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四升五阅读练习(中心句).doc
【推荐】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四年升五语文阅读与写作.doc
![【推荐】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四年升五语文阅读与写作.doc](https://img.taocdn.com/s3/m/298fe1d7cc22bcd126ff0cb8.png)
四年级升五年级暑期阅读与写作培训
第一课学会阅读各类文章
一、脑力小风暴
1、天空中的小星星(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
(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家在市图书管附近住。
(改变词序,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特务很狡猾。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河水哗哗地流着。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练习
一、无名英雄
峨眉山光是游览()路线就有二百多里。
铺这么长的路要多少块石板呢?几万,几
十万,还是几百万?这数不清的石板,不都是这样一块一块背上山来的吗?山路这样狭窄,
不能用机械(),只能靠人工。
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
我走在别人铺的道路上还嫌()吃力,而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默默地吃了多少苦,流。
阅读题专项训练四升五年级
![阅读题专项训练四升五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e93391f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d.png)
阅读题专项训练四升五年级一、阅读理解(共40分)(一)短文阅读(每题2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短文一:《春天的早晨》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万物复苏。
小鸟在树梢上欢快地歌唱,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小明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
他看到路边的草地上,露珠晶莹剔透,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
小明的心情非常愉快,他觉得春天的早晨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1. 短文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2. 小明背着书包去做什么?3. 小明看到露珠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短文二:《勇敢的消防员》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小镇上的一座房子突然起火了。
消防员们迅速赶到现场,他们勇敢地冲进火场,救出了被困的人们。
尽管火势凶猛,但消防员们没有退缩,他们用专业的技能和勇气,成功地扑灭了大火。
小镇的居民们都非常感激消防员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4. 短文描述了什么事件?5. 消防员们是如何表现的?6. 小镇居民对消防员们有什么感受?(二)长文阅读(每题3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长文,然后回答问题。
长文一:《月球探险记》小明是一个对太空充满好奇的孩子。
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乘坐飞船来到了月球。
在月球上,他看到了奇异的岩石和尘土,还遇到了一群穿着太空服的外星人。
他们友好地向小明打招呼,并带他参观了月球上的奇妙景观。
小明感到非常兴奋和惊奇,他希望有一天能够真正地去月球探险。
7. 小明在梦中来到了哪里?8. 月球上的岩石和尘土有什么特点?9. 小明在月球上遇到了谁?10. 小明对月球探险有什么感受?二、完形填空(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从括号内选择适当的选项填入空白处。
短文三:《我的宠物狗》我有一只可爱的宠物狗,它的名字叫“旺财”。
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和它一起玩耍。
旺财非常聪明,它能够听懂我的指令,比如“坐下”、“握手”等。
它也非常忠诚,每当我不开心时,它总能(A. 察觉 B. 忽视)到我的情绪,然后过来安慰我。
部编版四年级(四升五)现代文阅读衔接试题(四)(有答案解析)
![部编版四年级(四升五)现代文阅读衔接试题(四)(有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3959baf01dc281e43af0c9.png)
部编版四年级(四升五)现代文阅读衔接试题(四)(有答案解析)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登黄山记(节选)季羡林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
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奋勇前进,我们也就真地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了余勇,爬了上去。
低头从我们两条腿中间向后看去,还可以看到悬挂在天都峰上的那一条白练似的蹬道。
过了一线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是从温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路。
一般人都是在这里过夜的。
徐霞客时代,这里叫玉屏风,他在《游记》里写道:“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可见徐霞客对此处评价之高。
这里有什么特点呢?这里是万山丛中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好像天造地设,就是一个理想的中途休息的地方。
一转过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长着一棵松树。
提起此松,真是大大地有名。
挂在人民大会堂里的那一幅叫做“迎客松”的照片,就是它。
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
你看它伸出双臂,其实是不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
它那青翠的枝头仿佛能说出欢迎的语言。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你若问它的高寿,那就很难说。
