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纲要(6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教学大纲(全国通用版)

小学科学教学大纲(全国通用版)一、总体目标本科学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促进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科学基本知识:包括物质的性质、能量的转化、生物的生长与变化等基础知识。
2. 科学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进行简单的科学观察和实验,锻炼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3. 科学方法与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的探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要求1. 简明易懂:教学内容要简单明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过于复杂的概念和术语。
2. 生动有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3. 实践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鼓励他们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
4. 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教学: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3.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如科学展览、科学竞赛等,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多元评估: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等方面,给予全面的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科学教材,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2. 实验器材: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设备,支持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
3. 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有趣的科学实例和动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师角色1. 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年级科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纲要

六年级科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科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学材料:青岛出版社2016年第1版授课对象:小学6年级学生授课时间:33课时设计者:制定时间:2020年8月9日六年级科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纲要一、课程背景(一)课标分析小学科学课标指出,5-6年级学段学生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能基于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思想,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采用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
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多种方法、利用多种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育创新精神。
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的研究主题。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
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
《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大纲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册书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 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认识常见物质的分类;- 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活动;- 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和规律,对自然现象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册书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以下能力:- 观察能力:能够用肉眼、仪器等多种方式进行观察;- 实验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并分析实验结果;- 探究能力:能够提出问题,制定探究计划,进行探究活动,并得出结论;- 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思考。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册书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以下态度和价值观:- 热爱科学,对科学探究有浓厚的兴趣;- 尊重事实,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追求真知;- 合作精神,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和探究活动;- 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二、教学内容2.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2 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基本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实验仪器使用:显微镜、试管、烧杯、天平等;- 实验安全知识: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2.3 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 天气和气候:了解天气现象,认识气候类型;- 生物的特征: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同种类的生物;- 地球和宇宙:认识地球的构造,了解宇宙的组成。
2.4 科学探究方法- 提出问题: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 制定计划:能够设计实验和探究活动;- 收集证据:能够进行观察、实验,收集数据;- 得出结论:能够分析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表达和交流:能够撰写实验报告,进行成果展示。
三、教学时间本册书的教学时间为一学期,共计约20周。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课程类型:小学科学设计教师:六年级全体教师设计日期:2019、11、20适用年级:六年级教学课时: 32课时【课程总目标】1、关于科学知识⑴了解生命世界中微小生物特点。
知道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知道动植物生存的环境。
⑵知道物质世界的两大变化,同时能描述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变化。
2、关于科学探究⑴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⑵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⑶继续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进一步增强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⑵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⑶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课程内容】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六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分享设计

六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分享》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教材对教材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对教材每个单元的内容,每个学生的关注点又各不相同,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各不相同,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先让学生对教材有个整体的了解,再进行每个单元内容目标的讲解,然后针对每单元的内容目标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册书的内容,让学生对教材有个系统性的了解。
2、了解本册教材的课程安排、总体目标以及每单元的具体目标,有针对性的学习。
3、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学习。
教学难点:
学习方法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是不是很想了解一下我们的新课本,5分钟时间大家看一看我们的新课本。
说一说你最欢什么内容?你知道哪些相关的知识?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对课本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既满足了学生对课本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享纲要过渡:
通过看新课本和同学间的交流,我们对这本教材有了大概的了解,下面我们
一起来了解下本学期的课程安排。
本学期课程安排。
科学六年级上册

科学六年级上册
在六年级的科学课程中,同学们将进一步学习更深入的科学知识,探索更广阔的科学世界。
本文将以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内容为主线,介绍一些有趣和重要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世界的奥秘
在第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有关植物的知识。
他们将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以及它们的特点,如叶子的形状、根部的结构等。
还将学习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单元: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第二单元将带领学生了解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他们将学习不同种类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食物链等知识。
通过观察和实验,同学们将更深入地认识动物的生态系统。
第三单元: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六年级科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这一单元,学生将学习物质的组成结构,了解各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他们也将认识到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四单元:天体运动的规律
通过学习天体运动的规律,同学们将认识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
他们将了解昼夜交替、四季更替等天文现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推算出其中的规律。
总结
通过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学生将对自然界的奥秘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他们也将培养出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为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在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探索世界的美妙之处。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纲要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1. 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培养探究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和归纳的能力,帮助他们全面、系统地认识事物
3. 加深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认识到科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用科学语言阐明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科学思维及探究方式
2. 人体健康与生命教育
3. 生物和环境教育
4. 物质性质与变化、声光传播、运动与力、简单机械等自然现象和科学实验。
三、课程特点
1. 突出生命教育与探究性研究。
重视生命科学的理解、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敬畏生命。
2. 增强综合运用能力。
注重动手实践,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3. 落实素质教育。
增强环保教育意识,保护环境,关心社会,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四、教学要求
1.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实际探究
与尝试实践。
2. 注重本地区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情境,使之紧密相联系。
3. 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和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
创新能力。
六年级科学教学大纲(上册)

