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了解和爱孩子的新方法

合集下载

家长分享教育心得和教育方法

家长分享教育心得和教育方法

家长分享教育心得和教育方法1. 认识孩子的成长阶段教育孩子,首先得了解他们在什么阶段。

就像种树,知道土壤和季节,才能让树长得更好。

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阶段不同,对待他们的方式也要因时而异。

1.1 婴幼儿阶段刚出生的宝宝,最重要的是安全感。

多抱抱他们,温柔地说话,给他们一个温暖的环境。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环境非常敏感,爸爸妈妈的爱和关怀,就是他们最好的“营养品”。

1.2 学前阶段等到孩子稍大一点,开始上幼儿园了,这个时候,孩子们好奇心满满,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新事物。

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

记住,别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负担,而是充满乐趣的探险。

2.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习惯,得从小培养,就像磨刀不误砍柴工。

孩子的好习惯对他们未来的成长非常重要,家长要当好“引路人”,一步步引导他们。

2.1 时间管理从小教孩子管理时间很重要。

可以给孩子制定简单的日程表,比如吃饭、学习、玩耍的时间安排。

家长可以用生动的方式,比如把时间表做成图画,让孩子觉得有趣,这样他们就能更愿意遵守。

2.2 自我管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何应对困难、处理情绪都很关键。

家长要耐心教导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比如遇到挫折时,鼓励他们冷静下来,寻找解决办法。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看到成果。

3.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孩子的关系,像是耕种一块田地,只有用心去照料,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不仅能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还能让他们更愿意听从家长的教导。

3.1 以身作则孩子往往会模仿家长的行为,所以家长要做好榜样。

如果你希望孩子养成好习惯,首先自己要做到。

比如,平时要准时、要守信用,这些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3.2 充分沟通沟通是亲子关系的桥梁。

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比如,和孩子聊聊天,了解他们在学校的情况、朋友关系、甚至是他们的小秘密。

爱孩子的100种方法

爱孩子的100种方法

爱孩子的100种方法1.给孩子的爱带着耐心和包容。

2.尽可能多地和孩子进行交流和互动。

3.给予孩子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存在。

4.花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和嬉戏。

5.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空间和独立性。

6.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兴趣,努力满足他们。

7.夸奖孩子的进步和努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8.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和珍惜友谊。

9.与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和计划,并帮助他们实现。

10.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和克服困难。

11.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指导。

12.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13.和孩子一起阅读和学习。

14.鼓励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技能。

15.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16.带孩子参加适合他们的活动和课程。

17.给孩子提供健康和均衡的饮食。

18.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19.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

20.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家务和责任。

21.帮助孩子发展艺术才能和兴趣。

22.参加孩子的学校活动和家长会。

23.鼓励孩子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

24.给孩子展示你对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25.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和纪律,以维护秩序和安全。

26.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和习惯。

27.带孩子去探索和发现新的事物。

28.和孩子一起欣赏大自然和户外活动。

29.保持家庭的温馨和和谐氛围。

30.尽量减少对孩子的批评和指责。

31.给孩子提供合适的玩具和资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2.鼓励孩子尝试体育运动和锻炼身体。

33.给孩子提供安全和舒适的家居环境。

34.关心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成绩。

35.鼓励孩子培养一种乐观的心态。

36.给孩子提供机会接触不同的文化和思想。

37.尊重孩子的个人喜好和意见。

38.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的价值观和原则。

39.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40.鼓励孩子参与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

41.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42.关注孩子的健康和饮食习惯。

43.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4.和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游戏和探险。

蒙台梭利《发现孩子》读后感ppt

蒙台梭利《发现孩子》读后感ppt
新说
窦娥冤
发现孩子, 倾听孩子的声音。
-
1. 我们还未发现孩子
2. 我们不知如何去发现孩子
? 成人与孩子的矛盾冲突 ? 了解和爱孩子的新方法
-
成人控诉:
你无理取闹!! 你有多动症!! 你恶意破坏!! 你欺骗撒谎!!
……
-
你无理取闹!


案情回顾:你喂的饭我就不吃。


小外甥今年两岁。到外婆家做客, 中午大家开始吃饭。外婆疼爱外孙,兴 冲冲盛饭要喂孩子。结果,孩子把饭推 开,马上大吼大闹:不吃不吃,我要妈 妈喂。并且坚决排斥外婆已盛好的这碗 饭。
早期道德奠基
-
你有多动症!



案情回顾:手放好,不准乱动!

我在幼儿园见习的时候经常听见老 师会说:XXX,把手放好了,不准 动!孩子条件反射马上挺直腰杆, 把手放在膝盖上。老师都喜欢这种 整齐的静止。那些喜欢乱动的孩子 甚至被怀疑:会不会是多动症?!~
-
孩子喊冤:我在动中思考。
成人们总是有这样的偏见和固化的逻辑:心智活动 和身体活动是两回事儿。他们认为心智活动就应该安静 坐在椅子上,而身体活动就应该把心智摆在一边。这等 于孩子切成两半。
孩子天生好动,他们“在做中学”,在动中思考。为 什么不允许他们的思考与动作同时进行。就像亚里士多 德的“散步教学”?!
-
成人
你无理取闹!! 式 你有多动症!!
你恶意破坏!!
你说谎不诚实!!
孩子
我在构建自己的王国,在我的 暂时王国里,这是我的法律。 “任性 ”是我对法律的维护方
我喜欢像古希腊哲学家一样,在自 由的游走中,去学习,去思考。
这是我的“工作”,我只是想知道 它是怎么做成的,它还有什么用处。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发现孩子》读后感1蒙台梭利说,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有科学家的“牺牲精神”,必须有研究人的兴趣,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更加紧密地结合,而这种让步在某些人看来似乎是一种苦难、一种生命的扭曲、一种牺牲,但是当教师们获得了某种“科学家精神“的时候,就可以在自己的观察中体验到快乐了。

