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_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1这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我认真的读了吴正宪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一书。
说实在,读教育类的策略方法感觉还是挺枯燥的。
但在课堂教学后,感到迷茫也无助时,拿起这本书,就像是吴老师在远处给你指明了方向一般。
书的内容非常贴近我们平时的教学课堂,书中用浅显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去挖掘教学课堂技术和艺术来提高教学执教的能力。
读过之后对于我来说收获还是很多的,书中的每一种策略都能对我的课堂教学起到指导的作用,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印象深刻的是,在教学习题课时,我们班的课堂气氛总是死气沉沉,孩子们的注意力也都不集中。
在我课后反思时,翻开手中的这本书,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和方法:我的习题课就是按部就班的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从学生做到老师讲,可见我的课堂没有生趣的原因就在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吴老师告诉我们:对小学生来说,让数学练习伴随着有趣的情境出现是非常必要的。
练习的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要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习题课的设计也需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老师要先观其全貌,透过数学知识看到深邃的数学方法和思想。
从中我还深刻的感受吴老师也提到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最根本的一点是以生为本,“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书中利用儿童经验的策略中,有一个“解决问题练习课”的教学片断,吴老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总结:(1)先看清题目说的是什么事,求什么问题,弄懂题意。
(2)再想想先怎么做,再怎么做,也就是做好解题的计划。
(3)解决问题,按计划实施。
(4)回头看,进行回顾整理、反思、总结。
正好这两天我们也讲到了“解决问题”,备课时我就想着也试着用这种方法讲讲看,在讲完例题后就带着学生总结了以上的4个步骤,并提出在今后解决问题时就按照以上4步进行。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感想
有苦的跋涉,才会有笑的收获——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感想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廖冬敏在小学数学学科摸爬滚打了几年的教师,没有不知道吴正宪的。
有人说:“名师是一棵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中闪动精彩。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吴老师更是一本内容丰厚的书。
有人这样评价她的课堂:吴正宪老师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
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
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
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成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吴老师是怎样成长为一棵大树的呢?吴老师曾经写下这样一段话:“儿时上大学当科学家的美梦被无情的现实击碎了。
一个“文革”中的初中毕业生可谓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怎能承担得起教师工资的重任?别无选择,书上有路勤未经,学海无涯苦作舟。
”吴老师正是有了长期的积累,才变成今日的大师。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一书,分为21节,每个章节之间并没什么联系。
每个章节都想一部微电影,完整而精炼,都是一篇篇精炼的小论文。
有例子有讲解,通俗易懂,很有说服力,每个章节后面还有理论性的总结,有的总结看上去平淡无奇,但是都是经验之谈,如果不留神很容易错过,所以看这本书时,为了更好的理解书中的道理,看看总是要停下来思考下书中的话语。
书中有两个章节特别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感想。
书中第一章节: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有这样一段话,整体把握教材与深入解读文本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纵向要把握知识脉络,横向要沟通知识联系,教师只有做到“脑中有树”,才能“心中有数”,进而“教学有术”。
专业解读教材,要读懂教材上的每一幅图片、每一句话、每一个符号,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什么”、“这么办”。
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紧抓数学本质,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
读吴正宪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4篇)
读吴正宪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4篇)第1篇:读吴正宪心得体会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2013年4月12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有幸被原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选拔成为“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原平分站”核心组成员。
按照工作站对核心组成员的要求,近三周来,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一书,在书中,吴老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从“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将她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应该这样教。
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也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吴老师四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历程,有很多经验想对我们说,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年经教师们,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热爱数学是智慧源泉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
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吴老师通过多的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的理念。
