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高一化学必修一 2.1 元素与物质分类 讲义
2.1元素与物质分类考点1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分类(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组成物质元素――→组成⎩⎪⎨⎪⎧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纯净物与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2.游离态与化合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化合态。
3.“价-类”二维图主要表明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类别的物质考点2 物质的分类与物质的性质1.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CO2、Mn2O7)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注意只生成盐和水,不变价)。
注意:①酸性氧化物都能跟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②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跟水化合生成酸(SiO2除外),不是全部。
③大多数酸性氧化物都可由非金属与O2化合生成点燃例如:①2NaOH + CO2 === Na2CO3 + H2O ②CO2 + H2O === H2CO3③C + O2CO2(2)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如:CaO、MgO、CuO、Fe2O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CaO、Fe2O3等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3)两性氧化物.既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又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
如Al2O3。
【注意】正确理解几个“一定”“不一定”(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2.1.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氧化物、纯净物和酸碱盐等。
其中,非金属单质包括碳、硅和氢等元素,金属单质则包括铁和铜等元素。
氧化物可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还有其他氧化物如NO、CO、NO2和Al2O3等。
强酸包括HNO3、H2SO4、HCl、HBr、HI和HClO4等,而弱酸则包括H2CO3、H2SO3和CH3COOH等。
强碱包括KOH、NaOH、Ca(OH)2和Ba(OH)2等,而弱碱则包括NH3·H2O和Fe(OH)3等。
此外,还有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等。
2.1.2 分散系及其分类分散系可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和分散质粒子大小进行分类。
常见的胶体有Fe(OH)3胶体(胶粒带正电)、硅酸H2SiO3胶体(胶粒带负电)、蛋白质溶液(如豆浆、牛奶)、淀粉溶液、鸡蛋清、血液和有尘埃的空气等。
胶体的本质特征是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不能透过半透膜,可以通过渗析法来提纯胶体。
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即用一束光或激光照射胶体,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生活中常见的丁达尔效应有清晨树林中的光柱、灯光照射观察到的灯柱和雨后彩虹等。
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胶体的性质包括布朗运动,即微小粒子表现出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电泳是一种利用胶体粒子带电来实现移动的技术。
通电后,Fe(OH)3胶体粒子会向阴极移动,导致阴极颜色加深。
电泳还可用于静电除尘和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聚沉是一种物理变化,可通过加入电解质溶液、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或加热来实现。
聚沉应用广泛,如卤水点豆腐、果冻、工业制肥皂和江河入海口沙洲的形成。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件:2.1 物质的分类(共19张PPT)
大超市有成千上万种 商品,为什么你能够 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 商品?
事先将商品按 用 途 编码分类
1、根据物质的聚集状态分: 固态、 液态、 气。态
2、根据物质的某些性质,如导电性
分 导体 、 半导体、
绝缘体。
3、根据物质的组成分: 纯净物、 混合物。
分类: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
类到一起的科学方法。
分类最重要的是要确定什么? 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如何确定? 相同点
分类标准是唯一吗? 不唯一
请同学们对“自己”进行分类, 并说明分类标准。
1.定义: 同一物质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看其类
别属性
2.优点:
信息较全面
交叉分类法
Na2CO 3 Na2SO 4 K 2SO 4 K 2C O 3
氧 化
BaO Fe2O3 Na2O CaO 两性氧化物:Al2O3
物 不成盐氧化物: CO NO H2O NO2
过氧化物: H2O2 Na2O2
小组讨论总结: 1.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2.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1.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除去CO、NO、H2O等)
2.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除去Mn2O7、Al2O3、Na2O2等) 3、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碳酸盐
回忆初中学过的化学 反应类型有哪些? 能否按一定标准对这 些反应进行分类?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从反应物、生成物形式分: 置换反应
化学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反应
从反应物得氧失氧分:
还原反应
树状分类法:
1.定义:按同一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 方法。 2.优点:直观展现事物的从属关系。
化学1必修2.1《物质的分类》教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认识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教学重点、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在同学们眼中,什么是化学?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呢?我们都知道,巧克力是情人节的首选礼物,这是为什么呢?经研究,发现在巧克力中含有一些物质,食用后能令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这样的氛围中,爱人更加可爱。
这就是为什么要送巧克力了。
再如臭脚丫,那种气味可不敢恭维,是什么物质如此难闻呢?原来是一种叫做“硫醇”的物质作怪,硫醇的结构与我们学过的乙醇相似,只是其中的氧换成了硫。
化学家研究了硫醇,又利用其特殊的气味,将其少量添加到无色无味的煤气中去。
这样万一煤气泄漏,我们就能闻到其气味了。
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目前已知物质的种类超过千万种,每年还有大量新物质不断被合成出来。
