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详细过程

合集下载

gis课程设计步骤

gis课程设计步骤

gis课程设计步骤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GIS软件进行地图制作、空间数据分析等操作,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GIS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掌握GIS数据的基本类型、获取方法和管理技巧;理解GIS的空间分析原理和常用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GIS软件进行地图制作、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能够独立完成GIS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运用GI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GIS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GIS软件的操作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GIS的基本概念:GIS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

2.GIS数据:数据类型、数据获取方法、数据管理技巧等。

3.GIS的空间分析:空间分析原理、常用空间分析方法等。

4.GIS软件操作:地图制作、数据处理、空间分析等操作步骤。

5.GIS应用案例:实际案例分析,学会运用GIS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要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GIS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GIS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上机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主要教学资源有: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GIS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初中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学生能够掌握 GIS 的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学生能够学会使用简单的 GIS 软件进行地理数据的查询、分析和展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增强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过程。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使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让学生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中的应用,加深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地理信息系统在解决特定地理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操作简单的 GIS 软件,进行地理数据的查询、分析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张城市地图,提问学生如何获取地图上的信息,如道路分布、建筑物位置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需要借助什么样的技术,从而引出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知识讲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向学生讲解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五部分组成,并分别举例说明其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详细讲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如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与处理、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数据显示与输出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3版课程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3版课程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3版课程设计1. 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集成了地理、信息、计算机等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工具体系,广泛应用于地理领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设计一门《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的课程,主要涉及GIS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应用,以帮助学生了解GIS的功能、特点、应用范围和发展趋势,从而培养学生的GIS思维和应用能力,提升其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2. 课程目标•了解GIS的历史背景、基本概念、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掌握GIS的基本原理、组成模块和操作方法;•熟练掌握常用的GIS软件、数据库和地图制图方法;•培养GIS思维和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相关研究。

3. 课程内容3.1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历史、概念和功能;•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和应用领域;•地图投影、坐标系统和数据类型;•数据源、采集和处理方法。

3.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地理空间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空间数据查询、分析和可视化方法;•GIS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方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3.3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和应急管理;•旅游、文化遗产和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评估。

4. 课程组织4.1 授课方式本课程采用面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一般采取1:1的授课模式,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软件操作和作业演练等。

4.2 作业安排本课程的作业主要包括: - GIS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 - 地图制图和可视化分析; - 研究论文的撰写和报告。

4.3 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根据以下几项指标: - 出勤率和参与度(20%); - 作业质量和提交情况(40%); - 期末考试(40%)。

5. 参考资料•薛严飞.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3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周生路.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第2版)[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赵立平.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第3版)[M]. 科学出版社,2020年。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测绘工程专业用)马文波编南京工业大学测绘学院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 (2)二、课程设计内容 (2)三、课程设计步骤 (2)四、课程设计要求 (3)五、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3)《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实践环节,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步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的有效手段。

通过集中实习,加深对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的理论与方法的认识,能够熟练使用GIS软件,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二、课程设计内容为一个垃圾掩埋场选址。

在本课程设计中只考虑地形、土地覆盖、水文和土壤等特征,使用的是Grid数据。

注意:Grid 是一些文件的集合。

最好不要在Windows 资源管理器里进行移动、更名、拷贝、删除或其它的修改操作,要使用ArcCatalog。

Grid 的名称不能超过11 个字符,名称只能包含字母、数字或下划线。

三、课程设计步骤1)设置工作环境1.创建d:\landfill文件夹,把数据拷贝到此文件夹下。

2.打开ArcMap,激活空间分析扩展模块。

选择Tools>Extensions,选中Spatial Analyst。

3.从View>Toolbars 选中Spatial Analyst,显示工具条。

4.打开landfill\If_analysis\下的landfill_analysis.mxd。

5.从空间分析工具条,选择Options。

在Options 对话框,点击General 标签,将工作空间设置为landfill\If_annlysis。

6.分析环境是为所有grid 操作设置x,y 坐标范围。

分析范围默认是一个矩形。

边界多边形(Mask)可以用图层的形状来替代矩形范围。

在General 标签,从下拉列表中选择county_bnd 作为边界多边形。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基本原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处理、存储和输出;•能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和空间规划;•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处理实际问题和应用于实践中。

