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是为了保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这些规程旨在提供指导,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健康标准,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培训。
本文将介绍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的四个主要部份,包括工作环境管理、个人防护措施、职业健康培训和紧急情况应对。
一、工作环境管理:1.1 确保工作场所的卫生和整洁: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度是预防疾病和事故的重要措施。
定期清理工作区域、清除垃圾、保持通风良好是必要的。
1.2 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对于有害物质的排放,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安装排风设备、使用防护罩等,以减少员工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
1.3 管理噪音和辐射:噪音和辐射是常见的工作场所健康问题。
通过定期检测和控制噪音和辐射的源头,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二、个人防护措施:2.1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口罩等,以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2.2 培训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仅仅提供个人防护装备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他们正确佩戴和使用这些装备,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工作风险。
2.3 定期检查和更新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需要定期检查,确保其功能正常。
如有损坏或者过期的装备应及时更换,以保证其有效性。
三、职业健康培训:3.1 提供岗位相关的职业健康培训:为了使员工了解工作中的健康风险和防护措施,公司应提供相关的职业健康培训,包括有害物质的识别和处理、紧急情况的应对等。
3.2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培训的评估:职业健康培训应定期评估其效果,以确保培训内容的准确性和员工对健康规程的理解。
3.3 培训员工如何应对工作中的紧急情况:培训员工应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如火灾、意外事故等,提供适当的应急指导和演练。
四、紧急情况应对:4.1 制定紧急情况应对计划:公司应制定紧急情况应对计划,明确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行动和责任,确保员工的安全。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总则1.1为保障员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订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2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1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
2名词解释2.1噪声:是给听到它的人和自然界带来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
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对噪声的感受因各人的感觉、习惯等而不同,因此噪声有时是一个主观的感受。
一般来说人们将影响人的交谈或思考的环境声音称为噪声。
2.2烟尘:烟尘是指在燃料的燃烧、高温熔融和化学反应等过程中形成的漂浮于空中的颗粒物。
作业现场典型的烟尘有焊接烟尘,烟尘的粒径很小,一般小于1gm3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3.1所有员工上岗工作前必须进行体检,部门领导确认未有岗位禁忌疾病者方能上岗工作。
3.2公司在有职业健康危害工作场所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并要求员工佩戴防护用品。
3.3所有进入工作现场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噪声源岗位带好耳塞;焊接岗位戴防烟尘口罩及防静电手套;3.4上述带有职业危害的岗位,在目前公司有焊接岗位、装配超声波岗位、灌胶岗位。
3.5这些岗位注意劳逸结合,工作二小时到休息10分钟,如有异常及时到医院就医检查、确诊。
3.6公司定期对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对危害职工卫生的有毒有害因素如有超标,应采取整改措施。
公司对员工进行定期体检,并告知体检结果。
公司结合目前工作内容,对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焊工、装配、维修工种制定操作规程如下一、焊工(SMT焊工、THT焊工)岗位操作规程1、所有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部门领导确认未有岗位禁忌疾病者方能上岗工作。
2、员工需要熟知焊接工件的质量标准和烙铁温度,确保工件的加工质量。
3、所有进入工作现场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I级(轻度危害)粉尘岗位带好防烟尘口罩。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总则1.1 本操作规程旨在保障岗位职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1.2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岗位职工,包括办公室人员、生产车间人员等。
1.3 本操作规程应与岗位职工已签订的劳动合同相结合执行。
二、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2.1 防护用具的佩戴2.1.1 根据岗位职业特点,合理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2.1.2 佩戴防护用具时,应仔细检查其是否完好,如发现损坏或失效的情况应及时更换。
2.1.3 工作结束后,应将防护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并存放在指定位置。
2.2 工作环境的保护2.2.1 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整洁,避免杂物堆积,减少工作站点距离食品区等卫生区域的过近。
2.2.2 定期清洗办公设备、工作台面等,并做好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2.2.3 若工作环境存在较高噪音、粉尘、有毒气体等有害物质,应提供相应的防护设施。
2.3 姿势的调整2.3.1 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员,应适当休息并合理安排站立时间。
2.3.2 长时间坐姿工作的人员,应有定时起身活动的习惯。
2.3.3 重物搬运和操作复杂机械设备的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4 精神压力的缓解2.4.1 积极参加工会组织的活动,与同事进行交流,增加职工的社交活动。
2.4.2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2.4.3 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2.5 预防工伤事故2.5.1 对于高危职位的岗位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进行相关防护措施。
2.5.2 工作场所和设备的维护保养应及时跟进,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
2.5.3 严禁饮酒、吸烟等影响工作安全的行为,在工作期间要保持清醒和集中注意力。
2.6 急救知识的学习2.6.1 所有岗位职工应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并持证上岗。
