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认识评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讲课稿说课稿评课稿)
1.初步认识11~20 各数,会数、会读,并且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掌握20 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3.经历观察,思量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认识11~20 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建立初步的数位概念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认识了那些数字,还记得吗?你还知道哪些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些新的数字。
(板书课题:11~20 各数的认识) 生齐答:0、1、2、3、4、5、6、7、8、9、10生齐答:11、12 、13……1.教学主题图(1)师:看一看,图上都有什么?苹果、桃子、梨、香蕉、菠萝、桔子、石榴这些水果全都在卡片上,所以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水果卡片。
数一数,水果卡片有多少张?正方体有多少个?球有多少个?小棒有多少根?生齐答:苹果,桃子,梨,正方体,球,小棒,香蕉……生齐答:11 张,15 个,18 个,20 根(2)师:同学们刚才数的很不错!在数的过程中,为了不数重复、数漏掉,我们是不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回想一下,你刚才是按照什么顺序数的?生举手发言(3 位):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从右往左(3)师:请同学们再看看图上的这些物品,你觉得它们放的乱不乱?能很快看出有多少吗?怎么放能很快看出有多少呢?想不想知道?接下来的学习会告诉你答案。
生齐答2.教学例1(1)数数师: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为了接下来能很快的看出有多少根小棒,老师把这10 根小棒捆成一捆,可不可以?想一想1 根小棒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看一看有几个一?10 根小棒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看一看有几个十?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齐读三遍。
生齐答,齐读师:同学们,一捆是几根小棒?添上一根是多少根?再添一根是多少根?再添一根是多少根?再添一根呢?……再添一根是多少根?再添一根是多少根?这一捆是10 根,数一数其余的有多少根?这10 根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大家同不允许?生齐答:10 根、11 根、12 根、13 根……19 根、20 根生举手发言(2 位):也捆成一捆生齐答(2)数的组成师:请同学们子细地观察一下“11”,1 捆小棒是几个十?1 根小棒是几个一?也就是说,1 个十和1 个一合起来是11;(板书:1 个十和1 个一合起来是11) 也可以说,11 是由1 个十和1 个一组成的。
小学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小学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小学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小学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1苏老师执教的《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教学,学生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按从11到20的大小顺序数数。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课一开始,通过通过课本上的主题图,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活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地接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时得到发展。
动手操作活动以“动”促“思”,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进行探究。
袁老师的这节课分两个层次操作小棒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
先让学生数出12根小棒,然后引导学生想:怎样摆能让学生一眼看出是12根?小朋友相出了两种摆法:一种是直接摆12根,另一种是先摆一捆,再摆2根。
就这样学生摆12根小棒的过程中,初步产生了10个一可以变成1个十的观念,为教学10个1是1个十提供了表象支撑。
再让学生摆13,18等,进一步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
3、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练习时培养学生数感的意识十分强烈:读米尺上的数,按顺序数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数的大小关系;估计物品的数量,加深对数的多少的体验;画圈物品,建构10的模型,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了解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等无不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4、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设置问题如“怎样摆就能使大家看得更清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11-20各数的理解》评课稿张老师执教的《11-20各数的理解》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教学,学生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按从11到20的大小顺序数数;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课一开始,通过通过课本上的主题图,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活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地接受,学生的知识和水平才能同时得到发展。
动手操作活动以“动”促“思”,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实行探究。
袁老师的这节课分两个层次操作小棒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
先让学生数出12根小棒,然后引导学生想:怎样摆能让学生一眼看出是12根?小朋友相出了两种摆法:一种是直接摆12根,另一种是先摆一捆,再摆2根。
就这样学生摆12根小棒的过程中,初步产生了10个一能够变成1个十的观点,为教学10个1是1个十提供了表象支撑。
再让学生摆13,18等,进一步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理解。
3.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练习时培养学生数感的意识十分强烈:读米尺上的数,按顺序数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数的大小关系;估计物品的数量,加深对数的多少的体验;画圈物品,建构10的模型,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理解;了解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等无不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4.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不但让学生在活动中持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设置问题如“怎样摆就能使大家看得更清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到数学的价值。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实验教材数学一册下》的内容,是学生认识了“0—10”的基础上,对数范围的第一次扩大,并让学生建立体验十进制的概念。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
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杨老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杨老师力求突出学生主体性,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学生参与条件,进行组织教学。
下面我就来谈谈在本节课中杨老师的设想落实到具体教学环节中的几个亮点。
一、在导入环节,教师让学生估计小红花的朵数及小棒的根数。
在本环节中,教师通过猜小棒数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数感与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二、用数数的方法验证小红花和小棒的根数。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杨老师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和教师备课的出发点。