“有营养”有数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一言之,“有营养”的数学一定是有后劲的,是可持续的。
“好吃”的数学就是马“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即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也就是能给孩子们良好数学感受的数学。
一言之,就是为孩子们创造适合他们需要的有数学味道的数学课堂。
2、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呼应,智慧与智慧的交流。
对于课堂而言,生命、生态是爱的温暖下的“动态”过程,如果没有爱的驱动,教育之道就会缺乏孕育生命的温度。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后感4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在以往传统课堂上,教师就像演员,教学中不停地讲解、分析,生怕学生没听懂、学不会。
学生就像观众,他们作为接受者很难主动参与到知识的研究中去。
被动接受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只掌握皮毛,不能深入理解,更不用说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传统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却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师生角色的转化。
在转变过程中,教师由原来的包办代替转变成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数学逻辑、探索数字奥秘、思考数学难题、交流数学应用。
这样的课堂是“活”的,学生要想适应这样的课堂,就必须具备自己的“经验”。
这里所说的经验包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
总之,只要是通过自身努力,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就可以统称为“经验”。
课堂教学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要阵地,如何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积累、应用、提升数学活动经验,下面谈谈以下几点做法:一、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活动是经验的源泉,不亲历实践活动就根本谈不上经验。
课堂实践活动是学生运用学具按照学习内容和教师要求进行的实际活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心理学家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锻炼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就可以使学生直接获取感性认识,掌握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对于孩子们来讲,动手做始终是他们最欢迎的学习形式,只有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积累的数学经验,才能最终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
因此,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思考和探索,通过各种动手活动,灵活、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在活动中学习和感悟数学,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有幸接触到余老师推荐的《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我利用课余时间仔细拜读了吴正宪老师的这本书。
这本书就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给小学数学教学阅历尚浅、在教学中迷茫的我指引了方向,它就像一本工具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给我提出建议和指导,其中调研学生现状的策略尤其让我印象深刻。
一、走进学生—调研学生的学习起点
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对学情的了解决定了一节课的质量。
现在的学生,方方面面的信息丰富着他们的头脑,有的早已超出了教师的意料,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关注他们的学习现状,找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对接点,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应有的精彩。
二、走进课堂—确定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引导方向尤为重要,不同的学生学困点不同,教师的引导就要相应的要有所改变。
了解了学生的难点,自然可以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道不多到知之较多,最后形成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三、走进自我—设计教学的整合点
对个别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后,教师就要对整个课堂进行定位。
有时候的教学感觉课堂异常精彩,其实可以说是热闹,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课堂中有一部分同学是没有收获的,因此教师还要对整个课堂的学生进行充分整合,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满载而归。
吴老师的这本书,每个点都是以课例为载体,让我在读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充分的体会到每个教学策略的用武之地。
在今后我的教学过程中,吴老师的这本书就是我的引路人、指明灯,相信我的教学能力终会有质的飞跃。
读书心得 读吴正宪老师《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读书心得读吴正宪老师《课堂教学策
略》有感
从走出校园,踏上教室岗位的那一刻起,我就喜欢读吴正宪老师的书。
我喜欢她跟同学相处的方式,喜欢她生动有趣的课堂设计,喜欢她生动鲜活的课堂……而最近我在读吴老师的《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里边的好多观点,方法和建议深深的触动着我。
首先是吴老师的设计问题策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们提问要精心,精确,精准。
提问要和情境相契合,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制定教学目标,创设富于数学味道的生动情境,通过精心提问将学生引入,再跳出情境进行理性的数学思考,问题从情境中来,情境中蕴含着深刻的数学问题。
提问和思维相契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教师要在关注,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设计精确的数学提问,既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又能诱发学生的思
维。
提问和追问要相契合。
数学提问的出现时机尤为重要,只有恰到好处才能发挥效应,所以教师要随时洞察学生的学习进程,相机追问,用及时,准确,连续的追问促使思维的火花。
所以每天都与学生经历互动的学习,真正的互动一定是思维上,就需要教师在不断地对自己提问,追问。
学习《吴正宪教师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老师讲堂授课策略》心得领悟通学吴正老的教育理念,我感觉到了自己的细小,特别是吴正老丰富的授课以及精湛的授课理是我的授课念生了翻江倒海的化。
