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课件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 8/3202 1/8/320 21/8/3 Aug-21 3-Aug-2 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 8/3202 1/8/320 21/8/3 Tuesda y, August 03,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 8/3202 1/8/320 21/8/3 2021/8/ 38/3/2 021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时间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2.内迁路线 (1)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2)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 一带。 (3)鲜卑族的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3.结果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人口的 一半。 4.十六国 (1)含义: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 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 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2)概况: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 坏,人民颠沛流离。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 一了黄河流域。
2.概况 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 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地点 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4.影响 (1)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 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高潮。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 年8月3 日星期 二2021/ 8/3202 1/8/320 21/8/3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共24张PPT)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220------589年)
北方
东
魏
汉 南 蜀 西晋
方吴
十六国
东晋
东魏
北魏
西魏
宋齐梁陈
北齐
北周
隋 朝
“北朝”包括: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本节课的收获
西晋短暂统一 (1)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 (2)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八王之乱 (1)背景:封王掌握实权;
266年 280年
316年
想一想: 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探究二、八王之乱
(1)诸王手握重兵,掌握实权。
1.背景: (2)西晋统治腐朽。 (3)残酷压迫少数民族,内迁的少
数民族起兵反晋。
2.爆发: 晋惠帝昏庸无能。其在位间,手握重兵的八个
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 称“八王之乱”
皇帝昏庸,朝政腐败;残酷压迫内迁人民。 (2)时间:晋惠帝在位期间。 (3)影响:西晋衰落;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
模人口迁徙。
五胡内迁 匈奴、鲜卑、羯、氐、羌。
1.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
是( C )
A.魏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西晋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2.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所给选项中曾经在此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 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晋的建立、统一全国的史实; 2、了解“八王之乱”的原因、影响; 3、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史实; 4、认识到战乱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时,客 观上促进了人口的迁徙和民族大融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docx

2017年秋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课题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单元第四单元主备人时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分析西晋速亡的原因知识目标了解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重占•SB.fiw八王之乱西晋建立难点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讲述法、讨论归纳法、情景教学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岀什么是八王之乱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导入新课利用旧知识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二国”指的是哪二个政权?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是哪一年建立的?(答案见幻灯片中表格)师:是谁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统一了全国?魏晋时期,除了汉族,还有哪些民族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他们又做了些什么?(板书课题)二、阅读教材78-81页,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
1、西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西晋统一全国的时间?2、八王之乱的背景、含义、影响?3、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时间、内迁的民族及路线?4、什么时候谁统一了黄河流域?三、学习新课(-)西晋建立1、想一想: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出示《三国实力比较表》)2、运用地图演示A、263年,魏国灭蜀国B、266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立为皇帝,建立西晋C、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三国鼎立结束3、帮助学生整理西晋统一的过程,明确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蜀-魏-吴),明白;此时三国尽归司马氏师:西晋之所以能统一南北主要原因师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日益强盛,与此同时,南方的吴、蜀两国的统治日益腐朽,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愿望。
二、八王之乱1、读材料,了解西晋当时的社会风气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沟。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提高全面看问题的能力;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知道东晋十六国对峙的史实过程与方法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教学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
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的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的肉粥呢?由此可见司马衷是如何的愚蠢糊涂,也由此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西晋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灭亡。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西晋的建立1.教师讲述: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蜀。
(2)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复述西晋建立和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的经过。
3.教师补充: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4.腐朽的统治:(1)在治国方略上,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皇室及许多大臣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
(2)统治阶级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目标导学二:八王之乱1.多媒体展示:八王之乱示意图2.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分析八王之乱的背景。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经受住了种种考验,最终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新民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
【知识梳理】1、长征原因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发动第五次“围剿”。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
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或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2、红军长征过程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改向敌人力量的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长征胜利标志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4、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6、遵义会议(1)1935年1月,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
(2)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后确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历史课文。
本课主要介绍了西晋在280年统一全国后,由于统治腐朽、奢侈浪费,导致国家迅速衰落,最终在316年灭亡。
同时,课文还阐述了北方各族的内迁现象,以及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晋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的统一和衰落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现象。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提高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统一和衰落过程,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现象及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晋的统一和衰落过程,北方各族的内迁现象。
2.难点:分析西晋衰落的原因,以及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图片、文献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历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西晋的统一和衰落过程,北方各族的内迁现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西晋衰落的原因,以及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8.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历史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新人教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
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点:西晋发生内乱的原因。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学习了从东汉末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最后我们分析了三国鼎立的形势并得出结论,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么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西晋)对,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
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又是为什么呢?魏晋时期,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又做了什么?学了本课内容你们就知道了。
【内容探究】一、西晋的建立师: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
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
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
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
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长久,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
”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
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
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
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

*怒发冲冠 *四面楚歌
*卧薪尝胆
*人心难测
*乐极生悲 *一败涂地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四、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兵马俑的艺术群像,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
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检阅的将军
跪射的士兵
立射的士兵
将军和军事俑
将 军 俑
军 士 俑
下级军士俑和御马俑
下 级 军 士 俑
老 子 太 上 神化 老 君
你知道道教的教义吗?
