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
高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一制三化”实施路径——以南宁市第三中学为例
图1拔尖创新人才“一制三化”培养路径图一、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早期发现机制(一)刻画识别特征明确拔尖创新人才的定义有助于明晰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目标。
“拔尖创新人才”的提法最早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随后逐渐成为大中小学教研的热点。
高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第一步,是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生物学教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前沿视角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刻画拔尖创新人才的肖像特征。
除了具备数、理、化、生等扎实的学科基础,拔尖创新人才还需要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朱旭通过梳理“拔尖创新人才”的诸多说法,提出“拔尖创新人才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中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具备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品质,通过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在社会秩序、等级、成就、价值等方面居领先位置的劳动者”[4]。
该定义高度概括了拔尖创新人才在思想道德与修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与能力、社会领先与贡献等四个维度的特征(如图2所示),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指明了方向。
图2拔尖创新人才的四个维度特征(二)搭建体验平台开放的体验平台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的途径。
高中入学伊始,学生的心智、志趣尚未定型,个人发展方向尚未明确,这时学校和教师很难对拔尖创新学生进行精准识别。
与高校拔尖创新学生选拔不同,高中阶段应根据拔尖创新人才的肖像特征,搭建适应学生发展的体验平台,面向全体学生零门槛开放。
学校应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正向激励与引导,使拔尖创新学生的个性需求得到满足,使其从同龄人中逐步脱颖而出。
南宁三中在高一年级学生入学时,开展了诸如优秀毕业生返校分享学习经验沙龙、五大学科奥赛体验课、学生社团招新晚会、体育选项课和生涯规划游园活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
活动涉及价值引领、人文熏陶、科技创新、艺术体育、团队合作等方面,丰富的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拓宽视野、激发兴趣,形成自我赋能的意识。
让孩子自信地走向未来——课程建设视野下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思考与实践
拔 尖 创 新 人 才 的 早 期 培 养 培 养 需 要 良 好 文 化 氛 围 、生 长 空 间 、成 长 平 台 。 学 校 每 年 举 办 如 科 技 节 、体 育 节 、艺
具 备 资 质 的 老 师 担 任 机 器 人 制 作 、科 学 考 察 、鸟 类 观 察 、信 息 技 术 的 导 师 ,培 养 、
进 学 生 综 合 素 养 的提 升 ,有 效 促 进 拔 尖 创 新 人 才 的早 期 培 养 。 在 面 向全 体 、全 面 的 基 础 上 ,拔 尖 创 新 人 才 的早 期 培 养 是 学 生 全 面 发 展 、充 分 发 展 的具 体 要 求 , 是 素 质 教 育 的基 本 要 义 。 但 是 仍 然 要 注 意 的是 ,我 们 不 要 甄 别 式 、 筛 选 式 、淘 汰 式 教 育 的 ,我 们 要 的 是 “ 让
养 (即 阅读 素 养 、数 学 素 养 、科 学 素 养 、
艺术 审美 、 运动健身 ) 、 五 心 教育 ( 即爱心 、 孝 心 、热 心 、专 心 、诚 心 )、五 项 品质 (即
健 、勇 、智 、诚 、孝 )等 正 确 价 值 的 培 养
取 向 ,打 造 符 合 学 生 实 际情 况 的方 式 ,促
指 导 学 有 余 力 、具 备 兴 趣 、潜 能 突 出 的 学
生。
加 强 与 比邻 大 学 、企 业 和 区 域 内 知 名 专 家 、教 授 的合 作 并 取 得 他 们 的 支 持 ,聘
请各领域专家担任 不同领域 、 项 目的 导 师 ,
负 责 一 定 数 量 学 生 高 端 培 养 、训 练 和 引领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性与注意事项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性与注意事项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想要在职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拔尖的创新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性与注意事项吧!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性1.提高国家竞争力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才的素质。
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出现可以推动科技的发展,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2.推动社会进步拔尖创新人才往往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3.促进经济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他们的发明创造可以带动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注意事项1.注重基础教育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让他们打好扎实的基础,为将来的创新之路做好准备。
2.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提供实践机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4.加强团队协作团队协作是创新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让他们学会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5.关注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
6.营造良好氛围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我们要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校园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里茁壮成长。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从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校本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一体规划,并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开宗明义地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1]。
中小学阶段是创新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
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常外”)秉持“人文育人”的办学理念,坚守“专注于有生命力的教育,让每一个生命尽情绽放”的美好愿景,始终坚持尊重个体差异、发挥个体优势的理念,主动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的实践路径,自觉担负起“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目标追求下基础教育的育人使命。
一、坚定育人方向,优秀文化引领拔尖创新人格形成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上,义务教育学校起着启蒙性、基础性作用,学校应当坚定育人方向,建构适合的学校文化,主动创设支持性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潜能,推动学生的良好发展和自我实现,为学生在未来形成稳定、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格奠基。
“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是每一所学校首先要回答好的根本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隐含在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使命愿景、校训精神)中,也彰显在学校的办学行为中。
常外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恪守“志存高远,求是创新”校训,确立“为发现生命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校本实践曹 慧早期发现和培养是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
