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格式(制剂)

合集下载

阿托伐他汀钙片CTD格式模板资料[制剂]

阿托伐他汀钙片CTD格式模板资料[制剂]

CTD格式8号申报资料主要研究信息(药学部分:制剂)3.2.P.1 剂型选择依据及产品组成(1)本品为普通片剂,规格为:10mg每片XXXXX片的处方组成见表3.2.P.1。

附表3.2.P.1XXXXX片药物组成表(2)本品在制备过程中没有使用专用的溶剂。

(3)XXXXX片的内包装材料为铝塑板,有避光和防潮的作用,与XXXXX 的内包装材质相同。

内包材的生产厂家具有内包材注册证,执行国家标准。

3.2.P.2 产品开发XXXXX是HMG-CoA还原酶的一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可以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并降低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发病危险。

临床试验已经证实XXXXX 降低胆固醇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它汀类药物,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以及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者有明显疗效。

XXXXX(商品名)作为目前世界上顶级降血脂药物,由美国华纳-兰伯特公司研制开发。

1997年上市,之后并入辉瑞公司。

自1998年以来取得了优异的业绩,成为当今世界增长最快的药品,连续三年名列全球畅销处方药第一位,2003年全球销售92.3亿美元,2004年高达108.6亿美元。

华纳-兰伯特公司的XXXXX在1999年9月获准中国申请药品行政保护,在国内由XX辉瑞生产销售。

目前,国内原红惠制药(现更名嘉林药业)已获得XXXXX及片剂产品的生产批文,天方药业研制开发XXXXX胶囊,于2005年9月29日获得新药证书和药品注册批件。

我公司立项仿制XXXXX片,规格与辉瑞制药(XX)XX的XXXXX相同,为:10mg/片。

3.2.P.2.1 处方组成3.2.P.2.1.1 原料药性状:白色至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溶解性:XXXXX不溶于PH≤4的水溶液,能微溶于蒸馏水、PH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乙腈,轻度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甲醇。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有效期:48个月分子式:XXXXX分子量:XXXX化学名:XXXXXXXXXXXX英文名:Atorvastatin Calcium化学结构式:XXXXXXXXXXXX生产厂家:XXXXX批准文号:XXXXXX质量标准:药品注册标准YBH00262010原料检验:依据药品注册标准XXXX检测XXXX原料,有关物质图谱于参比制剂的有关物质图谱进行对比。

ctd格式申报资料模板

ctd格式申报资料模板

(3)ICH的CTD格式申报资料要求
• 目的 统一三方申报资料的格式要求,避免重复劳动 • 资料结构 第一部分:各国的特殊要求(证明材料等) 第二部分:各专业的综述 第三部分:具体的研究资料与图片等 • 特点 条理清晰、资料编码科学、方便审评与国际间的 交流
2.国内起草背景
• 国内存在的问题 对申报资料的要求不够细化 企业水平参差不齐 申报资料的质量总体较差 审评人员的工作量大,且包括很多不必要的 打字工作。 审评报告的重点信息缺失 • 解决的思路 照国外,规范申报资料,提倡电子提交, 审评报告与综述资料有机结合。
质控:分析方法的验证与对照品的标定
稳定性:样品情况、结果的表述
综述中关键点(2)
• 制剂 处方工艺:研发过程、变化情况及批次 汇总表(代表性批次 ) 质量控制 :放行标准、有关物质方法学 验证应针对已知杂质、列明产品中可能 含有的杂质、对照品的标定 稳定性:上市后的承诺和方案、使用中 产品稳定性、相容性试验
三、总结
• 满足临床治疗与患者需求是药品研发立题 的主要依据。 • 质量源于设计:药品研发的质量决定了药 品的质量。 • 申报资料是注册时证明药品安全有效、质 量可控的重要依据。 • CTD格式的申报资料充分体现了药品研发 的系统性,对指导研发、注册申报,提高 审评的质量与效率均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质量标准杂质检查项对比
起草过程与特点
• 2009年开始启动 • 周密安排、全员参与 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中心与各小组 层面),全体化药药学人员参与讨论 • 广泛征求意见 多种形式多方征求意见 • 2010年9月正式发布 国食药监注 〔2010〕 387 号
国家局对有关事项的通知
一、化药注册分类3、4、5和6的生产注册申请的 药学部分申报资料,可参照CTD格式提交,同 时提交电子版。 二、化药注册分类1和2的药学资料,暂不按CTD 格式提交资料。 三、为鼓励CTD格式提交,并稳步推进: (一)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2申报资料 要求提交的生产注册申请申报资料仍予接收。 (二)技术审评部门将对提交CTD格式申报资 料的注册申请单独按序进行审评。