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别高,看样子它至多也不过几十年至百年,然而据人说,它挺立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山高风劲,夏有酷暑,冬有寒冰,然而它却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拔,苍翠欲滴,枝头笼烟,仿佛正当妙龄青春。
(1)“名副其实”的意思是________,说“一线天”名副其实的原因是________。
(2)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
(3)理解“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这句话的意思。
(4)给句子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答案】(1)名实相符;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2)承上启下(3)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最美的地方。
(完整word版)四升五阅读练习(中心句)
![(完整word版)四升五阅读练习(中心句)](https://img.taocdn.com/s3/m/64e46aea90c69ec3d4bb754c.png)
四升五暑期班阅读专项训练第一局部找中心句概括段意一、认识中心句在段内陆址的一般规律:①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
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
③起概括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尾端。
④起重申解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二、练习局部:1、青蛙最喜欢吃昆虫。
苍蝇、蚊子、白蛉、蚱蜢它都爱吃。
它鼓着一对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只要有虫子飞过,它“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2、海底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动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相同嗡嗡,有的像小狗相同汪汪,有的还好似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3、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娇艳。
春在空中,细风送暖,燕子翻飞。
春在水里,鱼儿追赶,鸭子戏水。
春在田间,麦苗返青,菜花金黄。
各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4、陈老师多珍惜粉笔哟!每次上课,她从盒里取出一支粉笔,用到最后一点点,还舍不得扔掉。
两个指头掐得紧紧的,用力地写着,直到无法再写的时候才扔掉。
那时候,你看到粉笔头只有豆粒儿那么一丁点儿了。
你必然会想:陈老师多珍惜粉笔哟!5、陈毅从小就刻苦练习毛笔字。
那时候的小学生必然要练习毛笔字。
陈毅除了准时完成老师部署的作业外,还主动给自己增加了任务——每天写一百个大字、二百个小字。
6、操场右边围了一些同学。
这些同学在跳绳。
一个女同学的绳子甩得飞快;另一些同学在跳把戏,像燕子相同上下翻飞。
7、春天来了。
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
小草儿钻出泥土,鹅黄的树叶儿从枝头伸出脑袋,桃花纷纷绽开笑脸。
8、爷爷一世过的都是朴素的生活。
战斗时代,他和战士们吃相同的饭菜,穿相同的粗布军装。
一身衣服穿了几年,补了又补。
解放今后,他把这种艰辛朴素的作风带到了北京。
9、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支燃烧的蜡烛被一只小老鼠咬断,庙宇起火了。
小学四升五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小学四升五语文课外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001ff6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4.png)
小学四升五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在小学四年级升五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课外阅读理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阅读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强语言感知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篇适合小学四升五学生阅读的课外阅读理解材料:在遥远的森林里,住着一群快乐的动物。
它们每天一起玩耍,互相帮助,生活得非常和谐。
然而,有一天,森林里突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那天,阳光明媚,动物们像往常一样在森林里嬉戏。
突然,一只小兔子急匆匆地跑来,气喘吁吁地说:“不好了,不好了,森林里的小河突然变黑了!”动物们一听,都大吃一惊。
小河是森林里的生命之源,河水变黑,意味着森林的生态平衡受到了威胁。
动物们决定一起找出原因。
它们首先来到了小河边,发现河水的确变得又黑又臭。
小鹿说:“我们得找出污染源,才能解决问题。
”于是,动物们分头行动,开始在森林里寻找可能的污染源。
小猴子爬上了一棵高高的树,它从高处俯瞰森林,希望能发现一些线索。
小松鼠则在地面上仔细地寻找,它用敏锐的嗅觉寻找着任何异常的气味。
小鸭子则在河里游来游去,它用嘴巴捞起河里的杂物,希望能找到污染的源头。
经过一番努力,动物们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原来,是森林边缘的一个工厂排放的废水污染了小河。
动物们决定去找工厂的老板,要求他们停止污染。
工厂老板听了动物们的请求,感到非常惭愧。
他承诺会立即采取措施,改善废水处理设施,确保不再污染森林。
在工厂老板的努力下,小河的水质逐渐恢复了清澈。
动物们又可以在河边快乐地玩耍了。
它们知道,保护环境是每个生物的责任,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森林永远保持美丽和和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森林里的动物们一样,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采取行动保护它。
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球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这篇阅读材料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故事,旨在教育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语文四升五阅读理解
