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临床实验室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ppt课件

临床实验室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ppt课件
R4s :该规则是指同一分析批中两水平的质控测定结果,一个结果超过 +2s,另一个结果超过 -2s 这也是统计学中的小概率事件 常用作失控规则,主要对随机误差敏感
41s:4个连续的质控测定结果同时超过 +1s或 -1s 主要对系统误差敏感,用于发现检测系统偏离中心线
10x:10个连续质控测定结果在中心线( )一侧 主要对系统误差敏感,用于发现检测系统偏离中心线的情况
*
12s:1个质控测定结果超过 +2s或 -2s控制限 “警告”规则,启动其他规则检验质控数据是否在控
*
13s:1个质控测定结果超过 +3s或 -3s控制限 常用作失控规则,对随机误差敏感
22s :2个连续质控测定结果同时超过 +2s或 -2s控制限 由于连续同时超过是小概率事件 常用作失控规则,主要对系统误差敏感
*
四、质控图与质控规则解读
质控图概述 1.定义 质控图是质量控制图的简称,是针对检验过程质量加以设计、记录,进而评估检验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统计图。 常用方法:测定质控品与患者标本,将质控品测定结果标在质控图上,观察质控品测定结果是否超过质控限推断该批次患者标本结果是否可靠。
*
有三个功能: ①诊断:评估一个过程的稳定性 ②控制:当过程发生质量异常波动时,必须 对过程进行调整,消除异常因素的影响 ③确认:确认某一过程改进的效果
总误差
total error,TE 能影响分析结果准确度的确定误差的组合。是偏倚和不精密度的代数和。
准确度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分析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系 统 误 差
systematic error,SE 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物进行无限次测量所得到的均值与真值之差。 分类:固定系统误差和比例系统误差 特点:有一定的方向和大小。客观恒定,多次测量不能减低。

室间质量评价PPT课件

室间质量评价PPT课件
量监控。
选择评价方式
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 法,如现场调查、资料审查、实验 室比对等。
制定实施方案
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安排和时间节 点,确保评价活动的顺利进行。
发布评价通知与方案
发布通知
发布评价方案
通过正式渠道通知相关机构和实验室 评价活动的安排和要求。
公布详细的评价方案和指标体系,让 相关机构和实验室提前做好准备。
案例四:特定项目室间质量评价
总结词
针对重点项目进行专项评估
详细描述
针对特定的医疗项目或技术,开展室间质量评价可以对该项目的实施效果和安全性进行 专项评估。例如,针对新的诊断试剂或治疗方法的临床试验,可以通过室间质量评价来 评估其在不同医疗机构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可靠性,为该项目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
02
室间质量评价计划
制定评价计划
01
02
03
确定评价目的
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期望结 果,为后续计划制定提供 指导。
确定评价范围
明确评价涉及的领域、机 构和实验室,确保评价的 全面性和针对性。
制定评价流程
详细划评价活动的各个 环节,包括资料收集、现 场调查、数据分析等。
确定评价项目与指标
确定评价项目
根据评价目的和范围,选 择关键的质量管理项目作 为评价对象。
制定评价指标
针对每个项目,制定具体 的评价指标和标准,确保 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权重分配
根据各项目的重要程度, 合理分配权重,以反映其 在整体质量中的地位。
确定评价周期与方式
确定评价周期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安排 评价的时间间隔,确保持续的质
总结词
全面评估、持续改进
详细描述

2023年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计划ppt课件

2023年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计划ppt课件
背景
临床检验是医学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质量直接 关系到患者的诊疗效果。因此,开展室间质量评价是十分必 要的。
制定计划的依据和原则
依据
根据国内外临床检验质量评价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结合本机构的实际情况制 定本计划。
原则
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实用的原则,以评价促改进,以改进提质量。
02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目 的和意义
2
每个项目设定及格线,如准确率需达到95%以 上方为合格。
3
对于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委员会将组织专家进 行现场指导,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 。
04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实 施方案内部自查及整改源自总结词自我检查与纠正
详细描述
实验室内部自查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验操作、 数据记录等方面的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整改,并反馈给相关人员。
06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预 期成果与影响
提高实验室检验质量和效率
减少误差和变异
通过室间质量评价,可以发现和纠正实验室在检测过程中的误差 和变异,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优化检验流程
室间质量评价可以帮助实验室发现和改进检验流程中的瓶颈和问 题,提高检验效率。
提升仪器性能
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比较,可以发现和纠正仪器性能的偏差,从 而提高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01
辅助诊断和治疗
准确的检验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帮助医
生制定更加准确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02
监测病情变化
通过定期进行室间质量评价,可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医生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标准ppt课件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标准ppt课件