CTD格式申报资料范本

CTD格式申报资料范本

药品注册分类:化学药品六类注册申请分类:仿制药品注册申请药品名称:苯磺酸氨氯地平片(XX g、XX g)资料项目名称:药学研究CTD格式申报资料研究机构名称:XXX制药有限公司研究机构地址:XXXXXXXXX研究机构主要研究者:XXX研究机构电话:XXX注册申请联系人姓名:XXX原始资料的保存地点:XXX制药有限公司注册申请机构联系电话:XXXXXXXXX药品注册申请人:XXX制药有限公司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申报资料(药学部分)目录3.2.P.1 剂型及产品组成 (3)3.2.P.2 产品开发 (4)3.2.P.2.1 处方组成 (4)3.2.P.2.1.1 原料药 (4)3.2.P.2.1.2 辅料 (5)3.2.P.2.2 制剂研究 (5)3.2.P.2.2.1 处方开发过程 (5)3.2.P.2.3 生产工艺的开发 (20)3.2.P.2.4 包装材料/容器 (23)2.3.P.2.5 相容性 (23)3.2.P.3 生产 (23)3.2.P.3.1生产商 (23)3.2.P.3.2批处方 (23)3.2.P.3.3 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 (24)3.2.P.3.4 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 (25)3.2.P.3.5 工艺验证和评价 (26)3.2.P.4 原辅料的控制 (31)3.2.P.5 制剂的质量控制 (31)3.2.P.5.1质量标准 (31)3.2.P.5.2 分析方法 (31)3.2.P.5.3 分析方法的验证 (34)3.2.P.5.4 批检验报告 (93)3.2.P.5.5 杂质分析 (97)3.2.P.6 对照品 (100)3.2.P.7 稳定性 (101)3.2.P.7.1稳定性总结 (101)3.2.P.7.2上市后的稳定性承诺和稳定性方案 (102)3.2.P.7.3 稳定性数据 (102)申报资料正文3.2.P.1 剂型及产品组成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一种独特的具有高度血管选择性的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是心血管治疗药物中比较理想的长效降压药,也是近几年来世界处方量最大的高血压和心绞痛治疗药物。

ctd格式申报资料模板

ctd格式申报资料模板

——重视对参比品的研究,确立研究目标
返回
美国对普通口服制剂 工艺申报综述资料的要求
• 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单元操作有哪些? • 批次的一致性怎样? • 批次处方是否能正确反映药物产品的组成?如 果不能,差异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 确保每个步骤成功的在线测试和控制的要素有 哪些? • 商业化规模与展示批次的规模相差有多大?仪 器是否采用相同的设计和操作原则?
单元 操作
设备
挤出制粒混合 仪
研究 阶段
2 kg 一万片
申请 批次
48 kg 23万片
拟生产 批次
480 kg 230万片
湿法制粒 高剪切制粒仪 PMA 10 PMA 300
PMA 1800
湿法过筛
干燥 碾压 压片
冲击碾压仪
FS 75
FS 200
MP 4 FS 200 Beta
FS 200
MP 6 FS 200 Beta
China 3 0.1%
0.95%
0.92% 0.1% 0.47%
0.95%
1.49%
返回
• 具体实例:
某进口的仿制药,仿制国外已上市的抗感染复
方粉针剂。
对原发厂产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复方的
组成、辅料及用量、规格、粒度分布、有关物
质种类及含量、稀释液的种类、配制后溶液的 性状及贮存条件、包装瓶与胶塞、有效期等。
2.关键点
• 各资料的基本要求 综述资料 应系统全面、重点突出,综合所作的研 究工作证明药品的质量确实是稳定、 可 控的 申报资料 为综述资料提供充足的文献与试验依据, 包括具体的文献复印件及其译文、试验的 实施过程及数据、图表与照片等
综述中关键点(1)
• 原料药

ctd申报资料格式

ctd申报资料格式

ctd申报资料格式篇一:CTD格式申报资料范本药品注册分类:化学药品六类注册申请分类:仿制药品注册申请药品名称:苯磺酸氨氯地平片(XXg、XXg)资料项目名称:药学研究CTD格式申报资料研究机构名称:XXX制药有限公司研究机构地址:XXXXXXXXX 研究机构主要研究者:XXX 研究机构电话:XXX 注册申请联系人姓名:XXX 原始资料的保存地点:XXX制药有限公司注册申请机构联系电话:XXXXXXXXX药品注册申请人:XXX制药有限公司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申报资料(药学部分)目录3。