教师,就是设法把科学家的自我牺牲精神与基督徒那不可言喻的虔诚之心都移植到教育者的灵魂中来,从孩子身上学习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学习如何完善自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学校,应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给幼儿自由发展的地方。

老师不是权威,而是以爱和启示来引导孩子,支持与帮助他,解开束缚的枷锁。

解放孩子的心灵。

向来只有诗人和小孩子能感受到鹅卵石上流淌着的河水的魅力。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因为孩子比任何人都更善于观察大自然,比如照顾植物或者小动物可以轻易地引发孩子的兴趣。

儿童都有一种关心他人的渴望,正是这种本能的满足感赋予其快乐。

这本书中最可贵的就是蒙台梭利打破已有的教育常规,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的教育方式,并对如何做一名老师有了新的定义。

在蒙台梭利的观念里,教师不是授课的机器,在教育中,教师失去了主动性,而把主动权留给了孩子。

对于教师来说,他已经被一种包含教师及多种不同教具的复杂结合体多替代,教具也不再是教师的辅助工具,而转变为孩子的“助手”。

所以教师要对每件教具都非常熟悉,长时间地亲自用它,在使用过程中预见孩子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或者蕴含其中的乐趣,然后尽自己所能的向孩子进行解释可能会对教具形成的种种感觉印象。

在教导孩子运用教具时,教师必须清楚的做两件事,第一,让孩子接触教具,并向其传授使用要领;第二,对那些能够自己正确的辨识差异的孩子,教师应该干预并启发他们。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精品】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精品】

《发现孩子》读后感(精选4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发现孩子》读后感(精选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发现孩子》读后感1蒙台梭利说,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有科学家的“牺牲精神”,必须有研究人的兴趣,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更加紧密地结合,而这种让步在某些人看来似乎是一种苦难、一种生命的扭曲、一种牺牲,但是当教师们获得了某种“科学家精神“的时候,就可以在自己的观察中体验到快乐了。

教师,就是设法把科学家的自我牺牲精神与基督徒那不可言喻的虔诚之心都移植到教育者的灵魂中来,从孩子身上学习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学习如何完善自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学校,应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给幼儿自由发展的地方。

老师不是权威,而是以爱和启示来引导孩子,支持与帮助他,解开束缚的枷锁。

解放孩子的心灵。

向来只有诗人和小孩子能感受到鹅卵石上流淌着的河水的魅力。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因为孩子比任何人都更善于观察大自然,比如照顾植物或者小动物可以轻易地引发孩子的兴趣。

儿童都有一种关心他人的渴望,正是这种本能的满足感赋予其快乐。

这本书中最可贵的就是蒙台梭利打破已有的教育常规,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的教育方式,并对如何做一名老师有了新的定义。

在蒙台梭利的观念里,教师不是授课的机器,在教育中,教师失去了主动性,而把主动权留给了孩子。

对于教师来说,他已经被一种包含教师及多种不同教具的复杂结合体多替代,教具也不再是教师的辅助工具,而转变为孩子的“助手”。

所以教师要对每件教具都非常熟悉,长时间地亲自用它,在使用过程中预见孩子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或者蕴含其中的乐趣,然后尽自己所能的向孩子进行解释可能会对教具形成的种种感觉印象。

在教导孩子运用教具时,教师必须清楚的做两件事,第一,让孩子接触教具,并向其传授使用要领;第二,对那些能够自己正确的辨识差异的孩子,教师应该干预并启发他们。

心得体会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心得体会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发现孩子》读后感1蒙台梭利说,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有科学家的“牺牲精神”,必须有研究人的兴趣,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更加紧密地结合,而这种让步在某些人看来似乎是一种苦难、一种生命的扭曲、一种牺牲,但是当教师们获得了某种“科学家精神“的时候,就可以在自己的观察中体验到快乐了。

教师,就是设法把科学家的自我牺牲精神与徒那不可言喻的虔诚之心都移植到教育者的灵魂中来,从孩子身上学习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学习如何完善自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学校,应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给幼儿自由发展的地方。

老师不是权威,而是以爱和启示来引导孩子,支持与帮助他,解开束缚的枷锁。

解放孩子的心灵。

向来只有诗人和小孩子能感受到鹅卵石上流淌着的河水的力。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因为孩子比任何人都更善于观察大自然,比如照顾植物或者小动物可以轻易地引发孩子的兴趣。

儿童都有一种关心他人的渴望,正是这种本能的满足感赋予其快乐。

这本书中最可贵的就是蒙台梭利打破已有的教育常规,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的教育方式,并对如何做一名老师有了新的定义。

在蒙台梭利的观念里,教师不是授课的机器,在教育中,教师失去了主动性,而把主动权留给了孩子。

对于教师来说,他已经被一种包含教师及多种不同教具的复杂结合体多替代,教具也不再是教师的辅助工具,而转变为孩子的“助手”。

所以教师要对每件教具都非常熟悉,长时间地亲自用它,在使用过程中预见孩子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或者蕴含其中的乐趣,然后尽自己所能的向孩子进行解释可能会对教具形成的种种感觉印象。