这么多的物质,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呢?一种一种地去学习,现实吗?化学家们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揭示出其内在的规律。
每一类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相似之处,有利于我们通过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
下面请看一些你生活中物质的分类——播放PPT——各种分类。
板书物质的分类1. 分类: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方法。
试想想:没有分类的世界会怎样?板书并讲述2.分类的目的和意义: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
交流与讨论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按一定的依据对教材P25“交流与讨论”的物质进行分类。
引导得出结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非均匀混合物:混合物均匀混合物:非金属单质:按组成分单质金属单质:纯净物有机化合物: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酸:无机化合物碱:盐:……问题解决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
如:Na2O、CaO、CuO、Fe2O3 例: CuO + H2SO4 CuSO4 + H2O
两性氧化物 和酸、碱反应都能生成盐和水的 氧化物 如:Al2O3
例: Al2O3 + 6HCl 2AlCl3 + 3H2O Al2O3 + 2NaOH 2NaAlO2 + H2O
人 教 版 化 学 必修一 2.1物质 的分类 (共34 张PPT)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人 教 版 化 学 必修一 2.1物质 的分类 (共34 张PPT)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3、盐
(1)概念 由金属(含铵根NH4+)离子和酸根组成。 (2)分类
人 教 版 化 学 必修一 2.1物质 的分类 (共34 张PPT)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按 化 学 性 质 划 分
人 教 版 化 学 必修一 2.1物质 的分类 (共34 张PPT)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成盐氧 化物
酸性氧化物 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第二章化学物质 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思考]
1、当我们进入商场时如何快速找到我 们需要的商品?
2﹑当你置身于图书馆或书店中,是怎 样找到你想要的书的?
3﹑当你去餐馆吃饭时,怎么点菜的?
商场
图书馆
餐馆菜谱
试想想,没有分类的世界的模样?
分类的目的和意义: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 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的达到目的。
人教版必修一物质的分类
Na2O
非金属氧化物
举例: CO2 SO3
酸性氧化物
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
CO2、SO2、SO3 Mn2O7
碱性氧化物
氧化物
从物质的性质 上分类
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 CaO、Na2O、CuO
不成盐氧化物
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NO
两性氧化物 Al2O3
酸性强弱
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 弱酸
小结
金属
单
质
酸性氧化物
物
纯
非金属
净
氧化物
物化 酸
合
碱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质
物碱
正盐
混
合
盐
酸式盐
物
碱式盐
课堂练习
1.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 A.Na2CO3 B.Cu2(OH)2CO3 C.NaCl D.NaHCO3
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碱
酸
盐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盐酸 烧碱 二氧化硫
溶解性碱ຫໍສະໝຸດ 可溶性碱:KOH,NaOH
难溶性碱:Fe(OH)3,Cu(OH)2,Al(OH)3
电离出OH-个数
一元碱:KOH,NaOH,NH3·H2O 二元碱:Ca(OH)2,Ba(OH)2 多元碱:Fe(OH)3
…………
盐
物质的 组成
正盐
NaCl,K2CO3
酸式盐
NaHCO3,KHSO4
碱式盐
Cu2(OH)2CO3
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第一节
常用的简单分类方法
交叉分类法:对一种事物 以多种标准进行分类,物 质所属类别有交叉部分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1nm 1nm~100nm
单个分子 粒子集合体或 或离子 有机高分子
能
能
不均一、 不透明 不稳定
>100nm
许多粒子集 合体
不能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能否透 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Na2CO3 Na2SO4 K2SO4 K2CO3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碳酸盐
用交叉分类法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H2SO4 HCl HNO3 H2SO3
含氧酸 无氧酸 一元酸 二元酸
分类一般步骤: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选择分类方法
确定分类标准 得出正确的分类
分类的一般原则:行之有效,简单易行。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共 34张p pt)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1 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共 34张p pt)
角色多重性
分类的角度 (标准)不同
前提
同一事物可同时 分属不同类别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分类: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类到一起 的方法
2.分类的方法
滤液
(淀粉胶体、 氯化钠溶液)
胶体
(淀粉胶体)
溶液
(氯化钠)溶液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渗析
一种提纯胶体方法
半透膜 水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外观
直 分径 散组 质成 粒 能否透 子 过滤
纸
均一、透 明、 稳定
多数均一、透 明、介稳性
气
高中化学 必修一 《物质的分类》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化学①(必修)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制取方法。
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
2、能力培养:通过丁尔现象、胶体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3、科学思想: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
4、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
5、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胶体的性质;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难点:制备胶体实验