2。

P。

1 剂型及产品组成。

..。

.。

....。

.。

.。

.。

.。

.。

.。

.。

...。

.。

.。

...。

.3 3。

2.P.2 产品开发。

.。

.。

...。

....。

.。

..。

.。

.。

.。

.。

.。

.。

..。

43。

2。

P。

2。

1 处方组成。

..。

...。

.......。

.。

..。

...。

.。

..。

.. 43。

2。

P.2。

1。

1 原料药。

.。

....。

..。

.。

..。

.。

....。

.。

..。

.。

.。

.。

.。

.。

4 3。

2。

P。

2。

1。

2 辅料 ..。

.。

...。

..。

.。

.。

.。

.。

..。

.。

..。

..。

.。

..。

5 3.2。

P.2.2 制剂研究。

.。

.。

...。

.。

..。

...。

.。

.。

.。

...。

..。

53。

2.P.2.2.1 处方开发过程 ..。

.。

.。

...。

.。

.。

.。

.。

..。

.。

..。

...。

5 3。

2.P。

2.3 生产工艺的开发。

....。

.。

..。

..。

..。

....。

.。

.。

.。

...20 3。

2。

P。

2.4 包装材料/容器。

...。

..。

.。

.。

.。

.。

.。

..。

.。

.。

.。

23 2。

3.P.2.5 相容性 .。

...。

.。

.。

.。

...。

.。

..。

..。

..。

.。

.。

.。

...。

23 3.2。

P。

3 生产。

.。

....。

..。

.。

.....。

..。

.。

...。

...。

.。

..233。

制剂-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

制剂-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

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制剂)一、目录3.2.P.1 剂型及产品组成3.2.P.2 产品开发3.2.P.2.1 处方组成3.2.P.2.1.1 原料药3.2.P.2.1.2 辅料3.2.P.2.2 制剂3.2.P.2.2.1 处方开发过程3.2.P.2.2.2 制剂相关特性3.2.P.2.3 生产工艺的开发3.2.P.2.4 包装材料/容器3.2.P.2.5 相容性3.2.P.3 生产3.2.P.3.1 生产商3.2.P.3.2 批处方3.2.P.3.3 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3.2.P.3.4 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3.2.P.3.5 工艺验证和评价3.2.P.4 原辅料的控制3.2.P.5 制剂的质量控制3.2.P.5.1 质量标准3.2.P.5.2 分析方法3.2.P.5.3 分析方法的验证3.2.P.5.4 批检验报告3.2.P.5.5 杂质分析3.2.P.5.6 质量标准制定依据3.2.P.6 对照品3.2.P.7稳定性3.2.P.7.1 稳定性总结3.2.P.7.2上市后的稳定性研究方案及承诺3.2.P.7.3 稳定性数据二、申报资料正文及撰写要求3.2.P.1 剂型及产品组成(1)说明具体的剂型,并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单位剂量产品的处方组成,列明各成分在处方中的作用,执行的标准。

如有过量加入的情况需给予说明。

对于处方中用到但最终需去除的溶剂也应列出。

(2)如附带专用溶剂,参照以上表格方式列出专用溶剂的处方。

(3)说明产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及容器。

3.2.P.2 产品开发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或文献资料来论证剂型、处方组成、生产工艺、包装材料选择和确定的合理性,具体为:3.2.P.2.1 处方组成3.2.P.2.1.1 原料药参照《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提供资料说明原料药和辅料的相容性,分析与制剂生产及制剂性能相关的原料药的关键理化特性(如晶型、溶解性、粒度分布等)。

3.2.P.2.1.2 辅料说明辅料种类和用量选择的依据,分析辅料用量是否在常规用量范围内,是否适合所用的给药途径,并结合辅料在处方中的作用分析辅料的哪些性质会影响制剂特性。

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格式(制剂)

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格式(制剂)

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格式(制剂)3.2.P.1 剂型及产品组成3.2.P.2 产品开发3.2.P.2.1 处方组成3.2.P.2.1.1 原料药3.2.P.2.1.2 辅料3.2.P.2.2 制剂3.2.P.2.2.1 处方开发过程3.2.P.2.2.2 制剂相关特性3.2.P.2.3 生产工艺的开发3.2.P.2.4 包装材料/容器3.2.P.2.5 相容性3.2.P.3 生产3.2.P.3.1 生产商3.2.P.3.2 批处方3.2.P.3.3 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3.2.P.3.4 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3.2.P.3.5 工艺验证和评价3.2.P.4 原辅料的控制3.2.P.5 制剂的质量控制3.2.P.5.1 质量标准3.2.P.5.2 分析方法3.2.P.5.3 分析方法的验证3.2.P.5.4 批检验报告3.2.P.5.5 杂质分析3.2.P.5.6 质量标准制定依据3.2.P.6 对照品3.2.P.7稳定性3.2.P.7.1 稳定性总结3.2.P.7.2上市后的稳定性研究方案及承诺3.2.P.7.3 稳定性数据二、申报资料正文及撰写要求3.2.P.1 剂型及产品组成(1)说明具体的剂型,并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单位剂量产品的处方组成,列明各成分在处方中的作用,执行的标准。

如有过量加入的情况需给予说明。

对于处方中用到但最终需去除的溶剂也应列出。

(2)如附带专用溶剂,参照以上表格方式列出专用溶剂的处方。

(3)说明产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及容器。

要求:列出所有辅料的组成和用量(若含增塑剂,需说明增塑剂用量的合理性),包括包衣辅料等;3.2.P.2 产品开发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或文献资料来论证剂型、处方组成、生产工艺、包装材料选择和确定的合理性,具体为:技术要求:简要说明产品开发目标,包括剂型/规格选择依据;简要描述背景资料,市场导向,国内外上市情况,专利、产品说明书,制剂处方组成、相关标准等资料的调研;并以列表的形式提出开发目标(QTTP),包含:(1)预期的临床用途,给药途径、剂型、给药系统;(2)剂量规格(3)容器密闭系统(4)影响药代动力学和质量的关键属性(如:溶出度)(5)适合于拟上市产品的药品质量标准(如:纯度、稳定性和药物溶出);参考下表:3.2.P.2.1 处方组成3.2.P.2.1.1 原料药参照《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提供资料说明原料药和辅料的相容性,分析与制剂生产及制剂性能相关的原料药的关键理化特性(如晶型、溶解性、粒度分布等)要充分。

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

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

国食药监注〔2010〕 387 号附件:化学药品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CTD格式申报主要研究信息汇总表(原料药)2.3.S.1 基本信息2.3.S.1.1 药品名称原料药的中英文通用名、化学名2.3.S.1.2 结构原料药的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2.3.S.1.3 理化性质原料药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性状(如外观,颜色,物理状态);熔点或沸点;比旋度,溶解性,溶液pH, 分配系数,解离常数,将用于制剂生产的物理形态(如多晶型、溶剂化物、或水合物),生物学活性等。

2.3.S.2 生产信息2.3.S.2.1 生产商生产商的名称(一定要写全称)、地址以及生产场所的地址。

2.3.S.2.2 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1)工艺流程图:参见申报资料3.2.S.2.2(注明页码)。

