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上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对于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计算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学生对于除法运算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道具,如分水果、分零食等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除法的算式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并讲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除法运算的顺序和规则,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除法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除法(一) 4初步认识除法》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除法(一) 4初步认识除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起点,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复杂的除法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起除法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基础。
他们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平均分物的经验,对于除法概念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的本质理解还比较模糊,对于除法算式的组成和运算规律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计算表内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除法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掌握除法运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除法算式卡片、实物道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具准备: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平均分物的情境,如分水果、分玩具等,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的必要性,引出除法概念。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除法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除法算式,如6÷2=3,解释除法算式的含义,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
同时,教师讲解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如被除数、除数、商等。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础知识,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除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除法算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除法知识,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提前复习乘法知识,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如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除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除法接力、除法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除法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分配物品等,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包含除法的基础知识和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起点,对于学生后续学习除法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除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学会灵活运用除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景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
2.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铅笔等,用于直观演示。
3.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情景,如分苹果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多的苹果分给每个人?从而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的例题,如分苹果、分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除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时,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学生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巩固除法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苏教版
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50页例5、例6,“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会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从简单的平均分问题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的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51.出示例题的情境图。
引导学生看图,并说明图中的小朋友们打算坐缆车上山去游玩。
提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2.出示图下的文字,指名读题。
3.启发思考:怎样才能知道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车呢?你打算怎么办?如果学生能直接想出答案,则按照以下过程组织学生活动:(1)追问:你是怎样想到要坐3辆车的?(2)启发:这样的想法对吗?有什么办法能说明是对的?(用圆片代替缆车摆一摆)如果学生不能直接想出答案,则按照以下过程组织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想到可以用圆片分一分或画图圈一圈。
再选一种方法进行操作并交流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2)提问:一共6个小朋友,每2人坐一辆车,要坐几辆车呢?4.讲解:通过分圆片、画图,我们发现几个2人是6人?因为6人里面有3个2人,所以要坐3辆车。
像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揭示课题并板书:6÷2=3)“÷”是除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的运算符号。
介绍除号的写法,并示范算式的读法。
指导学生练习写除号,读、写除法算式。
5.提问:6÷2=3表示把6个小朋友按每几个一组地分,分成了几份?二、教学第48页“试一试”1.让学生先观察情境图,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再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可以分给几只小熊”,并在书上填一填。
2.提问:上面这样的平均分过程,可以用什么除法算式表示?3.让学生读一读除法算式和得数。
提问:这里的12÷3=4表示把多少个苹果按每几个一份去分?分成了几份?也就是说,12里面有几个3?4.小结:像这样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去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
本单元内容包括平均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
学生已经初步介绍了乘法的意义,本单元就是在学生会用1~6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碰触至“平均分”,只是没下降至理论的层面。
这些都为本单元内容的自学打下了基础。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并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明确提出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举适当的乘法算式,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育有条理思索的习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实际操作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习惯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1.强化平均分的操作方式活动,为重新认识乘法累积多样的感性经验。
乘法源于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的活动,把一个整体分为成正比的几份就是乘法含义的实质。
教材在教学乘法前先精心安排学生展开平均分的操作方式活动,并使学生经历“晓得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后一份,分为几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值分为几份,每份几个―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为认识除法的含义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2.融合具体内容的情境和平均分的活动,使学生充份体会乘法的含义。
把一些物体分给同样多,谋可以分为几份,或者谋每一份就是多少,都可以用乘法排序。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认识平均分(1) (5)第2课时认识平均分(2) (7)第3课时认识平均分(3) (9)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12)第5课时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15)第6课时复习 (18)(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和探索用口诀求商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结合用口诀求商的教学,教材还安排了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除法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认识,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的意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概念的内涵比较丰富。
学生在结合生活实例理解除法含义时,不但要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还要学会“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在学习用口诀求商时,不但要理解“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还要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因此,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口诀求商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如下一些特点:1.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_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_苏教版6÷2=3除号6÷2读作:6除以2。
试一试:12个苹果,每只小熊分3个,可以分给()只小熊。
12÷3读作:12除以3。
想想做做:①10块砖,每次搬2块,()次能搬完。
应列式为:10÷210÷2读作:10除以2。