六年级科学教学大纲(上册)六年级科学教学大纲(上册)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物质的基本属性,学会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来探究物质的性质。
2. 学习简单的机械原理,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运用力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会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敢为人先,勇于尝试。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2.1 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基本属性(密度、比热容、导电性等)2. 物质的分类与变化(固液气三态变化、化学变化等)3.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机械能、热能、电能等)2.2 生物与自然1. 生物多样性(植物、动物、微生物等)2. 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湿地等)3. 自然现象(气象、地理、地质等)2.3 技术与生活1.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2. 电子技术(电路、电磁、半导体等)3.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食品安全、环保、节能等)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 利用实验、观察、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
4. 倡导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发言、合作等情况。
2. 作业与练习: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练习成绩等。
3. 实验与探究: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科知识与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辅导资料等。
2. 实验室设备、实验材料、模型等。
六年级科学课程大纲

六年级科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 课程性质六年级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基础性课程。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课程任务(1)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4)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过程。
(2)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
(3)认识地球的结构和宇宙中的天体。
(4)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
(5)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 生命世界(1)生物的多样性认识不同种类的生物。
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3)生物的生命周期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周期。
生物的繁殖方式。
2. 物质世界(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常见的化学变化现象。
(2)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溶解性、导电性等。
(3)材料的分类和用途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 地球与宇宙(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7.微生物与健康
8.单元复习
1、能够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非生物和生物。2、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和微小生物。/3、运用绘画、文字、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4、通过资料收集、调查研究,交流分享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
8
课时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课程目标(从学生角度)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5-9
1.我们的地球模型2.昼夜交替现象
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4.谁先迎来黎明
5.最长的四季变化
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8.单元复习
1、学会使用模型和思维导图等表达已学的地球相关知识。
2、能根据已有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地球自转方向和四季变化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
3、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4、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10-13
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2.斜面
3.不简单的杠杆
4.改变运输的车轮
5.灵活巧妙的剪刀
6.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2024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总结

