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论文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论文--中国总需求结构分析

宏观经济学论文--中国总需求结构分析

宏观经济学论文——我国经济总需求结构分析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姓名:***日期:2012年12月12日一、我国总需求结构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总需求由居民消费有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消费和净出口组成,即国民经济核算等式:GDP=C+I+G(X-M)。

其中GDP意味国内生产总值,C为居民消费,I为投资支出,G为政府消费,X-M为商品和劳务净出口。

投资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于它的两个功能:短期内投资需求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投资增加使总产出增加;长期内投资的结果是资本存量的增加,即生产能力的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之和组成国内最终消费。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增加使总产出增加;二是消费(如教育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对人力资本的创造,以及政府提供的生产性公共增加,为长期经济增长提供生产要素,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

进出口对于弥补国内需求不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被公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因为全球化的资源流动主导着经济发展。

一、我国总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一)1990-2010年我国总需求结构变动趋势分析图1给出了历年来我国总需求总额的变动趋势。

从中可以看出近20年来的总需求水平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2000)总需求水平持续增长,但增长水平较低,且总需求总额一直在十万亿元以内;第二阶段(2001-2010)总需求水平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水平,在短短的几年中迅速突破二十万亿,三十万亿,由原来的稳健增长转向了快速增长的轨道。

总需求10000050000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图1 1990-2010年我国总需求变化趋势(二)1990-2010年我国总需求结构四要素表1 1990-2010年总需求构成要素具体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1)》表2 四个因素各自在总需求中所占比例消费-0.100.10.2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图2 1990-2010年各因素占总需求的比例变化结合表1、表2和图2得出:1、净出口在整个总需求中所占比例最小;2、政府支出在整个总需求中处于较平稳状态,波动浮度最小;3.消费和投资的比重在整个总需求中所占比例最重,二者比例相差不大,均成波浪形状变化。

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的论文

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的论文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家和记者常用的表达方式,意思是一个国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往年的增长率。

更一般地来探讨,经济增长的涵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经济体系生产内部成员生活所需要商品与劳务潜在生产力之扩大(亦即生产可能曲线向外扩张)。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

根据总量生产函数分析和资本产出弹性与劳动产出弹性的计算,可将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分解,即由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导致的经济增长和由要素生产率提高导致的部分。

如果要素投入量增加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要素生产率提高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但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分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二者有时还是互相交叉的。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应坚持以下三条原则:(1) 是否有利于持续、协调的经济增长;(2) 是否有利于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3) 是否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即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社会福利改善和使环境得到保护等。

度量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经济增长率。

度量经济增长除了测算增长总量和总量增长率之外,还应计算人均占有量,如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三大要素,分别是投资、出口和消费。

经济增长的核算通常依靠GDP、GNP等统计数据。

基本方法一般以本年度的GDP总量对比往年的GDP总量,而得出经济增长的百分比。

支持经济增长的人认为它可以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并且增加就业机会。

经济正增长一般被认为是整体经济景气的表现。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负数,即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往年减少,就叫做经济衰退。

通常情况下,只有当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持续减少,才被称为经济衰退。

决定经济增长的有:1、市场因素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一是投资量。

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的,一是通过要素投入带动经济增长;二是通过投资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来推动经济增长;三是通过投资促使知识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标题: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应用摘要: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综述,探讨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核心假设和方法论。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宏观经济学在政策制定和经济治理中的应用。

最后,对宏观经济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核心假设、方法论、应用、发展趋势一、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旨在了解和解释经济系统的总体性质和运行机理。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关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经济现象和问题。

宏观经济学对于国家政府和中央银行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综述,并探讨其核心假设和方法论。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宏观经济学在经济治理中的应用。

最后,对宏观经济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经典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1. 经典宏观经济学经典宏观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和自由市场的观念,主张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李嘉图则提出了价值理论和相对优势原理,强调国际贸易的利益。

经典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假设是供求决定一切,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2.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是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的。

凯恩斯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和就业的理论,主张政府应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波动。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假设是市场存在失灵,需要政府干预。

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强调市场供求的自动调节机制和个体行为的理性选择。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文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文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 宏观经济政策已成为宏观经济发展最⼤的外⽣变量。