(2)工艺描述:按反应路线简述各步反应的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取代、缩合、烃化、酰化等),各步反应的原料、试剂、溶剂和产物的名称,终产物的精制方法和粒度控制等;特殊的反应条件(如高温、高压、深冷等)应说明。

详细内容参见申报资料3.2.S.2.2(注明页码)。

(3)生产设备:参见申报资料3.2.S.2.2(注明页码)。

(4)大生产的拟定批量:kg(g)/批。

2.3.S.2.3 物料控制生产用物料(如起始物料、反应试剂、溶剂、催化剂等)的质量控制信息(包括来源、质量标准等),参见申报资料3.2.S.2.3(注明页码)。

2.3.S.2.4 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列出所有关键步骤及其工艺参数控制范围。

关键步骤确定依据参见申报资料3.2.S.2.4或3.2.S.2.6(注明页码)。

中间体的质量控制参见申报资料3.2.S.2.4(注明页码)。

2.3.S.2.5 工艺验证和评价无菌原料药:工艺验证方案(编号:--,版本号:--)和验证报告(编号:--,版本号:--)参见申报资料3.2.S.2.5(注明页码)。

其他原料药:工艺验证方案(编号:--,版本号:--)和验证报告(编号:--,版本号:--)参见申报资料3.2.S.2.5(注明页码);或者,工艺验证方案(编号:--,版本号:--)和批生产记录(编号:--,版本号:--)样稿参见申报资料3.2.S.2.5(注明页码),验证承诺书参见申报资料3.2.S.2.5(注明页码)。

药物制剂CTD申报资料(4、5.2类)最新模板.

药物制剂CTD申报资料(4、5.2类)最新模板.

制剂CTD 格式申报资料4、5.2类3.2.P 制剂3.2.P.1 剂型及产品组成(1)说明具体的剂型,并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单位剂量产品的处方组成,列明各成分在处方中的作用,执行的标准。

如有过量加入的情况需给予说明。

对于处方中用到但最终需去除的溶剂也应列出。

表1 (注:表格依次编号,下同):处方2)如附带专用溶剂,参照以上表格方式列出专用溶剂的处方。

3)说明产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及容器。

3.2.P.2 产品开发说明产品开发目标。

说明原研药上市情况。

详细提供包括原研药的质量概况在内的相关研究资料或文献资料来论证本品的剂型、处方组成、生产工艺、包装材料选择和确定的合理性。

3.2. P.2.1处方组成3.2. P.2.1.1原料药参照《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提供资料说明原料药和辅料的相容性,分析原料药的关键理化特性(如BCS分类、晶型、溶解性、粒度分布等)与制剂生产及制剂性能的相关性,并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与文献。

3.2. P.2.1.2辅料说明辅料是否适合所用的给药途径结合辅料在处方中的作用分析辅料的哪些性质会影响制剂特性,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与文献。

3.2. P.2.2 制剂研究3.2. P.2.2.1处方开发过程参照《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提供处方的研究开发过程和确定依据,包括文献信息(如对照药品的处方信息)、研究信息(包括处方设计,处方筛选和优化、处方确定等研究内容)、辅料种类和用量选择的依据、分析辅料用量是否在常规用量范围内,以及自制样品与原研药的质量特性对比研究结果(需说明原研药的来源、批次和有效期,自研样品批次,对比项目、采用方法),并重点说明在药品开发阶段中处方组成的主要变更、原因以及支持变化的验证研究。

如生产中存在过量投料的问题,应提供过量投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相关研究资料。

3.2. P.2.2.2制剂相关特性对与制剂性能相关的理化性质,如pH、离子强度、溶出度、再分散性、复溶、粒径分布、聚合、多晶型、流变学等进行分析。

CTD申报资料模版

CTD申报资料模版

*********C T D格式申报资料一、目录剂型及产品组成产品开发处方组成原料药辅料制剂研究处方开发过程制剂相关特性生产工艺的开发包装材料/容器相容性生产生产商批处方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工艺验证和评价原辅料的控制制剂的质量控制质量标准分析方法分析方法的验证批检验报告杂质分析质量标准制定依据对照品稳定性 稳定性总结上市后的稳定性研究方案及承诺 稳定性数据二、申报资料正文剂型及产品组成(1)本品为淡黄色或类白色片,规格为50mg ,单位剂量产品的处方组成,各(2)本品无专用溶剂。

(3)本品采用PVC 铝塑包装,外加聚酯/铝/聚乙烯复合膜袋。

产品开发*********是德国拜耳开发上市的首个口服苷酶抑制剂,1990年首先在德国上市。

于1998年进入我国,商品名为“*********”。

我公司以“*********”为对照药品,研制了*********片,规格为50mg ,按照国家药品注册分类,属于化学药第6类已有国家标准品种。

处方组成 原料药*********化学名称为: 化学结构式为: 分子式: 分子量:*********为白色或类白色无定形粉末,在水中极易溶,在甲醇中溶解,在乙醇中极成 分 用量 百分重量作用 执行标准 微晶纤维素淀粉6026适量填充剂 填充剂 黏合剂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中国药典2010年版********* 二氧化硅50活性成分 助流剂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中国药典2010年版微溶解,在乙腈和丙酮中不溶。

本品应密封、避光、在阴凉处保存。

辅料“*********”处方中所用的辅料为:微晶纤维素、淀粉、硬脂酸镁、二氧化硅。

本品处方参照“*********”,除加入粘合剂羟丙甲基纤维素外,其他辅料均与上市对照药“*********”一致,辅料相容性试验结果显示羟丙甲基纤维素对活性成分无明显影响。