2.6.2 发生急救情况时,应及时报警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保证伤员的生命安全。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岗位职业健康管理的规范和管理,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工作的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和实习生等。
第三条所有员工都有权享受岗位职业健康的权益,包括健康评估、健康监测、培训和教育等。
第四条本操作规程的实施机构为岗位职业健康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公司高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五条本操作规程的执行由各部门负责人、安全员、环保员等各级管理人员监督和执行。
第二章健康评估与监测第六条每位新员工进入公司后,应进行岗位职业健康评估,包括身体检查和职业病风险评估。
第七条岗位职业健康评估结果应及时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
第八条每年对所有员工进行一次岗位职业健康监测,包括体检、职业病检查等,并及时反馈结果给员工本人。
第九条发现有身体状况异常或存在职业病风险的员工,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其健康。
第十条员工在工作期间如感到身体不适或出现职业病症状,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接受相应的医疗和健康检查。
第三章健康培训与教育第十一条新员工入职后应接受岗位职业健康培训,包括岗位职业健康政策、操作规程、职业病防治知识等。
第十二条各部门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岗位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
第十三条公司应及时向员工提供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意识。
第四章职业病防护与应急措施第十四条为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公司应配备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和工具,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十五条严禁使用对员工身体健康有影响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需使用,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和操作规范。
第十六条发生突发事件或事故时,员工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执行,并向上级报告。
第十七条每位员工需定期参加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章职业健康管理监督与评估第十八条定期组织对岗位职业健康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纠正问题和不足。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工作场所的卫生1. 在工作之前、中间和结束时,员工应该保持工作场所的干净、整洁和卫生。
工作区域内,在工作面上、地板上及设备周围均不能有杂物和废物。
2. 食品、饮料,咖啡、烟草制品,包括痰杯、桶和其他必要的废物容器应放在指定的地方。
3. 卫生间每天至少清洗和消毒一次,特别是洗手池、厕所、马桶和淋浴设施。
4. 在工作区域内不能放置任何引发火灾或其他安全隐患的物品。
二、工作区域的安全1. 在工作区域内,员工必须戴上头盔、手套、围裙、护目镜、口罩、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
2. 在工作面上不能轻易开机或者操作机器,设备应关闭并且所有能量源应断开后,方可操作。
3. 在进行机器、设备上的维护和清洗时,一定要遵循该机器或设备的制造商说明和建议,关机或断开电源后再拆卸部件。
4. 禁止对任何机器或设备进行未经授权的修改或调整。
5. 禁止在工作区域内吸烟、饮酒、喝醉,同时禁止在工作期间使用毒品或其他违禁药物。
6. 严禁在卷、板、石料、陶瓷等物体上为非合格的吊装装置。
三、通风和空气质量1. 在工作期间,员工应确保通风良好以保证空气质量,避免吸入有害的粉尘、气体或有毒物质。
2. 在经常使用化学品的地方,应该经常检查和更换空气过滤器和排气系统,清理和消毒排气口和管道。
3. 在使用较大设备或机器的工作场所中,必须考虑采取额外的通风和提供新鲜空气所需的设施和措施。
四、紧急情况1. 员工必须了解逃生路线和位置,必须知道如何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离开工作区域。
2. 必须为每个工作组提供所有的必要的紧急设备,如紧急灯、喇叭、灭火器、面罩呼吸器等。
3. 常规的紧急事故演习和培训是必要的,以确保员工能够迅速、安全地逃离,而不产生任何人员伤亡。
五、职业健康检查1. 根据员工从事的具体的工作内容,应该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工作对员工身体可能产生的影响。
2. 员工应该知晓并接受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以及相关的医疗检测报告,如有必要,应咨询有关医师或专家。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引言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是为了保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而制定的。
本规程旨在明确各岗位的操作要求,提供必要的安全指导,防止事故发生,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二、适合范围本规程适合于公司所有岗位的员工,包括办公室人员、生产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等。
三、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的要求1. 岗位职责1.1 确保员工了解自己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并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1.2 岗位职责应明确,避免含糊不清,以确保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工作任务。
2. 劳动保护2.1 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耳塞等,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2.2 员工应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设施和装备,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指导。
3. 工作环境3.1 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的职业健康标准,如通风、照明等。
3.2 定期进行工作环境的检查和评估,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符合相关的要求。
4. 作业程序4.1 每一个岗位都应有明确的作业程序,员工应按照程序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或者省略环节。
4.2 作业程序应详细记录,包括操作步骤、注意事项、风险提示等。
5. 应急预案5.1 每一个岗位都应有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5.2 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和更新,以确保员工能够熟悉和掌握应急处理的方法。
6. 健康教育6.1 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培训,包括职业病防护知识、工作环境危害等。
6.2 员工应参加相关的健康教育培训,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7. 健康监测7.1 定期进行员工的健康监测,包括体检、职业病筛查等。
7.2 健康监测结果应记录并及时通知员工,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8. 事故报告与调查8.1 发生事故时,员工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配合进行事故调查。