由于主体界定不清、资料和经费相对不⾜、评估标准差异性⼤以及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宏观经济政策评估已陷⼊困境。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供⼤家参考。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范⽂⼀:宏观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探索论⽂ 摘要: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但市场本⾝内在固有的缺陷,会对经济运⾏产⽣不良影响,因此,世界上各国普遍加强了政府对经济运⾏的宏观调控,从⼀国政府常采⽤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出发,去尝试分析宏观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宏观调控 党的⼗四次代表⼤会,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的⽬标是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通过价格信号、市场内在机制作⽤,刺激我国国民经济效率、均衡发展。

但是受市场“内在缺陷”限制,诸如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市场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然垄断问题等等,会相应地引发市场失灵现象,危害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国家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引导、规范,本⽂主要从政策⾯,试述⼀些宏观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以及所产⽣的⼀些相关作⽤。

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理论,⼀国政府的经济波动主要有投资、消费、政府购买三⼤需求引致,⽽结合相关的原理、公式及乘数作⽤,政府可以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调节,以匹配不同时期的需求,消除经济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此外,政府还必须根据本国国情,结合世界形势发展需要,制定⼀些适合本国发展的宏观产业政策,从⽽有别于他国的经济发展道路,以⼜好⼜快发展本国经济。

? 1财政政策对本国经济发展的调节 财政是⼀国政府赖以⽣存的命脉,发展到今天,财政⼿段⽇趋完善,财政⼯具也⽇趋成熟,财政调控意识也趋于主动,根据⼀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特点,运⽤财政收⼊、财政⽀出⼿段,或者⼆者交替使⽤,对国家宏观经济进⾏调控,具体有税收政策、收费政策、⽀出政策、预算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论文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论文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论文凯恩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被公认为是经济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总需求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而不是传统经济学中所强调的供给决定。

凯恩斯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总需求不足可能导致失业和经济不稳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

在凯恩斯看来,市场经济并不总是能够自动调节,因为市场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价格粘性的问题。

因此,政府有责任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周期,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

在凯恩斯的理论中,财政政策即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而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总需求。

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对经济进行积极干预,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此外,凯恩斯还提出了“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即人们的消费行为取决于他们的收入水平,而非传统经济学中所假设的理性预算。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他的理论对当时的各国政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恩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为经济政策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为人们提供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

至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仍然对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思想不仅在其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持续影响着当今的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制定。

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凯恩斯的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解释和应对各种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和经济衰退等。

凯恩斯的理论提出了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的重要观点,这在当今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许多国家的政府在应对经济衰退时会采取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刺激措施,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另外,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也会根据凯恩斯的理论,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总需求和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论文3000字

宏观经济学论文3000字

宏观经济学论文3000字国家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宏观经济学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宏观经济学论文3000字[摘要] 国家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认真研究西方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国家宏观调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总结我国和发达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实践,为丰富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理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宏观经济调控机制有着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宏观调控1 西方经济学国家干预理论分析国家干预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更形象的表述,是政府对于国民经济的整体把握,是“看的见得手”对市场中存在的弊端进行的管理,是国家利用经济政策与法规指导调控经济稳健运行的措施。

1.1 早期西方经济学的国家干预理论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的增长是由于资本的积累和劳动分工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市场可以发挥自发调节的作用,对于资源进行有限的配置,使经济有效的增长。

但是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市场失灵的状况,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

休谟和萨伊认为国家干预只能存在于市场失灵的状态,其提供的公共政策和服务是解决市场失灵的必要手段。

新古典经济学代表马歇尔主导自由放任经济学,认为在市场自由竞争条件下,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可以通过商品的供求、价格变动、劳动力的工资涨跌达到相应的平衡状态,从而使资源有效的配置。

国家的干预只能打破市场原有的平衡,破坏了市场中的自我调节,反而会引起经济的动荡。

福利经济学教父庇古主张国家对于经济的干预应限制在消除外部性对经济的干扰,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通过收入分配政策来增加社会福利。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早期西方经济学理论着重强调市场自由调节经济的形式,不赞成国家干预市场经济,但同时也认为在某些特定的领域或者特定的条件下,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国家可以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当的调整。

