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辛继湘教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辛继湘 教授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小学生注源自文库发展的一般特点
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 注意占主导地位。
2、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 学生的注意。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二)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小学生的思维逐 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 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再次,在小学期间,儿童与父母的冲突数量 也减少了。
除此之外,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
同伴交往与团体形成
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 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而主要的方式。
小学生的同伴交往有几个基本特点:
(1)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 杂。
(2)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3)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 他人所采取的行动。
哈特尔(S Harter,1982)要求儿童在认知能力、 社会能力、运动能力、普通的自我价值四个方面评 价自己的能力。结果发现:
小学三年级儿童已能在喜欢或不喜欢项目上认 识自己;儿童对其不同领域的能力作出重要区别, 因此其自我评价依赖于情境;
儿童对自我的评价与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相一 致。
自我评价
儿童对权威关系的认识则更多反映了儿 童对成人—儿童关系的认识特点。
小学生的社会性交往
父母——儿童关系
首先,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发生变化。一 方面,儿童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减少,另 一方面,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也有所减少。
其次,在小学时期,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 处理的日常问题类型也发生了变化。
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 要标志。
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 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的增高。
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 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 向。
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 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发展。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 生于学前期约4岁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 发展。
在小学阶段,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 有很高的一致性。
自我体验的一个表现形式即儿童自尊心。
自我体验包括对自己所产生的各种情绪情感 的体验,其发生和发展是不同步的。
从中高年级起,同伴团体的组织结构更加 完善,同伴团体的压力日益显著,开始对儿 童产生深刻的影响。
小学生的集体主要是班集体:
刚入学的儿童,还没有形成真正的集体关系和 集体生活,他们还没有形成集体的意识
一年级下学期时,儿童初步形成集体关系和集 体意识。
二年级的小学生已能明确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 中的一名成员,能逐步把集体的要求转变为自己的 要求,把班集体的荣誉当做自己的荣誉,服从集体 的要求,完成集体所交给的任务。
2、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 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 键年龄”。
3、小学生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 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地完 善和发展。
4、小学生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 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 衡性。
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概括的水平大体 上经历如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直观形象水平。 第二阶段是形象抽象水平。 第三阶段是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 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五个方面。 小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发展 小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小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小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发展
(三1)、小小学学生生的的自我个意性识与社会性发展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出如下趋势:
小一到小三处于上升时期,小一到小二的 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发展时期。
小三到小五处于平稳阶段,其年级间无显 著差异。
小五到小六又处于第二个上升期。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 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儿 童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 的,既有上升的时期,又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一些研究发现,小学生的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 体的外部特征的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
(4)儿童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 (5)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小学生的友谊
儿童对友谊的认识是逐渐发展的:
6、7岁的儿童认为朋友就是一起玩耍的伙伴; 9—11岁的儿童强调相互同情和相互帮助,认为 忠诚是朋友的重要特征,朋友关系应该是比较稳定 的。
塞尔曼(Selman)曾提出儿童友谊发展有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3—7岁),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 的合作阶段。
(6)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 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
小学生对社会关系的认识
儿童对他人的认识首先是了解其外部的、 具体的特征。
儿童对他人行为的归因往往受情境因素 的人格品质的影响。
在小学时期,儿童开始根据他人的行动 来了解其观点,并进行评判。
儿童的友谊概念表现了儿童对社会关系 认识的一个特点。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 第五阶段(12岁开始):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小学生的同伴团体
小学时期是开始建立同伴团体的时期,因 而也被称之为“帮团时期”
在学前期,基本上还没有形成同伴团体。
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同伴团体往往是非 正式的,通常是由儿童自发形成的,同伴交 往缺乏正式的规则,团体成员经常变换。
2、小学生的社会认知
儿童在社会性认知发展具有如下几个趋势:
(1)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的注意到 更深刻的品质特征的注意;
(2)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 面、多维度地看待问题;
(3)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4)从对个人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心他人利 益和长远利益;