制剂研究处方开发过程为尽量保证研制品与上市药品安全、有效性一致,我们对上市样品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及评价,并全面考察原料的性质。

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制剂)

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制剂)
性要求的标准,即注册标准
质量控制及稳定性资料要求解读
3.2.P.5.2 分析方法
列明质量标准中各项目的检查方法
包括①项目②检查方法(并给与编号)③具体实验操作,如供试 品、对照品、流动相、系统适用性溶液等的配制方法;④色谱条 件,如色谱柱(型号)、柱长度、内径、填料粒径、柱温、流速、 检测器、检测波长、运行时间、系统适用性、进样体积等;⑤计 算公式等。
应承诺对上市后生产的前三批产品进行长期留样稳定性考察,并 对每年生产的至少一批产品进行长期留样稳定性考察,如有异常 情况应及时通知管理当局。
提供后续稳定性研究方案(实验方案,各时间点的考察项目,考 察项目、方法和可接受标准均用表格形式)。
质量控制及稳定性资料要求解读
3.2.P.7.3 稳定性数据
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制剂)
质量控制及稳定性资料要求解读
李洪霞
质量控制及稳定性资料要求解读
一、前言 二、质量控制研究资料 三、稳定性研究资料 四、色谱数据和图谱提交要求
一、前言
质量控制及稳定性资料要求解读
CTD格式的特点:
先给出结果,后陈述过程,再附上支持性实验数据
资料整理模块化,试验设计及结果表格化、数据化
单一杂质B
总杂质
含量
其他项目
(2)加速试验
质量控制及稳定性资料要求解读
批号1:(三批样品) 批量: 规格: 包装: 考察条件:
考察项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限度要求
时间(月)
性状
0
1
2
3
6
单一杂质A 单一杂质B 总杂质
含量
其他项目
(3)长期试验
质量控制及稳定性资料要求解读

ctd格式申报资料模板

ctd格式申报资料模板
批次汇总表 • 构造确证:杂质的定性研究与溯源 • 质控:分析方法的验证与对照品的标定 • 稳定性:样品情况、结果的表述
综述中关键点〔2〕
• 制剂 • 处方工艺:研发过程、变化情况及批次
汇总表〔代表性批次 〕
• 质量控制 :放行标准、有关物质方法学 验证应针对杂质、列明产品中可能含有 的杂质、对照品的标定
〔2〕加拿大对申报资料的要求
• 药学综述资料要求 • 申报临床、申报上市 • 特点 • 新药与仿制药通用 • 与欧盟〔即ICH〕的格式一致 • 兼顾审评报告的格式要求 • 有利于存档与药品监管 • 实例
〔3〕ICH的CTD格式申报资料要求
• 目的 • 统一三方申报资料的格式要求,防止重复劳动 • 资料构造 • 第一局部:各国的特殊要求〔证明材料等〕 • 第二局部:各专业的综述 • 第三局部:具体的研究资料与图片等 • 特点 • 条理清晰、资料编码科学、方便审评与国际间
Roche(Switzerl <0.1% and)
<0.1%
Standard Organics(India)
<0.1% <0.1% <0.2%
Dong Wha(Korea)
<0.17% 0.17%
China 1 <0.1% 0.95%
0.95%
China 2
0.95%
0.95%
China 3
0.1% 0.92% 0.1% 0.47% 1.49%
• 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单元操作有哪些? • 批次的一致性怎样? • 批次处方是否能正确反映药物产品的组成?如
果不能,差异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 确保每个步骤成功的在线测试和控制的要素有 哪些?
• 商业化规模与展示批次的规模相差有多大?仪 器是否采用一样的设计和操作原那么?

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

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

国食药监注〔2010〕 387 号附件:化学药品 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CTD格式申报主要研究信息汇总表(原料药)基本信息药品名称原料药的中英文通用名、化学名构造原料药的构造式、分子式、分子量理化性质原料药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性状(如外观,颜色,物理状态);熔点或沸点;比旋度,溶解性,溶液pH, 分派系数,解离常数,将用于制剂生产的物理形态(如多晶型、溶剂化物、或水合物),生物学活性等。

生产信息生产商生产商的名称(必定要写全称)、地址以及生产场所的地址。

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1)工艺流程图:拜见申报资料(注明页码)。

(2)工艺描绘:按反响路线简述各步反响的反响种类(氧化、复原、代替、缩合、烃化、酰化等),各步反响的原料、试剂、溶剂和产物的名称,终产物的精制方法和粒度控制等;特别的反响条件(如高温、高压、深冷等)应说明。

详尽内容拜见申报资料(注明页码)。

(3)生产设施:拜见申报资料(注明页码)。

( 4)大生产的制定批量:kg( g) / 批。

物料控制生产用物料(如开端物料、反响试剂、溶剂、催化剂等)的质量控制信息(包含根源、质量标准等),拜见申报资料(注明页码)。

要点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列出全部要点步骤及其工艺参数控制范围。

要点步骤确立依照拜见申报资料或(注明页码)。

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拜见申报资料(注明页码)。

工艺考证和评论无菌原料药:工艺考证方案(编号: --,版本号: --)和考证报告(编号: --,版本号: --)拜见申报资料(注明页码)。

其余原料药:工艺考证方案(编号:--,版本号: --)和考证报告(编号:--,版本号: --)拜见申报资料(注明页码);或许,工艺考证方案(编号: -- ,版本号: --)和批生产记录(编号: --,版本号: --)样稿拜见申报资料(注明页码),考证承诺书拜见申报资料(注明页码)。