教具准备:氯化钠溶液、植物油、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淀粉、硝酸银溶液、碘水、半透膜;直流电源、U形管、烧杯、试管、过滤装置;电教平台。
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课件
答案:②H2SO4(或HNO3均可) ③NaOH(或KOH) ⑥Na2SO4 (或K2CO3或Na2SO3或NaNO3)
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
在上表中②③⑥后面。
MnO 2 (3)写出实验室由⑩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 2H O O 2H O
课堂深化探究(学生用书P26)
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物质
纯净物
化合物
混合物
二、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分类法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分为不同种类,而 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是一种行
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它在化学上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
〔解析〕 解答本题应从常见的酸、碱、盐的组成、含义及化学性质入 手 分析,熟悉常见气体如CO2、O2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和检验方法 。 常见的酸有H2SO4、HNO3、HCl;碱有NaOH、KOH、Ba(OH)2、 Ca(OH)2;盐有NaCl、Na2SO4、Na2CO3、NaNO3、Na2SO3
等。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CO2(少
提示:交叉分类法中所涉及的不同类别之间是并列与交叉关系,它 们之间不能互相包含,如钾盐和钠盐,它们是并列关系,但可以在硝 酸盐或这一类别上进行交叉;而树状分类法中的类别之间有并列 关系,也有从属关系:如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是并列关系,不是从 属关系,也不是交叉关系;但非金属单质属于单质,单质又属于纯净 物。
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2.常见的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3.分类法的简单应用举例 (1)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其中Na、Mg、 Al、Fe等属于金属元素,O、S、P、N等属于非金属元素。 (2)对于化合物,我们可以根据组成特点,把它们分为酸、碱、盐和氧化 物四大类。 (3)对于化学反应,在初中我们把它们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是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诱思探究:交叉分类法或树状分类法中涉及的类别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
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
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
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过程与方法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并进一步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奥秘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本部分教学,知识性内容较为简单,故重难点落在了为学生建立起分类的思想上。
知识、能力、思想是体系的三个要素。
常规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思想的培养。
思想是的灵魂,分类思想是化四、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主线与旧教材支离破碎地记忆一些孤立的事实和对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相比,在化学新课程与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的形成。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说课稿《物质的分类》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说课稿《物质的分类》
世界上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或者是由化学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物,小编准备了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说课稿,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物质的分类》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第二章第一节。
本节主要介绍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是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客桥梁;为以后章节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本节在全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学好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的过渡时期,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物质的组成及分类方法还有待于加强,对化学基础实验还需要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能较客观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要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化学世界就像一个超级大的社区,里面住着各种各样的“居民”,也就是化学物质。
那物质的分类就像是给这些居民按照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组啦。
首先呢,我们有纯净物这个大家族。
纯净物就像是一群有着纯正血统的贵族,每个成员都由同一种物质组成。
在这个大家族里,又分成单质和化合物这两大分支。
单质呢,那可是超级单纯的家伙,它们就像那些独来独往的侠客,由同种元素组成。
比如说氧气,这家伙就像一个热情洋溢的红色小精灵,到处跑来跑去,充满活力,是单质中的典型代表。
再看看化合物吧,化合物就像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小团体。
它们像是一群性格各异的小伙伴凑在一起。
氧化物呢,就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它们就像戴着氧气帽子的小怪物。
比如说水,水就像一个温柔的小护士,到处滋润着万物,它由氢和氧组成,是氧化物里的明星居民。
而酸和碱就像是化学社区里的两个帮派。
酸这个帮派啊,有点像一群尖酸刻薄的小恶魔,它们在水溶液里会释放出氢离子。
比如说盐酸,盐酸就像一个脾气暴躁的小辣椒,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碱呢,则像是一群温和的小天使,在水溶液里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
氢氧化钠就像一个胖胖的大白,总是默默奉献,中和那些酸性的“坏蛋”。
盐就更有趣啦,盐像是一群来自不同家族的混血儿。
它们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氯化钠就像化学世界里的小平民,到处都有它的身影,我们每天吃的盐就是它啦,默默为我们的味觉和身体机能服务。
还有有机化合物,它们就像是化学社区里的文艺青年。