宏观经济分析毕业论文15800字

宏观经济分析毕业论文15800字

宏观经济分析毕业论文15800字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和做科研开发工作一样,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那么怎么写呢?下面和一起来看看吧!宏观经济分析〔摘要〕宏观经济学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其重要进展体现在模型动态化、引入理性预期、为宏观理论建立微观基础、对总供给行为进行详细刻画等方面。

但是,宏观经济学仍存在加总的理论基础不扎实,重要经济结构没有引入宏观模型,重要经济、政治制度的理论刻画仍不深入等不足。

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科学哲学在20世纪初的快速发展是导致主流宏观经济学出现上述进展与不足的重要原因,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古典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析框架和方法能够为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提供重要借鉴和启示。

因此,宏观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互借鉴,是促进主流宏观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一、宏观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使宏观经济学成为经济学中相对独立的学科方向,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凯恩斯认为市场在短期中存在失效的可能性和机制,并提出增大公共支出的需求管理政策可以使经济复苏。

更为重要的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政策制定部门提供了一个计算政府支出和税收对经济行为影响的数量方法。

此外,凯恩斯为突出一些重要变量(例如就业、收入、利率和价格)在给定时点上的同时决定,不再强调宏观理论的动态性。

因此,在一个静态模型中直接研究总量行为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严重不足,将模型动态化并为宏观模型寻找微观基础是许多宏观经济学家在20世纪下半叶所做的主要工作。

20世纪60年代,以Hicks和Samuelson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而同时期以Friedman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则首先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出质疑。

绿色GDP(宏观经济学论文).doc

绿色GDP(宏观经济学论文).doc

GDP的绿色革命郭沛源1施祖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4)[中文摘要]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主要指标GDP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反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产等在内的真实国民财富。

绿色GDP和真实储蓄率则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出一国的国民财富,并衡量国家和地区经济可持续性。

本文对绿色GDP做了系统阐述,并根据2000年中国统计数据,对中国各地GDP进行修正,推算出各地的绿色GDP。

以此为依据,本文最后对中国目前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绿色GDP 真实储蓄率可持续发展GREEN REFORMATION ON GDP[ABSTRACT]The traditional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 and its core indicator GDP are limited to reflect the real national welfare including human resource, natural asset and so on. On the contrary, green GDP and genuine saving can evaluate the national welfare more exactly, and they can also describ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s or regions. Green GDP is introduced systematically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tate data of China 2000, the writer adjusts the GDP of every district in China and deduces its green GDP. Finally, an analysis about the sit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given.[KEYWORDS]green GDP genuine sa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绿色GDP,真正的国民财富1.传统GDP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重要指标。

宏观经济调控论文17篇

宏观经济调控论文17篇

宏观经济调控论文17篇宏观经济调控论文:宏观经济调控下的文化创意论文一、宏观经济调控下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不同模式政府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当是一种择优选用的原则,应当关心消费者和产业者知道新形式下的最好的技术、生产渠道、进展模式或者是调高效益的方法。

我们的国家由于名族众多,地域宽阔,可用于进展的艺术和文化底蕴也是最多的,在不同的社会意识和心里下,其经济行为和协调关系也不一样,因此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会对艺术与文化认知的意识形态产生差异,一般来说在宏观经济调控下有三种模式(图1)。

一种是以个人或者是团队合作形式的自由经济模式,通俗地来说自由经济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法治与国家行政规范的指导下,对社会人文与艺术传统因素的个体经营模式,特殊是在艺术与文化产业集聚区,此种模式尤为明显。

其实早在19世纪后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有了类似的手工艺作坊,并由此而孕育出了各种行会经济体制,自由经济模式的有事在于其调整市场经济的转变作用,同时实现各民族歌地域之间历史、艺术、文化的可持续进展,在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基础上,起到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杠杆行为作用,并对社会储蓄与保险担当责任。

另一种是企业的集体职能模式,这种模式一般可以理解为集体协调市场经济的行为,艺术与文化可以使个体的发挥,也可以使以集体为载体的制造性经济活动。

现在各种以高校为载体的产业园、高科技软件应用;以艺术文化消遣中心为载体的影视、动漫、展现;已消费为主体的各种民族旅游、映像互动等等。

这种集体协调可以使民族与民族之间,也可以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而由此形成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与艺术历史文化的演绎,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改革、政府经济宏观方案的协调、艺术与文化产业金融系统、企业模式、劳资关系都非常紧密的相互联系在一起。