作一名老授学生的不是知,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道理。
通学,我到,在此刻个身学的代,我老也要做一名身学型的老。
人常:“你想要学生一碗水,就得准好一桶水,甚至要准一条流淌不息的江河”。
从吴正老的授课著中吸取了多教育授课养,了我的授课念,提升了我的授课理次。
同,我也极地利用互网上的授课源采集一些全国名的授课堂,学他的授课。
在日月累中,我的授课方法、教育念均获取了很好的提升。
霍姆林斯基:“没有,就没有教育。
” 句起来简单,做起来真的很,特别是在每日繁的工作中,我更多的候是孩子眼中“冲的魔鬼”。
在学中,听了吴老的示范,他的堂中无不浸透着一个“ ”字 ,一个好意的微笑,一句的“你真棒!”,一次激励的掌声,一段充意的价,收到的学收效比大声的指高出很多倍。
吴老以情激情,用智慧使堂拥有的人情味,用她的来即是:“ 堂授课源于情!”她能真切做到从心底欣学生、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成功的体。
在吴老的堂上,充了真的与情的激励,如:“好极了!我很欣位同学,很会听,并会接人的思想。
你又知道呀⋯⋯”些不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
除了言的激励,吴老特别善于用体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
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一系列自然的行,地向学生着老的相信,同也体了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
相信,老这样的身体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种以身作则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的教更有服力。
,使我的授课生了智慧和力量,使先前感无聊的授课得充。
新程改革中,要求我老刻要住:老是授课的主,学生是堂授课的主体,授课活不再是以教中心的“日心”。
教因学生而优异。
凡是看到学生因吴老而不愿意下、因吴老的走开而流下眼泪,心中有一种感,那不是学生老的最好的褒?是什么吴老短短的一所有那么大的魅力呢?我想除了是吴老精妙的授课外,和她在堂中所体出的学生独有的有关吧!我不是授知的机器,那可是教匠了。
研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2020)
研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2020)近期研读《教师挑战》一书,感触颇深.拿到工作室为我们准备的《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我就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给迷茫的我指引了方向。
原来上好一节课中还藏有这么多的秘密呢。
全书共有21方面的课堂教学策略,从指导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方向,到调研学生现状、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读懂学生的认知过程,再到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有效提问、设计课堂练习、设计探究性活动、巧妙利用比较、转化思想的策略……书中既有教师如何把握教学目标的指导,还有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的指导。
更有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文化的指导。
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实践指导作用。
我校最近几年一直在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究和互动协作的学习。
怎样设计出一个个好的任务活动呢?读了《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中的策略八---设计探究性活动的策略后让我茅塞顿开,吴老师告诉我们:一、探究内容要有筛选,小学数学中有些内容适合让学生探究,也有些内容不适合,而且不可能每一节课都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二、探究问题要精彩,精彩的探究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例如吴老师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就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田径队的同学们进行跑步训练,2分钟跑了4/5千米,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请你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在这样的问题驱使下,学生一个个精彩的回答,其实主要源于问题的精彩。
想想我们上课时就是急于得到最后的答案和最优的方法,并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从而失去了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
三、探究材料要准备,探究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材料会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小学生的探究材料一定要便于学生操作,便于他们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促进目标的达成。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读书心得,我既害怕又激动。
害怕是因为我深切感受到知识的不足。
激动是因为我终于又多读了一本专业书籍。
(出示)经典语录:1.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
2.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
3.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
4.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
以上四句正是数学领航人吴正宪老师的经典语录!吴正宪,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
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多年来,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从“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到“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四步曲”,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她的数学教学被称作“爱与美的旋律”。
有幸读了由吴老师主编的《课堂教学策略》一书,内容非常贴近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用浅显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去挖掘教学课堂技术和艺术来提高教学执教的能力。
读过之后对于我来说收获真的特别多,书中的每一种策略都能对我的课堂教学起到指导的作用。
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吴老师的课堂是机智敏锐的灵动课堂。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充满魅力的数学灵动课堂:一、机智的捕捉火花----预设灵动的学习资源叶兰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相互动态的过程。