生产工艺的开发简要说明工艺路线的选择依照(比如参照文件或自行设计),简要描绘工艺开发过程中生产工艺的主要变化(包含批量、设施、工艺参数以及工艺路线等的变化)。

CTD 制剂申报资料撰写要求

CTD 制剂申报资料撰写要求

国食药监注…2010‟ 387 号附件:化学药品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CTD格式申报主要研究信息汇总表(制剂)2.3.P.1 剂型及产品组成(1)说明具体的剂型,并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单位剂量产品的处方组成,列明各成分在处方中的作用,执行的标准。

如有过量加入的情况需给予说明。

对于处方中用到但最终需去除的溶剂也应列出。

(2)如附带专用溶剂,参照上表格方式列出专用溶剂的处方。

(3)说明产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及容器。

2.3.P.2 产品开发简要说明产品开发目标,包括剂型、规格的选择依据。

2.3.P.2.1 处方组成2.3.P.2.1.1 原料药简述原料药和辅料的相容性试验结果。

详细信息参见申报资料3.2.P.2.1.1(注明页码)。

简要分析与制剂生产及制剂性能相关的原料药的关键理化特性(如晶型、溶解性、粒度分布等等)及其控制。

2.3.P.2.1.2 辅料简述辅料种类和用量选择的试验和/或文献依据。

详细信息参见申报资料3.2.P.2.1.2(注明页码)。

2.3.P.2.2 制剂研究3.2.P.2.2.1 处方开发过程处方的研究开发过程和确定依据参见申报资料3.2.P.2.2.1(注明页码)。

以列表方式说明不同开发阶段(小试、中试、大生产)处方组成的变化、原因以及支持变化的验证研究。

示例如下:处方组成变化汇总过量投料:过量投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依据。

2.3.P.2.2.2 制剂相关特性简要对与制剂性能相关的理化性质,如pH,离子强度,溶出度,再分散性,复溶、粒径分布、聚合、多晶型、流变学等进行分析。

提供自研产品与对照药品在处方开发过程中进行的质量特性对比研究结果,例如:(1)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样品批号、对照药品批号和生产厂;溶出条件,取样点;比较结果。

(2)有关物质:样品批号、对照药品批号和生产厂;测定及计算方法;比较结果。

2.3.P.2.3 生产工艺的开发生产工艺的选择和优化过程参见申报资料3.2.P.2.3(注明页码)。

CTD申报资料模版

CTD申报资料模版

C T D申报资料模版(总3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C T D格式申报资料一、目录剂型及产品组成产品开发处方组成原料药辅料制剂研究处方开发过程制剂相关特性生产工艺的开发包装材料/容器相容性生产生产商批处方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工艺验证和评价原辅料的控制制剂的质量控制质量标准分析方法分析方法的验证批检验报告杂质分析质量标准制定依据对照品稳定性稳定性总结上市后的稳定性研究方案及承诺 稳定性数据二、申报资料正文剂型及产品组成(1)本品为淡黄色或类白色片,规格为50mg ,单位剂量产品的处方组成,各(2)本品无专用溶剂。

(3)本品采用PVC 铝塑包装,外加聚酯/铝/聚乙烯复合膜袋。

产品开发*********是德国拜耳开发上市的首个口服苷酶抑制剂,1990年首先在德国上市。

于1998年进入我国,商品名为“*********”。

我公司以“*********”为对照药品,研制了*********片,规格为50mg ,按照国家药品注册分类,属于化学药第6类已有国家标准品种。

处方组成 原料药*********化学名称为: 化学结构式为: 分子式: 分子量:成 分 用量 百分重量 作用 执行标准 微晶纤维素 淀粉 60 26 适量69.40 30.08 0.52填充剂 填充剂 黏合剂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中国药典2010年版********* 二氧化硅50 2.5 35.71 1.79 活性成分 助流剂 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为白色或类白色无定形粉末,在水中极易溶,在甲醇中溶解,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乙腈和丙酮中不溶。

本品应密封、避光、在阴凉处保存。

辅料“*********”处方中所用的辅料为:微晶纤维素、淀粉、硬脂酸镁、二氧化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格式(制剂)3.2.P.1 剂型及产品组成3.2.P.2 产品开发3.2.P.2.1 处方组成3.2.P.2.1.1 原料药3.2.P.2.1.2 辅料3.2.P.2.2 制剂3.2.P.2.2.1 处方开发过程3.2.P.2.2.2 制剂相关特性3.2.P.2.3 生产工艺的开发3.2.P.2.4 包装材料/容器3.2.P.2.5 相容性3.2.P.3 生产3.2.P.3.1 生产商3.2.P.3.2 批处方3.2.P.3.3 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3.2.P.3.4 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3.2.P.3.5 工艺验证和评价3.2.P.4 原辅料的控制3.2.P.5 制剂的质量控制3.2.P.5.1 质量标准3.2.P.5.2 分析方法3.2.P.5.3 分析方法的验证3.2.P.5.4 批检验报告3.2.P.5.5 杂质分析3.2.P.5.6 质量标准制定依据3.2.P.6 对照品3.2.P.7稳定性3.2.P.7.1 稳定性总结3.2.P.7.2上市后的稳定性研究方案及承诺3.2.P.7.3 稳定性数据二、申报资料正文及撰写要求3.2.P.1 剂型及产品组成(1)说明具体的剂型,并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单位剂量产品的处方组成,列明各成分在处方中的作用,执行的标准。