8.2 事故调查应详细记录事故的原因和经过,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9. 监督与检查9.1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的执行应定期进行监督与检查。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通用规程(5篇)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通用规程1、生产作业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2、作业时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随意取下不用。
3、在作业过程中要爱护劳动防护用品和防护设施及各种危害标识,不得故意损坏。
4、作业人员要按规定要求及时更换防护用品,不得使用损坏、到期和不能起到防护作用的防护用品。
5、作业人员要经常对作业场所进行洒水,加强通风,保持作业地点清洁干净。
6、不定期检查除尘设施使用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保证设施正常使用。
7、作业中要严格执行洒水防尘及机械除尘规定,经常对除尘管道、除尘器进行清理,检查及维修。
8、不准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场所,上班不准穿拖鞋、赤膊、敞衣,上班前不准饮酒。
工作时集中精力、坚守岗位,不打闹不睡觉。
9、调温工、操作工必须熟悉设备性能、工艺要求和设备操作规程。
10、检查检修设备时,必须先停电后检修,专人负责停电送电。
11、定期检测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噪声强度,定期公布检测结果。
12、发生事故,要及时抢救,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有关领导。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通用规程(2)以下是一些岗位职业健康操作的通用规程:1.个人卫生:每位员工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修剪指甲,清洁牙齿等。
2.防护设备: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员工应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耳塞等,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或感染。
3.工作场所整洁:员工应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和清洁,及时清理垃圾,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
4.正确操作设备: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并正确操作所需的设备和工具,以确保安全和高效的工作。
5.安全操作程序:员工应了解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程序,如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程序,应急救援等。
6.关注工作姿势:员工应关注自己的工作姿势,并遵循正确的人体工程学原则,以减少劳损风险。
7.定期休息:员工应按照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进行适时的休息,防止过度劳累。
8.注意环境因素:员工应关注工作场所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噪音等,如果可能的话,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不适。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前言岗位职业安全健康操作规程是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管理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档旨在规范和指导员工在工作中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职业健康,以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一、岗位及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操作前必须先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护目镜等。
2.操作时必须穿着工作服、工作帽、非防滑鞋。
3.操作时注意自我保护,如不要接触或吸入有害物质。
4.禁止擅自调整或操作设备,必须经过专业人员指导并授权方可进行调整或操作。
5.操作完成后必须将设备、工具、材料等清理干净并存放妥善。
二、岗位职业健康保护措施1.冬季和夏季要根据气温要求穿着保暖和透气的工作服。
2.经常进行身体检查,保持身体健康。
3.定期参加职业健康培训,提高职业健康意识。
4.常备急救药品和器械,以保障在意外伤害发生时的急救备用。
三、紧急事故处置1.在发生紧急事故时,必须第一时间报告相关部门,等待救援。
2.发生火灾时,首先要按照现场情况判断如何进行灭火,并且必须迅速疏散人员。
3.发生自然灾害时,必须第一时间关注气象预警,并安排员工暂时停工,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
四、机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1.在操作机器设备前,必须仔细阅读并熟悉设备说明书,了解设备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安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使用设备时,必须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操作,谨慎操作,防止因误操作造成危险。
3.操作设备时,必须注意设备运行的状态,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并及时处理。
五、总结本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是对员工工作中常见的危险与隐患所作的规范,旨在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员工应严格遵守并认真执行,注意职业健康,从而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范文(4篇)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范文一、总则1.1 规程的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减少职业病与事故的产生,制定本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岗位的工作人员,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派遣员工以及临时工。
1.3 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本规程的制定参照《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二、岗位职责2.1 岗位职责概述岗位职责是指员工在岗位上需要履行的主要职责,包括工作内容、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事项。
2.2 岗位职责详述(具体列出岗位职责,并针对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列出相应的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如需可以附上相关操作手册)三、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3.1 个人防护3.1.1 岗位工作需要佩戴相关的个人防护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口罩等。
在工作开始前,必须确认个人防护设备的完好性,并正确佩戴。
3.1.2 根据岗位的特殊要求,工作人员有必要时还需要佩戴防护手套、防护服、耳塞等。
3.2 作业操作3.2.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擅自修改或忽略关键步骤。
3.2.2 在作业过程中,要注意工作环境和设备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报告存在的隐患。