第三种是国家政府职能模式,国家和政府在行政市场体制中起指导性调控行为的作用,,建立和健全有法律规制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文化的市场经济在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中是非常必要的。

宏观经济学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和运行规律的学科,对于理解和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表现,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贸易等。

它试图解释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实力。

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众多,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等。

资本积累可以通过投资来实现,增加生产设备和基础设施等物质资本,从而提高生产能力。

技术进步则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动力,新的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

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如教育和培训的普及,能使劳动者更适应现代化的生产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是另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现象。

它指的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温和的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刺激经济活动,但过高的通货膨胀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例如,它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使人们的实际收入减少,储蓄的价值缩水。

对于企业来说,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经营困难。

而且,不稳定的物价水平还会影响市场的预期和信心,干扰经济的正常运行。

失业率也是宏观经济关注的焦点之一。

高失业率不仅意味着资源的浪费,还会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如贫困、社会不稳定等。

失业的类型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劳动者寻找工作需要时间等原因造成的短期失业。

结构性失业则是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导致的劳动力供求不匹配。

周期性失业则与经济周期相关,在经济衰退时失业率上升,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

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各国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贸易顺差和逆差会对一国的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

长期的贸易顺差可能会导致本国货币升值,影响出口竞争力;而长期的贸易逆差可能会导致债务增加,经济脆弱性上升。

宏观经济学论文通货膨胀相关范文6篇

宏观经济学论文通货膨胀相关范文6篇

宏观经济学论文通货膨胀相关范文6篇一、论文标题:宏观经济学视角下稳定通货膨胀的探讨通货膨胀是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如何稳定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发展的平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探讨通货膨胀的成因、对策及预测。

二、论文标题: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它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立足于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并就如何利用宏观经济学理论防范通货膨胀提出了解决方案。

三、论文标题: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政策是防范通货膨胀的最经常使用的途径之一,然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原理并不断然。

本文将立足于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影响原理,进而给出可行的对策。

四、论文标题:通货膨胀预警和预防通货膨胀预警和预防是防范通货膨胀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需要对国民经济进行精准的预测与管理。

本文旨在探讨通货膨胀预警及预防的方法和技巧,并对预测通货膨胀的准确性作出评估。

五、论文标题:通货膨胀下居民消费动态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居民的消费行为表现令人关注。

本文将从居民消费行为出发,结合通货膨胀背景,探讨居民消费动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我国民间消费提供参考。

一、宏观经济学视角下稳定通货膨胀的探讨通货膨胀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难题之一,具有很高的痛点和难点。

本论文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通货膨胀问题的成因,对策及预测。

对于通货膨胀问题的成因,主要有需求型和成本型两种观点。

需求型主要是由货币过度发行引发,成本型主要是由经济生产成本上升导致。

对策方面,可以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制定和实施。

货币政策可以采取固定汇率等方式,以稳定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节税收、减少浪费等方式减缓通货膨胀的影响。

预测通货膨胀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分析宏观经济现状,比如货币供给、人口、就业等情况;二是分析微观经济现状,比如企业利润、物价等数据,进而预测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

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包括国民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方面。

它关注的是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和政策调控。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它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影响着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以及对应的政策建议。

首先,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着诸多挑战。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压力增加,失业率上升等问题相互交织,使得全球经济运行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特别是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地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成为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亟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针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各国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

其次,需要加强贸易自由化,促进全球经济的良性循环。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政策沟通,共同维护全球经济秩序的稳定。

此外,各国政府也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稳定物价水平。

最后,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严峻,需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才能够有效地应对全球经济形势的挑战,实现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能够认真对待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必要性论文3篇

宏观经济学的必要性论文3篇

宏观经济学的必要性论文3篇宏观经济学的必要性论文3篇第一篇一、宏观经济学与数学的关系数学和经济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共生的关系,从经济学诞生到现在,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数学,基本上都是依附在数学这一学科之上而得以成功发展起来的。