设计这节课时,老师考虑到本班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11—20各数,就以验证猜测为载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数,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杨老师的课严谨、充实。
《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中的内容相当简单,杨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又充实了很多的内容,使这堂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变得很丰富。
表现在很多方面,列举一、二:1、估计数量。
创设情境环节估计有几颗小星星,学习新知部分猜猜有几根小棒……这些环节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2、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如:看看、写写、说说环节,课件一一出示4幅表示十几的图(12支双黄连、16支铅笔、14元人民币、15桶卷桶纸)这些静态的生活材料在教师智慧的融合下,变成了活生生的数学学习材料,带上了数学色彩。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8篇)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8篇)《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篇1说课的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P68-69)[说教材]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也是认识100以内的数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作好准备。
所以对数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今后数的认识有很大影响。
教材安排了四个例题,两课时来达成“认识11~20各数”这一目标,第一课时学习数数、读数和数序与大小;第二课时学习写数和认识数位顺序,教材提供的素材是一幅生活情景图,一位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车的人和树,让学生在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教材在“课堂活动”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和数数活动,让学生借助直观进一步了解11~20各数的组成。
[说学生]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将认数范围从10以内扩大到20以内,10以内的数的概念和认数的方法都将成为本单元的认知基础,且在生活中孩子对11~20各数时有接触,基本上都认识11~20各数,对于数数、数的读写、数的顺序和大小这些内容,他们并不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说明,会感到困难,是需要解决问题。
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这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重点。
[说教学目标][课标]指出学生通过教学学习,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数学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11--20各数的认识》设计和评析教学反思设计意图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数学(上)第78~79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图:数数→读数→顺序和大小→写数→个位和十位→数的组成→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认识11--20的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从本课时起,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着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
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捆一捆。
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
二是数一数,摆一摆,这部分内容呈现的数的组合,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是数的认识的扩展。
为了让学生较全面的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的活动,其目的一方面拓展学生对数认识的范围,另一方面也能形象地让学生看到20以内数的排列。
【目标预设】:⒈认识11-20各个数并能正确的读数;掌握20以内树的大小和顺序;初步体会11--20数的组成。
⒉认识记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
⒊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作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准备】:小棒和橡皮筋、0--9数字挂图、直尺挂图。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好朋友,是谁呢?(出示数字娃娃的卡片)前不久,数字娃娃9被选为队长了,可是,当上队长后,它就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了,见到“0”就神气的说:“你这个没头没脸的家伙,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啦!”“0”听了,伤心的哭了。
这时“1”和“2”立刻蹦出来,很有礼貌的对“9”说:“我们和”0“弟弟站在一起都比你大!”“什么?都比我大?”“9”惊呆呆了。
11-20各数的组成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邹老师执教的《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教学,学生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按从11到20的大小顺序数数;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⑴课前巧妙导入。
从0背到10,从10倒背过来。
双向思维,灵活运用。
说说自己的学号,今天几号,昨天几号,10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简单的引出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⑵出示主题图第一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等学生七嘴八舌说完之后,老师用问题引导观察。
因为人多车多要注意安全,于是很自然地将交通规则引入,这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有必要。
我觉得吴副将“猜数”这个小游戏适时的引入课堂,是一个亮点,比10多一点点,大家就猜到了是11.,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动手操作活动以“动”促“思”,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进行探究。
郑老师的这节课分两个层次操作小棒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
先让学生数出12根小棒,然后引导学生想:怎样摆能让学生一眼看出是12根?小朋友摆出了3种摆法:第一种是5根、5根、2根,第二种是6根、6根,第三种是先摆10根,再摆2根。
就这样学生摆12根小棒的过程中,初步产生了10个一可以变成1个十的观念,为教学10个1是1个十提供了打下了基础,进一步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
3、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练习时培养学生数感的意识十分强烈:读米尺上的数,按顺序数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数的大小关系;估计物品的数量,加深对数的多少的体验;画圈物品,建构10的模型,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019.5.13。
11--20个数认识的评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的评课稿城关小学徐晓丽闫永斌《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
通过教学,学生直观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能认、读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孩子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