这些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复杂得像迷宫一样。
像葡萄糖,就像一个甜蜜的小糖果精灵,给生命提供能量,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混合物呢,那就是化学社区里的大杂烩啦。
像是一群乌合之众,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空气就是一个典型的混合物,里面有氧气这个热情的小精灵,氮气这个低调的小跟班,还有二氧化碳等其他小伙伴,大家凑在一起,就像一场热闹的大派对。
这么一分类啊,化学世界这个大社区就变得井井有条啦。
每个物质都在自己的小群体里,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就像一场奇妙的化学大合唱,共同奏响化学世界的美妙旋律。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 物质的分类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学会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
2.掌握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3.初步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学习重点: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初步了解分散系的概念。
学习难点:分类法的应用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
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
(氧化物:SO2、CaO 酸:HCl、H2SO3碱:KOH 盐:Na2SO4 )(固体:CaO、KOH、Na2SO4 气体:HCl、SO2液体:H2SO3 )[讲解]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提问]对于Na2CO3,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
)[讲解]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Na2CO3的例子。
[板书]1.交叉分类法Na2CO3钠盐Na2SO4钾盐K2SO4硫酸盐K2CO3碳酸盐[讲解](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H2O、NO、CO、N2O、NO2、MnO2
1.定义:电离时生成B的.阳酸离子全的部是氢分离子(H类+)的化合物叫做
酸
按是否 含氧酸: H2SO4、 HNO3 、H3PO4 、 H2CO3
含氧: 无氧酸: HCl、HBr、HI、HF、H2S
酸
按提供氢
一元酸: HCl、HBr、HNO3、CH3COOH 二元酸: H2SO4、H2CO3、H2C2O4
根离子的盐.Na2CO3、KCl、Ba(NO3)2
组成中是 否有可电
酸式盐:电(离或时NH生4成+)的外阳还离有子氢3;、
根离子的盐。NaHCO3、Ca(HCO3)2
OH-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除酸根离子
碱式盐:外还有氢氧根离子,阳离子为金属离子
(或NH4+)的盐.Cu2(OH)2CO3
强氧化性酸-HNO3 浓H2S04 非氧化性酸-H2CO3 2.根据酸的沸点不同:
挥发性酸-HCl、HNO3 不挥发性酸-H2SO4、H3PO4 3.根据酸的电离程度不同:
强酸-HCl、H2SO4 HNO3 弱酸-H2CO3 等大多数酸
C.碱 的 分 类
1.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金属氧化物: CuO MgO CaO
非金属氧化物: CO2 SO2
氧 化 物
碱性氧化物: 能跟酸起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Na2O、CaO、Fe2O3、CrO、MnO
酸性氧化物: 能跟碱起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SO3、P2O5、Mn2O7、CrO3
两性氧化物: 同时能跟碱和酸起反应只生成盐和水
Al2O3 、ZnO: Al2O3+2NaOH=2NaAlO2+H2O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笔记第二章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笔记第二章是关于物质的分类。
一、物质的分类
1. 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1) 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作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O2和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 树状分类法
(3) 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交叉分类法
2. 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1) 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2) 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aO、Fe2O3。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
1. 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
2. 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到100nm之间。
3. 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
三、胶体
1. 分类:按分散剂是液体、气体或固体,胶体可分为液溶胶(如氢氧化铁胶体)、气溶胶(云、雾)和固溶胶(有色玻璃)。
2. Fe(OH)3胶体的制备: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 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
丁达尔现象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只要不必希求太多——向朋友、向 爱情,尤 其是向 生活。 是否记 得?我们 曾经多 么专注 地设计 美妙的 未来,我们是 如何细 致地描 绘多彩 的前途,然而,尽 管我们 是那样 固执、 那样虔 诚、那 样坚韧 地等待,可生活 却以我 们全然 没有料 到的另 一种面 目呈现 于面前 。
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AB+C 复分解反应AB+CD=AD+BC
按得氧,失氧 分类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例如:
高温
2CuO+C===2Cu+CO2
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 多种)物质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 属于被分散物质,称做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 散质的作用,称做分散剂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
1.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 诞生了 跋涉者,它给忍 辱负重 者以光 明和力 量,给苦 难者以 和平和 勇气。 一个伟 大的民 族需要 泥泞的 磨砺和 锻炼,它 会使人 的脊梁 永远不 弯,使 人在艰 难的跋 涉中懂 得土地 的可爱 、博大 和不可 丧失,懂 得祖国 之于人 的真正 含义。 当我们 爱脚下 的泥泞 时,说明 我们已 经拥抱 了一种 精神。
九种分散系(分类)
分散质
气 气 气 液 液 液 固 固 固
九种分散系的实例
分散剂
实例
气
空气
液
啤酒泡沫、汽水
固 泡沫塑料、面包
气
云、雾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气
烟、灰尘
液
泥水
固 合金、有色玻璃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 大小可分为几类?