3.2.3 所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和使用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严禁违法携带。
3.3 紧急情况处理3.3.1 在发生火灾、爆炸、污染等紧急情况时,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要按照公司规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理,确保员工的安全。
3.3.2 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熟悉公司内各类紧急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确保能够熟练操作。
3.4 职业卫生管理3.4.1 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3.4.2 对于工作中接触到的有害物质,必须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规范处理,严禁随意排放或抛弃。
3.4.3 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要求,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要按照公司的要求进行定期清洁,保持整洁。
四、责任与违约处理4.1 责任4.1.1 公司负有制定并实施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的责任,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确保员工的安全。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引言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并为企业提供一个有序的工作环境。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员工,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和临时员工。
通过遵守本规程,可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二、工作场所安全1. 岗位布局:确保岗位布局合理,设备摆放整齐,避免堆放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2. 紧急出口:明确标识紧急出口,保持出口畅通无阻。
3. 防火措施:岗位应配备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4. 电气安全:岗位的电气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
5. 个人防护用品:根据岗位特点,员工应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更换和维修。
三、工作环境卫生1. 清洁卫生:岗位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
2. 废物处理:岗位应设置合适的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和处理废物。
3. 通风换气:岗位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流通。
4. 环境噪音:控制噪音污染,采取隔音措施,提供合适的耳塞或耳罩。
四、工作操作规范1. 工作流程:明确岗位工作流程,确保员工按照规范操作。
2. 机械设备操作:员工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3. 化学品使用:员工应掌握化学品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有害气体。
4. 高处作业:员工应按照相关安全规定进行高处作业,使用安全带和防护网等安全设备。
5. 紧急情况处理:员工应掌握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法,包括火灾、意外伤害等。
五、职业健康管理1. 健康体检:员工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问题。
2. 职业病防护:根据岗位特点,采取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
3. 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适当的支持。
4. 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的认识和意识。
六、紧急救援措施1. 火灾逃生:明确员工的逃生路线和集合点,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是为了保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的内容,包括个人卫生、工作环境、工作设备、紧急情况和职业病防护等五个方面。
一、个人卫生:1.1 保持身体清洁:员工在工作前应进行必要的身体清洁,包括洗手、洗脸等,以保持身体清洁卫生。
1.2 穿戴适当的工作服:员工应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工作服,确保工作服整洁、舒适,并避免穿戴过于紧身或者不透气的服装。
1.3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员工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遮挡口鼻等,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二、工作环境:2.1 维护工作场所的清洁:员工应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和清洁,及时清理垃圾、杂物,并保持通风良好,以提供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
2.2 防止工作场所的噪音污染:员工应采取措施减少工作场所的噪音污染,如佩戴耳塞或者耳罩等,以保护听力健康。
2.3 防止工作场所的化学物质危害:员工应正确使用和储存化学物质,如佩戴防护手套、面罩等,以减少化学物质对身体的危害。
三、工作设备:3.1 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工作设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应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工作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的安全性。
3.2 定期检修和维护工作设备:员工应定期对工作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的安全性。
3.3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员工在使用特定工作设备时,应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等,以保护自身安全。
四、紧急情况:4.1 熟悉应急预案:员工应熟悉岗位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事故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和逃生路线等,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4.2 参加紧急演练:员工应定期参加紧急演练,熟悉逃生路线和应急处理方法,以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4.3 遵守紧急情况指示:员工在紧急情况下应听从上级指挥和安全人员的指示,迅速有序地撤离危(wei)险区域,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引言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是为了保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准则。
本规程旨在明确岗位职业健康的管理要求,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减少职业病和工伤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生产力。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岗位的员工,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和临时工。