道教认为生、老、病、死虽是宇宙中不可抗 拒的规律,但通过修身养性,可以做到长生 不死,得道成仙。精神修炼是一种重要的方 法。服食丹药是另一种重要方法。丹药分外 丹和内丹,外丹用炉鼎烧炼矿石药物而成, 说服之可令不老不死。内丹就是气功。
王充《论衡》一书中的唯物 主义思想是什么?
九华山
五台山
你知道佛教的教义吗?
现实人生就是“苦”。痛苦由人自身的 贪念等造成。贪念等引起善恶行为,又产生 轮回报应。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痛苦,虔诚 信佛,来世就能幸福。 这种教义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压迫的斗争, 是麻醉人民的鸦片。
二、道教的兴起
道教圣地——青城山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
道教教主——太上老君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佛教的传入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外来宗教 --- 佛教的传入
红色箭头为佛教传 入中国的路线
佛教是世界古代三 大宗教之一。它起 源于古印度,西汉 末年传入我国中原 地区。东汉明帝开 始兴建佛寺。佛教 的传播,对我国文 化的发展有深远的 影响。
佛教四大名山
峨眉金顶
普陀山
艺 术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惠帝末年爆发的“八王之乱”,导致国家陷入分裂和混乱。
随后,西晋被一支来自北方的民族——匈奴所灭。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崩溃过程,认识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晋时期的具体历史事件和相关历史人物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人物之间的联系。
同时,学生对于民族关系的变化和民族融合的过程可能还不太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的发展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过程,掌握西晋灭亡的原因;知道北方各族的内迁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历史的发展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过程,北方各族的内迁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西晋灭亡的原因,北方各族的内迁过程及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过程,掌握西晋灭亡的原因。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北方各族的内迁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梳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优秀课件(24页)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优 秀课件 (24页)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优 秀课件 (24页)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优 秀课件 (24页)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优 秀课件 (24页)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优 秀课件 (24页)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优 秀课件 (24页)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优 秀课件 (24页)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优 秀课件 (24页)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阅读:P87-88,勾画批注
1.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状况 我国北方广袤无垠的草原,养 育了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在水草丰茂 的草原上放养马、牛、羊等牲畜,过 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优 秀课件 (24页)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的建立 八王之乱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学习总结 课后活动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惠帝时期实现的短暂统一,以及随后八王之乱导致北方各族的北迁。
教材通过介绍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使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一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背景和原因。
2.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和理解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巩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西晋的建立、统一全国及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西晋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晋的历史仍然较为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的成立背景,理解西晋统一全国的过程,以及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成立背景、统一全国的过程,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晋的成立背景、统一全国的过程,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2.教学难点: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资料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西晋的成立背景、统一全国的过程;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分析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如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5.知识拓展:介绍西晋时期的著名人物,如司马炎、羊祜等;6.总结归纳:对本课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记忆;7.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加深对西晋历史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课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西晋的成立背景–司马炎篡位–魏晋南北朝更替2.西晋统一全国–司马炎称帝3.北方各族的内迁4.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速度;3.心得体会:通过学生撰写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西晋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问题三:社会氛围
“唯钱是图”,道德沦丧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 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 ,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文章问世 后,广为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语。
这则材料说明,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 ,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知识目标:了解西晋建立及统一全国的相关史 实。掌握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及北方 政权更迭给带来的影响。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民族平等、正 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短暂统一和北方 各族的内迁
22
“八王之乱”的危害
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使西晋元气大伤,316年 ,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中原人口纷纷南迁,形成了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短暂统一和北方 各族的内迁
东汉时,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就开始内迁了,具 有代表性的五个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合称“五胡”。其中,羌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保留 至今。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匈奴族、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一部 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西晋时,哪两个地方内迁的各族人口占到当地总 人口的一半?