![语文四升五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885759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d.png)
语文四升五阅读理解
在语文学习中,四升五的阅读理解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它不仅要求学
生能够理解文本的表层含义,还要求能够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
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文本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人物性格分析等。
为
了更好地应对这一阶段的阅读要求,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策
略和技巧。
首先,学生应该学会快速浏览文本,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
这可以通
过阅读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部分来实现。
这些部分往往包含了文
章的核心思想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其次,学生需要细致地阅读文本,注意作者的用词、句式和修辞手法。
这些语言特点往往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文本的风格。
例如,
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能够增强文本的表现力,而排比和对偶则能够
加强语言的节奏感。
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学生还应该学会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关
于文本内容的,也可以是关于作者写作意图的。
通过提问,学生可以
更深入地思考文本,从而提高理解的深度。
此外,学生应该学会联系实际,将文本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最后,学生需要练习总结和归纳。
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学生应该能
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这不仅能够检验
学生的理解程度,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总之,四升五的阅读理解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阅读素养和分析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种类型的文本。
部编版四升五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 04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有答案解析)
![部编版四升五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 04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有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9fcc6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3.png)
【暑假阅读】 04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方法技巧】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
2、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3、句子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心里、情感、观点等)【典型例题】例:课外阅读。
生死攸关的烛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
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
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国家,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
为了情报安全,她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来三个德国军官。
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起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官面前。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这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
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然后轻轻地把蜡烛吹灭。
一声危机似乎过去了。
可是那个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蕊重新点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站起来,一边端着烛台一边往门口走。
中尉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
孩子是懂事的。
她知道,厄运即将来到了。
蜡烛起来越短,马上灾难就要来临。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气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问题】(3)第五自然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加点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
(4)把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并说说哪一种说法更好为什么?【答案】(3)敌人发现这份绝密的情报(4)你不能用蜡烛。
原来的反问句用得好,因为这样能使语气得到加强,能够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解析】(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四升五语文句子阅读
![四升五语文句子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d4a9edb403d8ce2f006623d3.png)