走进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堂,你就会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好像吴老师随时都能够洞察学生的学习进程,知道学生在看什么,想什么,知道学生的困惑点是什么,也能捕捉到学生思维上的火花,把它们放大和渲染,引领着学生不断地学会知识,而且增长了智慧,完善了人格,那么吴老师究竟有什么样的法宝能够让学生的课堂充满了灵动性呢?1、一起出发(预设问题是学生想研究的)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必备的教学预设是不可少的,这也是我们今天要遇到的问题,那么怎样给孩子预设灵动的学习资源呢?下面以吴老师《估算》一课来具体地谈谈这个问题。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后感2
巧妙创设情境追求高效课堂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后感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数学问题起于数学情境,情境是产生问题的沃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愈来愈重视对创设问题情境的探索和研究。
曾有数学界名家明确指出:“问题情境创设,应充分利用外在的物质材料,展示内存的思维过程,提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具有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还应使问题情境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促进知识结构向学生认识结构转化。
”“真正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是将数学问题巧妙地揉合于具体情境中,而具体情境又能涵盖数学问题的本质,学生借助于数学问题情境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
”从上可以看出,教师非常重视创设问题情境。
但创设问题情境有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才能做到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吴正宪老师正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一、创设情境要有情趣;二、创设情境要有生活;三、创设情境要有问题;四、创设情境要有互动;五、创设情境要有文化。
问题情境创设是基本的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手段,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学习方法和相应的教学原则精心设计的,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创造性劳动。
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有助于传授知识,表达内心的想法,丰富教学形式,展示复杂的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比较难懂的知识和抽象的思维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吴老师的课太神奇了!”每次听完吴老师的课,我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你看,她的课生动有趣、学生思维活跃,她的课堂朴实又不缺智慧、自然又不失灵动。
为什么吴老师能把枯燥的数学课上得如此好玩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久久找不到答案。
直到读了吴老师团队编写的《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我终于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吴老师尊重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规律,善于从学生的视角思考、设计教学活动,她能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为孩子们送上好吃又营养的数学大餐。
一、读懂学生教是为学服务的,课堂是为学生设计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因此要努力读懂学生,树立研究学生的意识。
当今的课堂,仅凭经验教学已经难以捕捉学生的需求。
研究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让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要。
除了读懂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还要尊重学生,要信任学生,要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性。
要给予学生客观、公正、平等的学习心理感受,力争把“爱”的阳光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
在吴老师的课堂里我们常常看到下面的场景:课堂上,学生的争论结束后,吴老师会真诚地祝贺获胜者:“祝贺你们,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欢笑。
此时,吴老师并没有忘记那些暂时“败下阵”来的学生,同样深情地握住他们的手说:“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的问题,给全班带来了一次有意义的讨论!你们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善于倾听并接纳同伴的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这是多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呀!”然后,吴老师郑重地向这些学生深鞠一躬,“谢谢!”一次握手,一声感谢,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特别是让那些暂时的“失败者”找回了学习的尊严,认可了自己的价值。
仔细品味吴老师"既好吃又有营养"的课堂教学,原来这一切都源于吴老师用尊重、友善、智慧营造了一个幸福的磁场。
《吴正宪课堂学习教学策略》读后感
读《吴正宪讲堂教课策略》有感敬爱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日在这里和大家一同分享念书心得,我既惧怕又激动。
惧怕是由于我深切感觉到知识的不足。
激动是由于我终于又多读了一本专业书本。
(出示)经典语录:1.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
2.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
3.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敬个性、真挚沟通更重要。
4.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优异的习惯更重要。
以上四句正是数学领航人吴正宪老师的经典语录!吴正宪,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优异教师、全国典范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
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课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别津贴专家。
多年来,致力于小学数学教课改革。
从“小学数学概括组合法”到“在小学数学中培育创新精神的四步曲”,吴正宪创建了孩子们喜爱的数学讲堂,她的数学教课被称作“ 爱与美的旋律”。
