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格桑拉》教案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https://img.taocdn.com/s3/m/85d0cf5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b.png)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一、教学目标1.了解藏族妇女的传统生活及其文化背景,理解歌曲《妈妈格桑拉》的歌词意义,体会其传统音乐特色。
2.学习咏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发展音乐素养,提高语言感受力。
3.能够用简单乐器结合歌曲《妈妈格桑拉》,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藏族文化与民族特色音乐2.体会歌曲《妈妈格桑拉》的歌词意义3.学习唱歌难点:1.发音准确2.歌曲的情感表达三、教学准备1.《妈妈格桑拉》的CD或在线音频2.乐器:手鼓、竹笛等3.课件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藏族妇女的传统生活及其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藏族文化和音乐特色。
2. 学习歌词及发音(10分钟)1.教师朗读歌词,让学生跟读并掌握每个词语的发音。
2.学生跟着CD或音频反复听歌,理解歌曲的意义。
3. 学习歌曲的旋律(20分钟)1.通过音频教学,向学生展示歌曲的旋律和歌曲的构成。
2.教师重复演唱歌曲,让学生跟着学唱。
4. 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40分钟)1.教师介绍藏族的传统乐器并演示如何使用手鼓、竹笛等乐器合奏。
2.学生分组合作,使用手鼓、竹笛等乐器,模仿教师的演示,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
3.学生们用手鼓、竹笛等乐器伴奏唱出本课教的妈妈格桑拉这首民歌。
5. 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和乐器演奏成果,感受歌曲《妈妈格桑拉》所传达的情感,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发现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
五、教学要求1.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2.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和创造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个性特点。
六、教学评价1.客观评价:听唱评价、乐器演奏评价、反应能力评价、合作评价等。
2.主观评价: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读唱能力、舞台表现力,班级创造力等。
3.教学记录评价:记录班级创造的民族特色音乐作品,音乐创意和表演的精彩瞬间,以此来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对下一节课做出逐步的改进和优化。
妈妈格桑拉教案设计
![妈妈格桑拉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c1507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b.png)
妈妈格桑拉教案设计第一章:了解妈妈格桑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妈妈格桑拉的背景和故事。
2. 培养学生对妈妈格桑拉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教学内容:1. 介绍妈妈格桑拉的身份和贡献。
2. 讲述妈妈格桑拉的事迹和成就。
3. 分享妈妈格桑拉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活动:1. 观看关于妈妈格桑拉的纪录片或短片。
2. 分组讨论妈妈格桑拉的故事和贡献。
3. 学生分享自己对妈妈格桑拉的感激之情。
第二章:感恩与尊重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2. 培养学生对长辈和老师的尊重之情。
教学内容:1. 讨论父母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2. 探讨尊重长辈和老师的重要性。
3. 分享感恩和尊重的具体行动。
教学活动:1. 学生分享父母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2. 分组讨论如何尊重长辈和老师。
3. 制定感恩和尊重的行动计划。
第三章:家庭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探讨家庭的功能和作用。
2. 分享家庭中的温暖和快乐时光。
3. 讨论家庭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教学活动:1. 学生分享家庭中的温暖和快乐时光。
2. 分组讨论家庭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3. 制作家庭重要性的海报或演示文稿。
第四章:亲子关系的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亲子关系的发展过程。
2. 培养学生对亲子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亲子关系的发展阶段。
2. 探讨亲子间的沟通和互动方式。
3. 分享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学生分享亲子间的沟通和互动方式。
2. 分组讨论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3. 观看亲子关系的案例视频并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良好家庭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讨论良好家庭习惯的种类和影响。
2. 分享培养良好家庭习惯的方法和技巧。
3. 制定个人和家庭的良好习惯计划。
教学活动:1. 学生分享已有的良好家庭习惯。
2. 分组讨论如何培养新的良好家庭习惯。
3. 制定个人和家庭的良好习惯计划并进行分享。
六年级音乐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
![六年级音乐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973ee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c.png)
六年级音乐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藏族音乐文化,学习和欣赏藏族民歌《妈妈格桑拉》;2.掌握藏族传统乐器手风琴的基本演奏技巧;3.学习唱歌和演奏的基本协调能力;4.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正确演奏藏族传统乐器手风琴;2.如何正确唱咏《妈妈格桑拉》的歌词;3.如何协调唱歌和演奏。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教师可先通过图片、录音、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
然后介绍本课的歌曲《妈妈格桑拉》。
2. 教师给予指导教师可以先教授学生唱咏《妈妈格桑拉》的歌词,再教授手风琴的演奏技巧。
教师需展示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注意点。
这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合唱和演奏。