二、教学内容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2.1 地理信息系统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2.2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输出2.3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空间分析•空间规划•实际问题处理•应用于实践中三、教学方法本次地理信息系统教学采用以下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和规划。

3.3 实践操作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让学生实践操作以加深理解。

四、教学步骤4.1 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在教学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准备教学材料与工具;•安排适宜的教学环境。

4.2 地理信息系统概念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

4.3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在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后,教授数据输入、处理、存储和输出等技术,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技术。

4.4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包括空间分析、空间规划和实际问题处理等。

4.5 教学总结在教学结束后,通过教学总结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思,以便更好地指导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

五、教学评估本次地理信息系统教学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评估:•回答教师提供的测试题目;•参与综合实践任务的完成,并提交相应的作业;•在教学过程中的活跃程度和提问问题等行为。

基于mapgis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设计

基于mapgis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设计

基于mapgis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设计本文是基于mapgis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设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map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地图数据制作、查询、分析和构建数据模型等技能。

一、实验一:地图制作1. 实验目的:学生将学会借助mapgis软件捕捉地图数据和创建自己的地图。

学生会习得地图标注、图例、比例尺等地图元素的添加和调整。

2. 实验步骤:(1)准备地图数据;(2)进入mapgis软件,创建新的地图项目;(3)将之前准备好的地图数据添加到地图项目中;(4)根据需要添加地图标注、图例、比例尺等元素;(5)保存并导出地图。

3. 实验要求:要求在mapgis软件上创建一个地图,并添加地图元素。

二、实验二:地图查询1. 实验目的:学生将学会通过mapgis软件对地图数据进行查询,包括空间范围的查询以及属性信息的查询。

2. 实验步骤:(1)准备地图数据;(2)进入mapgis软件,创建新的地图项目;(3)将之前准备好的地图数据添加到地图项目中;(4)打开查询窗口,选择空间查询或属性查询;(5)根据查询条件进行查询并显示查询结果。

3. 实验要求:要求能够通过mapgis软件进行地图数据的空间和属性查询。

三、实验三:空间分析1. 实验目的:学生将学会通过mapgis软件进行地图数据的空间分析,包括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和邻域分析。

2. 实验步骤:(1)准备地图数据;(2)进入mapgis软件,创建新的地图项目;(3)将之前准备好的地图数据添加到地图项目中;(4)打开分析窗口,选择要进行的分析类型;(5)根据需要设置参数,运行分析并保存结果。

3. 实验要求:能够通过mapgis软件进行地图数据的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和邻域分析。

四、实验四:数据模型构建1. 实验目的:学生将学会通过mapgis软件构建数据模型,包括建立数据表、关系表和约束的添加。

2. 实验步骤:(1)打开mapgis的空间数据库管理工具;(2)创建新的数据库和数据表;(3)添加数据表的各个字段;(4)创建关系表,并添加关系;(5)添加约束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地理信息系统》 教学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 教学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掌握 GIS 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方法。

学会使用常见的 GIS 软件进行简单的地图制作和空间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 GIS 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其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度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GIS 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GIS 数据的类型和特点。

常用 GIS 软件的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GIS 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如何将 GIS 技术应用于实际地理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 GIS 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如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让学生了解 GIS 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在计算机教室进行 GIS 软件的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0 分钟)展示一些与地理信息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卫星地图、导航系统等,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方式。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与地理信息有关的技术或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讨论。

2、知识讲解(30 分钟)介绍 GIS 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让学生对 GIS 有初步的认识。

讲解 GIS 的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通过举例说明每个部分的作用。

重点讲解 GIS 数据的类型(如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特点和获取方法,让学生了解数据在 GIS 中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20 分钟)展示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方面的 GIS 应用案例,分析 GIS 在这些领域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案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案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2、使学生掌握 GIS 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 GIS 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GIS 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GIS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流程。