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特点:重视通过操作和直观,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促进学生思维达到深刻的程度。
1.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计数单位的概念是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
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含义。
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有趣的活动情境。
课一开始,通过复习,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要求学生数一数、捆一捆,联系直观体会什么是“10个一”、什么是“1个十”。
然后让学生一边捆小棒一边说“10个一是1个十”,把动手、思考和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操作、观察获得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建立表象,并用语言进行概括,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逐渐建立起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这样安排,不仅可以深刻理解概念,还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学习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接受。
2、让学生自己数数,呈现计数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十几都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数。
为了让学生逐步认识十几的组成,老师先提出“怎样摆12根小棒,要一眼看得很清楚”这个挑战性的问题。
由于刚教学1捆是10根,学生手边有成捆的小棒,所以学生有基础也有条件摆出1个十和2个一。
学生在摆12根小棒的过程中,经过思考和操作,可以进一步认识10个一可以用1个十表示的观念。
3、重视对学生的数感培养。
重视通过数数、交流建立11-20各数的概念,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具体实践、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
除了以上特点之外,课堂常规的训练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11—20各数》评课稿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11—20各数》评课稿一、课程背景《认识11—20各数》是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在数的范围内认识和理解数字11到20。
通过此课程,学生将学会正确书写和读写这些数字,能够使用这些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该课程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字的正确认识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该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帮助学生正确书写数字11到20,并能独立读写这些数字。
2. 培养学生对数字11到20的准确辨认能力,能够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图片展示快速识别出对应的数字。
3.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掌握数字11到20之间的关系。
4.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数字11到20与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和情境联系起来。
三、教学内容1. 数字11到20的学习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并掌握数字11到20的书写和读写方法。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示范,学生将练习在黑板、纸张和课本上正确书写这些数字,同时,通过教材和课堂互动,学生将通过反复的读写训练,加深对这些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2. 数字11到20的辨认在数字11到20的辨认环节,教师将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快速辨认出对应的数字。
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卡片、图片或数学器具等资源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迅速回答出展示的数字是多少。
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字11到20的辨认能力,加深对这些数字的印象。
3. 数字11到20的加减法运算通过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引导学生掌握数字11到20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物体或图片,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手上有15个糖果,你朋友给你5个糖果,那你手上一共有几个糖果? 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数字11到20进行加减法运算。
4. 数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将数字11到20与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和情境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西师大版一年数学上《认识11~20各数》相关资料之评课稿
西师大版一年数学上《认识11~20各数》相关资料之评课稿
西师大版一年数学上《认识11~20各数》相关
资料之评课稿
?本节课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是一节成功的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活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地接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时得到发展。
动手操作活动以动促思,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进行探究。
老师的这节课分两个层次操作小棒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
先让学生数出12根小棒,然后引导学生想:怎样摆能让学生一眼看出是12根?小朋友相出了两种摆法:一种是直接摆12根,另一种是先摆一捆,再摆2根。
就这样学生摆12根小棒的过程中,初步产生了10个一可以变成1个十的观念,为教学10个1是1个十提供了表象支撑。
再让学生摆13,18等,进一步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
2.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练习时培养学生数感的意识十分强烈:读米尺上的数,按顺序数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数的大小关系;估计物品的数量,加深对数的多。
《11~20各数的认识》点评
《11~20各数的认识》点评XX老师执教的《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是十几,能按从11到20的大小顺序数数;这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
: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课一开始,做完口算通过小朋友喜欢的火眼金睛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落实学生的操作,捆出“数位”的结构。
学生初步建立10个一就是一个十的概念后,通过数小棒,摆小棒,捆小棒,举小棒等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操作和交流中,亲历数的形成和理解数的组成。
同时XX老师重视把直观教具,多媒体课件和板书充分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思维从直观到抽象铺平道路。
3、练习题有层次贴近孩子生活。
练习时由白雪公主故事引入,为解救白雪公主设计了闯三关的游戏,一关一关环环相扣,从浅入深的检查了孩子掌握知识情况。
巩固了所学知识。
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教学建议:
1、有点着急,我记得有这样一个环节是这样的,用小棒摆出12时,XX老师在巡视时说杨晓宁摆完了,摆的的很好,可XX老师却不让杨来说摆法,而去找别人,有点浪费时间。
2、教师教学要求和语言设计要更加精炼有效。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8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8篇《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教学难点:建立记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师:小朋友们,今天茄子老师又来到了我们数学课中,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演示课件:出示茄子老师和20个排列整齐的五角星)。