3. 班级合作将班级分为两半,一半学生演奏手风琴,另一半学生唱咏歌曲。
在学生们学会唱和弹的基础上,分别安排不同的班级演出。
4. 巩固训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能,教师应该进行适当地再次强化训练。
教师可让学生站在台前准备表演,自由演奏,再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点评。
四、教学评价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学生表演的评价。
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的演奏技巧,唱歌协调和合作能力。
最好让班里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舞台表演的快感。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藏族歌曲进行练习,下节课进行表演。
并告知学生课后继续结合手风琴的演奏和歌曲的唱咏,继续完善自己的表演。
六、教学建议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验,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一起观看、欣赏藏族音乐和歌曲的演唱视频。
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个实地行程,并让学生亲身体验藏族音乐文化。
这些都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良好途径。
七、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了藏族音乐文化,掌握了基本的演奏技巧和唱歌协调能力。
在更多的实践中,学生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我们祖国的多彩音乐文化。
第2课《妈妈格桑拉》教案
![第2课《妈妈格桑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b9d9b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7.png)
1.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掌握生字词“格桑、妈妈、草地、帐房、遥远、勤劳”等,要求学生能准确认读、书写,并理解其在课文中的含义。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妈妈格桑拉》通过描绘藏族妈妈与孩子的亲情,传达了勤劳、善良的美德。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情感和道理。
其次,在课文内容的理解方面,学生们对于课文情感的把握总体上做得不错,但有些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领悟还不够深入。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从而加深理解。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说明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主动思考,敢于表达。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对相关知识掌握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讨论主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关注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妈妈格桑拉》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勤劳、善良的美德。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感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关爱家人,传承勤劳的美德。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母爱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回报妈妈的关爱等。
2.朗读指导: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课文朗读练习。我会指导学生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使朗读更具感染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练习。
妈妈格桑拉教案
![妈妈格桑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c5714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02.png)
妈妈格桑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用柔和、亲昵的声音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表达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2、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3、引导学生了解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增进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准确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对母亲的深情,并用歌声传达出来。
2、教学难点(1)歌曲中装饰音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
(2)体会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并在演唱中加以体现。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2、演示法: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演唱方法。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
4、欣赏法:让学生欣赏相关的藏族音乐作品,加深对藏族音乐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藏族音乐的视频,展示藏族的美丽风光和独特的文化。
(2)提问学生对藏族的了解,引出歌曲《妈妈格桑拉》。
2、歌曲介绍(1)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含义,让学生了解歌曲是表达对母亲的敬爱和祝福。
(2)简单介绍藏族音乐的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自由等。
3、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
(3)重点练习歌曲中的装饰音和附点音符,让学生体会它们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让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4、歌曲处理(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如对母亲的感激、敬爱和依恋。
(2)指导学生在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强弱变化和情感的投入,使歌曲更富有感染力。
5、拓展与延伸(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可以是诗歌、绘画或舞蹈等。