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主动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的实践路径,自觉担负起“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目标追求下基础教育的育人使命:坚定育人方向,优秀文化引领拔尖创新人格形成;创新育人路径,课程体系赋能拔尖创新人才生态建设;强化因材施教,以学定教促进拔尖创新思维品质提升;树立激励导向,多元评价促进拔尖创新动力生长;强化队伍建设,教学相长促进拔尖创新文化勃发。
高中化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路径
摘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
高中阶段处于人才培养的早期阶段,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华中师大一附中探索化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总结出高中化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五大路径:第一,构建多元化学课程;第二,开展学科教育实践;第三,贯彻小初高大联合培养一体化;第四,打造优质教师队伍;第五,健全教师评价体系。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高中化学;人才培养一、引语人才是国家的重要资源,能促进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在文化教育和科技知识普及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中国正在向创新型国家迈进。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
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路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化学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新时期,重视和加强化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高中化学拔尖创新人才不仅仅是“高考状元类”人才或少数在化学竞赛中表现优秀的天才少年,高中化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近些年,华中师大一附中在化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结合学校在高中化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的实践,探讨高中化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路径。
二、高中化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路径(一)构建多元化学课程,提升学生创新潜能华中师大一附中将高中化学课程分为三大类:化学基础课程、化学竞赛课程、化学选修课程(如图1所示)。
图1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在化学基础课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模式培养学生分析旧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化学学科组贯彻引导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活动—知识整理—应用评价”四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获得新知。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困境及突破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困境及突破一、引言在科技与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竞争的关键力量。
为了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各国纷纷借鉴国内外经验,推行早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实践困境,包括教育体制的僵化、教育内容的超前、选拔机制的不合理等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实践困境,并提出突破之道,以期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提供一些思考与启示。
二、实践困境1. 教育体制的僵化当前,教育体制的僵化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一个主要困境。
传统的教育体制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体制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使得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重复学习知识,而无法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2. 教育内容的超前另一个实践困境是教育内容的超前。
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往往会给学生灌输大量的高级知识和理论,忽略了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对所学知识缺乏深刻理解,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3. 选拔机制的不合理选拔机制的不合理也是实践困境之一。
目前,选拔拔尖创新人才主要依靠高考成绩和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
这种机制往往会导致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忽视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得真正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被边缘化。
三、突破之道1. 改革教育体制为了突破教育体制的困境,我们需要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
要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育转变为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
这意味着要改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 调整教育内容调整教育内容是突破教育困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除了传授学生高级知识和理论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效解决问题。
3. 创新选拔机制为了选拔更多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我们需要创新选拔机制。
刘彭芝: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实践
刘彭芝: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实践文章来源:黑龙江创新网时间: 2012-06-282011年12月9日,中国教育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中国教育报刊社联合召开“纪念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座谈会”,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刘彭芝出席并讲话。
以下为发言摘要: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刘彭芝。
中国教育报记者鲍效农摄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钱学森先生的100周年诞辰,受邀参会,我深感荣幸。
在此,请首先允许我向钱永刚先生致敬。
您有一位伟大的父亲,有一个伟大的家族。
我看过《南方人物周刊》关于您的一篇专访《人生没有如果》,对于您的平和与淡定我印象深刻。
是的,人生没有如果,过去的已经过去,钱老的在天之灵一定希望看到他的亲人,他热爱的祖国,能够幸福和谐,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培养出他生前所渴望的、推动国家和人类进步的杰出人才。
我们都在提“钱学森之问”。
我个人以为,商议、探讨到今天,我们可以将问题做一个小小的调整,变“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怎么样培养杰出人才”,“为什么”是过去时,“怎么样”是现在进行时和将来时,思考过去很重要,行动同样重要。
知行合一才能解决问题。
杰出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处于人才金字塔的顶端,对于国家和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关键环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有钱学森,中国的航天事业、导弹事业、自动控制化事业得以奠基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因为有钱学森之问,促进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八处出现“拔尖人才”的字样,并因此而形成了现在越来越高涨的关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思考、建议和实践的局面。
国家的顶层设计已经出台,那么相应的政策、措施陆续会出台和跟上。
大家已经达成共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迫在眉睫,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