线性评价
• 定义:线性评价是指实验室在检测范围内,对不同浓度的样品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评估检测结果与浓度 之间关系的方法。
• 目的: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与样品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提高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 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线性评价 • 准备不同浓度的样品,一般至少需要3个不同浓度的样品。 • 对每个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获得检测结果。 • 对检测结果和样品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 • 分析回归方程的斜率和截距是否符合预期,以及相关系数是否接近1。
一定的差异。 • 缺乏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评价:现有的评价标准可能无法全面涵盖新兴的检验技术和方法,需要不断更新
和完善。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 发展趋势 • 智能化和自动化: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室间质量评价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 个性化医疗:随着个性化医疗的发展,未来的室间质量评价将更加注重个体化差异,以满足不同患者和疾
02
评价标准概述
精密度评价
重复性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结果之间的变异程 度。
再现性
不同条件下,不同操作者测定结果之间的变异程 度。
稳定性
样品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或经过处理后,测 定结果的变化程度。
准确性评价
偏差
实际值与测定值之间的差异程 度。
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
回收率
加入已知量的标准物质后,实际回 收率与理论回收率的差异程度。
范围评价
定义:范围评价是指评估实验室检测结果是否在 预期范围内的方法。
01
方法:范围评价可以进行比对,观察检测结果是否 与权威性数据一致。
05
02
目的: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在预期范围内, 提高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室间质量评价PPT幻灯片课件

室间质量评价PPT幻灯片课件
pathologist, CAP)
27
(二)组织的流程
组织者 制定计划 质评样品的管理与发放 质控品的测定与结果回报 数据的分析和记录 室间质评报告 总结报告
28
第二部份 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
工作流程--组织者工作流程
质评计划的组织和设计 邀请书的发 质控品的选择和
室间质评报告的分析--数据偏倚大,在靶值两侧随机分 布的质评报告
39
第二部份 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评报告Leabharlann 分析--多个数据偏向靶值一侧40
第二部份 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评报告分析--数据在允许范围外的两侧随机分布
41
第二部份 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评报告分析--多个数据偏向允许范围外的一侧
不成功的室间质量评价成绩:所有参与评价的项目连续 两次活动或连续三次中的两次活动未达到满意的成绩
对于不满意的室间质量评价成绩,实验室必须及时查找 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进行培训并保留文件记录
实验室对文件记录必须保存两年以上
26
五、我国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一)可供选择的质评活动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省、市,以及地区的临床检验中心 国外机构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ollege of american
级上的差异 无明确原因,不可解释的问题
35
第二部份 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评报告的分析—满意的结果质评报告
36
第二部份 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评报告的分析—有假阴性、假阳性结果的质评报告
37
第二部份 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评报告的分析--鉴定结果错误的质评报告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ppt课件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ppt课件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 理,使其具有可比性和 可分析性。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 进行分析,评估各实验 室的检测质量。
结果报告
将分析结果报告给相关 机构或部门,为改进实 验室质量提供依据。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
04
与反馈
结果分析与解读
统计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 和分析,了解实验室的检 测结果和质量情况。
检测方法与标准操作规程
01
02
03
检测方法选择
根据评价目的和实验室条 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标准操作规程制定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需制定严格的检测标准 操作规程。
检测结果判定
根据规定的判定标准,对 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判定 。
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
数据收集
收集各实验室的检测数 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和准确性。
结果
实验室之间的误差减小 ,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
结论
室间质评有助于提高实 验室之间的协作和交流 ,推动地区医疗质量的 提升。
案例三:采用外部质控品的室间质量评价
目的
确保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提 高实验室质量。
结果
实验室误差降低,检测结果更 可靠。
方法
采用外部购买的质控品进行室 间质评,与实验室原有质控品 进行比对。
评价方法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方法包括留样再测、同行评 审、室间比对等。其中留样再测是指在一定时间间隔 后对同一份标本进行再次检测,以评估实验室的检测 重复性和稳定性;同行评审是指由其他实验室对某一 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盲审,以评估实验室的检测准 确性和可靠性;室间比对是指不同实验室之间对同一 样本进行检测比对,以评估实验室之间的检测可比性 和一致性。