如有过量加入的情况需给予说明。

对于处方中用到但最终需去除的溶剂也应列出。

(2)如附带专用溶剂,参照以上表格方式列出专用溶剂的处方。

(3)说明产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及容器。

要求:列出所有辅料的组成和用量(若含增塑剂,需说明增塑剂用量的合理性),包括包衣辅料等;3.2.P.2 产品开发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或文献资料来论证剂型、处方组成、生产工艺、包装材料选择和确定的合理性,具体为:技术要求:简要说明产品开发目标,包括剂型/规格选择依据;简要描述背景资料,市场导向,国内外上市情况,专利、产品说明书,制剂处方组成、相关标准等资料的调研;并以列表的形式提出开发目标(QTTP),包含:(1)预期的临床用途,给药途径、剂型、给药系统;(2)剂量规格(3)容器密闭系统(4)影响药代动力学和质量的关键属性(如:溶出度)(5)适合于拟上市产品的药品质量标准(如:纯度、稳定性和药物溶出);参考下表:3.2.P.2.1 处方组成3.2.P.2.1.1 原料药参照《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提供资料说明原料药和辅料的相容性,分析与制剂生产及制剂性能相关的原料药的关键理化特性(如晶型、溶解性、粒度分布等)要充分。

分析与制剂生产及制剂性能相关的原料药的关键理化特性,包括•溶解性•生物药剂学分类•粒度•晶型•性状/密度……分析可能影响的药品质量属性和生产工艺的原料药属性,参考下表:原辅料相容性实验的考虑•不局限于指导原则,结合工艺过程设计•延长放置时间,在苛刻条件下进行,更能说明相容性问题;•亦可模拟制剂工艺过程进行;•同时做好空白对照和原料药对照;3.2.P.2.1.2 辅料说明辅料种类和用量选择的依据,分析辅料用量是否在常规用量范围内,是否适合所用的给药途径,并结合辅料在处方中的作用分析辅料的哪些性质会影响制剂特性。

3.2.P.2.2 制剂研究3.2.P.2.2.1 处方开发过程参照《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提供处方的研究开发过程和确定依据,包括文献信息(如对照药品的处方信息)、研究信息(包括处方设计,处方筛选和优化、处方确定等研究内容)以及与对照药品的质量特性对比研究结果(需说明对照药品的来源、批次和有效期,自研样品批次,对比项目、采用方法),并重点说明在药品开发阶段中处方组成的主要变更、原因以及支持变化的验证研究。

如生产中存在过量投料的问题,应说明并分析过量投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要求:研究内容包含以上全部内容技术要求:➢文献信息原研产品研究--说明书(药代特性/贮藏条件)--EMA、FDA公开审评信息(溶出对比研究方法&原研片的溶出曲线)--日本医药品IF(降解途径/杂质/溶出曲线和溶出方法,及pH-溶出度关系)--生物药剂学分类➢与对照药品的质量特性对比--不同pH介质中的溶出行为(需要采用分辨力好的溶出度检查方法)--有关物质--稳定性➢结合产品开发目标,确定制剂关键质量特性,通过研究(实验设计),确定那些对药物制剂质量起到关键作用的,以及彼此有关联的变量(物料特性)➢重点阐述从处方设计到最终设计的演变过程,通过研究确定制剂中原料药、辅料、包装容器的选择。

➢提供临床试验批次处方、3.2.p.1处方、稳定性研究批处方的比较研究,进行支持变化的验证研究;一批生产记录(批量、工艺参数、过程控制)和检验报告书➢详述并论证批处方(3.2.p.2)中任何辅料范围➢制剂特殊设计(片剂刻痕、印记等),提供必要的研究;3.2.P.2.2.2 制剂相关特性对与制剂性能相关的理化性质,如pH,离子强度,溶出度,再分散性,复溶、粒径分布、聚合、多晶型、流变学等进行分析。

提供自研产品与对照药品在处方开发过程中进行的质量特性对比研究结果,例如有关物质,溶出行为等。

如为口服固体制剂,需提供详细的自研产品与对照药品在不同溶出条件下的溶出曲线比较研究结果,推荐采用f2相似因子的比较方式。

溶出研究技术要求:取样时间点除0时外,至少3个;每个处方样品至少12个计量单位;计算时药物溶出达到85%以上的时间点只能选取一个;从第二个时间点至最后1个时间点溶出结果的变异系数应小于10%;保证药物溶出90%以上或达到溶出平台;3.2.P.2.3 生产工艺的开发简述生产工艺的选择和优化过程,重点描述工艺研究的主要变更(包括批量、设备、工艺参数等的变化)及相关的支持性验证研究。

技术要求:⏹生产工艺的选择和设计--考虑剂型特点、药物及辅料的理化性质;--充分考虑放大和说呢国产可行性和预期生产设备的适合性⏹生产工艺研究—为工艺改进、工艺验证和工艺控制提供依据;✓用过研究,找到CQA和工艺参数的关系✓确定关键工艺参数✓确定过程控制措施✓工艺的稳健型、评估工艺能力,是否能可靠生产出符合预期质量要求的产品(如规模)汇总研发过程中代表性批次(应包括但不限于临床研究批、中试放大批、生产现场检查批、工艺验证批等)的样品情况,包括:批号、生产时间及地点、批规模、用途(如用于稳定性试验,用于生物等效性试验等)、分析结果(例如有关物质、溶出度以及其他主要质量指标)。