在教导孩子运用教具时,教师必须清楚的做两件事,第一,让孩子接触教具,并向其传授使用要领;第二,对那些能够自己正确的辨识差异的孩子,教师应该干预并启发他们。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蒙台梭利丛书——发现孩子》读后感

《蒙台梭利丛书——发现孩子》读后感

《蒙台梭利丛书一一发现孩子》读后感《蒙台梭利丛书:发现孩子》提出了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指出每个孩子都应该去观察周围的世界,都应该学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都应该自然地进行学习和成长。

玛丽亚•蒙台梭利以此为基础,努力地进行着打破传统教育的探索,去寻求爱孩子和理解孩子的新方法。

在《蒙台梭利丛书:发现孩子》中,蒙台梭利展现了她独特的、革命性的儿童观,揭示了儿童具有的内在潜力,展现了儿童是作为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的存在。

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以及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和成长热情的方法。

她将幼儿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更重要的是提出了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儿童内在潜能的发展,而成人能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地成长。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儿童发展的规律,教我们真正地发现孩子。

我有幸阅读了《发现孩子》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对孩子,作为老师或家长,我们要做的首先是细心地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潜质与特长,给他们创造充分的条件,提供适宜的土壤,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人、一个最好的“自己如我班有个女孩,很聪明,只是有些胆小、不自信,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说话时,声音极小,说话就脸红。

为了让她有信心,根据她爱唱歌的特点,在一天上午,我对她说:“老师知道你很喜欢唱歌,能表演给大家看吗?"她腼腆地看着我,不表态。

我用充满信任的语气对她说:“你的声音最好听了,我们都很想听呢。

她点点头。

游戏时,我请她上台来,她声音虽然还是小,脸红红的,但她认真地去唱歌,我借机表扬了她,并让小朋友都为她鼓掌,从此她变得大胆自信多了。

关注孩子的成长时,作者总结的“精神上的力量”,不仅仅指你会欣赏孩子,信任孩子,全心全意地支持孩子,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率先垂范,给予孩子最好的精神力量,这一点我深有同感。

作为老师,因为你就是学生的一本教科书,你的形象始终给孩子提供着最贴近的教育,你每天的所作所为和精神情绪,以及你的人格品质,这些都构成了一种丰厚的精神内容,会不知不觉地成为无处不在的暗示教育,成为孩子的课本,孩子们时时刻刻在阅读着我们,当他们越长越大时,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参照能力就越强,所以孩子时刻注视着我们,你是什么,要比你说什么更有力量。

家长培养孩子兴趣的十条建议

家长培养孩子兴趣的十条建议

家长培养孩子兴趣的十条建议1、善于发现和了解孩子的兴趣。

2、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我们都知道孩子天生就有求知欲,对感兴趣的事要刨根究底。

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从孩子小时候喜欢听故事着手,开始给他讲好笑的故事,逐渐的讲些中外成功人士的故事。

等他兴趣浓了就告诉他,这些故事都是从书上看来的,人那个孩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通过读书还可以知道许多非常有趣的事。

3、经常鼓励孩子,让孩子在学习中有成就感。

成就感是激励孩子认真学习的动力。

如果孩子在学习中经常获得成功,他就会有较强的自信心,对学习更有兴趣,从而不断进步。

相反,如果孩子学习成绩总是不好,会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孩子会一步步地走下坡路。

因此,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家长的鼓励和积极地评价显得尤其重要。

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中没什么可表扬,实际上不是孩子真的一无是处,而是家长比较的角度不正确和对孩子的期望、要求过高。

在评价中还是免不了比较,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是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相比较,而纵向比较则拿孩子的现状和过去相比。

家长在比较时,特别喜欢把孩子的不足与别的孩子的长处比,这样的结果不仅无法使家长了解、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还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自卑。

建议家长对孩子进行纵向比较,及时看到孩子的进步、成功的乐趣,对学习、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4、善待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

由于孩子年龄小,对有兴趣的事情,往往只凭一时的好奇和热情。

作为家长,仅仅唤起孩子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对孩子的兴趣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引导他们从兴趣中探索和思考,切忌对孩子的兴趣不闻不问,无动于衷,这样容易使孩子的兴趣来得快,消失得也快。

5、引导动手,在实践中诱发兴趣。

俗语说:“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由于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更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务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

6、在玩中发展兴趣。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发现孩子》读后感1儿童具有一种使自己达到更高层次的倾向,喜欢享受更高层次的快乐。

天生就具有探索周围环境的倾向,观察周围的各种事物,倾听人类发出的各种声音。

正常的儿童会拒绝其他人提供的帮助,希望自己解决问题。

读和写是儿童在学校里遇到的第一个障碍,由于肌肉的感觉在一个人的儿童时代是最为发达的一种感觉,写字对于儿童来说十分容易。

阅读是将符号转化为可理解的意义,这种能力要到较晚才能获得。

在一个人的孩童时期,他的运动机制就已经确立了。

六七岁儿童的手已经失去了宝贵的运动敏感期,四岁的儿童在为确立各种走动机制进行着不可抗拒的、无意识的努力。

肌肉运动知觉记忆是幼儿最持久也是最容易建立的记忆。

四岁儿童的心理发育正好处于一个敏感期,正在经历一个极具生命力的创造时期,到了5岁,敏感期开始消退,创造期就要结束。

四岁以上的儿童会对写字产生极大的兴趣,有的从3岁半就开始学习写字。

语言的发展开始于2—5岁这个感知觉极为发达的年龄,只有在这个年龄段,一个人才能获得独特的语音语调,在以后是无法获得的。

一个人在儿童时期的言语缺陷,到了成年以后就无法根除。

幼儿习惯把每一个新加入的物体都数成1。

一个人的教育需要通过自己自发的努力,在不理会他人干预的情况下得到完善。

事实上,干预一项已经完成的工作总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它阻断了表达的内在驱动力。