三、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内容1. 岗位职业健康意识- 员工应了解自身工作岗位所涉及的职业健康风险,并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教育活动。
- 员工应遵守公司的职业健康政策和规定,积极配合公司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评估。
- 员工应定期参加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自身的职业健康意识。
2. 工作环境管理- 公司将确保工作环境符合职业健康标准,并定期进行环境检测和评估。
- 公司将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其正常使用和维护。
- 员工应遵守公司的工作环境管理规定,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卫生。
3. 职业危害防控- 公司将对各岗位的职业危害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 员工应正确使用和保养工作设备,确保其安全和有效的运行。
- 员工应遵守公司的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化学品和危险物品,防止事故和污染的发生。
4. 职业病防治- 公司将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包括职业病预防、职业病诊断和职业病治疗。
- 员工应定期进行职业病检查,及时报告和处理职业病病例。
- 员工应遵守职业病防治措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播。
5. 应急管理- 公司将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制度,并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
- 员工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应急逃生和救援技能。
- 员工应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按照应急预案执行相应的应急措施。
6. 健康监护- 公司将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护,包括体检和健康评估。
- 员工应积极参与健康监护,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
- 员工应及时报告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问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的执行1. 公司将建立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的执行机制,明确责任和权限。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前言为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在工作中遵从适当的健康操作规程是特别紧要的。
本规程旨在供给一些引导,确保公司员工在工作中能够避开不安全,良好地掌控并最小化相关的健康风险。
二、适用范围该规程适用于公司全部部门和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室和现场作业人员。
三、职业健康操作规程3.1 规范穿着和佩戴操作a. 穿戴和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如安全鞋、安全帽、护目镜、手套、噪音耳塞、呼吸器等。
b. 佩戴服装需要舒适、透气、易清洗,易消毒,不易吸附化学物质或微生物。
c. 穿戴或佩戴的衣物、安全带应符合安全规范和ISO标准。
3.2 卫生操作规范a. 具备基本卫生设施,如饮水机,洗手池,卫生间,供给洗手液、肥皂等。
b. 具备卫生防护用品,如口罩、消毒剂,以保持清洁和卫生。
c. 定时清理和卫生工作区域,保持工作区域乾净和清洁,不让废弃物聚积或有害物质积聚。
3.3 防备操作规范a. 员工接受必要的安全学问和培训,了解与安全相关的学问和操作规程。
b. 实行措施除去或减轻工作中的不安全,如在生产过程中削减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噪音等。
c. 加强灾祸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习题演练,以提高员工碰到突发事件的应对本领。
3.4 疫情掌控操作规范a. 每位员工每天检测体不冷不热健康情形,假如身体不适必需立刻报告上级领导并寻求医疗帮忙。
b. 逐级审核员工健康情形,并与医疗机构联系,以掌控和处理疫情。
c. 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的防备疫情的措施和规定。
4、实施4.1 每位员工应了解该规定,并进行所在区域的定期培训。
4.2 员工应严格遵从该规程中所列出的操作规范。
4.3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该规范的执行情况的监管来保障该规范的有效性。
5、结论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是确保员工的卫生、健康与安全的紧要工具。
只要遵守这些规范,就可以最小化工作岗位上的不安全,保证员工和公司的健康。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5篇)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总则1、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____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订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2、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3、本规程适用于兴文县利群招信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所属车间、科室、班组。
二、名词解释1、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粉尘。
对工业粉尘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将破坏作业环境,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和损坏机器设备,还会污染大气环境。
2、噪声:是给听到它的人和自然界带来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
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对噪声的感受因各人的感觉、习惯等而不同,因此噪声有时是一个主观的感受。
一般来说人们将影响人的交谈或思考的环境声音称为噪声。
3、有毒有害气体是指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硫化氢、二氧化硫、瓦斯及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对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很大危害。
三、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所有上岗工作前职工必须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公司综合办公室、职卫办主任确认未有岗位禁忌疾病者方能上岗工作。
2、所有入井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带好防尘口罩;噪声源岗位带好耳塞。
3、带有职业危害的岗位,注意劳逸结合,工作二小时到进风流中休息15-____分钟。
4、采掘工作面在采掘作业前装煤点、转载点等位置必须打开防尘系统洒水喷雾。
5、采掘作业时必须采用湿式打眼,降低粉尘浓度。
6、采掘工作面放炮后必须等炮烟吹散后,才能进入工作面作业。
工作面的风量及风速严格控制在〈安全规程〉要求范围内执行。