(2)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或表演。
6、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歌曲的演唱和藏族音乐的特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为母亲演唱这首歌曲,表达自己的爱。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歌曲。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001]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001]](https://img.taocdn.com/s3/m/327eac4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2.png)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001]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歌《妈妈格桑拉》的歌词和曲调。
2.学习歌曲的基本节奏和音阶。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唱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歌曲《妈妈格桑拉》的歌词和曲调。
2.歌曲的基本节奏和唱法。
3.合唱与合作听力训练。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复习歌曲《小兔子乖乖》的歌词和唱法。
2.引入新课《妈妈格桑拉》,与学生分享这首民歌的背景和意义。
步骤二: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调1.向学生展示《妈妈格桑拉》的歌词,并逐句解释歌词的含义。
2.唱跟读歌词,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曲调和节奏。
步骤三:学习歌曲的基本节奏和音阶1.引导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基本节奏。
2.学习歌曲的基本音阶,将其与简单的乐器结合,如手拍、木鱼等,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韵律。
步骤四:合唱与合作听力训练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歌词部分。
2.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唱,强调合作和听力训练的重要性。
3.加强练习,让学生在合唱过程中更加熟练自如地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曲调。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通过合唱演练,评估学生对歌曲基本节奏和曲调的掌握程度。
3.进行学习反馈,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与合唱比赛,展示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演唱能力。
2.邀请音乐专家或老师来学校进行音乐分享和指导,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3.在学校音乐会或文艺汇演中,由学生表演《妈妈格桑拉》,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以上是关于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的简要内容介绍和教学步骤安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欣赏民歌《妈妈格桑拉》,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合作意识。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歌词、曲调和节奏。
如此,学生将能够在音乐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妈妈格桑拉教案(精选五篇)
![妈妈格桑拉教案(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fe884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3.png)
妈妈格桑拉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妈妈格桑拉教案《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妈妈格桑拉》,启发学生怀着对母亲的赞赏之情,用亲切的情绪、饱满而深情地声音演唱歌曲,并从中感受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情,得到爱的教育。
音乐是一种情感教育。
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思想的感受和理解,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的情操的熏陶。
例如通过本堂课学习,主旨在于让学生关心父母,知道父母抚育自己长大很不容易。
教学重点: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与感激,从而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爱。
教学难点:通过情感的体验升华为感恩的实际行动。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走进教室,让学生感受浓浓的母爱。
2、师生问好。
2/4 × ×︳×—‖师:同学们好!×× × ︳×× × ︳×× × ︳×—‖生:老师好!老师好老师您好!【设计意图:让学生听着熟悉的《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的歌曲进教室,意在课前渲染母爱的氛围,使他们初步感受母子情。
根据音乐课的特点,用拍节奏的方式进行师生问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氛围。
】二、情景引入1、欣赏亲情图片《深深的母子情》说一说:感受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亲情图片《深深的母子情》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音乐课堂沉浸在浓烈的情感之中。
】2、板书课题——《妈妈格桑拉》三、学习歌曲《妈妈格桑拉》(一)感受歌曲1、初听歌曲《妈妈格桑拉》(欣赏音乐音乐),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的优美与深情。
2、听范唱,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带学生用“la”音轻声跟唱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渗透的浓浓的母爱,为接下来的歌曲学唱作了情感上的铺垫。
《妈妈格桑拉》-沪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妈妈格桑拉》-沪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447a6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3.png)
妈妈格桑拉-沪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藏族音乐中的唱调、曲式以及音乐特点。
2.能够正确理解并朗读歌词,学会演唱《妈妈格桑拉》。
3.了解《妈妈格桑拉》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文化和爱国主义意识。