由于身体的协调能力,儿童不需要很大的力量进行有节奏的跳跃,更需要的是完美的平衡感觉。

至少5岁的儿童才喜欢富有节奏感的运动。

只有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才能理解音符的价值。

儿童的任何活动都不能以随心所欲的方式表现出来。

它必须是儿童内心希望从事的活动,对这种活动他有一种自然偏好,或者可以一点一点完成。

这是一种赋予儿童的生活以秩序的东西,并且为儿童的成长开辟了无限的可能性。

在动作和学习欲望之间存在一种密切联系,动作杂乱无章的孩子不但没有学会如何做动作,他们恰恰是那些心智没有恰当培养,遭受精神饥饿之苦的孩子。

《发现孩子》读书心得

《发现孩子》读书心得

《发现孩子》读书心得《发现孩子》读书心得《发现孩子》读书心得1《发现孩子》这本书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让我知道了更多了解孩子、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方法。

在蒙台梭利的观念里,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做反应、去学习、去集中__,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

这本书让我了解更多的儿童特性,懂得怎样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对学习充满热情,积极努力地去学习,下面摘录一些让我受益的观念。

“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做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任何教育的前提都是保证孩子的安全,建立一个保护孩子的环境很重要。

有时候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有些时候孩子并不是任性,只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

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孩子的模仿力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蒙台梭利主张“大人绝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__在指导孩子时,总会把自己的方式用在孩子身上,这是不对的。

对孩子的行为活动、举止,__都不应过多去干预,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尊重孩子的想法。

如因为孩子不听指挥、吵闹而训斥孩子,不让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时,这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在__的世界中,让大人觉得欢心舒适的事对孩子也照着做准不会错,这样想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我们必须尽可能的把一切留给自然,让孩子自己选择,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他们身心成长的方案。

唯有__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我们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发现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尽量放开手让孩子__探索。

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__并对孩子有信心,孩子越专心越能__自己,教师需要的是引领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而不是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孩子。

真正理解教学的道理比__孩子学习更有效,更能引导孩子全面发展,以上是我的收获,感谢大家的阅读。

《发现孩子》读书心得2考虑到我们所处的教育体制和家庭教育环境,我们并没有改善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刺激和促进孩子的内在潜能,使其按照自己的规律实现自然的__发展”。

《发现孩子》读书心得(8篇)

《发现孩子》读书心得(8篇)

《发现孩子》读书心得(8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发现孩子》读书心得(8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心得了。

发现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发现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发现孩子读书心得体会发现孩子读书心得体会【篇一】《发现孩子》,读完以后,我认为可以用平等、自由和爱来概括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

爱是平等的。

原来一直在妈妈肚子里安静成长的胎儿,不得不经历一次辛苦而艰难的生产战斗,而且没有任何适应的时间最后还带着伤降临到我们怀中,就像是历经了长途跋涉的朝圣者一样。

作为母亲,铭记的是自己的生产之痛,却不曾想,那一时刻,与我们并肩作战的还有我们的孩子,这个为了新生而英勇奋战的小战士。

不要将孩子看得弱小,也许,TA正是救赎我们今生的使者。

要记住,孩子随时都会对我们付出爱,并且听我们的话。

孩子爱大人,所以,我们应该了解他们。

对于大人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非常注意和敏感,他们也很想遵从大人们的指示。

大人绝对想象不到,孩子已经做好永远服从我们的准备,而且他们的这种意志特别坚决,这正是孩子的特点之一。

孩子是真正爱我们的人,无条件的信任,才会无条件的服从。

服从,这是信任与爱的表现,而我们是否珍惜了呢是否将爱变成了剑,对这位小小的崇拜者剑拔弩张了呢不要用爱,去攻击你爱的人。

相反,尝试着了解爱的人,也许才是明智的选择。

自由才能自律。

经验让我们懂得,老师应该学会逐渐放手,保姆应该给孩子准备好材料,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动手。

我们没有必要干预孩子,即使他们做错了,也没关系。

老师也应该学会谦卑地行事,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但同时也要保持警惕,关注孩子的开展情况,为孩子的进一步需要准备教材。

我们应该遵循一条原那么:尽量把所有的事情留给自然。

婴儿越是能得到自由的开展,他们身体比例就会形成得越协调,身体机能也会开展得越健全。

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哪怕是干扰一下,都会有麻烦上身。

而孩子的健康开展,也是同样的道理。

对孩子充满自信,给予合理的指导,孩子会给我们一份满意的答卷的。

当然,给孩子自由并不是任意放纵,更不是视而不见。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信心等待,这就足够了。

稳定的注意力一个人的内在生活开展得越正常,他就越能成为有个性的人,也就越能培养出顽强的意志和健全的心智。

《发现孩子》优秀的读书笔记(通用11篇)

《发现孩子》优秀的读书笔记(通用11篇)

《发现孩子》优秀的读书笔记《发现孩子》优秀的读书笔记(通用11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发现孩子》优秀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发现孩子》优秀的读书笔记篇1蒙台梭利创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可算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里程碑。