从根本上来讲,数学的概念是在漫长的生产活动过程中一点点的根据人们的生活需要所产生的,而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也由于各种统计规划方面的需要,逐渐的在数学的基础上诞生了现今的诸如人口学、劳动工资学、金融学、价格学、市场学、财政学、会计学等等无跟数学中的计数、计量、计算等紧密相关的经济学的分学科。

可以说,如果离开了数学的概念,可能就衍化不出后来的那些学科,也就不会有现在的完整的经济学,更不会有宏观经济学的存在。

二、宏观经济学中数学理论的应用分析从自古以来经济学跟数学这一学科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看出来,在对于研究宏观经济的时候要不要应用数学理论这一问题上根本就不需要怀疑,我们现在所要解决的,主要是确定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应用数学理论的方法,改变当前存在的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人员对于数学理论在宏观经济学应用知而不精,精而不细的情况,促进专业人员对于数学理论在宏观经济学当中的应用情况。

经过调查研究表明,到目前为止,在宏观经济学当中对数学理论的有效利用,大多都是通过对于数学模型的利用来实现的,但是,即使在对于最为常见的也是最为基础的数学模型的应用,到现在为止,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仍需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沉淀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标准。

(一)数学理论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情况。

经过实践研究表明。

在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中合理的应用数学理论将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能够让问题变得更加的清晰化和具体化,也比较容易能够发现一些在表面上看起来没有直接关系的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更有利于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进行。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由于数学理论在宏观经济学当中的应用情况并不是很理想,研究人员对于数学理论的掌握度不是很理想,所以,在宏观经济学当中,还有很多的数学理论或者是数学模型都是出于初步臆想的阶段,还不具备比较明确的预测性质,而这些,就需要广大的红光经济学的研究人员再经过大量的实践以及完善才能够形成完善成熟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模型,也只有经过完善之后,才能够毫无顾虑的投入到宏观经济学的应用当中,才能够在现实的应用中发挥出其巨大的作用和效益。

宏观经济学关于利率的论文

宏观经济学关于利率的论文

宏观经济学关于利率的论文利率是宏观经济学中至关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不仅影响着个体和企业的借贷行为,也对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利率的高低不仅决定了金融市场中的资金流动和价格变动,也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利率的高低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货币供应量息息相关。

在经济发展较为繁荣的时期,利率往往处于较高的水平,这是因为市场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同时,由于经济增长的动力强劲,企业和个体对借贷需求也较为旺盛。

而在经济衰退或者通货紧缩的时期,利率往往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是因为经济活动相对疲弱,市场对资金的需求相对较小。

另一方面,利率的高低也会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会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资金的供给。

当中央银行认为经济过热或者通胀压力较大时,往往会采取提高利率的措施来抑制过度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反之,当经济活动较为疲弱或者通货紧缩的时候,中央银行则会采取降低利率的措施来刺激经济活动和促进投资。

总之,利率在宏观经济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影响着金融市场的行情和货币政策的制定,也对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利率的变动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于有效地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市场的投资决策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利率的变动不仅仅影响着企业和个人的借贷行为,也直接影响着投资、消费和就业水平。

较高的利率意味着更高的贷款成本,使得企业减少投资、消费者减少消费,因此造成经济活动的放缓。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通常会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

较低的利率能促进投资和消费,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经济活动。

此外,利率还对外汇市场产生直接影响。

利率水平不同会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从而导致汇率的波动。

当某一国家的利率较高时,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该国,导致该国货币升值。

而当利率较低时,资金可能会流出该国,导致该国货币贬值。

因此,利率在决定着国际资本的流动和汇率波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论文 寓言故事中的经济学道理

宏观经济学论文   寓言故事中的经济学道理

寓言故事中的经济学道理宏观经济学论文1摘要:经济学道理不仅仅只能在经济书中看到,小小的寓言故事中也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道理。

本文就针对一个寓言小故事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学道理。

关键词: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正文:一、故事概述有个女主人养了一只母鸡,这只母鸡每天都能下一个蛋。