7、工作完毕后,班组长将一天工作职业健康情况填入交接本上。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2)是指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操作流程,以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的内容:1. 工作环境准备:包括清洁、通风和消毒等,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引言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是为了保障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健康与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指南。
本文档旨在明确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的实施要求,促进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减少职业病和工伤的发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二、适合范围本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适合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正式员工、暂时员工和外包人员。
无论是在办公室、生产车间还是其他工作场所,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本规程的要求。
三、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 工作场所安全1.1 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清新。
1.2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并符合安全标准。
1.3 清理工作区域,保持地面整洁,防止滑倒和绊倒事故的发生。
1.4 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如头盔、安全鞋、手套等,并正确佩戴使用。
1.5 确保紧急出口畅通,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反应能力。
2. 劳动保护2.1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2.2 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口罩、耳塞等,以减少噪音和有害物质对员工的影响。
2.3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劳苦和长期连续工作。
2.4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的认识和意识。
3. 应急处理3.1 建立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3.2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3.3 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如灭火器、急救箱等,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4. 个人卫生4.1 员工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保持清洁、穿戴整洁等。
4.2 禁止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吸烟,确保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
4.3 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如洗手间、饮水机等,并定期清洁和消毒。
四、执行和监督1. 公司将制定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的执行计划,并向所有员工进行培训和宣传。
2. 监督部门将定期检查各岗位的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并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3. 员工有权利提出对操作规程的建议和意见,并有义务积极配合执行。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完整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焊工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职业危害告知:1.焊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粉尘、有毒气体、高温、电弧光、高频电磁场等职业危害;2.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电焊工尘肺病,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并发病,还可引起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3.焊接产生的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
其中紫外线主要通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它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胆红斑症;4.焊接作业过程中,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a.臭氧,为无色、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它对呼吸道粘膜及肺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短时间吸入低浓度(0.4mg/m3)的臭氧时,可引起咳嗽、咽喉干燥、胸闷、食欲减退、疲劳无力等症状,长期吸入低浓度臭氧时,则可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等;b.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它极易与人体中运输氧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且极难分离,因而,当大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以后,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人体输送和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c.氮氧化物,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其中常接触到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
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时,经过上呼吸道进入肺泡,逐渐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二、职业健康防护:1.焊工作业应在专用工作区域进行,区域不得有其他工种作业人员;2.工作前,首先要开动通风设备或打开窗户,使工作区域空气流通,并正确佩戴如下劳动防护用具:a.焊工防护服;b.焊接面罩;c.焊工手套;d.防尘口罩;3.多人焊工作业时要分散作业,严禁多人扎堆焊接作业;4.按时、按要求进行体检。
喷(刷)漆工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职业危害告知:1、刷、喷漆作业过程中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油漆及其稀释剂蒸气,其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2、苯、甲苯及二甲苯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职业健康岗位操作规程

职业健康岗位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卫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特定职业或岗位的职工,包括但不限于:机械操作、高处作业、化学处理等。
第三条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第四条职业健康管理部门是企业内部负责职业健康管理的机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职业健康管理措施。
第二章安全操作第五条在进行特定职业或岗位操作前,应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同时熟悉所操作设备的安全使用方法。