有幸读了由吴老师主编的《讲堂教课策略》一书,内容特别切近我们平常的讲堂教课,用浅易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去发掘教课讲堂技术和艺术来提升教课执教的能力。
读过以后关于我来说收获真的特别多,书中的每一种策略都能对我的讲堂教课起到指导的作用。
此中给我感觉最深的就是吴老师的讲堂是机智敏锐的灵巧讲堂。
下边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充满魅力的数学灵巧讲堂:一、机智的捕获火花 ----预设灵巧的学习资源叶兰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真切的讲堂教课是一个师生及多种要素互相动向的过程。
走进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讲堂,你就会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仿佛吴老师随时都能够洞察学生的学习进度,知道学生在看什么,想什么,知道学生的疑惑点是什么,也能捕获到学生思想上的火花,把它们放大和衬着,引领着学生不停地学会知识,并且增加了智慧,完美了人品,那么吴老师终究有什么样的法宝能够让学生的讲堂充满了灵巧性呢?1、一同出发(预设问题是学生想研究的)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必备的教课预设是不行少的,这也是我们今日要碰到的问题,那么如何给孩子预设灵巧的学习资源呢?下边以吴老师《估量》一课来详细地说说这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读懂学生内心世界的策略走上工作岗位以来,对教育这个职业我的理解是肤浅的,自从2019年10月有幸加入杨校长成立的名师工作室以后,给我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欠缺,也提醒并指导我要持续进取,努力按新课堂理念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让自己在教学中慢慢成长。
亲自走进名师的课堂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这个假期读了《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让我受益匪浅,在吴正宪老师课堂教学策略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读懂学生内心世界的策略,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变的,而且学生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心灵的窗口向老师敞开。
所以,要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在一定师生关系基础上生成的,有什么样的关系就会生成什么样的态度。
所以,教师要准确对待学生,必须首先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一般都处于主导地位,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这就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有一份爱心,真心热爱每一个孩子。
包括有缺陷的孩子;有一份耐心,真诚包容学生的一切,对学生不苛求、不埋怨、不指责;有一份虚心,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升。
二、调动真实有效的学生参与
主体参与是课堂教学的行为准则,教师必须把主体参与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为此,教师必须做好以下三项工作: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主体所具有的潜能,敢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参与;其次要解放学生,解除对学生主体在思想和行为上的种种束缚,让学生敢于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三要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选择自主接受、自主探究、合作接受、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保障;四要激励学生,即时反馈课堂学习效果,协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三、尊重客观现实的个性差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这就是学生群体中客观存有的个性差异。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多样化和思维水平多层化,努力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个体
的教育,使所有学生都受到应有的尊重并得到充分发展。
为此,教师特别要做到以下三点:坚持面向全体,使所有学生都受到应有的启发;实施分组学习,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增强个别指导,使特殊学生都能得到具体协助。
四、留有“教学空白”的课堂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教学中留下空白有以下好处;从心理卫生角度看,“教学空白”能够使学生从中得到积极的休息,消除心理和生理的疲劳,避免“分心”现象;从记忆原理看,“教学空白”使学生较少受到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容易记忆学习内容;从创造和想象原理来看,留下“教学空白”的课更容易荡起想象的浪花,激起好奇的涟漪,留下创造的思维空间。
因为是空白,课堂教学就不会是一潭死水,各种情感体验在一起碰撞交流,极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感悟,生成新的智慧。
五、实施真诚准确的激励评价
在现实生活中,评价普遍表现为人的一种心理需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评价,评价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促动作用。
以前我们不重视对学生实行评价,结果在教学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后来在激励评价的倡导下,结果到处都是“你真棒”的赞美。
现在我们意识到,单纯的激励评价,还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种教育功能。
要准确的理解事物,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准确评价有利于人的自我完善;评价是一种交流方式,真诚评价有利于人的合作互动。
所以,在实施激励评价的同时,教师必须保证评价对学生是准确的和真诚。
读完《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让我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细细体会,数学教师理应努力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妙,在探索中除了学会数学知识,还要形成积极的情感、智慧的思维和完善的人格,让数学教学成为激发学生潜能、积蓄学生能源、促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力争实现以生为本的课堂,面对课堂上学生们充满个性的想法,做到理性面对,顺其自然,不急于提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在捉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时再对学生实行必要的引导,为有效促动学生实行深层次的教学思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