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 ppt课件

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 ppt课件
• 控制样本结果的平均值从足够长时间计算出可给出统 计上可靠的结果。它通常作为控制样本在质控图上的 中心线。
• 标准差
基本统计量
13
基本统计量
• 标准差表示结果分布的宽度。在质量控制误差限(控制限) 通常是建立在实验室自己结果的标准差基础上。
• 标准差的应用: (1)表示变量值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变量值分布越散,
• 系统误差 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它的值或恒定不变,或遵循一 定的变化规律,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可知的或可能掌握的。例如,可能 来自于受试者抽样不均匀,分配不随机,可能来自于不同实验者个人感 觉或操作上的差异,可能来自于不标准的仪器,也可能来自于外环境非 实验因素的不平衡等。因而应尽可能设法预见到各种系统误差的具体来 源,力求通过周密的研究设计和严格的技术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
母表示,样本均数用拉丁字母 x表示,是一组变量值的数值上的平
均,即算术平均数是获得结果之和除以结果个数。
11
基本统计量
• 均数的应用: (1)均数用来描述一组变量值的平均水平,具有代表 性,因此变量值必须是同质的。 (2)均数适用于呈正态分布的资料,因为它位于分布 的中心,最能反映分布的集中趋势。对于偏态分布资 料,均数则不能很好地反映分布的集中趋势,可用几 何均数、中位数等描述。(3)均数只能反映数据集 中趋势,对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应把均数与离散趋 势指标标准差结合起来,可全面地反映其分布的特征。
• 随机误差 是一类不恒定的、随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 因素引起。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反复进行测 量,虽极力控制或消除系统误差后,每次测量结果仍会出现一些随机变 化即随机测量误差,以及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抽样 误差。随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在大量重复测量中,它可出现或大或小、 或正或负的呈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但由于造成随机误差的影响因素太多、 太复杂,以至无法掌握其具体规律。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有些 随机误差可能会逐渐被认识而得以控制。随机误差呈正态分布,可用医 学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室间质量评价PPT课件

室间质量评价PPT课件
diseases) 16、PCR(病毒学)(PCR-Virology)
a
26
17、PCR(非病毒))PCR-TB&CT)
18、临床微生物(Clinical Microbiology)
19、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20、糖化血红蛋白Alc(Glycated Haemoglobin Alc)
a
2
一、室间质量评价的起源和发展
(一)国外

• 20世纪30年代,比对血清学梅毒检测的准确性 • • • 20世纪40年代,美国临床病理家学会(CAP)
开始组织室间质评
• 20世纪60年代,EQA成为适应美国法律工具
a
3
• 特点
(1)政府法令规定 (2)对仪器的校正与监测极为普遍
(3)能及时查出各种误差
作为评价和提高医疗机构检验水平的重要手段 之一,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a
23
谢谢 !
penghuaiyan@
a
24
试验项目
ALT TP ALB K NA CL TG GLU
可接受性能准则
可接受范围(PT)
靶值±20% 靶值±10% 靶值±10% 靶值±05mmol/l 靶值±4mmol/l 靶值±5% 靶值±25% 靶值±10%
a
5
(二)国内
• 20世纪70年代,由临床检验质量问题引发质量保证 的一项举措
• 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组织有计划的EQA在全国展开
• 1981年,湖南省卫生厅举办全省生化质量控制学习班
a
6
• 1985年,烟台会议明确了对医院管理水平的评价应把 临床化学的质控成绩作为主要指标之一。同时又推荐了 生化11个项目允许误差范围,对我国质控工作的标准化 推进了一大步。

《室间质量评价》课件

《室间质量评价》课件

远程评价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 ,方便更多的实验室参与评价 。
远程评价需要保证数据传输的 安全性和保密性,确保评价结 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室间质量评价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室间质量评价需要国 际合作与交流,共同 制定评价标准和规范 。
国际合作与交流还有 助于提高评价结果的 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 。
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 促进实验室之间的技 术交流和经验分享。
评价标准
准确性 评价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与标准值或参考值进行比较。
特异性 评估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于特定检 测项目的特异性,避免交叉干扰 。
精密度 评价实验室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和 再现性,通过计算实验室内和实 验室间的变异系数(CV)来评估 。
线性范围 评估实验室检测结果在一定浓度 范围内的线性关系,以确保结果 的可靠性。
05
室间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在室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自动分析实验 室数据,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
人工智能还可以用于预测实验室的性 能趋势,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自 动识别和纠正数据中的异常值和错误 。
远程室间质量评价的可行性探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 室间质量评价已经成为可能。
促进医学研究的规范化发展
通过室间质量评价,医学研究领域可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促进研 究的规范化发展,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04
室间质量评价的挑战与对策
数据质量的问题
数据来源不统一
由于不同实验室使用的设备、试剂和方法存在差异,导致数据来 源不统一,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不规范
02
室间质量评价的方法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ppt课件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ppt课件