运用 GIS 软件进行简单的地理数据分析。

2、难点GIS 空间分析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如何将实际地理问题转化为 GIS 可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 GIS 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 GIS 在解决地理问题中的应用。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操作GIS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0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地理信息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城市规划图、卫星遥感图像、交通流量图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分析这些地理信息,从而引出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 GIS 基本概念(20 分钟)讲解 GIS 的定义:GIS 是一种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介绍 GIS 的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

阐述 GIS 的功能:如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与处理、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地图制作与输出等。

3、 GIS 数据(30 分钟)介绍 GIS 数据的类型:包括矢量数据(点、线、面)和栅格数据(像元阵列)。

讲解 GIS 数据的获取方法:如野外测量、遥感影像解译、地图数字化等。

让学生了解数据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如数据格式转换、坐标系统转换、数据清理等。

4、 GIS 空间分析(40 分钟)讲解空间分析的概念和类型,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

通过实际案例,如城市设施服务范围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等,让学生理解空间分析的应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空间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5、 GIS 应用(30 分钟)介绍GIS 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农业等。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课程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课程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课程设计1. 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 GIS)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对空间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以及利用的一种技术系统。

GIS技术在许多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

学习GIS技术对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掌握GIS技术,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GIS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并提供相应的实践操作。

2.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GIS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熟悉GIS软件的操作方法;•掌握GIS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技术;•学习如何将GIS技术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课程内容3.1 GIS技术基础1.GIS概述及其作用;2.空间数据和地图投影;3.GIS数据类型;4.空间分析基础。

3.2 GIS软件操作1.ArcGIS软件入门;2.ArcGIS基础数据绘制;3.ArcGIS数据采集和编辑;4.ArcGIS符号化和标注;5.ArcGIS空间分析。

3.3 场景应用1.基于ArcGIS软件的地图制作;2.城市规划场景应用;3.资源管理场景应用。

4. 课程设计方式本课程以“理论课+实践课”的形式进行,其中理论课主要讲解GIS 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实践课则通过软件操作和场景模拟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实现实际应用。

5. 评分方式本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3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

6. 参考教材1.《GIS原理与技术》(第四版),作者:吴光亚;2.《ArcGIS 10.x入门与实践》,作者:高碧波。

7. 计划进度本课程共计16周,具体计划如下:课程内容计划学时理论课1 2理论课2 2理论课3 2理论课4 2实践课1 2实践课2 2实践课3 2实践课4 2理论课5 2理论课6 2理论课7 2理论课8 2实践课5 2实践课6 2课程内容计划学时实践课7 2实践课8 28. 结论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GIS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并提供相应的实践操作。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基于ArcGIS的垃圾掩埋场选址制图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基于ArcGIS的垃圾掩埋场选址制图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所在学院:专业:课程设计题目:基于ArcGIS的垃圾掩埋场选址制图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一、课程设计概述 (2)1.1名称 (2)1.2已有数据 (2)1.3目的 (2)1.4内容 (2)二、课程设计步骤 (2)2.1设置默认工作空间 (2)2.2制作坡度图 (3)2.3河流缓冲区分析 (4)2.4计算与已有的掩埋场距离 (5)2.5重分类 (6)2.6权重模型 (9)2.7制作成果图 (10)三、数据说明 (11)3.1图层说明 (11)3.2土地利用重分类说明 (12)四、关键和难点问题分析 (12)4.1河流缓冲区重分类 (12)4.2权重模型的建立 (12)4.3建立三维地形图 (13)4.4空间分析 (13)五、课程设计总结以及对本门课程的认识 (14)一、课程设计概述1.名称:基于ArcGIS的垃圾掩埋场选址制图2.已有数据elevation(高程图)streams(河流分布图)landfills(已有掩埋场分布图)coverclass(覆盖植被分布图)soildrain(土壤排水分布图)country_bnd3.目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实践环节,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步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的有效手段。

通过集中实习,加深对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的理论与方法的认识,能够熟练使用GIS软件,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4.内容本课程设计针对已有数据,利用ArcGIS软件,通过建立坡度图、缓冲区、距离图、重分类以及权重分析模型,选择地形较为平缓、土地利用类型较符合、离河流较远、土壤合适区域制作垃圾掩埋场选址分级图。