四升五语文句子阅读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第3讲句子阅读一、中心句1.什么是中心句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能够概括这段话或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我们就称它为这段话或这篇文章的中心句。
2.如何找中心句⑴在段(篇)的开头找。
这样的方法适用于“总-分”结构的段落(篇),总启的句子,就是这个段落(篇)的中心句。
⑵在段(篇)的末尾找。
这样的方法适用于“分-总”结构的段落(篇)。
在段落(篇)的末尾进行总结的句子就是这段(篇)的中心句。
⑶在段(篇)的中间找。
对于没有明显结构的段落(篇),需要我们结合整段或整篇的内容,在段落(篇)的中间部分去找到相应的语句。
这就是段落(篇)的中心句。
〖例题〗1.阅读下面的这段话,将中心句摘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法。
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旅行。
中心距是:2.阅读下面的段落,将段落的中心距摘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⑴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⑵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
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
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⑶俗话说“瑞雪兆丰年”。
这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
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雪水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的生长需要。
所以,这场大雪十分及时,一定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
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做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
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四升五精编版
![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四升五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0bfa8a910ef12d2af9e7fb.png)
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1、什么是中心句和过渡句?◆中心句:指能够统领全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如: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六年级上册《詹天佑》)这一句就是全文的中心句,整篇课文都是围绕詹天佑的爱国之心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杰出才干来写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渡句:指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它往往把前后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衔接自然,形成一个整体。
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过渡句,前一句承接上文,讲兵马俑的规模庞大,后一句领起下文,描述的是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样的描写紧紧扣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上下文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2、中心句在文中位置的一般规律及作用。
①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又称“总起句”,起到统领全文或全段的作用。
②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末尾,又称“总结句”,起到总结全文或全段的作用。
③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或“过渡句”的作用。
④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出现,起着强调和增强印象的作用。
3、怎样找中心句?(1)思路导航找中心句之前,我们先要做到两点,第一是读,第二是想。
“读”就是通读全文,“想”就是想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找中心句的方法:(2)从题目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例:《将相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给予是快乐的《为人民服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几个题目其实就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3)从总起句去找。
有些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再如《猫》的开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我的长生果》书,被人们称之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4)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暑期衔接】 四升五语文衔接教材 专题九阅读之归纳中心思想 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统编版
![【暑期衔接】 四升五语文衔接教材 专题九阅读之归纳中心思想 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11cdff844769eae109edb3.png)
暑期衔接・四升五语文衔接教材专题九:阅读之归纳中心思想四年级常考题型L读了文章后,你的感想是什么?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3.文章最后,作者明白了什么?知识学习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一、题目揭示中心有的文章看到题目就可以想到整篇内容是围绕题目这个中心来写的。