蒙氏教育以孩子为中心,批评成人自以为是做法,呼吁成人尊重孩子,让孩子自由的成长,不能剥夺孩子做事的权利。

认为成人一切阻碍孩子发展的行为都是犯罪,孩子的权利应有法律的保护。

蒙氏教育早期智力开发,她认为婴幼儿时期的教育很重要,能够决定孩子的一生。

因此强调成人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需要,通过满足孩子的需要促进他们的健康快乐塑造自己的独立个性。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全书》中的《发现孩子》部分,虽然阅读了两遍,但是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理解蒙氏教育思想的真谛,下面我就浅谈我学习后获得的一点点感受,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主要内容(一)尊重孩子1、让孩子自由的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孩子都有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利。

然而,家长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认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比小孩好,于是强迫孩子按照他们的方式去思考、观察、行动和创造。

学校也以成人的思想方式为孩子制定一系列自认为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制度,往往却忽略了孩子的真正需要是什么,使孩子成为最无辜的受害者。

一个在受成人约束和限制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的身心需求在很多方面都是无法得到满足的。

孩子心理上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智能和道德精神的发展。

在成人的束缚和限制之下,孩子失去了表现自己的权利,也失去了真实的自己,此外还不得不去适应处处压制他们的生活环境。

而这一切在成人看来是孩子在社会上生活首先应该学会的。

然而,对于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而言,这是绝对不公平的。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发现孩子》读后感1儿童敏感期吸收的一切会持续到生命终止时,在其他阶段无法做到这一点。

幼年时期获得的感觉印象及习惯,一旦被忽略,以后永远都无法补救。

敏感的阶段为以后获得完美的品行打下了基础,而这些品质在年龄稍大些后就很难获得,或者说永远都得不到了。

儿童通过对世界的观察,开始学会区分差异并归类。

儿童具有一种使自己达到更高层次的倾向,喜欢享受更高层次的快乐。

天生就具有探索周围环境的倾向,观察周围的各种事物,倾听人类发出的各种声音。

正常的儿童会拒绝其他人提供的帮助,希望自己解决问题。

读和写是儿童在学校里遇到的第一个障碍,由于肌肉的感觉在一个人的儿童时代是最为发达的一种感觉,写字对于儿童来说十分容易。

阅读是将符号转化为可理解的意义,这种能力要到较晚才能获得。

在一个人的孩童时期,他的运动机制就已经确立了。

六七岁儿童的手已经失去了宝贵的运动敏感期,四岁的儿童在为确立各种走动机制进行着不可抗拒的、无意识的努力。

肌肉运动知觉记忆是幼儿最持久也是最容易建立的记忆。

四岁儿童的心理发育正好处于一个敏感期,正在经历一个极具生命力的创造时期,到了5岁,敏感期开始消退,创造期就要结束。

四岁以上的儿童会对写字产生极大的兴趣,有的从3岁半就开始学习写字。

语言的发展开始于2—5岁这个感知觉极为发达的年龄,只有在这个年龄段,一个人才能获得独特的语音语调,在以后是无法获得的。

一个人在儿童时期的言语缺陷,到了成年以后就无法根除。

幼儿习惯把每一个新加入的物体都数成1。

一个人的教育需要通过自己自发的努力,在不理会他人干预的情况下得到完善。

事实上,干预一项已经完成的工作总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它阻断了表达的内在驱动力。

由于身体的协调能力,儿童不需要很大的力量进行有节奏的跳跃,更需要的是完美的平衡感觉。

至少5岁的儿童才喜欢富有节奏感的运动。

只有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才能理解音符的价值。

儿童的任何活动都不能以随心所欲的方式表现出来。

发现孩子了解和爱孩子的新方法读后感

发现孩子了解和爱孩子的新方法读后感

发现孩子了解和爱孩子的新方法读后感篇1:嘿,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了《发现孩子了解和爱孩子的新方法》这本书的读后感。

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宝藏,里面藏了好多有趣的秘密,让我对爸爸妈妈的爱有了更深的理解呢!“哇塞,小明,这本书听起来好厉害啊!”我的好朋友小华说。

“是啊是啊,”我兴奋地回答,“以前我觉得爸爸妈妈就像两个大机器人,总是忙忙碌碌的,我都搞不懂他们在想什么。

”“哈哈,那你现在知道了吗?”小华好奇地问。

“嗯哼,我现在明白了,他们就像两个超级英雄,每天都在为了我们这个家战斗呢!”我得意地说。

“那你是怎么发现的呢?”小华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这本书里说,要像侦探一样去观察爸爸妈妈,看看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我神秘兮兮地说。

“哦?那你观察到了什么?”小华追问。

“我发现,妈妈喜欢花,就像蜜蜂喜欢花蜜一样。

每次我看到妈妈浇花的时候,她的眼睛都会闪闪发光,好像在和花儿说悄悄话呢!”我模仿妈妈的样子,逗得小华哈哈大笑。

“那你爸爸呢?”小华继续问。

“爸爸嘛,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工作起来特别认真。

但是,我发现他最喜欢的其实是和我一起踢足球。

每次我们踢球,他都会笑得像个小孩子一样。

”我边说边比划着踢球的动作。

“哇,听起来你爸爸妈妈好可爱啊!”小华羡慕地说。

“对啊,而且我还学会了怎么让他们开心。

就像给花儿浇水一样,我也要给他们‘浇水’,让他们的心花怒放。

”我得意洋洋地说。

“那你是怎么做的?”小华好奇地问。

“我会在妈妈做饭的时候帮忙洗菜,还会在爸爸下班回家的时候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笑着说,“他们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奖励!”“小明,你真棒!”小华竖起了大拇指。

