农业信息化是指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促进农业发展,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保定市是农业大市,在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村信息化得到较快发展,但也存在着多样化信息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信息服务人才缺乏、信息使用成本较高等问题。 2信息化测度理论 对于信息化的评价,目前国外有许多种研究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法有:波拉特法、日本信息化指数法、国际电信联盟综合评价法和信息社会指数法[3]。波拉特法[4]:波拉特法用信息产业的国民

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表示,用投入—产出表来进行量化。该方法提出了信息经济规模量化模型,创造了一套科学的宏观信息经济定量分析方法。日本信息化指数模型[5]:1965年日本经济学家小松崎清介提出了利用相对值计算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包括4大类11项指标。国际电信联盟综合评价法:1995年国际电信联盟大会上,西方七国集团提出了一套评价七国信息化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是对信息通讯基础设施的水平进行测评。信息社会指数法:1996年国际数据公司(DC)提出了以信息的有效利用为核心进行信息化测度,该方法利用三大类指标进行加权计算[6]。国内关于信息化测评方面的研究较多,其中,受到广泛认可的是《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提出的测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分方法。 3信息化对保定市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信息化作为一次重要的产业革命,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建立模型,把信息化对保定市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进行量化。鉴于研究的需要,首先采用综合评分分析法对保定市农村信息化指数进行评测,然后分别从不同方面来分析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指标是一个以统计的方法来量化某一事物状况的科学概念。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信息化测度的研究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能够以科学、完整的量化数据来反映保定市农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按照我国信息化中心编制的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及保定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最后选定27个指标。本文采用综合评分分析法测算保定市农村信息化水平,评价过程如下:用德尔菲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手册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手册 一目的:制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规范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操作。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 三责任者:品控部。 四正文 1 简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现代液体色谱法,其基本方法是将具一定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用泵将流动相注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注入的供试品被流动相带入柱内进行分离后,各成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装置记录色谱图或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测定结果。由于应用了各种特性的微粒填料和加压的液体流动相,本法具有分离性能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能在特定填充剂的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的药品的分析测定,特别是多组分药品的测定、杂质检查和大分子物质的测定。有的药品需在色谱分离前或后经过衍生化反应方能进行分离或检测。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用于正相色谱;化学键合固定相,根据键合的基团不同可用于反相或正相色谱,其中最常用的是十八烷基硅烷(又称ODS)键合硅胶,可用于反相色谱或离子对色谱;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具一定孔径的大孔填料,用于排阻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由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组成。检测器最常用的为可变波长紫外可见光检测器,其他检测器有如示差折光检测器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等。色谱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常用积分仪或数据工作站进行。梯度洗脱,可用两台泵或单台泵加比例阀进行程控实现。 2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要求 2.1 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汇编中“实验室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JJG705—90)”的规定作定期检定,应符合规定。 2.2 仪器各部件应能正常工作,管路为无死体积连结,流路中无堵塞或漏液,在设定的检测器灵敏度条件下,色谱基线噪音和漂移应能满足分析要求。 2.3 具体仪器在使用前应详细参阅各操作说明书。