我在基础教育一线工作了40多年,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就在人大附中进行超常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人大附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培养科学、数学、工程、技术、语言、艺术、体育等各方面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例如足球超常教育实验研究。
全国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做法
全国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做法
全国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多种做法。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做法:
1. 实施“拔尖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国外优质师资引进力度,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探索完善“国内导师+国外导师”的双导师制教育。
同时,引进全球优质教学资源,建立适应国际化需求的课程体系,鼓励高校与境外高校开展拔尖人才合作培养,共建共享课程,搭建“虚拟课堂”,线上线下一体推进人才国际化培养。
2.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师资队伍:倡导的创新是人人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
要使创新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一种势能,从而推动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3. 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4. 让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很多高校实施了大学生创新计划,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自主立项,在项目研究中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团队协作、共同攻关的习惯。
这些做法旨在创造一个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潜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发展科技教育,着力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江苏省天一中学
54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Education追 踪 Profile江苏省天一中学创办于1946年,1978年被确定为省首批办好的16所重点中学之一,1990年被省教委确认为“江苏省首批合格重点高中”。
学校是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示范高中、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学校、中国科协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英才计划)试点学校、江苏省14所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之一、江苏省课程基地示范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项目学校。
天一中学现有66个教学班、学生近3 000人、教职工300余人。
由政府投资4亿多元建设的东亭新校区占地450亩,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
学校以“生态公园、温馨家园、文化圣园、数字校园”为建设理念,以“爱生校园、学习型校园、和谐校园、幸福校园”为内涵建设方向,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被多家报刊称赞为立体的教科书及最美校园。
天一中学校风优良,有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级以上专家、特级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3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省市评优课一二等奖获得者128人,全国、省专业学会理事20多人,形成了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现代教育资质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天一中学以“诚”为训,经过长期积淀,形成了“敬业奉献、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天一精神,着力培养“积极的生活者”。
学校教育充满了人文情怀,在教师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学校努力让每个学子都在天一校园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子的个性和才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天一中学以培养积极的生活者为价值取向,探索以丰富课程为平台的自主学习育人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更多选择的成长环境,提供更加有利学生发展的丰富资源、支持和机会,让学校成为一本立体的教科书,在高中阶段奠定学生积极的生活者的基本特征。
科技教育措施Â探索起步阶段(2000—2008年):成立科技社团一些兴趣趋同、学习意愿强烈的学生,按学术领域的不同,开始组建科技社团,自主运作,民主管理,在社团教师的指导下亲历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培养
96——访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顾问郭永福文/本刊记者 李 晗经济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
这场竞争没有硝烟、没有边界、没有裁判,但竞争的结果会极大地影响国家的发展和前途。
那么,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关键在哪里?应该如何培养?为此,《经济》记者专访了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顾问郭永福。
正确实施教育公平《经济》:您认为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哪个阶段?郭永福:严格地说,拔尖创新人才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校不可能直接给国家输送拔尖创新人才。
但是这并不否认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阶段。
但是从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特点来看,基础教育起着重要的启蒙和基础作用。
特别是高中,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最重要的阶段,这已成了许多地方和学校的共识。
拔尖创新人才必备的一些基本素质,如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怀疑精神、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思维习惯和方法,则要从小学、幼儿园的娃娃抓起。
如果孩子从小就唯唯诺诺,唯父母、老师、领导之命是从,不敢说个不字,一切按标准答案回答,只会做题,应付考试,将来是成不了拔尖创新人才的,想改也改不过来。
因此,很多国家都特别重视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培养,把它作为国家战略,通过立法或制定规划强势推行,我们则远远不够,其表现在缺乏足够的忧患意识、缺乏系统研究,不敢理直气壮抓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缺乏有力措施,缺乏培养体系。
这已经严重制约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影响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经济》:造成培养不出拔尖创新人才的原因是什么?郭永福:我认为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这里我只想指出一点,当前不敢理直气壮抓拔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97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担心影响教育公平。
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引言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许多学校开始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这个计划旨在选拔优秀学生,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机会,通过实践和项目开发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背景、目标、实施方式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内容。
背景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对于学校及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级创新人才的需求,学校开始关注并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应运而生,成为学校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目标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通过该计划,学校希望能够选拔出具有优秀学术成绩和创新潜质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实施方式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方式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拔机制为了选拔出优秀的创新人才,学校通过严格的选拔机制来筛选学生。