二、教学内容1.唱调: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和实际例子对比分析藏族音乐中的唱调。
2.曲式:介绍藏族音乐所采用的曲式,指导学生欣赏、分析、感受藏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3.音乐特点:播放《妈妈格桑拉》唱片,让学生对藏族音乐的艺术性和美学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4.歌曲演唱:教唱《妈妈格桑拉》,在歌曲中体验和感受藏族音乐的风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藏族音乐中的唱调和曲式,通过听、说、写、唱等多种方式去掌握《妈妈格桑拉》。
2.难点:教导学生理解藏族音乐的音乐特点,加深学生对藏族音乐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藏族歌曲——《妈妈格桑拉》。
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藏族音乐的唱调、曲式以及音乐特点。
”2.学习唱调和曲式“唱调是指歌曲中采用的音阶的类型和使用方法。
藏族音乐中的唱调比较复杂,常用的唱调有多种,其中以‘莫罕皮鲁’和‘巴嘎’为主要唱调。
巴嘎唱调更广泛,所以很多藏族歌曲都是巴嘎唱调。
”“曲式是指歌曲的结构形式,藏族音乐的曲式种类也非常广泛,其中以‘茶锅’、‘逆起山’、‘苏贡马’为常见的曲式。
”3.认识《妈妈格桑拉》“接下来,我们一起听一遍《妈妈格桑拉》。
”播放《妈妈格桑拉》唱片。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呢?”同学可以发言。
“非常好,这首歌曲就是以巴嘎唱调为主,曲式是‘苏贡马’。
在这首歌曲中,你们觉得唱者想要表达什么呢?”同学继续发言。
“非常棒!这首歌曲讲述的是儿子离家上学后,母亲在空旷的卓乃湖畔唱起这首歌,表达了对儿子的思念和祈祷。
”4.学习歌曲“现在,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唱这首歌曲。
同学们,请仔细听我唱后,跟我一起来唱。
”教唱《妈妈格桑拉》。
5.巩固学习“同学们,现在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跟着歌曲中的旋律跳中国藏秧歌。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001]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001]](https://img.taocdn.com/s3/m/8721df4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a.png)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教学目标1.歌曲:《妈妈格桑拉》–能正确唱出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带着感情、正确的节奏唱出整首歌曲。
2.文化:了解和感受西藏民族的传统文化。
–了解西藏民族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了解《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热爱祖国的多民族和谐统一;–掌握团结友爱的思想和习惯;–培养和谐的家庭观念。
教学内容1.《妈妈格桑拉》的演唱–教师示范唱歌,并指导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把握歌曲的节奏;–引导学生在唱歌过程中带着感情,表达对祖国、对亲人的热爱;–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在唱歌中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2.西藏民族传统文化的介绍–利用课堂多媒体介绍西藏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等;–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在小组中寻找有关西藏民族的信息,并进行汇报。
3.《妈妈格桑拉》的文化内涵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歌曲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将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方法1.听、说、唱相结合:通过听、说、唱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首歌曲;2.例举、归纳、分享:通过例举、归纳和分享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3.合作活动:通过合作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加深对西藏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西藏的美景,让学生感受西藏绚丽的天空和壮美的自然景观;2.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妈妈格桑拉》;3.让学生学唱歌曲第一句,引导学生巩固节奏感。
第二步:学唱歌曲1.教师示范唱歌,让学生跟着唱;2.教师带领学生多次练习;3.放音乐,让学生自己唱。
第三步:学习西藏民族传统文化1.通过课堂多媒体展示西藏民族文化特点,并进行讲解;2.学生分组,在小组内调研西藏民族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等;3.小组进行汇报,展示自己调研的结果。
第四步:分析歌曲文化内涵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歌曲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和解读,并将结果进行总结分享。
妈妈格桑拉教案
![妈妈格桑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0712e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6.png)
妈妈格桑拉教案一、教学内容:《妈妈格桑拉》二、教学目标:1.听懂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及内涵。
2.感受故事所传达的人性情感,培养学生的感情体验和品格品质。
3.了解雪域高原藏族人民的生活、信仰,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文化素养。
三、教学准备:PPT、录音机、画笔、彩色笔等;教学材料:《妈妈格桑拉》录音、课件。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教师出示PPT,播放第一段录音,介绍藏族文化和雪域高原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此次学习的背景。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让学生思考:你的妈妈有哪些特殊的地方?她为你做了什么?她有哪些特别的爱好?她和你一起讲过哪些故事?请写在作业本上。
Step 2. 感受1. 播放录音,让学生听故事(故事内容可以在PPT中呈现),引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
2. 请学生讲述妈妈格桑拉为儿子做的事情,以及妈妈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3. 教师展示插图,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故事情节,从而引导学生感受故事的情感色彩。
Step 3. 理解1. 带领学生认真阅读故事,发现故事中藏族人民的信仰和生活,以及故事中所传达的智慧。