有一天,女主人突发奇想,每天给它喂这么多,它能下一个蛋。

那如果多给母鸡喂点食,它是不是下的更多呢。

于是,她便加大了每天喂给母鸡的食量,母鸡下的蛋也果然比以前多了许多。

可这个女主人仍然不满足于现在的产量,希望母鸡还能再多下点。

于是每天都喂给它相当于原来四天的食物的数量。

然而它却长得越来越胖,产的蛋没有增加反而越来越少,直到最后一个蛋也下不了了。

二、寓言中蕴含的经济学道理分析(一)书本中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这则寓言中,其他条件都没变,只有饲料的量在一直增加。

刚开始,饲料的增加能带来鸡蛋产量的增加,但当饲料数量逐渐增加的时候,鸡蛋的数量没有持续增加反而减少,直至最后为零。

这就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寓言版。

西方经济学家指出,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在短期中可以把生产要素分为固定生产要素和可变生产要素。

当固定生产要素不变而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时,产量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

起初随着可变生产要素增加,由于固定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然后,随着固定生产要素接近于充分利用,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增加仍可以是正数,但增长率递减,这时总产量仍在增加,但速度是递减的。

最后,当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反而会引起边际产量小于零,总产量绝对减少。

(二)实际中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著名的“杨格堆肥实验”也证明了这个边际产量递减原理。

农业经济学家杨格将同样的土地分为相同的若干块,在使用的工具和耕作方法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土地、人力、种子等生产要素都不变的情况下,每块土地用的肥料递增。

宏观经济学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

论文成绩:《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第1学期)论文题目:1990—2010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姓名:所在院系年级专业:学号:完成日期:指导教师:1990—2010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摘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来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到调节。

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使消费增加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就业和GDP增加。

反之则相反。

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利率下降、消费增加、投资增加、就业和GDP增加,反之则相反。

关键词: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通过对宏观经济学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学会了以更加广阔的视角和更加整体的思考方法来分析日常生活中甚至国家发展中所遇到的经济问题。

在这里,我们就1990—2010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分析和讨论。

我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起步低,但发展速度快,其中不免遇到了许多发展的困境和低谷,尤其是开放了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后,我国的经济形势更是随着国际经济市场的变化而跌宕起伏。

为了应对这些经济问题,我们的政府采取了葛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市场,恢复经济形势。

一、我国自1990—2010的经济形势论述借鉴教材上的数据,1978年到2006年的28年间,中国全社会的固定资产由1978年的668.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9998.2亿元,增加了170.26倍,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50.22倍。

1978年到1990的13年间,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缓慢,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5倍,年均增幅为10.7%,而固定资产增加了6.7倍,年均增幅为12.7%。

1991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政府又一次大幅启动投资这一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与前几次不同的是,这次主要是通过启动银行信贷资金进行的。

1990到1994四年间来源于国内贷款的投资大幅上升,年均增长率达到了46.45%,1991年当年全部投资资金的1/4都来源于国内银行贷款,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一下子从1990年的3.8%上升到9.2%,投资的拉动效应可见一斑。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硕士论文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硕士论文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硕士论文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两个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分别研究个体经济主体行为和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

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分析个体决策对市场的影响,探讨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等问题。

而宏观经济学则更注重整体经济的运行状态,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规模、增长速度、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问题,探讨国家经济政策对整体经济的调控作用。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积累起来形成整体经济运行的总体表现。

个体经济主体的供求决策影响到市场价格的形成,进而影响到整体经济的生产水平和消费能力。

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会影响到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

因此,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综合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应用领域也有各自的重要作用。

微观经济学主要应用于公司经营管理、市场分析、个人消费决策等领域,通过研究个体行为规律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经营和市场竞争。

而宏观经济学则更多应用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经济增长预测、产业结构调整等领域,为国家的经济运行提供科学指导和政策支持。

总的来说,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经济学研究的完整体系。

只有综合考虑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因素,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规律,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

在当前全球化、数字化的时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变革,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和决策模式也在不断变化,这对微观经济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同时,宏观经济学在应对全球化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形势下,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国家间的经济互动和政策协调,以应对全球性挑战。

此外,随着经济智能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也在不断吸纳和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论文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论文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论文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是20世纪经济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活动,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保持经济运行在高就业和稳定的水平上。

凯恢斯的理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但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主要理论观点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对需求总量的关注和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可能出现失业和产能过剩的问题,导致经济停滞。