②3个花坛栽了18棵花,平均每个花坛栽()棵。
列式为: 18÷318÷3读作:18除以3练习1:读出或者写出下面各算式12÷412÷4读作12除以49除以39除以3写作:9÷316÷4读作:16除以4探究2: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每组()人。
6 ÷ 3 = 2被除数除数商【除号前面的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是除数,等于号后面是商。
】试一试:1、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可以分得(4)支铅笔。
8÷2=42、被除数是16,除数是8,商是(2)16÷8=23、9个南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筐放(3)个。
9÷3=3想想做做:9个南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筐放()个。
列式为:□÷□=□9÷3=3读作:9除以3等于3。
其中被除数是9,除数是3,商是3。
读除法竖式,再说出被除数、除数和商。
8÷4=2读作:8除以4等于2被除数:8除数:4商:215÷3=5读作:15除以3等于5被除数:15除数:3商:5练习2:写出除法竖式,再读一读。
①被除数是20,除数是5,商是4。
列式:20÷5=4读作:20除以5等于4。
②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6。
列式:24÷4=6读作:24除以4等于6。
探究3:我会说:共有10条鱼,平均放到2个鱼缸里,每个鱼缸里有5条鱼。
我会说:共有10条鱼,每个鱼缸里放5条,需要2个鱼缸。
我会说:每个鱼缸里有5条鱼,2个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总结】根据题意说出题中的小故事,可以锻炼思维能力。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内容。
本单元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逐步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义。
2.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除法运算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课件、数学卡片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分食物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小动物们怎样才能把食物平均分给每个小伙伴呢?从而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或讲解,使学生明确除法的基本概念,如被除数、除数、商等。
同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除法接力赛、除法拼图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除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42页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12根小棒、8个圆片、学案、课件等。
教学重点: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老师:孩子们,秋天到了,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
动物王国很热闹!我们和乐乐一家去郊游吧!午餐时间,懂事的乐乐主动帮妈妈洗桃。
他洗了6个桃,打算放在2个盘子里。
你们猜乐乐会怎么放呢?师:不着急,先请你们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谁想的分法多?三个不同点。
(并引导学生用标准语言表达)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两份都是3个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1个,另一份5个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2个,另一份4个师:大家给出了三种分法,你们最喜欢哪种?(我猜测,喜欢平均分的最多)师: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第一种呢?(这样公平、两盘同样多、都是3个、不多也不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添补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师: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老师:(指着另外两点,问:这两点平均吗?生:不是。
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
(找两个学生回答)师: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上着重号。
学生读两遍:每份得的量一样,叫平均分。
老师:那我们怎么把这六个桃子平分呢?(各3份)教学案例《认识平均分》教学案例《认识平均分》我们把这3个桃作为一份,圈起来,放在一个盘子里。
(师每三个磁铁外面加一个圈○○○ ○○○ )老师:乐乐的爷爷想给他一个问题。
既然六个桃子可以平分两个盘子,那么可以平分几个盘子呢?(课件呈现问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对线段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用简单的图形统计线段的数量,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017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案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2017.10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三、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五、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课时安排:例1、例2: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成一份 .. .1课时例3: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 .1课时例4:两种分法对比 ............................ .... .1课时例5、例6:除法的含义,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 ..1课时练习八 .................................. .2课时例7: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 . ..1课时练习九 .............................. .... .2课时复习 ................................... ..1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表内除法(练习九1)》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表内除法(练习九1)》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练习九1)》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本章内容包括除法的定义、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的运算规则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但是,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关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和操作活动,掌握除法算式的组成和运算规则,提高除法运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除法的学习和练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掌握除法算式的组成和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掌握除法算式的组成和运算规则。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除法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除法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练习题目等内容。
2.练习题:教师需要准备一些除法的练习题目,用于学生的练习和巩固。
3.教学工具:教师需要准备一些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整数的除法及应用。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探索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拓展及应用打下基础。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除法算式、除数、被除数、商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多种方式,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计算表内除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上册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学习了加、减、乘三种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但学生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认为除法就是“分”,而忽视了除法作为一种运算的特点。
此外,学生在计算除法时,可能会受到乘法的影响,对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牢固。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除法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除法计算,提高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图示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5.练习法: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除法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探索除法意义: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理解除法作为一种运算的特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四表内除法一教案苏教版
4、解决第2、3个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反馈。
5、讲述:在我们帮助狗妈妈分骨头的过程中,和前面帮助猴兄弟分桃一样,都是按指定的份数分,不管中间分的过程怎样,但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同样多,因此也都是平均分。这种按指定的份数分得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又一种分法。
4、教学第31页“试一试”。
教师口述分小棒的要求,学生一起动手分,指名口答分成的份数,全班共同订正。
谈话:刚才同学们分小棒,就是按照每几个一份的要求来平均分的,这与刚才大家帮助小猴每2个一份分桃一样,都是平均分的同一种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题中插图,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题目要求我们回答什么问题?(板书:可以分给只小猴)
谈话:同学们,每个小组也有一棵这样的桃树,小组合作,试着分分看。
小组合作分桃。(找一组上黑板分桃树上的桃) 集体交流。
小结:8个桃,我们按要求把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1只小猴,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只小猴。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探究,初步体会除法含义: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场景图)
讲述:星期天,小明他们的假日小队外出爬山,考虑到安全问题和时间问题,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相机板书: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要坐( )辆。)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苏教版表内除法教案