二、中心句揭示中心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写作目的,往往在文章中的某一个部分,或开头, 或结尾,或其他关键地方,用一句话点明中心。
三、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很多文章开门见山,开头部分就提出中心思想。
还有的文章在结尾点明中心。
四、看文章的抒情议论部分文章在记叙、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部分,通过分析这些句子,容易归纳出中心思想。
真题回顾:“先生,您认错人了”有一家外资企业很大的在中国招聘雇员,条件很非常苛刻。
前往应聘的都是拥有高学历的人。
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 像他乡遇故知一样。
这个美国人热情地说:“你不是哈佛大学某某专业的研究生吗?我比你高一届,你不记得了吗?”应聘的年轻人心里一震:“他认错了。
”在此时,承认自己有哈佛大学的学历对应聘绝对有好处。
但这个青年冷静地说:“先生,您认错人了。
我没有到美国学习过,我只有中国大学的学历。
”说话的时候,他已做好了不被录用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主考的美国人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他说:“很好,刚才就是我们考试的第一关。
下面我们进行业务考试……”(1)短文第2自然段有两处语病,你来当医生吧!(2)说“先生,您认错人了”这句话的人是O(3)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是因为;当第一位应聘者回答之后,主考的美国人脸上露出惊喜之色是因为o(4)这次招聘考试第一关考的是,第二关考的是o(5)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巩固提升情谊昨夜,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第二天一早, 妈妈催我去上学。
书没了,书包也没了……叫我怎么去上学呢?我带着悲伤和疲劳,慢慢地朝学校走去。
四升五课外阅读两篇答案
![四升五课外阅读两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7a75891eb91a37f0115c18.png)
花一样的姑娘①星期天的早上,我到一个朋友家去,路过一条小巷口,忽然眼前一亮:嗬!好美的花,在路边一字排开,开得正盛、正旺!为这破旧的小巷平添了几分生机。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深深地被花儿吸引住了,真想过去嗅一嗅。
②“吱——”一声门响,一间矮矮的花房中伸出一根拐杖来,一个十五六岁、眉清目秀的小姑娘,吃力地提着一壶水,仅靠一只左脚和一根拐杖走了出来,呵,是她?每天总能在菜场上看见她。
一身朴素的打扮,裤子上还有补丁。
她看见了我,浅浅地一笑,就开始仔细地给花浇水了。
不用问,这些花一定是她种的,多美呀!③在朋友家里,我们又谈起她。
我第一次看见她时,她瘦得像一根豆芽菜,尖削的肩膀托着一个憔悴、忧愁的脸,就像一个久病的人,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仿佛一阵风便熊吹倒她。
不用问,她肯定是个乡下的孩子。
④朋友告诉我,她和奶奶住在一间十平米不到的小破屋里,阴暗潮湿,因为阳光都被四周高高矗立的楼房挡着。
奶奶成天躺在床上,靠孙女照顾和每月几十元的救济金勉强维持着生活。
毕竟这是不行的,因为奶奶还要看病、吃药,所以,她把自己心爱的花儿拿出来卖了,十几盆花,一一搬出来,稍微挣点钱,贴补家用。
⑤下午,我正往回走时,又见到她。
正用左手托着一盆花,吃力地横穿马路。
我不由得跑去扶着她,“谢谢,谢谢。
”她一边谢我,一边吃力地慢慢往前走。
我想:唉,这个样子,也真够惨的,她一定会灰心丧气,因为这样的生活太困难了。
可是,当我注视着她的眼睛时,我呆住了,这是一张年轻的焕发着青春的脸。
在这张脸上,没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只有微笑,那是幸福的笑,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笑。
我情不自禁地问:“你的腿……”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谁知她并不在意,平静地说:“一次意外……可这世上还是好人多,今天,又碰见了你。
好了,过了马路了,谢谢你,再见。
”我对她挥了挥手,呆呆地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她不仅仅在对我微笑,也在向过路的人微笑,向生活微笑。
⑥呵,多美的开得正盛的花儿,多美的花一样的姑娘!1、文章第①自然段画“_____”的语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A、赞美花的旺盛、美丽,突出小姑娘的养花技术高,抒发作者赞颂之情。
小学语文四升五阅读练习1
![小学语文四升五阅读练习1](https://img.taocdn.com/s3/m/ad21fa5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8.png)
小学语文四升五阅读练习1四升五语文暑假阅读训练——XX教育暑期语文阅读训练卷(一)盲道周末,带女儿出去逛街,阳光很好,所以人特别多。
走在人行道上,忽然女儿脚下踉跄了一下,我忙拉住她,她低头看了看,问:“爸爸,这窄窄的一条带有条纹的路是什么呀?”我也低头看了一眼,说:“这是盲人走的路,上面有凹凸不平的条纹,盲人走在上面就不会改变方向,不会撞到人或什么东西!”女儿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脚步渐渐偏离了盲道。
走了一会儿,她皱着眉又问我:“爸爸,盲道允许正常人行走吗?”我说:“盲道是给盲人准备的,一般正常人是不在上面行走的,再说上面也不平,走起来不舒服。
”女儿忽然挣脱开我的手,跑到盲道那里,拦住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问:“阿姨,你知道你脚下是盲道吗?就是盲人走的路!”那女人愣了一下,脸红了红,冲女儿笑笑,离开盲道,大步消失在人群中。
女儿接着又拦住了几个中学生,问:“哥哥们,你们知道这是盲道吗?”那几个学生怔了怔,没有理会女儿,打闹着在盲道上跑远。
我没有阻止女儿,女儿又问了几个人之后回到我身边,我安慰她说:“没事,现在也没有盲人走路!”女儿摇摇头,说:“就是给盲人准备的嘛!大家都上去走,盲人出来了,该走哪里呢?”想到刚才我也心安理得地走在盲道上,脸忽然就发起烧来。
女儿默默地和我走着,脸上似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沉重。
看着那条盲道湮没在许多人的脚下,我的心里也是无由地感慨。
在人们的心中如果没有留出一条盲道,这世上就算修有千万条盲道,盲人也是寸步难行的。
1、请你用“”画出文中表现人心里惭愧、内疚的句子。
2、给下列字注音:瞻()磕()绊()硌()3、第一自然段中写道:“女儿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请联系上下文,写写此时她的心里在想什么?4、女儿的脸上为什么会“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沉重”?5、请你写一写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二)雪冬天,瑞雪普降,雪花飘飘洒洒,可爱极了。