通常包括学术成绩的评估、面试、笔试等环节,以及对学生自主创新项目的审核和评估。
通过这些环节,学校能够挑选出最具潜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课程设置学校为拔尖创新人才设置专门的课程和培训项目。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内容涵盖创新方法论、创新案例学习、科技前沿等,帮助学生了解创新的本质和方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项目实践项目是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
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创新项目,进行团队协作和实践操作,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项目可以是科研项目、创业项目、社会实践项目等,通过与教师指导和实践团队合作,学生能够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导师指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导师指导。
每位学生都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负责他们学术和实践的指导。
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工作方案
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工作方案一、背景概述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创新能力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高中阶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时期,为了推动高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制定一套系统的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设定1. 培养高中拔尖创新人才,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2. 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业意识。
三、实施步骤1. 创新教育课程设置根据学科特点和创新教育的需求,合理设置创新教育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创新思维培养、科研方法与技巧、科技创新项目实践等。
通过课程的开设,提供学生创新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创新实践活动组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如科技竞赛、科技创新项目、科技论文写作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升他们的创新水平。
学校可以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室,提供实验设备和资源支持。
3. 导师制度建立建立高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导师制度,选拔优秀科研教师作为导师,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
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与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科研中的问题,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
4. 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对于学生的科研成果,学校可以组织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将成果推广给其他学生和社会。
同时,鼓励学生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5. 团队合作与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启发,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创新论坛和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6.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中阶段,学校应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评估与改进1.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高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我们必须从小学阶段开始,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
二、目标《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改革,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三、措施1. 改革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增加实践性、探究性课程,减少单一的知识性课程。
引入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思考、创新。
降低考试压力,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开展专项培训,提升教师创新教育理念和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教育教学研讨,拓宽视野。
4. 创设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建设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平台。
组织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5.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
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注学生情感需求,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6. 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设立创新人才培养基金,支持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和交流平台。
四、实施步骤1. 调查分析:了解现有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学生特点等,为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2. 制定方案: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3. 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社会的认同度。
4. 落实执行:各级教育部门、学校按照方案要求,落实各项措施。
5. 监测评估: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逻辑探析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逻辑探析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1.4 论文结构安排 (6)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理论基础 (7)2.1 创新理论概述 (9)2.2 人才成长理论 (10)2.3 早期教育对人才成长的影响 (12)三、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探索 (13)3.1 国内外早期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4)3.2 早期培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15)3.3 实践案例分析 (16)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逻辑框架 (17)4.1 目标定位与培养原则 (19)4.2 培养路径与策略选择 (19)4.3 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构建 (20)五、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保障措施 (21)5.1 家庭环境的支持与引导 (22)5.2 学校教育的资源整合与优化 (23)5.3 社会各界的参与与合作 (24)5.4 政策法规的支持与引导 (26)六、结论与展望 (27)6.1 研究总结 (28)6.2 主要创新点 (29)6.3 研究不足与局限 (30)6.4 后续研究方向展望 (31)一、内容综述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逻辑探析,是探索如何对具有潜力和天赋的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和培养,使其在未来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拔尖能力的人才。