他主张政府应该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需求,从而提高产出和就业水平。

这一观点被称为“凯恩斯革命”,因为它挑战了古典经济学派的供给决定论,提出了需求决定论的观点。

凯恩斯还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和“有效需求”的概念。

他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因此他们在消费上的支出会减少。

这可能导致需求不足,导致产能得不到充分利用,从而引发经济萧条。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来增加支出,以填补私人部门需求不足的部分,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稳定。

凯恩斯的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他提出的政策来应对经济危机。

例如,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就是受凯恩斯思想的启发。

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主流经济政策的基础。

然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也受到了批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的理论忽视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过分强调了政府的干预。

另外,对于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的控制问题也存在争议。

综上所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为我们理解现代宏观经济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虽然它在实践中可能存在问题,但它仍然是现代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姓名:***学号:********【摘要】本文从现状出发,将从多个角度剖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给出一些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结构性失业,就业市场分割近些年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调越来越严重,人才供给可以说远远大于人才需求,特别是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难更显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的表现是人才供给太过充裕和人才需求紧缩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考大学变得越来越容易,并且逐渐在下一代年轻人中成为一种趋势,也许要不了几年,大学教育可能会成为一个普遍的教育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当今大学生已不是过去的大学生一样的天之骄子——深受社会各类用人单位的青睐。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剧: ①庞大的大学生队伍涌入人才市场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巨大冲击,数据显示,2001年大学毕业生仅114万人,到去年为止已经增加到727万,预计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将会增长到749万。

而据统计2009-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75%之间;②面对残酷的现实,虽然大学生不断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遭遇“毕业即失业”的不幸,历年未就业人员累计已达到100 多万左右,总计2014 年要解决近900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高校与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拐点,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和2014年中国GDP增长下降到百分之七点多,保8难以持续。

同时多年来结构相矛盾充分暴露,一方面是产业结构的矛盾,热的太热,冷的太冷,比如房地产,股票基金等行业近几年被炒得越来越热,而制造业,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则越来越被冷落,年轻一代可以说很少有人会愿意做这些,除非是实在找不到工作的。

另一方面是分派结构的矛盾,积累过多,基本建设规模大,形象工程耗资多,工资分配低,群众收入少,国内需求不足等问题严重。

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多数企业遭遇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经济状况。

同时,因为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我们外向型企业也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外贸订单明显减少,加之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那些以出口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处境十分艰难,而这些企业正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对象。

收入的减少迫使他们想尽办法节省开支,减少员工数量正是节省开支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企业通不招收新员工的方法减少人工成本,这样人才市场的需求量顿时大大下降,这就使原本十分艰难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大学扩招导致大学生泛滥,大学生已经不值钱了。

但是,大学生真的已经过剩了吗?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 年我国从业人员仍以具有初中和小学教育水平的人员为主体,占75%左右,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4.7%,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 年。

这种受教育程度远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5%,仅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起步阶段,而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平。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全球经济相互依赖加深,人才紧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这看上去似乎还很不可思议,但确实不争的事实。

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正真原因在哪?我认为目前的首要问题是结构性失业的问题。

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是居所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

结构性失业并不一定表现为劳动力总量上的供大于求,即使在供求平衡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失业与空位”并存的局面。

像“民工荒”现象。

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认为造成结构性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的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存在弊病以及经济结构的局限。

从过去的实际经验看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很不合理,很多人易受市场短期热点的驱动,许多大学生热衷于追逐热门专业,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而一些学科出现无人问津,比如前几年很多人都疯狂地热衷于考公务员。

其实,专业的冷与热都是相对而言,前些年的“计算机热”、“法学热”、“国际贸易热”已经使许多毕业生大吃苦头。

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经济也在飞速发展,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过也很快,受市场驱动程度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下,许多当时看上去很热门的专业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被冷落了,这时候这些专业的人才大量走出校园,两方面压力之下这些专业的人才很快就会供给过剩,而其他的专业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另外,国内经济发展也很有很多不平衡。

首先就是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经济十分发达,比如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大中城市,而有的地区经济发展十分落后,比如西部地区。

此外,行业发展也存在不平衡有些行业十分热门,有些行业却无人问津。

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选择很明显是那些发达地区的优势行业,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但落后地区和那些冷门行业就会出现人才短缺的严峻局面。