雪花是美丽的。
它雪白晶莹,玲珑剔透,轻盈好看,宛如朵朵白莲,从茫茫天空徐徐降落。
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四升五
![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四升五](https://img.taocdn.com/s3/m/4d4e583e4b73f242336c5f4c.png)
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1、什么是中心句和过渡句?◆中心句:指能够统领全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如: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六年级上册《詹天佑》)这一句就是全文的中心句,整篇课文都是围绕詹天佑的爱国之心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杰出才干来写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渡句:指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它往往把前后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衔接自然,形成一个整体。
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过渡句,前一句承接上文,讲兵马俑的规模庞大,后一句领起下文,描述的是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样的描写紧紧扣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上下文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2、中心句在文中位置的一般规律及作用。
①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又称“总起句”,起到统领全文或全段的作用。
②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末尾,又称“总结句”,起到总结全文或全段的作用。
③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或“过渡句”的作用。
④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出现,起着强调和增强印象的作用。
3、怎样找中心句?(1)思路导航找中心句之前,我们先要做到两点,第一是读,第二是想。
“读”就是通读全文,“想”就是想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找中心句的方法:(2)从题目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例:《将相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给予是快乐的《为人民服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几个题目其实就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3)从总起句去找。
有些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再如《猫》的开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我的长生果》书,被人们称之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4)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四升五阅读训练
![四升五阅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df2f6ad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b.png)
四升五阅读训练天才少年——XXX美国人XXX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20年里,魔术般地把900美元变成139个亿,让世人大吃一惊。
有人说,XXX和他的XXX将会改变整个世界。
XXX天生精力旺盛,非常好动。
还是在婴儿时,他就喜欢让摇篮长时间不停地晃动,这好像很有趣。
直到今天,他还是喜欢不停地摇晃,这几乎成了美国妇孺皆知的XXX特征。
他七八岁时,母亲担任社区服务工作,经常带他到学校里去给学生讲解西雅图的历史,XXX总是坐在前排极为专心地听讲,这时好动的惯却一点儿也找不到了。
XXX从小志向远大。
上四年级时,他就对自己的好友说:“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上的橡树。
”他和许多孩子一样,梦想成为人中豪杰。
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概认真完成,就是花很长时间,也要尽力争第一。
一次,老师让每人写一篇故事,不超过20页,他却写了100页。
XXX善于思考,喜欢创新。
他觉得人人都应有自己的创造发明。
XXX生于名门世家,但父母却不过度奢华。
在母亲的安排下,一家人的吃饭、出游,包括孩子们的穿衣都弄得井井有条。
家庭这种严谨、精细的作风自然而然也影响了XXX,使他养成节俭的惯。
“时间”和“观念”是XXX最注重的两个条件。
在他的读书笔记中清楚地记下这样一句座右铭:“机会加时间等于金钱。
”自从他在中学就读后,便迷上了计算机,从此XXX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阅读练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妇孺皆知()秃丘()豪华()不解之缘()2.“这几乎成了美国妇孺皆知的盖茨特征”,联系上文,XXX指的是3.“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的橡树。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读了短文,你认为XXX获得成功的身分有哪些?5.从下面所举的事例中选择一个,联系前后,加以想像并简要回答问题。
(1)当“苹果”电脑公司开发了“鼠标”这种新技术后,“XXX”落后了。
你认为XXX会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6.亿万富翁XXX,有一次和同事去开会,由于迟到了一会儿,找不到免费停车位,同事建议付12美元停到贵宾车位。
四升五提升阅读
![四升五提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f36c8d7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e.png)
"吃蚕蛹"一前几天,邻居给我家送来些蚕蛹,让我们炸着吃。
我看到那些黑糊糊的在盆里蠕动的蚕蛹,不由得打了个冷[ ],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心想:这些小东西放在外面会不会变成蛾子?吃了会不会变成蛾子在肚子里乱飞?……我不敢[ ]想下去了。