⏹对于3.2.p.3.3中所描述的生产工艺和临床试验/生物等效性批次VS稳定性研究批次的生产工艺之间的显著差异予以分析,评估该差异对药品性能、可生产性和质量的影响。

包括—生产批号和研究用途(如生物等效性研究)—生产地点(车间)—批量—主要设备差异(设计,操作原理和大小)示例如下:批分析汇总生产工艺研究实例(较好的例子)⏹工艺设计:根据原料药特性,初步确定制备工艺;如:原料药为针状结晶,密度小,流动性差,采用湿法制粒增加物料密度并改善流动性;⏹制粒工艺选择:⏹初期工艺流程:⏹产品CQA:如溶出度,降解产物,含量均匀度和稳定性⏹风险评估—分析对溶出、含量均匀度等CQA有较大影响的物料(原料药、辅料、包材)特性和工艺参数,研究确认其风险,进行相应控制。

以影响溶出度的参数考察举例:●列出所有可能对溶出有影响的因素和参数,考虑全面●小试考察每一个单一因素对溶出度的影响,得出最佳参数,举例如下(原料药粒径):原料药粒径对溶出度的影响(产品规模尽量大一点,1万左右,更具有代表性)溶出对比:pH1.2、pH5.5、pH6.8和水考察结果:临床试验批次使用的原料药粒径在粒径2、3范围;●制粒工艺的考察和控制喷雾量对颗粒物理性质的影响其他参数同法考察考察结果:对颗粒特性(粒度、密度)影响最大----喷雾量✓喷雾量对片剂质量的影响✓其他参数同法考察✓考察结果:喷雾量对溶出影响较小;●制粒工艺的考察和控制-小试研究结束时风险评估✓汇总各参数对片剂溶出度的影响程度1—没有影响2—对初期溶出度略有影响●制粒工艺放大时工艺参数的考察与评价✓喷雾量对颗粒物理性质的影响✓其他参数同法考察✓考察结果:喷雾量对颗粒特性(粒度、密度)无显著影响最大。

✓喷雾量对片剂质量的影响✓其他参数同法考察✓考察结果:喷雾量对溶出无显著影响;对●制剂工艺生产规模研究结束风险评估✓对片剂溶出度影响评估3.2.P.2.4 包装材料/容器(1)包材类型、来源及相关证明文件:注1:关于包材类型,需写明结构材料、规格等。

例如,五层共挤膜输液袋,规格为内层:改性乙烯/丙烯聚合物,第二层:聚乙烯,第三层:聚乙烯,第四层:乙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第五层:多酯共聚物;聚丙烯输液瓶,规格为250ml;铝塑泡罩包装,组成为:3.2.PVC/铝、3.2.PVC/3.2.PE/3.2.PVDC/铝、3.2.PVC/3.2.PVDC/铝;复合膜袋包装,组成为:聚酯/铝/聚乙烯复合膜袋、聚酯/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膜袋。

注2:表中的配件一栏应包括所有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材配件。

如:塑料输液容器用组合盖、塑料输液容器用接口等。

提供包材的检验报告(可来自包材生产商或供应商)。

(2)阐述包材的选择依据。

(3)描述针对所选用包材进行的支持性研究。

在常规制剂稳定性考察基础上,需考虑必要的相容性研究,特别是含有有机溶剂的液体制剂或半固体制剂。

一方面可以根据迁移试验结果,考察包装材料中的成分(尤其是包材的添加剂成分)是否会渗出至药品中,引起产品质量的变化;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吸附试验结果,考察是否会由于包材的吸附/渗出而导致药品浓度的改变、产生沉淀等,从而引起安全性担忧。

3.2.P.2.5 相容性提供研究资料说明制剂和附带溶剂或者给药装置的相容性。

3.2.P.3 生产3.2.P.3.1生产商生产商的名称(一定要写全称)、地址、电话、传真以及生产场所的地址、电话、传真等。

3.2.P.3.2批处方以表格的方式列出生产规模产品的批处方组成,列明各成份执行的标准。

如有过量加入的情况需给予说明并论证合理性。

对于处方中用到但最终需去除的溶剂也应列出。

要求:如果主要投料量根据纯度和水分等进行折算后投料,同时对辅料投料量做相应调整,以维持总片重恒定,需要对辅料用量的调整范围进行研究;3.2.P.3.3 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1)工艺流程图:以单元操作为依据,提供完整、直观、简洁的工艺流程图,其中应涵盖工艺步骤,各物料的加入顺序,指出关键步骤以及进行中间体检测的环节。

(2)工艺描述:以注册批为代表, 按单元操作过程描述工艺(包括包装步骤),明确操作流程、工艺参数和范围。

在描述各单元操作时,应结合不同剂型的特点关注各关键步骤与参数。

如大输液品种的原辅料的预处理、直接接触药品的内包装材料等的清洗、灭菌、去热原等;原辅料的投料量(投料比),配液的方式、温度和时间,各环节溶液的pH值范围;活性炭的处理、用量,吸附时浓度、温度、搅拌或混合方式、速度和时间;初滤及精滤的滤材种类和孔径、过滤方式、滤液的温度与流速;中间体质控的检测项目及限度,药液允许的放置时间;灌装时药液的流速,压塞的压力;灭菌温度、灭菌时间和目标F0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