苏教版表内除法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表内除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原理。
2. 能够熟练运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表内除法的概念和原理。
2. 运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概念讲解(10分钟)a. 通过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即除数和被除数都在一个乘法表的范围内。
b. 解释表内除法的原理,即通过对应乘法表中的数进行运算,找到商和余数。
3. 计算练习(15分钟)a.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表内除法计算题目,让他们尝试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
b. 逐步增加题目的难度,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
4. 拓展应用(10分钟)a.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表内除法解决问题。
b.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表内除法的计算过程。
5. 总结归纳(5分钟)总结表内除法的概念、原理和运算方法,强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加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六、课堂作业:布置一些表内除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原理,掌握运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的方法。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环节,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实际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内容平均分(一)(教科书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 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 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1. 教学例1(1)初步认识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
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
孩子们,你们说说,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子们很着急,想不出办法了。
操作: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小猴子的忙,好吗?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
(学生操作)交流:你是怎样分的?(按学生交流,在黑板上摆出3种分法)观察:分成两堆,有3种不同的分法。
你能按每份个数的情况,把这3种分法分成两类吗?(或提问哪种分法每份同样多,并在学生回答后说明平均分的含义)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把黑板上的分法按两类分开摆)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回答后集体说一说)(2)加深认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除法4初步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除法 4初步认识除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 4初步认识除法》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
但是,对于除法这样的新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学具准备:准备一些练习题和卡片,用于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图片,上有4个苹果,然后问学生,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个苹果?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0秋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教案) 用乘法口诀求商
20秋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第53、第54页的内容)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以及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掌握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课件、小棒。
师:同学们,要举行乒乓球比赛了,你能帮忙分组吗?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例7。
师: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问题?生:我知道了有8个小朋友参加乒乓球比赛,每2人一组。
我想知道可以分成几组?师:说得非常棒!【设计意图:设计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鼓励学生自主提问题并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 教学例7。
师:可以分成几组?8÷2=?同学们自己试一试,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可能会说:·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出结果的。
用8根小棒表示参加比赛的8个小朋友,每2人一组,就是每2根小棒分成一份,这样就分成了4份,所以8÷2=4。
·我是用减法算出来的,从8里面减去4个2就等于0,表示8里面有4个2,可以分成4组。
·我觉得4个2人就是8人,所以就是分成了4组。
·我想可以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因为“二四得八”,所以8除以2商就是4,可以分成4组。
如果教学过程中没有出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教师就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借助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
2. 教学“试一试”。
师: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你学会了吗?试一试完成下面的习题吧。
生1:计算12÷3,就想“三()十二”,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
生2:计算10÷5,就想“()五一十”,因为“二五一十”,所以商是2。
【设计意图: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用口诀求商的方法,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用口诀求商计算简便,进而总结出:除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求商】师: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规律是什么?(除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求商)用乘法口诀求商用乘法口诀求商:8÷2=4 二()得八商是4A类算一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口诀求商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第一次教学除法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除法的含义,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及应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学数学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除法的概念。
在本单元首先知道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然后在用乘法口诀求商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进一步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为以后继续学习除法打下扎实的基础。
除法是四则计算中较难教学的一种运算,这是因为学生缺少理解除法含义、形成除法概念的知识基础与经验背景。
他们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平均分的现象,即使偶尔接触也很少关注。
另外,除法知识的难度比较大,不仅在概念上是乘法的逆运算,而且用乘法口诀求商也有逆向思维的成分。
因此,本单元教材作了如下的安排。
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平均分的概念例2、3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例4对平均分的综合体验练习八
配合六道例题的教学,
主要练习平均分的活动和例5、6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的知识列除法算式例7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九
主要练习除法口算单元复习整理全单元的内容从上表可以看到,全单元内容分成三段教学:平均分的含义和操作;除法的含义与有关知识;用乘法口诀求商。
这是连贯的且不能颠倒的次序,没有平均分的概念就不能讲除法;没有除法算式就没有除法计算。
除法概念是全单元的核心内容,用口诀求商不仅是计算,而且体现了乘法与除法的内在联系,反映了除法的本质意义。
本单元教学的除法含义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用除法计算”。
编排的许多实际问题都与平均分直接联系,可以直接用除法解答,所以不编排专门教学除法实际问题的例题。
那些教学平均分知识、除法知识以及求商的例题,都同时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1.联系具体的现象和操作,教学平均分的知识。
除法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运算,除法含义要在平均分操作的基础上形成。
所以,本单元的教学从平均分开始,通过例1~例4,让学生认识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综合体验平均分。
2.联系平均分,教学除法知识。
本单元教学的除法知识,主要有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等内容。
除法的意义是重点。
教科书编排两道例题教学除法知识,在突出除法含义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其他知识的教学。
教材注意遵循儿童的特点,帮助学生意义接受除法知识,并通过练习逐渐形成除法的概念。
3.联系平均分的活动,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
本单元教学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生解答平均分的问题,列出的除法算式不能一直依赖操作寻找得数,而应该学会通过口算直接说出除法算式的商。
例7就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
4.结合用口诀求商的教学,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从例5和例6就开始了,那时的除法算式是根据平均分的数量关系列出来的,算式的商是通过操作得到的,或者从图画里直接看出来的。
例7教学用口诀求商,也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
所以,不需要再编排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只要在练习里编排一些用除法解答的实际问题。
二、单元目标
(1)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就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除法的含义,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1)在教师指导下,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用口诀求商。
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用口诀求商。
四、课时安排 9课时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授课日期:月日
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