第六条在进行特定职业或岗位操作时,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规定佩戴。
第七条在进行机械操作时,应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第八条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进行安全防护措施,并佩戴必要的安全带和安全防护设备。
第九条在进行化学处理时,必须使用合适的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并配备必要的通风设备。
第十条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设备故障、场地不安全等问题,应及时停止操作,并报告相关部门。
第三章卫生防护第十一条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工作场所的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和处理产生的废弃物。
第十二条在进行机械操作时,应注意设备的润滑情况,并定期检查和更换润滑剂。
第十三条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作业时,应提供足够的饮水和防暑降温设备,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
第十四条在进行化学处理时,应注意化学物品的储存和使用方法,避免发生泄漏和污染。
第十五条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一些操作对职工的身体健康有害或可能有害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善。
第四章职业健康监测第十六条企业应定期进行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
第十七条企业应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并定期更新和保存。
第十八条企业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职工接触有害物质和环境的机会。
第十九条企业应定期开展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和知识水平。
第五章处罚与奖励第二十条职工违反本规程的,将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范文(3篇)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范文一、前言本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旨在保障员工职业健康和工作安全,确保工作环境健康安全,减少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风险。
本规程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岗位工作人员,包括全职、兼职和临时工。
二、安全责任1.所有员工都有责任遵守本规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职业健康。
同时,公司管理层有责任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设备,确保员工能够按照规程进行工作。
2.主管人员有责任对所辖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他们遵守规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3.员工有权要求公司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培训,以保护他们的职业健康。
三、操作环境1.工作场所应保持清洁、整洁,确保通风良好,避免二次污染。
2.必要时,应在工作场所设置防护屏障,防止有害物质侵入。
3.对于需要在高温、低温、高湿、低湿、有噪音、有振动等特殊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应提供相应的防护装备和设备。
四、个人防护1.员工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口罩、安全帽、耳塞、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2.个人防护装备必须经过相关部门认证,并按照规定的使用期限和更换周期进行更换。
3.员工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时,应仔细查看装备的使用说明和禁止标识,并按照要求正确佩戴和使用。
五、工作流程1.员工在进行工作前,应仔细阅读相应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指南,了解相关操作风险和防护措施。
2.在进行高风险工作时,应采取双人操作或设置安全警戒区,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3.员工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流程进行工作,不得擅自修改或忽略规程中的任何环节。
4.如果员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或操作不当之处,应立即上报主管人员,并停止相关工作,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六、应急措施1.每个工作岗位都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的处理流程和组织结构等。
2.员工应熟悉自己所在岗位的应急预案,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迅速、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
3.应急设备必须保持完好无损,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正常使用。
4.员工应定期参加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反应速度。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引言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是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规范岗位操作行为,减少职业病和意外伤害的发生而制定的。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以及临时工。
二、目的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三、责任1. 公司负责制定和实施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设备。
2. 部门负责监督和执行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并及时报告和处理安全隐患。
3. 员工有责任遵守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并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和演练。
四、操作规程1. 个人防护1.1 员工在工作场所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口罩等。
1.2 员工应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情况,如发现损坏或失效应及时更换。
1.3 员工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不得私自取下或减少防护措施。
2. 工作环境2.1 工作场所应保持整洁、干净,杂物和障碍物应及时清理。
2.2 工作场所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
2.3 工作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2.4 工作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3. 动作姿势3.1 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应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过度用力。
3.2 员工应经常进行伸展运动,缓解肌肉疲劳和压力。