山西、陕西
24
短暂统一和北方 各族的内迁
25
短暂统一和北方 各族的内迁
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哪一时期不断内迁?内 迁的主要民族有哪些? 时间:东汉、魏、晋时期 内迁主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十六国和北朝课件 中华书局版

一 十六国的兴亡 二 北魏的统治 三 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 北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 五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一 十六国的兴亡
❖ 1,两赵、冉魏的残暴统治 ❖ 2,前燕、前秦的兴亡 ❖ 3,北魏统一北方
一 十六国的兴亡
各族政权纷争下的北方
以383年东晋和前秦的肥水之战为 界,十六国的建立可分前后二期:
前内书治。后 赵绝考。“赵 。大学如机尤
多生用不为
篇。……弱冠游于京师,名士莫不交结。
数等九虚突
慕容儁:雅好文籍,自初即位至末年,讲
是。品发出
论不倦。览政之暇,唯与侍臣错综义理,凡 所著述四十余篇。
苻坚:博学多才艺。……亲临太学考学生
汉石中,。 人勒正算如 。之制无石 二所、遗勒
经义优劣,品而第之。问难《五经》,博士
河北起义、山东起义和关陇起 化,而不为洛都汉
义。
化之所浸染。故中
北魏末年的各族人民大起义, 央政权所在之洛阳
前后延续了八年之久。起义有 其汉化愈深,则边
力地打击了北魏的统治。起义 塞六镇胡化民族对
军包括了汉、鲜卑、匈奴、氐、 于汉化之反动亦愈
羌、敕勒等各族人民,对民族 甚,卒酿成六镇之
融合也有积极影响。
刘渊: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 《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
三因学汉为胡 二为校法“汉 九统,进谋结
《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皆略诵之。 年 治 用 行 主 合
《史》、《汉》、诸子,无不综览。
灭区经统”:
刘聪: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 孙吴《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善属文, 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
梁犊起义
石虎残暴,激起反抗, 349年爆发梁犊起义。一直 打到邺城附近。后被镇压。 349年石虎死,诸子争位, 相杀。其养子冉文夺权,他 是汉人,搞民族报复大杀羯 人达二十万,甚至高鼻多胡 者也被杀。350年称帝,改 国号为魏。352年被鲜卑人 慕容儁所灭。北方出现几个 政权并立的局面。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惠帝时期实现的短暂统一,以及随后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材从西晋的统一过程、北方各族的内迁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等方面,展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
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晋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同时对北方各族的内迁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中国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这两个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西晋统一的过程,明确北方各族的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以及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西晋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原因及其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统一的过程及其原因。
2.北方各族的内迁原因及其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原因及其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教学资源:收集与西晋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片、文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如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局面。
然后提问:“西晋是如何实现统一的?”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西晋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课件

忆一忆:
在西晋之前,还有哪些朝代也实行过 分封诸王?分封诸王对中央的统治造成什 么威胁?
西周、西汉初年也实行过分封诸王。 诸侯王势力逐渐增大,严重威胁到了中央政权。
八王之乱——统治腐朽引祸乱
1、背景 :1)晋初大封同姓诸王,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势力日益强大
2)西晋政治腐朽,役税繁重,激起内迁各民族人民的反抗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生活状况:受到西晋的民族压迫
结果:内迁民族起兵反晋;西晋亡;北 方出现十六国政权
随堂测试
随堂测试
十六国明期,各国彼此 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颠沛流离……
北方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内迁的少数民族在北
方先后建立了十五个政权,连同西南地 区的成汉,总称十六国。各国彼此攻战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东晋的建立: 时 间:公元317年 建立者:司马睿 都 城:建康(今南京)
前秦统一北方
4世纪后期,氐 族苻氏建立的前 秦逐渐强盛,在 皇帝苻坚的领导 下消灭了北方其 他割据政权,统 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为什么能统一黄河流域?
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 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 ,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 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 学校,提倡儒学。前秦境内的 胡汉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王猛(325年-375年),前 秦丞相、大将军,著名政治 家、军事家。辅佐苻坚扫平 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 功盖诸葛第一人”。
学习重难点
西晋的建立(重) 八王之乱(难)
北方游牧民族 的内迁(重、难)
学习目标 认真读,仔细找,随时标注和思考!!