因为这些东西长得太吓人了,跟书上画的一模一样。
这天,爸爸炸了一些让我们尝尝。
我看见爸爸吃的可香啦!心里也想吃。
爸爸见我这副模样,便让咬一个尝尝。
我闭着眼,屏着气咬了一口。
哇……好难吃!我发誓再也不吃蚕蛹了!今天,爸爸又炸了一些蚕蛹,不知怎么回事,"馋虫〞又在我肚子里张开了小嘴儿,脑袋朝上,想吃蚕蛹了。
我使劲向下沿着口水,实在[ ]制不住自己了,便找爸爸要了几个,咦?这次怎么比上次好吃呢?我顾不得这些了,又找爸爸要了几个。
开[ ]我吃蚕蛹的白肉,别的什么也不吃;后来连皮带肉一起吃。
我吃得津津有味。
噢□我敢吃蚕蛹喽□蚕蛹不仅味美□而且还含有许多营养呢□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并画"√〞。
炸〔zhàzhá〕模〔mómú〕朝〔cháo zhāo〕2、写出以下词语的反义词。
睁——〔〕吐——〔〕放纵——〔〕3、在"[ ]〞内选择正确的字画上"√〞。
[战站占] [再在][课刻克] [始使]4、请你解释。
蠕动:津津有味:5、给最后一自然段加标点。
6、〔1〕文中的"我〞开场是怎么吃得,感觉如何?用"〞在文中标出。
〔2〕后来又是怎么吃?用" 〞在文中标出。
7、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体会,写一写。
"花的启示"二1、在我家的小院里,种着两种花:牵牛花和郁春棒。
这是两种不同品格的花。
2、牵牛花一向是把根埋在土里,自己依靠着葡萄架向上爬,那纤细而瘫软的身体是那样〔①а薄弱ь柔弱с脆弱〕,仿佛一阵轻风就能吹倒似的;而那郁春棒总是把根深深扎在所在的土壤里,依靠自己吸收的养料,在狂风暴雨的侵袭下,顽强地生长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升五暑期班阅读专项训练第一部分找中心句概括段意一、了解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一般律:①起概括和述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
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
③起和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
④起和增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和尾。
二、部分:1、青蛙最喜吃昆虫。
、蚊子、白蛉、蚱⋯⋯它都吃。
它鼓着一大眼睛,蹲在池塘上,只要有虫子,它“噌”地跳起来,舌一伸,就把虫子卷嘴里去了。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海底的物常常在窃窃私。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有的像小狗一汪汪,有的好像在打鼾⋯⋯它吃西的候出一种声音,行的候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会出警。
3、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柳条嫩,桃花。
春在空中,和送暖,燕子翻。
春在水里,儿追逐,子水。
春在田,麦苗返青,菜花金黄。
到都有春天,春人。
4、老多珍惜粉笔!每次上,她从盒里取出一支粉笔,用到最后一点点,舍不得扔掉。
两个指掐得的,用力地写着,直到无法再写的候才扔掉。
那候,你看到粉笔只有豆粒儿那么一丁点儿了。
你一定会想:老多珍惜粉笔!5、毅从小就刻苦毛笔字。
那候的小学生一定要毛笔字。
毅除了按完成老布置的作外,主自己增加了任——每天写一百个大字、二百个小字。
6、操右了一些同学。
些同学在跳。
一个女同学的子甩得快;另一些同学在跳花,像燕子一上下翻。
7、春天来了。
春地吹,春雨地下。
小草儿出泥土,黄的叶儿从枝伸出袋,桃花开笑。
8、一生的都是朴的生活。
斗代,他和士吃一的菜,穿一的粗布装。
一身衣服穿了几年,了又。
解放以后,他把种苦朴素的作到了北京。
9、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候,一支燃的蜡被一只小老鼠咬断,宇起火了。
危急中,三个和尚不分你我,争先恐后,挑水救火。
一大火很快被扑了。
三个和尚从件事中悟出心力的好。
10、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是黑暗,到是寒冷,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1、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国,要勤勉,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12、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大田里的玉米苗一定会咕咚咕咚地喝个痛快。
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
13、站在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些数不尽的条石,每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单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14、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
今天的天气格外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
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15、校园的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
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
乒乓小将们打得多认真啊!他们你追我挡,一个球常常打了几十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三、小试牛刀请同学们阅读《办好黑板报》一文,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办好黑板报我校有块黑板报,我是黑板报的编辑。
一年来的编辑工作,使我积累了不少经验。
我深深认识到,好的黑板报一定要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文章好,二是编排好。
黑板报的文章要短小精悍,具体生动。
短小精悍,就是要抓住要点,用二、三百字把同学们最需要知道的问题说清楚。
具体生动,就是要内容实在,形象感人。
力求用典型事例和数据来说明问题,用真情实感来感染读着,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
黑板报的编排要美观大方,寓于变化,要把主要内容放在显著地位。
标题要有吸引力,要醒目,使人一看就知道正文。
要有独立的美术作品和诗文的搭配,还可以设置“读者来信”“问题解答”等小专栏。
黑板报要做到文章好和编排好,还需要有一个好编辑。
编辑要制定具体的编辑方针,拟定选题计划,开展组稿活动。
还要有一批写稿人,写稿人要根据黑板报的需要选题。
写稿改稿还要随时征求读着的意见。
只要编者、作者和读着齐心协力,黑板报一定可以办好。