“嘿嘿,这本书教会了我好多东西,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我现在知道,爱爸爸妈妈,就是要多了解他们,多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笑。

”我认真地说。

“那你现在是不是更爱他们了?”小华问。

“当然了!我现在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在爱的天空里,自由自在!”我张开双臂,仿佛真的在飞翔。

发现孩子--蒙台梭利

发现孩子--蒙台梭利

发现孩子---THE DISCOVERY OF THE CHILD[意]玛利亚。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著了解和爱孩子的新方法目录-contents1. 儿童是什么孩子打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受到成人的压制,可怕的是,人们竟对其毫无察觉。

即使像我们这样有着所谓先进文明的开化社会,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对立关系,也因为复杂的社会礼教、对孩子的行为采取强制约束和刻意限制孩子的自我发展而更趋恶化。

2. 新生儿的诞生我们从以往的经验中已发现了一项可怕的事实,那就是婴儿期所遭遇到的负面经历,将会影响其未来一生的发展。

胎儿在母体内发育的阶段,和他出生后在儿童期的成长变化,都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关键性的影响。

3. 心理胚胎成长是一个神奇的过程。

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种内在的能量在启动新生儿原本能够自主的身体。

这个能量一启动,新生儿的手脚便开始运动起来,他也开始学说话了。

自此,新生儿不只具备了行动的能力,也有了表达思想意见的能力,这便是人的内化过程。

4. 有吸收性心智的本质幼儿的心智与成人大不相同,他靠自己的天生禀赋创造出高品质的成就。

他不仅创造了语言,更创造了说话的器官,他也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身体动作,及各种表达智慧的方式。

5. 心灵是怎样建构的人类的心灵似乎循着相同的路径发展。

它也是从“无有”开始的,在新生儿的内部,即其心理层面,并没有任何现成的东西,心灵的器官也是围绕着一个敏感点产生的,在此之前也是不断地搜集资料,经由吸收性心智完成。

如果我们不了解敏感期及其发生的顺序,我们就不明白孩子的心灵是如何建构的。

6. 孩子的行为能力孩子刚出生时不具任何行为能力,几乎是瘫痪的,借着练习学会了走路、跑步以及像其他动物一样攀爬,但必须靠她自己的努力。

这种适应性的工作,造物者只音乐会给儿童来完成,成人已不易适应。

7. 三岁孩子三岁的孩子必须为他自己摆弄东西。

如果给他依其身材比例制作的东西,容许他学着大人一样操作,他整个性格就会变得平和、满足。

发现问题,从了解孩子开始

发现问题,从了解孩子开始

发现问题,从了解孩子开始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问题,有的是来自外界的压力,有的是来自内心的困惑。

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我们应该从了解孩子开始,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如何了解孩子,二是如何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性格、爱好、优点和缺点都不尽相同。

所以,我们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他们,与他们建立亲近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要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们通常会在言语中或者行为中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应该仔细聆听他们的话语,观察他们的行为,从中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孩子可能会因为学习、社交或者家庭问题感到困扰,这时候我们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排解困难。

要尊重孩子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的外向活泼,有的内向文静,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不强求他们按照我们的期望去做事。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健康成长,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们通常会表现出对某些事物的浓厚兴趣,比如音乐、运动、美术等,我们要关注并支持他们的兴趣爱好,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得到成就感和快乐。

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

沟通是了解孩子的最重要途径,我们要保持与孩子的畅快对话,让他们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只有建立了与孩子的良好沟通,我们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恰当的帮助和指导。

二、发现问题并解决了解孩子之后,就能更加及时地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要重视孩子的情绪变化。

孩子的情绪波动比较大,有时候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情绪低落,我们要重视这些情绪变化,及时找到原因并给予关心和安慰。

要教导孩子如何处理情绪,培养他们的情商和心理素质。

要留意孩子的学习状态。

学习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孩子出现了学习问题,比如成绩下滑、学习兴趣减弱等,我们要及时关注,并找出原因,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观察、了解、思考:发现孩子兴趣与天赋的策略

观察、了解、思考:发现孩子兴趣与天赋的策略

观察、了解、思考:发现孩子兴趣与天赋的策略判断孩子的兴趣和才能需要观察、了解和思考,以下是一些建议:1.观察孩子的行为:观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活动或任务的表现。

注意他们在哪些方面表现出热情、专注和创造力,以及他们是否对某些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兴趣或才能。

2.了解孩子的喜好: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喜好和兴趣。

询问他们喜欢做什么、喜欢读什么书、喜欢听什么音乐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了解孩子的兴趣和才能。

3.尝试新的事物: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事物,包括艺术、音乐、体育、科学等。

观察他们在尝试新事物时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否表现出特别的才能或兴趣。

4.注意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观察孩子在游戏、绘画、写作或其他创造性活动中的表现。

注意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他们是否在这些方面表现出特别的才能。

5.观察孩子的社交互动:注意孩子在与同龄人或成人交往时的表现。

观察他们是否在某些社交场合表现出特别的自信或才能,以及他们是否对社交活动有特别的兴趣。

6.尝试专业课程或活动:如果可能的话,让孩子参加一些专业课程或活动,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才能。

通过专业课程或活动,你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孩子在特定领域的发展潜力。

7.寻求专业意见:如果可能的话,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例如教师、教练、辅导员等。