2024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总结本学期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主要围绕“探索科学、培养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等核心目标展开。
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科学六年级上册的全部知识内容,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组成和分类、规律与方法、测量实践、力的效果与传递、生物和环境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尊重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采用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基本组成,了解常见物质的分类和特点,通过实例和探究式实验,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分析能力。
3.规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研究中的规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归纳总结、类比推理等。
4.测量实践:引导学生认识测量的重要性和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技巧和准确性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力的效果与传递:通过实例、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力的效果和传递,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了解力的应用。
6.生物和环境:通过实例和观察,让学生认识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生物的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观察、实验、练习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课程纲要(6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课程纲要(六年级上册)课程名称:小学科学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大象出版社2012年6月第6次印刷)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授课时间:34课时授课教师:课程目标一、通过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形式的教学活动,建立有关“光”、“声音”、“生物”等领域的科学概念。
二、“怎样做科学”是本册教材的主要探究能力培养目标。
具体划分为以下五个层次:1. 整体了解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各个探究环节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2. 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与提问,从中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应组织实施。
3. 能跟就已有经验进行科学的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事实与证据加以验证。
4. 能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和表述研究过程与结果,并能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
5. 了解一个典型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对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参与小组形式的探究活动,学会与人合作,并乐于将研究结果进行表达与交流,与他人分享。
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一、课程资源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自制:根据需要本教研组制作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录像、实验模型等。
课程标准: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对内容标准进行细化为科学、明确、恰当、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便于落实与评估。
二、实施手段1.严格按照“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三、教法建议1.围绕主要科学概念开展教学概念是儿童建构复杂能力的基石,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主要概念,扩大到探究其他的问题上,触类旁通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将着力在每单元的探究活动集中探讨一个可以通过实证研究解决的明确问题,如《探寻光的路线》一课中通过对光的传播路线进行观察、实验,获取相关数据,继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建立概念。
2.设置教学情境,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引导学生聚焦到合适的探究问题有效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看法和经验为起点,以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或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可以达到的发展程度为阶段目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课程纲要.doc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科学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课时数:42课吋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课程目标: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丿力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口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口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Z间的因杲关系,注重观察实验屮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炽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口然、欣赏口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六年级《科学》上册共由“植物脚里的科学”、“让生活充满阳光” “大家动手做乐器”和“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五个单元组成,分别涉及新课程标准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
教材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专题研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册的教材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的要求:1、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掌握到的科学知识,口主设计实验活动解决问题;2、提高学生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例如使用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利用测量得到的信息绘制图表等;3、注重收集和了解事实,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小学科学教科版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教科版课程纲要
小学教育课程纲要视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特殊需求而定,因此每个课程的具体内容都是不尽相同的。
本文就中国教育部推出的《小学科学教科版课程纲要》为例,介绍一下该课程纲要所涉及内容:
一、基础理论研究
1.科学发展史:概述古今科学发展的演变和影响;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提问、探究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科学文化与社会:学习中国科技发展的成就与故事,了解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基本科学知识与技能
1.物理学:学习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质性质与转化,进行基本物理实验;
2.化学:学习化学中的基本概念,进行基本化学实验;
3.生物学:了解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生物现象及其规律性,实践生物实验;
4.技术教育:掌握基本的技术操作、使用及维护知识,学习基本的技术应用;
三、综合运用
通过实验活动、调查活动、科学发明、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把握物质转化规律、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科
学技术的博大精深与发展乐趣,切实提升学生学习创新的能力,培养新世纪的科学家和创新人才。
本课程纲要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们更好地体验科学,更好地了解现代科学发展,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优先于理论,以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水平。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引言: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通过科学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内容涵盖了物质的组成、光的传播、动植物的生长以及地球与宇宙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科学学习机会。
本文将从物质的组成、光的传播、动植物的生长以及地球与宇宙等方面探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内容与特点。
一、物质的组成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物质的组成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组成。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组成。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会如何进行物质的分析和合成实验,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如何利用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来描述化学反应,进而提高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另一个重要的主题,也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探索光的性质和影响因素。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将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探索光的折射现象,并通过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光的性质和规律的理解,并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动植物的生长动植物的生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另一部分。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规律,进一步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生命机理。
在学习动植物的生长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动植物的种子萌发、根、茎、叶的结构以及光合作用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生将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并培养对动植物的保护意识。
四、地球与宇宙地球与宇宙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的最后一个主题。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形状、运动规律以及地球的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上册授课时间:32课时授课教师:米村镇茶庵小学王铁鹏一、课标、学材、学生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相关陈述:1、关于科学知识:⑴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
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⑵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⑶了解更多的动、植物种类,感受动、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懂得食物链的含义。
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2、关于科学探究:⑴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⑵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的图表。
⑶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⑷列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
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3关于情感态度:⑴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⑵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二)从内容方面看:本册内容由“工具和机械”“形状和结构”“能量”和“生物的多样性”四部分构成。
在本册的学习中,学生要做很多的实验和制作,要继续学习对比实验的技能,识别和控制变量。
要进行细则的观察,要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生物。
(三)从学生方面看: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但是据老师课前调查发现,在前几个学期的学习中,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六上科学课程纲要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上)课程纲要•设计者:•课程名称:科学•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教材来源: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适用年级:六年级•课时:36【背景】本学期我所执教的班级是六年级一班,我班共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18人。
他(她)们的年龄大都在11-12岁。