※掌握:西晋建立史实(时间、建立者、都城) ※了解:西晋的治国政策 ※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 ※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说出内迁的少数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A.西晋分封制的实行埋下了祸端
B.目的是争夺中央政权
C.主要是在长安一带展开
D.造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
4.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不包括( D )
A.鲜卑 B.匈奴 C.羌 D.蒙古
5.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
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
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 中央政权 ,先 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 八王之乱 ”
影响
“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 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了我国古代历 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内迁概况
东汉 、魏、晋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 内迁,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
A.东汉末期起,北方社会动荡不安,而南方比较安定
B.北方人民躲避战乱
C.匈奴等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
D.统治者将大量北方人民迁徙到南方参加南方的开发
15.(原创题)“1960年夏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盟扎赉诺尔矿区北
部达兰额罗木河东岸发现了鲜卑早期墓群……其陪葬、晋时期鲜卑族内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师
D.司马炎
2.(2019张家港期末)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其完成全国统一的标志是
(B ) A.西晋灭蜀
B.西晋灭吴
C.西晋代魏
D.少数民族内迁
3.八王之乱是西晋时统治集团内部历时16年(291—306年)之久的战乱。下列对
有关“八王之乱”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C )
说明( A )
A.统治阶级的腐朽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制糖技术的发达
D.丝织技术的高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武持刀陶俑
晋惠帝
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 无力治国。西晋皇族纷纷起兵争夺 皇位,混战十几年,耗竭了西晋国 力。史称“八王之乱”。
你知道下面两幅漫画说的是什么事件?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八王之乱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八王混战给社会造成巨大灾 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 一石,人民饱受痛苦。“八王之 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随堂训练
(1)匈奴、鲜卑、羯、氐、羌 (2)316年,匈奴。 (3)建立:266年。 灭亡:316年。原因略。 (4)氐族建立的前秦;鲜卑建 立的北魏。
巩固练习 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 一中国的王朝是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2、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 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 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匈奴、鲜卑、羯、氐、羌 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 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
讲授新课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西晋的短暂统一
为什么西晋的统一 只有很短的时间?
西晋(266—316)速亡原因: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2、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讲授新课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 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劫掠 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 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而且,混战使中原人口大量死 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 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历史 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 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
的内迁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及掌握西晋建立及统一全国的相关史实。 2.了解八王之乱的影响及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 的人口迁徙高潮。 3.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及北方政权的更迭给当 地带来的影响。
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 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 各是哪一年建立的?
讲授新课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讲授新课
二 八王之乱
观察和思考
西晋初年, 晋武帝认为, 曹魏削弱所封 诸王的势力, 导致孤立而亡, 于是大封同姓 诸王。
讲授新课
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 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 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 事,势力日益强大。
讲授新课
晋武帝的 儿子晋惠帝昏 庸无能。在位 时手握重兵的 八个封王为了 争夺中央政权, 先后起兵,相 互混战,史称 “八王之乱”。
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参与 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不久,司 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司马懿时候,他的两个儿子相继 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讲授新课
266年, 司马懿的孙 子司马炎自 立为帝,改 国号为晋, 以洛阳为都, 史称西晋。 晋武帝司马炎
266年,司马炎废魏帝, 自称皇帝,建立晋朝, 史称西晋。
课堂小结
魏 蜀 吴
西晋 统 治 腐 败 八 王 之 乱 五 胡 内 迁
十六国 (前秦)
随堂训练
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随堂训练
(1)这是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 请你列举出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 名称。 (2)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哪一支 在什么时间灭亡了西晋政权? (3)请你写出西晋建立与灭亡的时 间,并分析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 的王朝? (4)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分析有 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 实现了我国北方黄河流域的统一?
266年,司马炎 篡夺了皇位,建 立了西晋,定都 洛阳。
280年,晋灭吴, 三国鼎立局面结 束
司马炎
魏
280年
263 年 266 年
魏
西晋
吴
完成统一
280年,晋灭吴, 三国鼎立局面结 束
三国尽归司马氏
讲授新课
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 地主、大贵族出身。西晋王朝制 定了一些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 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这 些大地主、大贵族治国上往往缺 乏雄才大略,而多是处处维护自 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 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讲授新课
三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观察和思考
“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 低见牛羊。”我 国北方游牧民族 的生活写照。
讲授新课
鲜卑
鲜卑
羌(qiāng)
匈奴
羯(jié)
氐(dī)
西
晋
讲授新课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 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 古高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 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 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 河套地区。西晋时,山西、陕西内 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 的一半。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讲授新课
一 西晋的建立
观察和思考
三国后 期,魏国实 力增强,吴、 蜀两国日益 衰落。263 年,魏灭蜀。
263年,司马昭派 兵灭蜀汉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讲授新课
பைடு நூலகம்
内迁的各族文化习俗也影响了 汉族。如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 用的胡床、方凳等。 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 经营畜牧业。
讲授新课
胡床与方凳
讲授新课
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 晋。西晋灭亡后,北方建立了许多 政权,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和 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B
3、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 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
①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②草木皆兵—
A. B. C. D.
官渡之战 长平之战 淝水之战 赤壁之战
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 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 先进的生产技术 B. 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 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讲授新课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讲授新课
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 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苻坚建立前秦政权,任用王猛 为相。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 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使得前 秦境内的胡汉矛盾有所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