发展趋势预测
基于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和预测,可以预见 未来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将 更加注重自动化、智能化、大数据和国际 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发展。同时,随着医 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也 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THANKS
感谢观看
可报告范围
可报告范围是指实验室可以检测并报告的指标范围,超出该范围的数据可能无法 准确测量或存在误差。
异常值处理与报告
异常值处理
当实验室检测到异常值时,应立即重新进行样本采集、检测 和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异常值报告
实验室应在确认异常值后及时向临床医生报告,并提供相关 的解释和建议,以便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制定评价计划
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和目标,制定详细的评价计划,包括评价 项目、评价标准、评价时间等内容。
明确评价目标
确定本次评价的目标,例如评估实验室的与样本
选择评价项目
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评价目标,选择相应的评价项目,如血常规、生化 等。
选择样本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以反映实验 室的实际检测水平。
异常值判断与处理的规范与培训需求
01
总结词
异常值的判断与处理是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需要规范
的流程和培训。
02
详细描述
异常值的出现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检测系统误差、样本质量
问题等。缺乏规范的判断和处理可能导致误诊或漏诊。
03
解决方案
建立异常值判断的标准和流程,并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同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流程 •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指标与方法 •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与应用 •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ppt课件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ppt课件


室间质评统计方法
临床化学室间质评 临床微生物
血细胞、尿液、免疫、特殊蛋白、血气、临床PCR 等专业的PT统计方法
能力比对分析
• 能力比对分析(proficiency testing,PT)是室间质量评价技
术方案之一,现已成为全球性室间质量保证系统的主要内容, 以保护病人的利益和公众的福利。
• PT方案是通过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判断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的活动。 • 美国国会1988年临床实验室修正案(Clinical laboratory
按照PT要求,在一次质评中,某一项目及所有项目的得分必须大于或等于80%, 才算及格。如果某一项目连续两次或连续三次测定中的有两次不及格就判 为不成功。
室间质评评价标准
项目 WBC RBC HGB HCT PLT FB APTT PT
——血液学各测定项目的评价标准为例
允许范围 靶值±15% 靶值±6% 靶值±7% 靶值±6% 靶值±25% 靶值±20% 靶值±15% 靶值±15%
室间质评样本的检测
• ⑸实验室进行EQA样品检测时,必须将处理、准备、方法、审
核、检验的每一步骤和结果的报告文件化。实验室必须保存所 有记录的复印件至少2年,这包括EQA结果的记录表格(包括 EQA计划的说明、实验室主任和分析人员的签字、EQA样本与患 者样本一样处理的文件)。 ⑹EQA要求只用作患者测试的主要方法的试验室系统,检测方 法进行EQA样本的检测。
总成绩得分比=
你室总分的平均分 - 全国 / 省总分的平均分 全国 / 省各实验室总分的标准差
得分比大于0代表高于全国/省平均水平,小于0代表低于全国/省 平均水平。
血细胞、尿液、免疫、特殊蛋白、血气、临床 PCR等专 业的PT统计方法