南通市现代服务业集聚水平测度实证研究

南通市现代服务业集聚水平测度实证研究 服务业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现象。南通应致力于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更好的发挥集聚效应,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运用改进的区位熵和空间基尼系数对南通2013年现代服务业的集聚程度进行测度,得出南通现代服务业产业间集聚水平极不均衡,行业内部各指标间协调性较差等结论,由此提出优化布局、健全机制、创新驱动以及建设服务平台等产业集聚措施。 标签:南通市;现代服务业;集聚测度;空间基尼系数;改进区位熵 1研究背景 现代服务业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我国经济正由“服务经济”主导进入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转变。现代服务业相比较传统服务业、制造业等产业有着更低的资源消耗和更高的产业关联带动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各地产业调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战略任务。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分类标准,本文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址勘查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划归为现代服务业范畴。 近年来,服务业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现象。集群化,是指某个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的若干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的相对集中。产业集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和信息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追求规模经济和外部效应,更有效的满足需求,现代服务业需要更接近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地,另外现代服务业对信息和知识的依赖性较高,信息和知识往往形成一定空间范围的集聚,从而导致服务业相关资源、要素和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化。 我国学者对现代服务业集聚的研究相对比较晚,随着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学者的研究成果日渐丰富。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形成机制、动力机制、功能作用、发展演变机制、影響因素以及集聚水平测量等。笔者通过中国知网的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对产业聚集度研究进行检索。以“篇名=服务业+集聚+测度(测量)”为检索词进行精确搜索,我国学者对服务业集聚水平测量的研究始于“九五”末期,利用测度模型对相关地区及产业的产业集聚度、影响因素、动力机制、区域差异分析以及与制造业集聚比较等问题进行研究。 南通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城市战略发展定位。南通应致力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更好的发挥集聚效应,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南通目前服务业产业集聚水平和发展途径进行研究。 2南通服务业聚集水平测度实证研究

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的一 个重要分项指标体系。这是我国推出的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 为了从效能上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指导企业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经 过长时间研究,参考了国内外数十个方案的优长,提出了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企业信息化指标 体系。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综述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分项指标体系。这是我国推出的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 为了从效能上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指导企业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经过长时间研究,参考了国内外数十个方案的优长,提出了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其中《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业经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印发全国试行。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南。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为了正确和客观地评价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它从宏观上指导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微观上,使企业更准确地认识信息化的内涵,明确信息化的目的,制定正确的信息化战略,为企业信息化具体实施提供切实的帮助。同时也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状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 企业信息化指标的作用 ·评测信息化水平 ·咨询、校验 ·避免浪费和错误 ·为企业信息化保驾护航 ·规避风险 ·引导IT服务商的行为 ·为评级提供依据企业信息化指标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指标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 ·符合中国国情 ·承认企业的特别的、个性化的信息化需求特点 ·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 目的性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