二、课程设计步骤1.设置默认工作空间打开landfill文件夹下的landfill_analysis.mxd文件,在ArcMap中选择File下拉菜单中的Map Document Properties选项,新建一个名为Default.gdb 的地理数据库并将其设置为默认地理数据库,以后创建的各种数据将自动保存至该数据库中。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第二版课程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第二版课程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第二版课程设计课程概述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集成了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课程将通过介绍GIS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让学生深入了解GIS的作用和意义,并培养学生的GIS 分析和设计能力。

课程目标•理解GIS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GIS的基本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了解GIS的应用领域和现状,并掌握GIS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农业等领域的应用;•熟练运用 GIS软件进行地图制作、数据管理以及数据查询和分析;•能够设计和实现GIS应用系统,并能够进行GIS技术报告的撰写。

课程大纲第一章 GIS基础知识•GIS基础概念•GIS发展历程•GIS应用领域和现状第二章空间数据模型与算法•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分析算法•空间数据可视化第三章数据获取和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空间数据格式和标准•空间数据库设计第四章 GIS软件介绍•ArcGIS•QGIS•MapInfo第五章 GIS应用案例分析•环境保护领域•城市规划领域•交通管理领域•农业领域第六章 GIS应用系统设计•GIS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Web GIS应用程序设计•移动GIS应用程序设计学习工具•ArcGIS软件、QGIS软件、MapInfo软件•Python编程语言、SQL语言•Google Earth、谷歌地图、百度地图等地图应用软件课程评价•平时作业:30%•课堂讨论:20%•期末考试:50%参考书目•《GIS原理与应用》(第3版),冯焰,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GIS开发与应用》(第2版),武雄峰,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ArcGIS参考手册》(第2版),Liberty J,邓紫艳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GIS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其掌握GIS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GIS数据分析和设计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的安装和基本操作3.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和处理4.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和应用5.实践案例分析2.1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本部分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地理数据类型、地图投影、数据存储和管理、地理函数、空间分析及应用等基本理论和知识。

2.2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的安装和基本操作本部分主要介绍ESRI公司开发的ArcGIS软件的安装及基本操作。

包括软件界面、图层管理、数据浏览、数据查询、数据编辑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2.3 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和处理本部分主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包括GPS数据采集、遥感影像数据处理、矢量数据采集等方面的内容。

2.4 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和应用本部分主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和应用。

包括地图制作、空间分析、网络分析、模型构建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2.5 实践案例分析本部分通过系统实践案例进行讲解,结合ArcGIS软件和地理数据的实际操作,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效果,使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的应用更加富有经验。

三、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可以自选或由教师安排实践案例,完成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

2.学生需提交相应的实践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3.要求学生逐步掌握ArcGIS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进一步掌握地理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技术。

4.要求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四、课程设计评分标准1.实践案例报告内容完整、规范、清晰、具体,分析深入,技术操作熟练,得分占比30%。

2.课堂汇报表达清晰,实践案例演示精彩,得分占比20%。

大三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教案

大三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教案

大三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教案一、教案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大三学生,我们需要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术,以提升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数据模型、空间分析和应用案例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二、教案内容1.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300字)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3 地理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2.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400字)2.1 矢量数据模型的概念和特点2.2 栅格数据模型的概念和特点2.3 地理数据库模型的概念和应用3.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400字)3.1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源和数据格式3.2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技术3.3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质量控制4.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400字)4.1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关系和空间操作4.2 空间分析的概念和作用4.3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和应用案例5.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300字)5.1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5.2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5.3 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500字)通过讲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数据采集、空间分析和应用案例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2. 实践操作(500字)安排学生进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实际感受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3. 小组讨论(200字)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和应用案例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练习测试(300字)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以测试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数据模型、数据采集、空间分析和应用案例等内容的掌握程度。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设计
松江二中任苏蕊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简要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内涵;
2. 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科学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叠加透明图层,完成大型商场的选址任务,模拟地理信息系统工作原理;
2. 通过观察对“智图”、Esri中国”等网页的操作演示,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及广泛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研究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地理信息技术对地
理科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地理科学对于社会发展的独特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来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技术和工具。