室间质量评价PPT学习课件

室间质量评价PPT学习课件
则不及格。 5.各项目VIS成绩等于该项目全部质评物VIS得分的平均值。 6. 本次VIS总平均成绩等于全部项目VIS得分的总平均值。
时。 ⑸ 采用与测定病人标本相同的方法测定质评标本。
10
血凝试验质控物的重建及测定
⑴ 未复溶的质控血浆应保存在2~8℃冰箱中。 ⑵ 使用时每瓶质控血浆用1.0ml蒸馏水复溶,加盖室温
(18~25℃)放置15分钟,轻轻混匀至完全溶解后进行 测定。 ⑶ 复溶后的质控血浆在2~8℃下稳定8小时。 ⑷ 采用与测定病人标本相同的方法测定质评标本。
室间质量评价
1
做质控的目的
做质控的目的是发现并控制测定过程中的误差, 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要想使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及时、有效,质控 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2
室内质控(IQC)的作用
由于在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误差,按性 质不同可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主 要表现为精密度(重复性)的变化;系统误差主 要表现为准确度的变化。
简单的说,室间质评的作用就是帮助实验室发现 并纠正系统误差,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各实验 室之间结果的可比性。
5
IQC与EQA的关系
举一个射击的例子,IQC相当于平时的训练,EQA 相当于参加比赛。如果平时不训练,比赛时是难以 取得好成绩的。
平时坚持训练,比赛可能取得好成绩;反过来,通 过比赛可以发现平常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后能 使射击技术进一步提高。
18
PT得分计算
对于每一次EQA调查,针对某一项目PT得分的计算 公式为:
而对调查的全部项目,其得分计算公式为:
19
PT成绩
按照PT要求,在一次质评中,某一项目及所有项目 的得分必须≥80%,才算及格。如果某一项目连续两 次或连续3次中有两次不及格就判为不成功。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评组织和设计
•计划书的发放
•质控品的选择和准备
•检测结果录入
•检测结果的接受
•质控品的包装和运输
•检测结果核对
•靶值的确定
•报告的发放
•与参与者的沟通
PPT文档演模板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程序和运作
§ 1、室间质量评价参加者的工作流程
•接受质控品
•检查破损和申报
•向组织者反馈接受信息
PPT文档演模板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临床微生物学
•一、评价标准:
•每次质评满分为6分。
•(1)①号菌和②号菌鉴定计算得分。每株细菌得分从0分到 3分,每株菌如果细菌属鉴定错误得零分,种(血清型)错误 得1-2分,满分为3分。
•(2)③号菌为药敏菌,不计分。
PPT文档演模板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临床微生物学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临床化学室间质评
• 一、PT评价方法
• (2)单次质评的成绩 • 在一次质评中,针对某一项目的PT得分的计算公式: • (该项目的及格结果数÷该项目总的测定样本数)×100%
• PT得分大于或等于80判为满意的PT成绩, PT得分小于80 判为不满意的PT成绩。 • 缺勤的实验室当次质评所有项目的PT得分为0。
PPT文档演模板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临床化学室间质评
• 二、质评结果的分析
• 3 书写质评报告 • 实验室质评报告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 日期:收到标本日期、活动截止日期、测定日期、寄出日期、收 到结果日期及分析报告日期。 • 样本个数及相应编号 • 测定项目 • 成功项目、不成功项目及不理想项目 • 不成功项目的原因分析 • 不成功项目的结论 • 采取措施 • 小结