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付兵荣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广州510275) 摘 要 本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构建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将城市信息化指数分解为发展指 数、质量指数、潜力指数三个部分,既注重对城市信息化发展现状的描述,也注重对其质量及发展潜力的评估,克服了信息化测度理论研究中对城市信息化测度重视现状而忽视质量与发展潜力的弊端。 关键词 信息化 测度指标 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 中图分类号 G 3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7634(2003)0320230202 The D esign i ng and Usi ng of System About the M ea sur i ng I ndex of M un ic ipa l I nforma tion Fu B ingrong (Info r m ati on and M anagem ent D epartm ent of Zhongshan U 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Abstract A system about the m easuring index of m unici pal info r m atizati on w 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o ri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 ent in th is paper . T he index w as divided into th ree aspects including developm ental index ,quality index and po tential index ,focusing on the descri p ti on of p resent developm ental status of m unici pal info r m atizati on as w ell as it’s quality and po tential ,w h ich is different from studies on the m easuring theo ry of info r m atizati on paying mo re attenti on to p resent status than to quality and po tential .Keywords Info r m atizati on Index Sutainable developm ent Guangzhou city 收稿日期:2002-11-10 1 建立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 的意义 信息化的定义一般基于宏观抽象范畴,难以具备可操作性和精确的量化。无论是对信息化进行深入研究,还是在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政策体系中体现信息化思想和目标,都必须首先建立信息化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由于信息化过程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技术等诸多方面,所以简单采用一个或若干指标往往不能客观地评价信息化过程,需要根据信息化系统特点,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结合其时空变化,建立一整套指标体系,对信息化发展过程进行客观定量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确保信息化目标的实现。 建立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必须以城市信息化的基本规律为基础,关注信息化要素过程特点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确定评价信息化系统状态的指标集合。这种指标集合是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有关指标的有机组合,不是简单拼凑和堆砌,而是对复杂系统特性的多指标综合评价。多指标综合评价是把多个描述被评价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且量纲不同的统计指标,转化成无量纲的相对评价值,并综合这些评价值对事物进行整体评价的方法。 城市信息化建设只有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才能健康有序地进行,而可持续发展思想是通过一套指标体系来体现的。我们知道,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大都是从人口、 资源、环境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来设计的,它对我们设计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但并不能代替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从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我们可以将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分为信息化发展指数、信息化质量指数、信息化潜力指数三个一级指标。信息化发展指数用来描述城市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水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信息化指数;信息化质量指数用来描述城市信息化的效益体现程度。信息化潜力指数则反映对城市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影响。有了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我们就可以测算出某个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及其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可以制订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也可以据此调控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 2 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进行城市信息化状况的评价研究,必须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理解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将其贯穿于指标体系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同时,注重信息化质量与潜力的评价和空间效益,指导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实践。在信息化指标体系设计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任何指标体系设计中应遵守的最基本原则。任何指标体系的建立都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的城市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依据的是信息化和可持 第21卷第3期 2003年3月     情 报 科 学   V o l 121,N o 13M arch,2003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操作规程,以使检验操作规化。 2适用围: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检验操作全过程。 3责任:QC人员对本SOP实施负责。 4容 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各组分在柱被分离,并进入检测器检测,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4.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和色谱条件 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组成。色谱柱径一般为3.9~4.6mm,填充剂粒径为3~10μm。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是适应小粒径(约2μm)填充剂的耐超高压、小进样量、低死体积、高灵敏度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4.1.1.色谱柱 反相色谱柱:以键合非极性基团的载体为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常见的载体有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和聚合物等;常用的填充剂有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苯基键合硅胶等。 正相色谱柱:用硅胶填充剂,或键合极性基团的硅胶填充而成的色谱柱。常用的填充剂有硅胶、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等。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也可用作反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柱:用离子交换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柱。 手性分离色谱柱:用手性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色谱柱的径与长度,填充剂的形状、粒径与粒径分布、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载体表面基团残留量,填充的致密与均匀程度等均影响色谱柱的性能,应根据被分

离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温度会影响分离效果,品种正文中未指明色谱柱温度时系指室温,应注意室温变化的影响。为改善分离效果可适当提高色谱柱的温度,但一般不宜超过60℃。 残余硅羟基未封闭的硅胶色谱柱,流动相pH值一般应在 2?8之间。残余硅羟基已封闭的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或聚合物色谱柱可耐受更广泛pH值的流动相,适合于pH 值小于2或大于8 的流动相。 4.1.2.检测器 最常用的检测器为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包括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其他常见的检测器有荧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 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为选择性检测器,其响应值不仅与被测物质的量有关,还与其结构有关;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示差折光检测器为通用检测器,对所有物质均有响应。结构相似的物质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响应值几乎仅与被测物质的量有关。 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响应值与被测物质的量在一定围呈线性关系,但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响应值与被测物质的量通常呈指数关系,一般需经对数转换。 不同的检测器,对流动相的要求不同。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项下对溶剂的要求;采用低波长检测时,还应考虑有机溶剂的截止使用波长,并选用色谱级有机溶剂。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不得使用含不挥发性盐的流动相。 4.1.3.流动相 反相色谱系统的流动相常用甲醇-水系统和乙腈-水系统,用紫外末端波长检测时,宜选用乙腈-水系统。流动相中应尽可能不用缓冲盐,如需用时,应尽可能使用低浓度缓冲盐。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时,流动相中有机溶剂一般不低于5%,否则易导致柱效下降、色谱系统不稳定。 正相色谱系统的流动相常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等。 品种正文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填充剂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径与长度、填充剂粒径、流动相流速、流动相组分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调整流动相组分比例时,当小比例组分的百分比例X小于等于33%时,允许改变围为0.7X?1.3X;当X大于33%时,允许改变围为X—10%?X+10% 。