茄子老师带来这么多的五角星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茄子老师是怎样说的。
茄子老师:我知道一(1)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又爱动脑筋。
今天我带来的这些五角星叫做智慧星,是用来奖励学习认真的小朋友的。
在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一些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五角星上出现1-10各数)师:原来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数呢,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请小朋友们一起读一读。
猜一猜,其他智慧星里藏着哪些数呢?(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师:小朋友们猜得很对,在后面的这些星里藏着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11-20的数小朋友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
(依次出现11、12、13、15、18各数,让学生读一读,并说出其他星上是哪些数,认一认、读一读。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师:茄子老师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智慧星,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茄子老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11--20认识评课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知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并且能够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它们的组成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知道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者通过教学达到预期目标一、面向全体方面:11-20各数的认识,看似简单,其实很难把握。
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
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
这样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精讲多练方面:在本节课教学中教者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三、师生互动方面: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
围绕“怎样摆放让别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1根”这个问题,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摆小棒,汇报交流,呈现出多种摆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
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的.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突破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难点,从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为培养数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媒体运用方面:多媒体的使用辅助课堂教学让学生经历十进制概念建立这一过程,这些不仅便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多媒体教学为学生课堂服务。
认数11-20评课稿
《认数11-20》评课稿觅渡桥小学丁小燕在钟楼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期间,我认真地听了邵黎钠(五星小学)和周源(觅渡桥小学)的《认数11-20》,真切地领略了她们的风采。
对于刚加入教师队伍的我,受益很大。
《认数11-20》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中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邵老师的教学主要分为四个环节:一、10个一是1个十的教学,主要是由教师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一捆是10个;二、12的认识,先叫学生自己摆,然后把学生的摆法和教师的摆法进行比较,得出1捆是10根,再加两根是12根。
还进行了13、16、17等数的摆数练习;三、2个十是20的教学(简略);四、巩固练习。
周老师的教学也是分为四个环节:一、出示生活中的数,并读数(书上“想想做做”的第5题);二、学生探索数12根小棒的方法,有三根三根数的,四根四根数的等,最后优化方法,得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还多两根,10个一就是1个十;三、摆数练习;四、巩固练习。
邵老师和周老师的教学都是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展开的。
在课堂教学中,他们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或铅笔)进行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
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观摩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1.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120各数认识”教案教学设计与评析一年级数学教案.doc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与评析_一年级数学教案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
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获得初
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
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教学难点:
建立记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今天茄子老师又来到了我们数学课中,他还给我
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演示课件:出示茄子老师和20个排列整齐的五角星〕。
茄子老师带来这么多的五角星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茄子老师是怎样说的。
茄子老师:我知道一〔1〕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又爱动脑筋。
今天我带来的这些五角星叫做“智慧星〞,是用来奖励学习认真的小朋友的。
在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一些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五角星上出现1-10各数〕
师:原来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数呢,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请小朋友们一起读一读。
猜一猜,其他智慧星里藏着哪些数呢?〔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猜得很对,在后面的这些星里藏着比10大的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11-20各数
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关于赵永芳老师执教的《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王晓飞《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
通过教学,学生直观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能认、读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
这节课的主要流程如下:一、复习引入:1、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2、数出10里面的单数和双数。
二、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仔细数一数,下面的水果各有多少呢?1、先让学生认识有哪些水果。
2、接着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自己数、指名数、齐数、同桌合作数等方式,数出11-20各数,并板书。