当然,结构性失业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我们还要从多个角度分析才能弄清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原因从而对症下药。

从中国的就业市场的特点来看,这是一个分割市场。

举个例子来讲,农民工的就业市场和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就是两个相对独立而难以替代的就业市场,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一个技工的就业市场,这是农民工做不了而大学生又不愿意做的工作。

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但是我国GDP中工业占了很高的比例,特别是处于工业化产业升级阶段,上述三个就业市场就面临新问题。

市场分割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观的扭曲,宁做凤尾,不为鸡头。

据统计,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指导就业理念也存在四大误区:一是“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首选是出国,在他们的意识里,出国等于深造,深造等于成功,但是却忽略了自己专业和自身条件的适应能力的限制,最后,带着深造的期待而去,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几年后回国,成为别人眼中的“海归”,实际上只是“海待”而已;二是“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大学生的通病就是好高骛远,总是紧盯着那些待遇好,福利好的大企业,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职员,在他们眼中都比呆在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当骨干来得强。

殊不知,大企业之所以会发展得那么好正是因为他不缺人才,如果没有自信成为顶尖的人才,就算进去了也只是一个跑腿的,毫无发展空间;三是“创业不如就业”,我们处在一个处处是机遇的社会,只要能够抓住机会,其实创业比就业更容易,但是很多人不这样认为,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创业苦创业难的层面上,所以很少有人会去选择创业;四是“就业难不如再考研”,大学毕业后很多人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选择考研,想着以更高的学历工作会好找一点。

可是,时代在发展,读完研出来,就会发现,工作并没有想象着好找。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我国企业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已达到发达国家90年代后期水平,但管理方面是发达国家20年代水平。

1000—9000万资产的中小企业中严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更是缺少,中小企业选人用人基本上没有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多数企业是缺什么人找什么人,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长期处于救火式选人用人方式,没有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就会更愿意招一些有工作经验的人,而不愿意花太多人力物力在培养新人上。

这对于刚刚毕业没有太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可以说是毁灭性打击。

但是,企业这样做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实也不是很高。

这就要说一下高校的教学问题和学生自我计划问题。

目前高校的教学方式还是以知识灌输为主,这也造成了大学生高分低能,缺少经验的问题,当然现在一步步改革中。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大学生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往往都是在大四甚至毕业后才开始计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样就造成大学四年都没有具体目标,没有方向,自然学习效果也不会多好与企业所需人才也就有了差距。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结构失衡和就业市场的分割状况。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提高其就业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合理调整教育结构。

当前人才供求明显存在着结构性的失衡,完善教育结构还需做进一步的努力。

政府应根据市场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蓝领人才,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社会需要的从来就不是书呆子。

同时,要适当控制大学生的招生规模。

不只是大学教育要做出改变,高中的皎月更应该有所改变,至少要让学生对各种专业有个了解,这样在选择专业时才能做出最好的选择。

当然,大学生招生规模的控制并不是说要减少教育投入,相反,教育应投入更多,调整其科学层次,我认为精英教育和普通教育可以并行不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发展模式,使劳动力的供给知识结构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

最重要的一点,学校不能再专注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也要兼顾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更早走向社会,学会独立,都接触社会,以便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

其次,调整产业结构,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这不仅仅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路。

大学生毕竟是受过一定的知识技能培养的,其应该而且也能够从事较高级的劳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可以给大学生提供更多适宜的工作岗位,让其价值充分发挥,而且两者还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跟多的知识精英进入现代产业,对工业化的推进无疑是有利的,这是一个双赢和良性循环的过程,产业发展和高等教育都将获得巨大发展。

此外,就是要发展和规范次要劳动力市场。

改善该部门的就业环境,缩小与市场的差距,逐步实现两级市场一体化。

政府要大力发展民营和乡镇企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加企业的技术含量,合理调整资本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

同时健全和完善劳动立法,提高执法和监督的力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还要废除一些束缚人才流动的人事制度如户口制度和档案制度等,这样,就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跨地域流动的人才提供便利,最终实现全国人才市场一体化。

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归根结底要依赖于经济发展速度。

经济发展越快,就业机会就越多。

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人学生白己创业,设立人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予以特殊优惠。

用人单位要改变错误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此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