它通过将各种空间和属性数据整合在一起,以图形化和数字化的方式呈现,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理空间数据。

本教学设计旨在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包括: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熟悉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工作流程;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景和案例;4.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第一节课:地理信息系统概述(30分钟)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地理空间现象,引发他们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好奇心。

2.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要点包括地理信息、地理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科学。

3.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信息与空间分析的关系,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第二节课: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45分钟)1.复习上节课的基本概念,并询问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

2.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地理数据库、空间分析工具和地图展示。

让学生了解地理数据库的组织结构和空间数据的分类。

第三节课: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4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

2.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案例,如城市道路规划、野生动物保护、灾害风险评估等。

通过图片、视频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情景。

3.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应用场景,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四节课:地理信息系统的实践操作(40分钟)1. 介绍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工具,如ArcGIS、QGIS等。

3.分组实践:学生根据前面掌握的知识,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完成一个小型实践项目。

地理信息系统gis课程设计报告[精选五篇]

地理信息系统gis课程设计报告[精选五篇]

地理信息系统gis课程设计报告[精选五篇]第一篇:地理信息系统gis课程设计报告华北科技学院课程设计《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二是在学完GIS原理后,按照教学大纲所进行的一次重要实习。

围绕有关GIS的空间数据获取、管理、分析、设计、开发和应用等工作,在教师指导下,按照GIS的原理完成实习内容。

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对GIS基本原理的掌握,锻炼对GIS基本技能的运用,培养学生应用GIS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熟练运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编辑处理,结合数据的类型、数量与质量,建立空间数据库。

2.掌握GIS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的方法,运用GIS软件针对具体问题设计解决方案与操作步骤,并运用GIS软件输出设计成果。

3.掌握GIS统计分析的方法与专题图制作方法,运用GIS软件设计一幅专题地图,并进行排版输出。

4.掌握地理信息可视化的基本方法,运用GIS软件实现三维景观图的制作。

与专题图的制作GIS空间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的基本方法;5.任选任务进行GIS设计,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并提交电子版成果资料。

二、课程设计任务(一).专题图制作1.总体设计:明确制图目标,搜集专题图制作相关资料与数据,制定专题图技术路线与流程,要求技术路线完整,实施性强;2.详细设计:1)专题图制作所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要求数据的现势性好,精度高;2)地理地图的制作,要求符合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要求,内容完整、符合制图规范;3)专题属性信息的整理与编辑,要求信息丰富,现势性好,数据完整准确;4)专题地图的设计与制作,要求制图设计方案合理,颜色协调、符号分级明确;华北科技学院课程设计5)专题图的布局与整饰,要求布局合理,要素完善,配置协调。

3.设计报告编写:内容完整,图表清晰、编号一致,心得体会较深。

(二).空间分析的应用1.分析问题,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设计解决方案;2.收集必要的数据,进行数据转换、编辑与重分类;3.依据空间分析模型进行数据的各项空间分析,包括数据查询与分类、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统计分析、分级分析等。

地理信息系统详细教案

地理信息系统详细教案

地理信息系统详细教案【篇一:地理信息系统教案】第三章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其应用(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中学刘小彬【教案背景】本内容是在新课标的基础上出现的内容,就是为适应新时期信息技术在地理的应用而出现。

内容必须结合信息技术和网络来呈现,而且重在能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问题。

所以设计本节结合网络教学,学生对这内容还是很有兴趣,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要求是了解功能,所以重在应用其功能,当然了解地理信息系统是前提。

【学情分析】我们这里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学生虽然对地理信息系统很陌生,但对网络还是很熟悉,电子地图也步陌生,所以利用熟悉的感兴趣的网络进行教学是可行的。

【教材分析】本节是由理论、案例及应用等内容组成,其中以一个传统地图实践应用的案例引入正文,这样编写点出地图独特的功能,引出被喻为电子地图的信息系统在类似实践应用中将有更为灵活强大的功能。