2. 请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妈妈格桑拉为什么要在山上找识字的旅行商?她想给儿子传递什么信息?妈妈格桑拉教给儿子的知识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3.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讨论。
Step 4. 运用1. 分小组,每组准备一个故事,在故事中,讲述自己的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以及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故事中可以体现一些智慧和蕴含的道理)。
2.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讲述,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现场展示。
Step 5. 评价1. 让学生完成心得体会(可以写在作业本上)。
2. 教师根据表现、发言和写作情况进行评价。
五、作业1. 完成心得体会。
2. 随意选择一幅画,用彩色笔为画中的孩子和妈妈捕捉一刻幸福的场景。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了藏族文化和雪域高原的特点、感受到“妈妈格桑拉”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心,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https://img.taocdn.com/s3/m/a48df29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5.png)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理解《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的歌词;2.能够正确地演唱歌曲的歌词和旋律;3.增强学生对藏族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歌词;2.歌曲的旋律。
三、教学难点1.演唱时的发音、语调和情感表达;2.歌曲的节奏和调式。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听歌曲在听歌曲之前,引导学生关注歌曲名称和演唱者信息,让学生对歌曲的出处和背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然后,播放《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让学生先自主欣赏一遍。
在听歌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简短的语言点拨学生,比如让他们注意歌曲的节奏,和声部分的表现等等。
2. 学习歌曲的歌词通过把歌曲的歌词展示在投影上或教学课件上,让学生可以看到每个字和词的拼音以及其对应的意义。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帮助他们熟悉歌曲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表达。
然后,让学生跟随歌曲的旋律,一遍遍地练习歌曲的歌词。
同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发现其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音调和发音。
3. 琴声演奏对于音乐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安排他们可以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弹奏琴声。
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
4. 情感表达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让学生尽量理解歌曲中情感的差异和变化,从而更好地演唱出歌曲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后续在学完这首歌曲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延伸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藏族文化的了解。
1.藏族装扮:学生可以穿上藏族的传统服饰,了解藏族的文化背景,感受藏族人的生活方式。
2.画藏族加油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藏族文化的理解,设计一幅属于自己的藏族加油梁。
六、课程评价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考试和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分标准1.歌曲发音是否准确;2.歌曲节奏是否有把握;3.歌曲情感表达是否到位;4.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七、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要一以贯之,每次的教学活动都应该给学生留下实质性的知识和经验。
妈妈格桑拉音乐教案
![妈妈格桑拉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f2e45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0.png)
妈妈格桑拉音乐教案妈妈格桑拉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妈妈格桑拉音乐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能力目标:能够分辨和欣赏妈妈格桑拉音乐,并表达个人的音乐感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妈妈格桑拉音乐的喜爱和兴趣,增强对传统音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妈妈格桑拉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妈妈格桑拉音乐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三、教学难点:1、妈妈格桑拉音乐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的剖析。
2、如何理解和欣赏妈妈格桑拉音乐。
四、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展示妈妈格桑拉音乐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妈妈格桑拉音乐的好奇和兴趣。
教师可以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段音乐的第一印象。
2、知识传授(20分钟)①历史背景:简要介绍妈妈格桑拉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包括音乐所蕴含的西藏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
②文化内涵:通过阅读资料或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妈妈格桑拉音乐所传达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③艺术特点:解析妈妈格桑拉音乐的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点与西藏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有何关联。
④表演形式:讲解妈妈格桑拉音乐的表演形式,包括声乐、舞蹈和乐器演奏等。