溶液 分散系 胶体
浊液
6 2
8
7
1
5
4
3
1、左图给你的印象如何?
杂乱无章
2、如何充分认识左图? 谈谈你的看法。
1)从奇偶数上看: 2)从颜色上看: 3)从形状上看:
讨论: 图书馆或书店里有许许多多的书 籍,为什么你能很快就找到你所需的书。
大超市了有 成千上万的 商品,我们如 何很快找到 自己所需要 的商品?
对于多达千万的化学物质和更多的化学反应, 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 法,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稳定
<1nm 能
不能
介稳性
1nm~100nm 能
能
不稳定
>100nm 不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 膜
能
不能
不能
胶体的性质
㈠ 布朗运动---力学性质 ㈡ 丁达尔效应---光学性质 ㈢ 电泳---电学性质 ㈣ 聚沉
布朗运动---力学性质
在胶体里,胶体粒子不断地进行无规则运动, 这种运动叫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使该胶体 微粒保持悬浮状态,并不容易沉降,这是胶 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胶体的用途:
(1)盐卤点豆腐; (2)肥皂的制取和分离; (3)明矾净水; (4)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5)水泥硬化; (6)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7)土壤胶体中离子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对下列常见的概念进行分类
金属单质
单质
氧化物
纯净物 化 学
非金属单质
酸
无机化合物
碱
物
化合物
质
盐
混合物
有机化合物
金属单质
单质
氧化物
纯净物
非金属单质
酸
化
无机化合物
碱
学
化合物
物
盐
质
烃
混合物
有机物
烃的衍生物
分类的意义:
能够提高人们的工作、学习效率,使人们更 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等。
分类的方法:
1、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按照所 属关系进行再分类
布朗运动并不是胶体特有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光学性质
当一束强光透过胶体时,在与光线垂直的 方向观察,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这是胶体粒子对光散射的结果
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
用的物理方法。
丁达尔效应
CuSO4溶液
Fe(OH)3胶体
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
两种分类方法哪种分 类方法好呢?
对事物认识要较全面,就要弥 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因此 两种方法一起用最好。
练一练
H2SO4 HCl HNO3 H2SO3
含氧酸 无氧酸 一元酸 二元酸
对下列图片进行分类
试试
给下列反应类型分类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
按反应前后种类、 类别分类
试一试
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是怎么 样对4000多名学生进行分类管理的?
内宿生 外宿生
男生 女生
高一(1)
乐 高一级 高一(2)
一
……
中 全
高二级
……
体 学 生
高三级
…… ……
……
2、交叉分类法
对于纯净物Na2CO3,从其组成看的阳离子看,它属于什么盐, 从阴离子看,又属于什么盐? 从阳离子看,属于钠盐 从阴离子看,属于碳酸盐 同一种化学物质采用多种分类方法叫做交叉分类法
分散质粒子小于1nm的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的分散系
1nm =10-9m
Fe(OH)3胶体胶体的制备 (见书本26页)
[科学探究]
1、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mL蒸馏水、25mLCuSO4溶液、25mL泥 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 Fe(OH)3胶体,并与溶液和泥水比较。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胶体的聚沉
①加入电解质---破坏胶粒的带电结构 如:石膏点豆腐、河流入海处形成三角洲 ②加入电性相反的胶粒-破坏胶粒的带电结构
如:不同血型的人不能相互输血、不同牌子的墨 水不能混用、 Fe(OH)3胶体中加入硅酸胶体
③升温 如:煮鸡蛋
2、把盛有溶液和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手电筒照 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将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小结: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外观
均一、透明 多数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是否稳定 粒子直径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看到光束
用的物理方法。
讨论:常见的丁达尔效应 雨后彩虹 、海市蜃楼 、树林中的晨曦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电泳---电学性质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粒子在 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 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只需记住: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硅酸(H2SiO3)胶体粒子、土壤胶体粒子带 负电荷,淀粉胶体粒子、蛋白质胶体粒 子不带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