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ppt课件

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ppt课件
持续改进
根据评价结果,不断完善和优化 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流程,提
高检验质量。
05
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改 进
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01
包括质量方针、目标、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资源和持续改
进等方面。
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
02
明确质量控制的目标、方法、时间表和责任人,确保计划的实
标准。
信息化和网络化
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 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的信息化 管理和远程监控,提高质量控制
的便捷性和时效性。
质量控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生物芯片技术
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个指标,提高检验的通量和效 率。
免疫学方法
通过免疫学方法,可以实现对低浓度物质的高灵敏度检测,提高检 验的准确性。
样品处理
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样品的标识、保 存、运输和处理,确保样品的完整性 和可追溯性。
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数据收集
数据处理
准确记录原始数据,包括测定值、质控品浓 度、测定时间等。
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如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
结果判断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绘制质量控制图,如 Levey-Jennings图、Youden图等,用于监 控实验室检测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根据质量控制图的结果判断实验室检测过程 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04
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的评 价
质量控制指标的评价
01
02
03
04
准确性
通过比对已知标准品或参考方 法,评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开展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85、88、89年相继开展了四 大专业质评。 • 我省: • 1985年成立省临床检验中心,并相继开展各专业室间质评活动, 至今28年时间,质评单位由最初的几家发展到上百家,实施室间 质量评价的项目有19类。
3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 第三章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参加经卫生部认定的室间质量
• 第二十一条 室内质量控制由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临床实 验室合格证》的检验部、科(室)负责组织,其室内质量控制 结果的汇总资料,于每季上报给组织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临床 检验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应定期将室内质量控制结果进行汇总 分析,并以适当的形式反馈给医疗单位。
5
室间质量评价的目的
①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这些措 施可能涉及诸如个别人员的行为或仪器的校准等; ②为实验室执照评定或认可提供客观依据 ③建立方法的可接受限 ④鉴定方法的可信性 ⑤评价实验室结果的可比性
11
室间质评样本的检测
• ⑶实验室在规定回报EQA结果给EQA组织者截止日期之前,实验 室一定不能进行关于室间质评样本结果之间的交流。这包括由 多个检验场所或者有分开场所之间的实验室交流。
• ⑷实验室一定不能将EQA样品或样品一部分送到另一实验室进行 分析,任何实验室如从其他实验室收到EQA样品必须通知室间质 评组织机构。当室间质评组织机构确认某一实验室意图将EQA样 品送给其他实验室检查,则此次室间质评定为不满意EQA成绩。
• 1、室间质量评价组织者的工作流程
室间质评组织和设计
计划书的发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质控品的选择和准备
检测结果录入
检测结果的接受
质控品的包装和运输
检测结果核对
靶值的确定
报告的发放
与参与者的沟通
8
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程序和运作
• 1、室间质量评价参加者的工作流程
接受质控品
检查破损和申报
向组织者反馈接受信息
收到评价报告
反馈结果
4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 第四章 质量管理
• 第二十条 建立临床检验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医 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的临床实验室应当围绕所设临床检验项目, 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室间质量评价项目范围及室内质量控制的项目及标准由省临床 检验中心制定,报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
12
室间质评样本的检测
• ⑸实验室进行EQA样品检测时,必须将处理、准备、方法、审核、 检验的每一步骤和结果的报告文件化。实验室必须保存所有记 录的复印件至少2年,这包括EQA结果的记录表格(包括EQA计划 的说明、实验室主任和分析人员的签字、EQA样本与患者样本一 样处理的文件)。
• ⑹EQA要求只用作患者测试的主要方法的试验室系统,检测方法 进行EQA样本的检测。
按规定日期进行检测
分析评价报告
决定是否采取纠正措施
评估纠正效果
结束
9
室间质评样本的检测
①室间质评样本必须按实验室常规工作来做 ②检测次数 ③上报结果截止日期前实验室间不允许交流结果 ④不允许外送检测 ⑤报告必须文件化,实验室必须保存所有记录 ⑥检测方法
10
室间质评样本的检测
实验室必须与其测试患者样本一样的方式来检测室间质评 (EQA)样本。 • ⑴室间质评样本必须按实验室常规工作,由进行常规工作的人 员测试,工作人员必须使用实验室的常规检测方法。实验室主 任和样本检测人员必须在由室间质评组织者提供的质评表上签 字,表明室间质评的标本是按常规标本处理。 • ⑵实验室在检测EQA样本的次数上必须与常规检测患者样本的 次数一样。
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1
室间质量评价的定义
室间质量评价(EQA)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 本,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分析和反馈实验室检测 结果,评定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观察实验的准 确性,建立起各实验室分析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2
室间质量评价的起源和发展
• 国际: • 20世纪30年代,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 • 40年代,美国临床病理家学会(CAP) • 1988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修正案(CLA’88) • 我国: • 20世纪70年代末,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成立,80年在全国范围内
13
室间质评统计方法
临床化学室间质评 临床微生物 血细胞、尿液、免疫、特殊蛋白、血气、临床PCR 等专业的PT统计方法
14
能力比对分析
• 能力比对分析(proficiency testing,PT)是室间质量评价技 术方案之一,现已成为全球性室间质量保证系统的主要内容, 以保护病人的利益和公众的福利。
±
• PT方案是通过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判断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的活动。
• 美国国会1988年临床实验室修正案(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CLLA′88)强制性地将PT作为实验室 认可的主要内容之一。
评价机构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应当按照常规临
床检验方法与临床检验标本同时进行,不得另选检测系统,保证检验 结果的真实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对于室间质量评价不合格的项目, 应当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医疗机构应当对床旁临床检验项目与临床实验室相同临床检验项目 常规临床检验方法进行比对。 •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将尚未开展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 检验项目与其他临床实验室的同类项目进行比对,或者用其他方法验 证其结果的可靠性。临床检验项目比对有困难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 室应当对方法学进行评价,包括准确性、精密度、特异性、线性范围、 稳定性、抗干扰性、参考范围等,并有质量保证措施。 • 第三十一条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标准按照《临床实验 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GB/ 20032301-T-361)执行。
最终目的:是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观察各实验室结果的准 确性、一致性,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各实验室结果渐趋一致 。
6
室间质评应该具备的条件
①要有一支素质较高的质控技术队伍 ②室间质评要有室内质控的基础 ③要有良好质控血清作为调查样本 ④样本定值方法可靠,有参考实验室作后盾 ⑤统一测定方法及校准品
7
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程序和运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