3、听觉欣赏(1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妈妈格桑拉音乐,让学生用心聆听,在听音过程中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形象。
4、个人表达(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妈妈格桑拉音乐的喜爱或不喜爱,并简要阐述自己的理由。
5、展示与总结(15分钟)学生可以结合图片、视频或实际操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对妈妈格桑拉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妈妈格桑拉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一步研究妈妈格桑拉音乐,挖掘其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学生可以参观音乐会或演出,感受更多不同风格的妈妈格桑拉音乐。
3、学生可以尝试学习妈妈格桑拉音乐的演奏技巧和舞蹈动作,增加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
妈妈格桑拉教案
![妈妈格桑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a2024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a.png)
妈妈格桑拉教案妈妈格桑拉教案一、教案目标1.使学生了解妈妈格桑拉的事迹和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2.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怀他人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妈妈格桑拉的事迹介绍。
2.妈妈格桑拉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3.学习泽仁堂格桑拉爱心故事。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讲解背诵法。
3.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妈妈格桑拉的照片,引出话题:“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们把她叫什么名字?”引导学生对妈妈格桑拉进行思考和猜测。
2.学习妈妈格桑拉的事迹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妈妈格桑拉的事迹:“妈妈格桑拉是一位藏族妇女,她在1997年的地震中失去了她的丈夫和儿子。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用自己的爱心和勇气,帮助周围的孩子们重建他们的生活,给他们以温暖和希望。
妈妈格桑拉用自己的微薄收入,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上学,并提供住所和食物。
她的爱心和付出感动了很多人。
”3.学习妈妈格桑拉的教育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妈妈格桑拉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妈妈格桑拉对孩子们的教育非常重视。
她鼓励孩子们勇敢面对困难,教育他们要有信心和勇气。
她也教育孩子们要关心他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并且带给他人幸福。
”4.学习泽仁堂格桑拉爱心故事教师向学生讲述泽仁堂格桑拉爱心故事。
“泽仁堂格桑拉是一个乡村小学的老师。
他在山区的艰苦条件下教书。
他深知许多学生的家庭条件非常困难,所以他用自己的微薄收入帮助一些贫困的学生。
他常常带着食物和衣物去看望学生们,给他们提供帮助。
他的爱心感动了许多人,并且启发了许多人去做善事。
”5.活动及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a.你们对妈妈格桑拉和泽仁堂格桑拉的故事有什么想法?b.你们觉得他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c.你们是否能向他们学习?6.总结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并强调妈妈格桑拉和泽仁堂格桑拉的故事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六年级音乐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
![六年级音乐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5389f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e.png)
六年级音乐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藏族音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2.学习藏族音乐《妈妈格桑拉》的唱法和节奏,掌握歌曲整体表现方式;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整体表现方式的掌握;2.高音和低音的转换;3.歌词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音乐欣赏让学生听一遍藏族音乐《妈妈格桑拉》。
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
2.歌曲演唱教师先为学生示范唱歌,并分别教授歌曲的高潮部分和副歌部分,让学生跟着唱。
在演唱过程中强调节奏感和音高的准确性,让学生逐渐熟练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3.歌曲分析对歌曲的歌词进行逐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和寓意,从而更好地体验和表达歌曲。
4.整体表现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练习唱高潮部分和副歌部分,然后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整体表现。
在表现过程中注意声音的均衡和协调,使声音更加有力和震撼。
5.听课评价教师播放一遍唱《妈妈格桑拉》的专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藏族歌曲进行审美评价。
在听后,要求学生发表对歌曲的感想和评价,点评优秀的观点并纠正错误的看法。
四、作业1.完成《妈妈格桑拉》的歌词翻译;2.自选一首藏族歌曲进行欣赏并写一篇听后反思。
五、教学策略1.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3.强调集体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内容接地气、实用性强,让学生进一步增长了关于藏族音乐的知识。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高度的兴趣和热情。
但是,在细节操作方面,学生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需要加强训练和教育。
《妈妈格桑拉》教案
![《妈妈格桑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6e875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6.png)