第二部分按要求在短文中勾出句子在短文中勾出句子,包括勾出过渡句、中心句、总写句、反问句、设问句,以及表达某些特定意思的句子。
只要认真练习,是不难掌握的。
一、在短文中找出过渡句在短文中找出过渡句,这并不难。
过渡句一般在段落的开头,少数在段落中间,更少的在段落末从一个作化成了另一个作⋯⋯1、在写景的文章中找出渡句种渡句一般在文段的开一句,交待从一个地点来到了另一个地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非常好找的,你一定没!(1)、廊又又美,微从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一看,又高又美,金碧煌,真是美不收。
(2)站在万寿山上可以看到和园的全景,好美呀!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石多,湖中心有一个小,林茂密,美不收呀!2、在写人事的文章中找出渡句就要看前一件事与后一件事之是用哪个句子起来的,前一个作与后一个作是用哪一句起来的。
个起“ 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就是渡句!(1)迅的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
字横着,很像一个没开放的花骨,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个“早”字有一段来。
迅的父害了病。
迅一面上塾,一面帮母料理家,几乎天天奔走于当和之。
把家里的西拿到当去了,再到去父。
有一天,迅上学到了。
教真的寿吾老先生地他:“以后要早到!” 迅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就在那旧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也把一个定的信念深深的刻在心里。
(2)和尚做了四个准工作:潜水摸牛,船装沙,并船搭架,潜水拴牛。
准工作做好了。
和尚水手一起手,把船上的泥沙都到黄河里去⋯⋯3、在短文中找出写句或中心句。
要住,写句和中心句大多数在段落的开,少数在尾。
写句在文章开,它起着“ 起”的作用;写句在文章的末尾,它起着“ ”的作用。
中心句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比容易就能找出来。
二、找出下面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来,并且在它下面划上“——”线。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但它却是不平凡的。
当夜幕罩的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儿一滋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候,它又最早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
它白天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
它不像暴那挟雷以炫耀武力,更不像冰雹那残酷无情。
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的一生奉献人,而人从来无所苛求,它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大。
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的花;它多么像我敬的老啊——伏在灯下夜以日地工作,把生的心血滴滴洒在孩子的心田上。
三、找出下面一段文字的写句来,并且在它下面划上“——” 。
青海湖是的世界,儿的园,是个妙的世外桃源。
不然,什么会一年又一年地吸引着数万乃至数十万不同种的水呢?那的、的、花的儿,甚至那白的天、美的潜、快的云雀、雅的黑,年复一年地从我国江南,从南,从尼泊,从印度,到里,在里游嬉,悠然自,在里安家落,繁衍后代。
只有神才能成为生气勃勃的鸟的世界,成为繁荣昌盛的鸟的王国啊!还有那满湖欢快地畅游着的鱼儿,恐怕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吧。
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
齐白石齐白石是我国杰出的画家,他的画举世闻名。
许多人纷纷拜访齐白石,要他介绍经验,传授画画的秘诀。
齐白石在一次接待客人时,诚恳地说: "作画并无秘诀,全在一天也不能空闲。
"这的确是他的经验之谈。
齐白石从四十六岁起就定居北京,从那时开始,他坚持每天都要画画,从来没有间断过。
他八十五岁那一年,有一天,一连画了四张画。
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够累的了。
但他还是继续画,坚持又画了一张。
画完以后,他在画上题了几行字: "昨天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特此一张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1.选择带点字的意思(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1)举:a、往上抬;b、提出c、全;d、推选举例()举世闻名()举目()(2)杰:a、才能出众的人;b、超过一般水平。
杰出()杰作()2.用"--" 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3.齐白石在自己的画上题了这么几个字:""。
"心绪不宁 "的意思是;"不教一日闲过也 "用文中的语句说是。
四、请以“李林学习多么刻苦啊!”为中心句写一段话。
( 二) 大海开花听说过大海开花吗?没有月亮的夜晚,轮船在漆黑的海洋上航行,船上的人有时会发现大海上闪烁着亮光。
这亮光时明时暗,绚丽异常。
人们称这种现象叫“大海开花”或“海火”,科学上叫做“海发光”。
大海开花可美呢 ! 海面上光芒四射,闪闪烁烁;海水中,游鱼罩上了神奇的光环,十分动人。
是谁把黑暗的大海照亮?是谁向大海撒下美丽的光环?是海洋里的千百万“小主人”——浮游生物带来的美景。
大海开花 ( ) 可以供人欣赏, ( ) 对渔业生产和海上航行也有很多帮助呢?1.写出文中的两组近义词。
()和()()和()、2.照样子,写词语。
例:闪烁闪闪烁烁(1)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4.选择适当的解释,用序号表示。
“异”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不同的②分开③另外的,别的④特别的⑤奇怪。
绚丽异常 ( )日新月异()万分惊异()身处异地()5.照要求填空。
(1)“大海开花”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产生“大海开花”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的设问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照要求改写句子。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照亮了黑暗的大海。
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长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