这一培养过程不仅关乎教育方法和策略,更涉及到深层次的人才培养逻辑和理念。
本部分内容首先概述当前时代背景下,对于拔尖创新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
早期发现和培养具有潜力和天赋的儿童,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部分将阐述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逻辑起点,包括早期教育的目标定位、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等。
明确培养目标,确立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并采用适合儿童特点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基础和关键。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石室天府中学为例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石室天府中学为例发布时间:2022-08-02T07:21:25.220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5月总第416期作者:唐宇李萍[导读] 创新育人方式,培养创新人才,须在认识上明确何为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应具有怎样的特质。
在行动上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尊重差异,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合作办学,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多位一体,构建创新队伍体系;群策群力,探索创新模式、方式。
成都石室天府中学四川成都610095摘要:创新育人方式,培养创新人才,须在认识上明确何为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应具有怎样的特质。
在行动上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尊重差异,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合作办学,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多位一体,构建创新队伍体系;群策群力,探索创新模式、方式。
关键词:育人方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始终思考着一个问题:学校怎样培养与时俱进,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横向审视,日本很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
进入21世纪至今,日本出现近1年1人的“井喷式”诺奖势头。
他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是日本人真的更聪明,还是有什么特别的激励机制?2016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
”顺应孩子天性,发掘孩子潜能,珍视好奇心,培养探究兴趣,发展想象力,为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生长提供丰厚的土壤,这也许是当今教育应该不遗余力做的事情。
深入分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提出的一个核心、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个基本点,不难发现,创新人才的培养被置于突出的地位。
在高中学段,如何通过育人方式的创新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成为我校近几年探索和实践的重点。
一、思考——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理解1.何为拔尖创新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既包括在科学领域做出创造性研究成果的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也包括生产、技术等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革新以及在经营、管理和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等方面有突出成就的杰出人才等。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甄别的经验、问题与建议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甄别的经验、问题与建议目录一、内容概要 (2)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甄别的经验 (2)1. 人才早期甄别的意义与重要性 (3)1.1 对国家发展的贡献 (4)1.2 人才培养的连续性 (5)1.3 个人职业发展的前瞻性 (7)2. 人才早期甄别的实践探索 (8)2.1 早期教育阶段的人才识别与培养 (9)2.2 中学阶段的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 (10)2.3 大学阶段的人才甄别与个性化教育 (11)三、拔尖创新人才早期甄别的问题 (12)1. 制度与政策层面的问题 (13)1.1 人才甄别的制度不够完善 (15)1.2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与不均衡 (15)1.3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 (17)2. 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 (18)2.1 评价标准单一化倾向严重 (19)2.2 选拔过程缺乏科学性和公平性 (20)2.3 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短期行为严重 (20)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甄别的建议与对策研究 (22)一、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围绕“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甄别经验、问题与建议”展开论述。
文章首先概述了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甄别的背景和意义,强调了在新时代背景下,识别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对现有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甄别经验进行了总结,包括教育系统的选拔机制、社会组织的培养项目以及企业内部的甄选路径等。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早期甄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评价标准不够科学、选拔机制单一僵化、资源分配不均等。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措施,包括完善人才甄选机制、优化评价标准、加强多元化人才培养等,以期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甄别和培养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甄别的经验在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甄别方面,我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后续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早期甄别的重要性被充分认识并得到重视,通过定期的学术评估、能力测试和心理测评等活动,可以及早发现具有特殊才能和潜力的学生。
省丹中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实施方案
省丹中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进省丹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根据市教育局《2015年深化教育改革十大重点推进项目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的“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培养规律和有效途径,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
二、年度目标不断推进省重点课题《拔尖创新人才早期(高中阶段)培养的策略与行动研究》的研究与实践,突出创新教育的目标,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发展,为学生将来成为各个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任务1.探索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新方法。
(1)加强校园创新文化建设。
践行“大成”教育理念,把“人格健全、学习自主、全面发展、个性解放”育人目标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紧紧结合在一起,以“大成”文化为核心,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创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包容性强的校园文化环境。
(2)重视学生发展指导。
通过举办生涯发展指导讲座,开设生涯规划指导课,组织学生自己设计生涯规划指导书,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认识自我,激发潜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
(3)举办好“大成讲坛”。