本节内容在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内容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它的实践应用,所以这节课的重点在同学生一起利用网络进行实践应用。

gis的概念、应用,尤其是与城市管理【教学难点】gis的工作原理及过程【教学方法】查询资料、自学讨论、讲练结合【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地理信息系统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学生看书理解)网络搜索:(学生活动)看书自学完成下边填空2、3点20世纪60年代至今,gis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______期 ______ 期______期 ______时代3、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五部分硬件设备 _____________gis人员______4、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用幻灯片解释“分层存储技术”(学生活动)分组讨论(1)、地理信息系统与一般的信息系统的区别?(2)、普通地图与电子地图的主要区别有哪些?教师解析(1)、地理信息系统与一般的信息系统的区别利用互联网演示两个系统功能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说明书(地图编绘与课程设计)年月日地图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设计题目基于的专题地图设计与编制。

二、课程设计目的本设计是在完成地图学的课堂教学后进行的,旨在加深学生对专题地图的认识和理解,包括专题地图的概念、特征、类型、编辑设计、表现方法以及图例的设计和图面配置,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

是中地数码集团推出的专业矢量绘图软件,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版权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是全球唯一的搭建式数据中心集成开发平台,实现遥感处理与完全融合,支持空中、地上、地表、地下全空间真三维一体化的开发平台。

在绘图、设计制作、编辑合成、输入输出和网页制作等方面功能强大,包括海量无缝图库管理、空间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工具、网络分析功能、多源图像分析与处理等。

学生应了解绘图环境,熟练掌握矢量成图步骤方法,会用进行符号设计。

是开发,本次设计主要应用信息编辑与分析功能,利用的桌面功能来完成设计,完成矢量数据的属性字段添加,并对其进行分析与编辑。

是一个集成了众多高级应用的软件套件,它包含了一套带有用户界面组件的桌面应用(例如,,,以及)。

具有三种功能级别――,,和)。

三、课程设计要求通过上机操作,要求学生在和软件的基础上根据底图进行矢量化、地理数据的输入、编辑、存储和输出方法。

具体要求学生做到:1 专题地图的编制按照专题地图的表现方法进行,利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各种自然或人文现象;专题地图的相关基础资料见附件;2 编辑的图件将就美观、大方,可以适度张扬个性;3 学会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格式规范,图文并茂,5000字左右;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2)专题地图的背景资料(包括自然地理、地质、社会经济等);(3)专题地图的编制过程;(4)专题地图的设计与优化过程;(5)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分析;(6)课程设计的总结与学习体会。

课程设计报告采用统一的格式: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居中;二级标题:四号,黑体,顶格;三级标题:小四,黑体,顶格;正文:小四,1.5倍行距;所有图、表,按照规范模式排版,参考文献要规范书写,用A4纸正反面打印。

4 不符号要求者,不予以考核。

四、课程设计内容1根据底图(数据扫描输入)进行矢量化,包括市、区和乡镇边界,得一张完整的区域(如淮南市)行政区划图。

2 制图数据与处理,包括点、线、面的设计参数(大小、形状、颜色、线宽等)。

3 图例设计,创建自定义填充图案(根据不同的制图内容选择不同的符号库或自建)。

4 专题地图各种自然、人文现象补充标注输入。

5 输出成果图。

6 认真填写《课程设计任务书》,各项参数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

7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封面从教务处网站下载统一封面格式,并将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成绩评定表单面打印,附在报告后面装订成册。

五、成绩评定1 专题地图(淮南市政区图电子版和输出打印版),占60%;2 课程设计报告(电子版和打印版),占40%。

六、参考文献1祝国瑞地图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72祝国瑞伊贡白徐永利郭礼珍地图设计与编绘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9 3和软件操作手册或帮助文件七、课程设计程序及时间分配附件:一、设计内容1、制作**行政区域行政区划图;2、制作该区域专题地图。