他们可能会提供有关孩子兴趣和才能的专业意见和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孩子的兴趣和才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观察。

同时,尊重孩子的选择和个人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让孩子自主地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孩子》了解和爱孩子的新方法孩子打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受到成人的压制,可怕的是,人们竟对其毫无察觉。

即使像我们这样有着所谓先进文明的开化社会,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对立关系,也因为复杂的社会礼教、对孩子的行为采取强制约束和刻意限制孩子的自我发展而更趋恶化。

孩子们总是想挣脱大人的控制,希望每一件事都能自己动手。

除非是真的需要帮忙,不然孩子们表现出很明显的倾向是不想让大人插手。

孩子们从内心自然流露出的这种自发性,过去显然是因为大人们的居高临下及不适当的介入与干扰,而受到长期的压抑。

成人以为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要以比小孩好,于是就把成人的那一套行为模式强加于孩子身上,要求孩子接受大人的控制,迫使孩子屈服,放弃自己的意愿和创意。

我们成人习惯于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孩子的行为,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不仅造成学校教育的偏差和整个教育体制的误导,更导致社会采取一连串完全错误的行动。

一个在由大人控制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的许多需求是没有办法得到满足的。

孩子的必要需求不单单只是身体上的,更重要的还有心理上的。

他们的心理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是影响孩子日后智能和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

孩子被力量比他强大得多的大人压制着,他不但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还要被迫去适应一个对他不利的生活环境,而且这一切都源于大人总是天真地以为这样做是在帮助孩子学会在社会上生活。

几乎每一种所谓的教学活动,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命令式的――甚至可以说暴力式的方法,以此来强迫孩子适应大人的生活世界。

这种方法的基本点是,要求孩子必须完全地、毫无异议地服从大人的指示。

这种方式等于否定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这对孩子来说是绝对不公平的。

成人对孩子的权威态度深植于家庭之中,即使那些备受宠爱的孩子也无法排除受大人权威的压制。

类似于家庭中的这种强权教育,在学校的学习环境里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事实上,学校里严格的课业标准和强制性的行为规定,都与孩子原本美好无虑的童年生活变得格格不入,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变得危机四伏。

如果我们要以孩子的福祉为中心,就应该采取妥善与人道的做法,那就要建立一个不再压制孩子的学习环境。

这个环境应当要配合孩子的性情,让孩子在其中自由发展。

任何一项教育制度的推行,绝对必须先从建立一个能够保护孩子的环境做起。

这个环境要能保护孩子不受成人世界那些危害孩子学习和发展的重重阻碍所威胁;这个环境要像暴雨中的避风港、沙漠中的绿洲,成为他们的心灵寄托之所在;这个环境要时时刻刻确保孩子能够健康正常地发展。

成人也把儿童当作是一件私有财产。

没有一个奴隶被主人那样必须永远服从大人的指示。

从来没有任何人的权益像儿童权利那样不被重视;更没有任何一个工人必须像孩子那样,盲目地遵从大人的命令,至少工人还有下班的时候,还可以找个地方消遣。

我想,没有一个人愿意处在孩子的地位。

孩子被大人用一堆严格而又专制的规定限制着,他们什么时间必须做功课,什么时间才可以玩,都得按照大人的规定。

我们的社会从来不曾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因此,大人认为住起来舒服的地方就是孩子的家,在一个家里,妈妈负责洗衣做饭、爸爸负责外出工作赚钱,爸爸妈妈只要量力而为地照顾孩子就行了。

自古以来,所有的道德思想和哲学理论几乎完全以大人为中心,和孩子童年有关的社会问题都被忽略了。

似乎没有人想过孩子实际上是一个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

从来没有人思考过孩子也具有独特的性情,也没有人关心过孩子为达到其生命中的非凡成就所应具有的个别需要。

大人只是把孩子看成是无助的弱小者,大人认为孩子应该按照他们的指令来做事。

遗憾的是,孩子作为能如此吃苦受难,而又如此体贴他人的良伴,却没有人真正了解他们。

成人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总是想要极力保护,即使有些东西实在没有多大价值。

有时候,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

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

新生儿就当被视为“心理胚胎”来看待,它是一种为了降临到这个世界上而包藏在肉体中的精神。

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看不见的过程。

人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所具有的独特意志使他完成具体的转化工作,并使自己向前迈进。

音乐家、歌手、艺术家、运动员、专制君王、英雄、罪犯、圣人――都是经由同样的方式被生下来,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发展之迷来到这个世界,正是个性的发展激发着每一个人去做不一样的事。

孩子才真正握有通往自己内心世界的钥匙。

孩子确实很小就能展现出自己的发展趋向和相当的心智天赋,他总有一天会尝试着展现出他的能力。

真正的问题在于,虽然孩子必须经过重重困难和持久的努力,才能充分运用与掌握他的心智,但是孩子有其精神层面,只要他们得花些时间去表现出这份天赋。

一个在孩子身上封锁、隐藏的心灵,正在逐渐茁壮成长,它正一点一点地让被动的躯体活跃起来,唤醒孩子的意志力,并开启孩子的意识。

孩子自己利用环境中的一切资源,来塑造他的未来。

这并不是在受有意识的“意志”所主宰,而是由潜意识的心智来完成的。

它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智慧,孩子那奇妙的创造工作就是借这种潜意识心智完成的。

我们发现,在某种时候,环境中的某些方面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兴趣,它表现出一种穿透整个生命的热诚,这就是一种潜意识的力量。