继续邀请著名校友、高校教授为学生作报告或讲座,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训练科学思维、培育科学精神、树立科学志向。
2.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校本课程体系。
(1)整合课程资源。
优化创学科课程,开发选修课程,强化活动课程,活化校本课程,初步建立了整体优化的“必修加选修,学科加活动”的课程结构体系,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渗透到各科教育中。
(2)开设好选修课程。
继续开设科学素养模块和人生规划模块两类选修课程,开设创新素养课程,编写相关校本教材。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合作协议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合作协议协议方信息:甲方(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合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负责人(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负责人(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联系电话(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联系电话(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地址(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地址(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邮箱(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邮箱(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前言为了响应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号召,促进高水平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甲方(学校)和乙方(合作单位)本着互利共赢、资源共享的原则,携手合作,共同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计划”。
本协议的目的就是通过双方的深度合作,挖掘、培养和推动一批能够引领科技、教育等领域发展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创新力量。
第一条合作目标1. 人才培养通过甲乙双方的协作,发掘并培养具备创新潜力的年轻学子,帮助他们在早期阶段打下坚实的学术、技术、实践等多方面的基础。
2. 学术研究鼓励学生在科研项目中大胆创新,突破学科和领域的限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经验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社会实践和企业创新项目中,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视野,增强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第二条合作内容1. 选拔标准甲方将从本校优秀学子中筛选出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符合条件的学生将根据乙方提供的专业标准进行二次筛选。
学生的基本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学术成绩优异、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强烈的科研兴趣及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
2012-8-28 | 470次浏览
对话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
导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八次提到了“拔尖”。
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
《上海教育》:人大附中开展超常教育已有几十个年头,您担任校长以来也一直非常关注超常儿童和拔尖人才的培养。
近些年来,您的这份关注更加强烈了。
现在是不是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
刘彭芝:10月的头一周,发生了两件事,让全世界的知识分子一喜一悲。
喜的是又有几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悲的是美国苹果公司掌门人乔布斯英年早逝。
他们能成为一段时间上亿人的热门话题,都源自一个永恒而又新鲜的因素——创新。
而至今,中国还没有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也还没有乔布斯这样的拔尖创新人才。
我国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状况不容乐观。
据科技部研究,2002年
~2006年,在世界一流科学家中,我国有112人入选,仅占总数的4. 2%,是美国的l/10。
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5%左右。
近年来我国受理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增长较快,但首创发明少、改进发明和组合发明多。
我国的专利转化率不足l5%,美国等发达国家高达70%以上。
据估算,目前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仅一万人左右。
即便是这样一支在国内属于高层次的队伍,与国际一流人才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在1980 年~2002年获得诺贝尔奖、鲁斯卡奖、伽德纳奖、沃尔夫奖、菲尔兹奖、图灵奖、日本国际奖、京都奖这八项国际科技大奖的497名科学家中,没有一名中国国籍的科
学家。
此外,国家各个传统工科专业都面临着院士级、大师级尖子人才奇缺和后继乏人的局面。
我想,任何一个中国人看到这些事实,都不会无动于衷的,我的内心也很着急。
人才队伍建设,既要抓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也要抓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缺乏拔尖创新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领军人物,我们终究难以成为创新型国家。
大家都知道着名的“钱学森”之问,但很多人眼睛只盯着大学,这没有错,但同时不能忘了中学、小学和幼儿园。
我有个“馒头论”,人吃饭吃到第二个馒头饱了,但不能忘掉第一个馒头的作用。
对于拔尖创新人才来说,中小幼的早期培养,就是第一个馒头,没有这第一个馒头,后面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因此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重心必须下移、工作必须前移。
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
《上海教育》:在拔尖人才早期培养方面,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很早便开始行动,进入新世纪后,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也奋起直追,我们应该怎么办?
刘彭芝: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世界上不少国家走在了中国的前面,他们见识早、动手快、措施实。
目前我们还有一些认识上的不统一。
人们常说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都是大学没读完,但不讲他们创业前读的都是好学校;人们也常讲许多大科学家都不是刻意培养出来的,但不讲他们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良好的教育,不一定就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但拔尖创新人才,一定得有良好的教育环境。
拔尖创新人才离不开教育。
对于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比晚发现好,早培养比晚培养好。
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走出思想误区,尽快达成共识。
目前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学校和教师,大多得不到明确的政策支持和舆论理解。
对待大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是明朗具体的,而对中小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总是宏观抽象的,甚至是闪烁其词、含混其意。
这种状况是不正常的。
我们虽然落后了,但也应看到希望。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八次提到了“拔尖”。
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工作也提上议事日程。
我们期待,在这个项层设计出台后,能有刚性的政策和具体的措施尽快陆续出台。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上有政府支持,下有学校实践,必须小学、中学、大学全线贯通,这是上下互动。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是所有有条件的学校一起努力,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这就是左右联动。
上下互动,左右联动,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文章来源: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上海教育》杂志记者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