二、设计目的1、掌握有关地图制作的基本知识,掌握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编制方法、过程、制图综合的理论与技术;2、熟悉使用、、等制图软件以及结合遥感及各种制图软件进行地图的编制,学习各软件在制图中的功能和应用。

巩固课堂所学的地图编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设计要求1、根据行政区域等级、面积大小与制图比例尺等要求,完成制图综合,设计各级居民点要素;2、线要素包括各等级行政边界线,河、湖、海等边界线,主要公路、铁路和重要水系等;3、面状要素包括行政区域、湖泊、水库等;4、专题地图表示方法和分级要符合地区实际和地图相关理论。

四、设计思路与步骤(一)设计思路如图,为此次课程设计的总体设计流程图。

不同设计内容设计思路略有区别。

(二)详细设计1、材料收集地图设计所需资料。

如设计安徽省行政区划图(图内包括水系图),仍需安徽省交通地图,安徽省各年份统计年鉴,、、等制图软件及其的相关操作步骤指导书等。

以下以淮南市和福建省行政区划图、专题地图为例进行介绍。

另可通过对数据源,采用5.0版本,完成地图及其注记信息的抓取、拼接、配准、信息提取与地图综合,完成地图的制作。

具体步骤为:系统安装软件,打开软件定位到地图设计区域范围,打开地图截图软件或其它相关软件,完成地图或遥感影像地图的抓取、拼接、配准、投影变换等步骤(配准参考配准教程)。

如图:图一淮南截图2、数据转换将所获取数据转换为软件易于编辑的文件格式,并统一投影和坐标系统。

如所收集资料为格式或遥感影像格式,应转换为可以打开编辑的或格式。

或转换为可以导入的格式或者格式。

图二淮南市栅格图像地图数据转换后,采用9或10软件对数据进行矢量化。

第一步:在里面创建格式的矢量图形(*)。

1、右击2、给出该的名称,确定其对象类型(点/线/面)。

3、单击“…”,编辑其空间参考。

单击“…”,引入已订制的坐标系统。

4、依次点击确认,最后得到创建好的。

将矢量图形建立好之后,就可以在里面将其添加进来,开始数字化工作。

第二步:画线图层A(淮南市边界),转面图层B,用线图层C(区县、乡镇边界)分割面图层B。

1、打开用加载线文件。

2、选编辑\ 开始编辑。

3、选编辑\ \拓扑4、在拓扑工具栏中选再在文件上打勾5、用选择指针把线全部选中,这时拓扑工具栏中的选项为激活状态。

6、这时点击来检查图中有无多余的线段和点与线分离的过远,多次输入0.1和0.2的值仔细调整。

7、调整好后选编辑\ 保存。

8、打开选\\双击特性到面在选中正在编辑的文件,在处输出文件名可改。

点击即可完成线面转换。

第三步:用线图层C切割面图层B,得出D面图层(行政区划面)。

1、打开编辑工具条,单击开始编辑。

2、调出拓扑菜单。

3、全选线层:右键单价A依次执行“选择/选择全部”。

4、点击拓扑工具条的工具构建要素()。

5、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第三个“使用选择集切分目标图层中的已有要素”(),点确定后,自动按线边分割面层,完成操作。

第四步:依次完成所需点、线、面图层的矢量化,并赋属性。

第五步:必要时可以将点图层属性赋给面图层,以减少工作量。

用> > 工具,可以把点属性赋值到面上,即可解决。

3、在6.7软件中编辑地图要素建立工程文件,建立点、线、区文件,分别对点、线、区文件进行编辑。

1)点文件编辑:将省中心、市中心设置为点要素,参照*格式的淮南市行政区划图在地图上标注其位置,如图图三淮南点文件编辑示范图1图四淮南点文件编辑示范图22)线文件编辑:在工程项目中先建立国界线、省界线、市界线、海岸线、水系、湖泊边界线、铁路、公路等线文件,再导入参照行政区划图、以及交通图 *格式的对各线要素进行矢量化,并分别保存。