(5)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辛继湘 教授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小学生注源自文库发展的一般特点
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 注意占主导地位。
2、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 学生的注意。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二)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小学生的思维逐 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 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再次,在小学期间,儿童与父母的冲突数量 也减少了。
除此之外,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
同伴交往与团体形成
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 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而主要的方式。
小学生的同伴交往有几个基本特点:
(1)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 杂。
(2)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3)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 他人所采取的行动。
哈特尔(S Harter,1982)要求儿童在认知能力、 社会能力、运动能力、普通的自我价值四个方面评 价自己的能力。结果发现:
小学三年级儿童已能在喜欢或不喜欢项目上认 识自己;儿童对其不同领域的能力作出重要区别, 因此其自我评价依赖于情境;
儿童对自我的评价与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相一 致。
自我评价
儿童对权威关系的认识则更多反映了儿 童对成人—儿童关系的认识特点。
小学生的社会性交往
父母——儿童关系
首先,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发生变化。一 方面,儿童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减少,另 一方面,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也有所减少。
其次,在小学时期,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 处理的日常问题类型也发生了变化。
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 要标志。
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 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的增高。
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 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 向。
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 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发展。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 生于学前期约4岁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 发展。
在小学阶段,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 有很高的一致性。
自我体验的一个表现形式即儿童自尊心。
自我体验包括对自己所产生的各种情绪情感 的体验,其发生和发展是不同步的。
从中高年级起,同伴团体的组织结构更加 完善,同伴团体的压力日益显著,开始对儿 童产生深刻的影响。
小学生的集体主要是班集体:
刚入学的儿童,还没有形成真正的集体关系和 集体生活,他们还没有形成集体的意识
一年级下学期时,儿童初步形成集体关系和集 体意识。
二年级的小学生已能明确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 中的一名成员,能逐步把集体的要求转变为自己的 要求,把班集体的荣誉当做自己的荣誉,服从集体 的要求,完成集体所交给的任务。
2、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 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 键年龄”。
3、小学生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 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地完 善和发展。
4、小学生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 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 衡性。
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概括的水平大体 上经历如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直观形象水平。 第二阶段是形象抽象水平。 第三阶段是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 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五个方面。 小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发展 小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小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小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发展
(三1)、小小学学生生的的自我个意性识与社会性发展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出如下趋势:
小一到小三处于上升时期,小一到小二的 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发展时期。
小三到小五处于平稳阶段,其年级间无显 著差异。
小五到小六又处于第二个上升期。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 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儿 童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 的,既有上升的时期,又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一些研究发现,小学生的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 体的外部特征的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
(4)儿童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 (5)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小学生的友谊
儿童对友谊的认识是逐渐发展的:
6、7岁的儿童认为朋友就是一起玩耍的伙伴; 9—11岁的儿童强调相互同情和相互帮助,认为 忠诚是朋友的重要特征,朋友关系应该是比较稳定 的。
塞尔曼(Selman)曾提出儿童友谊发展有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3—7岁),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 的合作阶段。
(6)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 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
小学生对社会关系的认识
儿童对他人的认识首先是了解其外部的、 具体的特征。
儿童对他人行为的归因往往受情境因素 的人格品质的影响。
在小学时期,儿童开始根据他人的行动 来了解其观点,并进行评判。
儿童的友谊概念表现了儿童对社会关系 认识的一个特点。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 第五阶段(12岁开始):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小学生的同伴团体
小学时期是开始建立同伴团体的时期,因 而也被称之为“帮团时期”
在学前期,基本上还没有形成同伴团体。
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同伴团体往往是非 正式的,通常是由儿童自发形成的,同伴交 往缺乏正式的规则,团体成员经常变换。
2、小学生的社会认知
儿童在社会性认知发展具有如下几个趋势:
(1)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的注意到 更深刻的品质特征的注意;
(2)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 面、多维度地看待问题;
(3)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4)从对个人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心他人利 益和长远利益;
(5)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