《妈妈格桑拉》教案一、教师寄语《妈妈格桑拉》是一部描写珠穆朗玛峰雪山拥抱着的一个村庄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格桑拉是一个年轻的藏族妇女,她依靠自己的勇气和毅力,战胜了各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勇气和毅力的力量,并且让学生明白只要有梦想,就要为之努力奋斗,不达目的不罢休。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朗诵、听故事、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体会故事中所传递出的力量和智慧。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及寓意;2.能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情感和意义;3.发挥想象力,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及寓意;2.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妈妈格桑拉》;2.彩色图片或PPT幻灯片;3.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约10分钟)(教师出示一幅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教师:同学们,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山峰,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学生:珠穆朗玛峰。
教师:很好,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也是许多登山者梦想攀登的目标。
请大家悄悄地关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下,远远地仰望这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你会有什么感受?(学生闭眼想象片刻后,教师让学生睁开眼睛)教师:请同学们将你们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依次发言,教师可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2.阅读故事(约20分钟)(教师朗读故事《妈妈格桑拉》,学生跟读)3.讨论(约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问题1:格桑拉为什么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问题2:格桑拉的家人一开始是支持她的决定吗?为什么?问题3:格桑拉在攀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问题4:格桑拉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你们准备怎么做来实现它?4.总结(约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向学生进行点评和鼓励)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学生:学到了勇气和毅力的力量,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2b1a2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8.png)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一. 教材分析《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感人,歌曲难度适中,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舒展,旋律柔美,表现了对妈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第二乐段节奏紧凑,旋律激昂,表达了孩子们对妈妈的祝福和决心。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藏族民歌的特点,感受藏族的的风土人情,同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藏族民歌对于他们来说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藏族民歌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歌曲中的部分音高和节奏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学中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藏族民歌的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学会演唱《妈妈格桑拉》,表达对妈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3.培养学生合作演唱、音乐欣赏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藏族特色音高和节奏。
2.歌曲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藏族民歌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音乐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藏族民歌,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钢琴、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介绍藏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藏族民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妈妈格桑拉》,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音高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分段教学,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藏族民歌,提高音乐素养。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咱们说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下面咱们一起来看看舞蹈版《妈妈格桑拉》,一起来学学舞蹈动作。
看视频,学舞蹈动作
情感提升
师:我们都被妈妈的爱感动着,对妈妈的爱我们要勇敢表达出来,请同学们把你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出来吧
学生写想对妈妈说的心里话
结束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妈妈格桑拉》,也知道了合唱的魅力,最后让我们用歌声把祝福送给天下所有的妈妈!
演唱《妈妈格桑拉》
《妈妈格桑拉》教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老师范唱《天路》
说出歌曲属于哪个民族
讲授
1、走进藏族:出示图片
2、①初次聆听歌曲:出示歌谱,随音乐指挥
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表达了什么情感?
②再次聆听歌曲
师:歌曲采用的速度、节拍以及旋律有什么特点?
③三次聆听歌曲(教师范唱)
师: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师:第一乐段深情的叙述浓浓的母子深情,唱出了对妈妈的依恋;第二乐段转为呼唤音调,心头对妈妈的爱起伏涌动
3、学唱歌曲,讲解正确的演唱状态
4、讲解切分节奏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6、跟伴奏演唱
7、学唱二声部
8、小组合作,完成二声部合唱情绪、情感。
生:优美、深情,爱妈妈。
②听音乐感受音乐要素
生:稍慢的速度
四二拍
旋律比较优美
③学生划分音乐段落
生:两个,第一乐段平静,第二乐段激昂。