再对市界线和湖泊界线两个图层进行拓扑查错,修改悬节点、伪节点、重复点、打结基线、未封闭基线等。

图五淮南市线图层编辑示范图3)区文件编辑:将完成拓扑查错的市界线和湖泊界线两个图层进行拓扑重建,生成行政区和湖泊两个区文件,如图图六淮南市面图层编辑示范图4、数据转换在 6.7中将*、*、*格式的文件转换为可识别的*文件,如图图七矢量文件转换示范图(由文件格式转换为文件格式)5、在中编辑地图建立新的地图,将各转换好的各要素添加到地图中。

1)编辑点要素:在省中心图层中,设置符号表示并添加属性字段,右键点击省中心图层,在其属性表中添加字段,编辑为“省”,在属性窗口中对字体进行设置和方位的设定;对市中心图层中的点要素做类似的设置;图八在软件下编辑淮南市点图层属性表2)编辑线要素:对省界线、市界线、海岸线设置其符号、线型、颜色,注意其等级的高低对其属性的影响;对河流设置其符号、线型、颜色,标注重要河流的名称,并注意其河流的不同等级其名称字体大小的不同;对铁路、高速公路、国道设置其符号、线型、颜色;如图图九在软件下编辑淮南市线图层和属性表图十在软件下编辑福建省线图层和属性表3)编辑面要素:对面要素行政区进行分层设色,编辑其属性字段,添加字段;对面要素如湖泊进行类似的设置,注意其颜色为蓝色;如图:图十一在软件下编辑淮南市面图层和属性表图十二在软件下编辑福建省面图层和属性表4)将各要素显示在地图上,观看整体效果,做适当调整;5)制作普通地图:设置页面,此处选用A4水平显示,设置网格,添加图名、图例、指北针、比例尺等,为显图面美观,对各要素整体调整;输出*或者*格式的地图;如下图:图十三淮南市行政区划图地图输出示范图图十四福建省行政区划图地图输出示范图6)制作专题地图:新建地图,添加面要素市区3次,设置其属性,添加2003年人均耕地面积、2007年人均耕地面积、2003年总耕地面积、2007年总耕地面积等字段,注意在添加字段过程中对字段类型的选择。

在第一个市区图层中应用质底法按照2007年总耕地面积对各行政区进行5等分级,如图,为分类界面图十五专题图制作分级示意图第二个市区图层中应用定位图表法按照2003年人均耕地面积、2007年人均耕地面积并对各行政区进行分类,下图为要素加载界面:第三个市区图层中应用定位图表法按照2003年年末耕地面积、2007年年末耕地面积并对各行政区进行饼图分类,总的结果图如下:图十六福建省各市人均耕地专题图最后进行图面、网格、指北针、图名、图例等设置;输出*或者*格式的地图。

图十七福建省各市人均耕地专题图6、地图打印将福建省(淮南市或……)行政区划图和专题图用A3纸打印出来。

五、设计结果制作行政区划图,需打印成图;制作该区某专题图,需打印成图;提交电子版报告和电子版地图(地图原始图层文件和输出文件)。

六、设计心得1、在矢量化地图之前需要事先找好一张既具有水系图,又具有交通图的地图,否则在后期工作中需要多一个步骤,即图层间匹配,或图层与图像的匹配,并在中进行矢量化。

2、在 6.7建立点文件时,最好不要先添加注释,若要加载则需要进行点属性编,如果直接使用注释在数据转换后,在中就会出现两个点,而不是相应点的属性字段;3、建立线文件时,可在行政区划线图层中一步步矢量化,再分别另存为国界线、省界线、市界线图层;4、建立区文件时,注意保留原有线文件;5、为避免数据转换过程中数据的丢失,在 6.7中对点、线、面要素都不进行属性编辑,由于两个软件存在差异,对点文件的大小、颜色、符号等也不进行设置,对线文件的线型、颜色、粗细也不进行设置,对区文件的各区颜色等也不进行编辑,因为编辑时如有不慎,在中还需重新设置;6、在中编辑其线要素中河流时,用文本框添加名称较好,如若在属性窗口中添加,在地图上显示的位置可能会很不美观;7、由于河流、湖泊较多,为显地图美观,则注记选其重要的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