孩子刚出生时不具任何行为能力,几乎是瘫痪的,借着练习学会了走路、跑步以及像其他动物一样攀爬,但必须靠他自己的努力。

这种适应性的工作,造物者只交付给儿童来完成,成人已不易适应。

越是高度文明的孩子越可悲,生在简单社会的孩子就平和、快乐得多,可以自由使用周围的东西,因为那些东西不是那么昂贵,不用担心会打破。

母亲在洗衣、烤面包时,孩子也可以在一旁参与,如果找到适合他的事,就能为自己准备生活。

我们必须认识到,三岁孩子的内在有一个老师,一直无误地引导他。

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因为婴儿越是能得到自由的发展,他就越能形成更为协调的身体比例,越能造就更为健全的机能。

只有遵循自由的原则,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

也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应允许孩子有精神上的自由,因为有创造力的自然比我们更能塑造他的精神,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对他的精神予以忽视甚至放任自流。

当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时,他们需要各种玩具及为玩具娃娃准备的东西,更需要一个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的环境,可是他们发现这些都不没有创设出来。

我们只是为他们提供了成人用品的微缩品。

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

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讲,则应让他们享有更多文化与精神上的自由。

儿童的身体也要靠灵魂的快乐而生存。

孩子的到来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开始,孩子唤醒我们的感觉,用我们不懂的方法让我们保持清醒。

孩子是可以帮助大人上进的人。

如果大人不愿意去尝试,就会遭致失败,以致变得慢慢顽固起来,最后处于麻木不仁状态。

要求孩子信服或服从某个人,都不是孩子内在发展所需要的外在表现。

但是我们却一再要求孩子遵从这些外在的行为,不给孩子发展他内在潜能的机会,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引领孩子找到那条通往他内心世界的道路,而不是一再使孩子发展受挫。

孩子越专心,就越能从工作中得到宁静,也越能发自内心地遵守纪律。

在教学方式上达到这种境界的老师,都会延伸出一套特别的沟通方式。

要达到专心的地步,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步骤:准备期,有具体目标的工作和能让孩子的内在发展得到满足、使疑惑得到了解,这样三个阶段。

孩子必须得到健全的发展,还必须达到精神上的平衡协调,这样他才有能力服从别人。

在自然界中,只有强者才能适应环境;同样的道理,只有精神上的坚强者,才懂得顺应服从。

我们必须尽可能地依据孩子的天性来让他有发展的可能,这样孩子才能够茁壮成长。

而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日后的成就远比我们所期待的还要大。

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引导孩子走入正轨。

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地观察以及持续地付出努力。

孩子的心智发展需要达到一定的成熟度,才有可能遵照大人的指示,完成要他做的事。

孩子会依令行事,并且会小心翼翼地进行。

成人在孩子发展道路上所设下的难关,不但难以数计,而且极具伤害力。

教育者必须要理清自己的观念,摒弃一切偏见,最后还必须改变其道德态度。

接下来就是要准备一个有利于孩子生活的环境,一个无阻碍的学习空间。

环境的设计要符合孩子的需求,让孩子能够一步一步得到必要的解放,使其得以克服一切困难,并开始显露出他的非凡性格。

成人必须孩子必要的,做孩子需要的,去帮助孩子自己行动。

假如大人做得不够,孩子可能就没有办法顺利地发展,但是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创造力无法发挥。

而这之间的平衡点,我们称之为“介入的门槛”。

人必须建设自我,拥有自我,最后更要能控制自我。

最适合生活的地方其环境应该是美丽的,因此,如果我们寄希望于学校成为“观察人类生活的实验室”,我们就必须把美的东西都荟萃于此,就像在细菌学家的实验室里,为培养杆菌就必须备好炉子和土壤一样。

只要孩子能做到坚持不懈,不管他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他都能做得一样好,因为这里真正有价值的并不是工作本身,工作只是培养和丰富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途径。

我们的目的不是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早熟的小”绅士”,而是促进他锻炼自己的意志,更早地建立抑制和冲动间的相互联系。

为此,我们应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活动,在日常生活习惯中训练他们的意志。

只有通过自由的交往,通过进行让孩子们彼此之间相互适应的训练,他们才能建立起社会化的“习惯”。

仅仅对他们进行应当做什么的说教,是决不会达到培养他们意志的目的的。

一个有性格的人才会成为一个坚定不移的人,成为一个忠实于自己的言行、信念和情感的人。

为了完成有意识的行动,我们就必须做出决定。

而决定又是选择的结果。

一旦某一动机占据上风,我们就做出了选择。

坚持不懈地工作,清晰的思维,在意识中养成对会造成冲突的动机进行筛选的习惯,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对最微不足道的事情所做出的决定,对某人的行为逐步施加的影响,在那些不断重复的行为中不断增强自我指导的能力,这些都是在为形成坚实的个性打基础。

当孩子们通过自我教育,将那些复杂的、需要做出比较和判断的内心活动付诸行动时,他们一方面用这种方式获得了有条理的、明晰的智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意志。

人的最基本权利,就是自我“培养”的权利。

只有到了这一步,我们作为一个人才不会受压抑,不受奴役,并能在所处的环境中自由地选择自身发展的方法。

我们对孩子的关注应该是有节制的,我们不应该任意强迫他去学习,应该让智慧之光永远照亮他的心灵。

现实也是艺术想象的基础。

如果真要培养婴儿的想像力,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在成为事物主人的环境中生活,或用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知识、经验来丰富他的头脑,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自由地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