在上学期的科学课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情绪较高,有较强的科学探究精神。
学生的求知欲较强,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思维活跃。
由于其它客观原因,一部分同学受家庭条件限制、自身科学素养不高、认识有偏差,所以对科学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是我们这学期需要加以重视和引导的。
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较好,学生学习热情高,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课堂实施有一定的难度。
从心理特征来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学习竞争意识浓,但部分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积极性不高。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作为高年级的第一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内容比前几册相关专题内容更深入,更具有丰富的思考价值。
学生们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本册学材注重内容的多样化和递进化,做到了难易适中、数量适度、序列清楚,有较好的实用性。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
【课程目标】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本册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逐渐认识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课程内容本册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知识与技能:通过研究科学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等内容,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科学观察与描述:通过观察和描述现象、事物或实验结果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 科学实验与探究:通过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4. 科学文化与科学道德:通过研究科学发展历史、科学家的伦理道德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科学道德观念,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以上课程目标,本册科学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生活情境或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问题,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2. 实践性教学法:通过开展科学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或团队合作实验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助研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四、评价与考核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掌握程度,本册科学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价与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等方面评价。
2. 作业完成:通过布置适当的作业,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价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整理能力。
4. 综合考试:定期进行综合考试,评价学生对科学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上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安排。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大纲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核心知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单元一:物质与能量- 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学习能量的转化和储存- 掌握物质与能量的关系2. 单元二:生物与环境- 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学习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3. 单元三:地球与宇宙- 探索地球的结构和变化- 理解宇宙的组成和演化- 学习地球与宇宙的关系4. 单元四:健康与生活- 学习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掌握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了解健康生活的原则和规律5. 单元五:科学实验- 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 培养科学实验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三、教学方法1. 混合式教学:结合讲授、示范、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科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知识考察:通过课堂测验、作业和期中期末考试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科学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验设计、观察和分析能力。
3. 项目展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并组织展示活动,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2. 多媒体教具:使用投影仪、电脑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3. 实验器材:准备必要的实验器材,支持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六、学习环境1. 教室环境:创设积极、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实验室: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设备的完好,为学生提供实验的场所和条件。
七、其他要求1.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程纲要(六年级上册)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大象出版社2012年6月第6次印刷)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
授课时间:34课时
授课教师:
课程目标
一、通过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形式的教学活动,建立有关“光”、“声音”、“生物”等领域的科学概念。
二、“怎样做科学”是本册教材的主要探究能力培养目标。
具体划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1. 整体了解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各个探
究环节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2. 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与提问,从中选择有价值的问
题,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应组织实施。
3. 能跟就已有经验进行科学的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各种途
径搜集事实与证据加以验证。
4. 能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和
表述研究过程与结果,并能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
5. 了解一个典型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对
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参与小组形式的探究活动,学会与人合作,并乐于将研究结果进行表达与交流,与他人分享。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自制:根据需要本教研组制作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录像、实验模型等。
课程标准: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对内容标准进行细化为科学、明确、恰当、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便于落实与评估。
二、实施手段
1.严格按照“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三、教法建议
1.围绕主要科学概念开展教学
概念是儿童建构复杂能力的基石,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主要概念,扩大到探究其他的问题上,触类旁通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将着力在每单元的探究活动集中探讨一个可以通过实证研究解决的明确问题,如《探寻光的路线》一课中通过对光的传播路线进行观察、实验,获取相关数据,继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建立概念。
2.设置教学情境,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引导学生聚焦到合适的探究问题
有效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看法和经验为起点,以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或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可以达到的发展程度为阶段目标。
在本期的教学中,教师将设置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如,部分学生认为声音大就是音高),在课前通过提问和讨论,以及画图(网状图、KWLH 图、概念图)、回答选择题、情境设置的预测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的内容和策略,引导学生聚焦到合适的探究问题上。
同时根据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确保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重视证据的收集
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为证实假设、回答问题而设法收集证据时给予适时、适度地指导。
引导学生思考哪些信息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指导学生确定收集信息的方法和呈现信息的方式。
并力争使所获得的数据尽可能准确;要让学生明白实验数据需要经过多次测试得出;要求学生尊重事实,不人为更改数据;同时引导
学生把数据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于经过分析和推理,形
成一定的解释。
4. 重视引导学生从证据中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将从直觉中获得的日常概念上升为科学概念是科学研究的关键,
也是探究式科学教育的重要方面。
所以在教学中要不断渗透“科
学探究必须基于实证”的观念,使学生意识到信息和数据的收集
非常重要,并关注在获得信息和数据之后对证据加以分析和推理,以得出对探究问题的回答。
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时,要注意学生探究内容与所学概念的关联。
5.关注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培养
在需要较长时间探究活动中,往往能够反映出学生的一些薄
弱之处。
比如因为未能坚持完成观察(实验)就编造或抄袭数据
的现象还是时有出现。
这与科学求真务实的精神是相悖的。
在教
学中应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根据问题采取
适当降低难度,并随时关注等措施,引导学生尊重事实,不弄虚
作假,领悟科学的真谛。
四、学法建议
1. 认识到学习内容的意义,增强责任心。
2. 学习合作技巧,提升合作效率。
3. 关注思维质量,善于将已有知识经验迁移应用。
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形成性评测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教学过程中
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本期我们将关注学生各种形式的科学记录
和表达,从中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
程度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水平等,从而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进行
有效的形成性评测,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促进所有学
生的学习和发展。
作为辅助的总结性评价将在期末进行。
2、评价方式
评测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试和操作测试。
纸笔测试关注学生
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尽量融合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情
境中去评测,通过选择、论述、解释、方案设计等题目考核学生
的概念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操作测试关注学生科学概念
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以及运用设计与
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依据内容标准的各方面要求,观
察和记录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以期得到较有效的评测结果。
对科学态度的评测,则渗透在结合具体问题或操作情境的纸笔测
试和操作测试中进行,并辅以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方式综合
考察。
3、评价内容
l 1. 科学知识的掌握。
主要评测对标准中所规定的三大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概念及
概念间联系的学习和掌握。
如认识光实验直线传播的;声音产生
的原理等。
l 2.探究能力的发展。
主要评测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认识和运用,如提出
和聚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获取证据,分析数据、得出
结论,以及对探究技能的综合应用等等。
此外也涉及学生对科学
探究一些重要特点的认识,如知道通过科学探究形成共识的科学
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深入和发展等。
l 3.科学态度的发展。
主要评测学生对待科学、科学学习以及对他人和自然的态度。
如科学的兴趣和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对有关实证的尊重和实事
求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勇于表达、乐于倾听,尊
重他人不同意见的态度以及运用简单科学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