3、学生齐数11—20。
三、数玻璃球。
(教材中是分组数花生)四、猜字游戏,(教师新加的内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猜数字,花生米不到18粒,但比13粒多,你能猜出有多少颗花生米吗?本内容是对11—20数的巩固五、数鸡蛋,认一认。
(这是学生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是怎么来的,和以前旧知识进行衔接,先让学生观察满盘鸡蛋是多少颗,然后认识11,使学生了解一盘满10颗,另一盘有1颗,就是11,感知10和1合起来就是11,然后指导写11。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逐步认识12-19,20是两满盘鸡蛋,让学生明白两个10就是20。
)六、课堂练习1、从1数到202、师写数,生用小棒摆3、从1数到20,再倒着数4、指名学生黑板上写11-20各数,学生找出单双数本节课有以下特点:一、教师语言简练、到位,具有逻辑性。
赵老师课堂用语明快、精确、简练,上课思路清晰,非常符合数学老师的语言标准。
在她的循循善诱下,学生们能够把所思所想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长此以往的训练,这些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定会很好。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
“11-20各数的认识”课始赵老师设置了两个复习题,以学生学过的1—10为内容,让学生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接着又数出了里面的单数和双数。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简介本文档主要介绍了从11到20的各个整数的基本认识和评课。
通过对这些整数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数值特征和应用领域,以及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1基本认识数字11是一个奇数,它仅由两个相同的数字1组成。
它是一个质数,因为它不能被除了1和11之外的任何其他数字整除。
11也是一个素数,因为它没有除了1和11之外的因子。
应用领域•11可以用于表示小时的时刻,例如11点。
•在计算机科学中,11被用作二进制和十六进制表示法中的一个数字。
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1是我们常见的数字系统中的一个数字,它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系统的基本规则和特性。
•学习和理解11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字。
12基本认识数字12是一个偶数,它可以被2和6整除。
它还可以被3、4和12整除。
12也是一个高度合数,因为它有很多因子。
应用领域•12小时制钟表是一个常见的时间表示方法,其中上午和下午各有12小时。
•在地理学中,我们常用12个月来表示一年的时间。
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2可以用于学习和理解基本的除法规则和概念。
•学习和熟悉12的因子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中更好地应用和理解数。
13基本认识数字13是一个奇数,它不能被2和3整除。
它是一个质数,因为它不能被除了1和13之外的任何其他数字整除。
13也是一个素数,因为它没有除了1和13之外的因子。
应用领域•在许多文化中,数字13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
•许多纸牌游戏和游戏中使用数字13来表示K(King)。
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3是一个重要的质数,在数论和密码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研究和理解13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理解数学的奇数和质数概念。
14基本认识数字14是一个偶数,它可以被2、7和14整除。
14也是一个合数,因为它有多个因子。
应用领域•14是计算机科学中常用的一个数字,例如在二进制和十六进制表示法中。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您如今正在阅读的«11——20各数的看法»评课稿文章内容由搜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11——20各数的看法»评课稿«11---20各数的看法»是一年级教材的内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沈教员做到了三个突出:突出主体性,发明先生参与条件;突出民主性,转变了教员的角色;突出实际性,主先生感遭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实际中灵敏运用数学。
课堂教学应一直要牢记先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应依据先生的实践状况而停止教学,只要这样,才干充沛调动先生的自动性和积极性,才干使先生真正地取得数学知识,在数学学习上才有更大的开展。
1.创设情境,激起学习兴味。
沈教员依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思特征,创设生动幽默的活动情境。
课一末尾,经过小组竞争而引出课的内容,一下子就吸引了先生的留意力,调动了他们剧烈的学习兴味,让先生在详细可感的情境中一直肉体丰满地自动参与教学活动。
2.让先生阅历知识构成的进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需由先生在实际活动中了解、感悟、开展,而不是单纯依托教员的解说去取得的。
依据这一理念,沈教员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先生的心思,从先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践动身,主他们经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笼统,自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例如数的组成,沈教员并不是直接通知先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让先生在重复猜小棒的游戏中感悟,在入手摆小棒中体会,使先生阅历了数学知识的再发明的进程。
3.表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沈教员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让先生育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气,同时,这也是对先生主体位置尊重的表现之一。
先生在互动中,使知识在交流中了解,才干在交流中开展,情感在交流中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评课者:黄平平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
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池老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这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闪光点: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池老师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设置问题如“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地数,感觉怎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二、动手操作,主动参与
本节课池老师重视动手操作,以“动”促“思”,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活动。
通过数出10根,捆成一捆,“捆”这个动作,让学生形象感知“10个一是1个十”。
在认识十几时,池老师先让学生数出1 1根小棒,然后引导学生想:怎样摆能让学生一眼看出是11根?小朋友有几
种摆法:第一种是先1根再10根的摆放;第二种是先5根5根,再1根;第三种是先5根,再6根……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引出满10根捆成一捆,成1捆1根。
池老师借助实物投影,通过这几种方法的比较,体现出第一种方法的优越性,并且数起来也方便,直接从10数起。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这种摆放摆出15、20等。
进一步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
三、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
”根据这一理念,池老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例如数的组成,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让学生在重复猜小棒的游戏中感悟,在动手摆小棒中体会,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总之,整节课中,教师做到了三个突出,突出主体性,创造学生参与条件;突出民主性,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突出实践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