3.3 员工应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减少身体的负担和损伤。
4. 危险物品4.1 员工必须熟悉和遵守危险物品的使用和存放规定,如化学品、易燃物等。
4.2 员工应正确使用和操作危险物品,避免泄露和事故发生。
4.3 员工应定期检查危险物品的储存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
5. 应急措施5.1 员工应熟悉工作场所的应急疏散路线和安全设备的使用方法。
5.2 员工应定期参加应急演练,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
5.3 员工在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应冷静处理,及时报警并按照应急预案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
规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总则
为了保证职工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安全开展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施工生产发展,制定本操作规程。
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本规程适用
2、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目录》;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噪声作业分级》;
《施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3、各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3.1焊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一、职业危害告知:
1.焊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粉尘、有毒气体、高温、电弧光、高
频电磁场等职业危害;
2.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电焊工尘肺病,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并发病,还可引起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
3.焊接产生的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
其中紫外线主要经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它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胆红斑症;
4.焊接作业过程中,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a.臭氧,为无色、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它对呼吸道粘膜及肺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短时间吸入低浓度(0.4mg/m3)的臭氧时,可引起咳嗽、咽喉干燥、胸闷、食欲减退、疲劳无力等症状,长期吸入低浓度臭氧时,则可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等;
b.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它极易与人体中运输氧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且极难分离,因而,当大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以后,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人体输送和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
c.氮氧化物,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其中常接触到的
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
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时,经过上呼吸道进入肺泡内,逐渐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二、职业健康防护:
1.焊工作业应在专用工作区域内进行,区域内不得有其它工种作业人员;
2.工作前,首先要开动通风设备或打开窗户,使工作区域空气流通,并正确佩戴如下劳动防护用具:
a.焊工防护服;
b.焊接面罩;
c.焊工手套;
d.防尘口罩;
3.多人焊工作业时要分散作业,严禁多人扎堆焊接作业;
4.按时、按要求进行体检。
三、操作及职业健康工作:
1)熟悉所切割、焊接工件的质量标准和技术特征,确保工件的加工质量。
2)施工前清理作业现场清除易燃易爆物,备好灭火器材;切断或关闭所切割或焊接设备的电源、水源、风源等,并挂好警示牌。
3)将所使用的设备、配件、用具准备齐全,并认真检查确保完好。
4)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必须大于10m;运输使用轻拿轻放;气瓶不能接触高温和明火,周围10m内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5)焊接时要掌握焊接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和消除内应力和变形。
6)火焊切割时,应防止回火现象。
7)切割较大零部件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止下落或下滑的措施。
8)容器内焊或切割时,焊工与焊件间要绝缘,清理容器内外易燃易爆品,焊件外壳通风良好,容器外有专人监护。
9)施工完毕,切断电焊机电源,码放好手把线;关掉氧气瓶、乙炔瓶阀门,码放好氧气带、乙炔带,分类码放好焊接工件;清除焊渣,清点工具,打扫好施工现场,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
3.2配漆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一、职业危害告知
1、配漆作业过程中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油漆及其稀释剂蒸气,其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
2、苯、甲苯及二甲苯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
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 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 )。
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
二、职业健康防护:
1、配漆应在专用工作间(区域)内进行。
工作前,应先开动通风设备或打开窗户,使工作间空气流通,检查电气设备绝缘情况。
2、正确佩戴好如下防护用具:
a、化学品防护服;
b、防毒面具;
c、防护眼镜;
d、化学防护手套;
e、化学品防护鞋。
3、在工作场所,严禁饮食吸烟、说笑、打闹嬉戏;
4、工作结束后应用消毒液洗手或洗澡;
5、遵守喷漆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6、按时、按要求进行体检。
三、操作及职业健康工作:
(1)工艺操作流程及要求:根据施工生产命令单的要求准备相应的容器和油漆,按配比要求完成配漆工作;
(2)完成每批的配漆工作后,必须搞好所在岗位的清洁工作;
(3)配漆开始时,必须打开排风扇以降低有机溶剂的挥发浓度,结束后关闭;
(4)配漆结束后不能将有机溶剂直接洒在地面上搞卫生清洁工作。
3.3喷漆作业岗位操作规程:
一、职业危害告知
1、喷漆作业过程中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油漆及其稀释剂蒸气,其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
2、苯、甲苯及二甲苯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 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 )。
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
二、职业健康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