湖北省信息化水平测度研究

湖北省信息化水平测度研究 摘要:近几年许多省份开始主动把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水平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GDP的发展。本文根据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以及信息化的六要素结合实际制定了信息化评价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湖北省信息化进行测度,分析其信息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 1.问题的提出 信息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和人类巨大的财富,是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基础。按照广泛流行的观点,信息化是指信息在收集、加工、传递、积累、利用整体上作为一种资源的质和量,表现为生活形态的变化、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动。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世界经济正加紧向信息化经济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是一种战略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如要保持并加强其在21世纪的竞争力,就必须抢占信息化这一制高点。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大国,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战略,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差距。 随着全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作为社会支柱产业的信息产业迅速发展,而且有力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信息化水平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全

社会的发展。本文立足于湖北这个省份,力图测度湖北信息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用得到的信息化指数对GDP作回归分析,定量分析信息化水平对本地区GDP的影响。 2.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研究方法 2.1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 2.1.1指标选取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能充分反映地区信息化的程度,指标的定义明确,测算方法科学规范,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客观性。(2)全面性原则 从衡量整个地区信息化水平角度出发,不仅仅只反映信息化水平的某一具体方面,还要注意信息化不仅是新兴产业的事,还与传统产业的发展有关。(3)系统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立应能综合反映区域信息化的水平,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水平、人力资源、经济实力与政策保障等方面。 (4)可操作性 选择能够取得数据的指标,以便进行定量计算。 (5)可比性 所选指标要既可以纵向测算区域信息化水平,又可以横向比较各个国家和地区信息化水平的差异。 2.1.2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 信息化的评价是从定量的角度综合考察一个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其必然要

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指标及常规分解方法

(一)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指标及常规分解方法 采用无量纲的相对不平等指标来测度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有基尼系数和GE 指数两种估计方法。按要素(收入来源)对不平等指标进行分解分析时,基尼系数是最常用的指标(陈宗胜,1991;Tsui ,1998;赵人伟、李实,1999;陈宗胜、周云波,2002;周云波,2009)。在对城乡间子总体进行收入差距分解时,本文将采用GE 指数。 1.基尼系数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是通过计算洛伦茨曲线图中洛伦茨曲线对角线之间的面积以及对角线右下方的直角三角形面积(A 十B ),将这两块面积相除而求得。计算方法: 11121(2)n n i i i i i i G p Q w B ===-=--∑∑ (2.1) 其中: 1n i i i Q w ==∑ i w 、i m 、i p 分别代表第i 户的人均收入份额、平均人均收入和人口频数(i=1, 2,…, n ),i Q 为从1到i 的累积收入比重。基尼系数由对全部样本按人均收入(i m )由小到大排序后计算得出。 对基尼系数按收入来源进行分解分析,最早由费景汉等人(Fei 和Ranis ,1978)根据Rao (1969)关于从收入构成上分解收入差距的思想发展起来的。该分解方法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m m Y G G Y =?∑ (2.2) 其中,m Y Y =∑,G 是总收入的基尼系数,m Y Y 是第m 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m 为收入的项数,m G 是第m 项收入的拟基尼系数①。 2.GE 指数计算方法 根据Shorrocks (1980,1984)的发展,可用于分解的GE 指数的一般表达公式如下: ① m G 之所以被称为拟基尼系数,在于对其进行计算时,是按照总收入而非第m 项收入进行排序的,计算结果在于反映第m 项收入的差距程度与总收入的差距程度之间的关系。一是某项收入的拟基尼系数为正值且大于总收入的基尼系数,这表明该项收入的分配差别比总收入的分配更加不平等,是使总收入差别扩大的因素;二是该项收入的拟基尼系数为正值,但小于总收入的基尼系数,这表明该项收入的分配差别低于总收入的差别,是使总收入差别相对缩小的因素;三是某项收入的拟基尼系数为负值,表明该项收入集中在低收入阶层,高收入阶层中分得较少,是使总收入差别绝对缩小的因素。当某项收入与总收入的排序完全一致时,m G 实际就是第m 部分收入 的真实基尼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